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案遇到困难要求助教学设计
三年级心理健康《鼓起通气,面对困难》教案

三年级心理健康《鼓起勇气,面对困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困难的含义,认识到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
2. 培养学生面对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学会积极应对挫折。
3. 引导学生学会调整心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1. 让学生认识到困难是成长的一部分,学会面对困难。
2. 培养学生勇敢面对挫折,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困难,不畏难,不气馁。
2. 如何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增强自信心。
四、教学准备1. 课件、视频等教学资源。
2. 讨论话题、案例分析等教学素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发生在学生身边的案例,引出课题《鼓起勇气,面对困难》。
2. 新课导入:讲解困难的含义,让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
3. 案例分析:分享一些名人的故事,让学生了解他们在面对困难时是如何鼓起勇气,最终取得成功的。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以及如何克服这些困难。
5. 分享经验:邀请几名学生分享他们在面对困难时的经历和感悟。
7. 课后作业:布置一道实践作业,让学生在课后尝试运用所学的方法,解决一个生活中的困难。
8.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面对困难的方法。
六、教学活动设计1. 活动一:困难体验分享让学生准备一个自己曾经遇到的困难,并在课堂上分享。
引导学生倾听他人的经历,并给予支持和鼓励。
2. 活动二:勇气卡制作让学生制作一张“勇气卡”,上面写上自己在面对困难时可以鼓起勇气的原因或方法。
学生可以写下自己的信心语句、励志名言或者画上激励自己的图片。
七、教学评价1. 评价一:勇气卡展示让学生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勇气卡,并分享背后的故事。
教师和其他学生对其勇气和应对困难的方法进行评价。
2. 评价二:困难应对实践在课后,让学生尝试应用在课堂上学习到的方法去面对一个实际的困难。
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应对过程,对其勇气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评价。
新长江版二年级心理健康教育全册教案之第八课遇到困难要求助

新长江版二年级心理健康教育全册教案之第八课遇到困难要求助一、教学目标1.认识困难对个人成长的影响;2.理解遇到困难时求助的重要性;3.学会主动寻求帮助,提高团队合作意识;4.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困难和解决困难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认识困难对个人成长的影响;2.理解遇到困难时求助的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1.学会主动寻求帮助,提高团队合作意识;2.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困难和解决困难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教材:新长江版二年级心理健康教育全册第八课教材;2.教具:教师课件、学生练习册;3.备课资料:有关遇到困难时求助的案例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老师将板书标题“遇到困难要求助”展示给学生,引导学生思考:在生活中,你们有没有遇到过困难?你们是如何解决的?•引导学生分享自己遇到的困难以及解决困难的经验。
2. 新课呈现(10分钟)•引导学生打开教材第八课,呈现教材内容给学生阅读,同时教师进行讲解。
•通过课堂讨论的方式,让学生了解课文中的小故事,引导学生思考遇到困难时应该怎么办。
3. 案例讨论(10分钟)•教师准备好一些与学生生活相关的案例,包括学习困难、人际关系问题、情绪管理等方面的困难。
•将案例呈现给学生,并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析案例中的困难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法。
•引导学生认识到遇到困难时寻求帮助的重要性以及解决问题的多样性。
4. 情境角色扮演(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情境,进行角色扮演。
情境可以是学习中的问题、社交困扰等。
•学生可以自由发挥,扮演不同的角色,演绎遇到困难时的求助过程,并展示解决问题的方法。
•同时,其他组员可以提供积极的建议和解决方案。
5. 教师总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归纳,重点强调遇到困难时主动寻求帮助的重要性。
•鼓励学生在面对困难时要坚持不放弃,勇于解决问题,同时帮助他人也是一种积极的行为。
六、课后作业1.学生练习册上第八课的相关习题。
2.各组搜集一些遇到困难后寻求帮助并成功解决问题的案例。
心理健康教案遇到困难要求助教学设计

心理健康教案遇到困难要求助教学设计Title: Promoting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and Seeking Help When Facing DifficultiesObjectives:1. To understand the importance of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and the impact of difficulties on mental health.2. To learn effective strategies for maintaining and promoting psychological well-being.3. To encourage students to seek help from appropriate resources when facing psychological challenges.4. To develop empathy and support networks within the classroom.Introduction (10 minutes):1. Begin the lesson by asking students about their understanding of mental health and its importance in overall well-being.3. Explain the purpose of the lesson, which is to explore strategies and resources available to promote psychologicalwell-being and seek help when needed.Body:Part 1: Understanding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15 minutes)1. Define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by explaining that it refers to a state of emotional, psychological, and social well-being.2. Discuss the impact of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on academic performance, relationships, and overall happiness.3. Present statistics or case studies that highlight the prevalence of mental health issues among students.4. Engage students in a reflection activity where they identify their own stressors or challenges that affect their psychological well-being.Part 2: Strategies for Promoting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30 minutes)1. Introduce various coping strategies and techniques for managing stress and promoting mental health, such as:a. Setting realistic goals and prioritizing tasksb. Practicing self-care activities (e.g., exercise, hobbies, meditation)c. Building a support network of friends, family, and mentorsd. Engaging in positive self-talk and challenging negative thoughtse. Seeking professional help when needed2. Divide students into small groups and assign each group a specific strategy to discuss and brainstorm practical ways to implement it.Part 3: Seeking Help from Resources (30 minutes)1. Discuss the importance of seeking help from appropriate resources when facing difficulties.2. Identify and explain different resources available for seeking help, such as school counselors, helplines, and mental health professionals.Part 4: Developing Empathy and Support Networks (15 minutes)1. Facilitate a group discussion on the importance of understanding and supporting others' mental health.2. Encourage students to be empathetic listeners and thoughtful friends when their peers seek help.3. Brainstorm ideas as a class on how to create a supportive classroom environment.4. Assign each student a "support buddy" whom they can reach out to when feeling overwhelmed or in need of assistance.Conclusion (10 minutes):1. Summarize the key points discussed throughout the lesson.2. Address any questions or concerns raised by students about mental health or seeking help.3. Remind students that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is a journey, and it's essential to practice self-care continually.4. Provide students with a list of local resources and helpline numbers for reference.Homework:1. Have students write a reflection journal entry on their current stressors and how they plan to implement the strategies discussed to promote their psychological well-being.2. Encourage students to share their reflections with their "support buddy" or a trusted adult.。
心理健康教案《遇到困难要求助》教学设计

心理健康教案第八课《遇到困难要求助》教学设计新堤小学刘艳梅教学目标1、懂得遇到困难时要主动思考解决困难的办法;不要慌、不要怕;因为这样是解决不了问题的..2、懂得实在没有办法时;再请求别人帮助..教学准备1、了解和设计在生活中、学习中不同的困难的情境..2、编一首与本课主题有关的儿歌..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课题1、谈话:同学们;我们的生活是美好的;不过有时也会碰上这样或那样的困难;请你们看大屏幕;你遇到过这样的困难吗图一:一男孩上学过马路时面对车流;急得满脸通红;手足无措..图二:放学后;下大雨;一女孩因没有雨具而冒雨奔跑回家..图三:一个男孩子要写课堂作业时;发现铅笔头是断的;他只有一支笔;这下写不成作业了;他很急;不知如何是好..教师请学生讲图意;强调图上这些小朋友都遇上了困难..2、问:你们遇到这样的困难吗如果没有;那么你们平时遇到过什么困难呢板书课题:“遇到困难”几个字;鼓励学生大胆说;实事求是地说..二、出示情境1、介绍新朋友球球同学们;老师给你们介绍一个新朋友;这个小朋友的名字叫球球;也在新堤小学读一年级..大屏幕显示动画:球球一边招手一边向同学们问好;请同学们也向新朋友问好..他最近遇上了一些困难;请同学们看大屏幕..2、出示情境;老师讲解情境情境一:球球一天下午放学后自己回家;由于对路不熟;所以迷路了;并且越走越远;他从下午五点钟直到晚上七点半都找不到回家的路;看到天已经黑了;就蹲在路边大哭起来..1教师讲述:球球想回家可是又不懂得走哪条路;他是不是遇上困难了你们看他哭得多伤心啊..你们说说他当时的心理会是怎样的相机板书——反应:心慌、紧张、害怕2讨论办法..四人小组讨论①球球的眼泪能带他回家吗球球的哭声能解决困难吗如果是你的话;你首先要怎么样冷静、沉着②“怎么办”讨论办法..相机板书:积极想办法、求助他人..补充课题板书:要求助③指名讲述办法;相机提问:如果遇到陌生人你能随便跟他走吗④教师归纳办法..3小结:我们遇到了困难;有时会心慌、紧张;甚至害怕;这是正常的生理反应;但我们应该明白:心慌、紧张、害怕不能使我们解决困难;甚至还可能使事情更糟..所以我们首先要让自己冷静下来;积极想办法解决..自己如果无法解决;一定要大胆求助别人..能自己解决困难的孩子是个勇敢的孩子..我们平时遇到困难的时候;有谁能自己想办法解决的;如果有的话;等一会儿告诉老师;好吗三、讨论情境二、三..情境二:球球在操场上跑步;一不小心跌伤了膝盖;他坐在地上哭了很久..提问:①他为什么哭害怕疼痛②眼泪能让他血止住吗笑声可以使他的伤口变好吗③应该怎么办引导学生说出先要镇定、冷静;然后想办法..情境三:在课堂上;该写作业时;球球发现没有带笔来;急得哭了起来..引导学生说出先要镇定、冷静;然后想办法..四、独立解决问题1、出示活动一:贴鼻子问:你能独自一人完成这个游戏吗如果是你应该怎么办2、出示活动二:大胆说出来问:当你遇到四幅图中的困难时;你会怎样寻求帮助呢五、巩固印象、加深认识1、提问:你以前遇到什么困难;你是怎么解决的今后遇到困难应该怎么办学生先同桌讨论;然后指名说..2、教师小结:能自己解决困难是好的;但实在没有办法解决的时候;我们应该请别人来帮助自己..六、教师总结1、总结:刚才教师和大家一起为球球小朋友解决了几个困难;大家真能干;我们也懂得了遇上困难之后尽可能不要——指着板书心慌、紧张、害怕;应该勇敢地告诉自己:“我可以解决这个困难..”然后积极开动脑筋找出办法..如果问题解决了;就告诉自己:“其实我也很能干..”实在解决不了的;就请别人帮助..2、球球懂得了应该怎样对待困难;他多高兴啊;你们看他要和大家一起学一首儿歌呢屏幕显示动画:球球对大家说:“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帮助;让我们一起学一首儿歌吧”①屏幕显示配乐儿歌:困难人人有;请你别发愁;不要慌和怕;静心想办法;大胆求帮助;定能克服它;人人伸援手;困难不再有②教师范读、带读、齐读..。
二年级心理健康教学设计- 8遇到困难要求助 |鄂科版

二年级心理健康教学设计- 8遇到困难要求助|鄂科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在遇到困难时,请求帮助是一种积极的行为,培养他们主动寻求帮助的习惯。
2. 培养学生互相帮助,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3. 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应对生活和学习中的困难。
教学内容:1. 困难的概念:使学生了解困难是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
2. 寻求帮助的重要性:让学生明白在遇到困难时,寻求帮助是一种积极的行为,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解决问题。
3. 帮助他人的意义:培养学生乐于助人的品质,让他们明白帮助他人也是一种快乐。
4. 团队合作:通过小组活动,让学生体验团队合作的力量,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在遇到困难时,如何寻求帮助,并培养他们主动寻求帮助的习惯。
2.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并接受帮助他人也是一种快乐,培养他们的乐于助人的品质。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视频,教学卡片。
2.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故事或者生活实例,引起学生对遇到困难时寻求帮助的思考。
2. 新课导入:讲解困难的概念,寻求帮助的重要性和帮助他人的意义。
3. 小组活动: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困难的主题,讨论并制定解决方案。
4. 分享与讨论:每组分享他们的解决方案,其他组给予评价和建议。
5. 总结: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强调遇到困难时寻求帮助的重要性和团队合作的意义。
板书设计:1. 遇到困难要求助2. 副学会寻求帮助,培养团队精神3. 内容:困难的概念,寻求帮助的重要性,帮助他人的意义,团队合作。
作业设计:1. 学生回家后,与家长分享今天学到的内容,讨论在家庭生活中遇到困难时如何寻求帮助。
2. 学生绘制一幅关于遇到困难时寻求帮助的图画,下节课分享。
课后反思:1. 教师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如学生的参与度,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等,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改进。
勇敢面对挫折心理健康教案

勇敢面对挫折心理健康教案勇敢面对挫折心理健康教案「篇一」一、目的:现实和未来都要求人们从小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
这些都与人的心理品质有关。
如果没有较高的心理素质,就很难适应21世纪的激烈竞争。
现代社会的快速进步和发展也使得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面临着更多更大的压力和挑战。
社会的发展变化对学校培养的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让同学们懂得不但要有强健的体魄,有获取信息、加工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更要有健康的个性心理品质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二、活动目标:1、让同学们知道在学习和生活中常常会遇到挫折,人人都不可避免。
2、初步掌握战胜挫折的方法,培养学生战胜挫折的能力。
3、每个人都应该以积极、健康的心态正确对待挫折,用勇于挑战自我的勇气和毅力战胜挫折,取得成功。
三、活动准备:1、心理小测试题(抽奖纸条8张)2、小花54朵(明天我提供)四、活动过程:(一)快乐的花儿A、同学们,万物滋润,百花盛开,听,大自然中花开的声音,多么美妙,充满生机,充满活力,你的桌上也有一朵这样的花。
B、这朵美丽的小花就代表你自己,花是美丽的,你同样是美丽的。
人人都说生命如花,让我们来观赏一下花开的情景。
(放影像大屏幕上出现一朵、多朵开得绚烂无比的花)老师(手指画面):花儿在阳光、雨露的滋养下开得是如此美丽。
生命如花,你手中那朵美丽的小花仿佛就是你自己。
A、我们人就像花儿一样,并非一路全是阳光和雨露,难免要经历“虫害”“风雨”,我们就是那在老师和家长的呵护下长大的花儿,又如何让我们这一朵朵小花在风雨后绽放得更美丽呢?(二)心情变化今天带来了个盒子。
有几件礼物送给大家,要你自己用手伸进盒子里去取。
(一个盒子有8张纸团,分别请每组选一位同学上去模,只能摸出一个,多则取消)大家看他们的表情。
也让他们说说心理变化。
)(体验情绪:你想知道里面有什么礼物吗?——“好奇”的情绪,着急的情绪手伸进盒子之前——“紧张”的情绪,期待的情绪手触摸到礼物时——“疑惑、紧张或害怕”的情绪,兴奋的情绪拿出礼物时——“高兴或害怕”的情绪,他们在取礼物的过程中,体验到了各种情绪,失落与喜悦,羡慕与沮丧,成功与机遇)(三)战胜挫折与困难A、刚才大家也知道得到礼品而高兴,没有得到而沮丧,同样我们遇到困难时也难免会泄气,这时我们要学会坚持不懈的精神。
六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育教案-鼓起勇气,面对困难全国通用

六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育教案鼓起勇气,面对困难全国通用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认识到困难是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学会正确面对困难。
2. 培养学生鼓起勇气,克服困难的能力,增强心理素质。
3. 引导学生学会寻求帮助,形成积极向上的心态。
二、教学内容1. 困难的认识:生活中的困难、学习中的困难、人际交往中的困难等。
2. 鼓起勇气的意义:勇气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如何培养勇气。
3. 克服困难的方法:积极应对、寻求帮助、调整心态等。
4. 心理素质的提升:培养自信、乐观、坚韧的品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鼓起勇气,面对困难,克服困难。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困难,培养心理素质,形成积极向上的心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PPT、教材、案例等。
2. 学具:笔记本、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故事或案例,引发学生对困难的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2. 讲解:介绍困难的认识,鼓起勇气的意义,克服困难的方法,心理素质的提升等。
4.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学会寻求帮助,形成积极向上的心态。
5. 实践活动:设计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培养勇气,克服困难。
六、板书设计1. 鼓起勇气,面对困难2. 主体内容:困难的认识、鼓起勇气的意义、克服困难的方法、心理素质的提升等。
七、作业设计1. 写一篇关于自己面对困难的文章,分享克服困难的经验。
2. 制定一个提升心理素质的计划,包括具体措施和时间安排。
八、课后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对困难的认识和应对困难的能力。
2. 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寻求帮助,形成积极向上的心态。
3. 教师要不断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在面对困难时能够鼓起勇气,克服困难。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整个教案中最为关键的部分,因为它直接关系到学生是否能够有效地学习和掌握课程内容。
在本教案中,教学过程的设计需要细致且具有互动性,以确保学生能够在面对困难时鼓起勇气,并学会如何克服困难。
二年级全册心理健康教育教案-第八课遇到困难要求助

二年级全册心理健康教育教案-第八课遇到困难要求助教案名称:遇到困难要求助年级:二年级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遇到困难时应该寻求帮助的重要性;2. 学生能够认识到困难不是难题,坚持解决问题的能力;3. 学生能够掌握请求帮助的方式和技巧。
教学重点:1. 学生能够理解遇到困难时应该寻求帮助的重要性;2. 学生能够掌握请求帮助的方式和技巧。
教学难点:1. 学生能够认识到困难不是难题,坚持解决问题的能力;2. 学生能够掌握请求帮助的方式和技巧。
教学方法:1.讲授与讨论相结合;2.场景模拟;3.绘本故事。
教学准备:1.选取相关的图片、绘本或视频材料;2.准备幻灯片或白板,用于呈现思维导图或讲解内容;3.线下或线上的学生桌面模拟场景。
4.准备手写板等电子设备,方便老师进行场景模拟。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图片或讲述故事,引入今天的主题——遇到困难时要求助。
简单介绍一下困难的定义,如何面对困难等相关知识。
2.梳理请学生列出一些可能会遇到的困难情况,如难以完成作业、不理解老师授课的内容、面对一些新的事物等。
请学生将这些困难按照自己主观上觉得容易或困难的程度排序。
3.解释通过介绍相关问题的解决方法来解释遇到困难时应该寻求帮助的意义。
讨论如何让班级成为一个和谐的团队,并通过一些情境模拟活动来为学生进一步意识到寻求帮助的重要性。
老师可以通过教育视频或文本材料来带领学生了解到如何处理困难。
4.模拟在幻灯片或白板上,老师提供教育场景或学校场景,模拟不同的困难情况和解决方法。
学生可以将自己的困难在小组中分享,并将问题排列成一张思维导图,以便更好地进行分析和解决。
5.讲解通过视频或者幻灯片来向学生介绍如何请求帮助的方法和技巧。
老师可以举办问答活动,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这些技巧,或通过提出一些疑问来检验学生是否掌握了这些技巧。
6.练习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通过角色扮演来练习如何跟别人寻求帮助,模拟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健康教案
第八课《遇到困难要求助》教学设计
新堤小学刘艳梅
教学目标
1、懂得遇到困难时要主动思考解决困难的办法,不要慌、不要怕,因为这样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2、懂得实在没有办法时,再请求别人帮助。
教学准备
1、了解和设计在生活中、学习中不同的困难的情境。
2、编一首与本课主题有关的儿歌。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课题
1、谈话:同学们,我们的生活是美好的,不过有时也会碰上这样或那样的困难,请你们看大屏幕,你遇到过这样的困难吗
图一:一男孩上学过马路时面对车流,急得满脸通红,手足无措。
图二:放学后,下大雨,一女孩因没有雨具而冒雨奔跑回家。
图三:一个男孩子要写课堂作业时,发现铅笔头是断的,他只有一支笔,这下写不成作业了,他很急,不知如何是好。
(教师请学生讲图意,强调图上这些小朋友都遇上了困难。
)
2、问:你们遇到这样的困难吗如果没有,那么你们平时遇到过什么困难呢板书课题:“遇到困难”几个字,(鼓励学生大胆说,实事求是地说。
)
二、出示情境
1、介绍新朋友球球
同学们,老师给你们介绍一个新朋友,这个小朋友的名字叫球球,也在新堤小学读一年级。
(大屏幕显示动画:球球一边招手一边向同学们问好,请同学们也向新朋友问好。
)他最近遇上了一些困难,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2、出示情境,老师讲解情境
情境一:球球一天下午放学后自己回家,由于对路不熟,所以迷路了,并且越走越远,他从下午五点钟直到晚上七点半都找不到回家的路,看到天已经黑了,就蹲在路边大哭起来。
(1)教师讲述:球球想回家可是又不懂得走哪条路,他是不是遇上困难了你们看他哭得多伤心啊。
你们说说他当时的心理会是怎样的(相机板书——反应:心慌、紧张、害怕)
(2)讨论办法。
(四人小组讨论)
①球球的眼泪能带他回家吗球球的哭声能解决困难吗如果是你的话,你首先要怎么样(冷静、沉着)
②“怎么办”讨论办法。
相机板书:积极想办法、求助他人。
(补充课题板书:要求助)
③指名讲述办法,相机提问:如果遇到陌生人你能随便跟他走吗
④教师归纳办法。
(3)小结:我们遇到了困难,有时会心慌、紧张,甚至害怕,这是正常的生理反应,但我们应该明白:心慌、紧张、害怕不能使我们解决困难,甚至还可能使事情更糟。
所以我们首先要让自己冷静下来,积极想办法解决。
自己如果无法解决,一定要大胆求助别人。
能自己解决困难的孩子是个勇敢的孩子。
我们平时遇到困难的时候,有谁能自己想办法解决的,如果有的话,等一会儿告诉老师,好吗
三、讨论情境二、三。
情境二:球球在操场上跑步,一不小心跌伤了膝盖,他坐在地上哭了很久。
提问:
①他为什么哭(害怕疼痛)
②眼泪能让他血止住吗笑声可以使他的伤口变好吗
③应该怎么办(引导学生说出先要镇定、冷静,然后想办法。
)
情境三:在课堂上,该写作业时,球球发现没有带笔来,急得哭了起来。
(引导学生说出先要镇定、冷静,然后想办法。
)
四、独立解决问题
1、出示活动一:贴鼻子
问:你能独自一人完成这个游戏吗如果是你应该怎么办
2、出示活动二:大胆说出来
问:当你遇到四幅图中的困难时,你会怎样寻求帮助呢
五、巩固印象、加深认识
1、提问:你以前遇到什么困难,你是怎么解决的今后遇到困难应该怎么办(学生先同桌讨论,然后指名说。
)
2、教师小结:能自己解决困难是好的,但实在没有办法解决的时候,我们应该请别人来帮助自己。
六、教师总结
1、总结:刚才教师和大家一起为球球小朋友解决了几个困难,大家真能干,我们也懂得了遇上困难之后尽可能不要——(指着板书)心慌、紧张、害怕,应该勇敢地告诉自己:“我可以解决这个困难。
”然后积极开动脑筋找出办法。
如果问题解决了,就告诉自己:“其实我也很能干。
”实在解决不了的,就请别人帮助。
2、球球懂得了应该怎样对待困难,他多高兴啊,你们看他要和大家一起学一首儿歌呢!屏幕显示动画:球球对大家说:“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帮助,让我们一起学一首儿歌吧!”
①屏幕显示配乐儿歌:
困难人人有,请你别发愁,
不要慌和怕,静心想办法,
大胆求帮助,定能克服它,
人人伸援手,困难不再有!
②教师范读、带读、齐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