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攻》阅读答案
文言文阅读训练《《墨子-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文言文阅读训练《《墨子•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
子墨子闻之,起于齐,行十日十夜而毛手郢,见公输盘。
公输盘日:“夫子何命焉为?”子墨子日:“北方有侮臣,愿借子杀之。
”公输盘不说。
子墨子日:“请献十金。
”公输盘日:”吾义固不杀人。
”子墨子起,量丹日:“请说之。
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
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
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
知而不争,不可谓忠。
争而不得,不可谓强。
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公输盘服。
王日:“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
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公输盘讪,而日:“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子墨子亦日:“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楚王问其故,子墨子日:“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
杀臣,宋莫能守,可攻也。
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
虽杀臣,不能绝也。
“楚王日:”善哉!吾请无攻宋矣。
”(节选自《墨子・公输,有删改》)材料二杀一人谓之不义,必有一死罪矣。
若以此说往,杀十人,十重不义,必有十死罪矣;杀百人,百重不义,必有百死罪矣。
当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谓之不义。
今至大为不义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
情不知其不义也故书其言以遗后世若知其不义也夫奚说书其不义以遗后世哉。
今有人于此,少见黑靛:爹藐日£:疝宓晟*有蒜石臬乏茄娶苦日苦,多尝苦日甘,则必以此人为不知甘苦之辩矣Q今小为非,则知而非之;大为非攻国,则不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
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辩乎?是以知天下之君子也,势义与不义之乱也。
(节选自《墨子•非攻》)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非攻同步测试(附答案)

非攻同步测试(附答案)《非攻(节选)》【背景探源】墨子,名翟,战国时鲁国人(或说宋国人),墨家学派创始人。
据孙诒让考证,墨子生卒年在公元前468~公元前376年。
他出身低微,“上无君子之子,下无耕农之难”,可能是一个接近手工业劳动者的读书人。
因而养成了注重节俭、劳身苦志的作风,“量腹而食,度身而衣”,吃的是“藜藿之羹”,穿的是“短褐之衣”,足登“跋跷”。
他注重实践,善于制作,相传他的木工技术,与鲁班齐名。
在学术上,初受孔子影响,“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后逐渐成了孔子和儒家背叛,创建了与儒家相对立的墨家学派。
儒和墨两派互相驳辩,在先秦首先揭开了百家争鸣的序幕。
人们常把孔墨、儒墨并提。
墨子在战国时代乃是流誉四方、最具影响力的大思想家之一。
墨家以“为万民兴利除害”为本身使命,并为之孜孜奋斗,游说诸侯,谋求避免战争,安靖社会,安靖民生。
墨子“平生足迹所及,则尝北之齐,西使卫,又屡游楚,前至郢,后客鲁阳,复欲适越而未果。
”(孙诒让《墨子传略》)“席不暖”,“衣不黔”,真有孟子所说的“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主”的精神。
两千多年来一直流传着他止楚攻宋的传说。
正因如此,他的智慧、坚定和无所畏惧博得了历代人民尊敬。
到了汉代,随着儒学统治地位的确立,墨家学派渐趋式微。
但表现墨家思想精华的《墨子》一书得以保留下来,并一直流传至今。
《非攻》(节选)部分对打着“义”的旗号侵略他国的战争行为的非正义性予以报复,表达了墨子的“非攻”思想。
【作品鉴赏】和平,众之所求。
先秦诸子对于和平有着更为深刻的理解,主要的就是关于仁与义的争论。
这是残酷的环境使然。
当其时,道家的创始人老子愤于世事而无奈,骑牛出函谷而不还;儒家的创始人孔子著述春秋,希望以此劝世,但是闻说祥瑞麒麟被猎获,对世事极度失望,掷笔绝书。
孟子是孔子理念的继承者,也是“义”的创建者。
孟子说:“春秋无义战。
”无论是“仁”或“义”,都是从建立社会秩序的角度来说的。
社会秩序的本色是社会各利益群体彼此间的一种妥协。
《墨子校注 兼爱》《墨子 非攻》(节选)阅读训练及答案参考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天下之乱物,具此而已矣。
察此何自起?皆起不相爱。
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乎?视父兄与君若其身,恶施不孝?犹有不慈者乎?视弟子与臣若其身,恶施不慈?故不孝不慈亡。
犹有盗贼乎?视人之室若其室,谁窃?视人身若其身,谁贼?故盗贼有亡。
犹有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乎?视人家若其家,谁乱?视人国若其国,谁攻?故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有亡。
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
故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恶得不禁恶而劝爱?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
故子墨子曰不可以不劝爱人者,此也。
(选自《墨子校注·兼爱》)材料二:今王公大人、天下之诸侯则不然。
将必皆差论其爪牙之士,皆列其舟车之卒伍,于此为坚甲利兵,以往攻伐无罪之国。
入其国家边境,芟刈其禾稼,斩其树木,堕其城郭,以湮其沟池,攘杀其牲口,燔溃其祖庙,劲杀其万民,覆其老弱,迁其重器,卒进而拄乎斗,曰:“死命为上,多杀次之,身伤者为下;又况失列北桡乎哉?罪死无赦!”以惮其众。
夫无兼国覆军贼虐万民以乱圣人之绪意将以为利天乎?夫取天之人,以攻天之邑,此刺杀天民,剥振神之位,倾覆社稷,攘杀其牲口,则此上不中天之利矣。
意将以为利鬼乎?夫杀之人,灭鬼神之主,废灭先王,贼虐万民,百姓离散,则此中不中鬼之利矣。
意将以为利人乎?夫杀之人为利人也悖矣!又计其费,此为周生之本,竭天下百姓之财用,不可胜数也,则此下不中人之利矣。
(节选自《墨子·非攻》)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3分)夫无A兼国B覆军C贼虐D万民E以乱F圣人之绪G意将以为H利天乎?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家”和“国”在先秦时期分别指卿大夫和诸侯的封地,与现在常说的家、国不同。
苏教版语文高一至2017学年精讲精练非攻Word版含答案

《非攻》精讲精练【课文精讲】问:墨子在文中对战争表示了怎样的态度?你对此如何评价?答:墨子在《非攻》一文中主张兼爱、非攻,希望人们互爱互利,反对连年不断的战争及不义战争。
因为战争给人民带来了无穷的灾祸,给国家带来无法弥补的创伤,只有极力避免战争,才能使国泰民安,使社会从本质上进步与富足。
问:墨子反对战争,他反对一切战争吗?答:墨子反对战争,却不是简单的和平主义者。
他只主张非攻,而不主张非战;他反对攻,却讲究守;他不主张“去兵”,而主张备兵自守;他既不赞成国家间的攻伐掠夺,也不盲从“春秋无义战”的看法。
墨子主张非攻,特指反对当时的“大则攻小也,强则侮弱也,众则贼寡也,诈则欺愚也,贵则敖贱也,富则骄贫也”的掠夺性战争。
墨子以是否兼爱为准绳,把战争严格区分为正义与非正义两类。
“兼爱天下之百姓”的战争是正义的战争。
大攻下,强凌弱,众暴寡,“兼恶天下之百姓”的战争,是非正义的。
因此,“非攻”绝不是不加分析地反对一切战争,而是在分清战争性质的基础上,对诛战赞同,对攻战反对。
问:墨子反对“不义”战争,其原因是什么呢?答:墨子反对“不义”战争,主要是因为这样的战争对人民的损害最惨重。
(1)贻误农时,破坏生产,斩断了百姓的衣食之源。
(2)抢劫财富,不劳而获。
窃人桃李、抢人犬豕鸡豚、牛马,杀人越货者,“谓之不义”。
攻小国同样是“以非其所有而取”的不义行为。
(3)残害无辜,掠民为奴。
墨子把“亏人自利”视为不仁不义,文章以这种思想为基础,表达了反对侵略战争的观念,认为攻打别国是最大的不仁不义,是最大的罪过,因为它是最大的“亏人自利”。
问:墨子“非攻”思想有哪几个特点?(1)“非攻”以“兼爱”为其理论基础,是墨子为解决当时国家之间矛盾,实现其理想的必然结论。
(2)“非攻”以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是人民的理论。
(3)“非攻”提出了处理国家间关系的一个基本准则,得到了弱小国家的支持。
当时的战争不仅在大国间进行,也在大国与小国、强国与弱国、小国与小国、弱国与弱国之间进行。
鲁迅《非攻(节选)》阅读理解

鲁迅《非攻(节选)》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非攻(节选)鲁迅楚国的郢城可是不比宋国:街道宽阔,房屋也整齐,大店铺里陈列着许多好东西,雪白的麻布,通红的辣椒,斑斓的鹿皮,肥大的莲子。
走路的人,虽然身体比北方短小些,却都活泼精悍,衣服也很干净,墨子在这里一比,旧衣破裳,布包着两只脚,真好像一个老牌的乞丐了。
再向中央走是一大块广场,摆着许多摊子,拥挤着许多人,这是闹市,也是十字路交叉之处。
墨子便找着一个好像士人的老头子,打听公输般的寓所,可惜言语不通,缠不明白,正在手掌心上写字给他看,只听得轰的一声,大家都唱了起来,原来是有名的赛湘灵已经开始在唱她的《下里巴人》,所以引得全国中许多人,同声应和了。
不一会,连那老士人也在嘴里发出哼哼声,墨子知道他决不会再来看他手心上的字,便只写了半个“公”字,拔步再往远处跑。
然而到处都在唱,无隙可乘,许多工夫,大约是那边已经唱完了,这才逐渐显得安静。
他找到一家木匠店,去探问公输般的住址。
“那位山东老,造钩拒的公输先生么?”店主是一个黄脸黑须的胖子,果然很知道。
“并不远。
你回转去,走过十字街,从右手第二条小道上朝东向南,再往北转角,第三家就是他。
”墨子在手心上写着字,请他看了有无听错之后,这才牢牢的记在心里,谢过主人,迈开大步,径奔他所指点的处所。
果然也不错的:第三家的大门上,钉着一块雕镂极工的楠木牌,上刻六个大篆道:“鲁国公输般寓”。
墨子拍着红铜的兽环,当当的敲了几下,不料开门出来的却是一个横眉怒目的门丁。
他一看见,便大声的喝道:“先生不见客!你们同乡来告帮①的太多了!”墨子刚看了他一眼,他已经关了门,再敲时,就什么声息也没有。
然而这目光的一射,却使那门丁安静不下来,他总觉得有些不舒服,只得进去禀他的主人。
公输般正捏着曲尺,在量云梯的模型。
“先生,又有一个你的同乡来告帮了,……这人可是有些古怪……”门丁轻轻的说。
“他姓什么?”“那可还没有问……”门丁惶恐着。
“什么样子的?”“像一个乞丐。
语文试卷非攻鲁迅赠韩退之(含答案)

语文试卷非攻鲁迅赠韩退之(含答案)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专业课原理概述部分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1. 鲁迅的《非攻》主要体现了哪种思想?A. 反封建B. 反侵略C. 反帝国主义D. 反资本主义2. 以下哪部作品是鲁迅的短篇小说集?A. 《呐喊》B. 《彷徨》C. 《故事新编》D. 以上都是3. 韩愈的字是什么?A. 退之B. 子厚C. 子瞻D. 子美4. 韩愈是哪个朝代的文学家?A. 唐朝B. 宋朝C. 元朝D. 明朝5. 以下哪篇作品是韩愈的散文?A. 《师说》B. 《马说》C. 《进学解》D. 以上都是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 鲁迅的《非攻》是一篇议论文。
鲁迅《非攻(节选)》阅读训练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非攻(节选)①“先生到楚国去?”“是的。
”墨子慢慢的说道,“我们的老乡公输般他总是依恃着自己的一点小聪明,兴风作浪的。
造了钩拒②,教楚王和越人打仗还不够,这回是又想出了什么云梯,要怂恿楚王攻宋去了。
宋是小国,怎禁得这么一攻。
我去按他一下罢。
”说完,走到堂下,穿好草鞋,背上包裹,头也不回的走了。
墨子走进宋国的国界的时候,草鞋带已经断了三四回,觉得脚底上很发热,停下来一看,鞋底也磨成了大窟窿,脚上有些地方起茧,有些地方起泡了,他毫不在意,仍然走。
走了三天,看不见一所大屋,看不见一棵大树,看不见一个活泼的人,看不见一片肥沃的田地。
“这模样了,还要来攻它!”墨子想。
又走了一天和大半夜,草鞋已经碎成一片一片,穿不住了,包袱里还有窝窝头,不能用,便只好撕下一块布裳来,包了脚。
不过布片薄,不平的村路梗着他的脚底,走起来就更艰难。
到得下午,他坐在一株小小的槐树下,打开包裹来吃午餐,也算是歇歇脚。
远远的望见一个大汉,推着很重的小车,走到墨子面前,歇下车子,叫了一声“先生”,撩起衣角来揩脸上的汗,喘着气。
“这是沙么?”墨子认识他是自己的学生管黔敖.便问。
“是的,防云梯的。
”“别的准备怎么样?”“也已经募集了一些麻,灰,铁。
不过难得很:有的不肯,肯的没有。
还是讲空话的多……先生是到楚国去找公输般的罢?”“不错,”墨子说,“不过他听不听我,还是料不定的。
你们仍然准备着,不要指望着口舌的成功。
”管黔敖点点头,看墨子上了路,目送了一会,便推着小车,吱吱嘎嘎的进城去了。
楚国的郢城可是不比宋国:街道宽阔,房屋也整齐,大店铺里陈列着许多好东西。
走路的人,虽然身体比北方短小些,却都活泼精悍,衣服也很干净,墨子在这里一比,旧衣破裳,布包着两只脚,真好像一个老牌的乞丐了。
墨子辗转借问,径奔公输般寓所。
他拍着红铜的兽环,当当的敲了几下,门丁进去禀他的主人。
公输般吃了一惊,大叫起来,放下云梯的模型和曲尺,跑到阶下去。
《非攻》练习与答案

《非攻》同步练习【基础整理】一.基础字词1 .通假字①其不仁兹甚兹:通“滋”,更加。
2.重要实词①众闻则非之非:指责,非难。
②上为政者得则罚之得:得到,这里指捕获。
③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甚:严重,厉害。
④拖其衣裘拖:拽下来。
3.词类活用①众闻则非之形容词用作动词,非难。
②以亏人自利也。
使动用法,使人亏。
③从而誉之名词用作动词,赞美。
【文言句式】省略句①其不义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
“甚”字后面省略了“于”字。
②从而誉之,谓之义。
“谓之”后面省略了“为”字。
【文学.文化常识】墨子,名翟,战国时鲁国人(或说宋国人),墨家学派创始人。
在学术上,初受孔子影响,“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后逐渐成了孔子和儒家叛逆,创建了与儒家相对立的墨家学派。
儒和墨两派互相驳辩,在先秦首先揭开了百家争鸣的序幕。
人们常把孔墨.儒墨并提。
墨子在战国时代乃是流誉四方.最具影响力的大思想家之一。
墨家以“为万民兴利除害”为自己使命,并为之孜孜奋斗,游说诸侯,谋求制止战争,安定社会,安定民生。
《非攻》(节选)部分对打着“义”的旗号侵略他国的战争行为的非正义性予以抨击,表达了墨子的“非攻”思想。
课堂•内外【自主学习】1.本文主要观点是什么?答:★参考答案: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窃.盗.杀人),谓之不义。
今至大为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
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别乎?2.本文运用了什么样的论证方法?答:★参考答案:从文章所举事例及事例的性质角度来看,《非攻(节选)》运用了举例论证与对比论证相结合的方法。
【合作交流】3.墨子对世人的认识有什么样的看法呢?答:★参考答案:墨子认为,既然“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窃桃李”甚至“杀不辜人”),谓之不义”,为什么反而认为比这些更严重.“亏人”更甚的“攻国”是“义”的,不仅不“非”之,反而“誉之”.“谓之义”?这只能说明一点:人们对“义与不义之别”并不“知”(了解)4.探究归纳墨子在《非攻(节选)》一文中所表现出的思想意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非攻
《墨子》
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众闻则非之,上为政者得则罚之。
此何也?以亏人自利也。
至攘人犬豕鸡豚者,其不义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
是何故也?以亏人愈多。
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
至入人栏厩,取人马牛者,其不义又甚攘人犬豕鸡豚。
此何故也?以其亏人愈多。
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
至杀不辜人也,扡其衣裘,取戈剑者,其不义又甚入人栏厩,取人马牛。
此何故也?以其亏人愈多。
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矣,罪益厚。
当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谓之不义。
今至大为不义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别乎?
杀一人谓之不义,必有一死罪矣。
若以此说往,杀十人,十重不义,必有十死罪矣;杀百人,百重不义,必有百死罪矣。
当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谓之不义。
今至大为不义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
情不知其不义也,故书其言以遗后世;若知其不义也,夫奚说书其不义以遗后世哉?
今有人于此,少见黑曰黑,多见黑曰白,则必以此人为不知白黑之辩矣。
少尝苦曰苦,多尝苦曰甘,则必以此人为不知甘苦之辩矣。
今小为非,则知而非之;大为非攻国,则不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辩乎?
是以知天下之君子也,辩义与不义之乱也。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至攘人犬豕鸡豚者攘:偷窃
B. 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兹:这,这个
C. 从而誉之,谓之义誉:赞美
D. 情不知其不义也情:确实,的确
6.下面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行为不义”的一组是()(3分)
①入人园圃,窃其桃李②扡其衣裘,取戈剑者
③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④今至大为不义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
⑤书其言以遗后世⑥此人为不知白黑之辩矣
A.①②④ B.③⑤⑥ C.①②③ D.④⑤⑥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这是一篇体现墨家学说的文章。
矛头直指战争,从而揭示出战争才是造成百姓流离失所、横尸荒野的罪魁祸首。
B.文章认为任何人都没有权利剥夺别人的生命。
如果剥夺了别人的生命,那就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行,那他就应该被处以极刑。
C.第二段用类比的方式,论证了天下君子们分辨不清义和不义,说明他们在价值判断上的混乱。
D.本文主旨鲜明,在说理上层层铺垫,对照鲜明,逻辑性强,而且恳切动人。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l)若知其不义也,夫奚说书其不义以遗后世哉?
译文:
(2)是以知天下之君子也,辩义与不义之乱也。
译文:
【答案】
5.B(兹:通“滋”,更加。
)
6.A
7.A(“战争”指不义的战争,掠夺性的战争。
)
8. (1)如果知道它是不义的,那还有什么理由记载不义的事传给后世呢?(“奚”,“遗”,“知其不义也”判断句式,各1分,句意2分)
(2)由此可知世上的君子,分辨义与不义是多么混乱啊。
(“是以”,“辩”,“辩义与不义之乱也”判断句式,各1分,句意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