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歌行·高适

合集下载

(完整版)唐诗赏析-高适《燕歌行》原文译文赏析

(完整版)唐诗赏析-高适《燕歌行》原文译文赏析

高适《燕歌行》原文|译文|赏析'《燕歌行》是唐人七言歌行中运用律句很典型的一篇。

此诗主要是揭露主将骄逸轻敌,不恤士卒,致使战事失利。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唐代:高适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译文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有个随从主帅出塞回来的人,写了《燕歌行》诗一首给我看。

我感慨于边疆战守的事,因而写了这首《燕歌行》应和他。

唐朝边境举烟火狼烟东北起尘土,唐朝将军辞家去欲破残忍之边贼。

战士们本来在战场上就所向无敌,皇帝又特别给予他们丰厚的赏赐。

锣声响彻重鼓棰声威齐出山海关,旌旗迎风又逶迤猎猎碣石之山间。

校尉紧急传羽书飞奔浩瀚之沙海,匈奴单于举猎火光照已到我狼山。

山河荒芜多萧条满目凄凉到边土,胡人骑兵仗威力兵器声里夹风雨。

战士拼斗军阵前半数死去半生还,美人却在营帐中还是歌来还是舞!时值深秋大沙漠塞外百草尽凋枯,孤城一片映落日战卒越斗越稀少。

身受皇家深恩义常思报国轻寇敌,边塞之地尽力量尚未破除匈奴围。

身穿铁甲守边远疆场辛勤已长久,珠泪纷落挂双目丈夫远去独啼哭。

少妇孤单住城南泪下凄伤欲断肠,远征军人驻蓟北依空仰望频回头。

边境飘渺多遥远怎可轻易来奔赴,绝远之地尽苍茫更是人烟何所有。

杀气春夏秋三季腾起阵前似乌云,一夜寒风声声里如泣更声惊耳鼓。

互看白刃乱飞舞夹杂鲜血纷飞,从来死节为报国难道还求著功勋?你没看见拼杀在沙场战斗多惨苦,现在还在思念有勇有谋的李将军。

注释燕歌行:乐府旧题。

诗前有作者原序:“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御史大夫张公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

唐诗赏析-高适《燕歌行》原文译文赏析

唐诗赏析-高适《燕歌行》原文译文赏析

高适《燕歌行》原文|译文|赏析'《燕歌行》是唐人七言歌行中运用律句很典型的一篇。

此诗主要是揭露主将骄逸轻敌,不恤士卒,致使战事失利。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唐代:高适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译文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有个随从主帅出塞回来的人,写了《燕歌行》诗一首给我看。

我感慨于边疆战守的事,因而写了这首《燕歌行》应和他。

唐朝边境举烟火狼烟东北起尘土,唐朝将军辞家去欲破残忍之边贼。

战士们本来在战场上就所向无敌,皇帝又特别给予他们丰厚的赏赐。

锣声响彻重鼓棰声威齐出山海关,旌旗迎风又逶迤猎猎碣石之山间。

校尉紧急传羽书飞奔浩瀚之沙海,匈奴单于举猎火光照已到我狼山。

山河荒芜多萧条满目凄凉到边土,胡人骑兵仗威力兵器声里夹风雨。

战士拼斗军阵前半数死去半生还,美人却在营帐中还是歌来还是舞!时值深秋大沙漠塞外百草尽凋枯,孤城一片映落日战卒越斗越稀少。

身受皇家深恩义常思报国轻寇敌,边塞之地尽力量尚未破除匈奴围。

身穿铁甲守边远疆场辛勤已长久,珠泪纷落挂双目丈夫远去独啼哭。

少妇孤单住城南泪下凄伤欲断肠,远征军人驻蓟北依空仰望频回头。

边境飘渺多遥远怎可轻易来奔赴,绝远之地尽苍茫更是人烟何所有。

杀气春夏秋三季腾起阵前似乌云,一夜寒风声声里如泣更声惊耳鼓。

互看白刃乱飞舞夹杂鲜血纷飞,从来死节为报国难道还求著功勋?你没看见拼杀在沙场战斗多惨苦,现在还在思念有勇有谋的李将军。

注释燕歌行:乐府旧题。

诗前有作者原序:“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御史大夫张公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

燕歌行并序高适的翻译

燕歌行并序高适的翻译

燕歌行并序高適的翻译《燕歌行·并序》由高适创作,全诗主要写的是什么内容呢?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作者:高适开元二十六年,客存有从元戎薛仁贵而还者,作燕歌行当众婉。

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蔡国用民不聊生,天子非常获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旗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曝光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常轻敌,力竭关山未援救。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筋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眸。

边风飘飘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

杀气三时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出征痛,至今犹忆李将军。

【注解】1.《燕歌行》:乐府《二者和歌言·平调曲》旧题,前人曹丕、萧绎、庾信所并作,多为思妇想念征夫之意。

2.御史大夫张公:此指幽州节度使张守珪。

开元二十三年张因与契丹作战有功,拜辅国大将军兼御史大夫。

遂恃功骄纵,不恤士卒,开元二十六年(),其部将败于契丹,张却隐瞒败绩,虚报战功,并贿赂奉命前去调查的牛仙童。

高适从"客"处得悉实情,乃作此诗以"感征戍之事"。

3."汉家"四句:开元十八年()五月,契丹及奚族叛唐,此后唐与契、奚之间战事不断(参《通鉴》卷)。

汉将:指张死守珪将领。

"非常获赐颜色":破格赐与荣耀。

4.摐金伐鼓:军中鸣金击鼓。

榆关:山海关。

逶迤:连绵不断。

碣石:山名,在今河北昌黎县北。

此借指东北沿海一带。

5.羽书:挂著羽毛的应急军事文书。

瀚海:小沙漠。

猎火:狩猎时所举之火。

狼山:阴山山脉西段,在今内蒙古自治区中部。

此外筹钱瀚海、狼山泛指当时战场。

6.凭陵:逼压。

7.穷秋:深秋。

腓(一作衰):变黄。

隋虞世基《陇头诗云》"愁秋塞草腓,塞外胡尘飞"。

《燕歌行(并序)》原文、译文及赏析—高考必修

《燕歌行(并序)》原文、译文及赏析—高考必修

《燕歌行(并序)》原文、译文及赏析—高考必修原文:燕歌行(并序)高适〔唐代〕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元戎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常轻敌一作:恒轻敌)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无所有。

(飘飖一作:飘摇;无所一作:更何)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译文: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有个随从主帅出塞回来的人,写了《燕歌行》诗一首给我看。

我感慨于边疆战守的事,因而写了这首《燕歌行》应和他。

唐朝东北边境战事又起,将军离家前去征讨贼寇。

战士们本来在战场上就所向无敌,皇帝又特别给予他们丰厚的赏赐。

军队擂击金鼓,浩浩荡荡开出山海关外,旌旗舒展飘扬在碣石山间。

校尉紧急传羽书,飞奔浩瀚之沙海,匈奴单于举猎火光照已到我狼山。

山河荒芜多萧条,满目凄凉到边土,胡人骑兵来势凶猛,如风雨交加。

战士在前线杀得昏天黑地,不辨死生;将军们依然逍遥自在地在营帐中观赏美人的歌舞!深秋季节,塞外沙漠上草木枯萎;日落时分,边城孤危,士兵越打越少主将身受朝廷的恩宠厚遇常常轻敌,战士筋疲力尽仍难解关山之围。

身披铁甲的征夫,不知道守卫边疆多少年了,那家中的思妇自丈夫被征走后,应该一直在悲痛啼哭吧。

思妇独守故乡悲苦地牵肠挂肚,征夫在边疆遥望家园空自回头。

边塞战场动荡不安哪里能够轻易归来,绝远之地尽苍茫更加荒凉不毛。

早午晚杀气腾腾战云密布,整夜里只听到巡更的刁斗声声悲伤。

战士们互相观看,雪亮的战刀上染满了斑斑血迹;坚守节操,为国捐躯,岂是为了个人的名利功勋?你没看见拼杀在沙场战斗多惨苦,现在还在思念有勇有谋的李将军。

高适《燕歌行》全诗翻译及赏析

高适《燕歌行》全诗翻译及赏析

高适《燕歌行》全诗翻译及赏析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御史大夫张公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下面跟着来看看高适《燕歌行》全诗翻译及赏析吧!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原文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旗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风飘飘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城南:长安住宅区在城南,故云。

沈佺期《独不见》:“丹凤城南秋夜长。

”蓟北:蓟州、幽州一带,今河北省北部地区。

此泛指东北战场。

①城南:长安城南。

泛指征人家乡。

②蓟北:唐代蓟州,在今天津市蓟县北。

③空:徒然。

④回首:回首南望故乡。

参考译文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有个随从主帅出塞回来的人,写了《燕歌行》诗一首给我看。

我感慨于边疆战守的事,因而写了这首《燕歌行》应和他。

唐朝边境举烟火狼烟东北起尘土,唐朝将军辞家去欲破残忍之边贼。

战士们本来在战场上就所向无敌,皇帝又特别给予他们丰厚的赏赐。

锣声响彻重鼓棰声威齐出山海关,旌旗迎风又逶迤猎猎碣石之山间。

校尉紧急传羽书飞奔浩瀚之沙海,匈奴单于举猎火光照已到我狼山。

山河荒芜多萧条满目凄凉到边土,胡人骑兵仗威力兵器声里夹风雨。

战士拼斗军阵前半数死去半生还,美人却在营帐中还是歌来还是舞!时值深秋大沙漠塞外百草尽凋枯,孤城一片映落日战卒越斗越稀少。

身受皇家深恩义常思报国轻寇敌,边塞之地尽力量尚未破除匈奴围。

身穿铁甲守边远疆场辛勤已长久,珠泪纷落挂双目丈夫远去独啼哭。

***孤单住城南泪下凄伤欲断肠,远征军人驻蓟北依空仰望频回头。

边境飘渺多遥远怎可轻易来奔赴,绝远之地尽苍茫更是人烟何所有。

燕歌行高适原文解析

燕歌行高适原文解析

燕歌行高适原文解析
《燕歌行》是唐代著名诗人高适所作的一首边塞诗,全诗描绘了唐朝军队在边塞征战的景象,表现了作者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士兵们的同情。

以下是高适《燕歌行》的原文解析: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解析:这首诗开头两句“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描绘了古代边塞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厌恶。

接下来的两句“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表达了作者对士兵们的同情,希望他们能够战胜敌人,平安归来。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解析:这首诗描绘了战争带来的破坏和伤害,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痛恨。

其中“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形象地表现了战争带来的荒凉和寂静,让人深刻地感受到战争的恐怖和残酷。

燕歌行
唐代:高适
燕赵悲歌士,英姿冠今古。

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

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

岂有长城坚,海上徒为尔。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解析: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看法,他认为战争只会带来痛苦和破坏,而不是胜利和荣誉。

最后两句“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表达了作者对和平的渴望,希望战争早日结束,人民能够过上安宁的生活。

唐代高适《燕歌行并序》原文、译文及注释

唐代高适《燕歌行并序》原文、译文及注释

唐代高适《燕歌行并序》原文、译文及注释题记:此诗主要是揭露主将骄逸轻敌,不恤士卒,致使战事失利。

高适对开元二十四年以后的两次战败,感慨很深,因写此篇。

原文:燕歌行并序唐代-高适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元戎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无所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翻译: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元戎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有个随从主帅出塞回来的人,写了《燕歌行》诗一首给我看,我感慨于边疆战守的事,因而写了这首《燕歌行》应和他。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唐朝边境举烟火狼烟东北起尘土,唐朝将军辞家去欲破残忍之边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战士们本来在战场上就所向无敌,皇帝又特别给予他们丰厚的赏赐。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锣声响彻重鼓棰声威齐出山海关,旌旗迎风又逶迤猎猎碣石之山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校尉紧急传羽书飞奔浩瀚之沙海,匈奴单于举猎火光照已到我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山河荒芜多萧条满目凄凉到边土,胡人骑兵侵犯,来势凶猛,如同风雨交加。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战士拼斗军阵前半数死去半生还,美人却在营帐中还是歌来还是舞!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时值深秋大沙漠塞外百草尽凋枯,孤城一片映落日战卒越斗越稀少。

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身受皇家深恩义常思报国轻寇敌,边塞之地尽力量尚未破除匈奴围。

高适《燕歌行·并序》译文《燕歌行·并序》唐诗译文及鉴赏

高适《燕歌行·并序》译文《燕歌行·并序》唐诗译文及鉴赏

高适《燕歌行·并序》译文《燕歌行·并序》唐诗译文及鉴赏《燕歌行·并序》这首诗的气势畅达,笔力矫健,气氛悲壮淋漓,主旨深刻含蓄。

用韵平仄相间,抑扬有节,音调和美。

是边塞诗的大名篇,千古传诵,有口皆碑。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希望能帮助到大家!《燕歌行·并序》作者:高适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元戎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

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旗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筋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风飘飘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燕歌行·并序》注解1.《燕歌行》:乐府《相和歌辞·平调曲》旧题,前人曹丕、萧绎、庾信所作,多为思妇怀念征夫之意。

2.御史大夫张公:此指幽州节度使张守珪。

开元二十三年张因与契丹作战有功,拜辅国大将军兼御史大夫。

遂恃功骄纵,不恤士卒,开元二十六年(738),其部将败于契丹,张却隐瞒败绩,虚报战功,并贿赂奉命前去调查的牛仙童。

高适从"客"处得悉实情,乃作此诗以"感征戍之事"。

3."汉家"四句:开元十八年(730)五月,契丹及奚族叛唐,此后唐与契、奚之间战事不断(参《通鉴》213卷)。

汉将:指张守珪将领。

"非常赐颜色":破格赐予荣耀。

4.摐金伐鼓:军中鸣金击鼓。

榆关:山海关。

逶迤:连绵不断。

碣石:山名,在今河北昌黎县北。

此借指东北沿海一带。

5.羽书:插有羽毛的紧急军事文书。

瀚海:大沙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目标:
一.分析《燕歌行》表达的多重主题.
二.分析《燕歌行》一诗的层次结构和主要的艺术特色--对比。

(重点)
课时安排:一教时
授课过程:
一.导入新课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群燕辞归雁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

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何淹留寄他方
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
不觉泪下沾衣裳。

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

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
――曹丕《燕歌行》
(简单比较两首诗)
二.作者与背景
1.原序: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御史大夫张公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2.高适字达夫;世称高常侍;唐代边塞诗派的主要代表;“高、岑”;其边塞诗感情激昂,意境雄浑,气势奔放;长于七古。

三.课文欣赏:
唐之韵05边塞诗人(下).rm
四.课文分析
1、“感征戍之事”的三方面
所“感”唐家声威。

所“感”思乡盼归之情。

所“感”军中苦乐不均。

2.此诗构思严谨,围绕一次战争的场景来写。

全篇共二十八句,分为四层:
第一层八句写出师,着力烘托气氛;
第二层八句写战败,揭示其原因;
第三层八句写被围,刻画相思之苦;
第四层四句写死斗,突出壮志豪情。

3.本文中心思想
此诗通过边塞战场各种尖锐矛盾的深刻反映,热情歌颂了爱国将士勇往直前、不怕牺牲的英雄主义精神,揭露了封建时代军队中残酷的阶级压迫。

对“将军”的腐败导致战争的失利予以有力的鞭笞,对广大士卒的悲惨遭遇表达了深刻的同情。

4.艺术赏析
第一、诗作善于描绘边塞风光,渲染战地气氛;
第二、充分运用对比手法
汉将(男儿):重横行——半生死——斗兵稀——空回首——死节不顾勋。

将军:美人帐下犹歌舞——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四组对比
唐军——敌军
战士——将军
征人——思妇
古将军—今将军
第三、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第四、句式整散相间,语言铿锵有力。

五.根据以下提示,鉴赏<<燕歌行>>.
1、《燕歌行》表达了多重主题,请作出你的概括。

2、请分析高适《燕歌行》一诗的层次结构和和主要的表现特色。

3、《燕歌行》是一首歌行体的古体诗,但又包含了近体诗的一些特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