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鉴赏教学设计
高中音乐鉴赏教案

高中音乐鉴赏教案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并鉴赏不同音乐曲目的风格和特点。
教学重点:音乐曲目的风格和特点。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审美能力。
教学准备:音乐欣赏材料,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音乐,引起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如何鉴赏音乐:向学生解释音乐的鉴赏方法和技巧,例如注意旋律、和声、节奏、曲式等方面。
3. 分类鉴赏:向学生介绍不同音乐类型和曲目,如古典音乐、民族音乐、流行音乐等,并结合具体例子进行鉴赏。
4. 互动讨论:组织学生围绕音乐的风格和特点展开讨论,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5. 学习音乐历史:通过介绍音乐的历史背景和演变过程,让学生了解音乐的发展脉络。
6. 听力训练:播放一段音乐,并要求学生在听完后能够准确描述其风格和特点。
7. 创作体验:让学生参与音乐创作的过程,如编写歌词、创作旋律等。
8. 总结辨析:结合课堂学习和个人感悟,让学生总结音乐鉴赏的要点和方法。
9.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选取一段自己喜欢的音乐,写下对其风格和特点的描述,并附上个人感受。
10. 小结: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鼓励学生对音乐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并鼓励学生多接触不同类型的音乐。
教案二:教学目标: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欣赏、理解和分析古典音乐作品。
教学重点:古典音乐的特点和风格。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古典音乐的欣赏能力和理解能力。
教学准备:古典音乐作品、音乐欣赏材料。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古典音乐,引起学生对古典音乐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古典音乐的特点:向学生介绍古典音乐的特点,如严肃、优雅、复杂等,并通过示范音乐作品进行解释和说明。
3. 古典音乐的风格:向学生介绍不同的古典音乐风格,如巴洛克、古典、浪漫等,并结合具体作品进行鉴赏和分析。
4. 音乐表达:通过不同的古典音乐作品,引导学生感受和理解作曲家想要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5. 互动讨论:组织学生围绕古典音乐的特点和风格展开讨论,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高中音乐鉴赏(教学设计)

独特的民族风之蒙古篇(教学设计)一、教学目的1、能认真听赏本课的音乐作品,辨别本课不同音乐作品的民族风格特点。
2、能独立搜集我国少数民族人文、地理、风俗等方面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在班上交流介绍,加深对音乐与人民社会生活、劳动习俗等关系的了解。
二、教学重点、难点1、倾听歌曲,引导学生欣赏,感受,体验,认知蒙、藏、维族音乐。
2、通过音乐实践,达到学生能够掌握、归纳、总结三民族歌曲风格与音乐相关知识。
三、教学内容安排导入:请同学们欣赏三首歌曲,《套马杆》蒙古族,《掀起你的盖头来》新疆维吾尔族,《天路》藏族。
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绚丽多彩的各族民歌浩如烟海,民歌有如璀璨夺目的明珠,闪耀着耀目的光彩,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不可或缺的宝贵财富。
每个民族由于地理环境、社会生活、语言文化、风俗习惯等上存在差异,因此,我国少数民族的歌舞音乐也各有特点。
这种独特的风格是怎样形成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领略独特的民族风之蒙古篇。
一、蒙古族:诗歌朗诵《敕勒川》“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请同学们告诉我,这首诗描写了哪一个民族的美景?读到这首诗歌,我们会想起绵垣千里,牛羊满地的蒙古大草原,以与在大草原上生活的勤劳勇敢的蒙古人。
蒙古族简介:蒙古族主要聚居在内蒙古自治区,其余分布在中国的东北、西北地区。
蒙古族是一个历史悠久而又富于传奇色彩的民族。
被称为“马背上的民族”。
千百年来,蒙古族过着“逐水草而迁徙”的游牧生活。
中国的大部分草原都留下了蒙古族牧民的足迹,因而被誉为“草原骄子”。
1、你们知道它的民风民俗吗?(比如平时的生活习惯、节日、活动之类)(1)、洁白的蒙古包(2)、草原“那达慕”(3)、成吉思汗陵(4)、献哈达我们通过一组图片来展现一下蒙古族的习俗。
蒙古民族是音乐的民族,千里草原是民歌的海洋,每一个蒙古包里,每一位蒙古族同胞的口耳之间,永远飘动着不绝如缕的上辈人传给他们的歌。
大学鉴赏教案

标题:大学音乐鉴赏教案一、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对音乐艺术的认知和理解,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2. 培养学生对不同音乐风格、流派的欣赏和评价能力。
3. 增强学生对音乐文化的多元性、多样性的认识,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4. 培养学生敢于表达自己观点、积极参与讨论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内容1. 音乐基本概念:音乐术语、音符、节奏、和声等。
2. 音乐风格与流派:古典音乐、浪漫音乐、现代音乐、民族音乐、爵士乐、摇滚乐等。
3. 音乐体裁:交响乐、室内乐、独奏、合唱、歌剧、音乐剧等。
4. 音乐历史与地理:西方音乐史、中国音乐史、世界各地音乐特点等。
5. 音乐欣赏与分析:经典作品解析、作曲家介绍、音乐作品主题思想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音乐基本概念、音乐风格与流派、音乐体裁等。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经典音乐作品,引导学生体验音乐的魅力。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就音乐作品、音乐现象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4. 实践教学法:组织学生进行音乐鉴赏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安排1. 音乐基本概念与术语:2课时2. 音乐风格与流派:4课时3. 音乐体裁:3课时4. 音乐历史与地理:4课时5. 音乐欣赏与分析:6课时6. 实践活动:4课时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参与度、讨论发言、作业完成情况等,占总评的40%。
2. 期中考试:音乐知识测试,占总评的30%。
3. 期末考试:音乐鉴赏论文,占总评的30%。
4. 实践活动:包括音乐鉴赏演出、音乐会观摩等,占总评的10%。
六、教学资源1. 教材:音乐鉴赏教程、音乐欣赏与分析、音乐历史与地理等。
2. 音响设备:音响、耳机、音响设备操作台等。
3. 网络资源:音乐网站、音乐APP、在线音乐课程等。
4. 实践活动:音乐会、音乐讲座、音乐比赛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音乐基本概念,了解音乐风格与流派,熟悉音乐体裁,认识音乐历史与地理,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全册教案

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全册教案第一章:音乐鉴赏的基本概念与方法1.1 音乐鉴赏的定义与意义1.2 音乐鉴赏的基本方法1.3 音乐作品的分类与形式1.4 音乐鉴赏的步骤与技巧第二章:中国音乐鉴赏2.1 中国音乐的历史发展与特点2.2 民间音乐鉴赏2.3 古典音乐鉴赏2.4 现代流行音乐鉴赏第三章:西方音乐鉴赏3.1 西方音乐的历史发展与特点3.2 古典音乐鉴赏3.3 浪漫音乐鉴赏3.4 现代音乐鉴赏第四章:音乐的形式与风格4.1 音乐的形式4.2 音乐的旋律与和声4.3 音乐的风格与流派4.4 音乐作品的风格分析与鉴赏第五章:音乐与其他艺术门类的交融5.1 音乐与绘画的交融5.2 音乐与舞蹈的交融5.3 音乐与戏剧的交融5.4 音乐与电影的交融第六章:音乐鉴赏的实践与训练6.1 音乐鉴赏的实践意义6.2 音乐鉴赏的基本训练方法6.3 音乐作品的分析与评价6.4 音乐鉴赏实践案例解析第七章:音乐鉴赏与文化背景7.1 音乐与文化7.2 音乐与社会7.3 音乐与历史7.4 音乐鉴赏中的文化背景分析第八章:音乐鉴赏的心理与审美8.1 音乐鉴赏的心理机制8.2 音乐审美的基本原则8.3 音乐作品的情感表达与接收8.4 音乐鉴赏中的审美体验第九章:音乐鉴赏的评价与反馈9.1 音乐鉴赏评价的标准与方法9.2 音乐鉴赏的过程性评价9.3 音乐鉴赏的自我评价与反思9.4 音乐鉴赏评价的案例分析第十章:音乐鉴赏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10.1 音乐鉴赏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10.2 音乐鉴赏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10.3 音乐鉴赏教学评价与反思10.4 音乐鉴赏教学案例分析与启示重点和难点解析一、音乐鉴赏的基本概念与方法补充说明:详细解析不同类型音乐的特点,以及鉴赏各类音乐作品的步骤和技巧。
二、中国音乐鉴赏补充说明:深入探讨中国民间音乐、古典音乐和现代流行音乐的差异与特色,提供丰富的案例进行分析。
三、西方音乐鉴赏补充说明:对比分析西方古典、浪漫和现代音乐的风格特点,引导学生理解不同音乐时期的背景和影响。
关于高中音乐鉴赏教学设计6篇

(优)关于高中音乐鉴赏教学设计6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
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高中音乐鉴赏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于高中音乐鉴赏教学设计1一、学习目标:(一)聆听《问》及《渔阳鼙鼓动地来》,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理解其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内容,并在此基础上认识、了解萧友梅与黄自的生平及主要贡献。
(二)在认识、了解清唱剧《长恨歌》的基础上,初步掌握有关清唱剧的基础知识。
(三)初步了解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我国专业音乐事业兴起的情况。
二、重点、难点:重点:《问》及《渔阳鼙鼓动地来》的艺术表现力的`发掘,音乐旋律、情绪、声部层次等方面的特点。
难点:指导读谱,聆听音乐,作品的艺术性体现及黄自在中国音乐史的地位及影响。
三、教学内容安排:(一)本节以聆听、鉴赏《问》及《渔阳鼙鼓动地来》为重点曲目,《玫瑰三愿》《山在虚无缥渺间》《花非花》为拓展曲目。
(二)以赏析《渔阳鼙鼓动地来》为重点,向学生介绍本课的重要知识点“清唱剧”。
四、建议:(一)充分利用课本教材、教参、课件资料,教师组织好要精讲、聆听、观赏的教学资料。
(二)布置学生查阅有关黄自、萧友梅的资料,查阅其主要作品的资料及贡献。
(三)学生注意听赏mp3资料《问》及《渔阳鼙鼓动地来》,体会作品的基本情绪,并阅读课本相应介绍。
五、教学方法与学习指导策略建议(一)教学方法:(针对教师)1.在聆听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比较,从作品内容、音乐要素等方面探究作品艺术表现力。
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师生共同探讨。
充分利用对比法、归纳法与前一课作品进行比照。
3、指导学生去梳理近代音乐发展脉络,体会作品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性。
(二)学生学习指导策略建议1.努力通过赏析,去归纳、梳理近代音乐发展脉络,体会作品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性。
2.学会提问,学会思考。
音乐赏析教案初中下

音乐赏析教案初中下教学目标:1. 感受并欣赏各种音乐风格和类型的作品,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2. 通过音乐赏析,培养学生的音乐情感和想象力。
3. 引导学生理解音乐与生活、文化、情感的密切关系。
教学内容:1. 欣赏各种音乐风格和类型的作品,如古典音乐、流行音乐、民族音乐等。
2. 分析音乐作品的结构、旋律、和声等元素。
3. 探讨音乐与生活、文化、情感的关联。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播放一首具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如古典音乐、流行音乐或民族音乐,引起学生的兴趣。
2. 教师简要介绍音乐作品的背景和特点,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
二、音乐赏析(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聆听音乐作品,注意音乐的旋律、和声、节奏等元素。
2. 教师分析音乐作品的结构,如曲式、主题等,帮助学生理解音乐的组织形式。
3. 教师与学生一起探讨音乐作品的文化内涵,了解音乐与文化的关系。
三、情感体验(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音乐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如快乐、悲伤、愤怒等。
2. 教师通过提问或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对音乐情感的理解和体验。
3. 教师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和动作表现音乐情感,培养学生的音乐想象力。
四、音乐与生活(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音乐与生活的关系,如音乐在生活中的作用、音乐与个人情感的联系等。
2. 教师与学生一起探讨音乐作品与生活经验的结合,如音乐在特定场景中的运用。
3. 教师鼓励学生分享自己与音乐相关的日常生活经验,增进学生对音乐与生活关系的理解。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简要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2. 教师鼓励学生反思自己在音乐赏析方面的收获和成长。
3.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如听一首新音乐作品,并写一篇简要的赏析心得。
教学评价:1. 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2. 学生在音乐情感体验方面的表现。
3. 学生对音乐与生活、文化、情感关系的理解和思考。
教学资源:1. 音乐作品录音或视频。
艺术家鉴赏音乐教案

艺术家鉴赏音乐教案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音乐,包括古典音乐、流行音乐、民族音乐等;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让他们能够辨别不同类型音乐的特点;3.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和兴趣,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动力;4.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音乐,并进行鉴赏;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让他们能够准确地辨别不同类型音乐的特点。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播放不同类型的音乐,引导学生进入音乐的世界,激发他们的兴趣和热爱。
2. 学习古典音乐,介绍古典音乐的特点和代表作品,让学生欣赏并进行鉴赏。
3. 学习流行音乐,介绍流行音乐的发展历史和特点,让学生了解流行音乐的魅力。
4. 学习民族音乐,介绍不同民族音乐的特点和风格,让学生了解世界各地的音乐文化。
5. 综合鉴赏,让学生听一些混合风格的音乐,让他们辨别出其中的古典、流行和民族音乐元素。
6. 总结,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对音乐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四、教学方法。
1. 听音乐鉴赏法,通过听音乐来感受音乐的魅力,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2. 比较分析法,让学生听不同类型音乐,并进行比较分析,培养他们的辨别能力。
3. 互动讨论法,让学生参与讨论,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看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手段。
1. 录音机,用于播放不同类型的音乐;2. 多媒体设备,用于播放音乐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音乐的魅力;3. 教学课件,用于介绍音乐的相关知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的内涵。
六、教学评价。
1. 学生表现,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情况来评价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和鉴赏能力;2. 学习成绩,通过考试和测验来评价学生对音乐知识的掌握情况;3. 课堂表现,通过课堂讨论和互动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参与程度。
七、教学反思。
1. 教学内容,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合理安排教学内容,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2. 教学方法,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学习习惯,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3. 教学手段,要不断更新教学手段,引入新的科技手段,让教学更加生动和有趣。
大学音乐欣赏教学设计教案

标题:大学音乐欣赏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并欣赏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2. 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观念,提升艺术素养。
3. 通过对音乐作品的分析,了解音乐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和创作技巧。
4.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音乐的基本类型和特点2. 音乐的历史背景和创作手法3. 音乐作品的分析与欣赏4. 音乐与生活的关系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音乐的基本类型、历史背景和创作手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音乐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和理解。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就音乐作品进行交流和讨论,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4. 实践法:让学生尝试创作和表演,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首具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介绍音乐的基本类型、历史背景和创作手法,为学生欣赏音乐作品打下基础。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音乐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和理解。
可以采用多媒体手段,如播放音乐视频、展示图片等,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4. 讨论:组织学生就音乐作品进行交流和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看法和感受,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5. 实践:让学生尝试创作和表演,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一个音乐作品。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布置课后作业。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表现,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
2. 音乐鉴赏能力:通过课后作业、音乐作品分析等方式,评价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3. 团队协作能力:在实践环节,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如沟通、协作等。
4. 表达能力:在讨论和实践环节,评价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整理笔记。
2. 欣赏课后推荐的音乐作品,撰写欣赏心得。
3. 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音乐作品,进行分析和创作,下节课分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3节《拉丁美洲----安第斯高原探戈音乐文化的交融》教案设计1一、教学目的:1、通过听、唱、动让学生感受到拉丁美洲音乐独特的风格和其多元的音乐文化。
2、通过欣赏让学生初步认识拉丁美洲民间器乐、歌舞和探戈音乐的特点。
3、能够让学生通过听、唱、动等不同形式,加深对拉美音乐的理解并会用简单的肢体语言表现拉美歌舞。
二、教学内容:1、秘鲁民间器乐合奏曲《告别》2、墨西哥民间歌曲《美丽的小天使》3、乌拉圭探戈舞曲《小伙伴》四、教材分析:1、《告别》是一首安底斯高原印第安人的民间器乐合奏曲。
旋律优美、气势雄浑,表现了印第安人在集会之后,临行前告别时的情景。
乐曲为G大调,4/4子,采用五声调式音阶,乐句悠长且多下行。
2、《美丽的小天使》是一首有着浓郁的拉丁美洲音乐风格的歌曲,是一首极具墨西哥民族个性,被称为“松”的歌舞曲,歌曲表达了男女青年间的爱情,旋律缠绵、优美、动人。
歌曲为A大调,3/4拍子,采用七声音阶。
3、《小伙伴》是一首阿根廷探戈舞曲。
乐曲既有平稳持重的情调,又有紧张、激越的情绪,节奏强烈,乐曲为g小调,2/4拍子。
五、教学重点:1、感受了解拉丁美洲歌舞音乐文化和民族风情。
2、对探戈节奏特点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六、教学难点:激发学生主动参与音乐欣赏活动,积极投入创作活动。
七、教学关键:学生用不同的方式来表现拉丁美洲音乐。
八、课的类型:欣赏为主的综合课九、课时:一课时十、教具:多媒体课件钢琴歌单等十一、教学过程:播放拉美歌手瑞奇。
马丁演唱的《生命之杯》歌曲,渲染气氛,学生走进教室。
(一)设问与回答方式导入1、这首歌曲有什么特点?(节奏强烈、热情奔放、富有感染力)2、你们喜欢这首歌吗?这首歌曲和我们平时听的歌曲有什么不一样啊?具有哪种音乐的风格特征?(教师启发、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具有拉美音乐风格特征)(二)引出课题:拉丁美洲音乐1、让学生讨论拉丁美洲的地理位置、环境、历史、社会等印象。
(学生根据课前准备的资料讨论回答)教师归纳:拉丁美洲是指以美国以南的美洲地区。
包括:墨西哥中美洲、加勒比海和南美洲,包括秘鲁、玻利维亚、阿根廷,墨西哥乌拉圭等国家。
师言:在广阔的拉丁美洲,风土,人种极其多样,因此,在音乐方面也表现出各种不同的样式,除了在人种方面,原住外,从地球上各个地方迁移过来的人种都在这里互相混,所以可以说多元混合型文化是这一地区文化的最大特点,音乐文化非常丰富,大体上可以分为三大类:印第安人音乐,拉丁美洲民间音乐和黑人音乐。
设问:拉丁美洲这种混合性音乐文化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学生根据自己课前查阅的资料讨论回答)师归纳:混合性音乐是指印第安人(本土文化,欧洲和非洲)三种音乐文化的相混合,主要的原因是欧洲入侵和黑人的贩卖带来了各自音乐文化的融合,那么他们的音乐文化到底有什么特点呢?这节课请同学们和我一起走进拉丁美洲,感受他们混合性音乐的风格特点。
二、感受与体验(一)赏析〈告别〉器乐合奏曲,秘鲁民间乐曲。
思考:1,这首乐曲情绪特点怎么样?(优美,气势雄浑)1、主要有哪些乐器演奏?(排萧、盖那琴、恰朗戈)2、教师介绍各种乐器的特点,学生观赏乐器的图片。
3、听音乐,学生随音乐双手轻拍节奏,感受音乐的节奏变化。
(二)赏析〈〈美丽的天使〉〉墨西哥民间音乐。
1、歌曲是怎样的情绪?(旋律平稳圆滑,缠绵美妙,优美动人,略带淡淡的乡愁。
)2、请学生唱旋律,手拍节奏,感受歌曲节奏有何特点?(采用3/4拍子,节奏平稳一致,连续采用切分节奏)3、歌曲演唱形式是怎样的?(前部分是领唱,后面是合唱,中间间奏还伴有热情的的呼叫声)4、教师简介歌曲的特点:这首歌曲是具有浓郁的拉丁美洲民间音乐风格的歌曲,采用七声大调式音阶,前部分是领唱,,后部分为合唱,歌词用西班牙语,被称为“松”的歌舞曲。
墨西哥民族歌曲被称为“松”,与西班牙民间音乐有着不要可分的关系,“松”通常是大调式,节奏明快,旋律动听,气氛欢乐。
西班牙对墨西哥进行了统治,因此,墨西哥的文化,社会和政治关系深深地带有西班牙文化的影响,而墨西哥是古代印第安文化重要发原地之一,又是西班牙殖民统治后的中心之一,这包括音乐在内的各种文化是具有十分典型的相互交融的特征。
这首歌曲就是典型的相互交融的特点之一。
3、教师伴奏,学生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再次感受音乐的风格特点。
三、创造与活动(一)播放探戈舞录像片段。
1、提问:这种舞蹈叫什么舞蹈?节奏有何特点?(学生根据录象舞蹈动作和课前收集的资料相互交流)归纳:这是探戈舞蹈,采用连续的切分音节奏。
2、教师展示一些探戈舞蹈的图片,介绍探戈舞蹈特点。
探戈是阿根廷的一种舞蹈,它是一种音乐、唱和舞蹈于一体的综合艺术。
探戈已固的格式,即兴花样翻新等,现代探戈的舞蹈风格是有深沉、含蓄、洒脱是特点。
运用节奏变化多样,但切分节奏运用是最多的。
师言:拉美的舞曲音乐更为丰富,它以独特音乐风格和变化多样的节奏,深受世界各国人民喜欢。
它已经很好的融入了现代音乐和国际标准体育舞蹈之中。
3、教师简要说明国际标准体育舞蹈。
1)、拉丁舞(桑巴、伦巴、恰恰)学生观看录像,随录像模仿舞蹈动作。
(2)、摩登舞(探戈、狐步舞、华尔兹)a、观看国标华尔兹舞蹈片段。
b、学生随音乐表演华尔兹舞。
(3)、教师列举几种典型探戈风格的节奏,学生用拍手或身体动作分组做探戈节奏练习。
a、首先进行单声部的节奏练习。
b、逐步增加声部,从二声部到三声部。
x . x x x∣x x x x x∣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x x x x x∣x . x∣哒哒哒哒哒哒哒x x x∣x x x x∣哒哒哒哒哒哒哒教师简要小结,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评价鼓励。
(二)欣赏乐曲〈小伙伴〉1、思考:A:舞曲节奏是怎么样的?(连续使用切分节奏,探戈舞曲风格) B:舞曲情绪怎么样的?(既有平稳、持重的情调,又有紧张、激越的情绪,表现出一种矛盾的情绪)2、教师出示乐谱,简要的介绍乐曲,学生轻声唱谱,教师伴奏。
3、教师板书〈小伙伴〉乐曲的节奏。
4、学生随录音带运用课前准备好的易拉罐、沙袋,矿泉水瓶,教师提供部分打击乐器:手鼓、沙铃、铃鼓等随音乐模仿乐曲节奏。
5、学生根据《小伙伴》音乐节奏,即兴填词或教师提供歌词,教师击鼓敲节奏,学生有节奏的地朗读。
2/4 x x x x︱o x x x x x︱x x x x︱o x x x x x︱大家跟着我的节拍走, 跳起一段轻松的舞蹈, x x x x ︱o x x x x x︱x x x x︱o x x x x x︱即使我们慢了一小拍, 我们也会无尽的快乐.6、请个别同学讲述或演绎探戈舞,教师指导。
四、评价与总结1、师生共同回顾和交流拉丁美洲音乐的风格及其感受。
2、教师总结:今天我们主要通过拉丁美洲三种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感受、理解、体验了拉丁美洲音乐的地域特色和风格特征。
虽然拉丁美洲离我们很遥远,但生活中随时都可以感受得到它的存在,更高兴的是拉丁美洲音乐已走进了国际,已经很好的融入了现代音乐和国际体育舞蹈之中,走进了我们的生活,深受到世界人民的喜爱。
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无限的色彩。
3、再次播放歌曲《生命之杯》,学生跟随歌曲演唱,在欢快的音乐声中走出教室。
第13节《拉丁美洲----安第斯高原探戈音乐文化的交融》教案设计2教具:投影片,音乐vcd、录象资料、录音带、钢琴1.通过三组作品的赏析,使学生了解拉美音乐的地域特色和风格特点。
2.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音乐活动当中,在“寓教与乐”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感受、理解、体验拉美音乐的能力。
3.通过赏析加深学生对拉美音乐文化是三种音乐文化融合的产物的理解。
重点难点:掌握拉美音乐的风格特点及节奏特点。
课前播放拉美歌手瑞奇·马丁演唱的《生命之杯》从学生熟悉的音乐入手,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进入拉美音乐的情景中初步理性化的体验拉美音乐的风格特点。
(一)设问与回答的方式导入1.歌曲有什么特点?2.具有何种音乐的风格?归纳:1.节奏强烈、热情奔放,富有感染力。
2.具有拉美音乐的风格。
出示课题:拉美音乐赏析(二)拉美音乐的特点及形成原因设问1.拉丁美洲的地理区域、原居住人群。
2.本土音乐的主要形式。
3.混合性音乐文化形成的原因让学生借助史地知识,了解拉美音乐的特点及形成背景。
归纳:1.指的是美国以南的美洲地区,原居住人群为印地安人2.拉美音乐具有印地安、欧洲、非洲音乐文化相混合的特点。
歌舞音乐是拉美民族民间音乐的主要形式3.欧洲入侵和黑人的贩卖带来了各自音乐文化的融合。
(大小调七声音阶和切分音的连续使用等)三)器乐曲《飞驰的鹰》赏析1.聆听乐曲主题,选择音乐形象。
大江的涌潮森林的早晨飞驰的雄鹰尊重学生个体的不同音乐体验,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出示乐曲标题,简介乐曲背景。
有助于学生对作品的理解3.演唱主题在演唱中感受音乐的形象和情绪。
4.主题讨论分析音乐通过哪些手段塑造雄鹰的形象?使学生在分析主题旋律中了解音乐语言怎样为塑造音乐形象服务5.归纳平稳的节奏、弱起及三拍的连音6.欣赏全曲并思考讨论⑴乐器音色及演奏技巧有何特点?⑵乐曲速度如何变化,对表情达意有何作用?通过讨论构建主动学习的氛围,在分析音乐的过程了解音乐在表现形象与情感中的作用。
7.归纳竖笛的音色及演奏技巧给人一种神秘、苍茫、升腾的感觉。
小调色彩和速度变化使悼念转为歌颂和热爱。
(四)歌舞音乐片段赏析1.探戈⑴.播放探戈舞曲请同学们说出节奏特点,强化审美体验。
⑵.介绍探戈(投影8)探戈是阿根廷的代表性舞蹈,2/4拍、切分音运用是一个重要特征。
⑶节奏练习在实践活动中感受探戈的节奏特点2.伦巴和桑巴⑴介绍伦巴、桑巴伦巴为古巴代表性舞蹈,4/4或2/4拍,速度中等。
桑巴为巴西代表性舞蹈,2/4或3/4拍、切分音丰富。
通过对比性区别两个舞曲的不同节奏教学为参加社会音乐生活打下基础⑵.观看桑巴、伦巴片段,分辨舞蹈类型并归纳各自特点,利用电教手段感受不同舞蹈的特点,使教学更直观。
⑶结论伦巴:音乐缠绵,舞态柔美,舞步动作婀娜款。
桑巴:音乐热烈,舞态富有动感,舞步摇曳多变⑷由教师指挥,学生练习打节奏,在实践活动中感受伦巴桑巴的特点,巩固教学效果。
(五)声乐曲《西波涅》1.欣赏全曲思考讨论⑴音乐中汲取何种舞蹈节奏?⑵歌曲前后两部分由C小调转为C大调,有何用意,表现什么?巩固伦巴的节奏特点在讨论分析中理解转调在本歌曲中的的作用2.归纳⑴汲取伦巴的节奏,伦巴的优美抒情表现对爱的真情流露。
⑵柔美的小调——明朗的大调形成情绪上的对比。
表现男女青年表达爱意是由委婉含蓄变为明朗直接。
(六)总结今天我们主要通过三种类型的作品感受理解体验了拉美音乐的地域特色和风格特点。
虽然拉丁美洲离我们非常遥远,但生活中随时都可以感受到它的存在,它已经很好的融入现代音乐和国际标准体育舞蹈当中深受人们的喜爱,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无限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