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地行走在教育的路上

合集下载

2024年《走在教育的路上》演讲稿

2024年《走在教育的路上》演讲稿

2024年《走在教育的路上》演讲稿尊敬的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今天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与大家一起分享我的观点和想法。

我要谈的话题是“走在教育的路上”。

教育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如今,我们正在站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和知识经济蓬勃兴起的时代,教育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和机遇。

而作为未来的接班人,我们需要思考,我们应该如何走在教育的路上,做出更好的选择和建设。

首先,我们需要关注教育的内涵。

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人的全面发展。

在过去,教育更注重知识的灌输和应试能力的培养,但是随着社会的变化和人的需求的改变,我们需要的是具有创造力、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的综合型人才。

因此,我们应该倡导在教育中注重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实践能力的锻炼,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具有自主创新和能够适应未来社会需求的人才。

其次,我们需要关注教育的公平性。

教育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

然而,在现实中,我们依然面临着地域间、城乡间、贫富差距带来的教育不平等问题。

为了实现教育公平,我们应该采取措施,保障每个学生都能够接受到良好的教育资源。

首先,我们要加大教育投入,使农村和贫困地区的学校能够拥有更好的师资、教材和设施。

其次,我们要改革教育评价体制,摒弃一刀切的标准化评价,注重学生的个性和潜力的发掘。

最后,我们要提倡开放式教育,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与共建,让每个孩子都能够享受到优质教育。

再次,我们需要关注教育的价值观。

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重要的是对人的成长和人格的塑造。

作为未来的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在教育中,我们应该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念,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同时,我们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自主意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我们需要关注教育的未来。

行走在幸福的教育路上

行走在幸福的教育路上

1《四川教育》2019年第07~08期.综合卷 首对美好教育人生的向往,是教师永不衰竭的发展动力。

“与其痛苦承受,不如开心去拥抱,与其平平庸庸地活着,不如扎扎实实地干!我们应该拥有教育这块天地,纵情驰骋于教育这块天地!”这是朱永新教授《享受与幸福》的题记。

教师的工作繁杂而琐碎。

教师要用爱打底,爱教育、爱学生、爱课堂,在立德树人中充盈教育人生,体验职业的快乐,行走在幸福的教育路上。

教师的自信心从何而来?学高为师,有知识本身就可以获得别人的尊重,所带来的心理效应便是自信。

教师知识渊博,就能旁征博引、幽默风趣,就会得到学生的认同。

成都高新滨河学校的岳进宗老师凭借着渊博的知识和风趣幽默的教学风格深受学生喜爱。

不管他到哪个班任教,那个班学生的精神风貌就出奇地好。

他别具一格的教学方式吸引着学生的注意。

这样好玩儿的教师,怎么不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呢。

求真务实、爱岗敬业、以身作则是教师工作的“捷径”。

身正为范。

教师在日常工作中表现出来的认真、坚持和坚守,不仅会给学生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还会让自己充满信心。

有个老师曾经问我:“学生在课上喝水、喝饮料,还屡禁不止,该怎么矫正?”我反问到:“你是否常带着杯子进课堂?”他无言以对。

学生是教师的一面镜子。

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缺失还源于不能真正欣赏学生,不能看到学生的闪光之处。

不能欣赏学生,当然也就不能在学生的成长中体验职业的幸福和快乐。

教师对学生要公平公正。

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

教师不能因为学生成绩和表现的差异,就采取不同的态度处理问题。

偏袒一方,或打压另一方,都会激起学生更大的逆反心理。

在班主任工作中,教师要抓住智慧、深度、创新三个关键词。

我对班风的要求是:男生要绅士,女生要淑女。

我会花时间引导学生讨论“什么是绅士、淑女应有的行为方式”。

有时,教师讲了很多要求,但学生就是不会做。

这是为什么?有的教师提出的要求是泛泛而谈,不关注细节。

我接手新班级时,第一周都是不上新课的,只做班级常规训练,训练桌椅摆放;训练起立、敬礼、问好;训练读书时要翻开书,把书立起来,手拿着书中下部,倾斜45度。

幸福地行走在教育的路上

幸福地行走在教育的路上

幸福地行走在教育的路上蓦然回首,自己已走过11年的教育生涯。

11年里我视学生为自己的孩子,把工作当作自己的事业,一直默默奉献在自己喜爱的教育岗位上。

那身后留下的一个个蹒跚脚印,或直或曲,记录了我成长的轨迹,或深或浅,积淀了我精神的财富。

回头看看自己走过的路,我无怨,因为我始终快乐地行走在教育之路上;我无悔,因为我始终享受着幸福的教育人生。

11年前我带着理想满怀热情地走上三尺讲台,还记得刚走进课堂时,由于没有吃透教材教法,我的课堂索然无味,学生听得不投入,我自己也没有上课成功的感觉。

看着学生们一双双求知的眼睛,我陷入了迷茫中,沉思之后的我在心里对自己说,我应该把课上好,不能让我的学生从小就对学习失去兴趣。

于是,我开始认真钻研教材,研究教法,揣摩自己的教学设计,时常利用休息时间翻看书报杂志,借鉴名家教育方法……多少个清晨黄昏,多少次风雨兼程,就这样忙忙碌碌地走过。

渐渐地我的课堂显得有生气了,学生们也很喜欢在我的课堂上学习。

看着学生们在我的课堂上轻松愉快的学习,学有所得,学有所获,那时的我是最快乐也是最幸福的。

然而,每一堂课难免都会留有一些遗憾,而遗憾就是继续反思、探索、提升的空间。

为了攻克一个又一个的“遗憾”,我采用的方法是读书与实践。

宁静的读书积淀着我的底蕴,滋养着我的心灵,使我在解读教材时多了一些大气和底气。

不停地实践使我不断深入地思考如何将学得的理念更有效地落实到具体环节中。

因而,我的课堂教学仿佛在高速公路上奔驰,课堂在一次次的斟酌中亮丽起来,越来越多地激荡着学生生命的活力,充满着学生成长的气息,绽放着学生智慧的花朵。

做一个创新型的老师是我追求的目标,在新课程理念的推动下,我不断地清理自己的教学行为,整理自己的教学思路,反思自己的教学得失。

不拘泥于教材,不拘泥于学生,我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创造性地开展各项工作。

我还着力打造敢于实践,大胆创新,适应素质教育发展要求的学生队伍。

为学生营造宽松、民主、和谐、愉悦的学习环境,让每位学生感受到:在学校的每一天都是幸福快乐的。

走在幸福教育路上

走在幸福教育路上

走在幸福教育路上24年,弹指一挥间。

回眸24年来,在三尺讲台上,风雨兼程,我有太多的思考,也有太多的感悟。

作为一名党和人民培养起来的教师,为实现远大理想而奋斗,我坚守信念,悉心从教,幸福前行。

一、固守信念,锲而不舍从教前,我耳闻目睹了老师们许许多多任劳任怨、兢兢业业、恪尽职守的动人事迹,他们以教学作为最大的享受,以学生的成功作为自己的成功,诠释了一个人民老师的内涵;从教后,我以他们为榜样,在23年的从教生涯中,始终把理想和信念锁定在终身献给人民教育事业的崇高誓言上,落实在教书育人的一言一行之中。

1989年7月,正是年青好光景的我,领到了一张通知书:我被邕宁县教育局聘用为邕宁县延安乡中学教师,担任中学语文教学工作。

满腔热血的我,决心不辜负家乡父老乡亲的厚望,立志要在这青春的责任田中勤奋耕耘,干出一番成绩,做一名人民满意的、优秀的教师。

踏入延安乡中学,我被这片飘荡着清香泥土气息,更洋溢着深厚文化气息的热土吸引住了,学校虽不算大,但环境优雅,是育人的好地方。

站在榕树下的我,遐想蹁跹:多年以后,家乡的这棵大树一定会更加枝繁叶茂。

我快乐地接受了担任一个班语文教学兼班主任的工作,工作之余,我和同学们谈心、做游戏,乐此不疲。

期间,由于我性格开朗,酷爱文艺,乐于开展第二课堂,相继担任了学校文艺队长、学校团委委员等职务,还主持了延安乡教育组、政府组织的几次大型文娱活动,一时,我也就成为了延安乡学校、政府的所谓“文艺红人”。

由于延安乡当时是一个年轻的乡镇,干部尤其是有特长的干部匮乏。

我的才华,引起了乡政府领导的重视。

1990年5月,时任延安乡政府党组宣传委员的黄志领导代表乡政府到教育组“要人”,还亲自找我谈心,动员我到乡政府工作,政府党委有意将我栽培成为一名副乡长,主抓计生、文教工作。

6月份,我参加了邕宁县干部招聘考试获得了延安乡总分第一的好成绩,领导满意,家长开心。

一时间,亲人朋友大都鼓动我弃教从政,做出抉择:美好的声誉、优越的环境,更优厚的待遇,放弃这样的机遇,犯傻,不笨才怪!多少个日日夜夜、点点滴滴汇聚而成的师生情缘,让我难舍;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目光和那一声声朗朗的读书声,使我振奋;总想看到他们纯真的笑脸,总想听到他们动人的声音,是我的期盼;看着小苗沐浴阳光、茁壮成长,看着小鸟飞向高空、搏击去宵,是我的愿望。

教育路上的幸福与感恩演讲稿

教育路上的幸福与感恩演讲稿

教育路上的幸福与感恩演讲稿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上午好!在这个充满喜悦的教师节,我感到无比荣幸能够站在这里,与大家共同庆祝这个属于我们的节日。

今天,我想与大家分享一些我作为教师的感悟和幸福。

转眼间,我已在教育岗位上工作了18个年头。

这一路走来,虽然有过迷茫和挑战,但更多的是收获和喜悦。

每当我获得荣誉,听到大家的赞誉,我心中既感到自豪,也充满了谦卑。

因为我深知,在我的周围,有无数优秀的同事,他们以不同的方式,同样在教育的道路上默默耕耘,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我常常思考,教师这个职业对我意味着什么。

它给我带来了怎样的人生体验?记得在20xx届学生毕业典礼上,班长紧紧拥抱我,轻声说:“老师,你一定要幸福啊!”是的,这些年来,我确实收获了满满的幸福。

我的幸福,源自于对学生的爱。

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

无数个清晨和夜晚,我与学生们的交流和陪伴,都成为了我宝贵的记忆。

我还记得在我身体不适时,学生们搀扶我下楼梯的情景;我还记得某个清晨,办公室门口那袋充满爱意的棒棒糖。

我相信,每个学生都是一颗独特的种子,他们都有潜力成长为健康、快乐的人。

我愿用我的快乐和笑容,去引领和感染他们。

我的幸福,也源自于对学校的爱。

这所学校见证了我从学生到教师的成长,它对我来说,不仅仅是工作的地方,更是我的另一个家。

这里的每一棵树、每一片草,都承载着我的回忆和情感。

这些年来,我们共同努力,使这所百年老校焕发出新的活力。

我们是一家人,相亲相爱,共同前进,我相信我们的家会越来越美好。

我的幸福,更源自于对教育事业的热爱。

教育是一场生命的互动,它让我感受到春天的力量。

看着一个个充满活力的年轻人从这里出发,继续他们的旅程,我感到无比的欣慰和自豪。

虽然教师的工作有时会感到单调和艰辛,但当我能够理解每一个孩子,走进他们的世界,我发现,幸福其实就在我们身边。

我很高兴,能够继续在这条充满幸福的道路上前行。

在今天这个特别的日子里,我想向所有的同行致以最诚挚的节日祝福:愿大家身体健康,家庭幸福。

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幸福前行

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幸福前行

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幸福前行——《做一个幸福的教师》读后感“渴望快乐,追求幸福”是人的本能。

而在重重的压力下,不少教师的精神空间也越来越狭小,常感身心疲惫心力憔悴,在这种情况下,又何谈幸福。

最近一段时间,我有幸拜读了陶老师《做一个幸福的教师》一书,刚拿到这本书时,不禁被其“幸福”二字吸引了,于是一串串的问号在头脑中产生:怎么做一个幸福的老师?幸福的老师是什么样的?幸福应该怎么理解?正是这些疑问激起了我急于去读书的欲望。

翻开书后,我一下子就被里面的文字所吸引,陶老师的思想在我的脑海里闪光,与我的心灵碰撞,给了我思想的洗涤。

我被作者的高尚人格和好学的习惯以及他敬业的精神所感动,更对“幸福”有了一个深层次的认识。

陶老师这本书共分三大部分,“读书与教师生命成长”“打点幸福人生”“孔子的精神境界”,其中对“读书与教师生命成长”的阐述最为详尽,也是最吸引人的一部分。

那么究竟什么样的教师是幸福的呢?通读陶老师的书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一、“诵读经典”做好文化存款是通往幸福的必经之路。

在“终身幸福的文化之旅”中陶老师谈经典诵读的作用:“首先,经典诵读可以使人趋真向善。

其次,经典诵读可以使人宁静致远。

再次,经典诵读还可使人气质高雅。

”他告诉我们:“这种持久的快乐,就是一种最好的美容佳品。

大家想想,经典诵读之后,男士更有风度,女士更加美丽,何乐而不为呢?”因此我们要在以后教育教学生活不断地学习诵读,在经典中寻找自己的幸福人生。

陶老师在书中还给我们讲述了很多和我们一样奋斗在教学一线的平凡却不平庸的同行们。

不论是中小学教师,还是大学博导,他们出色的课堂驾驭能力与平和博大的心境,均由读书写作为基础。

陶老师将他们由于诵读经典所以快乐所以成功的幸福历程展现出来,充分证明了“经典”的妙用,并且让我们能从中悟出:在经典阅读中使自己充实、丰厚,在写作实践中使自己升华、提高。

若没有大海般浩瀚的知识容量,他们怎能将课文讲解得如此简练、精到?只有坚持诵读,并形成习惯,性格才能变得平和,心灵才能渐渐澄澈,才能在幸福与快乐中徜徉。

幸福地行走在仁爱教育之路上

幸福地行走在仁爱教育之路上

2016年第8期江汉区取水楼小学把“用真爱和真知让学生获得幸福,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基”作为教育的理想追求,并由此创生出学校的“博学、博爱、向上、向善”的文化品格。

怀着对教育信念和教育理想的向往,学校不断打造仁爱教育文化,这种爱体现在对每一个个体的充分尊重,更体现在校长和老师、老师和学生、学校和家长之间将心比心、以心换心、心心相印的完美融合中。

理念文化,奠定“仁爱教育”之基文化是学校成长的土壤,是学校发展的生命力。

为每一位教师提供成长的平台,为每一位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让教者专其位,学者得其乐,居者享其安,这是我们全体师生的理想。

为实现这一理想,学校逐渐形成了以“仁爱”为核心价值的办学理念,并构筑学校发展战略,设定培养目标,真正把仁爱核心价值观融入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

秉承仁爱文化,一脉相传,学校以仁爱之心,办平民教育,构建面向全体,关注差异,注重个性化发展,让教育飞进寻常百姓家的仁爱课堂。

课程文化,彰显“仁爱教育”之美课堂是教师发展、学生成长的主阵地,课程则体现了一所学校的教育价值取向。

取水楼小学通过“仁爱课程”的构建和“仁爱课堂”的打造,为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定基础,在推进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建立了“一文一武”两大特色课程。

文,即写字课程。

我校是武汉市写字试验校,我们认为小学生写得一手好字是小学教教育的责任和任务之一。

武,即网球课程。

我校以网球的启蒙学习、训练熏陶为突破口,培养自己的网球师资队伍,开设网球校本课程,编写教材,进行网球知识与技能的普及教学,组织“挥出精彩”的网球比赛,为创网球特色学校注入活力。

学校建立的“仁爱课堂”是顺学而导,顺学而教的课堂,老师们以导学案、组学案和练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以训练为目的,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讨论、展示交流、乐于分享。

“三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到了知识形成的过程,真正做到“心”的参与。

仁爱课堂成为了师生洋溢生命激情、充分对话的展示台,学习过程成为了师生一同分享的精神之旅。

教师跟岗学习心得:走在幸福的教育之路上_心得体会

教师跟岗学习心得:走在幸福的教育之路上_心得体会

教师跟岗学习心得:走在幸福的教育之路上本文是关于心得体会的教师跟岗学习心得:走在幸福的教育之路上,感谢您的阅读!教师跟岗学习心得:走在幸福的教育之路上真教育是唤醒灵魂的事业,需要思想的碰撞、情感的交流和经验的分享。

怀揣着对泉州附小教育的好奇,3月14日我走进了泉州附小,开始了我的跟岗学习之旅。

在跟岗学习的期间我虚心请教,认真学习,勤快记录,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耳朵听、用自己的大脑思考,学到了很多宝贵的德育工作经验、教育教学理念、课堂教学方法及特色的学校、班级环境文化,深深感受到了泉州附小的教育实力和文化的魅力。

一、别具一格的升旗仪式我为附小代言,一进入校门黄校长早已在大门口迎接,还有一群彬彬有礼的红领巾劝导队员向我们致敬,如此端庄大方体现出了泉州附小师生良好的精神面貌。

随后的升旗仪式上队员们佩戴充满正能量口号的礼仪带,庄严的护送国旗到升旗台前,一旁的家长朋友们也自主的参与了庄重的升旗仪式,升国旗唱国歌,全校师生齐唱校歌,感受到了泉州附小的少先队员们不仅爱国更爱自己美丽的学校。

二、耐人寻味的课堂教学一年前我就走进过泉州附小,参加他们的期末试卷教研活动,当时就领略过泉州附小扎实和独到的教育教学理念,这次我怀揣着一股学习的热情再次踏上前往泉州附小的幸福教育之路上。

此次跟岗学习主要是学习数学教学经验,这一周里我都是跟着郑晓婧老师学习,观摩她的数学常态课堂,虽然都是常态课,但节节都是精彩,郑老师课堂语言丰富生动,能抓住孩子们的内心,由于是低年级教学所以注重孩子的习惯养成教育,对教材处理能重新整合,创造问题冲突,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课堂教学环节紧凑,不拖拉,抓住一节课的重难点,用孩子们乐于接受的教法去引导探究,在郑老师的引领下,孩子们的数学思维显得格外的活跃,学生课堂生成的东西都能成为课堂上最好的教学素材。

每每听完郑老师的课我都要反思许久,反思自己不足的地方,如何让我的课更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如何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如何提高自己观课议课的水平?使自己一次次从思想上去觉悟,去改变,不断地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促使自己积极的进行教学改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幸福地行走在教育的路上
蓦然回首,自己已走过11年的教育生涯。

11年里我视学生为自己的孩子,把工作当作自己的事业,一直默默奉献在自己喜爱的教育岗位上。

那身后留下的一个个蹒跚脚印,或直或曲,记录了我成长的轨迹,或深或浅,积淀了我精神的财富。

回头看看自己走过的路,我无怨,因为我始终快乐地行走在教育之路上;我无悔,因为我始终享受着幸福的教育人生。

11年前我带着理想满怀热情地走上三尺讲台,还记得刚走进课堂时,由于没有吃透教材教法,我的课堂索然无味,学生听得不投入,我自己也没有上课成功的感觉。

看着学生们一双双求知的眼睛,我陷入了迷茫中,沉思之后的我在心里对自己说,我应该把课上好,不能让我的学生从小就对学习失去兴趣。

于是,我开始认真钻研教材,研究教法,揣摩自己的教学设计,时常利用休息时间翻看书报杂志,借鉴名家教育方法……多少个清晨黄昏,多少次风雨兼程,就这样忙忙碌碌地走过。

渐渐地我的课堂显得有生气了,学生们也很喜欢在我的课堂上学习。

看着学生们在我的课堂上轻松愉快的学习,学有所得,学有所获,那时的我是最快乐也是最幸福的。

然而,每一堂课难免都会留有一些遗憾,而遗憾就是继续反思、探索、提升的空间。

为了攻克一个又一个的“遗憾”,我采用的方法是读书与实践。

宁静的读书积淀着我的底蕴,滋养着我的心灵,使我在解读教材时多了一些大气和底气。

不停地实践使我不断深入地思考如何将学得的理念更有效地
落实到具体环节中。

因而,我的课堂教学仿佛在高速公路上奔驰,课堂在一次次的斟酌中亮丽起来,越来越多地激荡着学生生命的活力,充满着学生成长的气息,绽放着学生智慧的花朵。

做一个创新型的老师是我追求的目标,在新课程理念的推动下,我不断地清理自己的教学行为,整理自己的教学思路,反思自己的教学得失。

不拘泥于教材,不拘泥于学生,我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创造性地开展各项工作。

我还着力打造敢于实践,大胆创新,适应素质教育发展要求的学生队伍。

为学生营造宽松、民主、和谐、愉悦的学习环境,让每位学生感受到:在学校的每一天都是幸福快乐的。

我教的学生,在各种活动中表现出了与众不同的文化素养。

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得有源头活水。

深知自身不足,我不断地学习,不断地给自己充电,2006年我拿到了大学本科毕业证书。

200 9年8月—2010年8月,我参加了县级骨干教师培训并取得了优秀学员奖。

2011年7月,我参加了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并取得了优秀作品奖。

2011年12月,我被景东县教育局考核为“县级骨干教师。

20 12年2月,我又参加了市级骨干教师培训学习。

通过各级各类的培训学习,使得自身的素质和能力不断提高。

教育教学水平也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此外,我还利用课余时间阅读了《教育心理学》、《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窗边的小豆豆》、《零距离美国课堂》等书籍。

广泛涉取各方面知识,不断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充实自我,完善自我。

正是这点点滴滴的积累,使我的心灵一天天丰润起来。

读书就像一条明亮的小溪,欢快地流过我干涸的心田,滋养着我灵魂的四季,温暖着我生命的年轮。

11年来,我始终注重全面施教,真心地爱每一个学生,全面倾注心血,以博大的慈母情怀把爱洒向每个孩子的心田。

每天早上,我都仔细地进行晨检,关切地嘘寒问暖;学生身体不舒服,我就毫不犹
豫的把他(她)送到医院;学生忘了写作业,我总是和颜悦色地对他(她)进行教育;对于后进生,我总是用一颗诚挚的心去感动他们,用鼓励的语言去激励他们,让他们充满自信。

让他们时刻感受到温暖。

学生有了健全的人格,才能健康地成长,在平时授课过程中,我特别注意增强学生的人文修养,告诉学生很多做人的道理,引导学生健康地成长。

我爱学生,学生也爱我。

平日,他(她)们会为我抱来家里的青白小菜,虽然有时已被他(她)们弄得“干瘪叶落”,但看着学生们沉甸甸的心意,我总是乐呵呵的,心里有感激不尽的情意。

每年的教师节,学生们会为我送上他(她)们精心制作的卡片,上面写着他(她)们真诚的祝福,虽然有的所谓的“卡片”仅此一张作业纸而已,但学生们一句句真诚的发自内心的祝福却能让我热泪盈眶。

我生病了在医院打点滴时,总有那么一群学生围着我久久不肯离去。

有的学生甚至会为我带来家里的草药。

这难道不是做教师的幸福吗?
11年的教学生涯,我没有做过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也没有什么可以用来夸口的成绩,但是,我却用青春的激情和奋斗的汗水为自己积淀了一份生命的自信和从容。

忙碌充实的日子像天空中飘忽不定的云彩逐渐远去了,而我又开始了漫长的追逐云彩的旅程,带着笑容,带着热情,带着思考,我将继续步履轻盈地行走在教育之路上,走得那么踏实,那么从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