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地方课教案

合集下载

二年级地方课程教案

二年级地方课程教案

二年级地方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自己所在的地方,包括地理位置、气候特点、文化传统等。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增强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

3. 提高学生的地方文化素养,拓宽知识视野。

二、教学内容1. 第四章:我们的家乡1.1 地理位置与气候1.2 传统节日与习俗1.3 特色美食与手工艺2. 第八章:家乡的历史与文化2.1 历史名人故事2.2 民间传说与神话2.3 地方艺术与建筑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文化传统等。

2. 难点: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提高地方文化素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讨论法、讲解法、观察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家乡的特点。

2. 通过图片、视频、实物等教学资源,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组织实地考察活动,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家乡。

五、教学课时本章共计4课时,每课时40分钟。

第一课时:我们的家乡(1)1. 导入:教师出示家乡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家乡的特点。

2. 新课导入:介绍家乡的地理位置与气候特点。

3. 课堂活动:学生分组讨论家乡的特色美食与手工艺。

第二课时:我们的家乡(2)1. 导入:教师出示家乡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家乡的特点。

2. 新课导入:介绍家乡的传统节日与习俗。

3. 课堂活动:学生分享自己家乡的节日习俗。

第三课时:家乡的历史与文化(1)1. 导入:教师出示家乡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家乡的特点。

2. 新课导入:介绍家乡的历史名人故事。

3. 课堂活动:学生分组讨论家乡的历史名人。

第四课时:家乡的历史与文化(2)1. 导入:教师出示家乡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家乡的特点。

2. 新课导入:介绍家乡的民间传说与神话。

3. 课堂活动:学生分享自己家乡的民间传说与神话。

六、教学内容1. 第四章:我们的家乡1.4 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1.5 地方经济发展与变化2. 第九章:家乡的风土人情2.1 民俗活动与传统2.2 民间艺术与体育2.3 礼仪习惯与道德观念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资源、环境保护、经济发展等。

二年级下册地方课教案

二年级下册地方课教案

二年级下册地方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我国不同地方的特色文化、地理环境、自然资源等。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3. 提高学生对地方差异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包容心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家乡的自然环境:气候、地形、河流等。

2. 家乡的文化特色:民间艺术、传统节日、风俗习惯等。

3. 家乡的资源: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等。

三、教学重点:1. 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特色。

2. 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自豪感。

四、教学难点:1. 如何让学生深刻理解地方差异,并学会尊重和包容。

2. 如何激发学生对家乡文化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

五、教学方法:1. 图片展示法:通过展示各地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等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

2. 故事讲解法:通过讲述各地有趣的故事,让学生了解地方特色。

3.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家乡的特色,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4. 实地考察法: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加深对家乡的了解和认识。

第一章:家乡的自然环境1. 导入:展示家乡的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家乡的位置和地形。

2. 教学内容:介绍家乡的气候、地形、河流等自然环境特点。

3. 教学活动: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家乡自然环境的了解,教师进行讲解和补充。

4. 课后作业:让学生观察家乡的自然环境,记录下自己最喜欢的景色,下节课分享。

第二章:家乡的文化特色1. 导入:展示家乡的民间艺术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文化特色。

2. 教学内容:介绍家乡的民间艺术、传统节日、风俗习惯等文化特色。

3. 教学活动: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家乡文化特色的了解,教师进行讲解和补充。

4. 课后作业:让学生调查家乡的传统节日和风俗习惯,下节课分享。

第三章:家乡的资源1. 导入:展示家乡的自然资源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资源。

2. 教学内容:介绍家乡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等。

3. 教学活动: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家乡资源的了解,教师进行讲解和补充。

二年级地方课程教案

二年级地方课程教案

二年级地方课程教案第一章:家乡的自然环境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特点,培养学生的家乡情怀。

2. 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3. 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家乡的地理位置2. 家乡的气候特点3. 家乡的自然资源4. 家乡的生态环境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家乡的自然环境特点2. 难点:家乡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四、教学方法1. 图片展示法2. 案例分析法3. 小组讨论法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展示家乡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自然环境。

2. 讲解家乡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分析其对家乡发展的影响。

3. 分析家乡的自然资源,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的生态优势和劣势。

4. 讨论家乡生态环境的保护措施,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第二章:家乡的历史文化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底蕴,培养学生的家乡情怀。

2. 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3. 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家乡的历史背景2. 家乡的历史人物3. 家乡的历史事件4. 家乡的文化传统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家乡的历史文化特点2. 难点:家乡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评价四、教学方法1. 故事讲解法2. 案例分析法3. 小组讨论法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讲述一个家乡的历史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家乡的历史背景,分析其对家乡发展的影响。

3. 介绍家乡的历史人物,评价其对家乡的贡献。

4. 分析家乡的历史事件,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的变迁。

5. 讨论家乡的文化传统,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第三章:家乡的经济发展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家乡的经济发展状况,培养学生的家乡情怀。

2. 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优势产业和特色经济,提高学生的经济意识。

3. 培养学生运用经济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年级地方课程教案

二年级地方课程教案

二年级地方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我们的地方文化,培养学生的地域认同感。

2. 通过学习地方特色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第一课时:家乡的自然环境1. 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自然资源等。

2. 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使学生直观地感受家乡的自然美景。

第二课时:家乡的人文环境1. 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历史沿革、名人故事、民间传说等。

2. 通过讲述、讨论等方式,使学生感受家乡的人文氛围。

第三课时:家乡的特色文化1. 让学生了解家乡的传统艺术、民俗活动、特色美食等。

2. 通过实地考察、动手实践等方式,使学生体验家乡的特色文化。

第四课时:家乡的保护与发展1. 让学生了解家乡的保护措施、发展现状、未来规划等。

2. 通过讨论、思考等方式,使学生提出保护家乡、促进发展的建议。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述、展示、讨论、实地考察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利用图片、视频、音频等媒体资源,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3. 设置小组讨论、动手实践等环节,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家乡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特色文化等方面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对家乡的保护与发展问题的思考深度和提出的建议。

3.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合作精神、实践能力等。

五、教学资源:1. 图片、视频、音频等媒体资源,展示家乡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特色文化等。

2. 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身感受家乡的自然美景和人文氛围。

3. 教材、参考书等,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资料。

六、教学活动设计:第一课时:家乡的自然环境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家乡的美丽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自然环境。

2. 讲述家乡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自然资源等,让学生对家乡的自然环境有全面的了解。

3. 组织学生讨论家乡的自然环境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第二课时:家乡的人文环境1. 引入新课:讲述家乡的历史沿革,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的人文背景。

小学二年级地方课程教案人教版

小学二年级地方课程教案人教版

小学二年级地方课程教案人教版教案小学二年级地方课程教案人教版一、课题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自己所在地区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方面的知识,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和地方文化意识。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自己所在地区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方面的知识,掌握一些基本的地方文化常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视频、故事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了解自己所在地区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方面的知识。

难点: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收集整理本地区相关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方面的资料,制作课件。

2.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自己所在地区的相关情况。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本地区的美丽风景图片,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自主探究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资料,分组讨论,了解自己所在地区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方面的知识。

3. 课堂交流各小组派代表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补充相关知识。

4. 情感升华教师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家乡的故事,让学生感受到家乡的美好,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

5. 实践活动(1)组织学生参观本地区的名胜古迹、博物馆等,实地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

(2)开展“家乡美”主题绘画比赛,让学生用画笔描绘家乡的美丽风光。

(3)举办“家乡故事”演讲比赛,让学生分享自己家乡的有趣故事。

6. 总结拓展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课后继续关注家乡的发展,为家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同时,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到了家乡的美好,增强了他们的爱国情怀。

二年级地方课计划及教案

二年级地方课计划及教案

二年级地方课计划及教案第一章:认识我们的家乡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自己所在的家乡,增进对家乡的认知和感情。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尊重和传承家乡文化的意识。

1.2 教学重点家乡的地理位置、特色家乡的文化、民俗1.3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家乡的归属感和自豪感1.4 教学准备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1.5 教学过程1.5.1 导入利用图片、视频等素材,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的家乡。

1.5.2 教学内容介绍家乡的地理位置、特色。

讲解家乡的文化、民俗,可以邀请家长或专业人士进行讲解。

1.5.3 小组活动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家乡话题进行研究。

1.5.4 分享环节每组向全班同学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

1.5.5 总结引导学生总结家乡的特点和文化,培养学生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1.6 课后作业让学生回家后,向家人介绍今天学到的关于家乡的知识。

第二章:我们的家乡美食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家乡的美食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

培养学生学会欣赏和分享美食。

2.2 教学重点家乡的特色美食美食的制作过程和文化内涵2.3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家乡美食的热爱和传承意识2.4 教学准备食材、工具等教学材料2.5 教学过程2.5.1 导入利用图片、视频等素材,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美食。

2.5.2 教学内容介绍家乡的特色美食,讲解美食的制作过程和文化内涵。

2.5.3 实践活动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家乡特色美食进行制作。

2.5.4 分享环节每组向全班同学分享自己的制作过程和美食。

2.5.5 总结引导学生总结家乡美食的特点和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

2.6 课后作业让学生回家后,向家人介绍今天学到的关于家乡美食的知识,并尝试制作。

第三章:家乡的自然环境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3.2 教学重点家乡的自然地理特征环保知识和实践3.3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家乡自然环境的认知和保护意识3.4 教学准备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3.5 教学过程3.5.1 导入利用图片、视频等素材,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自然环境。

二年级下册地方课教案

二年级下册地方课教案

二年级下册地方课教案第一章:家乡的自然环境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家乡的自然环境特点。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家乡的地理位置及气候特点。

2. 家乡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

三、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图片展示家乡的风景,引导学生回顾和描述家乡的自然环境。

2. 新课导入:介绍家乡的地理位置及气候特点,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

3. 案例分析:分析家乡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让学生认识到家乡环境的重要性。

4.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讨论如何保护家乡环境,提出具体措施。

四、课后作业1. 让学生回家后,向家人介绍家乡的自然环境特点。

2. 观察家乡的环境变化,记录下来并与同学分享。

第二章:家乡的人文环境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家乡的人文环境特点。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传承文化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家乡的历史文化。

2. 家乡的风土人情。

三、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图片和故事,引导学生回顾和描述家乡的人文环境。

2. 新课导入:介绍家乡的历史文化,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的人文环境。

3. 案例分析:分析家乡的风土人情,让学生认识到家乡文化的独特性。

4.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讨论如何传承和弘扬家乡文化,提出具体措施。

四、课后作业1. 让学生回家后,向家人介绍家乡的人文环境特点。

2. 选择一个家乡的文化特色,进行深入了解,下节课与同学分享。

第三章:家乡的物产丰富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家乡的物产丰富特点。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珍惜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家乡的农业产品。

2. 家乡的矿产资源。

三、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图片和实物,引导学生回顾和描述家乡的物产丰富特点。

2. 新课导入:介绍家乡的农业产品,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的物产丰富。

3. 案例分析:分析家乡的矿产资源,让学生认识到家乡资源的宝贵性。

4.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讨论如何合理利用和保护家乡资源,提出具体措施。

二年级地方课计划及教案

二年级地方课计划及教案

二年级地方课计划及教案第一章:认识我们的校园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熟悉校园的基本布局和设施。

2. 培养学生热爱学校,关心校园环境的态度。

教学内容:1. 介绍校园的基本布局,如教学楼、图书馆、食堂、操场等。

2. 介绍校园内的花草树木和动物,了解它们的名称和特点。

3. 引导学生观察校园内的环保设施,如垃圾分类箱、节水装置等。

教学活动:1. 组织学生参观校园,让学生亲身体验和观察。

2.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观察和感受。

3. 组织学生进行校园环保知识竞赛,检验学生对校园环境的了解程度。

第二章:我们的社区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熟悉社区的基本情况。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心社区生活的态度。

教学内容:1. 介绍社区的基本情况,如地理位置、人口、文化等。

2. 介绍社区内的公共设施,如超市、医院、公园等。

3. 引导学生观察社区内的环保设施,如垃圾分类箱、公共自行车等。

教学活动:1. 组织学生参观社区,让学生亲身体验和观察。

2.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观察和感受。

3. 组织学生进行社区环保知识竞赛,检验学生对社区环境的了解程度。

第三章:我们的家乡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熟悉家乡的自然、历史、文化等基本情况。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心家乡发展的态度。

教学内容:1. 介绍家乡的自然环境,如地理位置、气候、水资源等。

2. 介绍家乡的历史文化,如传统节日、民间艺术、历史名人等。

3. 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发展变化,如城市建设、经济发展等。

教学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家乡调查,了解家乡的自然、历史、文化等情况。

2.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调查结果和感受。

3. 组织学生进行家乡特色展示活动,如展示家乡的民间艺术、传统美食等。

第四章:我们的国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熟悉国家的基本情况。

2. 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和爱国情怀。

教学内容:1. 介绍国家的地理位置、气候、自然资源等自然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课在勤奋学习中体验快乐教学目标:1、通过这次活动,培养学生上课专心听,积极举手回答问题;作业认真仔细做,书写工整,勤奋学习等良好学习习惯。

2、通过表扬有勤奋学习的学生,在班内掀起人人学习习惯花的热潮,进而形成一个快乐学习的良好的学风。

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意识到勤奋学习的重要性2、教学难点:改正学习中的不良习惯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歌曲引入教师:我们背上书包都成了小学生,上学了就要专心学习,养成好的勤奋学习习惯,让我们一起唱起《上学歌》开始我们今天的主题班会。

二、讨论交流小朋友,你们说我身上的花儿漂亮吗(“漂亮!”)今天呀,我要看哪些小朋友能干,就把花瓣送给他,还要给他戴上一朵大红花。

怎样才能得到更多的花瓣呢还是请老师跟我们说说吧!1.小组讨论交流2.指名回答3.教师小结: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要做到下面几点(拿出一张白纸,边讲边在白纸上贴花瓣):上课专心听,不讲话,不搞小动作;积极举手回答问题;作业认真仔细做,书写工整,按时上交不拖拉,有错主动来订正。

养成了这些好习惯,就可以开出一朵鲜艳的大红花。

三、设疑教师:这么多的小花瓣,到底应该送给谁呢生:当然是送给学习习惯好,勤奋学习的小朋友,对不对(“对!”)只是到底哪些小朋友是勤奋的学习习惯的呢教师小结:上课认真听讲,不讲话,不搞小动作;积极举手回答问题,得小红花10朵以上的每人送一片花瓣,作业认真仔细做,书写工整,按时上交不拖拉,有错主动来订正。

得小红花15朵以上的送一片花瓣,四、游戏:下面请大家看一下自己手上有几片花瓣,请有花瓣最多的小朋友上台。

五、总结1、你们是怎样养成这么好的勤奋学习习惯的可以告诉大家吗?希望我们全班同学都能养成这么好(勤奋)的学习习惯,让我们一定努力吧。

2、出示儿歌我们都是小学生,培养习惯最要紧;上课应当专心听,积极开动小脑筋;作业认真仔细做,按时完成交得勤;有了错误要订正,知识才能学得清;学习要有好习惯,我们要牢牢记在心,记在心。

在一片歌声中,老师宣布本次活动“在勤奋学习中体验快乐”圆满结束。

作业设计:1、询问家长,还有哪些好习惯呢?2、把你还没有形成的好习惯写下来,制定一个目标。

板书设计:课后反思:第二课同学都是好朋友教学目标:1、通过温馨回忆,互动活动等,让学生感受到拥有朋友的快乐。

认识到生活因为有了朋友才变得多姿多彩。

2、感受同学,朋友之情,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

珍惜友谊,学会表达自己的友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明白同学都是好朋友,建立良好的同学关系。

2.教学难点:如何在学校中和同学融洽相处。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轻松交流感受快乐播放课件《找朋友》教师:来,仔细听!音乐响起来了,让我们一起唱一唱跳一跳吧!我发现好多同学会唱这首歌!听到这首歌,有什么感受?是啊,这首歌我们从幼儿园一直唱到小学,你们找到好朋友了吗?(板书:好朋友)二、找朋友(1)我们班的同学中,有几个是你的好朋友?播放全班同学的照片(课件播放轻音乐)同学们看着大屏幕上的照片,有哪些是你的好朋友?大声地喊出他的名字!同时想一想,我们之间有什么最难忘的事?也可以用笔记下好朋友的名字。

可以看得出,你们都有好朋友,对吗?指生答:你有好朋友在这里吗?(生指)平时你们上课的时候都是坐在一起的吗?现在呢?那你想不想和自己的好朋友坐在一起上课呢?老师有个建议,让我们和自己的好朋友坐在一个组上课好吗?(调整座位,播放《我的朋友在哪里》音乐)(生:老师,我很难找到座位,因为我的好朋友太多啦)(生:老师,我哪个组都有好朋友)是啊,有的同学很为难,因为大家都是好朋友!板书:同学都是好朋友三、介绍朋友(1)好朋友坐在一起,感觉怎么样?既然是朋友,你肯定了解好朋友的优点,更能回忆起你和他的故事,那现在你有什么话要对朋友说的吗?在小组内对你的好朋友说一说吧!(2)刚才老师听了第三小组的。

同学对他的好朋友说的心里话,很受感动。

现在哪个小组的小朋友原意让大家分享你的快乐和感动?指生上台介绍自己的朋友(仔细),说一说自己要对他说的话,并说一说为什么要对他说?(师:同学们觉得他的朋友怎么样?……老师觉得能认识这么…(乐于助人、学习认真)………的朋友真好,)你的朋友在哪里?老师也想认识认识(走到好朋友那里)你好,你的家住在什么地方?老师很想和你成为好朋友,老师可以去你家拜访吗?(注意提示典型材料例如孤儿残儿)(3)是呀!认识你真好(把字条“认识你,真好”贴于黑板)是啊,我们与朋友之间快乐的事很多很多,我们的生活因为有好朋友而变得更加多姿多彩!(互动)四、制作友谊卡你的好朋友就在你面前,看着好朋友,你有什么感受?(很高兴)除了对好朋友说出心里话以外,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式表达?(生自由说)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王明宇小朋友是怎样对他的好朋友唐林表达友情的。

出示课件(王明宇的友谊卡)王明宇同学给他的好朋友制作了一张友谊卡(出示并教师读),大家觉得这个方法怎么样?那你想做吗?那就让我们一起动起手来,自己动手做一张友谊卡,把你们的故事或自己的感受写在上面,还可以用你灵巧的双手画上图案。

你的桌洞里就有制作卡片的材料,慢慢的取出吧,制作卡片时要注意安全,讲究卫生。

教师巡视指导五、赠送优点卡同学们精心制作了卡片,太漂亮啦,(指生)你想送给谁?1、指生上台表演“赠送”卡片。

并且向对方说句心里话。

你想送给谁?去请他一起到台上来吧!展示自己的卡片,并送给好朋友,你想对他说什么?(注意提示以“认识你真好”结尾)采访收到卡片的同学:现在有什么感觉?可以让我们大家都分享一下你的友谊卡和快乐吗?(受赠者读)你写的认真,你读的也深情小组内互赠卡片。

作业设计:1、除了学校的好朋友外,你还有其他的好朋友吗?2、把你制作的卡片赠送给学校外的好朋友。

板书设计:课后反思:第三课人为什么会生病教学目标:1、知道人生病的原因,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自我保健能力,预防疾病的发生.2、知道关心生病的朋友。

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在亲朋好友生病时能够给予关心和照顾2、教学难点:知道人生病的原因。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引入活动“最近几天,我们班里有的小朋友没来学校,你们知道为什么吗?”“她生病了,”“是啊,她为什么会生病呢? 生病了感觉怎么样?”二、学生讲述生病的原因及自己生病时的感受生:“不好好吃饭,也不锻炼身体; 那次我生病了,发烧、嗓子也很疼,很难受的……“不讲卫生;那天我生病了,还住医院了呢,医生给我打针、吃药,我很难受的……”三、引导学生说一说:为什么会生病?1、先让学生小组讨论交流人生病的原因2、小组推荐代表讲述自己省的是什么病,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当时胡感觉怎么样?3、教师小结,说明人生病的因素并要及时去看医生,听爸爸妈妈和医生的话,要积极配合治疗。

4、怎样预防生病?小结:要勤喝水,饭前便后要洗手,不吃手指,不去脏、乱、臭的地方,加强锻炼身体,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5、怎样才能让我们的身体变得棒棒的,做一个健康小学生呢?小结:多运动,多锻炼,多吃水果、多吃蔬菜,不挑食,并且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这样你就会是一个健康的宝宝。

四、组织学生交流生活经验:如何关心生病的朋友!1、你生病的时候,心里觉得怎么样? 爸爸妈妈是怎样关心照顾你的?引导生说出生病的时候身体很不舒服,不想吃饭,老想躺着,爸爸妈妈很耐心很细心的照顾,让我觉得很温暖,在爸爸妈妈的悉心照顾下我的病会很快好起来。

2、如何关心生病的朋友?引导生说出打电话关心一下,让爸爸妈妈陪着去看望一下,或者给他画一幅画送给他等。

五、结束部分:随音乐《健康歌》与学生一起活动身体。

作业设计:制作一张生病慰问卡板书设计:课后反思:第四课保护眼睛预防近视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认识眼睛的结构,掌握近视形成的原因。

2、技能目标:要求学生做到预防近视的二要二不要,并掌握保护眼睛的具体方法。

3、情感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并且持之以恒。

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知道保护眼睛的重要性2、教学难点:在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1、猜谜语:师:同学们,经常猜谜语会使大家变得更聪明,今天老师给同学们猜一个谜语好吗?“白天开门,晚上关门,仔细看看,里面有人,打一人体器官。

”2、游戏——《盲人画像》。

师:接下来,我们就来做一个与跟眼睛有关的游戏,《盲人画像》。

请四位同学到讲台来。

课件出示游戏规则:在做游戏前用布条罩蒙住眼睛,在脸形图上画上眼睛、鼻子、嘴。

解开布条看看画得怎么样?其他同学可以评一评——3、眼睛的作用师:大家都觉得很好笑是吧。

如果没有了眼睛,我们的世界一片黑暗。

这个游戏告诉我们,眼睛是多么的重要。

一个人在形容所珍惜的东西非常宝贵和重要时,总会说像爱护你的眼睛一样去爱护它,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眼睛的宝贵绝不亚于生命。

师:请大家来说一说,你亲眼所见的美丽景色和有趣的事。

(注意学生回答问题,要求完整表达)4、小结引入师:是啊,我们正常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眼睛。

没有了眼睛,我们就不会感受到世界的美好,生活的幸福。

即使有了眼睛,不懂得珍惜和保护,形成近视眼、远视眼、散光眼,也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烦恼和不便,小学生患近视眼的机率较高。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保护眼睛,预防近视》。

板书:保护眼睛,预防近视(齐读课题)二、引导探究,合作学习(一)我们先来看眼球结构图。

师:那么,我们的眼睛是怎么看到景物的呢?同桌学生互观察对方的黑眼珠,仔细看看你发现了什么?出示眼睛的侧面结构图,指导学生认识眼睛主要结构:1、课件出示眼球结构图,认识眼睛的主要组成部分。

小圆孔就是瞳孔,还有晶状体,视网膜,视神经。

2、课件出示正常眼睛视觉形成示意图师:来自物体的光通过瞳孔、晶状体进入眼睛后,会在视网膜上形成这些物体的像,连接视网膜的视神经把这些光信号报告给大脑,我们的眼睛就看到物体了。

师:请一位近视眼的同学,摘掉眼镜看黑板上的字,有什么感觉?近视学生:模糊不清,着急无奈的感觉。

3、课件演示近视眼视觉形成示意图。

师:如果经常长时间近距离看物体,我们的眼球前后径就会变长,进入眼球的光线聚焦在视网膜的前面,会导致看不清远处的景物,时间长了就变成了近视眼。

(二)近视的原因那么近视眼是怎样形成的呢?下面,请同学们先来看一部动画片《呆呆和棒棒》。

1、看动画片《呆呆和棒棒》呆呆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师:近视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回想刚才看过的动画片,结合自己知道的知识在小组中交流探讨,组长记录、总结、汇报近视形成的原因,全班分8个小组进行比赛,看哪一组汇报得最好。

2、教师总结近视形成的原因(出示课件)其实形成近视的原因很多,除了遗传因素、健康因素之外,环境因素和不良的用眼习惯是形成近视的主要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