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胃肠外营养PPT课件

合集下载

新生儿胃肠外营养

新生儿胃肠外营养

一、常用液体:5%GS,50%GS,10%GS,6%AACo,20%脂肪乳、10%NS、10Pot chloride、10%Caill Gluconate、5%碳酸氢钠、水乐维他。

二、常用液体在总液体中的浓度:1、葡萄糖在静脉(外周血管)内的浓度应小于或等于12.5%,20%的高渗糖禁用于周围血管。

—2%。

(氨基酸的用量从0.5g/Kg/d,逐渐增加至3g/Kg/d.浓度不要超过2%如何才能做到?如3kg,氨基酸的用量增加至3g/Kg/d则为9g/d,加入300ml液体中,浓度则为3%)3.20%脂肪乳虽然不限制浓度,但不应超过3g/kg/d,在整个液体中与糖、氨基酸的比例不应大于15%,即糖占50%,氨基酸占35%,脂肪乳占15%。

4.10%NS在总液体中的张力一般为1/4—1/6张,不超过1/3张。

10%Pot chloride的浓度不超过0.3%,水乐维他一般为1ml/Kg/d。

(10%NS足月儿为2-3mmol/Kg/d,早产儿为4-6mmol/Kg/d。

)三、常用液体在静脉营养时的用量用法:(一)用量:日龄总液体量ml/Kg/d<1000g 1000-1500g 1500-2500g >2500g 热卡kcal/kg第1天80-100 60-80 50-60 40-50 20-40第2天100-120 80-100 60-80 50-70 20-40第3-7天120-140 100-120 80-100 70-90 60-80第2-4周150-180 120-180 100-150 100-150 100-120(二)具体用法:10%GS=总液量—氨基酸量—脂肪乳量。

此法简单、快捷,但应注意各液体浓度及患儿所需热卡量是否得到充足的补充。

(三)按热卡量计算法:1g葡萄糖=4Kcal 1g氨基酸=4Kcal 1g脂肪乳=10Kcal(四)各种常用液体的用量:1、氨基酸的用量一般从0.5g/Kg/d,逐渐增加至3g/Kg/d。

早产儿喂养建议ppt

早产儿喂养建议ppt

开始剂量
出生体重 <1 000g 1 000~1 500 g 1 500~2 000 g >2 000 g
开始剂量 1 mL/h 2小时2 mL 3小时3 mL 4小时4mL
✓ 严重的呼吸窘迫时:可减少喂养量并增加喂养次数 ✓ 喂养不耐受时:开始剂量可减少为每2小时1 mL,甚
至减少到每4~6小时1 mL
良影响
循证医学推荐的肠内营养策略
母乳 母乳增强 剂 配方乳 喂养方法 开始剂量
喂养加量
首选早产儿母亲的母乳。母乳的储存:室温下初乳24 h,成熟乳6 h;超过这个时间 需要3~4℃冷藏;超过5 d需要冷冻。
适用于胎龄<31周和(或)体质量<1 500 g的早产儿;当母乳喂养量达到 100mL/(kg·d)时开始使用,每日摄入180 mL/kg的强化的母乳(母乳加增强剂)能 满足的生长需要。
不能母乳喂养者,采用早产儿配方乳;开始是60 kcal/100 mL,逐步加至80 kcal/100 mL。
置管方法:在机械通气时通过内置的鼻胃管喂养,除气管插管后使用内置的口胃 管喂养。喂养方法首选间断经胃内管饲法;持续经幽门管饲法可用严重的胃排空 延迟及胃食管反流的早产儿。
通常出生体质量<1 000 g的新生儿1 mL/h(出生体质量1 000~1 500 g的新生儿 每2小时予2 mL;出生体质量1 500~2 000 g的新生儿每3小时予3 mL;出生体质 量>2 000 g的新生儿每4小时予4mL);严重的呼吸窘迫时,可减少喂养量并增加 喂养次数;喂养不耐受时,开始剂量可减少为每2小时1 mL,甚至减少到每4~6小 时1 mL。微量喂养应在出生后尽早开始,在出生3~4 d必须开始。
低聚糖

新生儿静脉营养

新生儿静脉营养

二、新生儿静脉营养的分类
(二)部分胃肠道外营养(Partial Parenteral Nutrition,PPN ): 用于某些可经胃肠道喂养,但摄入 热卡不能满足机体的需要,不足部 分需由静脉途径输入,以保证婴儿 正常发育。

三、新生儿静脉营养的适应症
(一) 先天性消化道畸形、腹膜炎,肠穿孔,顽固 性腹泻等需禁食者。 (二) 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每日经口摄入不足 需要量的70%或估计3天以上不能进食者。 (三) 严重疾病影响到摄食者:如新生儿坏死性小 肠炎,呼衰机械通气时,重度营养不良者,术前、术 后准备支持阶段等。
高浓度的葡萄糖(达25~35%)及营养 液,能保证足够热量供给。 ③不容易发生液体外渗和皮下组织坏死。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静脉营养的输入途径
(二) 周围静脉输入:对患儿损伤小,故应用更广 泛。
优点:操作简单、方便,不容易发生全身性感染。 缺点:不能长期维持,容易发生静脉炎,液体外渗可
致皮下组织坏死; 输入葡萄糖浓度不能超过12.5%,提供热卡受
(二)水的需要量及作用
调整原则:
(1)血钠133~143mmol/L 按需要量供给 血钠>145mmol/L, 增加液体20ml/kg.d,再复查; 血钠<133mmol/L 减少液体20ml/kg.d。

(二)水的需要量及作用
(2)尿少 血钠 < 132mmol/L, 血渗透压 < 270mOsm/L, 尿钠 > 20 mmol/L, 无水肿,考虑SIADH, 限液体量4。
(六)维生素
维生素对维持机体正常代谢功能起 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 需要量:根据我国营养学会及美国 医学会营养指导小组(AMA/NAQ) 推荐,静脉营养时需补充13种维生素 。

胃肠道外营养的新生儿血清TBA、CG、HA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胃肠道外营养的新生儿血清TBA、CG、HA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张因子分泌减少 , 收缩 因子分泌增加 , 而使全身小动 脉痉 挛 ,
最终产生子痫前期 的一 系列 病理 变化 。本指 标的测定 对于
可能是子痫前期发 病独立 的危 险因素。在此提醒 同行予 以
进一步探讨 。
了解 、 认识本病的发病机制 、 预估 病情有不可忽视的意义。 目前公认 的子痫前 期发病 的两大原 因是 胎盘缺血 和血 管 内皮 的损 伤 , 血 管 内皮 生 长 因子 ( acl n o e a 而 V sua edt l l r h i got co, E F 作为促 进血管内皮发生和增殖 的一 种重 r hf trV G ) w a 要的生长 因子 。该因子为一种分子量为 (4~ 3 K 3 4 ) D的二聚 体糖蛋 白, E F家族 包 括 V G — .一 .一 .一 VG E FA B C D及 P G 。 L F 具有强烈 的促血 管通透作 用。它在人 体子宫 、 卵巢 、 、 肺 肾、
[ ] a l , i , a pl A t .R l f ea ct g wh 3 P t Km H R po eD ,e a o r p o e r t eY e 1 eoh ty o
f co u i g e ry p si l n a o r w h o h l c n a n a e. c a tr d rn a l o t mp a tf n g o t ft ep a e tll e g m mie i i
c t [ ] J o n e c, 0 3 1 ( ) 4246 e a J . r d Si 20 , 8 3 : 0 - . ns K eM 0 [] 7 刘伟 , 王立东 . 胎盘生长 因子与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发病的相关 性研究 [ ] 中华妇产科杂志, 0 , , 1 :- J. 2 13 ( ) 5 . 0 6 8 [] 8 梅劫 , 杨年 . 子痫前期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 的变化及对 预 后 的影响 [] J .中国医学文摘( 计划 生育和妇产科学 ) 20 ,6 1 : , 7 2 ( ) 0

消化系统疾病儿科PPT课件

消化系统疾病儿科PPT课件

儿科学(第9版)
(二)克罗恩病与溃疡性结肠炎的鉴别
鉴别点 病变范结肠 连续性
溃疡性结肠炎
病变累及深度 全层,不对称
黏膜和黏膜下层,四周
内镜特征
纵型深溃疡,肉芽
弥漫性浅溃疡,假息肉
并发症 预后 对治疗的反应 治疗难度
梗阻,瘘管,出血,营养吸收障碍,全身多脏器 出血,结肠扩张(巨结肠),癌变,狭窄
儿科学(第9版)
(二)临床表现
1. 腹痛 常见既往健康肥胖的婴儿突然发作剧烈的阵发性有规律的绞痛 2. 呕吐 初为反射性,含乳块和食物残渣,后可含胆汁 3. 血便 为重要症状,约85%的病例在发病后6~12小时排出果酱样黏液血便 4. 腹部包块 多数患儿右上腹季肋下可触及有轻微触痛的套叠肿块 5. 全身情况 病程延长,并发肠坏死或腹膜炎时,全身情况恶化

相对好
可控制,不可治愈
可控制,可治愈
更大

儿科学(第9版)
(三)辅助检查
1. 实验室检查 全血细胞计数、血沉、C反应蛋白(CRP)、血清白蛋白等 2. 胃肠道内镜检查 疑似IBD患儿就诊时均应完善全面的内镜检查及活检 3. X线钡剂灌肠检查 可显示IBD病变以及肠管的狭窄、僵硬和内瘘 4. 腹部CT扫描 可以发现节段性肠壁增厚 5. MRI或MRI双重造影 肠腔内、肠壁和肠腔外的结构显示;对比好,多平面,无辐射
儿科学(第9版)
溃疡性结肠炎(1)
溃疡性结肠炎(2)
儿科学(第9版)
克罗恩病(1)
克罗恩病(2)
儿科学(第9版)
(四)治疗
1. 治疗目标 诱导并维持临床缓解及黏膜愈合,防治并发症,改善患儿生存质量 2. 营养支持 全肠内营养,即停止经口摄食,给予多聚配方或要素配方经鼻胃管喂养 3. 药物治疗

新生儿胃肠外营养

新生儿胃肠外营养

大量输入低温液体,可导致患者寒战、四肢厥 冷,局部刺激可引起血管痉挛和局部疼痛,严重的 可导致静脉炎。
低温输液使感冒、心脏病、高血压等病情加 重,一般规定TPN液配完后于4℃保存,输注前提前 1h从冰箱取出或现配现用,24h内输完。
TPN期间液体量、热卡及各种营养素的需要量
正常小儿液体需要量:100~150ml/kg.d 或1500~1700ml/m2.d,注意渗透压和肾脏溶质负荷
460.2和110为完全经肠道喂养推荐达到的热卡值, 292.9和70为完全经肠外营养推荐达到的热卡值。
双重能量供应:葡萄糖、脂肪乳
一般要求脂肪乳的供能比例不超过40%,
葡萄糖与脂肪乳的供能比为2:1可获得最佳的氮平衡且不 影响肝功能。
与高热量肠外营养比较,低热量肠外营养能明显降低应 激后患者的氧耗,减轻炎症反应,治疗费用也要低些。 因此,胃肠外营养液中营养素如葡萄糖、脂肪、氨基酸 的比例和用量应降到最低维持水平,可产生较好疗效。 研究表明,热氮比保持在200kCal:1g左右,可使原先受 损的肝脏迅速恢复。
❖ 三大营养素的能量分配比例为蛋白质15%,脂肪35%,碳 水化合物50%。
❖ TPN每日90cal/kg,相当于经口喂养的120 kc对降低补充 营养物质和热卡,能减少相关并发症。
应激期合成代谢明显受抑制,机体对营养液的输入 不应答,过度的营养支持不可能扭转和防止分解代 谢,却加重机体负担,使脏器功能受损.增加并发症 及死亡率。
手术后以及不显性失水减少(使用头罩、面罩吸氧,密闭式暖箱, 机械通气,环境湿度高等)则需减少液体量。
✓ 早产儿细胞外液所占比例大,肾功能欠佳,输液过多可使动脉导管 开放。
✓ 一般认为高湿度时补液量60~80ml/kg.d,中等湿度时补液量80~ 100ml/kg.d;低湿度时补液量100~150ml/kg.d。

新生儿静脉营养

新生儿静脉营养

新生儿静脉营养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胃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适应症:1,全静脉营养(TPN):所有营养物质均从静脉输入,适用于严重胃肠道畸形、NEC、顽固性腹泻、另有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儿,胃肠功能不成熟,特别就是有RDS者,不能耐受肠道内喂养,开始需要全胃肠道外喂养。

2部分静脉营养(PPN):部分经口喂养不足部分经静脉给入,生后能口服者尽量口服喂养,因可刺激胃肠激素释放,促进早产儿胃肠功能的成熟。

相对禁忌症:黄疸、肝功能异常、循环衰竭、肾功能衰竭(BUN>12、5mg/L)、高脂血症、血小板减少、出生三天内的极低体重儿。

输入途径: 中心静脉或周围静脉热卡与液量供给:热卡:热卡主要分维持基础需要与生长两部分。

环境温度对早产儿能量消耗影响较大。

正常新生儿所需热卡为110kcal/kg、d,其中用于基础代谢50kcal/kg、d。

静脉营养过程中,非蛋白热卡达70kcal/kg、d可使体重增长,而在非蛋白热卡中,脂肪供热不应超过60%。

静脉营养短期应用50-60kcal/Kg/d即可。

如超过一周以上静脉营养应提供生长发育所需热卡,如需每天增长15g /kg,则需100-120kcal/Kg/d。

早产儿TPN90 kcal/Kg/d,相当于经口喂养的120kcal/kg,d、单独增加热卡至120kcal/kg,d以上并不能成比例的增加体重。

但在能量、蛋白质、维生素等均增加时,体重可成比例的增加,早产儿接受50kcal/Kg/d的非蛋白热卡(NPC),及2、5g/Kg/d的白蛋白,即可保持正氮平衡。

如非蛋白热卡(NPC)>70kcal/kg,d ,白蛋白2、7-3、5g/Kg/d早产儿生长可达宫内生长速度。

葡萄糖及脂肪为胃肠道外营养热能的来源。

热卡供给比例: 蛋白质20% ,碳水化合物35-50% ,脂肪40-50%。

液量与热卡供给之比值为1、5ml/1kcal1g。

新生儿肠外及肠内营养

新生儿肠外及肠内营养

1. 周围静脉
由四肢或头皮等浅表静脉输入的方法,适合短 期(<2周)应用。
优点:操作简单,并发症少而轻;缺点:不 能耐受高渗液体输注,长期应用会引起静脉炎; 注意:葡萄糖浓度≤12.5% 。
2.中心静脉
(1) 经周围静脉进入中心静脉(PICC) (2) 经颈内、颈外、锁骨下静脉置管进入上
(2) 经颈内、颈外、锁骨下静脉、股静脉 置管进入上、下腔静脉
优点:置管时间长,可输入高渗液体,葡萄糖 浓度可达25%;
缺点:易引起导管有关的败血症、血管损伤、 血栓等;注意:①导管需专人管理;②不允许 经导管抽血或推注药物;③严格无菌操作,每 24h~48h更换导管穿刺点的辅料。
(3) 脐静脉插管
五、肠外营养液的组成及每日需要量
肠外营养液基本成分包括氨基酸、脂肪乳剂、 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电解质、微量元素和 水。
1、液体量
因个体而异,需根据不同临床条件(光疗、暖 箱、呼吸机、心肺功能、各种监测结果等)调 整。总液体在20~24h内均匀输入,建议应用 输液泵进行输注 。
2 、热量
优点:操作简单,可迅速建立给药通道; 缺点:插管过深易造成心律失常,引起门静
脉系统产生压力增高,影响血流,导致肠管缺 血及坏死可能;注意:①插管需由经培训的有 经验的医生进行,置管后需摄片定位;②置管 时间不超过10天。
四、输注方式
1、 多瓶输液 2、 全合一(All-in-One)
6 、电解质
应每天供给,推荐需要量见下表。
电解质(mmol/kg.d) 钠 钾 钙 磷 镁
早产儿
2~3 1~2 0.6~0.8 1.0~1.2 0.3~0.4
足月儿
2~3 1~2 0.5~0.6 1.2~1.3 0.4~0.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
新生儿营养需要
热卡需要: 不论是足月儿还是早产儿,在寒冷、手
术或感染时应增加热能供给; 在适宜温度或胃肠外营养时可减少热能
10%~25%。 热能来源以糖40%~50%,脂肪30%~40%,
蛋白质5%~10%为宜。
11
胃肠外营养的营养素
氨基酸: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 脂肪 葡萄糖 维生素 无机盐和微量元素
矿物质 钠 钾 氯 钙 磷 镁 铁 锌 铜 锰
在葡萄糖转变为脂肪代谢过程中不需要 消耗能量;而且并发症少,可减少或避 免单用葡萄糖带来的不良反应;
18
脂肪
作用与优点: 提供必需脂肪酸合三酰甘油; 脂肪乳剂为等渗溶液可经周围静脉输入,
极少引起血栓性静脉炎和高渗综合征; 作为脂溶性维生素的载体,有利于人体
吸收、利用脂溶性维生素。
19
脂肪
新生儿胃肠外营养
1
概述
胃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 静脉内营养(intravenous nutrition) 全胃肠外营养(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TPN) 部分胃肠外营养(partial parenteral
nutrition,PPN)
15
葡萄糖
用法:
葡萄糖的剂量
开始用量
每日增量
第2周用量
g/kg.d mg/kg.min g/kg g/kg.d mg/kg.min
足月 12.0
6-8
2.0
18-20 12-14
早产 6.0-8.0 4-6
2.0
16-18 11-13
16
葡萄糖
注意事项: 控制葡萄糖输入剂量和速度; 监测血糖:不高于7mmol/L(125mg/dl),血糖>8.4
高糖血症(血糖>150mg/dl); 胆汁淤积; 医疗护理水平不高,不具备监护设备及微
量血生化监测技术者。
6早产儿胃肠ຫໍສະໝຸດ 营养的策略早期提供PN可减少生后体重丢失,减少代 谢合并症;
48h内给予氨基酸; 72h内给予脂肪乳,加中、长链甘油三脂,
降低磷脂和甘油三脂比例,有利于对脂肪 的耐受; 早期(2-7d)开始少量经口喂养,可减少 TPN的时间、减少高胆红素血症和胆汁淤积。
20
脂肪
副作用: 游离脂肪酸与胆红素竞争白蛋白,增加核黄疸的
危险; 静脉应用脂肪乳增加感染机会; 脂肪乳影响肺的弥散功能,影响肺泡气体交换; 为减少副作用输注脂肪乳应注意保持血脂在正常
水平,每周监测甘油三脂1次,甘油三脂应低于 1.7mmol/L(150mg/dl)。
21
矿物质与微量元素
4
禁忌证
患严重败血症、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等的新 生儿,应在使用抗生素等治疗,使病情稳 定以后才考虑使用;
代谢性酸中毒(PH<7.25)必须在纠正后才 能应用;
循环衰竭、肝肾功能不全,尿素氮在 12.9mmol/L(36mg/dl)以上者;
5
禁忌证
严 重 缺 氧 、 血 胆 红 素 在 170 ~ 200μmol/L(10~12mg/dl)以上、血小板降 低者(<50×109/L)不用中性脂肪;
7
新生儿营养需要
液体入量: 受以下因素影响
新生儿成熟度 生后日龄 环境:光疗、辐射台、暖箱
8
新生儿营养需要
液体入量:
不同日龄新生儿液体需要量(ml/kg)
日龄 <1000g -1500g -2500g >2500g
1
100
80
60
60
2
120
100
80
90
3-7
140
120
100
120
14 150-200 150-200 100-150 100-150
9
新生儿营养需要
热卡需要: 足月儿:生后第1周约为60~80kcal/kg.d;
第2周80~100kcal/kg.d,第3周及以后 100~120 kcal/kg.d,其中基础代谢所需 能量50kcal/kg。 早产儿:生后第1周内60~80kcal/kg.d; 在既定生长期可能要增加能量摄入至120~ 150kcal/kg.d。
(2.7g-3.5g/kg.d) 应用剂量可从1.0g/kg.d开始,每天增加
0.5g/kg,至足量2.5-3.0g/kg.d 氨基酸用量超过3.0g/kg.d,易引起胆汁淤

14
葡萄糖
作用: 为非蛋白能量的主要来源,可节省氮的消耗; 为保证氨基酸仅用于组织生长而不作为能源,
热卡/氮的比率应达到627KJ(150kcal):1, 即提供1g氮应同时提供150-200kcal非蛋白 热卡; 葡萄糖是理想的非蛋白热卡来源,1g可提 供16KJ(4kcal)。
用量与用法:
<1000g:初始剂量0.5g-1.0g/kg.d,如能 耐受每天增加0.25g-0.5g/kg,直至2.0g3.0g/kg.d;
>1000g:初始剂量1.0g/kg.d,每天增加 1.0g/kg.d,直至3.0g/kg.d。
输注速度要慢,一般输注速度>16小时; 对极低出生体重儿输注速度不应 >0.12g/kg.h。
2
适应证
极度衰弱儿,如新生儿重度窒息或重度昏 迷不能鼻饲者;
呼吸窘迫综合征或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患儿; 极低体重儿且无吸吮能力者;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短肠综合征;
3
适应证
迁延性及难治性腹泻; 严重的新生儿消化道畸形手术后(脐突
出、腹裂、消化道瘘管、肠扭转); 重大手术前的准备及手术后的支持疗法; 新生儿破伤风而鼻饲有困难者; 大面积烧伤。
12
氨基酸
新生儿氨基酸代谢的特点: 需要量多:除维持体内蛋白质代谢平衡以外,
还满足生长发育的需要。 需要氨基酸品种多:必需氨基酸、半必需氨基
酸和非必需氨基酸。 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慎用苯丙氨酸、蛋氨酸、
甘氨酸。 常用平衡氨基酸,不平衡氨基酸仅用于特殊情
况。
13
氨基酸
用量与用法: 24-32周胎儿平均氮的增长率为320g/kg.d 要维持此氮增长率需要氨基酸3.2g/kg.d
mmol/L(150mg/dl)可出现糖尿、渗透性利尿和血 渗透压增高; 注意葡萄糖浓度: 周围静脉输液:葡萄糖浓度不超过12.5% 中心静脉输液:可从10%-15%开始,逐渐增
加至30%-35%
17
脂肪
作用与优点: 所含能量高,氧化1g脂肪个产生37.6KJ
非蛋白质能量; 由脂肪、葡萄糖双能源系统提供能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