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舆论监督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网络舆论监督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报刊杂志、广播电视以及互联网等媒体形式正在不断扩大其影响力,舆论监督的作用日益受人关注;同时,政府的行政权也在不断扩张,公共权力的扩大易导致乱用、滥用而滋生腐败。传统的监督方式因其自身的局限性难以积极地发挥应有的效能,而舆论监督因其自身的特点和作用方式将成为规范政府行政的一种必然的监督方式。

网络媒体在舆论监督方面的积极影响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

关注,公民在这里平等的传播信息,发表意见,这些意见在网络中集合,进而形成无法忽视的舆论压力,引起政府高层的关注,对事件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对规范政府行为,限制公共权力,完善监督体制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从最近几年网络舆论监督对现实事件的影响来看,其所折射出的普通民众对公共权力制衡的力量是不容忽视的。毫无疑问,网络在影响社会发展、促进社会进步方面发挥了新兴力量的重要作用。同时,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制约,当前网络舆论监督中还面临着诸多矛盾和问题,我们应当正确认识网络舆论监督这把“双刃剑”,找出网络舆论监督存在的问题,不断的进行规范和正确引导,建立多方面、深层次健全的舆论监督体系,将其引向正确健康的发展道路。

一、网络舆论监督的内涵特点

(一)网络舆论监督的含义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普遍应用,使得舆论监督有了新的表达形式和传播渠道。网络舆论监督是舆论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人民群众通过网络了解国家事务,广泛、充分地交流和发表意见、建议,对国家政治、经济、法律、文化、教育、行政等活动进行褒贬与评价的一种监督形式,其形成是依赖互联网的各种功能来实现的。我们应当对网络舆论监督有个全面正确的认识,并且不断地进行规范和正确引导,使其规范和完善,建立起有利于网络舆论监督的制度与途径,使“互联网”成为实现政治民主、建设政治文明的最佳手段。

(二)网络舆论监督的特点

网络舆论监督相对于传统舆论监督而言有着明显的优势。

1.网络舆论监督便捷、速度快、成本低、效率高。网络媒体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加快了舆论监督的速度,一旦某个地方发生一件事情,各个地区的网民都可以了解到这些事情所发生的前因后果,将各地的网民意见聚集到一起,通过共同交流观点,能够在短时间内最大范围的凝聚起多数民众,形成一种强大的舆论,聚集起强大的能量,这种能量一旦形成,便会产生很大的效用。网民对热点事件的关注会加速推动整个事件的解决。随

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移动技术的发展,网络舆论传播的快捷性得到更大幅度的提升,微博及微信朋友圈、微信群的普遍运用,基本上舆论传播已经达到了及时性和实时性,每个人都是播音员,每个人都是发布者。

2.网络舆论监督制约公共权力,推动廉政建设,是反腐败的利器。网络舆论监督由于其信息传播的自由性和关注内容的广泛性,使得它在揭露滥用权力行为、关注权力腐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网络舆论信息来源广泛,传递便捷,网上舆论一旦形成,将形成网上网下的共同互动,包括专门监督机构和被监督人在内的社会各界人士都可以在网上直接进行对话,那些原来人们敢怒不敢言的腐败罪行可以首先在网络上被揭批,未被发现的谎言可能在网络上被捅破。这些特点使普通网民拥有了前所未有的话语权,也使公共权力不可能完全在暗箱中操作,有利于促进公共权力公开、公正地行使。事情一旦曝光,舆论的压力就成为推动事件解决的动力。由于网络媒体的便捷性,匿名性,打破了时空的界限,广大网民利用互联网这种电子媒体进行批评、检举、揭发、控告、发表文论等现象,从而对官员及政府进行监督,成为反腐败不可或缺的利器。

3.网络舆论监督方式灵活多样。不同思想观点的人可以在互联网中直抒胸臆,自由交流,丰富的信息内容和多样化的报道

方式使得上网浏览信息和发布信息成为很多人每天的必修课。越来越多的人拥有自己的电脑和手机,享受着网络空间的便利。信息来源的匿名性造就了网络舆论的丰富多彩,增强了网络舆论监督的生机和活力。表现手段的多样性,现在的科技发展带来了传播技术的解放,实现了传播内容的生动性和传播方式的灵活性。文字、图片、多栏目出击,多样化的形式带来了传播内容的多样性,赋予网络信息更为绚丽的着装。表现形式的多样性使舆论监督报道更为立体、形象、直观,进而增强舆论监督的力度。手机移动端的迅猛发展,更让表现形式突破了时空限制,对有些事件的描述已经无需长篇累牍的文字,几张图片和几段视频就可以向公众展现事件的基本情况。

由上可见,对于舆论的形成,网络具有传统媒体无可匹敌的优势。同时,网络舆论作为“原生态”的公众意见,真实反映了社会心理和社会情绪,从而以舆论的强大精神力量对公共权力进行监督,也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可以说网络舆论监督是现代社会民主化发展进程的必然。

二、网络舆论监督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以互联网和4G移动技术为基础的网络舆论监督发挥了传统媒体无法企及的作用,在监督中解决了许多问题。但是,网络舆论监督中所暴露出的问题也不容忽视。

(一)网络舆论监督的现状

在网络舆论监督的历史中,不断有典型的案例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从这些事件中可看出当前我国网络舆论监督的现状。

1.政府对网络舆论监督十分重视

网络舆论监督,在社会民主化和法治化进程中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国家政府给予网络舆论监督充分的重视。习近平指出:“网民来自老百姓,老百姓上了网,民意也就上了网。群众在哪儿,我们的领导干部就要到哪儿去。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学会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经常上网看看,了解群众所思所愿。”这“是新形势下领导干部做好工作的基本功”,“一定要不断提高这项本领”。同时,提出“让互联网成为我们同群众交流沟通的新平台,成为了解群众、贴近群众、为群众排忧解难的新途径,成为发扬人民民主、接受人民监督的新渠道。”这就意味着,网络意识与走进网络,是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是否坚持群众路线的检验标准和重要尺度,而这种新标准、新尺度的确立,必然内含或奠基于新网络舆论观。

2.网络舆论持续升温,力量不可忽视

由于传统媒体侧重舆论导向而舆论监督功能严重弱化,互联网成为民众表达诉求唯一比较畅通的通道。2016年,我国互联网上网人数7.31亿人,其中手机上网人数6.95亿人,互联网普及率

达到53.2%,其中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33.1%,虽然低于美英日韩(均在85%以上),但中国的网络舆论场绝对是世界上最大的,也是力度最强的。

3.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的互动增强

网络舆论监督的优势已经日益受到政府和公众的重视,其地位的重要性也正在得到提升,但大量事实表明,报纸等传统媒体在事件的调查报道、原因分析、经验总结等方面更具有专业性和针对性,更能形成高质量的舆论监督。所以两种媒体的互动,才能使舆论监督达到最佳效果。

4.隐患仍然存在,亟待解决完善

任何一种舆论形式都是一把“双刃剑”,会产生正面或负面的影响,网络舆论也不例外。人们在乐观地看到网络舆论畅达民意、维护权益、鞭笞腐败的力量的同时, 也应该看到它带来的一些不良的社会影响。由于网络开放性、匿名性、低门槛、后果的无责任性等特点, 网络中充斥着各种非理性、情绪化的言论, 这些不良信息的随意传播,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广大受众的社会判断、行为方向以及政府工作的相关决策。任其发展, 则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 影响社会的稳定。

同时, 网络舆论还混杂着大量的谣言、暴力、色情内容, 极大地影响社会的和谐。另外, 网络侵权现象也时有发生, 最典型

的就是人肉搜索,人肉搜索对事件的走向和最终演化都发挥了很大作用,它侵犯了当事人的隐私权, 严重影响了当事人的生活。因此, 如何根据网络舆论的特点加强对网络舆论的引导,消除网络舆论监督中存在的隐患是当前亟待解决的历史性课题。

(二)网络舆论监督存在的主要问题

网络舆论监督是一把双刃剑,在网络舆论监督影响力越来越大的同时,也存在负面的影响。习近平指出:“网络空间天朗气清、生态良好,符合人民利益。网络空间乌烟瘴气、生态恶化,不符合人民利益。”“整天乱哄哄的,那就什么事也办不成。”“如果弄成那样一个局面,就不符合人民利益,也不符合国家利益。”这点出了网络空间存在的问题和亟待改善的现象,内含着对广大网民的期待。

1.网络舆论监督主体能否真正代表民意

何为民意?从性质上看,民意是指公民的意愿,它应当具有普遍的代表性和共同性,它反映的应该是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绝大多数人的共同意愿。但值得注意的是,根据统计,我国网民的人员结构却呈现出以下鲜明特点:截至2016年12月,10-39岁群体占整体网民的73.7%。其中20-29岁年龄段的网民占比最高,达30.3%;10-19岁、30-39岁群体占比分别为20.2%、23.2%,农村网民占比为27.4%,规模为2.01亿,城镇网民占比

72.6%,规模为5.31亿。

因此,根据我国网民的人员构成和分布,可以说,网络舆论最多只能代表以下群体的声音:生活在城市地区、有一定经济能力、有足够闲暇在网络中发表意见的青年人。

2.网络信息的准确性很难核实

网络具有开放性的特点,人人都可以是信息的传播者和接受者,而当前现有的网络技术也无法辨别信息的真伪。由于信息的传播者没有受过专业训练,在传播信息的过程中往往带有主观色彩,这就必然会造成信息的失真,甚至会出现谣言。一些个人或网站,为了博得点击率不惜发布虚假消息,或者就某一热点问题进行炒作,夸大事实,这就给网络舆论监督的可信度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在全民参与下,网络舆论监督形成一种重要的舆论压力,使人民的监督权利得到充分实现。但是,网络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仍然是一种无法克服的障碍,网民提供的虚假、片面信息使得事件更加扑朔迷离,难分真假。同时,网民中普遍存在从众心理,人云亦云,不注重调查研究,。

3.网络舆论具有自发性和盲目性,网络暴力不容忽视

由于网络的虚拟性和匿名性,人们对问题的探讨带有一定的随机性和盲目性。一些网友或媒体风闻言是,捕风捉影,使得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