“佛与牛屎”都在心里--佛印与苏东坡的一则趣事

合集下载

苏东坡和牛粪

苏东坡和牛粪

苏东坡和牛粪苏东坡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朵奇葩,堪称通才,这样的人,称其千年一遇也不为过份。

其诗、词、文均属上乘,精通音律和书法,对佛学玄理也深有涉猎。

这样一个在学术上几近完美的人物,却往往成为国人调侃的对象,流传出很多的传说故事。

没办法,老百姓喜欢把他做人看,不喜欢把他当神敬嘛。

有一个关于牛粪的故事,听起来挺逗的。

说有一次,东坡到金山寺与佛印禅师一起坐禅。

坐了一个时辰,东坡觉得身心通畅,内外舒泰,便忍不住问禅印:“禅师,你看我坐禅的样子如何?”佛印看了一下东坡,点头赞道:“嗯!不错,像一尊佛。

”东坡非常高兴。

佛印随口也问东坡:“你看我的坐姿如何?”苏东坡揶揄地说:“嗯!我看哪,就像一堆牛粪!”。

佛印听了,并不动气,只是置之一笑。

东坡象捡了个大便宜,得意洋洋的回家了,把经过告诉了苏小妹,说:“我今天终于赢了佛印禅师!”苏小妹颇不以为然的说:“哥哥,今天输得还是你。

禅师是心中有佛,所以才看你如佛;你心中有牛粪,所以才视禅师为牛粪啊!”苏东坡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朵奇葩,堪称通才,这样的人,称其千年一遇也不为过份。

其诗、词、文均属上乘,精通音律和书法,对佛学玄理也深有涉猎。

这样一个在学术上几近完美的人物,却往往成为国人调侃的对象,流传出很多的传说故事。

没办法,老百姓喜欢把他做人看,不喜欢把他当神敬嘛。

有一个关于牛粪的故事,听起来挺逗的。

说有一次,东坡到金山寺与佛印禅师一起坐禅。

坐了一个时辰,东坡觉得身心通畅,内外舒泰,便忍不住问禅印:“禅师,你看我坐禅的样子如何?”佛印看了一下东坡,点头赞道:“嗯!不错,像一尊佛。

”东坡非常高兴。

佛印随口也问东坡:“你看我的坐姿如何?”苏东坡揶揄地说:“嗯!我看哪,就像一堆牛粪!”。

佛印听了,并不动气,只是置之一笑。

东坡象捡了个大便宜,得意洋洋的回家了,把经过告诉了苏小妹,说:“我今天终于赢了佛印禅师!”苏小妹颇不以为然的说:“哥哥,今天输得还是你。

禅师是心中有佛,所以才看你如佛;你心中有牛粪,所以才视禅师为牛粪啊!”。

苏东坡与佛印的故事

苏东坡与佛印的故事

苏东坡与佛印的故事心中全是佛宋代文人苏东坡,才华洋溢,堪称文坛奇葩,他有一个相知甚笃的方外之交佛印禅师,平时二人在佛学、文学上总不忘相互切磋,但每次老是让佛印禅师占尽上风,苏东坡心里总觉不是滋味,所以百般用心,想让佛印下不了台。

一天,两人相对坐禅,苏东坡心血来潮,问佛印禅师:“你看我现在禅坐的姿势像什么?”佛印禅师说:“像一尊佛。

”苏东坡满怀得意。

此时,佛印禅师反问苏东坡:“那你看我的坐姿像个甚么?”苏东坡毫不考虑地回答:“你看起来像一堆牛粪!”佛印禅师微微一笑。

苏东坡回家后,很得意地向妹妹炫耀,说:“今天总算占了佛印禅师的上风。

”苏小妹听完原委,却不以为然地说:“哥哥!你今天输得最惨!因为佛印禅师心中全是佛,所以看任何众生皆是佛,而你心中全尽是污秽不净,把六根清净的佛印禅师,竟然看成牛粪,这不是输得很惨吗?”这则故事,发人深省,深富哲理,盖一切万法,皆是自心所变现的,如果我们经常看到别人的过失,我们就是凡夫;所以我们眼睛要向内看,要经常检讨自己的缺点,严以律己,宽以待人,所谓“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应是我们努力的目标。

如果我们见一切人都是佛,那我们就成佛了!世尊曾在大宝积经“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告诉我们去除学佛障碍,而得成就之四种方法:“不求他过失,亦不举人罪,离粗语悭吝,是人当解脱”。

所以在末法时代之今日,我们欲修学有所成就,必须要:“常见自己过,不说他人非”“善护口业不讥他过”及“常行布施及戒忍”,如此方能获得清净心,并且真正消业障、增福慧。

八风吹不动苏东坡修禅定日渐有了功夫,一次出定后,喜孜孜地写了一首诗:“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

”所谓八风,就是利、衰、毁、誉、称、讥、苦、乐世间八法,大概意思就是说,一个人无论顺境也好,逆境也好,别人称赞他也好,诽谤他也好,他都能安然不动,泰然处之。

苏东坡立刻差书童乘船从江北瓜州送到江南,将诗呈给金山寺的佛印禅师指正。

佛印禅师看过后,莞尔一笑,顺手拈来一支朱笔,即在苏东坡的诗上写了两个斗大的字“放屁”,再交给书童带回。

苏轼和佛印的故事

苏轼和佛印的故事

苏轼和佛印的故事(一)苏轼是个大才子,佛印是个高僧,两人经常一起参禅、打坐。

佛印老实,老被苏轼欺负。

苏轼有时候占了便宜很高兴,回家就喜欢跟他那个才女妹妹苏小妹说。

一天,两人又在一起打坐。

苏轼问:你看看我像什么啊佛印说:我看你像尊佛。

苏轼听后大笑,对佛印说:你知道我看你坐在那儿像什么就活像一摊牛粪。

这一次,佛印又吃了哑巴亏。

苏轼回家就在苏小妹面前炫耀这件事。

苏小妹冷笑一下对哥哥说,就你这个悟性还参禅呢,你知道参禅的人最讲究的是什么是见心见性,你心中有眼中就有。

佛印说看你像尊佛,那说明他心中有尊佛;你说佛印像牛粪,想想你心里有什么吧!哲理:心中有佛,眼中有佛。

宽容他人。

(二)苏东坡和黄庭坚住在金山寺中。

有一天,他们打面饼吃。

二人商量好,这次打饼,不告诉寺中的佛印和尚。

过了一会儿,饼熟了,两人算过数目,先把饼献到观音菩萨座前,殷勤下拜,祷告一番。

不料佛印预先已藏在神帐中,趁二人下跪祷告时,伸手偷了两块饼。

苏轼拜完之后,起身一看,少了两块饼,便又跪下祷告说:“观音菩萨如此神通,吃了两块饼,为何不出来见面”佛印在帐中答道:“我如果有面,就与你们合伙做几块吃吃,岂敢空来打扰”(三)苏东坡在杭州,喜欢与西湖寺僧交朋友。

他和圣山寺佛印和尚最要好,两人饮酒吟诗之余,还常常开玩笑。

佛印和尚好吃,每逢苏东坡宴会请客,他总是不请自来。

有一天晚上,苏东坡邀请黄庭坚去游西湖,船上备了许多酒菜。

游船离岸,苏东坡笑著对黄庭坚说: “佛印每次聚会都要赶到,今晚我们乘船到湖中去喝酒吟诗,玩个痛快,他无论如何也来不了啦。

”谁知佛印和尚老早打听到苏东坡要与黄庭坚游湖,就预先在他俩没有上船的时候,躲在船舱板底下藏了起来。

明月当空,凉风送爽,荷香满湖,游船慢慢地来到西湖三塔,苏东坡把著酒杯,拈著胡须,高兴地对黄庭坚说:“今天没有佛印,我们倒也清静,先来个行酒令,前两句要用即景,后两句要用‘哉’字结尾。

”黄庭坚说:“好吧!”苏东坡先说:“浮云拨开,明月出来,天何言哉天何言哉”黄庭坚望著满湖荷花,接著说道:“莲萍拨开,游鱼出来,得其所哉!得其所哉!”这时候,佛印在船舱板底下早已忍不住了,一听黄庭坚说罢,就把船舱板推开,爬了出来,说道:“船板拨开,佛印出来,憋煞人哉!憋煞人哉!”苏东坡和黄庭坚,看见船板底下突然爬出一个人来,吓了一大跳,仔细一看,原来是佛印,又听他说出这样的四句诗,禁不住都哈哈大笑起来。

佛印与苏东坡的故事

佛印与苏东坡的故事

佛印与苏东坡的故事佛印,是一个富有智慧和慈悲的佛教高僧,他在中国佛教史上留下了许多传世的佛学著作,对于佛教的传播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而苏东坡,则是中国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和政治家,他的诗文和书法作品至今仍然被人们传颂。

两位在不同领域取得了卓越成就的人物,他们之间却有着一段令人感动的故事。

相传有一天,佛印到临安城(今杭州)讲经说法,苏东坡听说了这个消息,便前去拜访这位大师。

苏东坡向佛印请教佛学道理,佛印深知苏东坡的文学才华和政治才能,于是也向苏东坡请教文学和政治方面的知识。

两位才华横溢的大家在一起交流学问,互相启发,互相学习。

佛印教导苏东坡修身养性,修心养性是佛教一贯的宗旨,佛印希望苏东坡在政治生涯中能够坚守初心,忠于国家和人民。

苏东坡则向佛印请教文学创作,苏东坡的诗文以其真挚的情感和对人民的热爱而著称,他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文学作品感染更多的人,让人们心怀希望,共同建设美好家园。

在交流中,佛印还向苏东坡讲述了许多佛教故事和佛理,启发了苏东坡的文学创作灵感。

苏东坡也向佛印倾诉了自己的人生感悟和政治理想,两人在交流中互相启发,共同进步。

这段佛印与苏东坡的故事告诉我们,不同领域的人才可以相互交流学习,互相启发,共同进步。

佛印和苏东坡的交流不仅促进了彼此的学识增长,也使他们在各自的领域中取得了更加卓越的成就。

这段故事也告诉我们,修身养性、修心养性是人们在不同领域中都应该注重的品质,只有具备了这些品质,人们才能够在自己的领域中取得更大的成就,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佛印与苏东坡的故事,是一段跨越时空的精神交流,它不仅是两位伟大人物之间的交流,更是一种精神上的交融。

这段故事激励着我们,让我们明白了知识无界限,只要心怀真诚,就能够在不同领域中取得成功。

愿我们能够像佛印和苏东坡一样,虚怀若谷,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佛印与苏东坡趣事几则

佛印与苏东坡趣事几则

佛印与苏东坡趣事几则 佛印其人 北宋一位金山寺名僧的法号。名了元,字觉老,三岁能诵《论语》,五岁能诵诗三千首,被称为神童。住云居四十余年。与苏轼友善,轼谪黄州,佛印住庐山,常相往来。

酷似佛祖 一次苏东坡和佛印和尚在林中打坐,日移竹影,一片寂然。很久了,佛印对苏东坡说:“观君坐姿,酷似佛祖。”苏东坡心中欢喜,看到佛印的褐色袈裟逶迤在地,就对佛印说:“上人坐姿,活像一堆牛粪。”佛印和尚微笑而已。苏东坡心想这回让佛印和尚吃了一记闷亏,暗暗得意,禁不住悄悄告诉苏小妹,想不到苏小妹却说:“哥你又输了,试想佛印以佛心看你似佛,而你又是以什么样的心情来看佛印呢?”

八风吹不动 有一次,苏东坡学禅有所领悟,觉得心智洞明,了无杂念,不觉喜从中来。遂按捺不住激情,铺笺挥笔,写了一首诗:“稽首天外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 由诗中看来,自己已俨然成佛,不仅佛光普照大地,而且佛性坚定如盘石,连八风(得、失、谤、扬、赞、嘲、忧、喜)也吹不动了。 东坡当下就差人过江去金山寺,将这首诗面交佛印禅师。佛印禅师在诗上批了“放屁”两字,交给来人带回。东坡气急如焚,遂乘船度江前往金山寺找佛印理论。船到了岸边,佛印早已伫立等待。 苏东坡劈头便责问佛印:“我写的诗,你为何说是放屁!” 佛印双手合十,轻描淡写地回答:“你不是已经‘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了吗?怎么还会被‘放屁’两字吹过来呢!”

智吃“东坡鱼” 苏东坡喜好美食,自然也就喜欢研究美食。他为了能吃到入味的鱼,于是想出了在鱼身两侧用刀划上几下,一来烹调方便,二来入味,三来鱼不但形状完整,而且还胖乎乎的十分诱人。苏东坡这道精心研制的菜不但自己爱吃,还喜欢用来招待镇江金山寺主持佛印。佛印是个“馋嘴”和尚,他不但爱吃苏东坡做的菜,有时还会照着苏东坡的样子做。 一天佛印来到东坡府,还没进门便闻到了鱼香,快步进屋后见苏东坡正摇头晃脑地在读书,桌上也不见有待客的模样。 你想苏东坡做出来的鱼有多香?佛印一闻,再看书架上热气腾腾的样子便明白了,于是假装着急地问苏东坡:“大胡子,和尚今天想向你请教一个字,问完就走。” 苏东坡见佛印着急的模样颇为奇怪:这个臭和尚怎么了,一个字就急得他不想吃鱼了,如果不是冷字,一定是个僻字,我倒要看是个什么字把佛印难倒了。 佛印着急地问:“苏东坡的“苏”字咋写?草头底下那个鱼该放在哪一边?” 苏东坡以为佛印会问个很少用的僻字,哪知道他会问一个常用的字,一怔之下想道:这个字是我姓,佛印很可能突然间想不起来了…… 苏东坡本来心怀戒心,被佛印一打岔便哈哈大笑着顺口说道:“臭和尚!你今天怎么迷了窍?那个‘鱼’放在左右都可以。”繁体的苏字是草头下一个鱼字和一个禾字。左右可以互换。 佛印和尚若有所思地问苏东坡:“既然鱼可以左右互换,那我将鱼上下互换,把鱼放在草字头上也可以吧?” 苏东坡一听急了:“那怎么行?鱼怎么可以放在头上?” 佛印哈哈大笑道:“鱼不能放在头上?那就快点把鱼端下来,别害得和尚口水滴。” 苏东坡猛然回过神来,一边端鱼一边说:“你这花和尚,绕了这么大的弯弯,为的是吃我的鱼啊!” 佛印从苏东坡那儿学会了做“东坡鱼”。一天,他也做了一份,正要吃,苏东坡的声音从门外传来了。佛印也想给苏东坡开个玩笑,于是赶忙把那份鱼藏在磬头里。苏东坡一跨进大殿便闻到一阵鱼香,并见大磬里香气四溢,于是开口问道:“大法师,本学士今天想请教一件事,问完就走。” 佛印暗喜:这个大胡子今天要抄袭我的招式,可别让他的高帽子把我蒙晕了。 佛印小心地回答:“大胡子有话请讲,看看难倒大学士的是否也能难倒我。” 苏东坡边想边说:“我写书的时候要引用一副对联,可是想起了上联,却又记不起下联,那副上联是‘向阳门第春常在’。” 佛印心想:此联没有“鱼”,该不会是想把我绕糊涂了再问?于是张口回答:“下联是‘积善人家庆有余’。” 苏东坡哈哈大笑:“既然是‘磬’有‘鱼’,那你就快点把鱼端出来!” 佛印一听连呼上当:“哎呀!我只去想对联里是否有‘鱼’字,哪想到‘庆有余’和‘磬有鱼’是两个同音字?阿弥陀佛,阿弥陀佛……”

苏轼与佛印的故事

苏轼与佛印的故事

苏轼与佛印的故事
咱来唠唠苏轼和佛印的故事。

苏轼啊,那可是个大才子,又风趣又聪明。

佛印呢,是个和尚,不过他可不是那种古板的和尚,也特别有智慧。

有一回啊,苏轼去找佛印玩。

他想捉弄一下佛印,就问:“你看我像什么呀?”佛印双手合十,笑眯眯地说:“我看施主像尊佛。

”苏轼一听,心里暗喜,觉得可算能调侃佛印一下了。

他就说:“那你知道我看你像什么吗?我看你像一坨牛粪。

”说完他就等着看佛印生气或者尴尬的样子呢。

可谁知道啊,佛印还是那副平静的样子,一点也不恼。

苏轼就很奇怪啊,忍不住问:“我这么说你,你咋不生气呢?”佛印慢悠悠地说:“施主心中有佛,所见皆佛。

而施主说贫僧像牛粪,那是因为施主心中有牛粪啊。

”苏轼一听,顿时觉得自己讨了个没趣,脸都有点红了,才知道佛印这和尚是真有境界。

还有一次呢,苏轼和佛印在江上划船。

苏轼看到岸边有只狗在啃骨头,灵机一动,就说:“狗啃河上骨。

”这“河上”其实是暗指“和尚”,就是在调侃佛印呢。

佛印一听,二话不说,把手里的扇子扔到了水里,然后说:“水流东坡诗。

”这“诗”和“尸”同音,意思是江水把苏轼的诗(尸)给冲走了。

苏轼听了,那是又好气又好笑,不得不佩服佛印的机智。

这苏轼和佛印之间的故事啊,就像一场智慧的过招,特别有趣,也让咱看到这两位的才华和风趣。

根据佛与狗屎的故事写作文

根据佛与狗屎的故事写作文

根据佛与狗屎的故事写作文题目:佛在心中苏东坡说,他眼中的佛印是一堆狗屎;而佛印说,苏东坡在他眼里是一尊佛;苏小妹说:哥哥你错了。

“佛心自现”。

苏东坡弄错了,错在他以为占到了昂贵的时候却喝了两大赚:他在污蔑对方的时候贬抑了自己——“你看看别人就是狗屎,就则表示你看看自己就是狗屎。

”因此,要想得到别人的尊重,就要先尊重他人。

只有把对方看成是一尊佛,自己才能成佛。

佛在哪儿?就在你的心中。

心中有佛,你才会看别人是佛,你才能真正成佛。

而佛,就是一种境界,一种高贵灵魂的象征。

还回忆起李叔同吗?一位富家子弟,为了心中的那份大爱,他还俗了。

存有一次,他在自己学生家里做客,在即将离席之前,把那藤椅轻轻地摸了摸,学生反问他何故?他请问:为了使虫子奔逃。

李叔同对细小例如针尖的虫子尚且如此的认同、爱惜,何况对人呢?而他对人间万物的认同最终获得了世间万物对他的认同!他的佛心就像是天上的圆月般皎皎生辉,一直照亮着这上百年的华夏大地,甚至整个世界。

心中有佛,故李叔同就是佛的化身。

除了李叔同,除了一个人也具备了佛般的大爱。

他是一名俄国奥运选手。

他的名字已经不再重要,重要的是他曾留给人们的挥手之间的美丽定格。

上上一届奥运会上,这位球手在自由体操项目上整体表现得非常杰出,可以他的罚球却远远高于后来整体表现通常的美、日球手。

观众们都被评委的整体表现惹怒了。

可以这位球手非但没打听评委评理——“必须个观点”,恰好相反,他向观众挥手致意,必须观众冷静下来。

虽然,他没有拿到奥运金牌,但是在观众、世界人民的心中已经树立了一座丰碑!他不是佛,但胜似佛。

他对对手的尊重、对评委的尊重最终获得了全世界人的尊重。

这就是佛必须我们回去搞的:认同对方,爱好一切。

佛在心中,就能赢得尊重、赢得爱、赢得世界。

当我们张开一个手指骂人的时候,别忘了存有三个手指就是指向自己的。

所以,当我们遭遇至所谓的敌人或者劲敌时必须学会认同对方,学会放走劲敌,那样,我们的心中就存有了佛心佛性,我们自己也就证得了。

佛印与苏东坡的故事

佛印与苏东坡的故事

佛印与苏东坡的故事一、佛堂里,正和佛印大师一起打坐参禅的大学士苏东坡突然问道:“你看我打坐的样子怎么样?”“像一尊佛。

”佛印说。

“你看我打坐的样子怎么样?”佛印见苏东坡非常高兴,也问道。

“像堆牛粪。

”苏东坡说。

佛印知道苏东坡又趁机“嘲弄”自己,也不在意,只是笑而不语。

苏东坡以为赢了佛印,回到家后,就眉飞色舞的向妹妹苏小妹叙说了一遍。

苏小妹却正色道:“心如佛,所以看人像佛。

心如粪,所以看人如粪。

哥哥,你实在是比不上佛印禅师的境界啊!”相由心生,境随心现。

这则故事说明一个道理:你怎么看待工作,它就是怎么样的:无论什么工作,如果你把它看得低贱,它就会成为低贱的;如果你把它看作高尚的,它就会成为高尚的——即使在一般人眼中它是低贱的。

因为你以高度负责任的精神来做这件工作时,它就会因你的责任心和高度负责的行动使之变得高尚起来。

责任心和热情可以使一份低徽的工作变得高尚起来。

所以林肯说:只有卑下的人,没有卑下的工作。

有责任心的人可以将卑微的工作变得伟大,而缺乏责任心的人则会将崇高的工作变得卑下。

二、知道佛印和尚还是从语文课本的《核舟记》了解他的。

佛印是北宋一位金山寺名僧的法号。

名了元,字觉老,三岁能诵《论语》,五岁能诵诗三千首,被称为神童。

佛印和苏轼那就是一铁磁。

不过佛印很低调,但是很善于调侃,最经典的事情就是苏轼问佛印:“我在你眼里是什么?”佛印说:“您就是一尊佛。

”苏轼又说:“你在我眼里是什么知道不?”佛印笑而不答,“你在我眼里就是一坨牛粪!”说完哈哈大小、扬长而去。

回到家后,苏轼把和佛印的对话告诉了苏小妹,苏小妹说你这个SB,自己吃亏了还笑得那么HIGH,人家佛印看你是佛,说明他心中有佛,但是你……让人笑喷的同时不禁想起了经典动画片《猫和老鼠》,猫吃了亏却不知为何。

有一次,苏轼和佛印乘船游览瘦西湖,佛印突然拿出一把写有苏轼诗词的扇子,扔到河里,并大声道:“水流东坡诗(尸)!”当时苏轼楞了一下,但很快反应过来,笑指着河岸上有只正在啃骨头的狗,吟道:“狗啃河上(和尚)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佛与牛屎”都在心里--佛印与苏东坡的一则趣事
文/陈正华 心境领导力创始人

苏东坡与佛印出城游行。佛印谓坡曰:“尔在马上十分好,一似一尊佛也。”坡答曰:“尔穿一
领玉袈裟,在马上好似一堆太牛屎也。”印云:“我口出佛,尔口出屎。”随从人呵呵大笑。(《东
坡禅喜集》([明]徐长孺辑))
此故事经后人演绎成为如下故事:
有一天,苏东坡去找佛印禅师聊天。苏东坡对佛印说:“我最近学佛很精进,你看我现在的
坐姿如何?”佛印赞叹道:“像一尊佛。”苏东坡听了很高兴。佛印接着也问道:“那你看我怎
么样?”苏东坡为了压倒佛印,就答道:“像一坨屎。”佛印听了也笑笑。苏东坡回去后很高兴,
到处宣扬他这回胜了佛印。苏小妹听了以后,却对他哥说:“哥,你不要再四处宣扬了,其
实是你输了。”苏东坡不解。苏小妹继续说道:“佛印心里有佛,所以他看谁都是佛。你心里
有屎,所以看谁都是屎。”
经过演绎过的故事已与原文不同了,并被赋予了禅意。作为一个很有寓意的故事,也算一个
演绎得很不错的故事了,不然的话,也不会流传的那么广了。
“投射”,就是将自己的内心当成外在的现实。当苏东坡说看到一坨屎的时候,意味着他内心
就是一坨屎,佛印看到一尊佛,那么他的内心就是佛。两相比较,苏东坡落了下乘。
从这个有趣的故事里,我们可以继续引申出佛家对恶语的态度。当有人对禅师恶语相向的时
候,禅师不是反唇相讥,而是“他非我不非,我非自是左”(见《六祖坛经》),他骂他的,我
自一心不动。另外,对于恶语相向的“他”怀的是同情心,悲悯心,而不是憎恶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