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

合集下载

《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

《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

《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第一章:诗歌背景与作者简介1.1 诗歌背景介绍:时代背景:民国时期,中国社会变迁,农村生活困苦。

地点背景:大堰河,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是作者艾青的故乡。

1.2 作者简介: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中国著名诗人,代表作品有《我爱这土地》、《大堰河我的保姆》等。

艾青成长于大堰河附近,对家乡有着深厚的感情。

第二章:诗歌内容解析2.1 诗歌结构分析:诗歌共四节,每节四句,共十六行。

诗歌采用自由诗的形式,语言质朴、真挚。

2.2 诗歌主题思想:表达对故乡大堰河的热爱和怀念之情。

反映农村生活的艰辛,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3 诗歌意象与象征:大堰河:代表作者的故乡,象征着家乡人民的生活。

保姆:象征亲人般的关爱和保护。

第三章:诗歌艺术特色分析3.1 语言特色:质朴、真挚、感人,充满乡土气息。

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增强诗歌的表现力。

3.2 韵律与节奏:诗歌节奏自由,韵律感强,符合自由诗的特点。

运用重复、排比等手法,使诗歌具有强烈的音乐性。

第四章:教学目标与方法4.1 教学目标:了解诗歌的背景和作者,理解诗歌的主题思想。

分析诗歌的内容、意象和艺术特色。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4.2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诗歌背景、作者简介、诗歌内容等。

讨论法:分组讨论诗歌的意象、主题和艺术特色。

欣赏法: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音乐性和情感。

第五章:教学设计5.1 课时安排:本章内容共计2课时。

5.2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1. 导入:介绍诗歌背景和作者简介。

2. 朗读诗歌:学生齐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3. 解析诗歌内容: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意象。

4. 讨论诗歌艺术特色:分组讨论诗歌的语言、韵律等。

第二课时:1.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回答问题。

2. 分析诗歌的情感:探讨作者对故乡的情感表达。

3. 欣赏诗歌: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美感。

4. 总结与作业: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相关作业。

《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 大堰河我的保姆 教案

《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 大堰河我的保姆 教案

《《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摘要:师回答得不错艾青主要作品有《欢呼集》、《宝石红星》、《黑鳗》、《海岬上》等,分钟)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诗歌,分钟)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指导学生朗课归纳诗歌层次并概括每层次所抒发思想感情教学容教科7页33页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准确认课下词语并掌握它们义了排比、反复、对比修辞方法诗运用和作用3学习用诗歌形式描写并抒发感情学习、把握诗节奏和旋律体验诗人对劳动人民真挚、热烈感情以及对旧世界仇恨和诅咒提高审美能力程与方法先通反复朗了诗体会诗歌感情变化与节奏和旋律关系接着对诗修辞手法及重段落进行详尽地分析引导学生品析另首诗歌培养学生诗歌欣赏水平情感态价值观通贯穿全诗思绪和激情理诗人对堰河赞美怀念情实质是对旧国广劳动妇女赞颂教学重、难及教学突破重学习排比、反复、对比等修辞手法诗运用和作用了并学习诗歌所采用抒情方法难使学生感知作者包含诗歌真情实感体会作者用情作诗方法和重要性教学突破应反复朗基础上理清思路理主要容体会和推敲重要词句语言环境义和作用然针对某具体段落仔细推敲体会作者抒情方式与写作手段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准备艾青另名《给乌兰诺娃》并设计些练习题了些关诗人艾青生平及该诗创作背景弗学生准备预习课认真并带感情朗诗歌多遍准确认课下释及课列出词语教学步骤(课)课教学流程设计教师指导学生活动导入课了创作背景及作者词练习完成词练习3并引导学生感受 3初步感受体会诗歌节奏与韵律特色指导划分层次归纳层反复朗课划分层次概括层、了创作背景(约分钟)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师诗歌这种体裁对我们说已不再陌生以前学习我们已接触许多类型诗歌而今天我们要欣赏是当代诗人艾青名作有谁能告诉我些关作者艾青?抽学生简述作者生平师回答得不错艾青主要作品有《欢呼集》、《宝石红星》、《黑鳗》、《海岬上》等他诗运用散化语言抒发思想感情刻画艺术形象语言朴素清新韵律和谐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积极回答问题就所了知识对艾青其人做基简介生艾青原名蒋海澄90年出生浙江省金华县皈田蒋村他是我国现代著名诗人99年赴法国勤工俭学专修绘画93年回国参加国左翼美术盟因从事爱国运动被捕狱开始诗歌创作935年0月出狱次年出版部诗集《堰河》受到坛重视倾听作相应记录3师933年艾青因参加进步爱国活动被捕入狱阴冷牢房诗人看着漫天飞舞雪花睹物思人写下了这首著名诗歌《堰河我保姆》板课题3听取老师介绍作者写作背景及原由以便体会诗歌所要表达感情二、词练习(约分钟)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师课前都预习了这课有些生词必须要先掌握了才能更理导人随堂练习检学生预习情况借助工具或相关完成随堂练习掌握生词三、朗诗歌初步感受(约分钟)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诗歌朗要讲究节奏强调按义单位划分这首诗句子节奏并有感情朗抽取学就所讲讲己对这首诗初步印象并进行归纳师诗人通对己乳母回忆抒发了诗人对乳母真挚怀念和深切赞美感情进而表达了对广劳动妇女乃至劳动人民挚爱表达了对不公道世界诅咒、控诉情听教师体会诗歌韵律节奏初步探悉作者感情畅谈对这首诗印象生诗描述主人公是诗人乳母她是位平凡、低微到连己姓名都没有劳动妇女她勤劳、纯朴、善良但生活直很贫困、艰难四、划分层次归纳层(约分钟)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指导学生朗课归纳诗歌层次并概括每层次所抒发思想感情师这首诗分几部分?3师很现我们看看部分部分是诗歌前四段它主要讲了些什么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呢?拨诗歌段诗人看到雪想起了保姆堰河运用想像和想描绘了组冷落凄清画面荒凉坟墓冷落故居押了地长了青苔石椅通连串排比对悲惨气氛浓重渲染深切地抒发了诗人对保姆堰河思念和哀悼情并由引出对堰河悲惨生回忆师二部分又讲述了些什么呢?5师回答得很正确诗歌三部分写堰河死凄凉和人悲惨遭遇实则控诉了社会现实黑暗哪些语句可以表现出?6师诗歌四分部讲了什么?将上述容梗概板(见课末板)按老师要反复朗课就己理划分诗歌层次并概括层生分四部分3生部分交代了堰河悲苦身世及其与我关系表现了诗人对乳母深切怀念与痛悼教师拨下细细体会作者该部分流露思想感情生二部分是从5段到8段集刻画了堰河勤劳、善良品德抒发了诗人对她深切眷恋与尊敬5生0段写堰河殡葬用生前四十几年人世生活凌侮、数不尽奴隶凄苦与死四块钱棺材和几束稻草、几尺长方埋棺材土地相对比深刻而生动地揭示了旧社会黑暗6生四部分是诗人呈给堰河挽歌和赞美诗抒发了诗人对堰河深情地怀念和由衷地赞美情五、课结这节课主要对作者艾青作了致了初步体会了诗歌韵律节奏初涉了诗歌所表达感情通反复朗对诗歌层次及层有了基了理清了诗歌结构六、课末板设计参考堰河我保姆艾青层(~段)交代堰河悲苦身世及其与我关系怀念与痛悼二层(58段)回忆堰河辛劳而又悲苦生眷恋与感激三层(9l段)写堰河死凄凉和人悲惨遭遇情与控诉四层(3)诗人呈给堰河挽歌和赞美诗讴歌与赞美教学步骤(课)二课教学流程设计教师指导学生活动探讨作者所采用写作手法细诗歌分析探讨写作手法深入理研重段落深入理3指导品析《给乌兰诺娃》 3品析名提升诗歌鉴赏水平、分析探讨写作手法(约分钟)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师诗歌不般记叙和说明其形式不仅具有特殊性更会采用多种写作手法表现容抒发情感除了多处运用想、想像和对比以外还多次运用排比使容凝炼形式整齐节奏鲜明气势酣畅另外了加强情感和音节旋律诗量运用了反复生诗通反复吟咏表现对堰河深情许多节用了首尾诗句反复手法使诗歌唱三叹回环婉增强了诗歌抒情效修辞方法这种手法有何作用?请学生出并朗诗歌采用多种修辞手法句段并分析其作用指导完成课思考与练习四3师从构思看全诗前诗段从今天写起睹雪思人;两诗段又回到今天赞美堰河诗段有句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诗段有句堰河今天你乳儿是狱里这两句全诗结构上起了什么作用?仔细诗歌出采用各种修辞手法段落语句并就己理分析其作用完成课思考与练习四3段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由狱看到雪想到堰河被雪压着坟墓勾起对乳母怀念进而追忆她辛劳苦难默默奉献生段堰河今天你儿子是狱里今天与段今天相呼应从回忆入现实使线更加清晰二、研重段落深入理(约分钟)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师前边我们对整首诗进行了分析现我们选取几重节研有谁愿给朗下7、8段?师7段用诗人优越条件与堰河贫困条件相对比但这种优越条件我心情却是忸怩不安忸怩不安词表明我保姆生活惯了进而说明我与地主庭疏远与隔阂请诗句出句相话证明并分析它们表达了什么?3师诗歌8段写道堰河了生活就开始用抱我手臂劳动深情地朗诗歌7、8段跟随教师讲理重段落试着分析并把握作者思想感情生我做了生我父母里新客了明明己是这庭成员却说成是新客表明了对堰河深厚感情以及对己亲生父母陌生3生表现了堰河勤劳与善良以及积极乐观生活态了这节诗里所描述堰河不是像5段那样干活而是到地主(我)干活从而取得报酬养活己劳动是繁重而多样然而她却总是含着笑这表明了她什么品质?师系6段所写我离开堰河她居然哭了那么8段反复写她笑就有了更深层含义请问是什么含义?生表明了堰河对乳儿深深爱能够和乳儿起而笑这是真正母爱!是超越了切功利关系爱三、赏析《给乌兰诺娃》(约分钟)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师通对教材所选诗歌学习我们对艾青诗歌有了初步印象了加深对其风格和思想了提高我们能力我选取了他另首诗让欣赏板诗歌《给乌兰诺娃》抽学生朗指导完成随堂练习充满感情朗《给乌兰诺娃》体会诗歌所要表达思感受诗歌境美回答问题听取教师评讲教师常导下体会诗歌荨杏特色与思想情感四、课结节课通对重段落研进步体会作者思想情感分析了作者创作手法及该诗艺术特色了提高学生欣赏诗歌能力节课还引导学生品析了艾青另名《给乌兰诺娃》五、课末板设计参考给乌兰诺娃看芭蕾舞(夜曲)作像云样软像风样轻比月亮更明亮比夜更宁静人体太空里游行不是天上仙女却是人女神比梦更美比幻想更动人是劳动创造结晶问题探究与拓展活动诗人倾吐对堰河爱这种爱是对黑暗社会(这不公道世界)恨系起请出表现诗人憎恨黑暗社会诗段说说有什么作用练习设计随堂练习设计给下列词音释义并用它们造句押忸怩冰屑悉凌侮叱骂漂泊诗歌《给乌兰诺娃》并完成下列问题()出诗能体现芭蕾舞姿比喻句()说说破折这里作用和处(3)诗语言是形象试分析头两句把演员翩翩舞姿用然界云、风比喻艺术效()诗不是却是是什么关系?诗人这么写用是什么?性练习设计试着用简短段话或几行诗赞美你身边劳动者形象教学探讨与反思这是首抒情性很强诗歌但并不排斥叙事甚至是细节描写因定要学生反复充分体会诗人满怀激情多种修辞手法运用也是诗教师可以让学生反复体会并学习这些修辞手法。

《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7篇

《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7篇

《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7篇《大堰河-我的保姆》优秀教案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全诗2、理清诗的抒情结构重点难点:1、写作背景与诗的抒情基调2、抒情主人公与的关系学习过程及指导:一、导入、示标(略)二、检查预习1、艾青简介:原名蒋海澄,1910生于浙江金华现代著名诗人,《光的赞歌》《古罗马的大斗技场》《礁石》《我爱这土地》。

他出生时母亲难产,算命先生说他“克父母的命”,被送到一贫苦农民家里抚养,5岁回家读书,但受到冷遇,只准称父母为叔叔婶婶,正如他所说:是在冷漠和歧视的空气里长大。

1932年被捕,在冰冷里,看见晓雪飞舞,想到保姆落满白雪的坟头,挥笔写下这首悼念讴歌之作。

2、解释词语典押,典当。

自我意识:形容尴尬或不大方的样子。

三、有感情地全诗。

注意抒情基调,感激与怀念,对黑暗世界的诅咒。

四、理清文章的抒情结构:大堰河我的保姆五、“抒情主人公”与的关系本文是一首抒情诗,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我”不等于,但由于诗中必有我,抒情主人公有的影子,或者说,往往就是诗人自己。

六、布置预习:从哪些角度对大堰河进行塑造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篇二一、教学目标:1、诗歌的朗读指导,思想情感体会;2、诗歌语言表达技巧的体会、学习;3、“大堰河”形象的把握。

二、教学重点:1、诗歌蕴含的思想情感体会;2、语言特点分析。

三、教学难点:诗歌中丰富而细腻的情感揣摩品味。

四、教学方法:拟采用朗读法、合作探究法、师生互动问答法等。

五、教具准备:教本、教案、有关多媒体课件。

六、导学设计过程1、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保姆”这种工作的内容吗?学生答,师点评-----今天,我们学习现代著名诗人艾青的诗歌《大堰河——我的保姆》(板书课题)。

请大家看大屏幕,了解有关背景资料------请大家齐声读出来。

2、请同学们把全诗的13个诗节标上序号。

3、教师范读1—3节诗歌,之后提出阅读要求:有表情朗读,准备3分钟,自由举手读自己喜欢的诗节。

《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优秀9篇)

《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优秀9篇)

《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优秀9篇)《大堰河-我的保姆》优秀教案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学会分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分析诗歌中使用的艺术手法,并理解其对诗歌情感表达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法,品味诗歌中的情感;讲授法与合作探究法相结合,探讨诗歌的内涵。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品味诗中真挚的感情,感受母爱的伟大,树立尊重劳动人民的意识。

教学重点:学会分析诗歌的人物形象、艺术手法、情感教学难点:分析诗歌的情感教学方法:朗读法、讲授法、合作探究法教学过程:一、预习回顾1、诗歌的创作背景作者简介:艾青,原名蒋海澄,1910年出生于浙江省金华,现代著名诗人。

艾青在现代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被誉为“卓越的民族诗人”。

《大堰河——我的保姆》是艾青的成名作。

代表作《我爱这土地》《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黎明的通知》等。

写作背景:艾青出生时因母亲难产,算命先生说他会“克死父母”,因此他一出生就受家人歧视,被寄养到大堰河家。

艾青就是吮吸着大堰河的乳汁,在她精心爱抚下成长的。

直到五岁才被领回家,仍然受家庭歧视,规定他不能叫父母为爸爸妈妈,而要叫叔叔婶婶。

因此在艾青的情感世界里,对大堰河的爱远远超过了对父母的爱!1932年因从事爱国运动被捕,在狱中他见了漫天飞舞的雪花,睹雪思人,满怀深情的写下了这首《大堰河——我的保姆》。

作者曾回忆说:“我完全是按照事实写的,写的完全是自己的真情实感。

这首诗,是出于一种感激的心情写的。

我觉得只有在大堰河的家里,我才感到温暖,得到宠爱,大堰河很爱我,我也很爱她。

”后来诗人在1953年和1973年两次回乡,都一往情深地去祭扫大堰河的墓。

2、诗歌的内容结构二、细读诗歌,分析诗歌划分层次:(一)第一部分(1——2)我和大堰河的出身阶级不同,却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

1、抽查朗读2、引导学生,分析第一部分中人物形象的特点(身世悲苦)(二)第二部分(3——11)诗人触景生情,追述勤劳善良的大堰河为生活奔忙而受尽苦难的一生。

《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

《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大堰河――我的保姆》诗歌全文;(2)了解诗人艾青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3)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内容;(2)学会欣赏诗歌,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2)培养学生珍惜亲情、友情、爱国情的情感;(3)培养学生积极向上、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字词理解和背诵;2. 诗歌主题和情感的理解;3. 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的分析。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深层次的情感和主题的理解;2. 诗歌中修辞手法的识别和分析。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诗歌的美;2. 情感教学法:引导学生从诗歌中体会作者的情感,与作者产生共鸣;3. 合作探讨法: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合作,共同提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诗人艾青的生平和创作背景;(2)引导学生回顾《大堰河――我的保姆》诗歌的内容,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2. 学习诗歌:(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2)逐句解析诗歌,理解诗歌的字词含义;(3)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4)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主题和情感。

3. 课堂讨论:(1)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讨,分享彼此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2)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诗歌,提出自己的观点;4. 诗歌欣赏:(1)让学生背诵诗歌,提高记忆力;(2)邀请学生朗读诗歌,展示自己的朗诵才能;(3)教师点评学生的朗读,给予鼓励和建议。

5. 课后作业:(2)鼓励学生从生活中寻找类似的题材,进行创作练习。

六、教学拓展1. 对比学习:(1)选取其他描写亲情、祖国的诗歌进行对比学习,如《我爱这土地》、《母亲》等;(2)分析不同诗歌的主题、情感和艺术特色的异同。

《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完美版

《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完美版

人教高中课标教材必修1第一单元大堰河——我的保姆艾青[教学目标]1.理解大堰河勤劳、善良、仁厚、慈爱的母亲形象、劳动人民形象,理解诗人对劳动人民的赞美和对不公社会的鞭挞与诅咒之情,理解深爱我们的人们。

2.培养理解意象和情感等鉴赏现代诗歌的能力。

3.学习运用修饰词、排比句、反复句等手法,细致描写,塑造意象,尝试诗歌创作。

[教学重点]1.理解大堰河的形象和诗人的情感。

2.培养鉴赏现代诗歌的能力,尝试诗歌创作。

[教学设想]此诗很有特色,内容上歌颂崇高的母亲和劳动人民,情感真挚,是进行感恩教育的好教材;艺术上大量运用修饰词、排比句,塑造描述性意象,运用反复句,营造浓浓抒情氛围,是进行写作训练的好范本。

所以,设计词句语言运用问题,向学生教授写作之法,营造激发学生情感的情景,让学生进行有关“爱”的诗歌创作,可谓一石多鸟之举。

因情感的激发与营造需要连续进行,两节课宜连上。

[教学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抒情导入(展示背景音乐《思乡曲》)1933年1月14日早晨,天空飘着雪花,年轻的艾青站在阴冷、潮湿的牢房里,看着铁窗外漫天的雪花,思绪翻滚,睹雪思人,他想起了家乡,想起了曾给予他崇高母爱却连名字都没有的普通农妇——乳母大堰河,诗情汹涌,不能自已,就借着铁窗外反射进来的雪光,挥笔写下这蕴涵浓浓深情的诗歌。

三十年代末的上海,一位著名诗人见到艾青,动情地说:“德国有莱茵河,法国有塞纳河,埃及有尼罗河……我可以骄傲地说:中国有大堰河!”【课件2】(展示课题)【课件3】二、作者简介【课件5】艾青,原名蒋海澄,1910年出生于浙江省金华,现代著名诗人。

1929年赴法国勤工俭学,专修绘画。

1932年回国,参加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因从事爱国运动被捕,狱中一日他见了漫天飞舞的雪花,联想到保姆落满白雪的坟头,因冷而神飞,睹雪而思人,挥笔写下了这首赞美劳动人民,诅咒黑暗世界的诗篇《大堰河——我的保姆》。

艾青在现代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被誉为“ 卓越的民族诗人”。

人教必修《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必修《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必修《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教学设计1.1 设计意图1.1.1 通过引入诗歌背景,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1.1.2 引导学生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为深入理解诗歌内容做铺垫。

1.1.3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二、知识点讲解2.1 诗歌主题2.1.1 介绍诗歌的主题思想,引导学生理解诗人对保姆的感激之情。

2.1.2 分析诗歌中的象征手法,如大堰河的象征意义。

2.1.3 探讨诗歌中的情感表达,如诗人对保姆的思念和感激。

三、教学内容3.1 教学文本3.1.1 让学生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3.1.2 分析诗歌的语言特点,如用词、句式等。

3.1.3 解读诗歌中的意象和形象,如大堰河、保姆等。

四、教学目标4.1 知识与技能4.1.1 学生能够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把握诗歌的主题思想。

4.1.2 学生能够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4.1.3 学生能够运用诗歌中的象征手法进行创作。

五、教学难点与重点5.1 教学难点5.1.1 诗歌中的象征手法的理解和运用。

5.1.2 诗歌情感的表达和体会。

5.1.3 诗歌语言的鉴赏和分析。

5.2 教学重点5.2.1 诗歌的基本内容和主题思想的把握。

5.2.2 诗歌的艺术特色的分析和理解。

5.2.3 诗歌创作的尝试和练习。

六、教具与学具准备6.1 教学课件6.1.1 展示诗歌文本、插图及相关背景资料。

6.1.2 包含诗歌的朗读音频,供学生跟读和欣赏。

6.1.3 提供诗歌中关键词的注释和解释。

6.2.1 分发诗歌打印文本,供学生阅读和笔记。

6.2.2 提供笔记本和彩色笔,方便学生做笔记和标记。

6.2.3 提供诗歌分析模板或提纲,帮助学生组织思路。

七、教学过程7.1.1 通过播放诗歌朗读音频,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7.1.2 邀请学生分享对诗歌的初步感受和理解。

7.1.3 简要介绍诗歌的背景和创作动机。

7.2 文本分析7.2.1 分段朗读诗歌,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结构和韵律。

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

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

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整理的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了解旧社会的黑暗和不公,学习劳动人民的无私奉献。

(2)学习和把握诗中的节奏和旋律,体会诗人对劳动人民真挚热烈的感情和对旧世界的仇恨和诅咒,提高审美能力。

(3)了解这首诗的特点,如通过笔记写人、直抒胸臆等,学习比较、重复、排比等表达方法。

二、难点、重点分析(一)全诗共13段,根据诗人感情和思绪的发展脉络,可以划分几个部分?各部分的大意是什么?分析:共四个部分:第一部分(1~3段),交代大堰河的悲苦身世以及她与我的关系,表现了诗人对***娘的深切怀念和痛悼。

第二部分(4~8段),回忆大堰河辛劳而又悲苦的一生,集中刻画了大堰河勤劳、善良的品德,抒发了诗人对她深切的眷恋与尊敬。

第三部分(9~11段),写大堰河死后的凄凉和一家人的悲惨遭遇,诅咒和控诉了黑暗的社会现实。

第四部分(12~13段),是诗人呈给大堰河的挽歌和赞美诗,抒发了诗人对大堰河深情的怀念和由衷的赞美之情。

这四部分中有一条贯串始终的感情线索,那就是诗人对大堰河的挚爱以及对旧社会的痛恨。

有了这条感情线索才使本诗成为一个艺术整体。

诗人在构思本诗时,把自己起伏的思绪,奔腾的激情作为最主要的依据,时而记人写事,时而直抒胸臆;时而回忆历史,进而直面现实;时而写保姆,时而写诗人自己;时而详写,时而略写,任意挥洒,无拘无束。

请学生举例说明。

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可作如下的归纳:第一部分,诗人告诉我们,由于看到雪才想起保姆大堰河悲苦的一生,这是写本诗的导火线。

在具体安排上,却一开始交代大堰河与我的关系,她没有姓,没有名,缺少***的人格。

这样的安排是为了突出诗人强烈的感情,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第二部分,在激情的推动下,回忆大雁河之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1、写作背景与诗的抒情基调2、抒情主人公与作者的关系第一课时1.荆棘(jing1ji2) 火钵(bo1) 忸怩(niu3ni2) 叱(chi4)骂2.解释词语典押:典当。

忸怩:形容不好意思或不大方的样子年1月的一个早晨,一个年轻人站在阴冷、潮湿的牢房里,外面是漫天飞舞的雪花。

他不由得因冷而神飞,睹雪而思人,想起了一个连名字都没有的普通农妇,他的保姆——大堰河,挥笔写下了《.大堰河——我的保姆》这一首蕴涵了浓浓深情的诗歌。

这位诗人就是艾青,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诗。

2.作者简介:艾青,原名蒋海澄,1910年出生。

中国诗坛上一颗明亮的星。

我国现代著名诗人。

代表性诗篇除课文外,还有《光的赞歌》、《古罗马的大斗技场》等。

3.写作背景:艾青出生时难产,一位算命先生说他的命是“克父克母的”,因此被送到一位贫苦农民家里抚养。

5岁时被领回家中开始读书,但依然受到冷遇,不准称自己的父母为爸爸妈妈,只准叫叔叔婶婶。

正如他自己所说,他是在“冷漠和被歧视空气里长大”的。

因此他对他的养母大堰河(大叶荷)的爱是发自内心的,大堰河对他的爱是让他刻骨铭心的。

1.播放朗读录音。

2.注意读准字音。

3.准确把握情感。

读了这首诗后你知道了一些什么事?有什么感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学生讨论明确:读了这首诗后我知道了大堰河是“我”的保姆,“我”是吃了她的奶长大的。

她心地善良、一生辛苦勤劳。

她爱“我”如自己的儿子。

她只活到四十年就离开了人世。

感受:这首诗不仅坦露了诗人深沉的内心积郁而且为我们中国的农村妇女树立了一尊朴素庄严的塑像。

那种积郁首先来自现实生活中那些不公正的事物,来自他对农民命运的关切。

作者以深沉、真挚的感情,歌颂了贫农妇女大堰河勤劳、善良的美好品质,描写了她的悲惨命运。

并诅咒和揭露了造成她悲剧命运的黑暗社会。

第一部分(1─2节)写大堰河得名的原因及大堰河与自己的关系;第二部分(3─8节)集中刻画大堰河勤劳、善良的品质,抒发诗人对大堰河的怀念与尊敬。

第三部分(9─10节)写大堰河死后的凄凉和家人的悲惨遭遇。

第四部分(12─13节)是诗人呈给大堰河的挽歌和献诗。

诗是诗人感情的载体,这首诗歌中表现出来的情感又是怎样的呢?全诗13个诗段,概括每个部分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第1部分:怀念与痛悼第2部分:眷恋与感激第3部分:同情与控诉第4部分:讴歌与赞美学习第一部分。

1、指名朗诵2、看前两节诗,一共十行倒有三行重复,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学生发表看法。

(反复,突出诗人永难忘怀大堰河的养育之恩,浓浓托出深深怀念之情。

)3、这三段中,大堰河是个什么样的人?请学生谈谈。

(连名字姓氏也没有,以她村庄的名字作名字,大堰河又是一个童养媳,后来又是地主儿子的保姆,在养活地主儿子的前提下养活自己。

是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农村妇女的典型。

)4、诗中,称呼时而用“她”,时而用“你”,这怎么理解?你换一下试试。

(用“她”是客观的交待,用“你”是表达亲切的深情。

)总结:第一部分交代大堰河的悲苦身世及与我的关系,表现诗人对乳母的怀念之情。

学习第二部分。

1、第三节有几个镜头?这些镜头给你什么印象?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学生试答。

诗人看到雪,想起了保姆大堰河。

通过想象和联想,•描绘了一组冷落凄清的画面:荒凉的坟墓、冷落的故居、典押了的园地、长了青苔的石椅,通过一连串的排比,在对悲惨凄凉气氛的浓重渲染中,深切地抒发了诗人对保姆大堰河的思念和哀悼之情,并由此自然地引出第二部分对大堰河悲惨一生的回忆。

问:诗人是怎样想起大堰河的?为什么艾青说“我看到了雪使我想起了你”?而不是看到春雨,听到秋风萧瑟的声音使我想起了你呢?答:大堰河纯洁无私的内心世界如同雪一样的洁白无暇,而白雪覆盖大地的庄严肃穆的景象正好表达了诗人深切的悼念。

正因为这许多原因,艾青想起了这个给过他无限温暖的大堰河,想起了她悲苦的身世(她的名字就是生她的村庄的名字),想起了她低下的社会地位(她是童养媳,以养育我而养育她的家),想起了她死后草盖的坟墓,枯死的瓦菲,长了青苔的石椅,这一切在我们的心中构成了怎样的一种意境呢?(凄凉、衰败、荒寂)这样的景象,寄托了诗人深深的哀悼和怀念之情。

因此,我们在读这几节时,该用怎样的语气去朗读呢?(低沉、舒缓)好,大家一起把第三节读一下。

注意把握诗人的感情。

2. 诗人以诗来概括大堰河一生的遭遇。

大堰河一生干过两种活,在诗人小时,他是乳母,诗人五岁后她便做了佣工。

那一节突出她的“乳母生涯”,那一节突出她的“佣工生涯”?(4节,7节)3.艾青因为生他时母亲难产,后来又因为一个算命先生说他克父母,而被送到大堰河家整整抚养了5年。

如果说第一层是作者站在现实的牢房里,那么,从第四节开始,作者就转入了对大堰河深情的回忆了。

那么,诗人在这个不属于自己的家庭里得到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第四节。

(朗读)问:诗人回忆了在大堰河家里生活的几个分镜头?主画面又是什么呢?八个镜头,主画面是“抱在怀里,抚摩我”。

诗人运用这样的手法,是为了突出她怎样的品质?勤劳、慈爱。

这些排比句有什么作用?(这些排比句一方面了具体地铺叙了大堰河的极度贫穷和繁重的家务劳动,另一方面表明大堰河无时无刻不在关心照料养乳儿,时时给他以温暖, 处处给他以爱抚, 充分表现出大堰河的勤劳及对乳儿无私的爱。

我们感到,这里尽管贫穷尽管粗陋,但这里有母爱的拥抱和抚摸。

)这一节读的时候要读的慢,读的重,读的深沉。

4、第七节,在具体描写大堰河的佣工生活时,为什么每一句都用“她含着笑”开头?大堰河为什么笑?这表现了她什么品格?(用了六个排比句,描写大堰河不论冬夏不分寒暑,年复一年地承担着如此繁重的劳动:洗衣、做菜、喂猪、熬汤、收麦、晒豆……但又始终含着笑,这突出了她勤劳、淳朴、宽厚、善良、本份,也渗透着诗人对她悲苦命运的同情。

她以自己的双手换取自己和一家最低的生活需求,她为此感到满足——她对生活的要求就那么低!)首尾的反复,表现了大堰河用她的一切,先是乳汁,后是双手,为“我”和我的一家所作的牺牲,表现了一个社会底层劳动妇女的伟大。

5.作者一方面表现大堰河的勤劳、淳朴、宽厚,另一方面也表现了大堰河对乳儿的爱,诗中写大堰河对乳儿的爱采取了多种方法,第四节通过大堰河的乳母生涯浓墨重彩、反复铺陈正面抒发大堰河的爱的的话,那么笫五段是用什么方法?第六段呢?(第五节是淡笔点染,侧面烘托。

用设问句“大堰河,你为什么要哭?”间接地表现出她对乳儿离开的依依不舍和对乳儿内心的疼爱。

第六节跟第四节形成一种强烈的对比:第四节说在大堰河家虽然物质条件很差,但蒙受的是深挚的爱。

第六节说虽然物质条件很优裕,但精神上极其痛苦。

在大叶荷家中,在将近五年的寄养中,他承受了乳母超越生母的爱,感受了亲人般的温暖,离开了乳母,便离开了母爱,这在幼小的孩子来说,是最最痛苦的事。

尽管新家中挂着“天伦叙乐”的匾,实际上孩子失去了天伦叙乐。

通过对比,反衬出大堰河家中虽然贫穷却充满欢乐充满爱)6、第八节,又一次正面写大堰河对乳儿挚真的爱,在年节里,大堰河为了她的乳儿“忙着切那冬米的糖”把他乳儿画的关云长贴在灶边的墙上,对她邻居夸奖她的乳儿。

这些描写,已经尽至了,但作者又深挖一层,把大堰河心底里的深情展示了出来:大堰河曾做了一个不能说的梦在梦里,她吃着乳儿的婚酒坐在辉煌的结彩的堂上而她娇美的媳妇亲切地叫她“婆婆”大堰河对她乳儿的爱原来如此深切真挚,就连梦中也念念不忘!她乳儿幸福就是她最大的满足!这个梦,把大堰河对乳儿的爱推向了高潮,倾注了她那慈母的深情。

但是这个梦是不能说的,因为这个梦对大堰河来说是非份的,是一种执着的明知不可能实现却始终不能忘怀的期待。

本文通过描述大堰河悲惨的一生,抒发了对其真挚的怀念和热情的赞美(牢房阴冷,晓雪飞舞);同时,在叙述悲惨一生的同时,诅咒和控诉了黑暗的旧世界。

第三课时学习第三部分。

1.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人,命运所给予她的,却有贫困和苦难。

她活着,对于世界是无私地赠予,不停的劳作,毫无保留的贡献她的一切——从血汗、乳汁、到赤诚的心,而直到她死,世界给予她的,是什么呢?(朗读)大堰河,含泪的去了,同着四十几年人世生活的凌辱,同着数不尽的奴隶的凄苦,同着四块钱的棺材和几束稻草,同着几尺长方的埋棺材的土地,同着一手把的纸钱的灰,大堰河,她含泪的去了!问:大堰河死后得到的是什么?(微薄的葬礼)她生前付出的何其多,而死后得到的又何其少啊,想到这里,诗人的心一阵阵发痛,他的心中充满了对她悲苦命运的深切同情。

问:这里,用了一连串的数量词,有什么意义?数量词组“四十几年”、“数不尽”跟“四块钱”、“几尺长方”、技术“几束”、“一手把”的尖锐对比,突出了诗人对“不公道的世界”的揭发和控诉:大堰河只活了“四十几年‘,可是她却受了“数不尽”的奴隶的凄苦;给她送葬的,只是“四块钱”的棺材,“几束”稻草,“一手把”的纸钱的灰——这就是她辛苦一生所得的最后报偿!诗人强烈的愤慨包含在这数量词组的对比之中。

她死后,丈夫也死去,儿子除了做土匪当炮灰,便只能做伙计当奴隶。

真实的笔触,包含着控诉的心声。

诗人自己,终于彻底背叛了他出生的那个阶级,而与养育他的那个阶级结成了真正的兄弟。

所以大堰河不仅滋养了诗人的身体,更重要的是滋养了诗人的精神。

问:是什么造成了她的悲剧?诗人对这个社会怀着怎样的感情?齐读11节,读出诗人的憎恨之情。

2、第四部分是诗的结束,作者从对往事的回忆又回到眼前的现实,与开头相呼应。

诗人用六个“呈给你”和两个“呈给”的排比、反复,饱蘸激情,盛赞大堰河的灵魂乃至亲抚过自己的手、唇、脸颊、乳汁,情感奔放通畅,是抒情高潮。

最后一节回应开头,重现诗的主旋律。

整首诗结构严谨,一气呵成。

(如何理解“紫色的灵魂”?一种看法,紫色是高贵、神圣的象征,“紫气东来”、“紫禁城”。

大堰河身份虽卑贱,但她慈爱、善良、勤劳,集中了人之美德,她的灵魂最高贵、最伟大。

另一种看法,紫色是伤痕的颜色,是凝血的颜色,是因窒息而死的人的颜色,代表了不幸、苦楚、伤痛和死亡,大堰河苦难一生,结局悲惨,因而称之为“紫色的灵魂”。

) 这一节,诗人的感情并没有停留在大堰河一个人身上,艾青正是通过对大堰河勤劳、善良、宽厚、淳朴的形象的塑造,写出了整个旧中国农民的悲惨命运,不是吗?正是这些像大堰河一样的人类社会的保姆,用他们勤劳的双手创造了人类世界,创造了供统治阶级和剥削阶级享乐的物质财富,用宽厚、善良的心给人以温暖;正是这千千万万的劳动群众,挤干了乳汁,流尽了血汗,养活了别人,自己却一无所有,过着悲惨的生活。

所以,诗人把诗“呈给大地上一切的,我的大堰河般的保姆和他们的儿子”,就使诗的主题思想有了更深广的社会意义。

艾青的诗作在形式上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自由奔放的诗体。

在这首诗里,诗并没有因散而失去诗味,而是诗意更浓,抒发的更自由,表达的更充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