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光谱分析法习题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习题集和答案

五、紫外可见分子吸收光谱法(277题)一、选择题 ( 共85题 )1. 2 分 (1010)在紫外-可见光度分析中极性溶剂会使被测物吸收峰 ( )(1) 消失 (2) 精细结构更明显(3) 位移 (4) 分裂2. 2 分 (1019)用比色法测定邻菲罗啉-亚铁配合物时,配合物的吸收曲线如图1所示,今有a、b、c、d、e滤光片可供选用,它们的透光曲线如图2所示,你认为应选的滤光片为 ( )3. 2 分 (1020)欲测某有色物的吸收光谱.下列方法中可以采用的是 ( )(1) 比色法 (2) 示差分光光度法(3) 光度滴定法 (4) 分光光度法4. 2 分 (1021)按一般光度法用空白溶液作参比溶液.测得某试液的透射比为 10%.如果更改参比溶液.用一般分光光度法测得透射比为 20% 的标准溶液作参比溶液.则试液的透光率应等于 ( )(1) 8% (2) 40% (3) 50% (4) 80%5. 1 分 (1027)邻二氮菲亚铁配合物.其最大吸收为 510 nm.如用光电比色计测定应选用哪一种滤光片? ( )(1) 红色 (2) 黄色 (3) 绿色 (4) 蓝色6. 2 分 (1074)下列化合物中.同时有 n→π*.π→π*.σ→σ*跃迁的化合物是( )(1) 一氯甲烷 (2) 丙酮 (3) 1,3-丁二烯 (4) 甲醇7. 2 分 (1081)双波长分光光度计的输出信号是 ( ) (1) 试样吸收与参比吸收之差 (2) 试样在λ1和λ2处吸收之差(3) 试样在λ1和λ2处吸收之和 (4) 试样在λ1的吸收与参比在λ2的吸收之差8. 2 分 (1082)在吸收光谱曲线中.吸光度的最大值是偶数阶导数光谱曲线的 ( )(1) 极大值 (2) 极小值 (3) 零 (4) 极大或极小值9. 2 分 (1101)双光束分光光度计与单光束分光光度计相比.其突出优点是 ( )(1) 可以扩大波长的应用范围 (2) 可以采用快速响应的检测系统(3) 可以抵消吸收池所带来的误差 (4) 可以抵消因光源的变化而产生的误差在紫外光谱中.λmax 最大的化合物是 ( )11. 2 分 (1106)用实验方法测定某金属配合物的摩尔吸收系数ε.测定值的大小决定于( )(1) 配合物的浓度 (2) 配合物的性质(3) 比色皿的厚度 (4) 入射光强度12. 2 分 (1173)下列结构中哪一种能产生分子荧光? ( ) OHNO 2COOHI(1)(2)(3)(4)13. 2 分 (1198)1198有下列四种化合物已知其结构.其中之一用 UV 光谱测得其λmax 为 302nm.问应是哪种化合物? ( ) CH 3CH CHCOCH 3CH 3CH 3(4)(3)(2)BrOHOOCH 3CH 3CH 3(1)14. 2 分 (1217)许多化合物的吸收曲线表明.它们的最大吸收常常位于 200─400nm 之间.对这一光谱区应选用的光源为 ( )(1) 氘灯或氢灯 (2) 能斯特灯(3) 钨灯 (4) 空心阴极灯灯下列四种化合物中,在紫外光区出现两个吸收带者是 ( )(1)乙烯 (2)1,4-戊二烯(3)1,3-丁二烯 (4)丙烯醛16. 2 分 (1232)助色团对谱带的影响是使谱带 ( )(1)波长变长 (2)波长变短(3)波长不变 (4)谱带蓝移17. 5 分 (1233)对化合物 CH3COCH=C(CH3)2的n— *跃迁,当在下列溶剂中测定,谱带波长最短的是 ( )(1)环己烷 (2)氯仿(3)甲醇 (4)水18. 2 分 (1245)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曲线呈高斯分布的是 ( )(1)多普勒变宽 (2)自吸现象(3)分子吸收特征 (4)原子吸收特征19. 2 分 (1300)指出下列哪种是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常用的光源? ( )(1) 硅碳棒 (2) 激光器(3) 空心阴极灯 (4) 卤钨灯20. 2 分 (1301)指出下列哪种不是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使用的检测器? ( )(1) 热电偶 (2) 光电倍增管(3) 光电池 (4) 光电管21. 2 分 (1302)指出下列哪种因素对朗伯-比尔定律不产生偏差? ( )(1) 溶质的离解作用 (2) 杂散光进入检测器(3) 溶液的折射指数增加 (4) 改变吸收光程长度22. 1 分 (1303)分子荧光过程是 ( )(1) 光致发光 (2) 能量源激光发光(3) 化学发光 (4) 电致发光23. 1 分 (1305)在分子荧光测量中, 在下列哪一种条件下, 荧光强度与浓度呈正比? ( )(1) 荧光量子产率较大 (2) 在稀溶液中(3) 在特定的激发波长下 (4) 用高灵敏度的检测器24. 1 分 (1306)下列哪种方法的测量灵敏度高? ( )(1) 磷光分析法 (2) 荧光分析法(3)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4) 目视比色法25. 2 分 (1307)已知相对分子质量为320的某化合物在波长350nm处的百分吸收系数(比吸收系数)为5000, 则该化合物的摩尔吸收系数为 ( )(1)1.6×104L/(moL·cm) (2)3.2×105L/(moL·cm)(3)1.6×106L/(moL·cm) (4)1.6×105L/(moL·cm)26. 2 分 (1308)在310nm时, 如果溶液的百分透射比是90%,在这一波长时的吸收值是 ( )27. 1 分 (1309)荧光分析法和磷光分析法的灵敏度比吸收光度法的灵敏度 ( )(1) 高 (2) 低 (3) 相当 (4) 不一定谁高谁低28. 2 分 (1324)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主要决定于 ( )(1) 分子的振动、转动能级的跃迁 (2) 分子的电子结构(3) 原子的电子结构 (4) 原子的外层电子能级间跃迁29. 1 分 (1333)指出下列说法中哪个有错误? ( )(1) 荧光和磷光光谱都是发射光谱(2) 磷光发射发生在三重态(3) 磷光强度I p与浓度c的关系与荧光一致(4) 磷光光谱与最低激发三重态的吸收带之间存在着镜像关系30. 2 分 (1334)指出下列不正确的说法? ( )(1) 分子荧光光谱通常是吸收光谱的镜像(2) 分子荧光光谱与激发波长有关(3) 分子荧光光谱较激发光谱波长长(4) 荧光强度与激发光强度呈正比31. 2 分 (1335)下列哪一种分子的去激发过程是荧光过程? ( )(1) 分子从第一激发单重态的最低振动能级返回到基态(2) 分子从第二激发单重态的某个低振动能级过渡到第一激发单重态(3) 分子从第一激发单重态非辐射跃迁至三重态(4) 分子从第一激发三重态的最低振动能级返回到基态32. 2 分 (1336)下列哪种说法有错误? ( )(1) 荧光分子的激发光谱与发射波长无关(2) 荧光分子的激发光谱的荧光强度是激发波长的函数(3) 在分子荧光光谱法中吸收与激发光谱常可以互换(4) 得到荧光分子的激发光谱方法与常规吸收光谱方法是两种基本相同的方法33. 2 分 (1338)在荧光光谱中, 测量时, 通常检测系统与入射光的夹角呈 ( )(1) 180° (2) 120° (3) 90° (4) 45°34. 2 分 (1339)某荧光物质的摩尔吸收系数为2.0×105L/(mol⋅cm),当用激发光强度为50(随机单位)去激发该荧光物质, 若吸收池为1.0cm, 化合物浓度为5.0 ×10-7mol/L,测得荧光强度为2.3(随机单位), 则该化合物的荧光量子效率约为 ( )(1) 0.2 (2) 0.46 (3) 23 (4) 2.335. 2 分 (1340)某化合物在λmax=356nm处, 在乙烷中的摩尔吸收系数εmax=87 L/(mol⋅cm), 如果用1.0cm吸收池,该化合物在已烷中浓度为1.0 ×10-4mol/L,则在该波长处, 它的百分透射比约为 ( )(1) 87% (2) 2% (3) 49% (4) 98%36. 2 分 (1341)某化合物的浓度为1.0 ×10-5mol/L,在λmax=380nm时, 有透射比为50%, 用1.0cm吸收池, 则在该波长处的摩尔吸收系数εmax /[L/(mol⋅cm)]为 ( )(1) 5.0 ×104 (2) 2.5 ×104 (3) 1.5 ×104 (4) 3.0 ×104在分光光度计的检测系统中, 以光电管代替硒光电池, 可以提高测量的( )(1) 灵敏度 (2) 准确度 (3) 精确度 (4) 重现性38. 2 分 (1343)基于发射原理的分析方法是 ( )(1) 光电比色法 (2) 荧光光度法(3) 紫外及可见分光光度法 (4) 红外光谱法39. 2 分 (1344)基于吸收原理的分析方法是 ( )(1) 原子荧光光谱法 (2) 分子荧光光度法(3) 光电直读光谱法 (4) 紫外及可见分光光度法40. 2 分 (1346)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中, 强度大且光谱区域广的光源是 ( )(1) 钨灯 (2) 氢灯 (3) 氙灯 (4) 汞灯41. 1 分 (1355)硒光电池主要用于检测 ( )(1) X射线 (2) 紫外光 (3) 可见光 (4) 红外光42. 2 分 (1357)荧光分光光度计与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主要区别在于 ( )(1) 光路 (2) 光源 (3) 单色器 (4) 光电倍增管43. 2 分 (1367)物质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产生是由于 ( )(1) 分子的振动 (2) 分子的转动(3) 原子核外层电子的跃迁 (4) 原子核内层电子的跃迁44. 1 分 (1371)工作波长范围较宽的光度计为 ( )(1) 581-G型滤光光度计 (2) 72型分光光度计(3) 721 型分光光度计 (4) 751 型分光光度计45. 2 分 (1372)在一定波长处, 用2.0 cm比色皿测得某试液的透光度为60%, 若改用3.0 cm比色皿时, 该试液的吸光度为 ( )(1) 0.11 (2) 0.22 (3) 0.33 (4) 0.4446. 1 分 (1374)阶跃线荧光的波长 ( )(1)大于所吸收的辐射的波长 (2)小于所吸收的辐射的波长(3)等于所吸收的辐射的波长 (4)正比于所吸收的辐射的波长47. 2 分 (1381)双波长分光光度计的输出信号是 ( )(1) 试样与参比吸收之差 (2) 试样与参比吸收之和(3) 试样在λ1和λ2处吸收之差 (4) 试样在λ1和λ2处吸收之和48. 1 分 (1752)下面哪一种电子能级跃迁需要的能量最高? ( )(1) σ→σ* (2) n→σ *(3) π→π* (4) π→σ*49. 2 分 (1753)化合物中CH3--Cl在172nm有吸收带,而CH3--I的吸收带在258nm处,CH3--Br 的吸收带在204nm ,三种化合物的吸收带对应的跃迁类型是( )(1) σ→σ* (2) n→π*50. 2 分 (1754)某化合物在乙醇中λmax 乙醇=287nm,而在二氧六环中λmax二氧六环=295nm.该吸收峰的跃迁类型是( )(1) σ →σ * (2) π→π *(3) π→σ * (4) π→π *51. 2 分 (1755)一化合物溶解在己烷中,其λmax 己烷=305 nm.而在乙醇中时.λ乙醇=307nm.引起该吸收的电子跃迁类型是( )(1) σ→σ * (2)n →π *(3) π→π * (4) n →σ *52. 2 分 (1756)在分子CH 3的电子能级跃迁中,下列哪种电子能级跃迁类型在该分子中不发生( )(1) σ →π * (2) π→σ *(3) n →σ * (4) n →π *53. 2 分 (1757)一化合物在235nm 处有最大吸收值,用1.0 cm 的吸收池,化合物的浓度为2.0×10-4 mol/L,透射比为20%, 则在该波长处的摩尔吸收系数 εmax /[L/(moL·cm)]为 ( )(1) 5.0×103 (2) 3.5×103 (3) 2.5×103 (4) 1.0×103 54. 1 分 (1758)在254nm 时.如果溶液的百分透射比是10%.其吸光度值为 ( )(1) 1 (2) 0.9 (3) 0.1 (4) 0.0555. 2 分 (1759)某化合物在己烷中(λmax =220nm )的摩尔吸收系数εmax =14500L/(moL·cm).若用1.0cm 吸收池.1.0×10-4mol/L 的该化合物在该波长处的百分透射比为 ( )(1) 5% (2) 3.5% (3)10% (4)50%56. 2 分 (1760)对某特定的仪器.其透射比的标准偏差为0.006.对某溶液测得的透射比T =0.015 时 那么浓度的相对标准偏差是 ( )(1) +2.5% (2) +5.0% (3) +9.5% (4) +12.5%57. 2 分 (1761)对某特定的仪器.其透射比的标准偏差为0.006.当测得溶液的百分透射比T =64.8% 时.则浓度的相对标准偏差是 ( )(1) +6.6% (2) +4.2% (3) +3.4% (4) +2.1%58. 2 分 (1762)对某特定的仪器.其透射比的标准偏差为0.006.当测得溶液的吸光度A =0.334时. 则浓度的相对标准偏差是 ( )(1) +0.6% (2) +1.7% (3) +3.5% (4) +7.6%59. 2 分 (1763)比较下列化合物的UV -VIS 光谱λmax 大小 ( )CH 3CHO N(CH 3)2 (a)OHO Cl CH 3COOC 2H 5 (b)COOHCl (CH 3)2N (C)(1)a>b>c (2)c>a>b (3)b>c>a (4)c>b>a60. 2 分 (1764)比较下列化合物的UV -VIS 吸收波长的位置(λmax )( )(C)CH 3O CH 3O C(b)COOH O Cl(a)O(1) a>b>c (2) c>b>a (3)b>a>c (4)c>a>b61. 2 分 (1765)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中.下列具有最大吸收波长的物质是 ( )O(1)(2) (3) (4)62. 2 分 (1766)在紫外-可见光谱区有吸收的化合物是 ( )(1) CH 3-CH=CH-CH 3 (2) CH 3-CH 2OH(3) CH 2=CH-CH 2-CH=CH 2 (4) CH 2=CH-CH=CH-CH 363. 2 分 (1767)Fe 和Cd 的摩尔质量分别为55.85g/mol 和112.4g/mol.各用一种显色反应用分光光 度法测定.同样质量的两元素分别被显色成容积相同的溶液.前者用2cm 吸收池.后者用1cm 吸收池.所得吸光度相等.此两种显色反应产物的摩尔吸收系数为( )(1) ε Fe ≈2ε Cd (2) ε Cd ≈2ε Fe(3) ε Cd ≈4ε Fe (4) ε Fe ≈4ε Cd64. 2 分 (1768)双波长分光光度计和单波长分光光度计的主要区别是 ( )(1)光源的个数 (2)单色器的个数(3)吸收池的个数 (4)单色器和吸收池的个数65. 1 分 (1769)物质的颜色是由于选择性地吸收了白光中的某些波长所致.CuSO 4 溶液呈蓝色是由于它吸收了白光中的 ( )(1) 蓝色光 (2) 绿色光 (3) 黄色光 (4) 红色光66. 2 分 (1770)符合朗伯-比尔定律的有色溶液稀释时.其最大吸收峰的波长位置 ( )(1) 向长波方向移动(3) 不移动.但最大吸收峰强度降低(4) 不移动.但最大吸收峰强度增大67. 2 分 (1771)某金属离子X和R试剂形成一有色配合物.若溶液中X的浓度为1.0×10-4mol/L.用1cm吸收池在525nm处测得吸光度为0.400.则此配合物在525nm处的摩尔吸收系数为( )(1) 4.0×10-3 (2) 4.0×103 (3) 4.0×10-4 (4) 4.0×10468. 2 分 (1772)以下三种分析方法:分光光度法(S)、磷光法(P)和荧光法(F).具有各不相同的灵敏度.按次序排列为( )(1) P<F<S (2) S=F<P (3) P<S<F (4) F>P>S69. 2 分 (1773)A和B二物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参数如下:物质λ1时的摩尔吸收系数λ2时的摩尔吸收系数/[L/(moL·cm)]A 4,120 0.00B 3,610 300若此二种物质的某溶液在λ1时在1.00cm 吸收池中测得A=0.754.在λ2时于 10.0cm 吸收池中测得A=0.240.问B的浓度是多少?()(1) 0.64×10-5mol/L (2) 0.80×10-5 mol/L(3) 0.64×10-4mol/L (4) 0.80×10-4mol/L70. 1 分 (1774)分光光度法中.为了减小浓度测量的相对误差.配制的试样溶液的透射比应控制在什么范围?() (1) 小于1% (2) 1%-10%(3) 30%-50% (4) 90%-99%71. 2 分 (1775)下列哪种方法可用于测定合金中皮克数量级(10-12)的铋?()(1)分光光度法(2)中子活化(3)极谱法(4)电位滴定法72. 2 分 (1776)K I O4法氧化Mn2+到MnO4-.然后用分光光度法测定.选择合适的空白为()(1) 蒸馏水 (2) 试剂空白(3) 除K I外的试剂空白 (4) 不含K I O4的溶液空白73. 1 分 (1777)在分光光度法中.运用朗伯-比尔定律进行定量分析采用的入射光为()(1)白光(2)单色光(3)可见光(4)紫外光74. 2 分 (1778)在分光光度法中.运用朗伯-比尔定律进行定量分析采用的入射光为()(1)白光(2)单色光(3)可见光(4)紫外光75. 2 分 (1779)邻二氮菲亚铁配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长为510nm.如用光电比色计测定时应选哪种滤光片?()(1)红色(2)黄色(3)绿色(4)蓝色76. 2 分 (1780)分子运动包括有电子相对原子核的运动(E电子)、核间相对位移的振动(E振动)和转动(E转动)这三种运动的能量大小顺序为()(1) E振动>E转动>E电子 (2) E转动>E电子>E振动(3) E电子>E振动>E转动 (4) E电子>E转动>E振动现有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相互干扰的A和B两组分.它们的最大波长分别为λA和λB.若用双波长测定A组分的含量.则下面哪一种选择λ1和λ2的方法是正确的?()(1)使λ1和λ2分别等于λA和λB(2)选λ1等于λA.选λ2使B组分在λ2的吸光度和它在λ1处的吸光度相等(3)选λ1等于λA.选λ2为A.B两组分吸收峰相交处的波长(4)选λ1等于λB.选λ2使A组分在λ2的吸光度和它在λ1处的吸光度相等78. 1 分 (1782)某化合物在乙醇中的λmax=240nm.εmax=13000L/(moL·cm).则该UV-VIS吸收谱带的跃迁类型是() (1) n→σ* (2) n→π* (3) π→π* (4) σ→σ*79. 2 分 (1783)在分子荧光法中.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1)激发过程中的电子自旋虽不变.但激发态已不是单重态(2)激发态电子的自旋不成对.此状态称为单重态(3)激发三重态能级比相应激发单重态能级要低一些(4)单重态到三重态的激发概率高于单重态到单重态80. 2 分 (1784)在分子荧光分析法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1)分子中π电子共轭程度越大.荧光越易发生.且向短波方向移动(2)只要物质具有与激发光相同的频率的吸收结构.就会产生荧光(3)分子中π电子共轭程度越大.荧光越易发生.且向长波方向移动(4)非刚性分子的荧光强于刚性分子81. 2 分 (1785)在分子荧光分析法中.下面说法正确的是()(1)荧光发射光谱不随激发波长的变化而改变(2)荧光发射光谱要随激发波长的变化而改变(3)荧光激发光谱与它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互为镜像对称关系(4)荧光发射光谱与它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形状相似且波长位置也一样82. 2 分 (1786)在分子荧光分析法中.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1)吸电子基团常使荧光增强(2)将一个高原子序数的原子引入到π体系中.使荧光减弱(3)与π电子体系作用小的取代基引入.对荧光影响不明显(4)给电子基团常使荧光增强83. 5 分 (1787)化合物(1)的烯醇式乙酰化产物可能是(2)和(3).它的紫外吸收λmax为238nm(lgεmax=4.2)。
仪器分析练习题(第2章光谱分析法导论)

仪器分析练习题第2章光谱分析法导论一.选择题1. 在1900~3600?区域测量某一分子的吸收光谱,使用光源的最佳选择是( B )A. 钨灯B. 氘灯(中山大学2011年:分析化学基础)C. 汞灯D. 空心阴极灯2. 欲分析165~360nm的波谱区的原子吸收光谱,选用的光源为( C )A. 钨灯B. 能斯特灯(南开大学2007年)C. 空心阴极灯D. 氘灯3. 下列色散元件中,色散均匀、波长范围广且色散率大的是( D )?(厦门大学2010年)A. 滤光片B. 玻璃棱镜C. 石英棱镜 D. 光栅4. 棱镜或光栅可作为( C )(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博士研究生)A. 滤光元件B. 聚焦元件C. 分光元件D. 感光元件5. 用光电倍增管检测光强度时,增大检测信号值的方法是( B )?(厦门大学2010年)A. 增大光源电压B. 增大光电倍增管电压C. 增大采光狭缝宽度D. 以上方法均可6. 下列两种光源均是线光源的是( B )(东北大学2010年)A. W灯和空心阴极灯B. 激光和空心阴极灯C. 氘灯和能斯特灯D. ICP光源和硅碳棒7. 三种原子光谱(发射、吸收与荧光)分析法在应用方面的主要共同点为(B )A. 精密度高,检出限低B. 用于测定无机元素(南京大学2006年)C. 线性范围宽D. 多元素同时测定8. 原子光谱(发射、吸收与荧光)三种分析方法中均很严重的干扰因素是(B )A. 光谱线干扰B. 背景(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C. 杂散光D. 化学干扰9. 如果设定一个单色器(采用光栅为分光元件)使其能允许600nm的光通过,则下列光线中还有哪条也能通过该单色器?( D )(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2013年)A. 1000nmB. 800nmC. 400nmD. 300nm10.某摄谱仪刚好可以分辨310.030nm及309.9920nm的两条谱线,则用该摄谱仪可以分辨出的谱线组还有( D )(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A. Si 251.61 -Zn 251.58nmB. Ni 337.56 -Fe 337.57nmC. Mn 325.40 -Fe 325.395nmD. Cr 301.82 -Ce301.88nm11. 以下分析方法适宜用于定性分析的是( A )?(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A. 原子发射光谱法B. 原子吸收光谱法C. 紫外可见光谱法D. 荧光光谱法12. 关于原子光谱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A. 在原子发射光谱的光源中,激发温度最高的是高压电火花B. 与原子荧光光谱法相比,光谱线干扰对原子发射光谱法影响更严重C. 原子发射光谱法可以测定待测元素的存在状态D. 采用原子吸收法测定待测元素,其灵敏度、准确度主要取决于原子化系统二.填空题1. 理论上原子光谱产生的是线状光谱。
仪器分析练习题02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分子发光分析法(含答案

一、单选题1. UV-Vis 吸收光谱是由( ) A. 最内层原子轨道上的电子跃迁产生 B. 原子最外层电子跃迁产生 C. 分子价电子能级跃迁产生D. 分子振动和转动产生2. 下列有关有机化合物外层电子能级跃迁的哪种表述是正确的( ) A. σ→σ*有最低的能量 B. π→π*最低的能量C. n →π*有最低的能量D. n→σ*可产生波长最大的吸收3. 某化合物在己烷和乙醇中的λmax 分别为305和307 nm ,则该化合物的跃迁是下列哪种跃迁( )A. π→π*B. n →π*C. n →σ*D. σ→σ*4. 下列哪种化合物中不存在π→π*跃迁( ) A. 乙烯B. 丙酮C. 苯乙炔D. 乙醇5. 当pH 由酸性变为碱性,苯酚的最大吸波长将发生何种变化( ) A. 红移B. 蓝移C. 不变D. 不能确定6. 分光光度计中控制波长纯度的元件是( ) A. 棱镜B. 光栅C. 狭缝D. 光栅+狭缝7. 某浓度待测物的透射比为T ,若其它条件不变,浓度增大一倍后的透射比应为( ) A. 2TB. 2/TC. T 2D.T8. 在符合朗伯-比尔定律的范围内,有色物质的浓度、最大吸收波长和吸光度三者的关系为( ) A. 增大、增大、增大 B. 减小、不变、减小 C. 减小、增大、减小D. 增大、减小、不变9. 指出下列哪种因素不会产生对朗伯-比尔定律的偏差( )A. 溶质的离解作用B. 杂散光进入检测器C. 溶液的折射指数增加D. 改变吸收光程长度 10. 下列哪种化合物不太适合作为UV 光谱测定时的溶剂( )A. 环己烷B. 甲醇C. 乙腈D. 甲苯11. 质量相同的A 、B 物质(摩尔质量M A >M B ),经过显色测量后所得吸光度相等,则它们的摩尔吸光系数的关系为( ) A. εA >εBB. εA <εBC. εA =εBD. εA <1/2εB12. 在符合朗伯-比尔定律的范围内,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溶液透射比T 越大,说明对光的吸收越强B. 透射比T 与浓度成正比C. 摩尔吸光系数随λ改变,但与浓度无关D. 摩尔吸光系数随λ和浓度而改变13.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透射比与浓度呈直线关系B. 助色团可使生色团的吸收波长红移C. 比色法测定FeSCN+时,应选用红色滤光片D. 玻璃棱镜适合紫外光区14.在吸收光谱曲线中,吸光度的最大值是偶数阶导数光谱曲线的()A. 极大值B. 极小值C. 零D. 极大或极小值15. 双波长分光光度计和单波长分光光度计的主要区别在于()A. 光源个数B. 检测器个数C. 吸收池个数D. 使用单色器个数16. 双波长分光光度计的输出信号是()A. 试样吸收与参比吸收之差B. 试样在λ1与λ2处的吸收之差C. 试样在λ1与λ2处的吸收之和D. 试样在λ1和参比在λ2处的吸收之差17. 示差分光光度法与普通分光光度法的不同之处是()A. 标准溶液不同 D. 所选测定波长不同B. 参比溶液不同 D. 使用的光程不同18. 用普通分光光度法测定标液c1的透射比为20%,试液透过率为12%;若以示差光度法测定,以c1为参比,则试液的透射比透光度为()A. 40%B. 50%C. 60%D. 70%19. 某分光光度计的测量误差∆T=,在透射比T=70%时,由测量引起的浓度相对误差为()A. 2%B. 8%C. 6%D. 4%20. 邻二氮菲法测定铁时,应在加入盐酸羟胺摇匀后应放置至少2分钟后再加显色剂邻二氮菲,若放置时间不足,则分析结果很可能会()A. 无影响B. 不一定C. 偏低D. 偏高21. 邻二氮菲法测定水中微量铁含量的分析步骤是()A. 还原-发色-调节pH-比色-酸化B. 酸化-还原-调节pH-发色-比色C. 发色-酸化-还原-调节pH-比色D. 调节pH-发色-还原-酸化-比色22. 在吸光光度法中,有时会出现标准曲线不通过原点的情况,下列哪种情况不会引起这一现象()A. 吸收池位置放置不当B. 参比溶液选择不当C. 吸收池光学玻璃不洁净D. 显色反应灵敏度较低23.用紫外吸收光谱区别共轭烯烃和α,β-不饱和酮可根据下列哪种吸收带出现与否来判断()A. K带 B. R带 C. E带 D. B带24. 下列四种化合物λmax的顺序为()(a)CH CH CH CH2(b)CH CH2C2H5(c)CH CH CH CH2(d)CH CH2C2H5A. b>c>d>aB. a>d>c>bC. b>d>c>aD. a>c>d>b25. 下列关于荧光发射光谱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发射与激发光谱在任何情况下都是镜像关系B. 发射光谱的形状与激发波长无关C. 发射光谱位于激发光谱的左侧D. 发射光谱就是分子的吸收光谱26. 用波长300 nm的入射光激发硫酸奎宁的稀硫酸溶液时,所产生的300 nm的发射光是()A. 荧光B. 磷光C. Reyleigh散射D. 无法判断27.分子荧光分光光度计常用的光源是()A. 空心阴极灯B. 氙灯C. 氘灯D. 碳硅棒28. 荧光分析法是通过测定那种类型的光而达到对物质定性或定量分析的目的()A. 激发光B. 磷光C. 发射光D. 散射光29. 下列是化学发光仪必须的元件是()A. 光电倍增管B. 光栅C. 氘灯D. 氙灯30. 荧光物质,随溶液的温度降低,其荧光量子率将()A. 减小B. 增大C. 不变D. 不能确定31. 极性溶剂会使被测物质的UV-Vis吸收光谱()A. 消失B. 精细结构更明显C. 发生位移D. 分裂32. 分子的UV-Vis吸收光谱为带状光谱,其原因是()A. 分子中价电子运动的离域性质B. 分子中价电子能级的相互作用C. 分子振动能级的跃迁伴随着转动能级的跃迁D. 分子电极能级的跃迁伴随着振动、转动能级的跃迁33. 某化合物分子式为C5H8O,其UV光谱上有两个吸收带:λmax=204 nm(εmax=9750);λmax=314 nm (εmax=38)。
仪器复习题答案)

仪器复习题答案)复习题答案1.分子光谱:由分子的吸收或发光所形成的光谱称为分子光谱(molecular spectrum),分子光谱是带状光谱。
2.分子荧光分析:某些物质被紫外光照射激发到单重激发态后,在回到基态的过程中发射出比原激发波长更长的荧光,通过测量荧光强度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
3.气相干扰:是指干扰发生在气相过程中(如电离干扰、激发干扰)以气相化学反应引起的干扰。
4.标记PCR(LP-PCR):利用同位素、荧光素等对PCR引物进行标记,用以直观地检测目的基因。
5.毛细管电泳:是指离子或带电粒子以毛细管为分离室,以高压直流电场为驱动力,依据样品中各组分之间淌度和分配行为上的差异而实现分离的液相分离分析技术。
6.红外吸收光谱:又称为分子振动—转动光谱。
当样品受到频率连续变化的红外光照射时,分子吸收了某些频率的辐射,并由其振动或转动运动引起偶极矩的净变化,产生分子振动和转动能级从基态到激发态的跃迁,使相应于这些吸收区域的透射光强度减弱。
7.Fermi共振:当一振动的倍频与另一振动的基频接近时,由于发生相互作用而产生很强的吸收峰或发生裂分。
8.荧光发射:电子由第一激发单重态的最低振动能级→基态(多为S1→S0跃迁),发射波长为‘2的荧光;10-7~10 -9 s 。
9.原子光谱:原子的电子运动状态发生变化时发射或吸收的有特定频率的电磁频谱.原子光谱是一些线状光谱,发射谱是一些明亮的细线,吸收谱是一些暗线.10.分子吸收光谱:分子对辐射选择性吸收使基态分子跃迁至更高能级的激发态而发出的特征光谱为分子吸收光谱.11.内转化:处于相同的重态的两个离子间的非辐射跃迁.12.宽带吸收:是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量溶液中分子或离子的吸收,吸收宽带宽从几纳米到几十纳米,是用的是连续光源,这种测量方法叫13.塔板理论:在每一块踏板上,被分离柱分在气液两相间瞬时达到一次分配平衡,然后随载气从一块踏板以脉动式迁移,经过多次分配平衡后,分配系数小的组分先离开精馏塔,分配系数大的后离开,从而使分配系数不同的组分分离。
光谱概论习题

光谱概论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表达式表述关系正确得就是( )。
A. B. C. D.2.下述哪种性质可以说明电磁辐射得微粒性( )。
A.波长B.频率C.波数D.能量3.光量子得能量正比于辐射得( )A.频率与波长B.波长与波数C.频率与波数D.频率、波长与波数4.下面四个电磁波谱区中波长最短得就是( )A.X射线B.红外光区C.紫外与可见光区D.无线电波5.下列四种电磁辐射中能量最小得就是( )。
A.微波B.X射线C.无线电波D.g射线二、简答题1.简述下列术语得含义:(1)电磁波谱(2)发射光谱(3)吸收光谱(4)荧光光谱2.请按照波长与能量递减得顺序排列下列常见得电磁辐射区:紫外光、红外光、可见光、X射线、无线电波。
3.常见得光学分析法有哪些类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分子得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呈带状光谱,其原因就是( )A.分子中价电子运动得离域性质B.分子中价电子能级得相互作用C.分子振动能级得跃迁伴随着转动能级得跃迁D.分子中电子能级得跃迁伴随着振动、转动能级得跃迁2.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分析中,极性溶剂会使被测物得吸收峰( )A.消失B.精细结构更明显C.位移D.分裂3.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中,某有色物质在某浓度下测得其透光率为T;若浓度增大1倍,则透光率为( )A.T/2B.T2C.T1/2D.2T4.用分光光度计测量有色化合物得浓度,相对标准偏差最小时得吸光度为( )A.0、334B.0、343C.0、434D.0、4435、下列表达正确得就是( )A.吸收光谱曲线表明吸光物质得吸光度随波长得变化而变化B.吸收光谱曲线以波长为纵坐标、吸光度为横坐标C.吸收光谱曲线中,最大吸收处得波长不一定为最大吸收波长D.吸收光谱曲线不能表明吸光物质得光吸收特性6.在紫外分光光度法中,参比溶液得选择原则就是( )A.通常选用蒸馏水B.根据加入试剂与被测试液得颜色、性质来选择C.通常选用试剂溶液D.通常选用褪色溶液7.下列四种化合物中,在紫外区出现两个吸收带得就是( )A.乙醛B.乙烯C.1, 5-己二烯D.2-丁烯醛8.助色团能使谱带( )A.波长变短B.波长变长C.波长不变D.蓝移9.不能用作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得定性参数就是( )A.吸光度B.最大吸收波长C.吸收光谱得形状D.吸收峰得数目10.以下四种化合物,能同时产生B吸收带、K吸收带与R吸收带得就是( )A. B.C. D.11、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中,使用参比溶液得作用就是( )A、消除试剂等非测定物质得影响B、吸收入射光中测定所需要得光波C、调节入射光得光强度D、调节仪器透光率得零点12、扫描K2Cr2O7硫酸溶液得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时,一般选作参比溶液得就是( )A、蒸馏水B、H2SO4溶液C、K2Cr2O7得水溶液D、K2Cr2O7得硫酸溶液13、在比色法中,显色反应得显色剂选择原则错误得就是( )A、显色反应产物得e值愈大愈好B、显色剂得e值愈大愈好C、显色剂得e值愈小愈好D、显色反应产物与显色剂,在同一光波下得e值相差愈大愈好14、某分析工作者,在光度法测定前用参比溶液调节仪器时,只调至透光率为95、0%,测得某有色溶液得透光率为35、2%,此时溶液得真正透光率为( )A、40、2%B、37、1%C、35、1%D、30、2%15、下列化合物中,不适合作为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用得溶剂就是( )A.水B.苯C.乙腈D.甲醇二、简答题1.电子跃迁得类型有哪几种?2.具有何种结构得化合物能产生紫外吸收光谱?3.为什么邻二氮杂菲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铁时要加入盐酸羟胺溶液?4.在没有干扰得条件下,紫外分光光度法为什么总就是选择在λmax处进行吸光度得测量?5.举例说明紫外分光光度法如何检查物质纯度。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习题集及答案

五、紫外可见分子吸收光谱法(277题)一、选择题( 共85题)1. 2 分(1010)在紫外-可见光度分析中极性溶剂会使被测物吸收峰( )(1) 消失(2) 精细结构更明显(3) 位移(4) 分裂2. 2 分(1019)用比色法测定邻菲罗啉-亚铁配合物时,配合物的吸收曲线如图1所示,今有a、b、c、d、e滤光片可供选用,它们的透光曲线如图2所示,你认为应选的滤光片为( )3. 2 分(1020)欲测某有色物的吸收光谱,下列方法中可以采用的是( )(1) 比色法(2) 示差分光光度法(3) 光度滴定法(4) 分光光度法4. 2 分(1021)按一般光度法用空白溶液作参比溶液,测得某试液的透射比为10%,如果更改参比溶液,用一般分光光度法测得透射比为20% 的标准溶液作参比溶液,则试液的透光率应等于( )(1) 8%(2) 40%(3) 50%(4) 80%5. 1 分(1027)邻二氮菲亚铁配合物,其最大吸收为510 nm,如用光电比色计测定应选用哪一种滤光片?( )(1) 红色(2) 黄色(3) 绿色(4) 蓝色6. 2 分(1074)下列化合物中,同时有n→π*,π→π*,σ→σ*跃迁的化合物是( )(1) 一氯甲烷(2) 丙酮(3) 1,3-丁二烯(4) 甲醇7. 2 分(1081)双波长分光光度计的输出信号是( )(1) 试样吸收与参比吸收之差(2) 试样在λ1和λ2处吸收之差(3) 试样在λ1和λ2处吸收之和(4) 试样在λ1的吸收与参比在λ2的吸收之差8. 2 分(1082)在吸收光谱曲线中,吸光度的最大值是偶数阶导数光谱曲线的( )(1) 极大值(2) 极小值(3) 零(4) 极大或极小值9. 2 分(1101)双光束分光光度计与单光束分光光度计相比,其突出优点是( )(1) 可以扩大波长的应用范围(2) 可以采用快速响应的检测系统(3) 可以抵消吸收池所带来的误差(4) 可以抵消因光源的变化而产生的误差在紫外光谱中,λmax 最大的化合物是 ()11. 2 分 (1106)用实验方法测定某金属配合物的摩尔吸收系数ε,测定值的大小决定于( )(1) 配合物的浓度 (2) 配合物的性质 (3) 比色皿的厚度 (4) 入射光强度 12. 2 分 (1173)下列结构中哪一种能产生分子荧光? ()OHNO 2COOHI(1)(2)(3)(4)13. 2 分 (1198) 1198有下列四种化合物已知其结构,其中之一用 UV 光谱测得其λmax 为 302nm , 问应是哪种化合物? ( )CH 3CH CHCOCH 3CH 3CH 3(4)(3)(2)Br OHO OCH 33CH 3(1)14. 2 分 (1217)许多化合物的吸收曲线表明,它们的最大吸收常常位于 200─400nm 之间,对这 一光谱区应选用的光源为 ( )(1) 氘灯或氢灯 (2) 能斯特灯 (3) 钨灯 (4) 空心阴极灯灯下列四种化合物中,在紫外光区出现两个吸收带者是( )(1)乙烯(2)1,4-戊二烯(3)1,3-丁二烯(4)丙烯醛16. 2 分(1232)助色团对谱带的影响是使谱带( )(1)波长变长(2)波长变短(3)波长不变(4)谱带蓝移17. 5 分(1233)对化合物CH3COCH=C(CH3)2的n— *跃迁,当在下列溶剂中测定,谱带波长最短的是( )(1)环己烷(2)氯仿(3)甲醇(4)水18. 2 分(1245)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曲线呈高斯分布的是( )(1)多普勒变宽(2)自吸现象(3)分子吸收特征(4)原子吸收特征19. 2 分(1300)指出下列哪种是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常用的光源?( )(1) 硅碳棒(2) 激光器(3) 空心阴极灯(4) 卤钨灯20. 2 分(1301)指出下列哪种不是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使用的检测器?( )(1) 热电偶(2) 光电倍增管(3) 光电池(4) 光电管21. 2 分(1302)指出下列哪种因素对朗伯-比尔定律不产生偏差?( )(1) 溶质的离解作用(2) 杂散光进入检测器(3) 溶液的折射指数增加(4) 改变吸收光程长度22. 1 分(1303)分子荧光过程是( )(1) 光致发光(2) 能量源激光发光(3) 化学发光(4) 电致发光23. 1 分(1305)在分子荧光测量中, 在下列哪一种条件下, 荧光强度与浓度呈正比? ( )(1) 荧光量子产率较大(2) 在稀溶液中(3) 在特定的激发波长下(4) 用高灵敏度的检测器24. 1 分(1306)下列哪种方法的测量灵敏度高? ( )(1) 磷光分析法(2) 荧光分析法(3)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4) 目视比色法25. 2 分(1307)已知相对分子质量为320的某化合物在波长350nm处的百分吸收系数(比吸收系数)为5000, 则该化合物的摩尔吸收系数为( )(1)1.6×104L/(moL·cm)(2)3.2×105 L/(moL·cm)(3)1.6×106 L/(moL·cm)(4)1.6×105 L/(moL·cm)26. 2 分(1308)在310nm时, 如果溶液的百分透射比是90%,在这一波长时的吸收值是( )27. 1 分(1309)荧光分析法和磷光分析法的灵敏度比吸收光度法的灵敏度( )(1) 高(2) 低(3) 相当(4) 不一定谁高谁低28. 2 分(1324)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主要决定于( )(1) 分子的振动、转动能级的跃迁(2) 分子的电子结构(3) 原子的电子结构(4) 原子的外层电子能级间跃迁29. 1 分(1333)指出下列说法中哪个有错误? ( )(1) 荧光和磷光光谱都是发射光谱(2) 磷光发射发生在三重态(3) 磷光强度I p与浓度c的关系与荧光一致(4) 磷光光谱与最低激发三重态的吸收带之间存在着镜像关系30. 2 分(1334)指出下列不正确的说法?( )(1) 分子荧光光谱通常是吸收光谱的镜像(2) 分子荧光光谱与激发波长有关(3) 分子荧光光谱较激发光谱波长长(4) 荧光强度与激发光强度呈正比31. 2 分(1335)下列哪一种分子的去激发过程是荧光过程? ( )(1) 分子从第一激发单重态的最低振动能级返回到基态(2) 分子从第二激发单重态的某个低振动能级过渡到第一激发单重态(3) 分子从第一激发单重态非辐射跃迁至三重态(4) 分子从第一激发三重态的最低振动能级返回到基态32. 2 分(1336)下列哪种说法有错误? ( )(1) 荧光分子的激发光谱与发射波长无关(2) 荧光分子的激发光谱的荧光强度是激发波长的函数(3) 在分子荧光光谱法中吸收与激发光谱常可以互换(4) 得到荧光分子的激发光谱方法与常规吸收光谱方法是两种基本相同的方法33. 2 分(1338)在荧光光谱中, 测量时, 通常检测系统与入射光的夹角呈( )(1) 180°(2) 120°(3) 90°(4) 45°34. 2 分(1339)某荧光物质的摩尔吸收系数为2.0×105L/(mol⋅cm),当用激发光强度为50(随机单位)去激发该荧光物质, 若吸收池为1.0cm, 化合物浓度为5.0 ×10-7mol/L,测得荧光强度为2.3(随机单位), 则该化合物的荧光量子效率约为( )(1) 0.2(2) 0.46(3) 23(4) 2.335. 2 分(1340)某化合物在λmax=356nm处, 在乙烷中的摩尔吸收系数εmax=87 L/(mol⋅cm), 如果用1.0cm吸收池,该化合物在已烷中浓度为1.0 ×10-4mol/L,则在该波长处, 它的百分透射比约为( )(1) 87%(2) 2%(3) 49%(4) 98%36. 2 分(1341)某化合物的浓度为1.0 ×10-5mol/L,在λmax=380nm时, 有透射比为50%, 用1.0cm吸收池, 则在该波长处的摩尔吸收系数εmax /[L/(mol⋅cm)]为( )(1) 5.0 ×104(2) 2.5 ×104(3) 1.5 ×104(4) 3.0 ×104在分光光度计的检测系统中, 以光电管代替硒光电池, 可以提高测量的( )(1) 灵敏度(2) 准确度(3) 精确度(4) 重现性38. 2 分(1343)基于发射原理的分析方法是( )(1) 光电比色法(2) 荧光光度法(3) 紫外及可见分光光度法(4) 红外光谱法39. 2 分(1344)基于吸收原理的分析方法是( )(1) 原子荧光光谱法(2) 分子荧光光度法(3) 光电直读光谱法(4) 紫外及可见分光光度法40. 2 分(1346)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中, 强度大且光谱区域广的光源是( )(1) 钨灯(2) 氢灯(3) 氙灯(4) 汞灯41. 1 分(1355)硒光电池主要用于检测( )(1) X射线(2) 紫外光(3) 可见光(4) 红外光42. 2 分(1357)荧光分光光度计与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主要区别在于( )(1) 光路(2) 光源(3) 单色器(4) 光电倍增管43. 2 分(1367)物质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产生是由于( )(1) 分子的振动(2) 分子的转动(3) 原子核外层电子的跃迁(4) 原子核内层电子的跃迁44. 1 分(1371)工作波长范围较宽的光度计为( )(1) 581-G型滤光光度计(2) 72型分光光度计(3) 721 型分光光度计(4) 751 型分光光度计45. 2 分(1372)在一定波长处, 用2.0 cm比色皿测得某试液的透光度为60%, 若改用3.0 cm比色皿时, 该试液的吸光度为( )(1) 0.11(2) 0.22(3) 0.33 (4) 0.4446. 1 分(1374)阶跃线荧光的波长( )(1)大于所吸收的辐射的波长(2)小于所吸收的辐射的波长(3)等于所吸收的辐射的波长(4)正比于所吸收的辐射的波长47. 2 分(1381)双波长分光光度计的输出信号是( )(1) 试样与参比吸收之差(2) 试样与参比吸收之和(3) 试样在λ1和λ2处吸收之差(4) 试样在λ1和λ2处吸收之和48. 1 分(1752)下面哪一种电子能级跃迁需要的能量最高? ( )(1) σ→σ*(2) n→σ *(3) π→π* (4) π→σ*49. 2 分(1753)化合物中CH3--Cl在172nm有吸收带,而CH3--I的吸收带在258nm处,CH3--Br 的吸收带在204nm ,三种化合物的吸收带对应的跃迁类型是( )(1) σ→σ*(2) n→π*50. 2 分 (1754)某化合物在乙醇中λmax乙醇=287nm,而在二氧六环中λmax 二氧六环=295nm ,该吸收峰的跃 迁类型是()(1) σ→σ* (2) π→π* (3) π→σ* (4) π→π* 51. 2 分 (1755)一化合物溶解在己烷中,其λmax 己烷=305 nm ,而在乙醇中时,λ乙醇=307nm ,引起该吸收的电子跃迁类型是( )(1) σ→σ * (2)n →π *(3) π→π* (4) n →σ* 52. 2 分 (1756)在分子CH 3的电子能级跃迁中,下列哪种电子能级跃迁类型在该分子中不发生( )(1) σ→π* (2) π→σ* (3) n →σ* (4) n →π* 53. 2 分 (1757)一化合物在235nm 处有最大吸收值,用1.0 cm 的吸收池,化合物的浓度为2.0×10-4 mol/L,透射比为20%, 则在该波长处的摩尔吸收系数εmax /[L/(moL·cm)]为 ( ) (1) 5.0×103 (2) 3.5×103 (3) 2.5×103 (4) 1.0×103 54. 1 分 (1758)在254nm 时,如果溶液的百分透射比是10%,其吸光度值为() (1) 1 (2) 0.9 (3) 0.1 (4) 0.05 55. 2 分 (1759)某化合物在己烷中(λmax =220nm )的摩尔吸收系数εmax =14500L/(moL·cm),若用1.0cm 吸收池,1.0×10-4mol/L 的该化合物在该波长处的百分透射比为() (1) 5% (2) 3.5% (3)10% (4)50% 56. 2 分 (1760)对某特定的仪器,其透射比的标准偏差为0.006,对某溶液测得的透射比T =0.015 时那么浓度的相对标准偏差是()(1) +2.5% (2) +5.0% (3) +9.5% (4) +12.5% 57. 2 分 (1761)对某特定的仪器,其透射比的标准偏差为0.006,当测得溶液的百分透射比T =64.8%时,则浓度的相对标准偏差是( )(1) +6.6% (2) +4.2% (3) +3.4% (4) +2.1% 58. 2 分 (1762)对某特定的仪器,其透射比的标准偏差为0.006,当测得溶液的吸光度A =0.334时,则浓度的相对标准偏差是()(1) +0.6% (2) +1.7% (3) +3.5% (4) +7.6% 59. 2 分 (1763)比较下列化合物的UV -VIS 光谱λmax 大小()CH 3CHON(CH 3)2(a)OHOCl CH 3COOC 2H 5(b)COOHCl(CH 3)2N(C)(1)a>b>c (2)c>a>b (3)b>c>a (4)c>b>a 60. 2 分 (1764)比较下列化合物的UV -VIS 吸收波长的位置(λmax )( )(C)CH 3OCH 3OC(b)COOHOCl(a)O(1) a>b>c (2) c>b>a (3)b>a>c (4)c>a>b 61. 2 分 (1765)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中,下列具有最大吸收波长的物质是()O(1)(2) (3)(4)62. 2 分 (1766)在紫外-可见光谱区有吸收的化合物是() (1) CH 3-CH=CH-CH 3 (2) CH 3-CH 2OH(3) CH 2=CH-CH 2-CH=CH 2 (4) CH 2=CH-CH=CH-CH 3 63. 2 分 (1767)Fe 和Cd 的摩尔质量分别为55.85g/mol 和112.4g/mol ,各用一种显色反应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同样质量的两元素分别被显色成容积相同的溶液,前者用2cm 吸收池,后者用1cm 吸收池,所得吸光度相等,此两种显色反应产物的摩尔吸收系数为() (1) εFe ≈2εCd (2) εCd ≈2εFe (3) εCd ≈4εFe (4) εFe ≈4εCd 64. 2 分 (1768)双波长分光光度计和单波长分光光度计的主要区别是() (1)光源的个数 (2)单色器的个数(3)吸收池的个数 (4)单色器和吸收池的个数 65. 1 分 (1769)物质的颜色是由于选择性地吸收了白光中的某些波长所致,CuSO 4溶液呈蓝色是 由于它吸收了白光中的()(1) 蓝色光 (2) 绿色光 (3) 黄色光 (4) 红色光 66. 2 分 (1770)符合朗伯-比尔定律的有色溶液稀释时,其最大吸收峰的波长位置() (1) 向长波方向移动(3) 不移动,但最大吸收峰强度降低(4) 不移动,但最大吸收峰强度增大67. 2 分(1771)某金属离子X和R试剂形成一有色配合物,若溶液中X的浓度为1.0×10-4mol/L,用1cm吸收池在525nm处测得吸光度为0.400,则此配合物在525nm处的摩尔吸收系数为( )(1) 4.0×10-3 (2) 4.0×103(3) 4.0×10-4 (4) 4.0×10468. 2 分(1772)以下三种分析方法:分光光度法(S)、磷光法(P)和荧光法(F),具有各不相同的灵敏度,按次序排列为( )(1) P<F<S (2) S=F<P (3) P<S<F (4) F>P>S69. 2 分(1773)A和B二物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参数如下:物质λ1时的摩尔吸收系数λ2时的摩尔吸收系数/[L/(moL·cm)]A 4,120 0.00B 3,610 300若此二种物质的某溶液在λ1时在1.00cm 吸收池中测得A=0.754,在λ2时于10.0cm 吸收池中测得A=0.240,问B的浓度是多少?()(1) 0.64×10-5mol/L (2) 0.80×10-5 mol/L(3) 0.64×10-4mol/L (4) 0.80×10-4mol/L70. 1 分(1774)分光光度法中,为了减小浓度测量的相对误差,配制的试样溶液的透射比应控制在什么范围?()(1) 小于1% (2) 1%-10%(3) 30%-50% (4) 90%-99%71. 2 分(1775)下列哪种方法可用于测定合金中皮克数量级(10-12)的铋?()(1)分光光度法(2)中子活化(3)极谱法(4)电位滴定法72. 2 分(1776)K I O4法氧化Mn2+到MnO4-,然后用分光光度法测定,选择合适的空白为()(1) 蒸馏水(2) 试剂空白(3) 除K I外的试剂空白(4) 不含K I O4的溶液空白73. 1 分(1777)在分光光度法中,运用朗伯-比尔定律进行定量分析采用的入射光为()(1)白光(2)单色光(3)可见光(4)紫外光74. 2 分(1778)在分光光度法中,运用朗伯-比尔定律进行定量分析采用的入射光为()(1)白光(2)单色光(3)可见光(4)紫外光75. 2 分(1779)邻二氮菲亚铁配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长为510nm,如用光电比色计测定时应选哪种滤光片?()(1)红色(2)黄色(3)绿色(4)蓝色76. 2 分(1780)分子运动包括有电子相对原子核的运动(E电子)、核间相对位移的振动(E振动)和转动(E转动)这三种运动的能量大小顺序为()(1) E振动>E转动>E电子(2) E转动>E电子>E振动(3) E电子>E振动>E转动(4) E电子>E转动>E振动现有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相互干扰的A和B两组分,它们的最大波长分别为λA和λB,若用双波长测定A组分的含量,则下面哪一种选择λ1和λ2的方法是正确的?()(1)使λ1和λ2分别等于λA和λB(2)选λ1等于λA,选λ2使B组分在λ2的吸光度和它在λ1处的吸光度相等(3)选λ1等于λA,选λ2为A,B两组分吸收峰相交处的波长(4)选λ1等于λB,选λ2使A组分在λ2的吸光度和它在λ1处的吸光度相等78. 1 分(1782)某化合物在乙醇中的λmax=240nm,εmax=13000L/(moL·cm),则该UV-VIS吸收谱带的跃迁类型是()(1) n→σ* (2) n→π* (3) π→π* (4) σ→σ*79. 2 分(1783)在分子荧光法中,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1)激发过程中的电子自旋虽不变,但激发态已不是单重态(2)激发态电子的自旋不成对,此状态称为单重态(3)激发三重态能级比相应激发单重态能级要低一些(4)单重态到三重态的激发概率高于单重态到单重态80. 2 分(1784)在分子荧光分析法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1)分子中π电子共轭程度越大,荧光越易发生,且向短波方向移动(2)只要物质具有与激发光相同的频率的吸收结构,就会产生荧光(3)分子中π电子共轭程度越大,荧光越易发生,且向长波方向移动(4)非刚性分子的荧光强于刚性分子81. 2 分(1785)在分子荧光分析法中,下面说法正确的是()(1)荧光发射光谱不随激发波长的变化而改变(2)荧光发射光谱要随激发波长的变化而改变(3)荧光激发光谱与它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互为镜像对称关系(4)荧光发射光谱与它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形状相似且波长位置也一样82. 2 分(1786)在分子荧光分析法中,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1)吸电子基团常使荧光增强(2)将一个高原子序数的原子引入到π体系中,使荧光减弱(3)与π电子体系作用小的取代基引入,对荧光影响不明显(4)给电子基团常使荧光增强83. 5 分(1787)化合物(1)的烯醇式乙酰化产物可能是(2)和(3),它的紫外吸收λmax为238nm(lgεmax=4.2)。
绪论-分子光谱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 绪 论⒈ 解释下列名词⑴仪器分析与化学分析; ⑵标准曲线与线性范围;⑶灵敏度﹑精密度﹑准确度和检出限。
解:⑴化学分析是以物质的化学反应为基础的分析方法。
仪器分析是以物质的物理性质和物理化学性质(光﹑电﹑热﹑磁等)为基础的分析方法,这类方法一般需要使用比较复杂的仪器。
⑵标准曲线是被测物质的浓度或含量与仪器响应信号的关系曲线。
标准曲线的直线部分所对应的被测物质浓度(或含量)的范围称该方法的线性范围。
⑶物质单位浓度或单位质量的变化引起响应信号值变化的程度,称该方法的灵敏度。
精密度是指使用同一方法,对同一试样进行多次测定所得结果的抑制程度。
试液含量的测定值与试液含量的真实值(或标准值)相符合的程度称为准确度。
某一方法在给定的置信水平可以检出被测物质的最小浓度或最小质量,称为这种方法对该物质的检出限。
⒉ 对试样中某一成分进行5次测定,所得的测量结果(单位µg ﹒mL -1)分别为0.36,0.38,0.35,0.37,0.39.⑴ 计算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⑵ 如果试样中该成分的真实值含量是0.38µg ﹒L -1,试计算测定结果的相对误差解:⑴ x =n1(x 1+x 2+…+x n )=0.37; S=1)(12--∑=n x x n i i =0.0158; r s =x s ×100℅=4.27℅。
⑵ E r =μμ-x ×100℅=-2.63℅。
⒊ 用次甲基蓝–二氯乙烷光度法测定试样中硼时,为制作标准曲线,配制一系列质量浓度ρB (单位mg ﹒L -1)分别为0.5,1.0,2.0,3.0,4.0,5.0的标准溶液,测得吸光度A 分别为0.140,0.160,0.280,0.380,0.410和0.540。
试写出该标准曲线的一元线性回归方程,并求出相关系数。
解:b=∑∑==---n i i n i i i x xy y x x 121)())((=0.0878; a=y -b x = 0.0914;所以该标准曲线的一元线性回归方程为: A=0.0914+0.0878ρB r=2111221)()())((⎥⎦⎤⎢⎣⎡----±∑∑∑===n i n i i i n i i i y y x x y y x x = 0.9911。
《仪器分析》课后习题答案参考

《仪器分析》课后习题答案参考第一章电位分析法1~4 略5.(1)pMg x=5.4(2)3.65×10-6– 4.98×10-66. -17%7. 4.27×10-4%8.(1)=5.4×10-4lg=-2.31=5.0×10-3(2) Cl- =1.0×10-2 mol/L9. pH x ==5.74R入=1011Ω10. Cx=8.03×10-4 mol/L第二章电重量分析和库仑分析法1. 1.64 V2. -1.342,0.2383. 1.08 V,0.4V,7333 s4. Co先析出,阴极电位应维持在-0.313 – -0.795V之间阴极电位应维持在-0.455 – -0.795V之间5 Bi:0.283-0.190V(vs.SHE);-0.005 - -0.098(vs. Ag/AgCl)Cu:0.310-0.159V(vs.SHE);0.022 - -0.129(vs. Ag/AgCl)Ag:0.739-0.444V(vs.SHE);0.451 – 0.156(vs. Ag/AgCl)控制阴极电位大于0.310V(vs.SHE),可以使Ag分离,Cu2+和BiO+不能分离。
6 ,7 , ,89.10. t= 4472s11 6.1×10-4 mol/Lpt阴极产生OH-,改变pH使副反应发生,故pt阴极应用玻璃砂芯套管隔离第三章 伏安法和极谱分析法1~3 略4. 当pH=7时,当pH=5时,5. (1) 线性回归方程: y =6.0733x + 0.3652(2)0.536 mmol/L6. M C x 41023.2-⨯=7. 22.7 μA8. 0.0879. 1.75 ×10-3mol/L10. -0.626 V11. 5.9×10-3第四章气相色谱法1~14 略15. 8.5%,20.6%,60.9%16. 2.15%,3.09%,2.75%,6.18%,85.84%17. (1)4.5, (2)48mL,(3)5.4min,(4)103,(5)1866,(6)1.07nm18. (1)8.6,(2)1.4419. (1)n有效(A) = 636.59n有效(B) = 676(2) 2 m20.(1)0.45 ,(2)7111121.(1)4,(2)4,(3),22. (1)3236,2898,2820,3261,(2)3054(3)0.33m第五章高效液相色谱法1~16 略17. 26.24%,27.26%18. 1600,6.7,7.3,1.1,0.8,7 m19. 0.63,2.38,2.65,4.034021,3099,2818,3394,595,1535,1486,217820. 5.1%21. 0.47%第六章原子发射光谱仪1~8 略9. 2.57 eV10. 0.57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子光谱分析法
5. 9 Fe 2+用邻二氮菲显色,当L g c Fe /202μ=+时,于λ=510 nm ,吸收池厚度b = 2 cm 时,测量的T / % = 53.5,求摩尔吸收系数ε为多少?
解:根据光吸收定律:A=εbc
及 A =-lg T =-lg 53.5% = 0.272
1
1231079.385.5510202272.0---⋅⋅⨯=⨯⨯==cm m ol L bc A ε
5. 10 某钢样0.500 g ,溶解后将其中的锰氧化为MnO 4-,准确配成100 mL 溶液,于λ=520 nm ,b = 2 cm 时测得的吸光度A = 0.62,已知ε520 = 2.2×103,计算钢中锰的百分含量。
解: L mol b A c /104.1102.2262.043-⨯=⨯⨯==ε
1.4×10-4 (mol / L )×54.94(g / mol ) = 7.7×10-3(g / L )
Mn 的摩尔质量为54.94 g / mol
%15.0%1001001000500.0107.7%3=⨯⨯⨯=-Mn 5
5. 11 用硅钼蓝分光光度法测定钢中硅含量时。
根据下列数据绘制校正曲线:
标准硅含量 / mg ·mL -1 0.05 0.10 0.15 0.20 0.25
吸光度值 0.210 0.421 0.630 0.839 1.01
试样分析时称取钢样0.500 g ,溶解后转入50 mL 容量瓶中,在与校正曲线相同条件下测得吸光度
A = 0.522,求试样中硅的百分含量。
解:
A
硅含量 / mg·mL -1
由图中查出试样的浓度为0.12 mg ·mL -1。
%2.1%100500.0105012.0%3
=⨯⨯⨯=-Si
5. 12 1.0×10-3 mol / L K 2Cr 2O 7溶液在波长450nm 和530nm 处的吸光度A 分别为0.200和0.050;1.0×10-4 mol / L K 2MnO 4溶液在波长450nm 处无吸收在530nm 处的吸光度A 为0.420;今测得某K 2Cr 2O 7和K 2MnO 4混合液在450nm 和530nm 处吸光度A 分别为0.380和0.710。
试计算该混合液中K 2Cr 2O 7和K 2MnO 4的浓度。
假设吸收池厚1cm 。
解:利用吸光度的加和性,建立方程后求解。
(1)先计算摩尔吸收系数ε
1123,450100.2100.1100.2722---⋅⋅⨯=⨯⨯==cm mol L bc A O Cr K ε
113,53050100.11050.0722---⋅⋅=⨯⨯==cm mol L bc A O Cr K ε
114,4500100.1104
---⋅⋅=⨯⨯==cm mol L bc A KMnO ε 1134,530102.4100.11420.04---⋅⋅⨯=⨯⨯==cm mol L bc A KMnO ε
(2)建立方程,求浓度
b c b c A A A KMnO KMnO O Cr K O Cr K KMnO O Cr K 447227224722,450,450,450,450450εε+=+=
b c b c A A A KMnO KMnO O Cr K O Cr K KMnO O Cr K 447227224722,530,530,530,530530εε+=+=
∴
0100.2380.07222+⨯=O Cr K c 47223102.450710.0KMnO O Cr K c c ⨯+=
得: L mol c O Cr K /109.1100.2380.032722-⨯=⨯=
L mol c KMnO /105.11046.1102.4109.150710.044334---⨯=⨯⨯⨯⨯-=
5. 13 某吸光物质X 的标准溶液浓度为1.0×10-3 mol / L ,其吸光度A= 0.699;一含X 的试液在同一条件这测量的吸光度A= 1.000。
如果以标准溶液为参比(A = 0.000),试问:(1)试液的吸光度为多少?(2)用两种方法所测试液的T / %各是多少?
解:(1)此测定采用了示差分光光度法,根据其原理有:
△A = εb △c
△A = 1.000 – 0.699 = 0.300
∴ 试液的吸光度A = 0.300。
(2)求T / %
普通法:A X = 0.699, T X / % = 10-A = 10-1.000 = 0.100 = 10.0%
示差法:A X = 0.300, T X / % = 10-A = 10-0.300 = 0.500 = 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