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才_奇书_奇遇_宋应星与_天工开物_
《天工开物》两则

1.给下列画横线的字注意 给下列画横线的字注意 不粘者 粳米 俟其生芽 水溢 殚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潦水 刈初禾 汲灌 偕早秧 黍
nián jīng sì yì dān lǎo yì jí xié
shǔ
2.解释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语 2.解释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语
①俟其生芽 俟 ②秧过期老而长节 秧过期老 ③生谷数粒,结果而已 生谷数粒,结果而已 ④凡稻旬日失水,即愁干旱 凡稻旬日失水, 旬日失水 ⑤六日刈初禾 六日刈 ⑥则汲灌与稻相始终 ⑦农家勤苦,为春酒之需也 农家勤苦, 勤苦 ⑧滋益全无,不足尚也 滋益全无,不足尚 ⑨其冬季播种、仲夏即收者 其冬季播种、仲夏即收者 等待 变老,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变老 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结谷 十天 割取 打水 勤劳辛苦 崇尚 夏季的第二个月
背景简介: 背景简介: • 明代是我国古代农业、手工业、商业 明代是我国古代农业、手工业、 古代农业 都比较发达的阶段,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都比较发达的阶段,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明代中期后,部分地区, 明代中期后,部分地区,不少行业中还出 资本主义萌芽 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在农业中, 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在农业中,耕地面积 扩大,作物品种得到改良和增加, 扩大,作物品种得到改良和增加,粮食作 物、经济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和总产量都 经济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和总产量都 有了明显提高。 有了明显提高。一些地区出现了专业化经 明代手工业种类较多, 营。明代手工业种类较多,且已具备了一 定规模, 定规模,尤其是与国计民生关系较为密切 冶金、陶瓷、纺织等行业最为发达 等行业最为发达。 的冶金、陶瓷、纺织等行业最为发达。
《天工开物》是我国明代大科学家宋 天工开物》 应星(1587—1663 1663年 的代表作, 应星(1587 1663年)的代表作,完成于 1637年 1637年。这是一部有关农业和手工业生产 技术的百科全书, 技术的百科全书,总结了各个生产领域的 知识。 知识。 全书共十八卷,包括种植、纺织、 全书共十八卷,包括种植、纺织、 染色、粮食加工、熬盐、制糖、烧制陶瓷、 染色、粮食加工、熬盐、制糖、烧制陶瓷、 冶铸、制造车船、锤锻、烧制灰硫、榨油、 冶铸、制造车船、锤锻、烧制灰硫、榨油、 造纸、采矿、兵器、颜料、 造纸、采矿、兵器、颜料、酿酒等诸多内 容。宋应星无论是对操作技术还是对工具 本身都尽可能用数字进行精确的描述。 本身都尽可能用数字进行精确的描述。
明8226;宋应星天工开物

明8226;宋应星天工开物•彰施第三宋子曰:霄汉之间云霞异色,阎浮之内花叶殊形。
天垂象而圣人则之,以五彩彰施于五色,有虞氏岂无所用其心哉?飞禽众而凤则丹,走兽盈而麟则碧,夫林林青衣,望阙而拜黄朱也,其义亦犹是矣。
君子曰:“甘受与,白受采。
”世间丝、麻、裘、褐皆具素养,而使殊颜异色得以尚焉,谓造物不劳心者,吾不信也。
诸色质料大红色、(其质红花饼一味,用乌梅水煎出。
又用碱水澄数次,或者稻稿灰代碱,功用亦同。
澄得多次,色则鲜甚。
染房讨便宜者,先染芦木打脚。
凡红花最忌沉、麝,袍服与衣香共收,旬月之间其色即毁。
凡红花染帛之后,若欲退转,但浸湿所染帛,以碱水、稻灰水滴上数十点,其红一毫收转,仍还原质。
所收之水藏于绿豆粉内,放出染红,半滴不耗。
染家以为秘诀,不以告人。
)莲红、桃红色、银红、水红色、(以上质亦红花饼一味,浅深分两加减而成。
是四色皆非黄茧丝所可为,必用白丝方现。
)木红色、(用苏木煎水,入明矶、子。
)紫色、(苏木为地,青矶尚之。
)赭黄色、(制未详。
)鹅黄色、(黄藤煎水染,靛水盖上。
)金黄色、(芦木煎水染,复用麻稿灰淋,碱水漂。
)茶褐色、(莲子壳煎水染,复用青矶水盖。
)大红官绿色、(槐花煎水染,蓝淀盖,浅深皆用明矶。
)豆绿色、(黄蕤水染,除水盖。
今用小叶免蓝煎水盖者,名草豆绿,色甚鲜。
)油绿色、(槐花薄染,青矶盖。
)天青色、(入靛缸浅染,苏木水盖。
)蒲萄青色、(入靛缸深染,苏木水深盖。
)蛋青色、(黄孽水染,然后入靛缸。
)翠蓝、天蓝(二色俱靛水分深浅。
)玄色、(靛水染深青,芦木、杨梅皮等分煎水盖。
又一法,将蓝芽叶水浸,然后下青矶、子同浸,令布帛易朽。
)月白草色二色、(俱靛水微染,今法用苑蓝煎水,半生半熟染。
)象牙色、(芦木煎水薄染,或者用黄土。
)藕褐色。
(苏木水薄染,入莲子壳,青矶水薄盖。
)附:染包头青色。
(此黑不出蓝靛,用栗壳或者莲子壳煎煮一日,漉起,然后入铁砂、皂矶锅内,再煮一宵即成深黑色。
)附:染毛青布色法。
天工开物全文及译文

天工开物《天工开物 / 作者: 宋应星》全书详细叙述了各种农作物和工业原料的种类、产地、生产技术和工艺装备,以及一些生产组织经验,既有大量确切的数据,又绘制了一百二十三幅插图。
全书分上、中、下三卷,又细分做十八卷。
上卷记载了谷物豆麻的栽培和加工方法,蚕丝棉苎的纺织和染色技术,以及制盐、制糖工艺。
中卷内容包括砖瓦、陶瓷的制作,车船的建造,金属的铸锻,煤炭、石灰、硫黄、白矾的开采和烧制,以及榨油、造纸方法等。
下卷记述金属矿物的开采和冶炼,兵器的制造,颜料、酒曲的生产,以及珠玉的采集加工等。
《天工开物》对中国古代的各项技术进行了系统地总结,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科学技术体系。
收录了农业、手工业、工业――诸如机械、砖瓦、陶瓷、硫磺、烛、纸、兵器、火药、纺织、染色、制盐、采煤、榨油等生产技术。
尤其是机械,更是有详细的记述。
明末科学家宋应星(1587-1661),字长庚,江西奉新人)撰。
宋应星对中国古代的各项技术进行了系统地总结,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科学技术体系。
宋应星对农业方面的丰富经验进行了总结,全面反映了工艺技术的成就。
书中记述的许多生产技术,一直沿用到近代。
该书文字简洁,记述扼要,书中所记均为作者宋应星直接观察和研究所得。
问世以后,有不少版本流传,先后被译成日、英、法、德等国文本,被外国学者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天工开物-宋应星生平宋应星(1587—1661),字长庚,奉新县北乡雅溪牌坊村(今宋埠镇牌楼村人)。
其曾祖父宋景,明正德、嘉靖年间,累官吏、工二部尚书,改兵部,参赞机务,入为左都御史。
祖父宋承庆,字道征,县学禀膳生员。
父宋国霖,字汝润,号巨川,庠生。
弟兄4人,胞兄宋应查看全文2012-11-16 08:11:42 作者:宋应星年代:明浏览:205 好评:0 分类:天工开物天工开物-舟车[原文] 宋子曰:人群分而物异产,来往懋迁(1)以成宇宙。
若各居而老死,何藉有群类哉?人有贵而必出,行畏周行(2);物有贱而必须,坐穷负贩。
高中语文 历史典故:宋应星著《天工开物》作文素材

历史典故:宋应星著《天工开物》明代后期关心天下大事的读书人,忧心国家的危亡,他们有的参加激烈的政治斗争;有的沉下心来,研究一些有助于富国强兵的、实实在在的学问。
这类学问,叫做“实学”。
李时珍、徐光启、徐霞客都是这样的读书人,宋应星也是这样的读书人。
宋应星是江西奉新人,公元1587年生,经历过明朝腐败至灭亡的最后时期。
他祖辈都做过官,曾祖父做的是工部尚书,掌管工程事务。
到他父亲一辈,家道衰落,但还保持比较优裕的生活,以及书香门第的气氛。
他中过举人,但五次赴北京会试都失败,加上魏忠贤阉党的腐败暴虐,让他气闷,索性放弃通过考试当官的途径,以举人资格,谋得本省分宜县教谕的职位。
宋应星自小聪明,十岁会做诗,兴趣又广泛,音乐、诗歌、医学、天文、下棋、绘画及自然科学,他都爱好;他特别喜欢观察研究实际生活中的事物,结交各种各样的朋友。
传统的读书人,只重视“道”,而非常轻视“器”(具体的物质世界与生产技术等)。
讲起《四书五经》来头头是道,讲起织布种庄稼,国计民生,就一窍不通。
宋应星非常看不起这种脱离实际,不懂生产的坏作风。
他批评这些人依靠生产者生产的产品,吃喝玩乐,却把生产者看作罪犯,只知死背经书,却将“农夫”一词当作脏话骂人,餐餐吃着白米饭,却忘了它们的来源。
他还责备这些人连铸造铁锅的模型都没摸过,却侈谈春秋时宝鼎的铸造。
他认为,财富不仅是钱,财富就是物质生产。
只有生产很多的物质,老百姓才会富,国家才会强。
凡是有益于国计民生的生产活动、生产技术,都会引起宋应星的兴趣。
他不是到工场看炼铁,就是到作坊看造纸,不时向工匠们讨教技术细节。
有时,他还会将现场操作的场面、生产的流程画下来。
他家附近有闻名于世的景德镇磁窑,有广信的铜矿,这都让他有条件接触了解许多手工业、采矿业的生产技术。
他想把这些知识编成书,传播流通,让更多的人学会它。
他去北京参加会考,前后十多年,多次从南方到北方,又从北方回到南方,途中,总要到各地游览,几乎走遍中原和东南、中南、华南各省过。
宋应星及其《天工开物》

作者: 邱锋
出版物刊名: 江西社会科学
页码: 79-88页
主题词: 宋应星;《天工开物》;公元;劳动人民;崇祯;熟铁;生铁;水碓;归正;《中国科学技术史》
摘要: <正> 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已经以中、日、法、英、德等国文字传遍全世界,英国科学家李约瑟博土在他的名著《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大量引用《天工开物》的材料,称它为“很重要的技术著作”,并赞扬宋应星为“中国的狄德罗”。
英译本把《天工开物》叫做“十七世纪的中国工艺学”,日译本则称之为“中国技术的百科全书”,德国人称宋应星为“中国的阿格里科拉”。
这些评价说明宋应星和《天工开物》重要的历史地位和广泛的国际影响。
本文拟就宋应星的生平及《天工开物》的价值特点等作些粗浅的探讨和简评。
《天工开物》介绍

《天工开物》介绍[键入文字]《天工开物》介绍《天工开物》是我国第一部百科全书式的科技名着,是明代重要的科技文献。
作者是被称为“中国的狄德罗”的宋应星。
宋应星是我国古代杰出的科学家。
江西奉新人,生于公元1587 年。
他自幼聪明好学,酷爱科技。
在青年时代,他对全国各地的生产技术进行了深入广泛的调查研究工作。
公元1634 年,他开始写作《天工开物》。
初刊于公元1637 年。
这部书对我国劳动人民的生产实践经验作了科学的概括和全面的总结,并附有两百多幅精美的插图。
全书内容十分丰富、共三卷、分为乃粒、乃服、彰施、粹精、作咸、甘嗜、陶埏,冶铸、舟车、锤锻、燔石、膏液、杀青、五金、佳兵、丹青、麴蘖、珠玉十八个项目、几乎包括了当时农业、手工业生产的各个方面。
而且每个方面,对原料品种,生产操作过程,产品产量等科学技术问题都作了认真的研究和详细的记述。
《天工开物》上编内容包括谷类和棉麻栽培、养蚕、缫丝、染料、食品加工、制盐、制糖等。
它记述了当时全国各地农业和副业的生产过程及生产经验。
如“骨灰蘸秧根”法,这是我国农业史上合理使用磷肥的最早记录。
它还最早地描述了利用不同蚕蛾品种杂交而“幻出嘉种”的情况。
中编包括制造砖瓦、陶瓷、铜铁器具、建造舟车、采炼石灰、煤炭、燔石、硫磺、榨油、制烛、造纸等。
下编包括五金开采及冶炼、兵器、火药、朱墨、颜料、曲药的制造和珠玉采琢等。
对原料的品种、用量、产地、工具构造和生产加工操作过程等,记载都很详细。
书中几乎涉及从生活到生产的各种工业。
尤其书中还记载了各种金属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同体积金、银、铜的不同重量对比等,具有重要的科学和实用价值。
宋应星四十七岁时,整理修改积累的文稿。
他非常赞同西汉政论家晁错的“贵五谷贱金玉”这个思想,把种植粮食放在卷首,把论珠玉置于卷末。
他将书名取为《天工开物》。
“天”是大自然;“工”是人工;“天工开物”,就是大自然和人工创造了世上万物的1。
浅谈宋应星及其《天工开物》的历史意义

宋应星与《天工开物》:探究中国古代科技名著的历史意义
宋应星与《天工开物》:探究中国古代科技名的历史意义
回顾历史,我们应当珍视宋应星这样的伟大科学家所做出的贡献。《天工开 物》这部伟大的科学著作,更应当被我们深入研究和学习。从中我们可以汲取到 古代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勤劳,感受到科学技术的魅力和力量。而宋应星的科研精 神和方法,也应当成为我们今天学习和研究的重要参考。
四、结论
四、结论
本次演示采用ARIMA模型对山东大葱价格进行了预测研究。结果表明,ARIMA 模型能够有效地对山东大葱价格进行预测。通过该模型,我们可以对未来一段时 间内的山东大葱价格进行预测,从而为相关企业和农户提供决策依据。同时,本 研究也为时间序列分析在商品价格预测中的应用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2、模型选择与参数估计
常数项(Intercept): 3.1666 AR参数(AR parameters): 0.7949, 0.2049
2、模型选择与参数估计
MA参数(MA parameters):无
3、模型检验与预测
3、模型检验与预测
通过检验模型的残差序列,可以发现残差序列已经满足平稳性要求。利用模 型对未来一个月的山东大葱价格进行预测,结果为:
浅谈宋应星及其《天工开物》 的历史意义
宋应星与《天工开物》:探究中 国古代科技名著的历史意义
宋应星与《天工开物》:探究中国古代科技名著的历史意义
宋应星,明朝时期的一位杰出科学家,以他的卓越才智和深入实践,创作出 了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天工开物》。这部作品被誉为中国古代的 “百科全书”,不仅具有珍贵的历史价值,更在科学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科学家宋应星的著作是什么

科学家宋应星的著作是什么宋应星是明朝著名科学家,他的最杰出的作品是《天工开物》,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宋应星的著作有哪些1.《天工开物》:《天工开物》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是中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有人也称它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作者是明朝科学家宋应星。
作者在书中强调人类要和自然相协调、人力要与自然力相配合。
是中国科技史料中保留最为丰富的一部,它更多地着眼于手工业,反映了中国明代末年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生产力状况。
2.《野议》:《野议》是宋应星创作的现当代小说类书籍。
3.《论气》:《论气》是宋应星创作的声学类书籍。
宋应星简介宋应星一生致力于对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科学考察和研究,收集了丰富的科学资料;同时思想上的超前意识使他成为对封建主义和中世纪学术传统持批判态度的思想家。
在宋应星的所有著作中,除《野议》反映了他在政治上要求改革的进步思想之外,最有名和最有影响的就是《天工开物》这部科技巨著。
经过宋应星搜集、整理和编撰的这部著作,是世界上第一部有关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百科全书。
《天工开物》共分18卷,门类很多,有截培、养蚕、纺织、染色、颜料、粮食加工、制糖、酿酒、榨油、烧瓷、造纸、采矿、冶铸、锤炼,以及兵器和舟车制造等等,几乎涉及到了所有重要的农工业部门的生产技术和生产过程。
其中记述了当时我国许多比较先进的技术和工艺。
比如在治炼方面,出现了炼铁联合作业,灌钢、炼锌、泥型铸釜、失蜡铸造等方法,不少工艺至今仍在使用。
又如在生产刀剪上的夹钢、钻钢技术,以及纺织方面的许多技术,当时在世界上都是首屈一指的。
宋应星不只是一般地记述生产过程,他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还提出了不少科学见解。
难怪《天工开物》出版不久,便很快流传到日本,得到了日本人民的重视,并翻刻印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魅 而 恶 犬 马 ” 的 拙 劣 画 工 。 字 里 行 载 砖 瓦 陶 瓷 制 作 、车 船 制 造 、煤 炭 硫 名 ,是 经 过 深 思 熟 虑 的 ,意 在 以 此 展
间,弥漫着知识分子的批判精神和 黄开采以及榨油造纸方法等工艺流 示他的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科学思
真理在胸的自信。
程 。 下 卷 5 章 记 述 金 属 矿 物 开 采 冶 想 。 他 强 调 天 工(自 然 力)与 人 工 互
通。
应 星 离 经 叛 道 ,胸 怀 异 志 ,这 在 当 时
是宋应星没有学问?不是。他的 可是一个惊世骇俗的反潮流之举。
《天 工 开 物》作 为 17 世 纪 中 国 科 学 百
宋 应 星 兴 趣 十 分 广 泛 ,喜 欢 交 朋
科 全 书 ,不 仅 内 容 全 面 、系 统 分 明 、资 结 友 ,关 心 万 事 万 物 。 早 年 ,在 奉 新 、
文 化 广 角 ● 【文苑漫步】
··
/
潘辛菱摄
一
83 人 ,他 名 列 第 三 ,其 兄 宋 应 昇 名 列
宋 应 星 ,一 位 旷 世 奇 才 。
第 六 ,奉 新 县 仅 此 二 人 ,世 称“ 奉 新 二
他 出 身 官 宦 之 家 。曾 祖 父 身 后 所 宋 ”,说 明 他 有 相 当 的 应 试 能 力 。但 随
为 不 合 潮 流 。在《天 工 开 物》序 中 ,他 水 ”的 风 气 相 比 ,有 天 壤 之 别 。
130 年 。
开 诚 布 公 地 说 :“ 丐 大 业 文 人 弃 掷 案
《天 工 开 物》全 面 总 结 了 我 国 古
此 外 ,在 轻 化 工 方 面 ,论 述 了 油
头 ,此 书 于 功 名 毫 不 相 关 也 。”《天 工 代 农 业 手 工 业 30 多 个 部 门 的 卓 越 脂 、冰 糖 、井 盐 、天 然 气 、造 纸 、染
历 丰 富 ,思 想 敏 锐 ,为 撰 写《天 工 开 许 多 功 夫 ,却 以 读 者 为 念 ,在 出 版 之 硫 质 而 生 ”的 独 特 见 解 ,即 现 代 化 学
物》奠 定 了 坚 实 的 基 础 。
前 毅 然 删 去 , 宋 应 星 这 种 严 谨 的 治 里 的“ 化 合 物 ”概 念 和 质 量 守 恒 思 想
书 工
开 物 》
奇 文
李 国 强
遇
文 化 广 角 ● 【文苑漫步】
方 旱 地 ,实 地 考 察 生 产 现 场 、手 工 作 芜 ,等 于 不 毛 之 沙 漠 ,宋 氏 独 自 辟 门 精 耕 细 作 、砒 霜 拌 种 、磷 肥 施 放 、水
坊 ,眼 观 、耳 听 、口 问 、笔 录 ,随 时 随 径 ,一 反 明 儒 陋 习 ,就 人 民 日 用 饮 食 稻 变 旱 稻 、甘 蔗 育 苗 移 秧 、杂 交 培 育
在农业生产方面,详细记述了 产,以满足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
“ 枣 梨 之 花 未 赏 而 臆 度 楚 萍 ,釜 鬵 之 谷 棉 麻 种 植 、蚕 蜂 饲 养 、纺 织 印 染 、 问 世 ,便 产 生 了 广 泛 而 深 远 的 影 响 。
范 鲜 经 而 侈 谈 莒 鼎 ”,如 同“ 好 画 鬼 矿 产 采 集 和 采 盐 制 糖 。 中 卷 7 章 记
宋 应 星 以 《天 工 开 物》 作 为 书
而 不 第 ”,个 中 原 因 ,耐 人 寻 味 。
说明他并没有与八股取士的科举制
是 宋 应 星 不 会 读 书 ?不 是 。据《长 度 彻 底 决 裂 ;六 次 失 败 ,说 明 他 随 着
庚 公 传》记 载 :“ 公 少 灵 芒 ,眉 宇 逼 人 , 年 龄 和 社 会 阅 历 的 增 长 ,思 想 认 识 和
文 章 称 大 士 , 虽 无 钟 鼓 亦 观 音 ”,甚
全 书 分 三 卷 18 章 10 余 万 字 。 次 对 煤 进 行 了 科 学 分 类 , 即 根 据 形
合 宋 应 星 之 意 。 他 将 自 己 的 书 房 取 初 稿 本 来 有 20 章 , 包 含 《观 象》和 状 和 用 途 ,把 煤 分 成 明 煤 、碎 煤 和 末
图 准 确 生 动 ,细 处 刻 画 隽 永 传 神 。 除 过 彭 泽 、湖 口 入 长 江 水 道 ,东 至 京 口 ,
《天 工 开 物》 外 , 他 还 著 有 《野 议》、 再 进 入 京 杭 大 运 河 。这 一 路 既 是 当 时
《论 气》、《谈 天》、《思 怜 诗》等 哲 学 社 一 条 精 品 旅 游 线 路 ,也 是 全 国 经 济 最
会 科 学 著 作 。其《思 怜 诗》52 首 ,系 一 发 达 、 资 本 主 义 萌 芽 最 早 出 现 的 地
天 写 成 ,激 情 四 射 ,才 高 八 斗 。如 此 才 区 。宋 应 星 不 是 那 种 沉 湎 山 水 的 纨 绔
高 学 博 ,古 今 罕 见 。
子 弟 ,他 志 存 高 远 ,关 注 国 计 民 生 ,认
宋 应 星 落 榜 不 落 志 ,也 不 迂 腐 。 学 精 神 , 与 时 下 一 些 人 唯 恐 不 能 显 的 萌 芽 。 其 内 容 近 似 法 国 化 学 家 拉
他 很 清 楚 ,作 为 望 族 之 后 ,自 己 的 行 示“ 水 平 ”,而 不 惜“ 拔 高 ”甚 至“ 注 瓦 锡 的 质 量 守 恒 定 律 , 但 比 之 早 了
笔 记 。 可 以 说 ,他 的 六 次 会 试 之 旅 , 已 。 ”
土 而 分 ”、“ 将 早 雄 配 晚 雌 者 幻 出 嘉
实为科学考察之旅。
历 史 就 是 这 样 的 无 情 而 又 有 种 ”等 看 法 ,萌 发 着 物 种 变 异 的 可 贵
宋 应 星 反 对 清 谈 之 风 , 他 接 触 情 。宋 应 星“ 六 上 公 车 而 不 第 ”,宋 氏 思 想 。类 似 的 观 点 ,德 国 生 物 学 家 伏
他 则 躺 在 床 上 ,边 听 边 记 ,等 馆 师 考 科 学 。 在 重 官 不 重 学 、重 学 只 重 四 书
问 时 ,他 朗 朗 成 诵 ,一 字 不 差 ,馆 师 大 五 经 而 鄙 薄 技 术 的 封 建 社 会 ,科 举 入
为 惊 叹 。稍 长 ,遍 读 经 史 子 集 ,无 不 贯 仕 是 读 书 人 的“ 自 古 华 山 一 条 路 ”。宋
社 会 广 泛 ,调 研 实 践 深 入 。他 应 在 外 家 族 少 出 了 一 位 进 士 , 中 国 却 多 了 尔 弗 于 100 多 年 后 的 1759 年 , 才 在
做 官 的 一 些 亲 朋 、同 学 之 邀 ,曾 到 江 一 位 伟 大 的 科 学 家 。 宋 家 不 幸 而 国 《发 生 的 理 论》一 书 中 提 出 。
苏 、浙 江 、山 东 、广 东 、广 西 、福 建 、 家 幸 、民 族 幸 、科 学 幸 !
在煤的开采方面,论述了先用
四川等地瓦斯排空,进行巷道支护之
座 寺 庙 中 ,有 李 贽 的 一 幅 对 联“ 不 必
《天 工 开 物》,一 部 传 世 奇 书 。 后 ,才 能 进 行 挖 掘 的 先 进 技 术 。第 一
给 农 民 或 工 匠 看 的 , 而 是 写 给 那 些 百 科 全 书 。 书 中 所 附 123 幅 绘 制 精 代 火 药 、造 纸 术 、印 刷 术 、指 南 针 等
不 辨 五 谷 的 王 孙 帝 子 和 脱 离 实 际 的 良 的 插 图 ,结 构 合 理 ,画 面 生 动 ,如 四 大 发 明 等 也 被 记 录 其 中 。
数 岁 能 韵 语 。 及 操 制 艺 , 矫 拔 惊 长 知 识 结 构 发 生 了 变 化 ,与 科 举 制 度 渐
老 。”他 5 岁 开 始 读 书 ,一 次 因 故 起 床 行 渐 远 ,而 另 有 志 向 。
迟了,其兄宋应昇将限文 7 篇背完,
的 确 ,宋 应 星 志 不 在 科 场 ,而 在
料 翔 实 、体 制 宏 大 ,集 知 识 性 、技 术 新 建 、 南 昌 等 地 交 结 了 不 少 良 师 益
性 、应 用 性 于 一 体 ,而 且 又 具 美 文 风 友 。以 后 ,赴 京 师 会 试 走 的 是 水 路 ,出
采 ,语 言 简 洁 明 快 ,文 笔 精 美 秀 逸 ,绘 奉 新 南 潦 河 , 经 永 修 吴 城 入 鄱 阳 湖 ,
从 内 容 上 看 ,全 书 按“ 重 五 谷 而 果 ,还 精 辟 阐 述 了 许 多 科 学 精 神 、科
形 象 ,岂 非 缺 憾 也 ! ”他 辛 辣 地 讥 讽 贱 金 玉 ”顺 序 编 排 ,对 衣 食 住 行 都 有 学 思 想 和 科 学 方 法 , 具 有 非 同 寻 常
那种夸夸其谈、脱离实际的儒生, 详细记载和描绘。上卷 6 章涉及五 的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此书一经
是 宋 应 星 不 会 应 试 ?是 ,也 不 是 。 为 :“ 为 方 万 里 中 ,何 事 何 物 不 可 以 见
乡 试 那 年 ,江 西 考 生 1 万 多 人 ,录 取 见 闻 闻 ? ” 宋 应 星 走 访 南 方 水 田 、北
42 时代主人 2012 . 6
奇
才 ——
— 宋 应
奇 星
与 《天
曲 高 和 寡 。《天 工 开 物》问 世 后 炼 、兵 器 制 造 、颜 料 酒 曲 生 产 、珠 玉 补 、 自 然 界 的 行 为 与 人 类 活 动 相 协
300 年 ,地 质 学 家 丁 文 江 这 样 评 价 宋 采 集 加 工 等 。
调,通过技术从自然资源中开发物
应 星 :“ 士 大 夫 之 心 理 , 内 容 干 燥 荒
建“ 三 代 尚 书 牌 坊 ”,至 今 耸 立 在 江 西 后 的 会 试 ,他 从 30 岁 至 45 岁 ,连 续
的 奉 新 县 宋 埠 乡 ,成 为 一 处 地 标 。 然 六 次 参 加 ,回 回 落 榜 。连 考 六 次 ,出 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