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疑与学问 课堂小测及答案
精《怀疑与学问》试题(含答案)

、基础达标1.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2. 解释下列词语。
虚妄:墨守:不攻自破:辨伪去妄:停滞:3. 你认为文中哪句话概括了“怀疑与学问”的关系?4. 怎样理解文章开头的程颐和张载的话?作者为什么在文章的开头引用他们的话?二、阅读理解(一)课内阅读我们对于不论哪一本书, 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 因怀疑而思索,因思索而 辨别是非;经过“怀疑” “思索” “辨别”三步以后,那本书才是自己的书,那种学问才是自己的学问。
否则便是盲从,便是迷信。
孟子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 怀疑的精神,不要随便盲从或迷信。
5•“怀疑、思索、辨别”三步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6. 作者是如何论证对一本书或一种学问进行怀疑的?7•文中引用孟子的话的作用是什么?试题停滞()塾师() 程颐() 流萤()辨伪去妄() 步骤(),也就是教我们有一点写文章不是什么神秘的事儿叶圣陶写文章不是什么神秘的事儿, 艰难的事儿。
文章的材料是经验和意思, 文章的依据是语 言。
只要有经验和意思,只要会说话,再加上能识字会写字,这就能够写文章了。
岂不是寻常不过容易不过的事儿?所谓好文章, 也不过材料选得精当一点儿,话说得确切一点儿周密 一点儿罢了。
女0「果为了要写出好文章,而去求经验和意思的精当,语言的确切周密,那当然是本末倒置。
但是在实际上,一个人要在社会里有意义地生活, 本来必须要求经验和意思 的精当,语言的确切周密。
那并不为了写文章,为的是生活。
凡是经过这样修养的人,往往 会觉得有许多文章要写; 而写出来的往往是好文章。
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 盈,溪流自然活泼泼地昼夜不息。
从前人以为写文章是几个读书人特有的技能, 那种技能奥妙难知,几乎跟方土的画符念 咒相仿。
这种见解必须打破。
现在咱们要相信任何人都能写文章。
车间里的工人能写文章, 田亩间的农人能写文章,铺子里的店员,码头上的装卸工,都能写文章;因为他们各有各的 生活。
写文章不是生活的点缀,而就是生活本身。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怀疑与学问》同步练习(含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怀疑与学问》同步练习一、积累运用1.给加点的字注音。
(1)譬.如在国难危急的时候,各地一定有许多口头的消息。
(2)我们若能这样追问,一切虚妄.的学说便不攻自破了。
2.文学常识填空。
(1)顾颉刚,字,著名的学家、民俗学家,古史辨学派创始人,现代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开拓者、奠基人。
(2)三皇指的是伏羲、、,五帝指的是、颛顼、帝喾、、。
3.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懒惰锻练折扣不攻自破B.盲从迷信流俗辨伪去妄C.大儒停滞墨守腐草为莹D.步骤修正凶险辩别是非4.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1)要知道实际的情形,只有靠自己亲身________。
(2)________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_______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
(3)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________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A.视察只有/才启迪 B.视察只要/就启发C.察看只要/就启发 D.察看只有/才启迪5.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我们听说国古代有三皇、五帝,便要问问:是谁说的话?最先见于何书?B.宋人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C.孟子所谓“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也就是教我们有一点怀疑的精神,不要随便盲从或迷信。
D.我们它,因为它“是”;不信它,因为它“非”。
6.下列语句的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①任何心理活动,任何创作,也许都具有“一次性”。
②揣度别人是很困难的。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③作者的顾,事后的创作谈,能在多大程度上与实际创作情状复合,是值得怀疑的。
④甚至揣度自己也未见得容易多少。
⑤人不能把脚两次伸进同一河里。
⑥比方说这篇小说写过这么久了,尽管我现在能尽力回忆当时写作的心境,但时过境迁,当时的心境是绝对不可能再完整地重现了。
A.③⑥⑤②④①B.⑤①⑥③②④C.①⑥③⑤②④D.②④⑥③⑤①7.下列对语文知识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我们重温..《共产党宣言》,就是要深刻感悟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句中加点的词依次是动词和名词。
《怀疑与学问》随堂课后作业含答案

18 怀疑与学问01积累与运用1.把下列句子用楷书抄写在田字格内。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B>A.懒惰锻练折扣不攻自破B.盲从迷信流俗辨伪去妄C.大儒停滞墨守腐草为莹D.步骤修正凶险辩别是非<解析:A."练"应写作"炼";C."莹"应写作"萤";D."辩"应写作"辨"。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1>要知道实际的情形,只有靠自己亲身________。
<2>________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________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
<3>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________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A.视察只有/才启迪B.视察只要/就启发C.察看只要/就启发D.察看只有/才启迪4.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
①揣度别人是很困难的。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甚至揣度自己也未见得容易多少。
比方说这篇小说写过这么久了,尽管我现在能尽力回忆当时写作的心境,但时过境迁,当时的心境是绝对不可能再完整地重现了。
作者的回顾,事后的创作谈,能在多大程度上与实际创作情状复合,是值得怀疑的。
人不能把脚两次伸进同一条河里。
任何心理活动,任何创作,②也许都具有"一次性"。
5.文学常识填空<1>顾颉刚,字铭坚,中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民俗学家,古史辨学派创始人。
<2>三皇指的是伏羲、神农、女娲,五帝指的是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6.学校正在开展以"爱阅读"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阅读下面的材料,写出你从中得出的结论。
部编语文九上第五单元 第19怀疑与学问 课时训练(含答案)

19、怀疑与学问一、积累运用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习题。
【甲】我们又听说“fǔ草为莹”,也要问问……我们若能这样追问,一切虚妄的学说便不攻自破了。
【乙】法国的大哲学家笛卡儿也说:“我怀疑,所以我存在,”他的哲学就建立在对于万事万物的怀疑和明辫上。
【丙】若使后之学者都墨守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一切学术停滞,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fǔ( ) 草虚妄( ) 锯靶停滞( )(2)三个文段中共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改正。
改为改为2.[2023 ·青岛]下面这段感言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处是( )当代青年人没有[A]墨守前人的旧说,而是敢于质疑,大胆创新。
一个个奋斗的故事,[B]演绎出一段无悔的青春。
他们所做的事情也许并不是什么[0]丰功伟绩,但是,他们以奋斗之我,吹响了[D] 可歌可泣的时代号角。
3.[2022 ·烟台]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对于云旅游这种新兴的旅游方式,约62%以上的受访者认为其存在过度美化之嫌,不真实。
B. 在青少年心中深植劳动的种子,有助于让他们懂得“伟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伟大”的价值理念。
C. 随着城镇化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小镇青年创造了更多条件,提供了更多讥会。
D. 青少年应成为体育强国建设的积极开拓力量,关注体育,享受体育,参与体育。
4. 把下面这个句子还原到文段中,最恰当的一项是)句子:因为我们知道,只有这样,才能使未来的道路走得更稳,更远。
文段;①青春,从哪里跌倒就要从哪里爬起夹。
②一次考试的失误,并不意味着我们的失败。
③那只是生活对我们的一次磨炼,淬火后的精钢将会变得更加坚硬。
④有朝一日,我们会发现,曲折的人生更值得回味。
A.①句后B.②句后C.③句后D.④句后二、阅读理解课文研读阅读课文,完成下面的题目。
5. 课文提出了什么论点?作者是从哪两个方面进行阐释的?6.下面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孟子所谓“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也就是教我们有一点怀疑的精神,不要随便盲从或迷信。
《19 怀疑与学问 顾颉刚》(同步训练)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_统编版_2024-2025学年

《19 怀疑与学问顾颉刚》同步训练(答案在后面)一、积累与运用(本大题有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1、阅读《怀疑与学问》一文,下列关于作者顾颉刚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顾颉刚是中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
B. 他提出了“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的观点。
C. 顾颉刚的学术研究以实证主义为主要方法。
D. 顾颉刚在《怀疑与学问》中强调怀疑精神的重要性。
2、《怀疑与学问》一文中,作者提出了哪些关于学问的基本原则?请列举至少两点。
2、学问需要实证和理性的分析。
3、学问要敢于对传统观念提出质疑。
解析:在《怀疑与学问》一文中,作者顾颉刚强调了学问的几个基本原则,其中包括怀疑精神是学问的起点,学问需要通过实证和理性的分析来得出结论,以及学问要有勇气对传统观念进行质疑。
3、在文章《怀疑与学问》中,顾颉刚先生指出,怀疑精神是学问进步的基石。
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概括顾颉刚先生认为怀疑精神在学问进步中的具体体现。
4、请从《怀疑与学问》一文中,找出一个能够体现“怀疑精神”的例子,并简要分析这个例子如何证明怀疑精神对学问进步的重要性。
5、阅读下列句子,完成题目。
①“所谓学问,就是今天进化的明天。
”这句话表明了() A.学问是发展的,是不断进化的 B.学问是静态的,是停滞不前的 C.学问是静止的,是一成不变的 D.学问是永恒的,是永远不会改变的6、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列题目。
②下列关于“怀疑”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怀疑是学问进步的第一步 B.怀疑是激发学问发展的动力 C.怀疑是学问停滞不前的阻碍 D.怀疑是检验学问真理的唯一标准7、请根据《怀疑与学问》一文,概括顾颉刚在文章中提出的关于怀疑精神的重要性。
二、现代文阅读(本部分有2大题,每大题12分,共24分)第一题: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怀疑与学问顾颉刚学问家在治学上必须具有怀疑精神。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问家在治学过程中,必须善于怀疑,才能有所发现,有所成就。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十九课《怀疑与学问》同步练习题-部编版(含答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十九课《怀疑与学问》同步练习题-部编版(含答案)一、字词书写1.给加点的字注音。
程颐.( )譬.如( )步骤.( )懒惰.( )塾.师( )大儒.( )停滞.( )虚妄.( )2.给加点的字注音。
(1)譬.()如在国难危急的时候,各地一定有许多口头的消息。
(2)我们若能这样追问,一切虚妄.()的学说便不攻自破了。
二、选择题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1)要知道实际的情形,只有靠自己亲身________。
(2)________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________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
(3)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________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A.视察只有/才启迪B.视察只要/就启发C.察看只要/就启发D.察看只有/才启迪4.下列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我们听说中国古代有三皇、五帝,便要问问:这是谁说的话?最先见于何书?B.宋人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
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C.孟子所谓“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也就是教我们有一点怀疑的精神,不要随便盲从或迷信。
D.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双减”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举措,要求学校在学生的发展与成长上发挥主导作用,满足学生的教育需求。
B.截至10月12日晚,《长津湖》累计票房达到约43亿元左右,成为2021年电影票房第三,甚至在全球市场上成为战争题材电影的票房冠军。
C.如果一个人有怀疑精神,有刨根问底的习惯,那么,他的思维便具有创造力和活力。
D.一个热爱读书的人,既然不能拥有舒适的书房、宁静的夜晚,也会保持着一份纯洁的读书情感。
6.下列选项不符合本文的中心论点的一项是()A.学者先要会疑。
B.学则须疑。
C.学问的基础是事实和证据。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18课《怀疑与学问》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8课《怀疑与学问》同步练习题及答案一、综合性学习1. 下列句子的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①关键是要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②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首先要坚信这一点③一旦产生小的灵感,相信它的价值,并锲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④不满足于一个答案,而去探求新思路,去运用所得的知识⑤如果能够做到这些,你一定会成为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A.②①④③⑤B.②①③④⑤C.②③①④⑤D.②③①⑤④2. 看下面的漫画,回答后面的问题。
(1)为漫画起一个名字。
(2)这幅漫画的寓意是什么?3.语文综合性学习。
据新华网报道 2004年11月7日上午,诺贝尔奖获得者、实验物理学家丁肇中教授为南航师生做了一场学术报告。
按照惯例,一小时报告后,丁教授要回答同学们的提问。
“您觉得人类在太空能找到暗物质和反物质吗?”“不知道。
”“您觉得您从事的科学实验有什么经济价值吗?”“不知道。
”“您能不能谈谈物理学未来20年的发展方向?”“不知道。
”一问“三不知”!这的确让在场的所有同学感到意外,但丁教授简短而朴实的解释不久就赢得了全场热烈的掌声。
(1)请为这则新闻拟写一个恰当的标题。
(2)如果你是学校校报的记者,要采访丁肇中教授,你会提出一个怎样的问题?(3)这则新闻在网上公布后,网友们纷纷留言,请你也发一个帖子来表达你的心情和感悟。
【新新子聪】大师就是大师!向其致敬!【花开有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我们的个别教授有勇气对学生们回答“不知道”吗?我的跟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下面三段文字引发了你什么感想?请用一句话写下来。
宇宙是一个大生命,我们是宇宙大气中之一息。
江流入海,叶落归根,我们是大生命中之一滴,大生命中之一叶。
(冰心《谈生命》)在宇宙中,一定存在着远比我们的智慧要高得多的生物,因为我们的太阳系只有约50亿年的历史,就演化出了有智慧的生物,而宇宙至少已有200亿年的历史了。
第18课 《怀疑与学问》随堂小测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18课怀疑与学问1.下列加粗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颐和园(yí)停滞(zhì)众目睽睽(kuí)B.运载(zǎi)虚妄(wàng)豁然贯通(huò)C.譬如(pì)步骤(zhòu)恪尽职守(gè)D.塾师(shú)关卡(kǎ)腐草为萤(yíng)2.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山区扶贫工作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工程,涉及多个方面,解决交通问题首当其冲。
B.而对警察的多番审讯,他百般狡辩,但供词前后矛盾,不攻自破。
C.要想有新学说产生,对旧学说进行辨伪去妄是必要的步骤。
D.对于书本上的知识我们要有所判断,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的标题“怀疑与学问”点明了论题。
B.文章主要运用了举例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
C.作者所说的怀疑,是建立在动脑筋思索的前提下的,是真正求知、做学问的表现。
D.本文结构完整,论证严密,语言准确,富有说服力。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良好的教养不仅来自家庭和学校,而且可以得之于自身。
B.“自欺”也并非现在的新东西,现在只不过日见其明显,笼罩了一切罢了。
所以,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C.这一番事前的思索,不随便轻信的精神,便是怀疑的态度,也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
D.当我们把自己的精神小屋建筑得美观结实、储物丰富之后,不妨扩大疆域,增修新舍,矗立我们的精神,开拓我们的精神。
5.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句子,语序恰当、语意连贯的一项是()“浅阅读”对于我们增长学问、开阔眼界无疑能起到促进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它使知识向精、深、专方向挺进。
“深阅读”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国民素质的提升更加重要。
①而“深阅读”就是深度阅读,它讲究反复咀嚼、品味、思考②但是,“浅阅读”本身存在无法克服的缺点和不足③对于国家和民族将是灾难性的④如果仅限于“浅阅读”,过分热衷于“浅阅读”⑤表现为走马观花,浅尝辄止,泛泛而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怀疑与学问》小测
一、音形(45分)
国难()程颐()
大儒()停滞()
步骤() pì()如
biàn()论虞()舜()
启迪()腐草为萤()
biàn()伪去wàng()
颛顼()( )
二、词语(21分)
1、不问是非地附和别人;盲目随从。
()
2、社会上流行的风俗习惯(含贬义)。
()
3、多形容观点站不住脚,经不起反驳。
()
4、识别虚假的,去掉无事实根据的(多指理念或学说)。
()
5、墨守:
6、大儒:
7、尽信书不如无书:
三、判断题(6分)
1、标题是并列短语,揭示了文章论点。
()
2、文章开头引用两句名言,既可以做为中心论点,又可以做为论据。
()
3、文章引用孟子的话“尽信书不如无书”,论证上属道理论证。
()
三、指出论证方法(12分)
1、经过“怀疑”“思索”“辨别”三步以后,那本书才是自己的书,……否则便是盲从,便是迷信。
()
2、我们又听说“腐草为萤”,也要问问:死了的植物如何会变成飞动的甲虫?有什么科学根据?()
3、譬如在国难危急的时候,各地一定有许多口头的消息,……不一定可靠;要知道实际的情形,只有靠自己亲自去视察。
做学问也是一样……()
四、简析题(6+6+4分)
1、“怀疑不仅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也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前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
作用:
关系:
2、一切学问家……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常常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
“一切”和四个“常常”在句中的表达作用是:
3、若使后之学者都墨守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一切学术也就停滞,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
“学术”“文化”为什么不可互换位置?
《怀疑与学问》小测
三、音形(45分)
国难(nàn)程颐(yí)
大儒(rú)停滞(zhì)
步骤(zhòu) pì(譬)如
biàn(辩)论虞(yú)舜(shù
n)
启迪(dí)腐草为萤(yíng)
biàn(辨)伪去wàng(妄)
颛顼(zhuān)( xū)
四、词语(21分)
1、不问是非地附和别人;盲目随从。
(盲从)
2、社会上流行的风俗习惯(含贬义)。
(流俗)
3、多形容观点站不住脚,经不起反驳。
(不攻自破)
4、识别虚假的,去掉无事实根据的(多指理念或学说)。
(辨伪去妄)
5、墨守:战国时墨子善于守城,指因循守旧,不肯改进。
6、大儒:旧时指学问渊博的著名学者。
7、尽信书不如无书:完全相信《尚书》,倒不如没有《尚书》,后泛指不要迷信、拘泥于书本。
三、判断题(6分)
1、标题是并列短语,揭示了文章论点。
()
2、文章开头引用两句名言,既可以做为中心论点,又可以做为论据。
()
3、文章引用孟子的话“尽信书不如无书”,论证上属道理论证。
()
三、指出论证方法(12分)
1、经过“怀疑”“思索”“辨别”三步以后,那本书才是自己的书,……否则便是盲从,便是迷信。
(对比论证)
2、我们又听说“腐草为萤”,也要问问:死了的植物如何会变成飞动的甲虫?有什么科学根据?(举例论证)
3、譬如在国难危急的时候,各地一定有许多口头的消息,……不一定可靠;要知道实际的情形,只有靠自己亲自去视察。
做学问也是一样……(比喻论证)
四、简析题(6+6+4分)
1、“怀疑不仅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也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前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
作用:承上启下。
前一分句承上,是上文论述的总结,后一分句启下,提出后文要论述的论点。
关系:“不仅……,也……”,分句之间是递进关系,使文章前后部分具有层进关系,论述深入一步。
2、一切学问家……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常常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
“一切”和四个“常常”在句中的表达作用是:“一切”指所有的,“常常”表明怀疑是一种思维习惯,不是偶然为之。
强调了所有学问家都善于经常怀疑、辩论、评判、修正过去学者的学说,这是建设新学说的基本条件,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严谨性。
3、若使后之学者都墨守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一切学术也就停滞,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
“学术”“文化”为什么不可互换位置?
“学术”是人类众多“文化”活动中的一种,“文化”包括“学术”,互换后就讲不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