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肠外营养
早产儿和极低体重儿肠内外营养支持

次数
2h
(12~72h)
配方乳或 全张人乳
每隔1次喂养增
加1ml至最大5ml 2h
每隔1次喂养增加 1ml至最大10ml
2h
(150ml/kg)
全张配方乳 或人乳
10~15ml
2h
20~28ml 2~3h
10~14天
对750g更长
7~10天
21
LBW儿的喂养 (二)
时间
首次喂养
以后喂养
最后喂养方案 达全量喂养时间
营养时间(d)
拔胃管时间(d)12.2±8.3
31±11.2 <0.05
住院天数(d) 28.3±14.9 41.7±19.8 >0.05
14
肠内喂养的条件
无明显腹胀 无腹膜炎体征 鼻胃管引流或呕吐物无胆汁 有肠蠕动存在证据 无胃肠道出血 无肠梗阻 患儿心血管、呼吸、血液等情况稳定
15
2. 静脉供给氨基酸 3. 应用外源性胰岛素
34
肠外营养的葡萄糖输注 (三)
■ ELBW儿葡萄糖输注方案
1. 开始6mg/kg.min,若能耐受 逐渐增加至10~12mg/kg.min 若发生高血糖,减少GS输注速率
2. GS输注速率<3~4mg/kg.min,开始 应用胰岛素
3. 胰岛素剂量:0.5~1mU/kg.min, 维持血糖水平80~120mg/dl
(g/dl)
脂肪 1.63±0.23 3.68±0.4
(g/dl)
乳糖 5.96±0.2 6.49±0.21
(g/dl)
能量 51.4±2.4 65.6 ±4.3 (kcal/dl)
19
早产母乳营养素和矿物质的含量(二)
新生儿肠外营养简便计算方法

新生儿肠外营养简便计算方法
哎呀呀,新手爸妈们看过来呀!今天咱就来讲讲新生儿肠外营养简便计算方法这个超重要的事儿。
你们想想,那小小的宝贝刚出生,身体还那么脆弱,要是营养没跟上,
咱得多心疼啊!就好比盖房子,得有稳固的根基才行嘛。
比如说,咱宝宝体重太轻了,那可不得了!这时候就得靠肠外营养来帮
忙啦。
其实这计算方法不难理解,就好像我们每天要计划怎么吃饭一样。
咱举个例子哈,要是宝宝需要补充一定量的氨基酸,咱就根据宝宝的体重、日龄这些来算算需要多少量。
然后再像调美味酱料一样,把各种营养成分合理搭配起来。
这可不是随随便便弄弄就行的哦,得精心计算!
很多新手爸妈可能一开始会手忙脚乱的,哎呀,别慌!慢慢学嘛。
你看,宝宝每天都在努力长大,咱也得跟上呀!就像跑马拉松一样,一步一步来。
不懂就问医生,医生们可是这方面的专家呀!他们会耐心教我们的。
而且哦,现在科技这么发达,还有各种工具可以帮忙计算呢,多方便呀!咱可不能被这些小困难给难住咯,要勇敢面对,为了宝宝的健康加油呀!
总结一下哈,新生儿肠外营养简便计算方法真的很重要,我们一定要好
好掌握,用心对待宝宝的营养问题。
让我们的宝宝都能茁壮成长!。
2020年NICE《新生儿肠外营养》指南解读及国内外指南对比与推荐

2020年NICE《新生儿肠外营养》指南解读及国内外指南对比与推荐【摘要】2020年2月,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发表了新生儿肠外营养最新指南,对新生儿肠外营养的适应证、开始及停止时机、营养物质的标准化配比及监测等方面提出了可操作的临床推荐意见。
本文通过解读该指南,并与国内相关指南进行对比,为新生儿科医护人员对新生儿进行肠外营养时提供参考。
肠外营养广泛应用于新生儿领域,新生儿营养不足会对其健康和生长发育造成短期和长期影响。
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for Health and Clinical Excellence,NICE)于2020年2月在现有证据的基础上制定了《新生儿肠外营养》指南[1](以下简称NICE指南),为新生儿肠外营养的规范化管理提供了指导和建议,其中部分推荐意见因缺乏循证证据,由NICE 相关领域的专家讨论得出共识。
本文就该指南的主要内容进行介绍,同时与2013版《中国新生儿营养支持临床应用指南》[2](以下简称国内指南)进行对比,旨在为临床提供参考。
新生儿肠外营养适应症及时机(一)适应证推荐意见:(1)胎龄<31周早产儿;(2)胎龄≥31周早产儿生后72 h内不能达到足够的肠内喂养;(3)早产儿或足月儿因先天性消化道疾病、严重感染(败血症)等不能达到足够的肠内喂养;(4)早产儿肠内喂养停止且48 h内不能恢复,或已停止肠内营养超过24 h且在24 h内不能恢复肠内营养;(5)足月儿肠内喂养停止且72 h内不能恢复,或已停止肠内营养超过48 h且在48 h内不能恢复肠内营养。
推荐说明:目前认为,胎龄<31周早产儿生后无肠外营养支持存在显著短期及长期营养缺乏的风险。
胎龄≥31周早产儿出现远期神经发育问题的风险较高,较好的早期营养可以降低这种风险。
国内外对比与推荐:国内指南提出早产儿应进行肠外营养,而NICE指南对早产儿胎龄进行了详细划分,并对足月儿肠外营养指征进行了推荐,更便于临床参考。
新生儿肠外营养诊疗指南

新生儿肠外营养诊疗指南
2.5g:100 kcal
新生儿肠外营养是一种在新生儿无法耐受肠道喂养时,通过静脉输注来提供营养支持的方式。
适应症包括不能经胃肠喂养、极低体重儿喂养困难、消化道畸形手术前后、顽固性腹泻和频繁呼吸困难等。
禁忌症包括败血症、脱水、代谢性酸中毒、循环衰竭、肝肾功能不全和严重缺氧等。
在输注肠外营养时,需要严格无菌操作,液量由少到多,浓度由淡到浓。
品种应选择单独静脉通道,持续时间应在16-18小时之间,不应超过24小时。
输入方式应使用全合一制剂
输液泵静脉输入,输入途径应为PICC周围静脉。
具体剂量方面,出生后2小时内应开始给予氨基酸,起始剂量为1.5g/kg/d,逐步增加到最大3.8-4.0g/kg/d。
生后24小
时内应给予脂肪乳剂,起始剂量为1.0g/kg/d,逐步增加到3-
4g/kg/d。
葡萄糖的起始剂量为4mg/kg/min,血糖正常情况下
每天增加1-2mg/kg/min。
早产儿和足月儿的能量和蛋白质需求不同,应根据表格进行调整。
在肠内喂养量超过总摄入量90%前,不应停止PN。
需要注意的是,肠外营养在严重感染、脱水、代谢性酸中毒、循环衰竭、肝肾功能不全和严重缺氧等情况下是禁忌的。
新生儿胃肠外营养

大量输入低温液体,可导致患者寒战、四肢厥 冷,局部刺激可引起血管痉挛和局部疼痛,严重的 可导致静脉炎。
低温输液使感冒、心脏病、高血压等病情加 重,一般规定TPN液配完后于4℃保存,输注前提前 1h从冰箱取出或现配现用,24h内输完。
TPN期间液体量、热卡及各种营养素的需要量
正常小儿液体需要量:100~150ml/kg.d 或1500~1700ml/m2.d,注意渗透压和肾脏溶质负荷
460.2和110为完全经肠道喂养推荐达到的热卡值, 292.9和70为完全经肠外营养推荐达到的热卡值。
双重能量供应:葡萄糖、脂肪乳
一般要求脂肪乳的供能比例不超过40%,
葡萄糖与脂肪乳的供能比为2:1可获得最佳的氮平衡且不 影响肝功能。
与高热量肠外营养比较,低热量肠外营养能明显降低应 激后患者的氧耗,减轻炎症反应,治疗费用也要低些。 因此,胃肠外营养液中营养素如葡萄糖、脂肪、氨基酸 的比例和用量应降到最低维持水平,可产生较好疗效。 研究表明,热氮比保持在200kCal:1g左右,可使原先受 损的肝脏迅速恢复。
❖ 三大营养素的能量分配比例为蛋白质15%,脂肪35%,碳 水化合物50%。
❖ TPN每日90cal/kg,相当于经口喂养的120 kc对降低补充 营养物质和热卡,能减少相关并发症。
应激期合成代谢明显受抑制,机体对营养液的输入 不应答,过度的营养支持不可能扭转和防止分解代 谢,却加重机体负担,使脏器功能受损.增加并发症 及死亡率。
手术后以及不显性失水减少(使用头罩、面罩吸氧,密闭式暖箱, 机械通气,环境湿度高等)则需减少液体量。
✓ 早产儿细胞外液所占比例大,肾功能欠佳,输液过多可使动脉导管 开放。
✓ 一般认为高湿度时补液量60~80ml/kg.d,中等湿度时补液量80~ 100ml/kg.d;低湿度时补液量100~150ml/kg.d。
新生儿肠外营养

输注护理
01
02
03
定期检查
定期检查新生儿输注部位 是否有红肿、疼痛、渗漏 等情况,以及导管是否通 畅。
严格消毒
在输注前后对输注部位和 导管进行严格消毒,防止 感染。
保持清洁
保持新生儿皮肤和衣物清 洁,避免污染输注部位。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预防感染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定期检查并消毒输注设备 和导管,防止感染。
预防静脉炎
选择适当的输注部位,避 免在同一部位反复穿刺, 以减少静脉炎的发生。
及时处理渗漏
如发现渗漏,应立即停止 输注,重新选择输注部位, 并对渗漏部位进行适当的 处理。
04
新生儿肠外营养的监测与评 估
监测内容
体重变化
定期监测新生儿的体重,以评 估其生长状况和营养摄入是否
充足。
血糖水平
监测新生儿的血糖水平,以预 防低血糖和高血糖的发生。
营养指标
评估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等营养指 标,反映新生儿的营养状况。
调整方案
根据监测结果调整肠外营养配方
01
根据体重、血糖、电解质等监测结果,调整氨基酸、脂肪乳、
葡萄糖等营养成分的用量和比例。
定期评估喂养效果
02
根据评估指标,定期评估肠外营养喂养效果,及时调整喂养方
案。
预防并发症
03
加强新生儿护理,预防与肠外营养相关的并发症,如感染、血
加强肠外营养的管理和监测
为了降低肠外营养的并发症风险,未来将加强肠外营养的管理和监 测,确保肠外营养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未来研究方向
深入研究肠外营养对新生儿免疫系统的影响
免疫系统对新生儿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未来将深入研究肠外营养对新生儿免疫 系统的影响,为优化肠外营养提供依据。
新生儿胃肠外营养45例临床运用及分析

或感 觉 性神 经 障碍 等闭 。 1223脂 肪乳 建 议 使 用 脂肪 乳 中长链 混 合 型 脂肪 乳 , 产 ... 早
儿对 脂肪 乳 的耐 受 能力 比足 月儿 差 , 05g( gd 开始 . 从 . /k ・ ) 每 l E递 增 05 1 ( g d , 大量 达 3g( g d , .~ . k ・ ) 最 0 /k ・ ) 生后 2 4h开
医护论 坛
21 1 第 8 第3 0年1 1 3 1 月 卷 期
新 生儿 胃肠外营养 4 例 临床运用及分析 5
王 艳
云 南省 玉 溪市妇 的 : 析 胃肠 外 营养 在 新生 儿 中的 临床 应用 及 其合 并 症 的探 讨 。方 法 : 2 0 摘 分 对 0 6年 7月~ 0 0年 1 本 院 21 0月 新 生儿 病 房 的 4 5例 接受 胃肠 外 营养 的新 生儿 进行 临 床观 察分 析 。结 果 :5例 运用 静 脉 营养 (N) 患儿 3 4 P 的 5例 体 重 不 同程 度 增加 , 5例体 重不 变 , 体 重减 轻 , 例 死 于原发 病 , 例 死 于 P 3例 1 1 N并 发症 。结 论 : 严格 掌 握 胃肠外 营养 的适 应证 和 禁 忌证 , 密 监测 , 严 早期 发现 合 并症 并及 时治 疗 , 静 脉营 养 ( P 和部 分静 脉 营养 ( P 仍 是重 症 患儿 的 重 全 T N) P N)
道如下 : 1资 料 与 方 法
11一 般 资 料 .
1 0- 0 从 6  ̄ k ・ i T始 , 月儿 从 68  ̄k ・i) 01 0 0 - 5 g (gmn P 足 m )  ̄ (gm n m
开 始 , 监 测 血 糖 , 糖 > 并 血 8mmoL常 伴 有 糖 尿 , 减 速 至 / 并
新生儿肠外及肠内营养

1. 周围静脉
由四肢或头皮等浅表静脉输入的方法,适合短 期(<2周)应用。
优点:操作简单,并发症少而轻;缺点:不 能耐受高渗液体输注,长期应用会引起静脉炎; 注意:葡萄糖浓度≤12.5% 。
2.中心静脉
(1) 经周围静脉进入中心静脉(PICC) (2) 经颈内、颈外、锁骨下静脉置管进入上
(2) 经颈内、颈外、锁骨下静脉、股静脉 置管进入上、下腔静脉
优点:置管时间长,可输入高渗液体,葡萄糖 浓度可达25%;
缺点:易引起导管有关的败血症、血管损伤、 血栓等;注意:①导管需专人管理;②不允许 经导管抽血或推注药物;③严格无菌操作,每 24h~48h更换导管穿刺点的辅料。
(3) 脐静脉插管
五、肠外营养液的组成及每日需要量
肠外营养液基本成分包括氨基酸、脂肪乳剂、 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电解质、微量元素和 水。
1、液体量
因个体而异,需根据不同临床条件(光疗、暖 箱、呼吸机、心肺功能、各种监测结果等)调 整。总液体在20~24h内均匀输入,建议应用 输液泵进行输注 。
2 、热量
优点:操作简单,可迅速建立给药通道; 缺点:插管过深易造成心律失常,引起门静
脉系统产生压力增高,影响血流,导致肠管缺 血及坏死可能;注意:①插管需由经培训的有 经验的医生进行,置管后需摄片定位;②置管 时间不超过10天。
四、输注方式
1、 多瓶输液 2、 全合一(All-in-One)
6 、电解质
应每天供给,推荐需要量见下表。
电解质(mmol/kg.d) 钠 钾 钙 磷 镁
早产儿
2~3 1~2 0.6~0.8 1.0~1.2 0.3~0.4
足月儿
2~3 1~2 0.5~0.6 1.2~1.3 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