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生理学肌肉的收缩
动物生理考研题库

动物生理考研题库动物生理学是研究动物生命活动规律及其生理机制的科学。
以下是一些动物生理学的考研题库内容,供参考:一、选择题1. 下列哪个不是动物生理学研究的内容?A. 呼吸作用B. 血液循环C. 遗传基因D. 神经系统2. 动物体内的能量主要来源于哪种代谢过程?A. 糖酵解B. 光合作用C. 蛋白质合成D. 脂肪分解3. 动物体内的哪种物质可以作为第二信使参与细胞信号传递?A. ATPB. cAMPC. DNAD. RNA二、填空题4. 动物的体温调节主要通过_________和_________来实现。
5. 动物的肌肉收缩过程依赖于_________和_________的相互作用。
三、简答题6. 简述动物体内水盐平衡的调节机制。
7. 描述动物心脏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四、论述题8. 论述动物在不同环境下的适应性生理变化。
9. 分析动物呼吸过程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机制。
五、计算题10. 如果一只动物的心率为每分钟120次,每次心跳输出的血量为70毫升,请计算该动物每分钟的心脏输出量。
参考答案1. C(遗传基因)2. A(糖酵解)3. B(cAMP)4. 汗腺分泌、皮肤血管舒缩5. 肌动蛋白、肌球蛋白6. 动物体内的水盐平衡调节机制主要通过肾脏的滤过、重吸收以及抗利尿激素的调节来实现。
7. 心脏是循环系统的核心器官,由心肌组成,分为左右心房和左右心室,其功能是泵血,将血液输送到全身各部位。
8. 动物在不同环境下的适应性生理变化包括但不限于:在寒冷环境下增加体毛厚度、降低代谢率;在高温环境下增加汗腺分泌、提高血流量等。
9. 动物呼吸过程中,氧气通过肺泡壁进入血液,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氧合血红蛋白;二氧化碳则通过扩散作用从血液中释放到肺泡内,随后被呼出体外。
10. 心脏每分钟输出量 = 心率× 每次心跳输出的血量 = 120次/分钟× 70毫升/次 = 8400毫升/分钟。
希望以上题库能够帮助你在动物生理学的考研复习中取得好成绩。
骨骼肌单收缩的分析

华南师范大学实验报告学生姓名:学号:200425010**专业:生物科学年级、班级:200*生物科学1班课程名称:动物生理学实验实验项目:骨骼肌单收缩的分析实验类型:验证实验时间:2007年4月17日实验指导老师:实验评分:【目的要求】1.观察骨骼肌单收缩过程。
2.分析骨骼肌单收缩的3个时期。
3.了解骨骼肌收缩的总和现象。
4.观察不同频率的阈上刺激引起肌肉收缩形式的改变。
【基本原理】肌组织对于一个阈上强度的刺激,发生一次迅速的收缩反应,称为单收缩。
单收缩的过程可分为3个时期:潜伏期、收缩期和舒张期。
两个相同强度的阈上刺激,相继作用与神经-肌肉标本,如果刺激间隔大于单收缩的时程,肌肉则出现两个分离的单收缩;如果刺激间隔小于单收缩的时程而大于不应期,则出现两个收缩反应的重叠,称为收缩的总和。
当同等强度的连续阈上刺激作用与标本时,则出现多个收缩反应的叠加,此为强直收缩。
当后一收缩发生在前一收缩的舒张期时,称为不完全强直收缩;后一收缩发生在前一收缩的收缩期时,各自的收缩则完全融合,肌肉出现持续的收缩状态,此为完全强直收缩。
【动物与器材】蛙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常用手术器械、计算机采集系统、双针形露丝刺激电极、支架、双凹夹、肌槽、不锈钢盘或培养皿、滴管、任氏液、橡皮泥、棉线。
【方法与步骤】1、制作标本2、安装连接设备3、打开powerlab,打开桌面软件chart54、设置桥式放大器(5mv,10Hz,调零)5、设置刺激器(脉冲等,设置为手动,标记左通道1等),调出刺激面板6、点开始,单收缩7、收缩总和启动波形显示图标,调节扫描速度为5~10mm/s,调节单收缩幅度为1.5cm左右。
调节刺激设置为双刺激方式,并使两个阈上刺激强度相等。
先调节刺激间隔大于单收缩的时程,然后逐渐缩短刺激间隔,分别观察并记录肌肉收缩形式的变化。
【注意事项】实验过程中要经常用任氏液湿润标本,每次刺激后应使肌肉休息30s。
连续刺激不可超过5s。
动物生理学名词解释简答整理版

B靶细胞:激素作用的特定效应细胞称靶细胞胞吐作用:指某些大分子物质或物质果位从细胞内排出胞外的过程补呼气量:平和呼气末,再尽力呼气,多呼出的气体量称为补呼气量。
补吸气量:平和吸气末,再尽力吸气,多吸入的气体量称为补吸气量。
不完全强直收缩:加大对肌肉的刺激频率时,在肌肉的舒张期并开始新的收缩,所描记的曲线呈锯齿状,称不完全强直收缩C肠胃反射:食物进入肠道后,抑制胃的排空的反射。
超极化:膜内负电位增大的状态潮气量:平静呼吸时,每次吸入或呼出的气体量。
垂体门脉系统:下丘脑促垂体区神经元的轴突末梢与垂体门脉的初级毛细血管网相接,下丘脑分泌的激素从这里释放入血液,再沿门脉血管到达腺垂体,形成次级毛细血管网。
长反馈调节:指外周靶腺所分泌的激素对下丘脑所起的调节作用。
D代偿间歇:在一次期前收缩之后,有一段较长的心脏舒张期,称代偿间歇单纯扩散:脂溶性物质由高浓度向低浓度的净移动单收缩:肌肉受到一次刺激所引起的一次收缩胆盐的肠肝循环:胆盐排出小肠后,绝大部分可由小肠粘膜吸收入血,经门静脉回到肝脏重新组成胆汁排入十二指肠,这一过程称胆盐的肠肝循环。
等热范围:动物的代谢强度和产热量保持在生理最低水平时的环境温度。
等渗溶液:与细胞和血浆的渗透压相等的溶液等张收缩:肌肉张力不变而长度发生改变的收缩等长收缩:肌肉长度不变而张力发生改变的收缩第二信使:激素与细胞膜上受体结合后,将激素所携带的信息由胞外传递到胞内的物质,包括、、2+、3、等顶体反应:精子与卵子接触时,精子顶体中的酶系释放出来以溶解卵子外围的的放射冠及透明带,这一过程称为顶体反应。
动作电位:可兴奋细胞受到刺激而兴奋时,在原有静息电位基础上膜两侧电位发生快速而可逆的倒转和复原,并可向周围扩布的电位波动窦性节律:由窦房结发出冲动引起的心搏节律F发情周期:由一次发情开始到下次发情开始所经历的时期称一个发情周期反刍:反刍动物在摄食时,饲料不经充分咀嚼,就吞入瘤胃,在休息时返回到口腔,仔细地咀嚼,这种独特的消化活动称反刍。
002人体及动物生理学神经和肌肉的一般生理

四、强度—时间曲线
为了进一步分析刺激的特征及其与组织兴奋的关系, 可用不同参数的单个矩形电脉冲刺激神经—肌肉标 本的神经,以刚能引起肌肉收缩的刺激作为兴奋的 指标进行测试。 先固定电脉冲的波宽,找到所需要的阈强度;再改 用另一波宽,进行同样的测试;依此类推,找出不 同波宽条件下的阈强度。将这一系列的数据标在以 横坐标为波宽、纵坐标为强度的坐标上,即得一近 似的等边双曲线,称为强度-时间曲线(strcngth— duration curve)。
2.实验现象
3.证明RP的实验:
A、B电极都位于细胞膜外 ,无电位改变,证明膜外 无电位差 当A电极位于细胞膜外, B 电极插入膜内时,有电位 改变,证明膜内、外间有 电位差。 当A、B电极都位于细胞膜 内,无电位改变,证明膜 内无电位差。
4.与RP相关的概念: 静息电位:细胞处于相对安静状态时,细胞膜内外存 在的电位差。 膜电位:因电位差存在于膜的两侧所以又称为膜电位 习惯叫法:因膜内电位低于膜外,习惯上RP指的是膜 内负电位。 RP值:哺乳动物的神经、骨骼肌和心肌细胞为-70~90mV,红细胞约为-10mV左右。 RP值描述: RP↑→膜内负电位↑(-70→-90mV)=超极化 RP↓→膜内负电位↓(-70→-50mV)=去极化
例如电刺激参数包括波形(强度随时间变化的特性)、波幅 (强度)、波宽(一次刺激的持续时间)、频率(单位时间内的 刺激次数)等。
1、刺激强度
欲引起组织兴奋,必须使刺激达到一定的强度并维持一定 的时间。每一个具有一定持续时间的刺激,都必须达到一 定的强度水平,才能引起组织兴奋。
刚能引起组织兴奋的临界刺激强度称为阈强度。达到这一 临界强度的刺激才是有效刺激,称为阈刺激。高于阈强度 的刺激是有效的,称为阈上刺激。低于阈强度的刺激则不 能引起兴奋,称为阈下刺激。 阈值的大小可反映组织兴奋性的高低,阈值低,表示兴奋 性高;阈值高,表示兴奋性低。
动物生理学肌肉的收缩ppt课件

肌肉的兴奋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刺激强度、刺激频率等,肌 肉兴奋性的变化直接影响肌肉的收缩反应。
肌肉收缩的化学传导
1 2
神经递质的释放与作用
当神经冲动传导到神经末梢时,神经递质被释放 到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引起肌 肉收缩。
乙酰胆碱的作用
乙酰胆碱是主要的神经递质之一,通过与突触后 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结合,触发肌肉收缩。
动物的繁殖行为与肌肉收缩的关系
பைடு நூலகம்求偶
雄性动物在求偶过程中,会展示其肌 肉的力量和灵活性,以吸引雌性。例 如,雄性鸟类在求偶时,会展示其胸 部和颈部肌肉收缩产生的飞行技巧。
生产
雌性动物在生产过程中,子宫肌肉的 收缩有助于将胎儿推出体外。产后, 雌性动物通过收缩其子宫肌肉来帮助 胎盘和死胎的排出。
06
能量储备
肌肉中储存的能量形式包括糖原、 脂肪和蛋白质,这些储备在能量需 求增加时释放。
03
肌肉的收缩机制
肌肉收缩的分子基础
肌肉纤维的结构
肌肉纤维由肌原纤维和肌管系统 组成,肌原纤维是肌肉收缩的基 本单位,由粗、细两种肌丝构成
。
肌丝滑行的原理
肌肉收缩时,粗、细两种肌丝发 生相对位移,引起肌肉缩短。
肌肉恢复是指肌肉在疲劳后通过休息和营养补充等方式 恢复原有功能的过程。
肌肉疲劳的产生与能量消耗、代谢产物积累、神经传导 抑制等多种因素有关。
合理的休息和营养补充有助于提高肌肉恢复速度和运动 表现。
05
动物行为中的肌肉收缩
动物的行走与奔跑
行走
动物行走时,腿部肌肉的收缩使足部离开地面,推动身体向 前移动。不同动物具有不同结构的腿部肌肉,以适应其特定 的行走方式。例如,四足动物通过交替收缩其前肢和后肢来 行走。
动物生理学考研题库

动物生理学考研题库动物生理学是一门研究动物生命活动规律和生理机制的科学,它涵盖了从分子水平到整体水平的生理过程。
以下是一些动物生理学考研题库的内容,供参考:一、选择题1. 细胞膜的主要功能是:A. 保护细胞内部结构B. 控制物质进出C. 传递神经信号D. 储存遗传信息2. 以下哪个不是肌肉收缩的基本机制?A. 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的相互作用B. 钙离子的调节作用C. ATP的供能作用D. 神经递质的释放3. 呼吸作用中,氧气的主要作用是:A. 提供能量B. 作为电子受体C. 促进细胞分裂D. 维持细胞形态二、填空题1. 动物体内的能量主要来源于________和________的代谢。
2. 神经冲动的传递依赖于________的释放和接收。
3. 心脏的主要功能是________和________。
三、简答题1. 简述动物体内水分平衡的调节机制。
2. 解释什么是血液的酸碱平衡,并简述其调节过程。
四、论述题1. 论述动物体温调节的生理机制,并举例说明不同环境下动物如何适应。
2. 讨论动物呼吸过程中气体交换的原理及其在不同动物中的差异。
五、案例分析题某研究小组对一种鸟类进行了生理学研究,发现该鸟类在飞行时心率显著增加。
请分析可能的原因,并讨论这种生理变化对鸟类飞行能力的影响。
结尾动物生理学是一个不断发展的领域,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我们对动物生理机制的理解也在不断深化。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不仅可以增进我们对动物生命活动的认识,还能为动物保护和生物医学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希望以上题库能够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准备考研,深化对动物生理学的理解。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 第五章肌细胞收缩、心肌、平滑肌生理

ACh扩散至 扩散至endplate 扩散至
↓
结合, 与R结合 K+、Na+通道 结合
↓ (化学门控 化学门控) 化学门控
Endplate potential
↓(电紧张扩布) (电紧张扩布)
电压门控Na 电压门控 +通道激活
↓ 肌膜上
AP
注意: 注意: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量子释放quantal release:以小泡为 、 : 单位的倾囊释放。 单位的倾囊释放。 ★2、终板电位 endplate potential, EPP 、 1)定义 : 终板膜上产生的局部去极化电 终板膜上产生的局部去极化电 ) 可随ACh释放增加而产生等级性变化。 释放增加而产生等级性变化。 位。可随 释放增加而产生等级性变化 2)不表现“全或无”传导,只能在局部 )不表现“全或无”传导, 进行紧张性电扩布。 进行紧张性电扩布。 3)一次神经冲动释放 所引起的EPP )一次神经冲动释放ACh所引起的 所引起的 大小超过引起肌细胞AP所需阈值 所需阈值3~4倍,可 大小超过引起肌细胞 所需阈值 倍可 刺激周围具有电压门控 电压门控Na 通道的肌膜 肌膜产生 刺激周围具有电压门控 +通道的肌膜产生 AP,使神经冲动与肌细胞收缩保持 对1。 ,使神经冲动与肌细胞收缩保持1对 。
(一)神经—骨骼 神经— 肌接头处兴奋的 传递 neuromuscular transmission
1.神经肌接头( 1.神经肌接头(neuromuscular junction) 神经肌接头 ) 的结构: 的结构:
⑴接头前膜prejunctional membrane: 接头前膜 突触囊泡synaptic vesicle,内含 内含ACh; ①突触囊泡 内含 电压门控Ca 通道; ②电压门控Ca2+通道; 接头间隙junctional cleft: ⑵接头间隙 50nm宽,与细胞外液相通 50 宽 与细胞外液相通; 接头后膜postjunctional membrane:又称 ⑶接头后膜 又称 终板膜endplate membrane,是肌膜特化 终板膜 , 部分,上有 上有① 受体;② 部分 上有①N2型ACh受体 ② AChE; 受体
人体与动物生理学重点

一名词解释1.等张收缩:当张力增加到超过负荷量的瞬间,负荷不能再阻止肌肉缩短,于是肌肉以一定速度缩短并使负荷移动,一旦肌肉开始缩短,张力维持恒定的骨骼肌收缩方式称为等张收缩。
2.等长收缩:如果负荷量增加到大于肌肉产生的张力时,则肌肉的长度保持不变,肌肉的张力逐渐增加的骨骼肌收缩方式称为等长收缩。
3.RP:静息电位(resting potential),指细胞在没有受到外来刺激时即处于静息状态下的细胞膜内、外侧所存在的电位差,也称静息膜电位。
离子基础是由于细胞膜对K+的通透性较高,而对Na+通透性很低;同时细胞膜内外离子的分布又极不均匀,因而产生跨膜电位。
RP 主要是在离子浓度梯度、电压梯度及离子泵三个因素的作用下,K+通过膜转运达到平衡的K+)。
平衡电位(K+-equilibrium potential,EK4.AP:动作电位(action potential),指细胞膜因受一个较强的刺激而产生一个短暂的快速的膜电位的变化(100mV),也称神经冲动。
离子基础是动作电位是由膜对Na+和K+的通透性发生一系列变化所引起的。
动作电位的上升支(即去极相)的出现是由膜对Na+通透性突然增大引起的Na+内流所造成,而下降支(或复极相)则主要与随后出现的K+通透性的增大有关。
5.阈电位:当细胞受到一次阈刺激或阈上刺激时,受激细胞膜上Na 通道少量开放,出现Na 少量内流,使膜的静息电位值减小而发生去极化。
当去极化进行到某一临界值时,由于Na 通道的电压依从性,引起Na 通道大量激活、开放,导致Na 迅速大量内流而爆发动作电位。
这个足以使膜上Na 通道突然大量开放的临界膜电位值,称为阈电位。
兴奋性的基础是静息电位,所以静息电位值或静息电位与阈电位的距离大小,可影响细胞的兴奋性。
如两者距离增大,细胞的兴奋性下降。
6.阈刺激、阈上刺激、阈下刺激:阈刺激,即达到产生动作电位所需最小刺激强度的刺激,作为衡量组织兴奋性高低的指标;高于阈强度的刺激是阈上刺激,是有效的;强度小于阈值的刺激,称为阈下刺激;阈下刺激不能引起兴奋或动作电位,但并非对组织细胞不产生任何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肌肉组织的分类
• 骨骼肌Skeletal
– Attached to bones – Nuclei multiple and peripherally located – Striated, Voluntary and involuntary (reflexes)
• 平滑肌Smooth
– Walls of hollow organs, blood vessels, eye, glands, skin
⑥如果肌浆内Ca2+浓度仍很高,便又可出现横桥同细肌丝上 新位点的再结合、再扭动如此反复进行称为横桥循环或横桥 周期(cross-bridge cycling),一旦肌浆中的Ca2+浓度减少 时,横桥与肌纤蛋白分子解离,则出现相反的变化,肌小节 恢复原状,肌肉舒张。
动作电位
兴奋收缩耦联
• 在以膜电位的变化为特征 的兴奋过程与以肌丝滑行为 基础的收缩活动之间,存在 的能把两者联系起来的中介 过程叫兴奋-收缩耦联 (excitation-contraction coupling)
• 伸展性Extensibility
– Muscle can be stretched to its normal resting length and beyond to a limited degree
• 弹性Elasticity
– Ability of muscle to recoil to original resting length after stretched
• 肌肉舒张时,肌小节延长
肌丝滑行学说 II:
舒张时的肌小节
收缩时的肌小节
肌小节缩短
肌纤蛋白Actin 和肌凝蛋白(肌球 蛋白) Myosin的结构
细肌丝的结构:
肌纤蛋白分子
肌钙机制
收缩蛋白: 肌凝(球)蛋白 肌纤蛋白
调节蛋白: 原肌凝(球)蛋白 肌钙蛋白
静息时,横管上的L型Ca2+通道对终末池膜上的释放通 道开口起到堵塞作用,只有当横管膜上的电信号到达此处时, L型通道发生构型变化,才消除对终末池膜上通道的堵塞作 用,Ca2+大量进入肌浆。
肌质网中还存在着一种Ca2+泵,是Ca2+-Mg2+依赖式 ATP酶的离子转运蛋白质酶,Ca2+的升高一方面引起肌丝的 相对滑行,另一方面又激活了L管上的Ca2+泵,可以将Ca2+ 主动转运入终末池。
肌肉组织的生理功能
• 移动身体 • 保持姿势 • 呼吸 • 机体产热 • 通信 • 缩窄器官和血管 • 心脏跳动
肌肉组织的特性
• 收缩性Contractility
– Ability of a muscle to shorten with force
• 兴奋性Excitability
– Capacity of muscle to respond to a stimulus
①当肌浆中Ca2+浓度升高时,Ca2+与肌钙蛋白C亚单位结合 引起肌钙蛋白构象的改变,
②这种改变也传递给原肌凝蛋白,同时引起原肌凝蛋白构象 发生扭转
③消除了静息时对肌纤蛋白与横桥结合的障碍
④肌纤蛋白与横桥两者的结合,并向M线方向的扭动,把细肌 丝拉向M线方向,肌小节缩短。
⑤Ca2+是触发肌丝相对滑行的因子,因此又称它为去抑制因 子。
骨骼肌的结构 I:
骨骼肌的结构 II:
骨骼肌的结构 III:
肌纤维:
肌膜
肌元纤维
肌质
内部结构:
终池
肌质
肌膜
肌原纤维 细肌丝 粗肌丝
三联体
肌质网 T管
横 纹:
肌联蛋白 细肌丝 粗肌丝
肌丝的结构 I:
肌小节
肌联蛋白
粗肌丝 细肌丝
肌丝的结构 II:
肌丝滑行学说 I:
• 肌肉收缩(时),肌小节缩短,细肌丝(肌纤蛋 白丝)在粗肌丝(肌凝蛋白丝)中间主动滑行的 收缩时,肌小节中的粗肌丝与细肌丝的长度均未 发生变化,只是细肌丝在向粗肌丝中央滑行时, 增加了其与粗肌丝重迭的区域,因此H区的宽度 减少直至消失,甚至出现细肌丝重迭的新区带, 相应肌小节的亮带也变窄。
• 涉及: – 肌膜 – 橫管 – 终池 – 肌质网
– Ca2+ – 肌钙蛋白
肌管系统
①横管(transverse tube)系统,简称T管。横管是由肌细胞膜 在肌纤维的Z线处向内凹陷而形成。其膜具有与肌膜相类似的 特性,可以产生以Na+为基础的去极化和动作电位。
②纵管系统,即肌浆网 (sarcoplasmic reticulum,SR),简 称L管(纵管,gitudinal tubule)。L管与肌原纤维平行,包 绕于肌小节中间部。
L管在接近肌小节两端的T管处,形成特殊的膨大,称为 终末池(或称连接肌浆网Junctional SR,JSR),内贮存大量 Ca2+ 。
靠近T管的终末池上有释放Ca2+的通道(或称 ryanodine receptor, RYR)。
在与之对置的横管膜或肌膜上有一种L型的Ca2+通道 (L-type Ca2+ channel)。
动作电位和肌肉收缩
包括三个主要过程:
1 电兴奋通过横管系统传向肌细胞的深处; 2 三联管结构处信息的传递; 3 肌浆网(即纵管系统)对Ca2+的释放与再聚
积。
①当肌细胞膜兴奋时,动作电位可沿着凹入细胞内 的横管膜传导,引起横管膜产生动作电位。
②当动作电位传到终末池时,激活T管和L型Ca2+通 道,L型Ca2+通道发生构型改变,消除对终末池 膜上Ca2+释放通道的堵塞作用,
③而使终末池内的Ca2+大量进入肌浆,足够与肌钙 蛋白(TnC)结合达到饱和;
④从而触发肌丝的相对滑行,肌肉收缩。
⑤肌浆网上的Ca2+泵对Ca2+的亲和力高于肌钙蛋白(TnC), 当肌浆中Ca2+浓度升高时,便使肌浆网上的Ca2+泵激活, 因此由肌浆网释放的Ca2+在与TnC短暂结合后,最终全部 被Ca2+泵逆着浓度梯度由肌浆中转运到肌浆网中(由分解 ATP获得能量),遂使肌浆中Ca2+浓度下降到静息浓度; 被回收的Ca2+与终末池中的扣钙素结合,使肌浆网中的 Ca2+浓度下降,有助Ca2+泵的转运和终末池中贮存更多的 Ca2+。
– Single nucleus centrally located – Not striated, involuntary, gap junctions in visceral
smooth
• 心肌Cardiac
– Heart – Single nucleus centrally located – Striations, involuntary, intercalated dis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