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第三学月考试物理试卷
八年级下学期物理3月学业测评试卷

八年级下学期物理3月学业测评试卷一、选择题1. 关于力和运动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抛出去的篮球在上升过程中不受重力作用B . 在平直轨道上匀速行驶的列车受平衡力的作用C . 汽车刹车时人会向前“冲”是因为惯性突然消失D . 运动员在圆形跑道上做快慢不变的运动,运动状态不改变2. 物理学的发展极大地丰富了人类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创新和革命,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
对于物理学中运动与力的发展过程和研究方法的认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 亚里士多德首先提出了惯性的概念B . 物体只要受到了力的作用,它的运动状态就一定会发生改变C . 牛顿第一定律是力学的基本定律之一,它是能够通过现代的实验手段直接来验证的D . 伽利略对理想斜面的研究采用把实验和逻辑推理相结合的方法,发展了人类的科思维方式和科学研究方法3. 如图所示的实例中,为了增大压强的是()A . 安全锤一端做成锥形B . 坦克的履带非常宽大C . 铁轨下铺放很多轨枕D .滑雪板的面积比较大4. 如图所示,一物体在拉力F的作用下,以10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如果突然将力,撤去,则物体()A . 立即停止B . 继续以10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C . 继续向右运动,但速度逐渐减小直至停止D . 先向右运动,然后向左运动5. 如图所示,滑块在斜面上匀速下滑,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 滑块所受重力的方向垂直斜面向下B . 滑块所受弹力的施力物体是地面C . 滑块受到重力、弹力和摩擦力的作用D . 滑块受到重力、弹力的作用6. 利用身边的物品可以进行许多科学实验,如图所示,小明用饮料罐代替小车,把文件夹当成斜面,探究粗糙程度不同的接触面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关于本实验,下列分析中错误的是A . 饮料罐从相同高度滚下,是为了保证它刚滚到水平面时具有相同的速度B . 饮料罐会停下来是因为它和接触面之间有摩擦C . 饮料罐在水平面上滚动时受到的重力和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D . 该实验可以直接得出牛顿第一定律7. 小丽同学通过探究学习,思考了一个问题:当自己荡秋千运动到右端最高点时,如果自己受到的力全部消失,自己将会处于怎样的运动状态呢?她做出了以下猜想(如图所示),你认为其中正确的是(图中的黑点表示小丽同学)()A . 保持静止状态B . 继续来回摆动C .做匀速直线运动D . 做匀速圆周运动8. 如图所示,A、B、C三个容器中分别装有盐水、清水和酒精,三个容器中液面相平,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分别为pA、pB、pc,则A . pA>pB>pcB . pApB FA>FBB . pAFB D . pA=pB FA12. 如图质地均匀的长方体物体重7N,放在水平桌面上,它与桌面的接触面积为0.01m2,则它对桌面的压强为________Pa;在推动物体使其右端逐渐离开桌面边缘至木板中心到达桌面边缘的过程中,长木板对桌面的压力________;竖直切除该物体右边的阴影部分,剩余部分对桌面的压强会________.13. 如图甲是商场里常用的垂直电梯和自动扶梯,图乙记录了小强乘坐电梯的s—t图像。
八年级(下)第三学月考试物理试卷

八年级(下)第三学月考试物理试卷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7分)1.杠杆在我国古代就有了许多巧妙的应用:护城河上安装使用的吊桥就是一个杠杆:由图可知它的支点是 点(选填“A ”“B ”或“C ”):在匀速拉起吊桥时:它属于一个____杠杆(选填“省力”或“费力”).2.汽车如果空载和满载时都以相同的速度行驶:空载时具有的动能_______满载时的动能:停在山顶上的卡车具有的重力势能_______该车在山下时具有的重力势能.(填“大于”“等于”或“小于”)3.用50 N 的水平拉力拉着重为200 N 的小车沿水平道路在1 min 内前进60 m :则拉力做的功为_______J :拉力的功率为_______ W4. 一辆汽车不小心陷进了泥潭中:司机按图4所示的甲、乙两种方法安装滑轮:均可将汽车从泥潭中拉出:如果汽车受到的阻力为1000N :则甲图人匀速拉动汽车的拉力至少为 ::其中比较省力的是 图。
(绳与滑轮间的摩擦不计)5.利用图5所示装置将重为100N 的物体匀速提高3m :拉力F 的大小为______N(不计摩擦):拉力做的功为__________J :物体的重力势能_________ (选填“减小”、“不变”或“增大”) 。
6.物体在大小为20N 的水平拉力作用下:10秒内沿水平地面前进2m :则拉力做的 功为_________J :功率为_________W :若物体重100N :则重力对物体做的功为_________J 。
7.如图7(a)、(b)所示反映了力的作用效果:其中图_______表示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图_______表示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状态(均选填“a ”或“b ”)。
(b)图中运动员跳起后下落过程中重力势能将___________。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a) 图7 (b)8.在研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1)把杠杆挂在支架上:实验前没有挂钩码时:发现杠杆右端下倾:可将右端螺母向_____边旋转(选填“左”或“右”):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2)实验中共有6个钩码:杠杆上每格距离相等:调节好杠杆后:在杠杆左边离支点2格的A 处挂了3个钩码.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请你在杠杆右边挂上钩码(用一种方法).你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 图4 甲 乙 FA 图59.用一动滑轮将重100 N的砂子提到9 m高的楼上:所用的力是60 N:那么总功是__J:有用功是____J:额外功是___J:机械效率为____。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三次月考考试试题及答案.doc

【若缺失公式、图片现象属于系统读取不成功,文档内容齐全完整,请放心下载。
】八年级第三次月考物理试卷(满分:100分时间:100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1.质量为1.8kg的物体,可能是 ( )A.一头大象 B.一位小学生C.一只鸡 D.一颗小铁钉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3.在缉毒行动中,训练有素的缉毒犬可以准确嗅出毒品.这一事实说明 ( )A.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 B.分子之间有相互作用力C.分子的体积很小 D.分子之间有空隙4.下列关于质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理课本从地球带到月球,质量变小了B.水结成冰后,体积变大了,但质量不变C.把铁块加热后,锻压成铁片,质量变小了D.1kg棉花与1 kg铁块的质量不相等5.关于科学家卢瑟福提出的原子结构的核式模型,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B.原子核位于原子中心,核外电子绕原子核高速旋转C.原子由质子和中子组成D.原子的质量几乎集中在原子核内6. 如图所示的实例中,目的是为了增大压强的是 ( )A.纪念碑的基座建的很宽 B.注射器针头做的很尖 C.书包带做得较宽 D.坦克装有较宽的履带7.将空矿泉水瓶慢慢压入水中,直到完全浸没.下列对矿泉水瓶受到浮力的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 )A.矿泉水瓶受到水对它的浮力 B.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C.排开水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 D.浸没后,压入越深,受到的浮力越大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B.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C.只有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才具有惯性 D.物体的速度越大,惯性越大9.如图所示,让小车自斜面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滑下,记下小车在不同的材料表面水平运动的距离(见下表).分析实验数据并推理可得到的正确结论是 ( )A.阻力越小,小车运动的路程越短B.没有力物体就不能运动C.小车向前运动的距离越大,说明它受到向前的作用力越大D.若小车在绝对光滑的水平面上运动,小车的速度将保持不变,永远运动下去10.在3月12日植树节活动中,同学们联想到一些物理知识,其中正确的是 ( )A.小强拎起一桶水的同时感觉手疼,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B.小刚泼水时,盆留在手中而水“飞”了出去,是因为水有惯性,盆没有惯性C.小红沿水平方向用力拉一筐土,没有拉动,此时拉力小于摩擦力D.小丽用铁锹挖土时发现铁锹头比较锋利,这是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减小摩擦11.摩擦起电现象说明了A.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B.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C.原子是由更小的微粒组成的 D.用摩擦的方法可能创造电荷12.盲道是为盲人提供行路方便和安全的道路设施,常由两种砖铺成,一种是条形引导砖,引导盲人放心前行,称为行进盲道;一种是带有圆点的提示砖,提示盲人前面有障碍,该转弯或上、下坡了,称为提示盲道,砖上的条形或圆点高出地面5mm,当盲人走在上面时A.增大了脚底的压力,使脚底产生感觉 B.增大了脚底的压强,使脚底产生感觉 C.减小了脚底的压力,使脚底产生感觉 D.减小了脚底的压强,使脚底产生感觉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2分)13.在“摩擦起电”现象中,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因_______而带正电,同时丝绸会带上等量的_______电.14.风雨来临前,狂风把小树吹弯了腰,把树叶吹得漫天飞舞,从力的作用效果分析,风力使小树发生了_______,使落叶的_______发生了改变.15.如图甲所示,物体A所受的重力为_______N,方向是_______,把物体A浸没在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物体A的体积是_______m3. (g取10 N/kg)16.在生活中,我们有时因为生病而需要打针输液.如图所示为输液示意图,药瓶瓶口插有两根管子.其中C管的作用是利用_______使药液从A管中顺利流出;针头的表面做得非常光滑,这是为了_______以减轻病人的痛苦.若要提高输液速度,除了移动调节器外,还有一个简便的方法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生活中处处有物理,生活在西部高原的人们烹饪食物往往是采用炒、烤等方式,较少用煮的方式,这是由于高原地区的大气压较_______,水的沸点较_______的缘故.18.某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该物质的密度是_______kg/m3.由该物质构成的体积为4×10-5m3的实心物体,重是_______N,把它放入水中,静止后受到的浮力大小是_______N,排开水的体积是_______m3. (p水=1.0×103 kg/m3,g取10 N/kg)19.如图所示,跑车尾部装有气流偏导器,它的底部是弧形,这相当于倒置的飞机机翼.跑车行驶时,流过气流偏导器上方的气流速度_______(大于/小于)下方气流速度,因此在其上下表面产生压强差,形成对气流偏导器向_______(上/下)的压力.20.一只容器装满水,水的体积是0.8×103dm3,如果用它来改装酒精,最多能装_______kg.若容器中的水全部结成了冰,冰的体积_______ 。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三次月考测试卷(附答案)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三次月考测试卷(附答案)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三次月考测试卷(附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下面是XXX对体育比赛情景的分析,其中不正确的是()A。
踢出去的足球在空中仍然受到重力和脚的踢力B。
投篮时,篮球脱手后在空中下降的过程中,XXX对篮球不再做功C。
击出的羽毛球能在空中继续飞行,是由于羽毛球具有惯性D。
用桨向后划水,皮划艇会前进,这是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2.A、B两物体叠放在水平桌面上,在如图所示的三种情况下:①甲图中两个物体均处于静止状态;②乙图中水平恒力F作用在B物体上,使A、B一起以2m/s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③丙图中水平恒力F作用在B物体上,使A、B一起以20m/s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
比较上述三种情况下物体A在水平方向的受力情况,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
①中A在水平方向不受力,②、③中A在水平方向上都受力,但受力不同B。
①中A在水平方向不受力,②、③中A在水平方向上都受力,且受力相同C。
三种情况下,物体A在水平方向都不受力D。
三种情况下,物体A在水平方向受力,且受力大小相同3.人体本身蕴含着许多有关力的知识。
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A。
人的手臂相当于一个杠杆B。
脚掌的面积大,可以减小对地面的压强C。
手掌的纹路,增大了手与物体间的摩擦D。
拔河比赛时,胜利的队伍所用的拉力比对方大4.如图所示,滑板运动员沿水平地面向前匀速滑行,在横杆前相对滑板竖直向上起跳,人与滑板分离后分别从杆的上、下方通过,忽略人和滑板在运动中受到的阻力。
则运动员() A。
起跳上升过程中,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B。
匀速滑行时,人的重力与地面对滑板的支持力为一对平衡力C。
以滑板为参照物,运动员始终是静止的D。
由于惯性,人越过杆后仍将落在滑板上5.如图所示,两个盛有等高液体的圆柱形A和B,底面积不同(SA<SB),液体对底部的压强相等。
现将甲球浸没在A的液体中,乙球浸没在B的液体中,中均无液体溢出,若此时液体对各自底部的压力相等,则一定是()A。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三次月考试题卷(附答案)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三次月考试题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100分钟范围:第七章《力》~第十章《浮力》班级姓名得分第Ⅰ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两人用弹簧拉力器比试臂力的大小,他们拉同一拉力器,结果都能将手臂撑直,则()A. 手臂长的人手臂所用的力较大B. 手臂粗的人手臂所用的力较大C. 两人的手臂所用的力一样大D. 无法比较两个人手臂所用力的大小2.如图所示,一台用皮带传动的机器,因长时间使用,皮带与轮间出现打滑现象,致使转速变慢,下列办法中能提高它的转速的是()。
A. 把传动的皮带换成更结实更长的B. 把传动的皮带张紧一些C. 把传动的皮带放松一些D. 在皮带上加些润滑油3.关于液体压强,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A. 液体压强是由液体重力产生的,所以液体越重,产生的压强越大B. 由于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因而液体内部只有向下的压强.C. 因为p=F,所以液体压强与容器底面积大小有关SD. 液体压强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4.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有两个完全相同的溢水杯甲和乙、杯中装满了水,将两个体积相同、材料不同的实心小球A和B分别放入溢水杯中。
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小球A的质量小于小球B的质量B. 小球A受到的浮力等于小球B受到的浮力C. 甲杯对桌面的压强等于乙杯对桌面的压强D. 水对甲杯底的压强等于水对乙杯底的压强5.将水平桌面上的大烧杯装满水,然后往杯中轻放入一小球,溢出的水共100g,据此现象,下列判断正确的是(g=10N/kg)()A. 水对烧杯底的压强会增大B. 小球的质量不小于100gC. 小球的体积一定大于100cm3D. 小球受到的浮力等于0.1N6.如图所示,在水平地面上有两个由同种材料制成的均习正方体金属块甲和乙,其密度为3×103kg/m3,它们的边长之比为1:3,甲的边长为0.09m.(g取10N/k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乙对地面的压强p乙为2.7X103PaB. 若乙沿水平方向切割一部分叠放在甲的正上方,此时甲、乙对地面的压强相等,则乙正方体切去的厚度Δd为1.8cmC. 若乙沿竖直方向切割一部分叠放在甲的正上方,此时甲、乙对地面的压强相等,则乙正方体切去的厚度Δd为1.8cmD. 若将甲叠放在乙上,甲对乙的压强与乙对地面的压强之比为1:3第Ⅱ卷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14.0分)7.如图所示,是水平仪放置于某桌面上时的情形,它是利用了______的原理;此时说明桌面______面较高。
八年级下学期第三次月考物理试卷及答案

八年级下学期第三次月考物理试卷范围:第七章《力》~第十章《浮力》满分:100分考试用时:100分钟班级姓名得分一、单选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24.0分)1.假如没有重力,下列猜想正确的是()A. 树叶随风摇摆B. 物体不会下落C. 杯子中的水会轻易倒出来D. 举起很重的物体不容易2.如图所示,一个小球在一段光滑弧形斜槽AB上运动,当小球从A运动到B时,若小球所受的全部外力突然消失,那么小球将()A. 做匀速直线运动B. 立即停止运动C. 运动得越来越慢D. 运动得越来越快3.如图所示,是ab两种物质m−V的关系图象,若用质量相等的a、b两种物质分别制成两个实心正方体甲、乙,将甲、乙放在水平地面上。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b的密度之比为4:1B. 甲、乙两个正方体对地面的压强之比为4:1C. a、b的密度之比为2:1D. 甲、乙两个正方体对地面的压强之比为2:14.在吸管的底部缠绕一小段细铜丝制成两个完全相同的简易密度计,现将它们分别放入盛有不同液体的两个烧杯中,如图所示,当它们竖直静止在液体中时,液面的高度相同。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两个简易密度计所受浮力F甲=F乙B. 两个简易密度计排开液体的重力G甲<G乙C. 两个烧杯底部所受液体压强p甲=p乙D. 两杯液体的密度ρ甲=ρ乙5.如图所示,在跳台滑雪比赛中,运动员在空中滑翔时所受重力示意图正确的是()A. B.C. D.6.在水平路面上行驶的公交车内,某时刻悬挂在横杆下的拉手突然向公交车前进方向摆动,据此现象可以判断公交车可能正在()A. 直行急加速B. 直行急刹车C. 向左急转弯D. 向右急转弯7.重2N的文具盒,放在长为30cm,宽为20cm的纸上,如图所示。
文具盒正面的长约为宽的2倍,请估测文具盒对纸的压强最接近于()A. 100PaB. 10PaC. 500PaD. 1000Pa8.如图所示,放在水平桌面上的溢水杯盛满水,用弹簧测力计挂一个实心铁块,示数为F1;将铁块缓慢浸没水中(未接触溢水杯),溢出的水流入小烧杯,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2.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水对溢水杯底部的压强p甲<p乙B. 溢水杯对桌面的压力F甲<F乙C. 铁块受到的浮力F浮=F2−F1D. 小烧杯中水的重力G=F1−F2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16.0分)9.如图所示,打网球时,击球瞬间网球迅速被压扁并反弹出去,网球受到的这个力的施力物体是______,受力物体是______;在球被压扁的同时球拍的拉线也弯曲了,这个力的作用效果是使物体发生______,此现象说明力的作用是______。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3月学业质量测试物理试题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3月学业质量测试物理试题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1 . 如图所示,将弹簧测力计左端固定在墙上,右端用细线与重力为10N的木块相连,木块放在上表面水平的小车上,弹簧测力计保持水平,现拉动小车沿水平方向做直线运动,木块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4N,则木块所受摩擦力的大小与方向分别是A.4N,水平向左B.10N,水平向右C.14N,水平向左D.4 N,水平向右2 . 摩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如图所示,下列关于摩擦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图甲是利用火柴与火柴盒之间的摩擦使火柴头的温度升高而燃烧的B.图乙是利用货物与传送带之间的摩擦把货物运到高处的C.图丙是机器上安装的滚动轴承,它可以使摩擦大大增加D.图丁是气垫船通过船底向下喷气,在船底和水面之间形成一层空气垫,使船航行时所受阻力大大减小3 . 下列现象中,属于扩散现象的是A.湖面上柳絮飘扬B.校园里花香四溢C.公路上大雾弥漫D.工地上尘土飞扬4 . 如图所示,把一根塑料绳的一端扎紧,从另一端撕开许多细丝,用干燥的手从上向下捋几下,发现细丝张开了.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细丝张开的原因是带了异种电荷互相吸引B.细丝张开的原因与验电器的工作原理相同C.细丝带了电是通过摩擦的方法创造了电荷D.细丝带上了电的实质是分子在物体间的转移5 . 随着科技的进步,机器人正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如图所示,人形机器人正在表演舞蹈,下列对其中涉及到的物理知识分析错误的是()A.机器人鞋底上凹凸不平的花纹是为了增大摩擦力B.机器人鞋底较宽大可以减小压强C.机器人站立时受到的支持力和它对地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D.机器人跳起时,地面对它的支持力没有做功6 . 放在竖直的磁性黑板上的黑板擦,虽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作用,但它不会掉下来,其主要原因是:()A.它受到磁性黑板的吸引力B.它受到磁性黑板的静摩擦力C.它对黑板有吸引力D.它受到磁性黑板的滑动摩擦力7 . 以下是我们生活中可见到的几种现象, 在这些现象中,物体因为受力而改变运动状态的是A.用力揉面团,面团形状发生变化B.篮球撞在篮板上被弹回C.用力握小皮球球瘪了D.风把树枝吹弯8 . 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R1为定值电阻,开关闭合后,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移动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流表示数变大,电压表与电流表示数之比不变B.电流表示数变小,电压表与电流表示数之比不变C.电压表示数变小,电压表与电流表示数之比变大D.电压表示数变大,电压表与电流表示数之比变大9 . 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惯性现象的是A.起跑时运动员用脚向后使劲蹬地B.运动员跑到终点后还会继续向前运动一段距离C.将锤柄在地面上撞击几下,锤头就紧套在锤柄上D.拍打被子去掉灰尘10 . 小华在学习“粒子”的相关知识后,有下列认识,其中正确的是()A.扫地时灰尘飞舞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B.海绵容易被压缩能说明分子间有空隙C.当物体的温度降至0℃时,分子不会停止运动D.破镜不能重圆,主要是因为分子间有排斥力11 . 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与它所受到的拉力成正比.某同学在研究“弹簧的弹力与弹簧的伸长量的关系”时,他先把弹簧平放在桌面上使其自然伸长,用直尺测出弹簧的原长L0,再把弹簧竖直悬挂起来,挂上砝码后测出弹簧伸长后的长度L,把L-L0作为弹簧的伸长量x ,这样操作所画出的弹簧所受拉力F与弹簧的伸长量x的图线可能是下图所示图线中的哪一个()A.B.C.D.12 . 关于分子动理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B.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越剧烈C.分子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D.固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13 . 忽略空气阻力,抛出的小球在空中运动轨迹如图所示,下列有关抛出后小球的说法正确的是()A.小球在空中运动过程中没有受到力的作用B.小球在空中没受到手给的推力,运动状态不发生改变C.从运动轨迹可知小球在空中运动状态在发生改变D.小球受到手给的推力作用,运动状态发生改变14 . (2010江苏淮安金湖实验区模拟)如图所示的四幅图中的情景,不需要用惯性知识加以解释的是()A.B.C.D.二、填空题15 . 冰冰用手握着一个重为10N的水杯静止在空中,杯口竖直向上,手的握力为20N,则水杯受到的摩擦力为_____N;某同学用水平推力推停在平直公路上的汽车,没能推动,这时推力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汽车所受的阻力.16 . 如图,是被称为“没有链条的混合动力电动自行车”.该电动自行车行驶时是将电能转化为____能,用力刹车时是采用______的方法增大摩擦力,刹车后自行车不能立即停下来,是由于自行车具有________。
八年级(下)第三学月考试物理试卷

八年级(下)第三学月考试物理试卷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7分) 1.杠杆在我国古代就有了许多巧妙的应用,护城河上安装使用的吊桥就是一个杠杆,由图可知它的支点是 点(选填“A ”“B ”或“C ”),在匀速拉起吊桥时,它属于一个____杠杆(选填“省力”或“费力”). 2.汽车如果空载和满载时都以相同的速度行驶,空载时具有的动能_______满载时的动能,停在山顶上的卡车具有的重力势能_______该车在山下时具有的重力势能.(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3.用50 N 的水平拉力拉着重为200 N 的小车沿水平道路在1 min 内前进60 m ,则拉力做的功为_______J ,拉力的功率为_______ W 4. 一辆汽车不小心陷进了泥潭中,司机按图4所示的甲、乙两种方法安装滑轮,均可将汽车从泥潭中拉出,如果汽车受到的阻力为1000N ,则甲图人匀速拉动汽车的拉力至少为 ,,其中比较省力的是 图。
(绳与滑轮间的摩擦不计)5.利用图5所示装置将重为100N 的物体匀速提高3m ,拉力F 的大小为______N (不计摩擦),拉力做的功为__________J ,物体的重力势能_________ (选填“减小”、“不变”或“增大”) 。
6.物体在大小为20N 的水平拉力作用下,10秒内沿水平地面前进2m ,则拉力做的 功为_________J ,功率为_________W ;若物体重100N ,则重力对物体做的功为_________J 。
7.如图7(a)、(b)所示反映了力的作用效果,其 中图_______表示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图_______表示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状态(均选 填“a ”或“b ”)。
(b)图中运动员跳起后下落过 程中重力势能将___________。
(选填“增大”、 “减小”或“不变”)(a) 图7 (b) 8.在研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1)把杠杆挂在支架上,实验前没有挂钩码时,发现杠杆右端下倾,可将右端螺母向_____边旋转(选填“左”或“右”),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2)实验中共有6个钩码,杠杆上每格距离相等,调节好杠杆后,在杠杆左边离支点2格的A 处挂了3个钩码.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请你在杠杆右边挂上钩码(用一种方法).你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图4 甲 乙 图59.用一动滑轮将重100 N的砂子提到9 m高的楼上,所用的力是60 N,那么总功是__J,有用功是____J,额外功是___J,机械效率为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二第三学月考试物理试卷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7分)1.杠杆在我国古代就有了许多巧妙的应用,护城河上安装使用的吊桥确实是一个杠杆,由图可知它的支点是点(选填“A”“B”或“C”),在匀速拉起吊桥时,它属于一个____杠杆(选填“省力”或“费劲”).2.汽车假如空载和满载时都以相同的速度行驶,空载时具有的动能_______满载时的动能,停在山顶上的卡车具有的重力势能_______该车在山下时具有的重力势能.(填“大于”“等于”或“小于”)3.用50 N的水平拉力拉着重为200 N的小车沿水平道路在1 min内前进60 m,则拉力做的功为_______J,拉力的功率为_______ W4.一辆汽车不小心陷进了泥潭中,司机按图4所示的甲、乙两种方法安装滑轮,均可将汽车从泥潭中拉出,假如汽车受到的阻力为1000N,则甲图人匀速拉动汽车的拉力至少为,,其中比较省力的是图。
(绳与滑轮间的摩擦不计)5.利用图5所示装置将重为100N的物体匀速提高3m,拉力F的大小为______N(不计摩擦),拉力做的功为__________J,物体的重力势能_________ (选填“减小”、“不变”或“增大”) 。
6.物体在大小为20N的水平拉力作用下,10秒内沿水平地面前进2m,则拉力做的功为_________J,功率为_________W;若物体重100N,则重力对物体做的功为_________J。
7.如图7(a)、(b)所示反映了力的作用成效,其中图_______表示力能够使物体发生形变,图_______表示力能够改变物体运动状态(均选填“a”或“b”)。
(b)图中运动员跳起后下落过程中重力势能将___________。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a) 图7 (b)8.在研究杠杆平稳条件的实验中:(1)把杠杆挂在支架上,实验前没有挂钩码时,发觉杠杆右端下倾,可将右端螺母向_____边旋转(选填“左”或“右”),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稳.(2)实验中共有6个钩码,杠杆上每格距离相等,调剂好杠杆后,在杠杆左边离支点2格的A处挂了3个钩码.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稳,请你在杠杆右边挂上钩码(用一种方法).你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图4甲乙FA图59.用一动滑轮将重100 N的砂子提到9 m高的楼上,所用的力是60 N,那么总功是__J,有用功是____J,额外功是___J,机械效率为____。
10. 今天,小明是学校的升旗手,他将一面国旗在国歌声中匀速升到旗杆顶端。
请问:(1)旗杆顶端装有定滑轮,利用它来升国旗,目的是改变;(2)国旗匀速上升过程中能会逐步增大;11.工人利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将重900N的物体竖直向上匀速提升 0.5m,工人对绳的拉力为600N,则滑轮组对重物所做的有用W有用=__________J,该滑轮组现在的机械效率η=________%.二、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1.使用滑轮组时正确的是( ).A.要想改变力的方向,就不能省力B.要省力就不能改变力的方向C.能够省力,也能够改变力的方向D.能够省力同时省距离2.一根杠杆平稳时,动力小于阻力,若沿原力的方向各增加相同大小的力,这时杠杆将()A.仍保持平稳B.沿动力方向转动C.沿阻力方向转动D.无法确定3.某工人将一根木头的一端抬起,另一端支在地面上,在抬起过程中,人用力的方向始终竖直向上,那么力的大小将( ).A.逐步减小B.逐步增大C.先减小后增大D.保持不变4.在棉产区,每年秋天拔去地里的棉秆是农民的一项繁重体力劳动,小明同学仿照钳子的结构改制成的一种农具解决了这一问题,如图所示.使用时,将小铲着地,用虎口夹住棉秆的下部,然后在套管上用力,棉秆就拔出来了.该农具整体可视为杠杆,其支点的位置是( ).A.转轴B.套管C.小铲D.虎口5.在举重竞赛时,一运动员在第一时期把150kg的杠铃专门快举过头顶;第二时期使杠铃在空中停留3s.下列关于运动员对杠铃做功的说法.正确的是( ).A.他在第一时期内没做功B.他在第二时期内没做功C.他在两个时期内都没做功D.他在两个时期内都做了功6.如图所示的是一种叫做蹦极的游戏,游戏者将一根有弹性的绳子一端系在身上,另一端固定在高处,从高处跳下.图中B点是弹性绳自然下垂时绳下端的位置,A点是他所到达的最低点的位置.关于他离开跳台至最低点A的过程,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A.他的重力势能一直在减小B.绳的弹性势能一直在减小C.他的动能先增加后减小D.在最低点,重力势能减到最小,动能为零,绳的弹性势能最大7.某同学骑自行车内坡时,速度越来越慢,则车和人的( ).A.动能变大,重力势能变大B.动能变小,重力势能变小C.动能不变,重力势能不变D.动能变小,重力势能变大8.如图所示,杠杆的支点O,在A端加一个动力(图中未画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稳,则杠杆( ).A.一定省力B.一定费劲C.不省力也不费劲 D.以上三种情形均有可能9.有一人用一滑轮组分别将1000 N和2000 N的物体匀速提高相同的高度,动滑轮重200 N,绳重及摩擦都不计,则在上述两种情形中( )A.人做的额外功相等B.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相等C.人做的总功相等D.人做功的功率相等( )10.下列工具或仪器中属于省力杠杆的是C.减少重物的提升高度D.增加提升重物的重力12. 如图是某运动员进行射箭竞赛的情形,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被拉弯的弓具有弹性势能B、手拉弓弯,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C、手对弓的拉力大于弓对手的拉力D、运动员松手时弓的弹性势能将转化为箭的势能三、作图题:(12分)1.(6分)如图所示,O是杠杆的支点,画出力的力臂。
F22.(3分)在杠杆上的A点挂一重物,在C点对杠杆施加一个最小的力,使杠杆平稳在图中所示的位置.试画出那个力的示意图和力臂.3.(3分)小强想把一物资吊到楼上去,已知物资重1000 N,小强最大的拉力为300 N,假如使用滑轮组,至少需要几个滑轮?如何装配?四、实验探究:(每空1分,共11分)1.在做“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小明和同学们测得图中(a)、(b)两个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不同.(1)实验后小明想:关于同一个滑轮组,它的机械效率是否不变呢?通过摸索后他认为:即使像图中(a)那样已绕好的滑轮组,机械效率也不是固定的,还应该与被提升的物重有关,并用实验证明了自己的猜想是正确的.你认为小明的实验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2)小明将自己所做的上述实验告诉他的同学,大伙儿探究的欲望更加强烈,大伙儿认为:用滑轮组提升重物时,提升动滑轮所做的功是没有用的,但又不得不做,因此,叫____(选填“总功”“有用功”或“额外功”).因此,动滑轮的重也应该是阻碍滑轮组机械效率高低的因素.小明说,事实上大伙儿已测得的(a)、(b)两个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不同,就能够证明了这点.小明及同学们的探究精神值得学习,同时,我们应该明白,滑轮组机械效率除了与上述因素有关外,还与______________等有关.(3)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假如没有刻度尺,关于图(b)所示滑轮组,只要测出钩码重为G,然后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选填“匀速”或“变速”)上升,从弹簧测力计读出拉力值F,就可算出η=_____.2.如图所示,钢球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滚下,打到一个小木块上,能将木块撞出一段距离.放在同一水平面上相同位置的木块,被撞得越远,表示钢球的动能越大.现用质量不同的钢球从同一高度滚下,看哪次木块被推得远.回答以下问题:(1)不同的钢球从同一高度滚下,是为了使钢球滑到底端时具有相同的_______。
(2)由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明和小华合作做“研究杠杆平稳条件”的实验:(1)实验时,小明先调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稳,你认为如此做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小华将四个重力均为0.5N的钩码挂在杠杆左端后,又将弹簧测力计钩在杠杆A处的细线上(如图所示).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稳,且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最小,则小华应沿 _________ 方向拉弹簧测力计.在此情形下,小华读出弹簧测力计示数为4.2N.小明和小华对实验数据分析后得到的结论是:在误差承诺的范畴内,动力×动力臂 = 阻力×阻力臂.你认为他们如此就得出结论是否合理? ____________ ;简述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运算题:(14分)1. (6分)假期里,小兰和爸爸、妈妈一起参加了一个家庭游戏活动。
活动要求是:家庭成员中的任意两名成员分别站在如图所示的木板上,恰好使木板水平平稳。
(1)若小兰和爸爸的体重分别为400N和800N,小兰站在距离中央支点2m的一侧,爸爸应站在距离支点多远处才能使木板水平平稳?(2)若小兰和爸爸差不多成功地站在了木板上,现在他们同时开始匀速相向行走,小兰的速度是0.5m/s,爸爸的速度是多大才能使木板水平平稳不被破坏?2.(8分)站在地面上的人用滑轮组把重960N的物资由地面匀速提升到4m的高处,所用的时刻是8s,人作用在绳子自由端的拉力为600N.(不计摩擦和绳重) .(1)依据题意在图中画出绳子的绕法。
(2)求拉力所做的功和功率。
(3)求滑轮组的机械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