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2 汽车主动安全技术
汽车主动安全技术研究

汽车主动安全技术研究随着汽车行业的迅速发展,汽车主动安全技术已经成为了汽车工业研究的重点之一。
汽车主动安全技术是指利用先进的电子技术,通过提高汽车自身安全性能,有效保障驾乘人员的安全,预防车祸的发生以及降低事故的损失。
这一技术的应用已经从单纯的安全带和气囊等安全被动装置转向全新的主动安全系统。
在现代科技的推动下,汽车主动安全技术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一、汽车主动安全技术的现状目前,汽车主动安全技术已经普及到了许多汽车品牌和车型中。
其中,最为常见的是ABS、ESP、ASR和EBD等技术。
ABS是指防抱死制动系统,它能够在车轮抱死时,自动调整制动力,保证车辆在急刹车时不会失控。
ESP是电子稳定控制系统,通过自动调整制动力和发动机输出功率,保持车辆行驶方向不变,避免由于车辆突然变向而发生侧滑或甩尾现象。
ASR是指防滑系统,能够根据车速、油门开度和车轮旋转速度等信息,自动调整车轮转速,避免车辆在发动机输出高扭矩时出现打滑现象。
EBD是指电子制动力分配系统,它能够根据车速和制动力的大小,智能地分配制动力到每个车轮,提高制动安全性能。
不仅如此,汽车主动安全技术还有许多先进的技术在逐步推广。
比如,智能制动系统、自动泊车系统、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等。
这些系统都有效提高了汽车的主动安全性能,同时也为汽车智能化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汽车主动安全技术的发展趋势未来,汽车主动安全技术的趋势将是更加智能化和个性化。
随着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汽车的“大脑”将不断强化,未来的汽车将具备更加智能的辅助驾驶系统。
同时,随着用户需求的不断增加,汽车主动安全技术将朝着个性化发展的方向前进。
比如,通过不同用户的行为记录,为用户量身定制汽车的驾驶模式、车路协同系统和车内娱乐系统等。
三、汽车主动安全技术所面临的挑战汽车主动安全技术所面临的挑战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 安全隐患。
由于汽车主动安全技术使用的是电子技术,因此在硬件和软件环节上都存在安全隐患。
汽车主动安全技术的研究及其应用

汽车主动安全技术的研究及其应用自动驾驶汽车已经成为了全球汽车产业的研究重点,人们的出行方式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革。
然而,在实现完全自动驾驶之前,汽车主动安全技术的研究及其应用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领域。
一、汽车主动安全技术的意义传统的汽车安全技术大多是被动安全技术,如安全气囊、安全带等。
这些技术虽然能够在发生事故时减轻乘客的伤害程度,但并不能完全避免事故的发生。
因此,研究汽车主动安全技术,对于改善汽车安全性能,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汽车主动安全技术能够通过各种传感器、控制系统等设备,实时检测车辆周围的环境,及时预警驾驶员,同时也能够自动进行制动、转向等操作,从而避免事故的发生。
例如,在紧急情况下,汽车主动刹车技术能够自动启动刹车系统,避免事故的发生,降低事故的严重程度。
二、汽车主动安全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目前,汽车主动安全技术已经进入普及的阶段。
许多汽车厂商已经开始广泛应用这些技术,如减速辅助系统、车道保持系统、自动泊车系统等。
同时,一些高端豪华品牌的车型中也已经开始出现较为先进的主动安全技术,如自动驾驶辅助系统等。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汽车主动安全技术也在不断更新与完善。
近年来,许多汽车厂商开始研究自动驾驶技术,包括L2级别的自动驾驶、L3级别的自动驾驶等,这些技术的应用将进一步提高汽车的安全性能,提高出行效率。
三、汽车主动安全技术的应用案例1. 刹车辅助系统刹车辅助系统是汽车主动安全技术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其使用传感器监测车辆前方的距离,当车辆前方出现障碍物时,系统能够在不影响驾驶员操作的前提下,在紧急情况下自动刹车,从而避免碰撞事故。
例如,一些奔驰、宝马等高端豪华车型中都已经配备了刹车辅助系统,并获得了良好的市场反响。
在国内,许多汽车品牌的车型中也已经开始普遍应用刹车辅助系统。
2. 自动泊车系统自动泊车系统是一种较为普遍的汽车主动安全技术,在车辆停车时能够自动寻找合适的停车位,并自动完成车辆的泊车操作。
Ch2 汽车主动安全技术

评价指标:
汽车的最高车速——在良好的水平路面上汽车所能达到的最高行驶速度 汽车的加速时间——原地起步加速时间、中途超车加速时间 汽车能爬上的最大坡度——以汽车满载时在良好路面上的最大爬坡度表示
汽车动力因数D:
定义:
D Ft Fw δ dv
G
g dt
opt →100% 的范围内为非稳定区域;一旦
越过opt则很快进入车轮抱死状态。
O
ms opt
m 特性
100%
对ABS系统要求:
讨论:
图4-19 ABS的理想制动控制 a) 理想的附着系数控制范围; b)理想的速度控制
在车轮的转动状态越过稳定界限的瞬间,迅速、适度地减小制动器 的动力,使制动器制动力略低于车轮与地面间的附着力,从而使车 轮的转动回到稳定区域内;
一般地:液压制动传动系的作用时间为0.2S左右; 气压制动传动系的作用时间为0.4S左右。
表2-3 一轿车在干燥路面上的制动数据
制动初速度 (km/h)
t2(S)
总制动
S增加 T2期间行驶
距离S(m) 百分比(%) 距离S2 (m)
30
0.2
5.7
1.25
30
0.6
8.18
43.5
3.75
S2增加 百分比(%)
8
fci
(1 fci 4) (4 fci 8) (8 fci )
水平振动方向:
WL
(
f
ci
)
1 2
fci
总的加速度加权均方差值: σ pw
(1 fci 2) (2 fci )
σ N ' 2 pi i1
汽车主动安全技术预防事故的最后一道防线

汽车主动安全技术预防事故的最后一道防线汽车事故时有发生,给人们的生命安全和财产造成了严重威胁。
因此,汽车安全问题备受关注,人们对汽车主动安全技术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主动安全技术作为一种预防事故的措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讨论汽车主动安全技术作为事故预防的最后一道防线,并探讨其在汽车行业中的应用和未来发展。
一、汽车主动安全技术的概念及作用汽车主动安全技术是指通过车辆自身的感知、干预和控制等手段,主动预防事故的发生,保障驾乘人员的安全。
其核心目标是高效地识别危险,并及时采取措施避免事故。
主动安全技术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预防碰撞:通过使用前向碰撞预警系统、自适应巡航控制等技术,及时探测和识别前方障碍物,减少碰撞风险。
2. 防护车辆内部:通过驾驶员状态监控、智能座椅等技术,实时监测驾驶员是否疲劳或分神,并采取相应措施提醒或干预。
3. 避免意外行为:通过车道偏离预警、盲点检测等技术,帮助驾驶员意识到不安全的行为,避免危险的驾驶操作。
二、汽车主动安全技术的应用情况目前,汽车主动安全技术在市场上得到了广泛应用。
以下是一些主要技术在汽车行业中的具体应用情况:1. 自动紧急制动系统(AEB):该系统通过车辆前部传感器检测道路上的障碍物,并计算与其之间的距离,当存在碰撞危险时,系统会主动刹车避免事故发生。
2. 车道保持辅助系统(LKA):通过摄像头或激光雷达等装置,实时监测车辆与车道的相对位置,一旦偏离车道,系统会发出警报并进行纠正。
3. 盲点监测系统(BSD):该系统通过雷达或摄像头检测车辆侧后方的盲区,当有其他车辆接近时,系统会发出警报提醒驾驶员,避免潜在的碰撞。
除了上述技术,还有交通标志识别、主动巡航控制等主动安全技术在汽车行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三、汽车主动安全技术发展的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汽车安全的更高要求,汽车主动安全技术将朝着以下几个方向发展:1. 智能化:未来的汽车主动安全技术将更加智能,能够根据驾驶员的情况和道路环境做出更加准确的判断和决策。
汽车主动安全技术预防事故的重要手段

汽车主动安全技术预防事故的重要手段随着汽车产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
然而,汽车事故依然时有发生,给人们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威胁。
为了减少事故的发生,汽车主动安全技术应运而生,并成为预防事故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对一些常见的汽车主动安全技术进行介绍,并分析其在预防事故中的作用。
1.制动辅助系统制动辅助系统是一种重要的汽车主动安全技术,它通过提供制动辅助力来帮助驾驶员更好地控制车辆。
其中,最常见的制动辅助系统是防抱死制动系统(ABS)和电子制动力分配系统(EBD)。
ABS能够通过电子控制,调节每个车轮的制动力,防止车轮抱死。
EBD则可以自动调节每个轮子的制动力,使每个轮子都能达到最佳制动效果。
这两种制动辅助系统的应用,可以大大提高制动的稳定性和效果,降低因制动不当引起的事故发生。
2.稳定性控制系统稳定性控制系统是另一项重要的汽车主动安全技术。
它可以通过传感器感知车辆的转弯角度、侧倾角度和速度等信息,通过计算和控制,实时调整车辆的制动力和转向力,帮助驾驶员保持车辆的稳定性。
其中最常见的稳定性控制系统是电子稳定控制系统(ESC)。
ESC通过自动干预制动和转向系统,来纠正车辆的不稳定状态,有效地预防车辆侧翻和失控,提高驾驶安全性。
3.防撞警示系统防撞警示系统是一种基于传感器和雷达等设备的汽车主动安全技术,它能够通过感知前方障碍物的距离和速度等信息,及时发出警示,提醒驾驶员采取相应的行动。
其中最常见的防撞警示系统是前向碰撞预警系统(FCW)和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ACC)。
FCW能够通过前方摄像头或雷达,监测前方车辆和障碍物的距离,并在距离过近时发出警示。
ACC则能够根据前车的速度和距离,自动调整车辆的速度,并保持与前车的安全距离。
这些防撞警示系统的应用,可以大大减少碰撞事故的发生。
4.车道保持辅助系统车道保持辅助系统是一种通过摄像头或传感器等设备,监测车辆在道路上的位置,并根据车辆的位置和驾驶行为,进行预警或辅助驾驶的技术。
汽车主动安全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汽车主动安全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第一章:引言在每年的交通安全统计中,车祸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随着全球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长,交通事故的频率也不断上升。
然而,随着技术的高速发展,汽车主动安全技术已经成为车载电子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逐渐成为解决这个问题的一种途径。
本文将探讨汽车主动安全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第二章:汽车主动安全技术的定义与分类汽车主动安全技术是指通过电子、机械、传感器和计算机等技术手段,使车辆在行驶过程中更加安全,预防事故发生。
目前,汽车主动安全技术可以被分为以下三大类:1. 感知安全技术感知安全技术包括摄像头、雷达、超声波等传感器,用于收集车辆及周围环境的信息,并将其传递给计算机。
这些探测器可以感知车辆的速度、方向、距离和周围环境的状况,从而帮助驾驶员更好地掌握汽车的状态,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
2. 控制安全技术控制安全技术包括刹车辅助、稳定性控制、自适应巡航等系统,用于辅助驾驶员控制车辆,避免车辆出现失控情况。
这些技术可以智能地对车辆的刹车、方向盘、油门等进行控制和调整,并在必要时向驾驶员发出警示信号,保障行车安全。
3. 防护安全技术防护安全技术包括气囊装置、安全带预紧器等,用于保护车内乘客,减轻事故造成的伤害。
第三章:汽车主动安全技术的发展历程汽车主动安全技术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六十年代。
在当时,汽车主动安全技术主要依靠机械装置来实现,如巡航控制、气囊系统、制动平衡装置等。
然而,这些系统的性能受到限制,存在安全风险。
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得汽车主动安全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汽车制造商开始将传感器、电子控制系统和计算机集成起来,开发了更加先进的主动安全系统,如刹车辅助、自适应巡航,以及倒车雷达等。
到了二十一世纪,汽车主动安全技术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无人驾驶技术、车联网等新兴技术的出现,为汽车主动安全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
汽车制造商开始加强对新技术的研发,引领着汽车主动安全技术的革命。
汽车主动安全技术

汽车主动安全技术目录概述主动安全技术将成未来汽车的研发重点现代汽车主动安全技术的发展趋势汽车主动安全系统汽车主动安全技术综述概述主动安全技术将成未来汽车的研发重点现代汽车主动安全技术的发展趋势汽车主动安全系统汽车主动安全技术综述展开概述随着社会的发展,交通安全问题越来越凸显,传统的汽车安全理念也在逐渐发生变化,传统的安全理念很被动比如安全带、安全气囊、保险杠等多是些被动的方法并不能有效解决交通事故的发生,随着科技的进步,汽车的安全被细化,目前汽车安全分为主动安全、被动安全两种概念。
主动安全技术将成未来汽车的研发重点交通安全问题已成为世界性的大问题。
据报载,全世界每年因交通事故死亡的人数约50万,因此汽车的安全性对人类生命财产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随着高速公路的发展和汽车性能的提高,汽车行驶速度也相应加快,加之汽车数量增加以及交通运输日益繁忙,汽车事故增多所引起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汽车的行车安全更显得非常重要。
而传统的被动安全已经远远不能避免交通的事故发生,因此主动安全的概念慢慢的行成并不断的完善。
现代汽车主动安全技术的发展趋势汽车安全设计要从整体上来考虑,不仅要在事故发生时尽量减少乘员受伤的机率,而且更重要的是要在轻松和舒适的驾驶条件下帮助驾驶员避免事故的发生。
现代汽车的安全技术包括主动安全技术和被动安全技术两方面。
而被动安全技术和主动安全技术是保证汽车乘员安全的重要保障.过去,汽车安全设计主要考虑被动安全系统,如设置安全带、安全气囊、保险杠等。
现在汽车设计师们更多考虑的则是主动安全设计,使汽车能够主动采取措施,避免事故的发生。
在这种汽车上装有汽车规避系统,包括装在车身各部位的防撞雷达、多普勒雷达、红外雷达等传感器、盲点探测器等设施,由计算机进行控制。
在超车、倒车、换道、大雾、雨天等易发生危险的情况下随时以声、光形式向驾驶员提供汽车周围必要的信息,并可自动采取措施,有效防止事故发生。
汽车主动安全技术的实现及评价

汽车主动安全技术的实现及评价随着人们对车辆安全的日益关注,汽车主动安全技术成为了汽车工业的热门研究领域。
汽车主动安全技术是指在车辆运行时,预先预防交通事故发生或减轻交通事故的严重程度的技术手段。
具体包括车身安全、主动控制、行人保护、电子防护及辅助驾驶等方面。
那么,如何实现汽车主动安全技术,以及如何评价汽车主动安全技术的效果呢?一、实现汽车主动安全技术的手段1.电子控制单元电子控制单元是实现主动安全的关键部件之一,其优点在于能够对车辆的各个系统进行快速、准确的控制和调整,从而保证了综合控制的能力。
同时,电子控制单元还能对车辆各类传感器所感知的运动状态进行处理,并将处理结果通过报警器提示驾驶员,以便及时防范危险行为。
2.车身安全系统车身安全系统是实现汽车主动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车身安全系统通过安装各类传感器对周围环境进行监测,并针对各类交通危险情况做出相应的反应,从而有效地提高了车辆的安全性能。
例如,在紧急情况下,车身安全系统会通过电子控制单元控制制动器或转向器等部件,实现车辆的快速制动或避让,从而减轻了交通事故的严重程度。
3.防碰撞系统随着汽车生产制造技术的不断提高,防碰撞系统已成为汽车主动安全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防碰撞系统采用雷达或摄像头等高精度传感器,能够及时感知到前方的障碍物,并通过电子控制单元进行相应的计算和反应,从而使车辆避免碰撞行为。
此外,防碰撞系统还具有行人保护功能,能够及时检测到行人的位置和动态,从而保护行人的安全。
4.辅助驾驶系统随着汽车自动化技术的不断提高,辅助驾驶系统已成为汽车主动安全技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辅助驾驶系统能够利用雷达、摄像头等高精度传感器,通过电子控制单元对车辆的转向、刹车和加速等进行自动控制,从而提高驾驶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辅助驾驶系统还能通过智能语音控制、GPS导航等多种功能,为驾驶员提供更好的驾驶体验。
二、如何评价汽车主动安全技术的效果1.车辆安全性能评价汽车主动安全技术的效果,首先需要考虑的是车辆的安全性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评价指标:
✓ 汽车的最高车速——在良好的水平路面上汽车所能达到的最高行驶速度 ✓ 汽车的加速时间——原地起步加速时间、中途超车加速时间 ✓ 汽车能爬上的最大坡度——以汽车满载时在良好路面上的最大爬坡度表示
❖ 汽车动力因数D:
定义:
D Ft Fw δ dv
G
g dt
(2 1)
式中:Ft —驱动力(N); Fw —空气阻力(N)
—道路阻力系数;d —汽车旋转质量换算系数。
➢ 传动系统回转质量换算系数d:
讨论:
d
1
Iw mar 2
I f i02ig2
mar 2
❖ 汽车的动力因数仅取决于汽车发动机发出并传递到驱动轮 的驱动力、汽车的空气阻力及汽车总重
❖ 汽车只要有相等的动力因数,则不论汽车的重量等其它结 构参数有何不同,都能克服同样的坡度或产生同样的加速度
第二章 汽车主动安全技术
授课:廖抒华Biblioteka §2-1 汽车主动安全技术概述
❖现代汽车行驶性能综合量标评价
➢ 经济性、安全性(视野性、制动可靠性)、运动性(动力 性、操纵稳定性)、耐久性(总成及整车可靠性)、实用性 (通过性)、舒适性(平顺性)、居住性、美观性
❖现代汽车主动安全控制系统
➢ ——电控转向技术 ➢ ——主动悬架系统(动态控制系统) ➢ ——防抱死制动系统与多管路制动系统、辅助制动系统 ➢ ——驱动防滑系统
二、汽车行驶平顺性
❖ 定义:
✓ 汽车行驶平顺性——指汽车在正常行驶中能保证乘坐者不致因车身 振动而引起不舒服和疲劳的感觉,以汽车乘员舒适程度来评价,亦 称为乘坐舒适性。
❖ 评价指标:(ISO2631—1:1997(E))
✓ 暴露极限——当人体承受的振动强度在此极限内,可保健康或安全
✓ 疲劳降低工作效率界限——当驾驶员承受的振动强度在此极限内, 可保证能正常进行驾驶
✓ 舒适降低界限——当乘员承受的振动强度在此极限内,不会明显感 到不舒适
讨论:
图2-1. 人体对振动反应的“疲劳-降低效率界限”
➢ 随着承受振动持续时间加长,感觉界限容许的加速度值下降;
➢ 人体最敏感的频率范围:对于垂直振动为4~8Hz,对于水平振 动是2Hz以下。
❖ 平顺性评价方法:(ISO2631—1:1997(E))
制动安全性评价:
➢ 制动效能——指在良好路面上,汽车以一定初速度制动到停车的制
动距离或制动时的减速度
➢ 制动时的方向稳定性——指在制动时,汽车不发生跑偏、侧滑以及
失去转向能力的性能。常用制动时汽车按给定轨迹行驶的能力来评价
➢ 制动效能的恒定性——主要是指在高速时或下长坡连续制动时制动
效能能保持的程度
✓ 1/3倍频带评价方法——把“疲劳-降低效率界限”画在1/3倍频带的加 速度均方差的频谱图上,看所有各频带的加速度均方差是否都在保持 的那个感觉界限之内
✓ 总的加速度加权均方差评价方法——用频率加权函数,将人体敏感的
频4~率8H范z(围垂以直外振各动频σ)带'pi、人1体~W2承H(受zf(c的i 水)加平σ速p振i度动均)方的差数值值σσpi'p折i 算为等效于
0.6~0.9
0.54
0.4~0.8
0.73
0.5~1.1
三、制动传动系作用阶段描述
➢ 制动传动系作用时间定义——指从制动操纵装置(制动踏 板)开始动作,到制动系统产生一定大小的制动力所需要 的时间。
➢ 一般地:液压制动传动系的作用时间为0.2S左右; 气压制动传动系的作用时间为0.4S左右。
表2-3 一轿车在干燥路面上的制动数据
制动初速度 (km/h)
t2(S)
总制动
S增加 T2期间行驶
距离S(m) 百分比(%) 距离S2 (m)
30
0.2
5.7
1.25
30
0.6
8.18
43.5
3.75
S2增加 百分比(%)
200
➢ 液压制动传动系作用时间的主要影响因素:真空助力装置
图2-7a 液压制动系统的响应
图2-7b 气压制动系统的响应
一、汽车制动过程概述
➢ 汽车紧急制动全过程 见右图2-3:
❖汽车的总制动距离S:
S v0 (t1 t2 )
0 vt j v0
dvt
(2 3)
式中:v0 —制动初速度(m/s);
j —制动减速度值(m/s2).
二、驾驶员制动反应阶段描述
➢ 制动操作反应过程: 认知、判断、动作 ➢ 驾驶员对突现危险信号的处理过程:
➢ 气压制动传动系作用时间的主要影响因素:系统组成、制动
阀结构、制动管道及管接头的流动阻力、制动气室溶剂及受压面积等结 构因素以及贮气筒初始压力有关
四、持续制动阶段描述
1、制动车轮受力分析
❖ 制动器制动力Fm :(忽略汽车制动过程中
空气阻力与滚动阻力)
G FT
Mm
r
Fm
Mm r
(2 4)
式中:Mm—制动器摩擦力矩;r —车轮半径。
对有预知与无预知制动信号的反应时间测试结果
对有预知信号反应时间(S) 对无预知信号反应时间(S)
峰值
域值
峰值
域值
0.6
0.5~0.7
0.85
0.7~1.1
0.5
0.5~0.8
0.6
0.6~1.0
0.55
0.5~0.8
0.9
0.7~1.0
0.55
0.5~0.6
0.7
0.6~0.9
0.5
0.4~0.8
0.6
σ N ' 2 pi i 1
(2 2)
三、汽车通过性
❖ 定义:汽车通过性——指汽车在一定装载质量下,能以足够
高的平均车速通过各种道路及无路地带和克服各种障碍的能力。
➢ 汽g2 车、通纵过向性通几过何半参径数r1:和最横小向离通地过间半隙径cr、2。接近角g1、离去角
§2-2 汽车制动安全性与ABS
式中:W(fci )—频率加权函数; fci —第i个频带的中心频率。并有:
垂直振动方向:
0.5 fci
WN ( fci ) 1
8
fci
(1 fci 4) (4 fci 8) (8 fci )
水平振动方向:
WL
(
f ci
)
1 2
fci
❖ 总的加速度加权均方差值: σ pw
(1 fci 2) (2 fci )
车内环境 交通环境
情报 信号
受容器
知 记忆 判 决 觉 思考 断 定
效果器
反应
环境
信号
感觉器官
兴趣与欲望 中枢神经
汽 车 运动器官
➢ 制动反应时间测试结果 图2-4 驾驶员对情报信号的处理过程示意图
❖ 制动 反应时 间对比 曲线图
2-5
❖ 制动 反应时 间分布 柱状图
2-6
表2-2
驾驶员
A B C D E 平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