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医学常用评分分级.doc

常见医学常用评分分级.doc
常见医学常用评分分级.doc

首页> 医学常用评分/分级

心功能分级屏气试验临床表现

Ⅰ级30秒以上普通体力劳动、负重、快速步行、上下坡,不感到心慌气喘

Ⅱ级20-30秒能胜任正常活动,但不能跑步或作较用力的工作,否则心慌气喘

Ⅲ级10-20秒必须静坐或卧床休息,轻度体力活动后即出现心慌气喘

Ⅳ级10秒以内不能平卧,端坐呼吸,肺底罗音,任何轻微活动即出现心慌气喘

高血压分期

第一期:血压达到确诊高血压的水平,但无器官损害,临床上无心、脑、肾受损的表现

第二期:高血压并有器官损害,但有功能代偿能力,临床上有下列表现之一者:①体检、X线、心电图或超声心动图检查见有左心室肥厚;②眼底动脉普通或局部变窄;③蛋白质或和血浆肌酐浓度升高。

第三期:高血压伴有器官损害,并失代偿,临床上有以下表现之一者:①脑出血或高血压脑病;②左心衰竭;③肾功能衰竭。

心绞痛分级临床表现

无任何体力活动无心绞痛发作

Ⅰ级日常体力活动不引起心绞痛、但快速步行,登楼梯,剧烈活动或长时间快速费力工作或娱乐,出现心绞痛

Ⅱ级日常体力活动轻度受限,登楼梯、爬山、餐后散步或登高、寒冷和大风、情绪紧张或睡醒后段时间爱女出现心绞痛

Ⅲ级日常体力活动明显受限,以正常步速,短距离散步或登一段楼梯即出现心绞痛,休息后症状可缓解

Ⅳ级任何体力活动均可诱发心绞痛,静息时也可发作

呼吸困难程度分级

0 无呼吸困难症状

Ⅰ能根据需要远行,但是疲劳,不愿步行

Ⅱ步行距离有限制,走一或二条街后需停步休息

Ⅲ短距离走动即出现呼吸困难

Ⅳ静息时也出现呼吸困难

格拉斯哥(Glasgow)评分标准

格拉斯哥评分标准是国际上通用的评价病人意识和判断预后的方法。评分3~5分,表示有严重脑损害,文献报道其病死率是6~8分的3倍。动态观察评分有助与了解病情变化方向.注意运动评分左侧右侧可能不同,用较高的分数进行评分。改良的GCS评分应记录最好反应/最差反应和左侧/右侧运动评分。

评分睁眼言语反应运动反应

1. 不睁眼无反应无反应

2. 疼痛刺激时睁眼不理解、无意识发音去脑强直

3. 呼唤睁眼不确切、不能交谈去皮质状态

4. 自由睁眼可交谈、言语紊乱不上有疼痛躲避反应,但不定向

5. 对答切题能推避疼痛刺激

6 . 听从言语命令运动

格拉斯哥预后评分:

评分等级描述

5 恢复良好恢复正常生活,尽管有轻度缺陷

4 轻度残疾残疾但可独立生活;能在保护下工作

3 重度残疾清醒、残疾,日常生活需要照料

2 植物生存仅有最小反应(如随着睡眠/清醒周期,眼睛能睁开)

1 死亡死亡

血气分析临床分级标准血气分析临床分3级:

(1)轻度缺氧: PaO 2 6.68~8.00kPa(50~60mmHg),SaO 2 >80%,PaCO 2 <6.67kPa(50mmHg);

(2)中度缺氧: PaO 2 4.00~6.67kPa(30~50mmHg),PaCO 2 >7.33kPa(55mmHg);

(3)重度缺氧: PaO 2 <4.00kPa(30mmHg),SaO 2 <60%,PaCO 2 >10.00kPa(75mmHg)

临床表现将缺氧分为轻、中、重三度:

轻度缺氧:球结膜充血,呼吸稍快,血压正常,中枢神经易激惹,注意力不集中,智力减退,定向力障碍。

中度缺氧:球结膜轻度水肿,呼吸费力,鼻翼煽动,唇甲紫绀,面色潮红,血压正常或增高,心率加快,中枢兴奋性增高,烦躁,谵妄。重度缺氧:球结膜充血水肿,血压下降,心律失常,张口呼吸,紫绀,出现呼吸抑制,神情恍惚,昏迷。

贫血的临床分级分级血红蛋白(g/L)临床表现

轻度120~91(12~9.1g/dl) 症状轻微

中度90~61(9~6.1g/dl) 体力劳动后感到心慌、气短

重度60~31(6~3.1g/dl) 卧床休息时也感心慌、气短

极度<30(3.0以下g/dl) 常合并贫血性心脏病

肌力分级:

评分描述

5 力量正常

4+ 在强负荷下力量轻度下降

4 能够对抗中等负荷

4- 能够对抗轻度负荷

3 能对抗重力完成运动

2 不能对抗重力

1 仅有肌肉收缩,可能只能被触及

0 无任何运动

FRANKEL脊髓损伤分级:

分级描述

A 运动、感觉功能完全丧失

B 不完全- 仅保留感觉

C 不完全- 仅保留运动(无功能)

D 不完全- 保留运动(有功能)

E 所有运动、感觉功能完全恢复,但可能有异常反射

运动功能障碍程度评估:

分级上肢下肢

1级正常正常

2级远端关节能活动(包括腕关节远端关节能活动(包括踝关节

及手指各关节)及脚趾各关节)

3级臂可上举,肘可屈伸腿可上举,膝可屈伸

4级只能在床上屈伸只能在床上屈伸

5级完全不能活动完全不能活动

儿童(<4岁)Apgar评分

---------------------------------------------------------------------------------------

体征评分标准

---------------------------------------------------------------------------------------

0 1 2

---------------------------------------------------------------------------------------

皮肤颜色:青紫或苍白身体红、四肢青紫全身红

心率(次/分) :无小于100次/分大于100次

弹足底或导管插鼻反应:无反应有些动作如皱眉哭、喷嚏

肌张力:松弛四肢略屈曲四肢能活动

呼吸:无慢、不规则正常、哭声响

----------------------------------------------------------------------------------------

美国麻醉师协会(ASA)根据病人体质状况和对手术危险性进行分类,于麻醉前将病人分为5级:

Ⅰ级:正常健康。除局部病变外,无系统性疾病。Ⅱ级:有轻度或中度系统性疾病。Ⅲ级:有严重系统性疾病,日常活动受限,但未丧失工作能力。Ⅳ级:有严重系统性疾病,已丧失工作能力,威胁生命安全。Ⅴ级:病情危篙,生命难以维持的濒死病人。如系急诊手术,在评定上述某级前标注“急”或“E”。

Ⅰ、Ⅱ级病人,麻醉和手术耐受力良好,麻醉经过平稳。Ⅲ级病人麻醉中有一定危险,麻醉前准备要充分,对麻醉期间可能发生的并发症要采取有效措施,积极预防。Ⅳ级病人麻醉危险性极大,Ⅴ级病人病情极危重,麻醉耐受力极差,随时有死亡的威协,麻醉和手术异常危险,麻醉前准备更属重要,做到充分、细致和周到。

全麻效果评级标准

Ⅰ级:

1、麻醉诱导平稳、无躁动、无呛咳及血液动力学的变化,插管顺利无损伤。

2、麻醉维持期深浅适度,既无明显的应急反应,又无呼吸循环的抑制,肌松良好,为手术提供良好的条件。

3、麻醉结束,苏醒期平稳,既没有过早或过迟苏醒,呼吸和循环各项监测正常,肌松恢复良好,拔管恰当,无不良反应。

4、无并发症。

Ⅱ级:

1、麻醉诱导时稍有呛咳和血液动力学的改变。

2、麻醉维持期深度掌握不够熟练,血液动力学有改变,肌松尚可,配合手术欠理想。

3、麻醉结实缝皮时病人略由躁动,血压和呼吸稍有不平稳。

4、难以防止的轻度并发症。

Ⅲ级:

1、麻醉诱导经过不平稳,插管有呛咳、躁动,血液动力学不稳定,应激反应强烈。

2、麻醉维持期深浅掌握不熟练,致使应激反应激烈,呼吸和循环的抑制或很不稳定,肌松不良,配合手术勉强。

3、麻醉结束,病人苏醒冗长伴有呼吸抑制或缝皮时病人躁动、呛咳;被迫进行拔管,拔管后呼吸恢复欠佳。

4、产生严重并发症。

预计插管难度查体可见喉镜可见

1级软腭、咽峡弓、悬雍垂、扁桃腺窝、咽后壁声门可完全暴露

2级软腭、咽峡弓、悬雍垂仅能见到声门后联合

3级软腭、悬雍垂根部仅能见到会厌的顶部

4级软腭看不到喉头的任何结构

张口度(这里指上下齿间的距离)

正常:>4.5cm

Ⅰ度张口困难: 2.5-3.0cm

Ⅱ度张口困难: 1.2-2.0cm

Ⅲ度张口困难:<1.0cm

气管插管时肌松程度分级

1级:肌松差,呛咳及肢体活动,插管困难;

2级:肌松一般,呛咳,可插管;

3级:肌松较好,声门轻度活动,不妨碍插管;

4级:肌松完全,插管容易,无任何反应。

椎管内麻醉(硬、腰、骶)效果评级标准

Ⅰ级:

麻醉完善、无痛、肌松良好、安静,为手术提供良好条件,心肺功能和血流动力学保持相对稳定。

Ⅱ级:

麻醉欠完善,有轻度疼痛表现,肌松欠佳,有内脏牵引痛,需用镇静剂,血流动力学有波动。(非病情所致)

Ⅲ级:

麻醉不完善,疼痛明显或肌松较差,呻吟躁动,辅助用药后,情况有改善,但不够理想,勉强完成手术。

Ⅳ级:

需该其他麻醉方法,才能完成手术。

神经阻滞效果评级标准(颈丛、臂丛、下肢神经等)

Ⅰ级:阻滞范围完善,病人无痛、安静,肌松满意,为手术提供良好条件;

Ⅱ级:阻滞范围欠完善,肌松效果欠满意,病人有疼痛表情;

Ⅲ级:阻滞范围不完善,疼痛较明显,肌松效果较差,病人出现呻吟、躁动,辅助用药后,情况有所改善,但不够理想,勉强完成手术;Ⅳ级:麻醉失败,需改用其他麻醉方法后才能完成手术。

改良Bromage评分

0级——无运动神经阻滞;

1级——不能抬腿;

2级——不能弯曲膝部;

3级——不能弯曲踝关节。

Ramsay镇静评分

1分:不安静、烦躁;

2分:安静合作;

3分:嗜睡,能听从指令;

4分:睡眠状态,但可唤醒;

5分:呼吸反应迟钝;

6分:深睡状态,呼唤不醒。

其中2~4分镇静满意,5~6分镇静过度。

BCS(Bruggrmann comfort scale)舒适评分

0分:持续疼痛;

1分:安静时无痛,深呼吸或咳嗽时疼痛严重;

2分:平卧安静时无痛,深呼吸或咳嗽时轻微疼痛

3分:深呼吸时亦无痛;

4分:咳嗽时亦无痛。

癌痛程度评估

①主诉疼痛分级法(VRS):

Ⅰ级:无痛;Ⅱ级:轻度,虽有痛感,但可以忍受,睡眠不受干扰,能正常生活;Ⅲ级:中度,疼痛明显,不能忍受,要求止痛,睡眠受干扰;Ⅳ级:重度,剧烈疼痛可伴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表现,或被动体位,严重干扰睡眠;Ⅴ级:极度,患者所想象的最严重的疼痛。

② 0~10级线性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在标尺的两端标有从0~10 的数字,数字越大,表示疼痛强度越大。

0级为无痛;1~4级为轻度疼痛;5~6级为中度疼痛;7~9级为严重疼痛;10级以上为剧烈疼痛。

Child肝功能分级法

检查项目 A B C

血清胆红素(umol/L)<34.2 34.2~sl·3 <51.3

血清清蛋白(g/L)>35 30~35 <30

腹水无容易控制难于控制

神经精神症状无轻重昏迷

营养状态优良差

Child-PUgh改良肝功能计分分级法

检查项目1分2分3分

血清胆红素(pmol/L)<34.2 34.2~sl.3 >81.3

血清清蛋白(g/L)>35 30~35 <30

凝血酶原时间延长(S)<3 3~5 >5

腹水无少/中明显

脑病无轻中重

注:积分5-7分为A级,8-10分为B级;11-15分为C级。

新肝功能分级评分标准

变量1分2分3分4分

清蛋白(g/l)>35 35-30 30-25 <25

腹水(量)无少易控制大难控制

脑病(级)无1-2 3-4

注:积分<4为一级;4-5级分为二级;6-7分为三级;>7分为四级。

按照WHO提出的癌痛治疗的5个主要原则给药:

一、口服给药。简便、无创、便于患者长期用药,对大多数疼痛患者都适用。

二、按时给药。注意:是“按时”给药,而不是疼痛时才给药。

三、按三阶梯原则给药。按患者疼痛的轻、中、重不同程度,给予不同阶梯的药物。下面我们分别列举各阶梯中的常用药物。

第一阶梯轻度疼痛给予非阿片类(非甾类抗炎药)加减辅助止痛药。注意:非甾类止痛药存在最大有效剂量(天花板效应注)的问题。(常用药物包括扑热息痛、阿司匹林、双氯芬酸盐、加合百服宁、布洛芬、芬必得(布洛芬缓释胶囊)、消炎痛、吲哚美辛、意施丁(吲哚美辛控释片)等等。)

第二阶梯中度疼痛给予弱阿片类加减非甾类抗炎药和辅助止痛药。弱阿片类药物也存在天花板效应。(常用药物有可待因、强痛定、曲马多、奇曼丁(曲马多缓释片)、双克因(可待因控释片)等等。)

第三阶梯重度疼痛给予阿片类加减非甾类抗炎药和辅助止痛药。强阿片类药物无天花板效应,但可产生耐受,需适当增加剂量以克服耐受现象。以往认为用吗啡止痛会成瘾,所以不愿给患者用吗啡,现在证明这个观点是错误的———使用吗啡的癌痛患者极少产生成瘾性。(常用药物有吗啡片、美菲康(吗啡缓释片)、美施康定(吗啡控释片,可直肠给药)等等。但是,度冷丁这一以往常用的止痛药,由于其代谢产物毒性大等因素,未被推荐用于控制慢性疼痛。另外,一些辅助药物的使用增加了止痛的疗效,减少了止痛药的剂量,起到了良好的止痛效果。这些药物包括皮质类固醇激素地塞米松和强的松,可以减轻周围神经水肿和压迫引起的疼痛;抗抑郁药阿米替林、多虑平、美舒郁、百忧解,用来镇痛、镇静、改善心情;抗惊厥药卡马西平、苯妥英钠,可治疗撕裂性及烧灼样痛和放化疗后疼痛;羟嗪类抗组胺药,用于镇痛、镇静、镇吐。)

四、用药个体化。用药剂量要根据患者个体情况确定,以无痛为目的,不应对药量限制过严而导致用药不足。

五、严密观察患者用药后的变化,及时处理各类药物的副作用,观察评定药物疗效,及时调整药物剂量。

远期生活质量评估(Karnofsky Performance Scale):

评分描述100 正常,无任何病症90 可以正常活动,仅有轻微的病症80 可以正常活动,但略感吃力70 生活可以自理,但不能正常工作60 偶尔需要帮助,但生活大部分能够自理50 经常需要帮助和护理40 绝大部分日常生活需要帮助和护理30 卧床不起,需住院治疗,但无生命危险20 病情严重,必须住院治疗10 病情危重,随时有生命危险0 死亡

ICU常用各类评分

ICU 常用各类评分 一.Braden压疮评分 注:评分范围6-24分,轻度危险:15-18分;中度危险13-14分;高度危险:10-12分;极度危险≦9分。

二.Morse跌倒危险因素评估量表

高危险防止跌倒措施: 除一般及标准护理措施外,还应包括以下措施: 1.在床头卡上做明显标记 2. 尽量将患者安置距离护士站较近病房。 3.告知家属应有专人陪护患者。 4. 通知医生患者的高危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 5. 加强对患者夜间巡视。 6.将两侧四个床档抬起。 7.必要时限制患者活动,适当约束。 三.SAS镇静和躁动评分 注:恶性刺激指吸痰或用力按压眼眶、胸骨或甲床5秒钟Ramsay镇静评分

注:其中2~4分镇静满意,,5~6分镇静过度。 四.疼痛评分 1.数字评分法(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用0~10的数字代表不同程度的疼痛,0为无痛,10为剧痛。让患者自己圈出一个最能代表疼痛程度的数字。 程度分级标准为:0:无痛;1~3:轻度疼痛;4~6:中度疼痛;7~10:重度疼痛 描述性疼痛的程度分级法(Verbal rating scale,VRS) 0级:无疼痛 I 级(轻度):有疼痛但可忍受,生活正常,睡眠无干扰。 II级(中度):疼痛明显,不能忍受,要求服用止痛药,睡眠受干扰。 III级(重度):疼痛剧烈,不能忍受,需用止痛剂,睡眠受严重干扰,可伴植物神经紊乱或被动体位。 2.面部表情量表法:它由6个卡通脸谱组成,从微笑(代表不疼)到最后痛苦地哭泣(代表无法忍受的疼痛),依次评分为0、2、4、6、8、10。面部表情评分法:(Faces Pain Scale,FPS)

临床医学肌力分级

临床医学肌力分级 分级0级 运动】 描述 肌肉完全麻痹,触诊肌肉完全无收缩力【完全瘫痪,不能作任何自由 1级Ⅰ级肌肉有主动收缩力,但不能带动关节活动【可见肌肉轻微收 缩】 2级Ⅱ级可以带动关节水平活动,但不能对抗地心引力【肢体能在床上平行移动】 3级Ⅲ级能对抗地心引力做主动关节活动,但不能对抗阻力肢体可以克服地心吸收力,能抬离床面. 4级Ⅳ级能对抗较大的阻力,但比正常者弱【肢体能做对抗外界阻力的运 动】 5级Ⅴ级正常肌力【肌力正常,运动自如】 Lovett 肌力分级标准表 级别名称标 准相当正常肌力的% 0 零( Zero ,0)无可测知的肌肉收 缩0 1 微缩( Trace ,T)有轻微收缩,但不能引起关节运 动10 2 差( Poor ,P )在减重状态下能作关节全范围运 动25 3 可( Fair ,F )能杭重力作关节全范围运动,但不能抗阻力50 4 良好( Good, G )能抗重力、抗一定阻力运 动75 5 正常( Norlna1 , N ) 能抗重力、抗充分阻力运 动100 每一级又可用“+”和“-”号进一步细分。如测得的肌力比某级稍强时,可在该级的右上角加“+”号,稍差时则在右上角加“-”号,以补充分级的不足。其具体标准见表2-2 。 肌力细分级标准分级 评价标准 O 无可测知的肌肉收缩

1可触及肌肉有轻微收缩,但无关节运动 1+ 及肌肉有强力收缩,但无关节运动 2-去除肢体重力的影响,关节能活动到最大活动范围的 1/2 以上,但不能达最大活 动范围 2去除肢体重力的影响,关节能活动到最大活动范围 2+ 去除肢体重力的影响,关节能活动到最大活动范围,如抗重力,可活动到最大活动 范围的 1/2 以下 3-抗肢体本身重力,关节能活动到最大活动范围的 1/2 以上,但不能达最大活动范 围 3抗肢体本身重力,关节能活动到最大活动范围 3+ 抗肢体本身重力,关节能活动到最大活动范围,且在运动终末可抗轻度阻力 4-能抗比轻度稍大的阻力活动到最大活动范围 4能抗中等度阻力活动到最大活动范围 4+ 能抗比中等度稍大的阻力活动到最大活动范围 5-能抗较充分阻力稍小的阻力活动到最大活动范围 5能抗充分阻力活动到最大活动范围 肌张力如何分级 被动活动(PROM)肌张力分级标准: Ⅰ轻度在 PROM的后 1/4 时候,即肌肉处于最长位置时 阻力 Ⅱ中度在 PROM 的 1/2 是出现阻力 . Ⅲ重度在 PROM 的后 1/4, 即肌肉处于最短位置时出现阻力. 改良Rankin Scale(mRS)量表

最新ICU常用评分系统

I C U常用评分系统

ICU的评分系统 重症患者病情危重,时间紧迫,需要医生早期发现、早期识别,尽快采取干预措施,以免延误病情。ICU的评分系统可以给临床提供量化、公平的指标,用以评价疾病严重程度。 ICU常用的评分系统有:非特异性病情严重程度评分,如APACHE II,TISS;多脏器功能障碍病情评分,如MODS,SOFA,LODS;特定器官功能障碍评分,如RANSON,RAMSAY等。 一、APACHE(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 此评分是由Knaus于1981年建立第一代,1985年提出APACHE II,至2005年推出第四代。APACHE II因为简便可靠,设计合理,预测准确,免费,目前使用最为普遍。作为重症患者病情分类和预后的预测系统,分值越高,表示病情越重,预后越差,病死率越高。APACHE II由A项、B项及C项三部分组成。A项:急性生理学评分,共12项。B项:即年龄评分,从44岁以下到75岁以上共分为5个阶段,分别评为0-6分。C项:即慢性健康评分。APACHE可动态评价医疗措施的效果,评估病情,预测预后。 二、TISS治疗干预评价系统(therapeutic intervention scoring system) 是由Cullen 1974年建立,目的是对重症患者进行分类,确定医疗护理的劳动强度,以便安排工作量。每日同一时间由一名观察者收集资料,确认是否为前24小时内完成的治疗措施,总分应与病情一致,如与APACHE等没有一致,应检讨是否治疗措施适当,不得重复记分,对同一目的进行的多项干预,记录最高分。 三、MODS评分(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core)多脏器功能障碍评分 Marshall于1995年提出,Richard 2001年改良。其参数少,评分简单,对病死率和预后预测准确。但其只反映6个常见器官功能的一个指标,不能全面反映其功能状态,对其它影响预后的因素没有考虑。 四、SOFA(sepsis related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全身性感染相关性器官功能衰竭评分 1994年欧洲重症医学会提出,强调早期、动态监测,包括6个器官,每项0-4分,每日记录最差值。目前研究显示最高评分和评分差值对评价病情更有意义。此评分方法后来也被称之为序贯器官功能衰竭评分。 五、LODS(logistic organ dysfunction system)器官功能障碍逻辑性评价系统 1996年由Le Gall创建,其中每个变量都经过logistic回归筛选,权重经过logistic回归方程计算,包括6个器官,每项0-5分,最高22分,每日记录单个器官中的最差分值,其总分数与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六、特定器官功能障碍评分 是指对特定器官功能进行评价。如:肺损伤评分,肺部感染评分,心力衰竭评分,重症胰腺炎评分,DIC评分,肾功能衰竭评分,镇静评分等。

重点专科评分标准(重症医学科)

云南省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评分标准 重症医学科(试行) 一、《重症医学科评价标准与评分细则》总分值为1000分,分为:重症医学科组织管理(180分),病房布局(150分),人员配备(80分),设备设施(150分),医疗质量控制(150分),患者管理(40分),护理质量控制(100分),医院感染管理(100分),制度落实(50分)。 二、申报云南省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应当具备以下基本条件:1.所在医院为二级及以上医院,认真落实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公立医院改革各项任务;2.所在医院积极开展对口支援工作,开展患者预约诊疗服务,并推行单病种管理;3.所在医院认真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并取得明显效果;4.专科整体实力强,医疗技术水平高,医疗安全保障好;5.专科积极实施临床路径管理;6.专科病房开展了优质护理服务。 三、标准中的相关技术指标,指评估时前三年的数据;如无特别注明,除人员队伍为申报时的情况外,均指评估时上一年度的数据。 四、标准中部分指标内容可累积计分,但最后得分不超过标准分。 五、学科带头人是指具有高级职称、临床水平高、教学和科研组织管理能力强、能带动学科持续发展和梯队建设的专科负责人。 六、学科骨干是指在专科内某一专业发展方向具有较高学术和技术水平、作为学科带头人后备力量的中级及以上职称人员。 七、本标准中涉及的人员是指人事关系或执业地点在所在医院的人员。其中聘用人员是指在本单位执业注册并履行职责1年以上、年工作时间8个月以上的人员。 八、本标准中所指论文(包括SCI论文、中文期刊论文等)、科研项目或课题、科研成果等,均指临床应用方面的论文、项目、课题或成果。

心内科常用分级评分

心内科常用分级评分

GRACE 评分 Kill p 分级 得分 收缩压(mmHg ) 得分 心率(次/min ) 得分 I 0 <80 58 <50 0 II 20 80-99 53 50-69 3 III 39 100-119 43 70-89 9 IV 59 120-139 34 90-109 15 140-159 24 110-149 24 160-199 10 150-199 38 >200 0 >200 46 危险因素 分值 充血性心力衰竭/左心功能不全 1 高血压 1 年龄≥75岁 2 糖尿病 1 中风/TIA/血栓史 2 血管病变 1 年龄65~74岁 1 性别(女性) 1 总分值 9

当评分>=3分时,患者服用抗凝药物应当非常小心谨慎。当房颤患者的CHA2DS2-VASc 评分大于2分,且HAS-BLED评分大于2分,仍应给予抗凝治疗。

分类需采取的措 施 INR>3.0但≤5.0(无出血 并发症)适当降低华法林剂量或停服一次,1~2日后复查INR。当INR回复到目标值以内后调整华法林剂量并重新开始治疗。 INR>5.0但<9.0(无出血 并发症)停用华法林,肌注维生素K1(1.0~2.5mg),6~12小时后复查INR。 INR<3后重新以小剂量华法林开始治疗。 INR≥9.0(无出血并发症)停用华法林,肌注维生素K1(.5mg),6~12小时后复查INR。 INR<3后重新以小剂量华法林开始治疗。若患者具有出血高危因素,可考虑输注凝血因子。 严重出血(无论INR水平 如何)停用华法林,肌注维生素K1(.5mg),输注 凝血因子,随时监测INR。病情稳定后需要 重新评估应用华法林治疗的必要性。 NYHA分级

心内科常用评分汇总

C H A2 D S2-V A S C评分 欧洲心脏病协会(ESC) 心房颤动处理指南(2010年版)提出了CHA2DS2-VASc[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hypertension, age≥75y(doubled), diabetes mellitus, stroke(doubled)- vascular disease, age 65-74 and sex category(female)]评分系统。CHA2DS2-VASc进一步拓展了CHADS2的功能,其作为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发生卒中风险的评估方法,可确定危险因素,指导抗栓治疗。具体评分办法:

H A S-B L E D评分 在对房颤患者进行抗凝的同时应当评估其出血的风险,以前的指南中仅仅对出血风险做了定性分析,如低危、中危、高危等。2010ESC版指南中做了定量分析,以便临床医生更好的掌握出血风险,称为HAS-BLED评分。

C R U S A D E出血风险评估 2011 ESC – NSTEACS 管理指南首次推荐了CRUSADE评分用于评估NSTEACS患者院内的出血风险。CRUSADE出血风险评分来自于CRUSADE注册研究的71277例患者(导出队列),进一步在17857例患者(验证队列)中得到了验证,总体来说作为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院内出血的基线风险评估,且该模型可以有效识别接受≥2种和<2种抗血小板药物,接受有创和保守治疗的出血风险。

G R A C E危险评分系统 2012年Park等使用GRACE评分对ACS患者发生缺血 性脑卒中进行风险评估,旨在建立一种简单的预测方法,以帮助临床医师面对这些高危患者突发临床事件的急诊处理。该研究数据采集均来自GRACE研究,即1999年4月至2007年11月,来自14个国家,126所医院,63118例ACS患者。研究结果证明:冠状动脉搭桥术和PCI术增加了脑卒中危险。同时也确定了缺血性脑卒中的8个危险因素:高龄、心房颤动、心肌标记物 阳性、收缩压≥160mmHg,ST段动态改变、无吸烟史、Killip分级Ⅲ~Ⅳ级、低体重。故而Park 等得出结论:GRACE风险评分可以方便、准确地预测住院ACS患者发生缺血性卒中的风险。

ICU常用评分表.docx

重症监护疼痛观察工具法(CPOT 指标描述评分未观察到肌肉紧张自然、放松0面部表情表现出皱眉、眉毛放低、眼眶紧绷和提肌收缩紧张1以上所有面部变化加上眼睑轻度闭合扮鬼相2 不动(并不表示不存在疼痛)无体动0 缓慢、谨慎的运动,触碰或抚摸疼痛部位,通过运动寻 体动求关注保护性体动1拉拽管道,试图坐起来,运动肢体/ 猛烈摆动,不遵从 指挥令,攻击工作人员,试图从床上爬起来烦躁不安2肌肉紧张通过被 对被动的运动不作抵抗放松0: 动的弯曲和伸展上 对被动运动做抵抗紧张和肌肉紧张 1肢来评估 对被动运动剧烈抵抗,无法将其完成非常紧张或僵硬 2 对呼吸机的顺应无警报发生,舒适地接受机械通气耐受呼吸机或机械通气0警报自动停止咳嗽但是耐受1 (气管插管患者) 2不同步;机械通气阻断,频繁报警对抗呼吸机 或发声(拔管后的 用正常腔调讲话或不发声正常腔调讲话或不发声0 叹息,呻吟叹息,呻吟1 患者) 2喊叫,吸泣喊叫,吸泣 总分 0-8 分 洼田饮水试验( GCS评分 12 分以上适用):

1级7(优)5秒内能顺利将 30ml 水 1 次饮下,无呛咳 2级(良)5秒内能顺利将 30ml 水分 2 次饮下,无呛咳 3级(中)大于 5秒将 30ml 水 1 次饮下,但有呛咳 4级7(可)大于 5秒将 30ml 水分 2 次以上咽下,但有呛咳5级(差)频繁呛咳,大于 5 秒不能将 30ml 水全部咽

皮肤评分表( Braden) 评分标准 感知:对压力 1 分(完全受限:由于意识 2 分(非常受限:对疼痛 3 分(轻微受限:对指 4 分(无损害:对指所致不舒适状水平下降或用镇静药后或有反应,但只能用呻吟或令性语言有反应,但令性语言有反应,况的反应能力体表大部分痛觉能力受限烦躁不安表示,不能用语不能总用语言表达不无感受受损)所致对疼痛刺激无反应)言表达不适或痛觉能力舒适或有 1-2 个肢体 受损) 1/2 体表面积感受疼痛或不舒适的 能力受损) 潮湿:皮肤暴露 1 分(持续潮湿:每次移动 2 分(非常潮湿:皮肤频 3 分(偶尔潮湿:皮肤 4 分(罕见潮湿:皮于潮湿中的程或翻动病人时几乎总是看繁受潮,床单至少每班更偶尔潮湿,要求额外肤通常是干的,床度到皮肤被分泌物尿液等浸换一次)更换床单大约每日一单按常规时间更湿)次)换) 活动能力:身体 1 分(卧床:被限制在床 2 分(坐椅子:步行活动 3 分(偶尔步行:白天 4 分(经常步行:室活动的程度上)严重受限,或不能步行活偶尔步行但距离非常外步行至少每日 2 动,不能耐受自身的体重段,需借助辅助设施次,室内步行至少 和/ 或必须借助椅子或轮或独立行走。大部分每 2h—次, 椅活动)时间在床上或椅子(在白天清醒期 移动能力:改变 1 分(完全不能移动:在没 2 分(非常受限:偶尔 里)间)) 能 3 分(轻微受限:尽管 4 分(不受限:可独 和控制体位的有人帮助的情况下,病人轻微改变身体或四肢的只是轻微改变身体或立进行主要的体能力完全不能改变身体或四肢位置,但不能经常改变或四肢位置,但可经常位改变,且经常随的位置)独立的改变体位)移动且独立进行)意改变) 营养:通过摄取 1 分(非常差: 1 从未吃过2 分(可能不足: 1 罕见吃 3 分(充足:大多数时 4 分(良好:1 每餐食物的方式完整一餐, 2 罕见每餐所完一餐, 2—般仅吃所供间所吃食物〉 1/2 所供均能吃完或基本吃食物〉 1/3 所供食物, 3食物的 1/2,3 蛋白质摄入食物, 2 每日所吃蛋吃完, 2 从不少吃 每天吃 2 餐或蛋白质很少仅包括每日 3 人份肉类或白质共达 4 人份, 3一餐, 3 每天通常 的食物, 4 摄取水分较少日常量, 4 偶尔吃加餐或偶尔少吃一餐,但常吃〉或 =4 人份肉 或未将汤类列入食谱作为接受较少量的流质饮食常会加餐, 4 在鼻饲类,4 不要求加餐) 日常补充, 5 禁食和 / 或一或管饲饮食)或期间能满足大 TPN 直和清流质或静脉补液 5部分营养需求)

ICU常用评分系统

ICU的评分系统 重症患者病情危重,时间紧迫,需要医生早期发现、早期识别,尽快采取干预措施,以免延误病情。ICU的评分系统可以给临床提供量化、公平的指标,用以评价疾病严重程度。 ICU常用的评分系统有:非特异性病情严重程度评分,如APACHE II,TISS;多脏器功能障碍病情评分,如MODS,SOFA,LODS;特定器官功能障碍评分,如RANSON,RAMSAY等。 一、APACHE(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 此评分是由Knaus于1981年建立第一代,1985年提出APACHE II,至2005年推出第四代。APACHE II因为简便可靠,设计合理,预测准确,免费,目前使用最为普遍。作为重症患者病情分类和预后的预测系统,分值越高,表示病情越重,预后越差,病死率越高。APACHE II由A项、B项及C项三部分组成。A项:急性生理学评分,共12项。B项:即年龄评分,从44岁以下到75岁以上共分为5个阶段,分别评为0-6分。C项:即慢性健康评分。APACHE可动态评价医疗措施的效果,评估病情,预测预后。 二、TISS治疗干预评价系统(therapeutic intervention scoring system) 是由Cullen 1974年建立,目的是对重症患者进行分类,确定医疗护理的劳动强度,以便安排工作量。每日同一时间由一名观察者收集资料,确认是否为前24小时内完成的治疗措施,总分应与病情一致,如与APACHE等没有一致,应检讨是否治疗措施适当,不得重复记分,对同一目的进行的多项干预,记录最高分。 三、MODS评分(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core)多脏器功能障碍评分 Marshall于1995年提出,Richard 2001年改良。其参数少,评分简单,对病死率和预后预测准确。但其只反映6个常见器官功能的一个指标,不能全面反映其功能状态,对其它影响预后的因素没有考虑。 四、SOFA(sepsis related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全身性感染相关性器官功能衰竭评分 1994年欧洲重症医学会提出,强调早期、动态监测,包括6个器官,每项0-4分,每日记录最差值。目前研究显示最高评分和评分差值对评价病情更有意义。此评分方法后来也被称之为序贯器官功能衰竭评分。 五、LODS(logistic organ dysfunction system)器官功能障碍逻辑性评价系统 1996年由Le Gall创建,其中每个变量都经过logistic回归筛选,权重经过logistic回归方程计算,包括6个器官,每项0-5分,最高22分,每日记录单个器官中的最差分值,其总分数与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六、特定器官功能障碍评分 是指对特定器官功能进行评价。如:肺损伤评分,肺部感染评分,心力衰竭评分,重症胰腺炎评分,DIC评分,肾功能衰竭评分,镇静评分等。 熟练掌握ICU的评分系统,不仅可以识别高危患者,指导治疗,而且可以评价新药及新治疗措施的有效性,或者用来进行质量控制,促进ICU病房医疗质量持续改进。

医学通用评分分级

首页> 医学常用评分/分级 心功能分级屏气试验临床表现 Ⅰ级30秒以上普通体力劳动、负重、快速步行、上下坡,不感到心慌气喘 Ⅱ级20-30秒能胜任正常活动,但不能跑步或作较用力的工作,否则心慌气喘 Ⅲ级10-20秒必须静坐或卧床休息,轻度体力活动后即出现心慌气喘 Ⅳ级10秒以内不能平卧,端坐呼吸,肺底罗音,任何轻微活动即出现心慌气喘 高血压分期 第一期:血压达到确诊高血压的水平,但无器官损害,临床上无心、脑、肾受损的表现 第二期:高血压并有器官损害,但有功能代偿能力,临床上有下列表现之一者:①体检、X线、心电图或超声心动图检查见有左心室肥厚;②眼底动脉普通或局部变窄;③蛋白质或和血浆肌酐浓度升高。 第三期:高血压伴有器官损害,并失代偿,临床上有以下表现之一者:①脑出血或高血压脑病;②左心衰竭;③肾功能衰竭。 心绞痛分级临床表现 无任何体力活动无心绞痛发作 Ⅰ级日常体力活动不引起心绞痛、但快速步行,登楼梯,剧烈活动或长时间快速费力工作或娱乐,出现心绞痛 Ⅱ级日常体力活动轻度受限,登楼梯、爬山、餐后散步或登高、寒冷和大风、情绪紧张或睡醒后段时间爱女出现心绞痛 Ⅲ级日常体力活动明显受限,以正常步速,短距离散步或登一段楼梯即出现心绞痛,休息后症状可缓解 Ⅳ级任何体力活动均可诱发心绞痛,静息时也可发作 呼吸困难程度分级 0 无呼吸困难症状 Ⅰ能根据需要远行,但是疲劳,不愿步行 Ⅱ步行距离有限制,走一或二条街后需停步休息 Ⅲ短距离走动即出现呼吸困难 Ⅳ静息时也出现呼吸困难

格拉斯哥(Glasgow)评分标准 格拉斯哥评分标准是国际上通用的评价病人意识和判断预后的方法。评分3~5分,表示有严重脑损害,文献报道其病死率是6~8分的3倍。动态观察评分有助与了解病情变化方向.注意运动评分左侧右侧可能不同,用较高的分数进行评分。改良的GCS评分应记录最好反应/最差反应和左侧/右侧运动评分。 评分睁眼言语反应运动反应 1. 不睁眼无反应无反应 2. 疼痛刺激时睁眼不理解、无意识发音去脑强直 3. 呼唤睁眼不确切、不能交谈去皮质状态 4. 自由睁眼可交谈、言语紊乱不上有疼痛躲避反应,但不定向 5. 对答切题能推避疼痛刺激 6 . 听从言语命令运动 格拉斯哥预后评分: 评分等级描述 5 恢复良好恢复正常生活,尽管有轻度缺陷 4 轻度残疾残疾但可独立生活;能在保护下工作 3 重度残疾清醒、残疾,日常生活需要照料 2 植物生存仅有最小反应(如随着睡眠/清醒周期,眼睛能睁开) 1 死亡死亡 血气分析临床分级标准血气分析临床分3级: (1)轻度缺氧: PaO 2 6.68~8.00kPa(50~60mmHg),SaO 2 >80%,PaCO 2 <6.67kPa(50mmHg); (2)中度缺氧: PaO 2 4.00~6.67kPa(30~50mmHg),PaCO 2 >7.33kPa(55mmHg); (3)重度缺氧: PaO 2 <4.00kPa(30mmHg),SaO 2 <60%,PaCO 2 >10.00kPa(75mmHg) 临床表现将缺氧分为轻、中、重三度: 轻度缺氧:球结膜充血,呼吸稍快,血压正常,中枢神经易激惹,注意力不集中,智力减退,定向力障碍。

ICU最新常用评分系统

一、ICU镇静镇痛 1,镇痛 危重病人疼痛包括身体与精神两方面,都需要充分镇痛。 (1)阿片类止痛剂 需要静脉应用阿片类止痛剂,首选芬太尼,氢吗啡酮和吗啡。 定期或持续输入阿片类药物优于“按需”(PCA),PCA应用需要患者的充分理解和掌握操作方法。 用于急性疼痛快速止痛,首选芬太尼。 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或肾功能不全,首选芬太尼或氢吗啡酮。 间断治疗首选吗啡和氢吗啡酮,因为其作用时间长。 吗啡、芬太尼药效比较 吗啡芬太尼 负荷量5~15mg 50~150ug 持续量1~6mg/h 30~100ug/h 起效10~20min 1~2min 持续4h 1h (2)非阿片类止痛剂 NSAID或对乙酰氨基酚适用于某些情况的阿片类药物辅助。 NSAID治疗时密切监测肾功能及胃肠道出血,肠内途径首选。 2,镇静 镇静必须在提供充分的镇痛,去除可逆性诱因后开始。 用于急性躁动快速镇静,首选咪达唑仑或安定。 需要快速苏醒时首选异丙酚。 咪达唑仑建议短期使用,持续输入超过48~72小时其苏醒和拔管时间无法预测。 间断静脉给药或持续输入可考虑劳拉西泮。 逐渐减少剂量或每日中断给药。 持续输入异丙酚48小时后应监测甘油三酯浓度,相应热卡记入营养支持。 镇静,镇痛大剂量或持续7天以上应逐渐减少剂量,以预防戒断。 常用镇静药物比较 安定劳拉西泮咪达唑仑异丙酚负荷量0.1~0.2mg/kg 0.04mg/kg 0.025~0.1mg/kg 0.25~1mg/kg 间隔3~4h 6~12h 1~4h 轻度镇静0.03~0.04mg/kg/h 1~3mg/kg/h 深度镇静0.06~0.15mg/kg/h 3~6mg/kg/h 起效1~3min 5~15min 1~2min <1min 唤醒不定<10min 3,谵妄 首选氟哌啶醇。 应用氟哌啶醇治疗时,应当监测患者的心电图变化(QT间期延长和心律失常) 二、ICU常用评分 1、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

心内科常用评分

房颤卒中风险评分 CHA2DS2-VASc 出血风险评估 HAS-BLED

降胆固醇目标值 高血压患者心血管危险分层

心血管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TOD)伴临床疾患 ▲高血压(1-3级) ▲男性55岁;女性65岁 ▲吸烟 ▲糖耐量受损(2小时血糖7.8-11.0 mmol/L)和/或空腹血糖异常(6.1-6.9 mmol/L) ▲血脂异常 TC≥5.7mmol/L或 LDL-C>3.3mmol/L或 HDL-C<1.0mmol/L (40mg/dL) ·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 (一级亲属发病年龄<50 岁) ·腹型肥胖 (腰围:男性≥90cm 女性≥85cm) 或肥胖(BMI≥28kg/m2)·左心室肥厚 心电图: Sokolow-Lyons>38mv或 Cornell>2440mm·mms 超声心动图LVMI : 男125, 女120g/m2 ·颈动脉超声IMT0.9mm 或动脉粥样斑块 ·颈-股动脉脉搏波速度 12m/s (* 选择使用) ·脑血管病: 脑出血 缺血性脑卒中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心脏疾病: 心肌梗死史 心绞痛 冠状动脉血运重建史 充血性心力衰竭 ·肾脏疾病: 糖尿病肾病 肾功能受损 血肌酐: 男性 133mol/L(1.5mg/dL) 女性 124mol/L(1.4mg/dL) 蛋白尿(300mg/24h)

·外周血管疾病 ·视网膜病变: 出血或渗出, 视乳头水肿 糖尿病 空腹血糖:≥7.0mmol/L ( 126mg/dL) 餐后血糖:≥11.1mmol/L ( 200mg/dL ) 糖化血红蛋白:(HbA1c ) 6.5% · 踝/臂血压指数<0.9 (* 选择使用) ·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降低(eGFR<60ml/min/1.73m 2 ) 或血清肌酐轻度升高: 男性115-133 mol/L (1.3-1.5mg/dL ), 女性107-124mol/L (1.2-1.4mg/dL ) ·微量白蛋白尿:30-300mg/24h 或 白蛋白/肌酐比: ≥30mg/g(3.5mg/mmol ) 心内科NSTE-ACS 缺血评估——GRACE 评分

ICU常用评分方法及临床应用

ICU常用评分方法及临床应用 发布日期:2012/8/6 ICU常用评分方法及临床应用 山西太原解放军264医院刘谦民常诚(030001) 随着科技的进步,医疗技术和水平的提高,我国的危重病治疗水平和ICU建设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什么是重症病人,怎样才能早期发现和识别重症病人是重症医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单纯以“轻、中、重”评价疾病严重程度的方法不能准确反映疾病的严重程度及迅速变化,即使同一患者不同医生或护士的判断结果也有很大出入,为了科学有效地进行重症临床和科研工作,必须有衡量重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并在不同国家不同医院普遍可以接受的标准,这种标准称为重症严重程度或预后评价系统。现把ICU常用的评分方法介绍如下。 1.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 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APACHE)是一类评定各类重症患者尤其是ICU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测预后的客观体系,是目前国际上应用最为广泛且较权威的评分方法。 1981年美国学者Knaus等[1]首次提出APACHEⅠ,开始了对重症病情客观化的评价,但参数多,数据采集复杂,不包含年龄,对慢性健康评估简单,临床使用不便且预测不够准确。1985年Knaus等[2]简化了APACHEⅠ中不常用或者检测不便的参数,增加了年龄分值,并将慢性健康状况不同权重量化,提出APACHEⅡ,并给出计算每一个患者院内死亡危险性(R值)。由于设计合理,使用简便,是目前应用最多的评分系统。1991年Knaus等[3]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经过广泛深入的多中心研究提出了APACHEⅢ,许多研究证实,APACHE Ⅲ比APACHEⅡ对死亡率的预测准确度方面有了很大提高。但由于APACHEⅢ提出后有些数据未公开发表,并且使用比较复杂,因此未得到广泛使用。APACHEⅣ是2005年才出现的评分软件,由于相关文字资料未见公开报道,所以使用也受到限制。 1.1评分方法 APACHE的应用包括两部分,一是计算分值,二是计算院内死亡危险性(R)。分值的计算通常由三部分组成,分别为反映急性疾病严重程度的急性生理学评分(acute physiology score,APS),年龄评分和患病前的慢性健康状况评价(chronic health status,CHS)。三者总分构成APACHE得分,再由该得分和疾病种类、治疗场所种类等因素计算出R值。APACHE 是目前国际上应用最广泛且较权威的一种评分方法。APACHE I所包含的生理学参数及其分值均由一些专家凭主观意愿选定,参数多,数据采集复杂,临床使用不方便,未考虑年龄因素对预后的影响,且只适合于对群体患者的病情评估,不宜用于对个体患者预后和所需监测、治疗水平的预测,故目前已弃之不用。APACHE Ⅱ简便可靠,设计合理,预测准确,目前使用最为普遍,它既可用于群体患者预后的评估,对个体病死率的预测也有一定价值。APACHE Ⅲ的设计较APACHE Ⅱ更为合理,它以神经学评分代替GCS,有人已证实此法较GCS更准确。以酸碱失衡评分代替pH单独得分,前者更能体现患者在病理生理方面的综合变化。APACHE Ⅱ和APACHE Ⅲ对死亡危险性的预测均有较满意的结果,有人证实APACHE Ⅲ更接近实际病死率。 1.2临床应用 1.2.1评价病人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预测在临床工作中,病情严重程度和预测死亡危险性方面,容易受到医源性或者患者及其家属主观方面的影响,对患者病情的改善或发展以及疗效,常依赖临床表现或者某些检查结果做出片面评价,缺乏对全面病理生理状况的综合评估。许多研究表明[4],重症评分与病人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重症评分越差,病情越重。

常用医学分级

心功能分级 高血压分期 第一期:血压达到确诊高血压的水平,但无器官损害,临床上无心、脑、肾受损的表现 第二期:高血压并有器官损害,但有功能代偿能力,临床上有下列表现之一者:①体检、X线、心电图或超声心动图检查见有左心室肥厚;②眼底动脉普通或局部变窄;③蛋白质或和血浆肌酐浓度升高。 第三期:高血压伴有器官损害,并失代偿,临床上有以下表现之一者:①脑出血或高血压脑病;②左心衰竭;③肾功能衰竭。 心绞痛分级 呼吸困难程度分级

0 无呼吸困难症状 Ⅰ能根据需要远行,但是疲劳,不愿步行 Ⅱ步行距离有限制,走一或二条街后需停步休息 Ⅲ短距离走动即出现呼吸困难 Ⅳ静息时也出现呼吸困难 格拉斯哥(Glasgow)评分标准 的方法。评分3~5分,表示有严重脑损害,文献报道其病死率是6~8分的3倍。动态观察评分有助与了解病情变化方向。注意运动评分左侧右侧可能不同,用较高的分数进行评分。改良的GCS评分应记录最好反应/最差反应和左侧/右侧运动评分。 格拉斯哥预后评分: 血气分析临床分级标准 (1)轻度缺氧: PaO 2 6.68~8.00kPa(50~60mmHg),SaO2 >80%,PaCO 2 <6.67kPa(50mmHg); (2)中度缺氧: PaO 2 4.00~6.67kPa(30~50mmHg),SaO2 60%~80%,PaCO 2 >7.33kPa(55mmHg);(3)重度缺氧: PaO 2 <4.00kPa(30mmHg),SaO2 <60%,PaCO 2 >10.00kPa(75mmHg)

临床表现将缺氧分为轻、中、重三度 轻度缺氧: 球结膜充血,呼吸稍快,血压正常,中枢神经易激惹,注意力不集中,智力减退,定向力障碍。中度缺氧: 球结膜轻度水肿,呼吸费力,鼻翼煽动,唇甲紫绀,面色潮红,血压正常或增高,心率加快,中枢兴奋性增高,烦躁,谵妄。 重度缺氧: 球结膜充血水肿,血压下降,心律失常,张口呼吸,紫绀,出现呼吸抑制,神情恍惚,昏迷。贫血的临床分级 肌力分级 5 力量正常 4+ 在强负荷下力量轻度下降 4 能够对抗中等负荷 4- 能够对抗轻度负荷 3 能对抗重力完成运动 2 不能对抗重力 1 仅有肌肉收缩,可能只能被触及 0 无任何运动 FRANKEL脊髓损伤分级: A 运动、感觉功能完全丧失 B 不完全- 仅保留感觉 C 不完全- 仅保留运动(无功能) D 不完全- 保留运动(有功能) E 所有运动、感觉功能完全恢复,但可能有异常反射 运动功能障碍程度评估

重症医学科专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

、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 1、 指标名称: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 2、 指标意义: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是指统计周期内住院患者发生的某导管非计划性拔管例数占该周期内 某导管留置总日数的比例,或者是占该周期内导管置管总例数的比例。 3、指标类型: 结果指标 4、对象选择: 统计周期内所有存在该导管的患者 5、相关概念: (1)非计划性拔管()又称意外拔管(,)指任何意外发生的或被患者有意造成的拔管。其实质是指非 医护人员计划范畴内的拔管,通常包含以下情况:未经医护人员同意患者自行拔除的导管;各种原因导致 的导管脱落;因导管质量问题及导管堵塞等情况需要提前拔除的导管。 统计周期内住院患者留置某导管的总日数 统计周期内某导管总倒数 (1)计算方法一 同期某导管倒数 发生率=统计周期内该导管留置总日数 分子:统计周期内发生某导管的倒数,如同一患者某类导管多次发生,则按频次计算拔管例数。 分母:统计周期内该导管的留置总日数, 即统计周期内某导管某天带管病例数之和, 常用于气管 拔管检测。 (2)计算方法二 同期某导管倒数 发生率=统计周期内该导管置管总例数 X100 % 分子:统计周期内发生某导管的例数,如同一患者某类导管多次发生,则按频次计算拔管例数。 分母:统计周期内该导管的留置总倒数,包括周期内原有置管例数和新增置管例数。 拔管后重新 第——早 重症医学科专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 (2) 导管留置日数 (3) 导管留置倒数 X1000 %。

置管以及常规更换的导管均纳入新置管道例数中。 此方法需要收集统计周期内某导管的置管例数和倒数,简单方便,能较为客观的反映发生情况, 也是目前国内使用较多的计算方法。 7、计算周期:根据单位自身情况可以采用月、季度或年 8指标改善:比例下降或稳定在基线水平,国外系统评价气管插管的发生率(置管例数)为 2.1-18.9 %(M6.4%, 3.8 % -9.6 %)以及发生率(留置日数) 1 %。-36 %o (M%, 4%o-12 %o)。 9、推荐数据收集表:以气管插管为例 月气管插管发生率收集表 二、住院患者院内压疮发生率 1、指标名称:住院患者院内压疮发生率 2、指标意义:住院患者院内压疮发生率是指统计周期内住院患者新发生压疮病例数占该周期内住院患者总例数的比例。 3、指标类型:结果指标 4、对象选择:统计周期内所有入院24h后住院患者 5、指标意义:住院患者院内压疮发生率反映了患者医疗护理安全状况及医疗机构的护理管理质量的水平,监测该指标,可使护理管理者了解压疮发生情况,通过分析压疮发生危险因素和特征,采取有效护理干预措施,最大限度减少压疮的发生,确保患者安全。 6、相关概念: 住院患者院内压疮又称医院获得性压疮(),是指患者在住院期间获得的压疮,即患者入院24h后发 生的或入院24h后才在护理文书中记录的压疮。 7、统计周期:根据单位自身情况可以采用季度或年 8基本公式:

ICU最新常用评分系统

ICU最新常用评分系统

一、ICU镇静镇痛 1,镇痛 危重病人疼痛包括身体与精神两方面,都需要充分镇痛。 (1)阿片类止痛剂 需要静脉应用阿片类止痛剂,首选芬太尼,氢吗啡酮和吗啡。 定期或持续输入阿片类药物优于“按需”(PCA),PCA应用需要患者的充分理解和掌握操作方法。 用于急性疼痛快速止痛,首选芬太尼。 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或肾功能不全,首选芬太尼或氢吗啡酮。 间断治疗首选吗啡和氢吗啡酮,因为其作用时间长。 吗啡、芬太尼药效比较 吗啡芬太尼 负荷量5~15mg 50~150ug 持续量1~6mg/h 30~100ug/h 起效10~20min 1~2min 持续4h 1h (2)非阿片类止痛剂 NSAID或对乙酰氨基酚适用于某些情况的阿片类药物辅助。 NSAID治疗时密切监测肾功能及胃肠道出血,肠内途径首选。 2,镇静 镇静必须在提供充分的镇痛,去除可逆性诱因后开始。 用于急性躁动快速镇静,首选咪达唑仑或安定。 需要快速苏醒时首选异丙酚。 咪达唑仑建议短期使用,持续输入超过48~72小时其苏醒和拔管时间无法预测。 间断静脉给药或持续输入可考虑劳拉西泮。 逐渐减少剂量或每日中断给药。 持续输入异丙酚48小时后应监测甘油三酯浓度,相应热卡记入营养支持。 镇静,镇痛大剂量或持续7天以上应逐渐减少剂量,以预防戒断。 常用镇静药物比较 安定劳拉西泮咪达唑仑异丙酚负荷量0.1~0.2mg/kg 0.04mg/kg 0.025~0.1mg/kg 0.25~1mg/kg 间隔3~4h 6~12h 1~4h 轻度镇静0.03~0.04mg/kg/h 1~3mg/kg/h 深度镇静0.06~0.15mg/kg/h 3~6mg/kg/h 起效1~3min 5~15min 1~2min <1min 唤醒不定<10min 3,谵妄 首选氟哌啶醇。 应用氟哌啶醇治疗时,应当监测患者的心电图变化(QT间期延长和心律失常) 二、ICU常用评分 1、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

重症医学APACHEII评分表

积分之和为APS12项生理变量高异常范围低异常范围 单 项 评 分4 3 2 1 0 1 2 3 4 直肠温度(℃)≥41.0 39.0- 40.9 38.5- 38.9 36.0- 38.4 34.0- 35.9 32.0- 33.9 30.0- 31.9 ≤29.9 平均动脉压≥160130- 159 110- 129 70- 109 50-69 ≤49 心率(次/min)≥180 140- 179 110- 139 70- 109 55-69 40-54 ≤39 呼吸频率≥5035-49 25-34 12-24 10-11 6-9 ≤5氧合作用 (FiO2<0.5)饱和氧(A-a)DO2 ≥500 350- 499 200- 349 <200 PaO2 (FiO2<0.5) >70 60-70 55-60 <55 动脉血pH或HCO3(mmol/L) ≥7.7 ≥52.0 7.6- 7.69 41.0- 51.9 7.5- 7.59 32.0- 40.9 7.33- 7.49 22.0- 31.9 7.25- 7.32 18.0- 21.9 7.15- 7.24 15.0- 17.9 <7.15 <15.0 血清钠mmol/L ≥180160- 179 155- 159 150- 154 130- 149 120- 129 111- 119 ≤110 血清钾mmol/L ≥7.06.0- 6.9 5.5- 5.9 3.5- 5.4 3.0- 3.4 2.5- 2.9 <2.5 血肌酐μmol/L≥309177-133-53-<53

308 168 124 红细胞比容≥0.600.50- 0.59 0.46- 0.49 0.30- 0.45 0.20- 0.29 <0.20 白细胞计数(×109/L)≥40.0 20.0- 39.9 15.0- 19.9 3.0- 14.9 1.0- 2.9 <1.0 15-Glasgow昏迷评分A项总评分: 年龄分数慢性病分数注:脏器功能不全或免疫损伤状态必须在住院前已确定而且与下列标准符合。 肝:活检证实肝硬化或门脉高压;过去有消化道出血史或肝衰肝性脑病/昏迷。 心血管:IV级(纽约心脏病学会) 呼吸系统:慢性限制性、阻塞性或者血管性疾病,活性严重受限如不能上楼,或操持家务,或证明有慢性缺氧,高碳酸血症,继发红细胞增多症,严重肺动脉高压(>40mmHg)或依赖呼吸机。 肾:长期接受透析。 免疫损害:曾接受治疗,抗感染能力受抑,如免疫抑制治疗,化疗或放疗,长期使用大量类固醇,或有损害免疫功能的疾病诸如白血病,淋巴瘤,艾滋病(AIDS) ≤440 如果患者有严重器官疾病史或免疫力降低按以下评分: 45~54 2 a:未手术或急诊 手术后-------5 分 55~64 3 65~74 5 b:选择性手术患 者------------2 分 ≥75 6 B项评 分: C项评分: 睁眼反应计分语言反应计分运动反应计分 可自动睁眼 声音刺激后睁眼4 3 回答正确 回答错乱 5 4 能执行检查者命令 能指出疼痛部位 6 5

ICU_常用评分系统

APACHE II 评分 01 APACHE II 评分方法 组成: (1) 急性生理评分(acute physiology score ,APS) (2) 年龄(age points) (3) 慢性健康状况(chronic health points) 数据采集 ? 急性生理数据采自进入ICU后第一个24小时。 ? 生理数据应取最差值。 急性生理评分 Acute Physiology Score (APS)

在没有血气分析时可以使用血清碳酸氢根替代: 注意: ? 器官功能不全或免疫抑制必须在发病前。 ? 免疫抑制:(1)免疫治疗(免疫抑制剂,化疗,放疗,长程,大剂量激素);(2)严重影响免疫功能疾病(如恶性淋巴瘤,白血病,AIDS)。 ? 肝功能不全:(1)活检证实肝硬化;(2)门脉高压;(3) 门脉高压导致的上消化道出血;(4)肝衰竭,肝昏迷或肝性脑病病史。 ? 心血管功能不全:纽约心脏协会分级IV级。 ? 呼吸功能不全:(1)慢性限制性、阻塞性或血管性疾病;(2)曾发现慢性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严重肺动脉高压;(3)呼吸机依赖。 ? 肾功能不全:慢性透析。 APACHE II 评分=急性生理评分+年龄计分+慢性健康状况计分 解释: ? 最低:0 ?最高:71 ? 评分增加伴随增高的院内死亡风险。 2 计算预期死亡率 死亡率(R)=医院内死亡风险 急诊手术后: ln (R / (1 – R))= -3.517 +((0.146*(APACHE II评分))+ 0.603 +(诊断类型权重)其他: ln (R / (1 – R))= -3.517 +((0.146*(APACHE II评分))+(诊断类型权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