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堰河—我的保姆优秀教案
高一语文上册《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范文2篇

高一语文上册《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范文高一语文上册《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范文精选2篇(一)《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了解并理解本文的内容和主题。
2. 学习和掌握本文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
3. 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文学鉴赏和作文写作。
4. 培养学生对人文关怀和情感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理解文中的情感和主题。
2. 学习和掌握文中的词汇和短语。
3. 进行文学鉴赏和作文写作。
三、教学内容及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时的内容:“《大堰河──我的保姆》中的大堰河是课文的主题,它是作者童年时的游乐场,也是作者与保姆相处的地方。
今天我们讨论的内容是关于保姆的,请大家想一想,你们小时候是否也有过保姆?她对你们有什么帮助和意义?是否有过深厚的感情?”通过这个导入,引发学生的共鸣,为后面的学习准备好心理准备。
2. 讲解(1)教师讲解《大堰河──我的保姆》课文的主题和情感。
指导学生仔细阅读全文,理解并总结出保姆对作者的帮助和意义。
同时,让学生讨论一下他们自己的保姆或家庭中的照顾者对他们的帮助和影响。
(2)教师讲解文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如“园丁、帷幕、善良、粮食、朴实、船棚、石磨、清泉、拔草、晴天霹雳、治理、润泽”等。
通过课堂讲解和示范,确保学生掌握这些词汇和短语。
3. 练习(1)师生共同朗读课文,并搭配动作等形式进行诵读。
(2)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就课文中的文化信息和情感交流进行讨论和汇报。
(3)针对文中的一段话进行深入解读:“她在大堰河旁侍弄着池塘里的莲花,而少儿时遇到的,不过是眼前的蛙声鵂影。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并分析这句话的意思。
同时,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经历和感受,进行类似的写作练习。
4. 展示和分享学生展示自己的练习成果,并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教师可以给予鼓励和肯定,并指导学生如何改善自己的写作或表达方式。
五、拓展学生可以选择其他一些具有共鸣的文学作品进行阅读和鉴赏,如《童年》《红色家庭》等。
《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优秀9篇)

《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优秀9篇)《大堰河-我的保姆》优秀教案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学会分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分析诗歌中使用的艺术手法,并理解其对诗歌情感表达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法,品味诗歌中的情感;讲授法与合作探究法相结合,探讨诗歌的内涵。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品味诗中真挚的感情,感受母爱的伟大,树立尊重劳动人民的意识。
教学重点:学会分析诗歌的人物形象、艺术手法、情感教学难点:分析诗歌的情感教学方法:朗读法、讲授法、合作探究法教学过程:一、预习回顾1、诗歌的创作背景作者简介:艾青,原名蒋海澄,1910年出生于浙江省金华,现代著名诗人。
艾青在现代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被誉为“卓越的民族诗人”。
《大堰河——我的保姆》是艾青的成名作。
代表作《我爱这土地》《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黎明的通知》等。
写作背景:艾青出生时因母亲难产,算命先生说他会“克死父母”,因此他一出生就受家人歧视,被寄养到大堰河家。
艾青就是吮吸着大堰河的乳汁,在她精心爱抚下成长的。
直到五岁才被领回家,仍然受家庭歧视,规定他不能叫父母为爸爸妈妈,而要叫叔叔婶婶。
因此在艾青的情感世界里,对大堰河的爱远远超过了对父母的爱!1932年因从事爱国运动被捕,在狱中他见了漫天飞舞的雪花,睹雪思人,满怀深情的写下了这首《大堰河——我的保姆》。
作者曾回忆说:“我完全是按照事实写的,写的完全是自己的真情实感。
这首诗,是出于一种感激的心情写的。
我觉得只有在大堰河的家里,我才感到温暖,得到宠爱,大堰河很爱我,我也很爱她。
”后来诗人在1953年和1973年两次回乡,都一往情深地去祭扫大堰河的墓。
2、诗歌的内容结构二、细读诗歌,分析诗歌划分层次:(一)第一部分(1——2)我和大堰河的出身阶级不同,却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
1、抽查朗读2、引导学生,分析第一部分中人物形象的特点(身世悲苦)(二)第二部分(3——11)诗人触景生情,追述勤劳善良的大堰河为生活奔忙而受尽苦难的一生。
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

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大堰河——我的保姆》。
(2)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作者情感以及诗歌的象征意义。
(3)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排比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内容。
(2)学会欣赏艾青的诗歌,培养审美情趣。
(3)学会从诗歌中汲取情感,提高自己的情感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保姆的感激之情,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2)理解诗歌中反映的我国农村生活,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3)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底层人民,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大堰河——我的保姆》的创作背景及作者情感。
(2)诗歌中的象征意义及修辞手法。
(3)学会欣赏艾青的诗歌,培养审美情趣。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深层次的象征意义和情感内涵。
(2)修辞手法的运用和分析。
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艾青及其诗歌创作特点,引导学生关注本节课要学习的诗歌《大堰河——我的保姆》。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并结合注释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诗歌中的象征意义及修辞手法,分享学习心得。
4.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教师进行讲解,解析诗歌的象征意义、修辞手法及作者情感。
5. 情感体验: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诗歌中保姆的情感理解,分享自己的感恩之心。
6. 小结作业: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作业:背诵诗歌并写一篇心得体会。
四、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背诵诗歌的情况。
2. 学生对诗歌象征意义及修辞手法的理解程度。
3. 学生情感体验的分享及感恩之心的表达。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课堂教学进行总结,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诗歌,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调整教学策略,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1. 教师准备:(1)熟悉诗歌《大堰河——我的保姆》的创作背景、作者情感及象征意义。
【强烈推荐】《大堰河-我的保姆》优秀教案2篇

《大堰河-我的保姆》优秀教案设计2篇《大堰河-我的保姆》优秀教案设计(一)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深度探究艾青的生平经历,精准把握其诗歌创作独特的风格与特点,包括对意象运用、情感表达、语言节奏的独特处理方式。
透彻理解诗歌中多元且深邃的意象体系,精准解读各意象所承载的丰富情感与深刻内涵,如大堰河形象背后所凝聚的多重品质与复杂情感,土地与熟练掌握诗歌中多样的抒情手法,细腻体会排比、反复等手法如何巧妙地构建情感脉络,增强情感的浓度与感染力,使诗歌在韵律与情感节奏上达到雪所映射的宏大社会图景与深沉民族情感高度统一。
2、过程与方法目标:借助反复诵读,敏锐感知诗歌的韵律美感与情感起伏节奏,从语调、语速、停顿等方面深入体会诗人情感的微妙变化。
深度剖析诗歌的结构层次,清晰梳理诗人情感的演进路径,从大堰河的生前点滴到死后的追思,洞察各部分之间的内在逻辑关联与情感递进关系。
积极开展小组合作讨论,深度挖掘诗歌的核心主题与深层精神内涵,鼓励学生从不同视角、不同层面展开思考与交流,培养批判性思维与创新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深切感受诗人对大堰河那超越阶级、超越血缘的深厚情感,深刻体会底层劳动人民在苦难中闪耀的人性光辉与伟大力量。
有效培育学生对劳动人民的敬重与深切同情,激发学生主动关注社会现实、积极担当社会责任的意识与情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社会观。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深度解读诗歌中具有核心地位的意象集群,如大堰河这一核心意象的多元象征意义与情感寄托,土地作为民族精神与命运象征的深度内涵,雪所蕴含的苦难、冰冷与希望的复杂交织。
细腻体会诗歌中汹涌澎湃的抒情力量,精准捕捉诗人对大堰河的赞美、怀念、愧疚等情感的细腻层次与强烈程度,深入理解这些情感在诗歌语言与结构中的表达方式。
深入学习诗歌质朴而饱含深情的语言特质,从字词选择、句式构建、修辞手法运用等方面剖析其如何生动地塑造形象、传达情感,展现诗歌独特的艺术魅力。
3《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大堰河——我的保姆》。
(2)理解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3)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内容。
(2)学会欣赏诗歌,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3)运用诗歌中的表现手法,进行创意写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保姆的感激之情和对家乡的眷恋之情。
(2)培养自己关爱他人、珍惜亲情的美好品质。
二、教学重点:1. 诗歌《大堰河——我的保姆》的朗读和背诵。
2. 诗歌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的分析。
3. 诗歌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的鉴赏。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深刻的思想内涵和情感价值的挖掘。
2. 诗歌艺术手法的运用和创意写作。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诗歌《大堰河——我的保姆》的文本和注释。
2. 准备与诗歌相关的背景资料和图片。
3. 准备教学课件和教学道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诗歌《大堰河——我的保姆》的,引导学生关注。
(2)通过提问方式,了解学生对诗歌的预习情况。
(3)简介诗歌的背景和诗人简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诗歌:(1)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诗歌,注意朗读的节奏和情感。
(2)学生自主朗读,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3)教师点评学生的朗读,指导朗读技巧。
3. 解析诗歌:(1)教师引导学生逐句解析诗歌,理解诗歌的意象和情感。
(2)学生合作探讨,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3)教师总结解析,揭示诗歌的深刻内涵。
4. 欣赏诗歌:(1)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
(2)学生举例分析,交流自己的欣赏心得。
(3)教师点评学生的欣赏,指导欣赏方法。
5. 创意写作:(1)教师布置写作任务,要求运用诗歌中的表现手法进行创作。
(2)学生现场创作,展示自己的写作才华。
(3)教师评价学生的作品,给予鼓励和指导。
6.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范文

《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2)理解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3)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和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2)学会欣赏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大堰河的深厚感情,培养爱国情怀;(2)学会关爱他人,弘扬正能量。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字词认读和理解;2. 诗歌主题思想的把握;3. 诗歌艺术特色的分析。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象征手法的理解;2. 诗歌情感的体会;3. 诗歌修辞手法的运用。
四、教学准备:1. 教材:《大堰河,我的保姆》;2. 相关资料:诗人艾青的生平介绍、诗歌创作背景等;3. 教学设备:多媒体投影仪、音响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诗人艾青的生平介绍视频;(2)引导学生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默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2)学生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诗歌中的象征手法及其作用;(2)分析诗歌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4. 诗歌解析(1)解析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修辞手法;(2)引导学生体会诗歌中的情感。
5. 艺术特色分析(1)分析诗歌的语言特色、结构布局等;(2)学生分享对诗歌艺术特色的欣赏。
6. 情感体验(1)让学生闭眼聆听诗歌朗诵,感受诗歌的情感;(2)分享自己的情感体验。
7.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2)强调诗歌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多读诗歌。
8. 作业布置(1)背诵诗歌;(2)写一篇关于诗歌情感体验的作文。
六、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参与度、知识掌握程度等方面。
针对学生的不同反馈,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七、评价建议:1. 学生朗读和背诵诗歌的情况;2. 学生对诗歌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的理解程度;3. 学生对诗歌艺术特色和修辞手法的分析能力;4. 学生情感体验的感悟和表达能力。
《大堰河――我的保姆》精品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1. 教材版本:人教版2. 学科:语文3. 年级:八年级4. 课时:2课时5. 编写日期:2024年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2)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作者情感及诗歌主题;(3)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2)学会欣赏诗歌,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保姆的感激之情和对劳动人民的热爱;(2)培养学生尊敬劳动人民、珍惜劳动成果的价值观。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的字词背诵和理解;(2)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分析。
2. 教学难点:(1)诗歌背景和作者情感的理解;(2)诗歌主题的把握。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诗歌的背景和作者;(2)学生齐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2)学生合作探讨,解决生字词和难点问题。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和作者情感;(2)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3)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保姆的感激之情和对劳动人民的热爱。
4. 情感体验:(1)学生分享自己学习诗歌的感悟;(2)教师引导学生珍惜劳动成果,尊敬劳动人民。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五、课后作业1. 背诵并默写诗歌;2. 写一篇关于诗歌感悟的短文;3. 预习下节课内容。
六、教学过程5. 课堂练习:(1)学生朗读诗歌,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2)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
6. 拓展延伸:(1)教师提出与诗歌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2)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进行互动交流。
七、情感体验1. 学生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诗歌的情感内涵;2. 教师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生活和态度,培养对劳动人民的尊重和感激之情。
《大堰河──我的保姆》教学设计(通用7篇)

•••••••••••••••••《大堰河──我的保姆》教学设计《大堰河──我的保姆》教学设计(通用7篇)作为一名教职工,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堰河──我的保姆》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⑴体会诗歌深沉真挚的感情。
⑵揣摩诗歌语言艺术,培养诗歌鉴赏力。
⑶提高学生审美水平。
2、过程与方法:启发讨论型、朗读体会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对保姆大堰河深切的怀念、同情、感激和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1、把握诗人感情和思路发展脉络,体会诗人对保姆大堰河深切的怀念、同情、感激和赞美之情。
2、赏析诗歌艺术特点:⑴是借叙事抒情。
⑵是对比、反复、排比等表现方法的运用。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布置预习1、反复诵读,体会诗的感情。
2、找出诗中的意象,有何艺术特点。
二、导入新课请大家想想母亲每天都为你和一家人做了哪些事情,一年到头都为家里做着什么。
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歌唱母亲,歌颂母爱是诗歌永恒的主题。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赏析现代著名诗人艾青献给他的养母──大叶荷(大堰河)的赞美诗:《大堰河──我的保姆》。
三、检查预习分别请学生自由朗读、范读和齐声朗读。
四、分析全诗1、点拨研讨作者的思路:明确:这首诗以追忆往事为线索展开思路:雪景──大堰河被雪压着的坟墓──大堰河一生的遭遇──大堰河死后一家人的命运──赞美诗呈给大堰河及所有劳动人民。
2、朗读研讨第一部分:学生朗读概括主要内容:突出我与大堰河之间养育与被养育的关系。
着重体会第三小节:⑴景物描写的意境。
特征:凄凉、衰败、荒寂。
⑵“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这一诗句反复的作用:渲染了抑郁、低沉的怀念之情。
3、点拨研讨第二部分:第四小节多组镜头以排比句式组合在一起,用反复的手法突出“抱”、“抚摸”的动作的表达效果?明确:增强了语气,丰富了内容,突出了重点,突出了大堰河慈爱、勤劳的形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文本分析】这首诗是现代诗人艾青的成名之作,也是他走向世界诗坛的起点。
诗人通过追忆大堰河短暂一生的悲苦经历,抒发了对养育他的乳母的刻骨铭心的真挚怀念与赞美。
【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了解排比、对比、反复的修辞方法,体会诗人感情,分析大堰河形象过程和方法:通过反复品读、捕捉意象、分析细节来认识大堰河的形象,体会作者感情。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引导学生形成感恩母爱,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诵读中品味人物形象,体会诗人感情。
难点:理解描述性意象的运用及作用【教学层次设计】第一课时:反复诵读——理清结构——把握情感第二课时:分析意象——人物形象——艺术手法【教学过程】如下第一课时(45分钟)一,导入(2分钟)1933年1月的一个早晨,一个年轻人站在阴冷、潮湿的牢房里,外面是漫天飞舞的雪花。
他不由得因冷而神飞,睹雪而思人,想起了一个连名字都没有的普通农妇,他的保姆——大堰河,挥笔写下了《.大堰河——我的保姆》这一首蕴涵了浓浓深情的诗歌,发表后一举成名。
这位诗人就是艾青,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诗。
二、知人论世(8分钟)PPT1、作者简介:艾青,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
1910年出生于浙江省金华县畈田蒋村。
艾青出生时难产,一位算命先生胡说他的命是“克父母的”,因此他被送到贫苦的大堰河家去抚养,5岁被领回家中开始读书,但依然受冷遇,不准称自己的父母为爸爸妈妈,•只准叫叔叔婶婶。
正如他自己所说,他是在“冷漠和被岐视的空气里长大”的。
少爱美术,曾赴法国专攻美术。
1932年回国,加入“左联”,从事革命文艺活动,不久被捕入狱。
在狱中艾青转而从事诗歌创作。
1933年1月一个雨雪纷飞的早晨,他在狱中睹雪思人,因雪神飞,回忆起幼年生活,创作了《大堰河--我的保姆》,并一举以感人肺腑的感情和清新自然的诗风震动诗坛。
艾青是继郭沫若、闻一多之后推动一代诗风的重要诗人。
主要作品:《大堰河--我的保姆》、《向太阳》、《火把》、《光的赞歌》、《古罗马竞技场》等。
2、写作背景:艾青出生时因母亲难产,算命先生说他会“克死父母”,因此他一出生就受家人歧视,被寄养到大堰河家。
艾青就是吮吸着大堰河的乳汁,在她精心爱抚下成长的。
直到五岁才被领回家,仍然受家庭歧视,规定他不能叫父母为爸爸妈妈,而要叫叔叔婶婶。
因此在艾青的情感世界里,对大堰河的爱远远超过了对父母的爱!因此他“长大一点后,总想早点离开家庭”,18岁就离开了家。
1933年1月,他23岁,在狱中他满怀深情写下了《大堰河--我的保姆》。
后来诗人在1953年和1973年两次回乡,都一往情深地去祭扫大堰河的墓。
三,反复品读,把握情感(30分钟)1、自由试读:学生朗读,你喜欢哪些语段?请有感情地读出来。
朗读提示:本文的情感基调可以这样处理。
第1.2节,要充满怀念和同情,语调舒缓。
第3节,感情沉痛悲痛,语调低沉有力。
第4--8节,着重写回忆,感情上时喜时悲,变化不定。
第9—11节,写大堰河死的凄凉,节奏应放慢。
第12节,是献给大堰河的赞美诗,感情炽热,节奏要加快。
第13节,诗人的感情已达到高潮,朗读时应热情奔放,把火山喷发似的感情传达出来。
2、思考:本诗可分为几个部分?具体内容如何?明确:诗歌可以分为四个层次狱中回忆(1—3)养母生前(4—8)养母死后(9—11)直接赞美(12-13)归纳分析每个层次所叙述的事情,可以为后面的根据所叙事件分析感情提供知识基础。
板书:介绍关系劳动繁重家破人亡呈诗赞美3、分组讨论,把握意象,体会情感。
将学生分为四个小组,每个小组找出相应层次出现的意象,意境,情感具体分析典型意象:河、雪、坟墓、枯死的瓦菲、典押了的园地、青苔的石椅、紫色的灵魂意境:静谧、凄婉、悲哀、荒凉、遥远情感:追怀痛悼眷恋感激赞颂讴歌(一)首先我们来看诗歌的第一层,请一位同学帮我们把这一节的内容朗读一下。
问:诗人是怎样想起大堰河的?为什么艾青说“我看到了雪使我想起了你”?而不是看到春雨,听到秋风萧瑟的声音使我想起了你呢?答:大堰河纯洁无私的内心世界如同雪一样的洁白无暇,而白雪覆盖大地的庄严肃穆的景象正好表达了诗人深切的悼念。
正因为这许多原因,艾青想起了这个给过他无限温暖的大堰河,想起了她悲苦的身世(她的名字就是生她的村庄的名字),想起了她低下的社会地位(她是童养媳,以养育我而养育她的家),想起了她死后草盖的坟墓,枯死的瓦菲,长了青苔的石椅,这一切在我们的心中构成了怎样的一种意境呢?(凄凉、衰败、荒寂)这样的景象,寄托了诗人深深的哀悼和怀念之情。
因此,我们在读这几节时,该用怎样的语气去朗读呢?(低沉、舒缓)好,大家一起把第三节读一下。
注意把握诗人的感情。
(二)如果说第一层是作者站在现实的牢房里,那么,从第四节开始,作者就转入了对大堰河深情的回忆了。
艾青因为生他时母亲难产,后来又因为一个算命先生说他克父母,而被送到大堰河家整整抚养了5年。
那么,诗人在这个不属于自己的家庭里得到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第四节。
问:诗人回忆了在大堰河家里生活的几个分镜头?主画面又是什么呢?八个镜头,主画面是“抱在怀里,抚摩我”诗人运用这样的手法,是为了突出她怎样的品质?勤劳、慈爱。
现在让我们闭上眼睛,展开想象的翅膀,一个勤劳、充满母亲般慈爱的大堰河向我们走过来了,她的双手轻轻的抚摩着她的乳儿,这是怎样的一双手啊。
大家睁开眼睛,谁能给我描述一下这双手?是啊,正是这双勤劳的,尽管粗糙却温暖的手,使一个贫困的家庭充满了温馨,使艾青——这个被地主家庭嫌弃的孩子得到了无微不至的母爱,而我和大堰河只不过是乳儿和乳母的关系。
诗人在五岁时终于被领回了自己的家,这是怎样的一个家啊。
但诗人心中感觉到却是——“忸怩不安”。
问:为什么会这样?(补充背景介绍)大堰河家穷,却有爱,我家富有,但缺少爱,想到这些,诗人心中充满了——眷恋与感激。
全班同学齐读4、5、6三节,读出诗人的眷恋之情,感激之情。
(三)大堰河在流尽了她的乳汁之后,又开始劳动了,流她的血汗。
大家自读第七节,思考:大堰河从事着这样又苦、又脏、又累的活儿,为什么始终含着笑呢?大堰河的笑是有着多种原因的,有为和乳儿重新生活在一起的喜悦,有在劳动中获得的满足。
这让我们想起了另一个和她有着相似命运的人——祥林嫂,当她在鲁家作着比一个男人还多的事情时,“然而她反满足,口角边渐渐的有了笑影,脸上也白胖了”,这是多么淳朴,宽厚的灵魂啊。
全班女同学齐读六个含着笑的句子。
(四)但是,诗人写到这里,认为还不足以表现大堰河对我的爱,于是,她又带着我们走进了大堰河美丽而丰富的内心世界。
大家浏览第八节,看一看,作者选取了几个细节来表现大堰河对自己的深爱?问:为什么说做梦能表现大堰河对我的爱呢?大堰河的梦正是她对诗人最美好的祝愿,她期望他能长大成人,成材成家,生活幸福美满。
我们试想一下,如果这个梦实现了,有一个娇媚的媳妇叫她一声“婆婆”,她会有怎样的表情呢?(五)是啊,谁不期望美梦成真呢?如果这个梦能实现,该有多好啊。
但是,大堰河流尽自己的血汗后,就过早的离开了人世,结束了自己悲苦的一生。
(教师朗读9、10节)问:大堰河死后得到的是什么?(微薄的葬礼)她生前付出的何其多,而死后得到的又何其少啊,想到这里,诗人的心一阵阵发痛,他的心中充满了对她悲苦命运的深切同情。
问:是什么造成了她的悲剧?诗人对这个社会怀着怎样的感情?齐读11节,读出诗人的憎恨之情。
(六)艾青的回忆到这里就结束了。
在他的回忆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出身低微,地位低下,却有着金子般美好心灵的大堰河。
她勤劳,善良,宽厚,她如同一座雕象,一直矗立在诗人的心中。
诗人从回忆的大门走了出来,外面依然是漫天飞舞的雪花,依然是阴冷潮湿的牢房,但诗人却有着按捺不住的澎湃的激情,呈给大堰河由心灵而写成的赞歌。
(教师范读12、13节)问:为什么是紫色的灵魂?这首赞歌,仅仅是呈给大堰河的吗?(紫色代表着高贵,这首诗歌是献给所有勤劳的中国人民)【板书设计】(5分钟)结构情节意象情感狱中回忆(1—3)介绍关系坟墓追怀痛悼养母生前(4—8)劳动繁重乳液眷恋感激养母死后(9—11)家破人亡黄土同情诅咒直接赞美(12-13)呈诗赞美紫色的灵魂赞颂讴歌第二课时(45分钟)一,导入(2分钟)三十年代末的上海,一位著名诗人见到艾青,动情地说:“德国有莱茵河,法国有塞纳河,埃及有尼罗河……我可以骄傲地说:中国有大堰河!”是什么样的人物可以成为中国的代表?这节课我们来具体了解一下。
请同学们再读一下课文,为主人公—大堰河建一个档案。
二、知人论世(8分钟)PPT大堰河,原出生于离艾青老家五里远的大叶荷村,很小就被卖到艾青的家乡--畈田蒋村当童养媳。
她没有名字,人们只好用她的出生地称呼她,“卑微到连自己的名字也没有!”她一生命运非常悲惨:与前夫生了三个孩子;前夫死后,另嫁,又生了两个孩子。
当时农民生活非常艰难,苛捐杂税,还有地主盘剥。
大堰河孩子多,生活更是艰难,她受尽煎熬,仅四十多岁就离开了人世。
三,分析人物,把握艺术手法(30分钟)1、互相合作,为人物建档案姓名:大堰河籍贯:浙江省金华县大叶荷村性别:女年龄:四十多岁离世家庭成员:五个儿子,一个养子,丈夫爱好:洗衣做饭?照顾孩子?属相:牛?——忍辱负重、默默奉献、脚踏实地猪?——任人宰割、不知反抗兔?羊?——温顺善良血型:O?——奉献型,万能献血者其他型——学生可能从大堰河性格方面考虑身高、体重——体重可能因大堰河生活状况而偏轻。
健康状况——估计学生会写出“营养不良、椎间盘突出”等,能自圆其说即可。
生前:生活勤俭,家境贫苦,家务繁重死后:死后凄苦,殡葬之薄,悲惨写照人生信条——学生的答案会是丰富多采的。
教师适时说出自己的认识:套用鲁迅先生的名言“我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来深化大堰河的形象。
主要性格:有待讨论2、具体讨论人物性格1.引导学生讨论抒情主人公形象。
提问:《大堰河——我的保姆》中的抒情主人公有哪些特点?在讨论的基础上,对诗中抒情主人公的特点作如下归纳:(1)对劳动人民非常热爱,对抚育他成长的大堰河充满怀念和感激之情;(2)他憎恨自己出身的那个阶级,憎恨黑暗的旧社会,是地主阶级的“叛徒”;(3)感情真挚、热烈,襟怀坦白,爱憎分明。
艾青曾多次说过:“诗人必须说真话。
“他还说:“诗人只能以他的由衷之言去震撼别人的心。
”这首诗正是依靠真情实感方才打动千百万读者的心。
3、诗人用了什么手法来写这样一个人物?1、学习排比、反复的修辞手法。
诗人感情的节奏和旋律总是通过语言表现出来的。
本诗运用排比和反复的修辞手法,把诗人的感情表现得相当充分、有力。
提问:本诗哪些地方运用了排比和反复的手法?举出例子后,请谈谈它们所起的作用。
回答:如第4节中的八个排比句,第7节中六个排比句,都使内容凝练,形式整齐,节奏明快,气势酣畅,有力地传达了诗人对大堰河真挚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