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阅读之人物鉴赏教师版
专题07小说阅读鉴赏考点解析专训(2)-2025年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各考点解析宝鉴

专题07 小说阅读鉴赏考点解析专训(2)(教师版)时间:40分钟分值:36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小芳汪曾祺小芳在我们家当过一段时期保姆,看我的孙女卉卉。
她是安徽无为人。
无为是个穷县,地少人多。
年轻女孩子多出来当保姆。
北京人所说的“安徽小保姆”,多一半是无为人。
她们大都沾点亲。
小芳先在一家待了三个月,伺候一个瘫痪的老太太。
老太太倒是很喜欢她。
有一次小芳把碱面当成白糖放进牛奶里,老太太也并未生气。
小芳不愿意伺候病人,经过辗转介绍,就由她妹妹小华带到了我们家,一待就待了下来。
这么长的时间,我们关系一直很好。
小芳很聪明,她的耳音特别的好,记性也好,不论什么歌、戏,她听两遍就能唱下来,而且唱得很准,不走调。
这真是难得的天赋。
她会唱庐剧。
庐剧是无为一带流行的地方戏。
我问过小华:“你姐姐是怎么学会庐剧的?”——“村里的广播喇叭每天总要放几段庐剧唱片,她听听,就会了。
”无为木田镇有个庐剧团,小芳去考过。
团长看她身材、长相、嗓音都好,可惜没有文化———小芳一共只念过四天书,也不识谱,但想进了团可以补习,就录取了她。
小芳还在庐剧团唱过几出戏。
她父亲知道了,坚决不同意,硬逼着小芳回了家。
庐剧团后来改成了县剧团,小芳的父亲有点后悔,因为到了县剧团就可以由农村户口转为城市户口,吃商品粮。
小芳如果进了县剧团,她一生的命运就会有很大的不同,她是很可能唱红了的。
庐剧的曲调曲折婉转,如泣如诉。
她在老太太家时,有时一个人小声地唱,老太太家里人问她;“小芳,你哭啦?”————“我没哭,我在唱。
”小芳在我们家干的活不算重。
做饭,洗衣,这些都不要她管。
她的任务就是看卉卉。
小芳看卉卉很精心。
城市育儿的一套,小芳都掌握了。
按时给卉卉喝牛奶,吃水果,洗澡,换衣裳。
每天上午,抱卉卉到楼下去玩。
卉卉小时候长得很好玩。
很结实,胖乎乎的,头发很浓,皮肤白嫩,两只大眼睛,谁见了都喜欢,都想抱抱,小芳于是很骄傲,小芳老是贬低别人家的孩子:“难看死了!”好像天底下就是她的卉卉最好。
小说类文本阅读(教师版)

小说类文本阅读〔高二使用〕典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走正门王春迪老街有句俗语:夏府的地,货府的房,海府的银子用斗量。
贺家发迹早,起初,海爷还是个小油贩子时,贺家就已经钟鸣鼎食,门阔院深,人称“贺丰街”了。
然而,家有数座金山,不敌一个败子。
后来,贺府家道中落,只能靠典当度日。
一日,海爷路过贺府门前,看到有个不肖子孙正在卖一只枯瘦的看门狗,海爷不禁喟叹,花无百日红,人无千日好。
昔日金玉满堂的贺府,如今只剩下一个金砖碧瓦做的空壳了。
贺府后来卖给了海爷。
因为地势高,地段好,海爷用它做起了油行的门面。
贺府后院有个百步宽的天井,青砖铺就,四周景色幽静。
还有几棵松柏,枝繁叶茂,傲然挺拔。
如此花园,中间竞然立着贺家的祠堂,迁也迁不走,拆又不能拆,看着让人堵得慌。
起初,每逢清明,贺家的子孙还三三两两地来祭祖。
后来便不再有人来了。
常有人跟海爷建议,这帮不肖子孙把老祖宗的家底都给败光了,也没脸来了,干脆把那个祠堂拆了吧。
海爷却说,不可。
后院鸽子多,鸽子屎常落得到处都是,海爷吩咐下人,隔些日子把贺家的祠堂打扫干净。
到了清明,贺家没人来,海爷还让人烧香点烛,更新一些被老鼠啃坏的牌位。
转眼几十个春秋,海爷已白发苍苍。
一日,日过三竿,一阵锣鼓开道,老街的百姓跟水一样涌过去,随即,又像拍在岩石上一样分在两边。
海爷隐约看到,一个八人抬的轿子在人群中似水浪般起伏。
鸣锣十一响!这排场,唯京官才有!海爷微微闭着眼,低着头,垂着手,腰杆子挺直地跪在地上。
身后的家人,有的窃窃私语,有的自言自语,求佛保佑,有的甚至浑身发抖,跪在地上半边身子都斜了。
不一会儿,轿子停在了海爷府前,下来一个官人,下了轿,经过海爷时,像经过一个脚底下的石子儿,啥也没说,径直走进海爷的油行。
身后,知府、知县以及各级官5都低着头鱼贯而入。
街坊们瞧这架势,心想,生意人恩怨多,海爷得罪人了。
海爷的几个儿子,嘴止不住地叨叨着怎么办,怎么办呀。
海爷静静地回过头,眼神一扫,大伙不敢言语了,同时腰杆子也挺了起来。
《小说人物形象分析》教案 (人教版高三选修)共3篇

《小说人物形象分析》教案 (人教版高三选修)共3篇《小说人物形象分析》教案 (人教版高三选修)1《小说人物形象分析》教案 (人教版高三选修)引言:注重人物塑造是小说的基本特点之一,小说的人物形象表达了人类本质的复杂性和高深性,是小说魅力的重要来源之一。
人教版高三选修课程《小说人物形象分析》教案,就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剖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探索人物塑造的精髓。
一、教材内容本课程主要涉及以下重点内容:1.小说中人物形象的构建:人物性格、形象特征、社会背景、形象隐喻等。
2.小说人物形象的分析与评价:通过写作手法、情节安排、语言表达等方面,对人物形象进行深入剖析。
3.小说中著名人物形象的分析:如余秋雨的《七堂课》中的阿Q形象、鲁迅的《狂人日记》中的狂人形象等。
二、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小说人物塑造的敏感度和分析能力,具体目标如下:1.掌握小说中人物形象构建的常用手法。
2.熟悉小说人物形象分析和评价的方法和技巧。
3.深入剖析重要小说人物形象,了解其人物性格、社会背景等因素,探究其内在的形象隐喻。
4.提高学生文学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培养分析和评价小说人物形象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为了达到上述目标,我们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授课:针对各章节的内容,通过幻灯片、图表等形式进行系统讲解和示范。
2.讲授与讨论相结合:针对某些难点,充分利用讨论的方式,让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3.解读课外读物:通过引导和指导,让学生阅读与本课程相关的经典文学作品,例如余秋雨的《七堂课》等。
4.个人写作:通过作文的形式,让学生对某些重要人物形象进行深入剖析并作出评价。
四、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环节利用幻灯片和图表等形式,引导学生关注小说中人物形象塑造的重要性,提供经典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作为案例讲解。
2.授课环节本节课我们将重点讲解人物形象构建的基本手法:性格、形象特征、社会背景、形象隐喻等,并通过图表等形式进行示范和讲解。
3.讨论和解读环节在此环节,我们将针对某些难点进行讨论和解读,例如某些经典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微妙变化、作者为何选择某种手法来表现某个人物形象等。
08 小说情节之分析情节作用(教师版)-备战2022年高考小说阅读常考点讲与练

小说阅读之分析情节作用情节是小说的核心部分,把握好故事情节,是欣赏小说的基础,也是整体感知文章的起点。
高考考查情节的题型:情节概括题、情节作用题、情节手法题。
情节作用分析题和情节手法鉴赏题常综合在一起考查。
【训练1】——开头一、①通过紧张的冲突,引起读者阅读兴趣,把读者迅速带入小说情境;(读者)②引出下文“我”去打猎的故事;(情节)③交代“我”的孤儿身份、与继父的情感隔膜,以及“我”对亲情的渴望;(环境)④初步刻画“我”性格的倔强和好强。
(人物)【解析】第一步:审读题干,明确思维方向。
题干已经明确“开篇”,是考查开头情节的作用。
第二步:多维思考,回扣文本作答。
解答此类题目,必须先概括内容,然后再根据内容思考其作用,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大角度分析。
组织答案,要注意根据要求分出条目,按“内容”“结构”两个角度分层次作答。
二、①在结构上,设置悬念,引出下文儿子抗雪灾不能回家的事,为下文接到儿子信的情节作铺垫;②在人物塑造上,表达母亲对儿子的深情,侧面表现了军人在家也是一个好儿子;③从主题表达上,通过描写母亲在风雪中的焦灼与失望,表现军人付出的巨大牺牲,赞美了军人的无私奉献。
三、1、B 解析“目的是揭示什么才是真正的教育”不对。
2、 C 解析运用白描手法错误,应该是描写细致入微,如“已有几颗淡淡老人斑的手”。
3、①小说开头描写妹妹的婚礼,直接点题,表现老爸是个有福之人。
②通过妹妹婚礼中人们的议论,引出老爸的教育方式,即“学习是自己的事”和日常生活中自己的言传身教。
③描写婚礼的情景,渲染一种欢快喜悦的氛围,奠定了文章温馨幸福的基调。
4、①老爸有福,指亲朋好友对老爸的羡慕,老爸的两个女儿都很有出息,读了名校博士。
②老爸有福,指老爸命好,父亲对我们的教育投入几乎是事半功倍。
③老爸有福,指妹妹恋家、孝顺理解老爸。
④老爸有福,老爸的“无为而治”的教育方法,用的巧劲,让我们自由茁壮成长,是我们的福气。
【训练2】——中间一、我不认同这一观点。
2024年中考语文真题汇编专题11 小说阅读(教师版)

2024年中考语文真题汇编专题11 小说阅读(2024·重庆·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学类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永远的雪域高原乔正芳①那天下午,天气好得出奇。
夹杂着黑丝的绯红色云朵,似乎要把西天点燃。
看得久了,便感觉目迷神摇。
②连长站在山坡上。
马上就要转业了,这雪原、边界、哨卡,他有太多的留恋和不舍。
战士小洪默默地站在他身边。
③连长注视着前方,似自言自语:“我来和老班长告个别。
”小洪知道老班长是连长心里永远的痛。
那是连长刚来雪原不久,一次和老班长巡逻,不慎摔下悬崖,又恰逢雪崩,老班长为了救他被永远地埋在了雪原……④小洪想起他刚来雪原时,由于水土不服病倒了。
那天,连长偷偷塞给他一个苹果,要知道,在零下三十摄氏度的雪原上,一个新鲜的苹果对于他们意味着什么。
小洪吃完,顿觉神清气爽,病似好了大半。
这时,听到门外巍巍的哭声:“我的苹果呢?谁偷了我的苹果?”原来,连长家嫂子带着六岁的儿子巍巍来雪原探亲,嫂子历经千辛万苦带来一袋苹果,给见到的战士每人一个,最后一个留给了巍巍。
⑤连长看起来有些低落。
小洪抬起头,忽见大团的红云已变成灰云,滚动着汹汹而来。
眨眼功夫,狂风裹挟着暴雪似千万条巨鞭狠狠抽来。
连长一把搂住小洪,猛一侧身,靠在了一块巨石上。
只觉耳边山呼海啸、地动天摇,世界正被一只看不见的巨手疯狂撕扯、摇撼……⑥也不知过了多久,他们睁开眼睛,茫茫雪海中,二人渺小如蚁。
⑦“连长,我们还能回去吗?”小洪快哭了。
⑧“能!当然能!”连长笑着说,“我当兵二十三年了,什么危险没见过!等天亮了,部队一定会来救我们的。
”⑨看着连长胸有成竹的样子,小洪点点头。
⑩时间在慢慢熬着,也不知几点几分了。
⑪棉大衣被冷气穿透了,裹在身上像层铁皮。
小洪手脚麻木,茫然四望,看着因长期在高原生活而心脏早已出问题的连长,心一点点沉下去……⑫连长掏出一支烟,哆嗦着手点燃,递给小洪。
平时,连长是不允许他们抽烟的。
过了会儿,连长又掏出一颗糖,想塞到小洪嘴里。
专题07小说阅读鉴赏考点解析专训(1)-2025年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各考点解析宝鉴

专题07 小说阅读鉴赏考点解析专训(1)(教师版)时间:40分钟分值:36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1~5题。
老夫妇两口杜鹏程吕有怀奉命到铁路工地上的一个工程处,担任党委书记。
到工地的头一天,工程处的负责同志都不在。
他放下行李,出去转悠。
工程处前后山上都是工点,旁边有职工宿舍、汽车库和一排仓库。
仓库前边有个停车场,五六个工人站在车场边的汽车上,搬卸水泥。
一边卸一边喊:“四百号水泥二千五百袋!”“二百号水泥六千七百袋!”……有位老头,指挥大伙把水泥卸完以后,坐在仓库门口。
他的脸,又黑又长。
微微翘起的下巴上,长着毛蓬蓬的胡子,像是用火燎过似的又卷又黄。
蓝制服上尽是油渍和铁锈。
最惹人注意的是他穿的那双布鞋,足有二斤重。
膝盖上放片纸,很吃力地记录着数字。
工人们喊:“老主任!不要把数字划错了!”那位被称为“老主任”的人,把小旱烟锅拿下来在鞋帮上磕一磕,算是回答。
吕有怀思量:这位“老主任”,看守各种材料也许丢不了一个螺丝钉,叫他当材料主任嘛,恐怕不合适。
“似乎有点用人不当!”吕有怀点起一支烟,一边想一边信步走去。
“同志!你摇摇摆摆是赶集上庙吗?”一个女人在喊。
吕有怀仔细一看,只见一个五十多岁的老太太,盘着腿坐在材料仓库旁边的土窑洞门口纳鞋底。
吕有怀笑了笑,走到老太太跟前。
“你没长眼?”她用鞋底指着对面的墙壁。
吕有怀一看墙上有四个大字:“严禁吸烟!”连忙用指头把烟头捻灭。
老太太绷着脸,纳着鞋底,把麻绳拉得呲呲响。
看来,她满肚子的火气还没有消!吕有怀说:“老大娘!听口音,你像延安人。
说不定咱们还是乡亲哩!”她说:“乡亲能当饭吃?你看悬不悬,就敢在汽油库跟前抽烟!”她虽然还在责备吕有怀,可是口气缓和多了,还打量吕有怀的模样,看他像不像延安人。
这工夫,十几辆拉材料的汽车,开到仓库门前的停车场里。
汽车吼叫,灰尘飞扬。
百十名搬运工人又跑来搬卸材料,一时喊声四起。
老主任黑成威,转眼之间变成另外一个人了。
他猛然站起来,把小旱烟锅往衣服领子里头一插,大声喊:“小黑妈!来!扶我一把!”老太太,像是听到了紧急命令。
2020年高考语文小说阅读高频题型: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教师版)

小说阅读必考题型之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必备知识★★【题目设定方式】(1)请赏析文中画线处人物语言。
(2)小说中的细节描写、对话描写、肖像描写等有怎样的作用?(3)本文在刻画人物时运用了哪些手法?请赏析。
【解题思路展示】(一)正面描写(直接描写)1.肖像描写肖像描写是对人物形象的描写,包括人物的容貌、神情、姿态、风度和服饰等。
2.语言描写小说的语言描写包括对话和独白。
个性化的对话,可以显示人物的不同性格。
3.动作描写动作描写是指作家对人物富有性格特征的动作所作的生动、具体的描绘和刻画。
人的行为动作是人物思想感情的外在显现,是人物性格的具体展露。
4.心理描写心理描写直接表现人物思想和内在情感(矛盾、焦虑、担心、喜悦、兴奋等),表现人物思想品质,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
可以使人物“深刻化”,在人物描写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5.细节描写细节描写是指对文学作品中的人物、环境或事件的某一局部、某一特征、某一细微事实所作的具体、深入的描写,能更细腻地展示人物的某一特征。
细节描写主要有场景细节描写、服饰细节描写、动作细节描写、心理细节描写、语言细节等。
(二)侧面描写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是从侧面烘托人物形象,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
主要手法为渲染、烘托、衬托等。
其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借助次要人物陪衬烘托(2)借助物象陪衬烘托(3)借助环境陪衬烘托★★经典例题★★一、【2019年高考新课标Ⅰ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理水(节选)鲁迅当两位大员回到京都的时候,别的考察员也大抵陆续回来了,只有禹还在外。
他们在家里休息了几天,水利局的同事们就在局里大排筵宴,替他们接风。
这一天真是车水马龙,不到黄昏时候,主客就全都到齐了,院子里却已经点起庭燎来,鼎中的牛肉香,一直透到门外虎贲的鼻子跟前,大家就一齐咽口水。
酒过三巡,大员们就讲了一些水乡沿途的风景,芦花似雪,泥水如金,黄鳝膏腴,青苔滑溜……等等。
23、范进中举——分析小说人物描写方法(教师版)

23.范进中举——群文阅读分析小说人物描写方法人物描写是文学作品中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
通过人物外貌(肖像)、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方面的描写,来刻画人物性格,表现人物精神面貌,进而展示文章的中心。
人物描写具体生动,给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感觉。
《范进中举》一文综合运用了多种描写方法,如语言、神态、动作描写等,刻画出范进中举喜极而疯的丑态。
同时运用细节描写,刻画出胡屠户的前倨后恭、嗜财如命的市侩形象。
【考点解读】分析小说人物描写方法是中考小说阅读的重要考点。
常见的考查方式有:01.第×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哪种)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02.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句。
03.本文(小说)是通过哪些描写方法刻画人物形象的?有怎样的作用?【技法点拨】由于小说主题的模糊性及多面性,在分析时要注意综合考虑,概括全面。
具体来说,可运用以下方法进行分析:01.外貌(肖像)描写:对一个人的穿着打扮和外在形态的描写。
能揭示人物的思想品质、精神风貌和性格特征,达到以“形”传“神”的目的。
02.语言描写:对故事发展过程中的人物对话和内心独白的描写。
成功的语言描写能鲜明地展示人物的性格,生动地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深刻地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
03.动作(行动)描写:对故事发展过程中人物具体动作反应的描写。
交代人物的身份、地位,反映人物心理活动的进程,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有时候还能推动情节的发展。
04.心理描写:对人物内心的思想情感活动进行的描写。
能够直接深入人物心灵,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丰富而复杂的思想感情。
05.神态描写:对人物面部表情和目光变化的描写。
可以传神地写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常见的答题模式:运用……描写,写出了人物……的特征,表现了人物……的精神品质。
【真题演练】(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列车上①前两天我坐火车出差,一路看着窗外荒凉的冬日风景,听着咣当咣当的车轮声,实在是无聊透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说阅读之人物鉴赏教师版《小说阅读之人物鉴赏》学案(教师版)学习目标:1.学会分析人物形象2.总结刻画人物的常用手法一、什么是文学作品的形象文学作品的形象是指文学作品的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激发人们思想情感的生活图景,通常指文学作品塑造的人物及其譬如鲁迅笔下的河又、孔乙己、祥林嫂,茅盾笔下的吴孙甫,曹禺笔下的周朴园、繁漪、鲁侍萍等,都是著名的文学形象。
平时课堂教学中,老师引导我们所做的人物性格分析,实际上就是做的鉴赏文学形象的工作。
二、鉴赏文学形象的目标鉴赏文学形象的具体目标有两条:[例1]《套中人》中别里科夫是怎样表现的?作者是怎样刻画的?[例2]复习整理《林黛玉进贾府》中的人物形象塑造方法。
[例3]高等教育司玉笙强高考落榜后就随本家哥去沿海的一个港口城市打工。
那城市很美,强的眼睛就不够用了。
本家哥说,不赖吧?强说,不赖。
本家哥说,不赖是不赖,可总归不是自个儿的家,人家瞧不起咱。
强说,自个儿瞧得起自个儿就行。
强和本家哥在码头的一个仓库给人空缝补篷布。
强很能干,做的活儿精细,看到丢弃的线头碎布也拾起来,留作备用。
那夜暴风雨骤起,强从床上爬起来,冲到雨帘中。
本家哥劝不住他,骂他是个戆蛋。
在露天仓垛里,强察看了一垛又一垛,加固被掀起的篷布。
待老板驾车过来,他已成了个水人儿。
老板见所储物资丝毫不损,当场要给他加薪,他就说不啦,我只是看看我修补的蓬布牢不牢。
老板见他如此诚实,就想把另一个公司交给他,让他当经理。
强说,我不行,让文化高的人干吧。
老板说我看你行——比文化高的是人身上的那种东西!强就当了经理。
公司刚开张,需要招聘几个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年轻人当业务员,就在报纸上做了广告。
本家哥闻讯跑来,说给我弄个美差干干。
强说,你不行。
本家哥说,看大门也不行吗?强说,不行你不会把这里当成自个儿的家。
本家哥脸涨得紫红,骂道,你真没良心。
强说,把自个儿的事做好才算有良心。
公司进了几个有文凭的年轻人,业务红红火火地开展起来。
过了些日子,那几个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知道了他的底细,心里就起毛说,就凭我们的学历,怎能窝在他手下?强知道了并不恼,说,我们既然在一起共事,就把事办好吧,这个经理的帽儿谁都可以戴,可有价值的并不在这顶帽上……那几个大学生面面相觑,就不吭声了。
一外商听说这个公司很有发展前途,想洽谈一项合作项目。
强的助手说,这可是条大鱼啊,咱得好好接待。
强说,对头。
外商来了,是位外籍化人,还带着翻译、秘书一行。
强用英语问,先生,会汉语吗?那外商一愣,说,会的。
强就说,我们用母语谈好吗?外商就道了一声“OK”。
说完了,强说,我们共进晚餐怎么样?外商迟疑地点了点头。
晚餐很简单,但有特色。
所有的盘子都尽了,只剩下两个小笼包子,强对服务小姐说,请把这两个包子装进食品袋里,我带走。
虽说这话很自然,他的助手却紧张起来,不住地看那外商。
那外商站起,抓住强的手紧紧握着,说,OK,明天我们就签合同!事成之后,老板设宴款待外商,强和他的助手都去了。
席间,外商轻声问强,你受过什么教育?为什么能做得这么好!强说,我家很穷,父母不识字。
可他们对我的教育是从一粒米、一根线开始的。
后来我父亲去世,母亲辛辛苦苦地供我上学。
她说俺不指望你高人一等,你能做好你自个儿的事就中……在一旁的老板眼里渗出亮亮的液体,他端起一杯酒,说,我提议敬她老人家一杯——你受过人生最好的教育——把母亲接来吧!这是一篇很有意味的微型小说。
主人公强是一名高考落榜生,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但人们说他受过最好的教育。
文中主要叙写了强三方面的事:雨夜主动加固篷布,抢救仓垛而“实话实话”,当了经理后,不徇私情,真诚地选人用人;高尚的人品打动了外产,办成事情,也感动了老板。
言语不多,但很朴实,“我不行,让文化高的人干吧”,“把自个儿的事办好才算有良心”,“把这①极为敬业,总要把自己应办的事办好;②忠厚诚实,待人处世,总是实话实话,从不花言巧语,更不会为求得别人好印象而骗人;③爱惜财物,即使一针一线,两个包子,也不浪费;④秉公办事,不徇私情,即便是本家哥哥来求职,因为他“不会把这里当成自个儿的家”,也不予录用;⑤胸怀宽广,解团结有才干哪怕是对自己有微词的人,共同工作,把公司搞得红红火火。
这样使完成了对强这个人物的鉴赏分析。
⑴正面描写——直接描写描写人物的语言、行动、肖像、心理表现人物性格特征,如概括介绍、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细节描写、心理描写等。
⑵侧面描写——间接描写侧面描写,概括地说就是通过其他人物的言行,间接写主人公。
如用有关人物的对话,心理活动,事件叙述等烘托所要描写的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在情节发展中展现人物性格特征;环境描写衬托或烘托。
⑴肖像、神态、动作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及性格特征。
⑵语言描写:言为心声,人物的语言也体现着人物的思想性格,其作用为:⑶心理描写:直接表现人物思想和内在情感(矛盾/焦虑/担心/喜悦/兴奋等),表现人物思想品质,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
分析人物的心理描写,能很好的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心理描写是对人物在一定环境中的思想活动描写,它往往和外貌、语言、行动交叉在一起。
⑷细节描写:更细腻地展示人物某一特征。
细节是文学作品中细腻描绘的最小环节。
作品中的人物性格、故事情节、社会环境和自然景物,是由许多细节组成的,如场景细节描写、服饰细节描写、动作细节描写、心理细节描写、语言细节描写等,成功的细节可以增强艺术感染力,是文学创作和记叙文不可忽视的技巧。
⑴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人物形象。
⑵对文中人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析(包括作者自身对人物的态度和读者对人物的评价)——XX是一个怎样的人物?赏析(概括)XX这一人物形象⑶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XX有哪些优秀的品质?XX有什么性格特点?⑷分析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及其作用。
XX一个怎样的人?作者采用什么表现手法刻画这个人物?通过人物的描写(语言、行动、心理、肖像、细节)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然后根据题目要求作答。
1、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为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
2、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直接在文中勾画出人物的言行等)3、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活动的,所以分析人物就应把他们放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去理解。
4、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5、从作品实际出发要结合文本具体分析,至少要简要分析,不要脱离文本或泛泛而论。
这就是从作品中具体人物自身所具有的东西出发。
这里的“东西”是指人物自身的言行以及作品对具所作其他种种描写和评述,而不应是用现成的概念往人物身上套,不能贴标签,更不解将人物自身所没有的东西强加于人物。
6、对人物性格应有简要分析这就是说,对人物的性格不能仅用一些概括性的词语作表述,还要联系作品的事实作简要分析。
如上文对强的分析,“极为敬业”这是概括性表达;“总想把自己应办的事情办好”,这便是简要分析。
没有这样的分析,“极为敬业”就会成为适用许多人的“套话”。
上文“忠厚诚实”后面的话也许更解说明什么是对人物性格的简要分析了。
进行概括总结,分点归纳。
不要揪其一点反复陈述,却不及其余。
在小说故事中显现的小说人物均有各种各样的类型。
有的小说人物在作品中鲜明地表现出某一个性格侧面的特征,小说作家写进故事中的事情经过了严格的选择和提炼,这些材料能生动地展示人物突出的某一方面的个性。
相当多的短篇小说、微型小说都是采用这样的方法写人的。
有的小说人物在作品里表现出了矛盾的性格元素,概括出了生活中的复杂人物性格现象。
有的小说人物在作品中展示了一个复杂的性格系统。
一般中长篇小说塑造的小说人物常常就是这样的典型人物。
但很多微型小说、短篇小说中的人物也具有性格的多侧面性,阅读此类小说,分析人物时就要注意从不同角度对人物性格特征进行分析概括。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黄土邹志安我的父亲是一个极普通的农民,劳动一生,默默死去,像一把黄土。
黄土长了庄稼,却并不为太多的人注意。
全中国老一辈的大多数农民都是这样的。
他死于肺心病。
这是严重威胁劳动人民健康的疾病之一。
中国农民在平时,是不大主动去医院检查身体的,即有病躺倒,还要拖磨。
我父亲民国十八年遭年馑时去南山背糖,走冰溜子,回来时冻掉了十个脚指甲,并且扎下了病根。
以后一直半声咳嗽,而从不看病吃药。
真到死前几个月,在我强迫下才去医院作了平生第一次心电图。
医生打比方说:“机器运转一生,主要零件经磨损,太缺少修复和保养了!”为了挽救,吃“心脉宁”一类比较贵的药。
他问:“一瓶多少钱?”听说有三元多,半天沉默不语,后来就说:“不要买药了,我不要紧。
”当我不在时,就偷偷停止服药。
他一下计算过:一瓶药的价值要买近二十斤盐,要让儿媳们劳动好多天。
他平生也就只知道劳动。
繁重的劳动使他累弯了腰。
不知创造了多少财富,自己却舍不得乱花一分钱。
有一次我给了他两元零用钱让他买点好吃的,半年后他还在身上装着。
在重病期间他出现了谵语,净念叨“把猪喂了没有”“把锄头安好”麦黄了就快收“之类。
临死时他默默流泪,留恋这个世界——他为之洒尽汗水然而仍不富裕的世界。
父亲从来无是无非,关心而弄不明白各种国家大事,可以说在精神上是贫困的。
富有者被给与,贫困者剥夺,那么他是被剥夺了:从前因为贫因而没有机会接受文化教育,后来倒是不断地接受各种政治教育,而终于都没有明白。
但他显然没有遗憾过,因为他有劳动,因此而填补了一切缺憾。
巧者劳矣智者忧,无能者无所求……但他还有所求——祈求世事不乱,有安稳的日子。
他现在去了!黄土上劳动一生,最后回到黄土里去。
黄土是博大宽容的,无论善与恶,最终收容了所有的人。
那时我跪在泥水里为他送行。
我曾经想到过:他活了七十七岁,已很不易;而我们周围能活到七八十岁的老人又实在太少。
不是老人们不想活,也决非儿女们不孝顺,实在是因为生活水平太差。
那么,尽快发展生产,改善人民生活,则是儿女们挽留老人多驻一时的最符孝道的方法了。
哭也徒然,哀也无助。
死者长已矣。
生者当勉力。
将军和领导人死了,会有无数悼文,因为他们功勋昭著。
一个普通劳动者死了,我们撒下这一把黄土,并期望世人能够容纳。
1.这篇散文题为“黄土”,请结合阅读材料,简要分析“黄土”的象征意义。
答:2.请结合阅读材料,简要分析文中“父亲”这一人物形象。
答:3.请用一、两句概括文中所反映的当时中国农村的状况。
答:这是2001年春李招生试卷的21—24题。
第1本文运用象征手法,“黄土”是象征物。
它象征什么呢?文章首句说:“我的父亲是一个极普通的农民,劳动一生,默默死去,像一把黄土。
”这便是答案第一点所本。
第二、三两句又说:“黄土长了庄稼,却并不为太多的人注意。
全中国老一辈的大多数农民都是这样。
”这便是答案第二点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