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清寺导游词(严选内容)

合集下载

国清寺

国清寺

国清景区导游词游客朋友们,上午好,欢迎来到美丽的天台山做客!现在我们眼前的这座寺庙是一座千年古刹,也是一座皇家寺院。

您可以看到这里五峰环抱,双涧萦流,古木参天,风景优美,令人心旷神怡。

国清寺更是中国佛教天台宗的发祥地,佛法精深,源远流长。

那我们现在看到的“教观总持”四个大字,是民国时期著名书法家王震的手笔。

教指“教理教义”,是佛学的思想真髓,也就是理论,观指“观心观法”,体现佛教的修持方法,也就是实践。

智者大师创立的天台宗,强调定慧双修,教与观相辅相成,不可偏废。

放到我们生活中讲就是理论与实践要紧密结合,缺一不可。

等下我们进入寺院后,请各位要文明游寺,无论您是不是佛教徒都要尊敬佛像,尊重僧人,特别进入佛堂后一定要保持肃静,切勿大声喧哗。

好,各位朋友,这边走,那现在我们踏上的呢就是通往国清寺的主通道:丰干桥了。

丰干桥是为了纪念唐代国清寺高僧丰干和尚而命名的。

关于丰干和尚的事迹呢,我们等下进入国清寺的三圣堂再跟各位细数。

站在桥上呢,大家会发现,这里的水是往西流的。

都说一江春水向东流,那为何这里的水是往西流的呢?大家过去一点就可以看到一块石碑,上面就刻着一行到此水西流。

一行法师大家可能都有所耳闻,他是唐代著名的天文学家,俗名张遂,说张遂可能大家都知道了,就是编写《大衍历》的那一位了。

相传一行法师编写《大衍历》的时候,曾不远千里来到天台国清寺拜师求算。

真诚感动天地,连涧水都为之西流。

“一行到此水西流”,就成了虚心求教的千古佳话。

那实际上是因为这里的夏雨季节,经常会出现我们常说的东边日出西边雨的情况,一行到此的时候,刚好碰到北山下暴雨,造成山洪暴发,山洪顺东涧咆哮而下,但是由于涧道狭窄,泄洪不及。

而西涧刚好无雨,水位较低,于是东涧之水便漫向西涧,造成涧水西流的奇观,实际上是因为天气和地理的原因。

那如果是换一种天气,两涧水流相差不大的情况下,两涧水会在丰干桥处汇合,回旋打转,交相激荡,形成天台八大景之一的双涧回澜奇观。

天台山国清寺导游词教学教材

天台山国清寺导游词教学教材

国清寺讲解词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佛宗道源、山水神秀”的天台山旅游,我是来自台州华顶旅行社的实习导游,我叫许某某,言午许,大家可以叫我小许。

在我右手方开车的师傅姓B,B师傅有30多年驾龄了,开车很沉稳,大家可以安心乘坐。

【国清寺概况】国清讲寺位于浙江省天台山南麓,五峰环抱,双涧萦流,古木参天,伽蓝巍峨,是中国佛教天台宗的发祥地,日本和朝鲜半岛佛教天台宗的祖庭,唐代时与齐州的灵岩寺(山东长清),润州的栖霞寺(江苏南京),荆州的玉泉寺(湖北当阳)并称为“天下四绝”。

国清寺创建于隋开皇18年(公元598年)晋王扬广承天台宗实际创始人智者大师遗愿建立。

历代经过多次整修,现存建筑系清代重修。

1973年政府拨款又作了全面整修。

有殿宇十四座,房屋六百多间。

主要建筑多依清代宫式营造,分布在五条轴线上。

占地面积三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二万多平方米。

国清寺是全国重点开放寺院,2001年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隋塔】大家请跟着我往前走,请大家先看一下前方的这座塔,这座塔被称为“隋塔”,因建于隋朝而得名。

也叫做“报恩塔”,这是因为晋王杨广(即后来的隋炀帝)为报答智者大师给他授菩萨戒的师恩而命名的纪念塔。

我们现在看到的赭黄色砖砌塔身,六面九级,高59.4米,边长4.6米。

我们现在所看到的隋塔在南宋重修。

关于这座塔有一个美丽的传说,隋朝年间的一天晚上,南海观世音路过天台,被天台的美景吸引,便和五百罗汉斗法要为天台人民做件好事,五百罗汉人多便在国清附近造塔,而观音来到罗汉道场附近的瀑布,看到两条蛟龙打斗,便把它们拉到一起,这样就在瀑布的中间形成了一座石梁,这就是被誉为“天下第一奇观”的石梁飞瀑。

【七佛塔】请大家往这边走,我们现在可以看到的是七佛塔,国清寺山门前的七佛塔,是为纪念“过去七佛”而建,他们分别是:毗婆尸佛、尸弃佛、毗舍浮佛、拘留孙佛、拘那含牟尼佛、迦叶佛和释迦牟尼佛。

因为是祭祀过去七佛,所以建在寺院门前。

泰州国清寺导游词

泰州国清寺导游词

泰州国清寺导游词泰州国清寺导游词一各位团友,国清寺始建于隋文帝开皇十八年(598年),是依据天台宗创始人智者亲手所画的样式所建的。

首先看到的是教观总持和隋代古刹两大照壁,教观总持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意思。

由于“国清”两字寓意“国家清明,天下太平”的意思,深受当政者和僧俗百姓的普遍欢迎,所以这个吉祥的“国清”寺名,就一直沿用至今。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看到的是国清寺的山门。

一般来说,寺院山门都是坐北朝南开的,而国清寺的山门要别具一格朝东开。

这就和我们刚才所说的寺院园林的布局相关,刚才我们提到寺庙园林善于顺应地形立基架屋;善于因山就势重叠构筑;善于控制建筑尺度,掌握合宜体量;善于运用质朴的材料、素净的色彩,造就素雅的建筑格调;善于运用园林建筑小品,对景象进行组织剪辑,深化景观意蕴,等等。

那么国清寺这种将大门朝东开主要原因是国清寺前方开阔地很少。

寺门东开,不仅避开了寺前开阔地不足的缺陷,反而平添了几分“步至佛寺不见寺,停立门前门何处”的含蓄之美。

这就是国清寺在修建之初抓住了控制建筑尺度,掌握合宜体量这一个布局特点。

除此之外,有人说国清寺建在“八桂峰”南麓,此峰的风水龙脉刚好通过寺院的中轴线,寺院前方不开门而建照壁,就可锁住风水龙脉,保证国清寺长盛不衰。

同时寺门东开也符合“紫气东来”的风水学说。

还有人说,当年智者大师修持和创建的十二道场,多数在东北方向的天台山中。

寺门朝东开可以表示对智者大师的崇敬。

我们现在看到在山门的门楣上方悬挂寺额,上书“国清讲寺”四个金色大字。

国清寺的寺名在这里加上一个“讲”字,讲是指注重研修讲说佛教义理的天台、华严等佛教宗派。

因为国清寺是佛教天台宗的一个寺院,所以被称为讲寺。

寺院园林中,寺院是园林中最重要的建筑形式。

寺院在佛教中,至始至终是佛教教学与佛教艺术相结合的一个教育机构,就像现在的学校与博物馆结合在一起。

这种形式,就是现代所讲的艺术教学。

现代人处处讲艺术,佛教在两千多年前就实行艺术教学了。

国清寺导游词

国清寺导游词

国清寺导游词国清寺位于中国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始建于唐代,历经宋、元、明、清多次修缮,是济南市最古老的佛教寺庙之一。

国清寺是中国禅宗寺庙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以其绝妙的建筑艺术、精湛的佛教文化享誉于世。

下面,我们将为大家介绍一下国清寺的历史、建筑和佛教文化。

一、历史国清寺始建于唐朝,初名“圆通寺”,当时是一座普通的佛寺,供奉着释迦牟尼、观音菩萨等佛像。

唐朝晚期,寺庙逐渐式微。

到了北宋时期,寺庙才恢复修葺,并改名为国清寺。

元、明、清时期,国清寺经历了多次重建和扩建,而且一度成为了济南佛教的中心,吸引了众多信徒前来参拜、朝拜。

二、建筑国清寺的建筑风格与中原地区的佛教建筑风格有很大的不同,寺庙主要采用了南方佛教寺庙的风格,建筑风格具有南方的特色与北方文化的融合,实为中国佛教千年传统建筑风格的经典代表。

国清寺内最为著名的建筑就要数舍利塔了。

舍利塔是佛教中常见的一种建筑,用于存放佛教信仰中的舍利子(佛教圣物)。

国清寺的舍利塔位于寺内正中央,高54米,是中国传统寺庙建筑中高度最高的塔楼之一,不仅体现着中华建筑的特色,更是具有世界知名度。

此外,国清寺还保存有明代和清代的一些建筑,如弘法楼、天王殿、四天王殿等,均为中国传统建筑的典型代表。

其中弘法楼是国清寺最古老的建筑之一,建于明代中期,殿内供奉着一尊释迦牟尼佛像,是寺庙中最为重要的建筑之一。

三、佛教文化国清寺不仅是一座建筑精美的寺庙,更是中国佛教文化千年传承的重要载体。

寺内保存有大量佛教历史著作,收藏有大量佛像和珍贵文物,展示着中国佛教文化的辉煌历史。

在国清寺,游客可以享受到佛教的修身养性,参与到佛教文化活动中来,感受到佛教的修炼之道。

寺庙内还设有“禅修院”,供游客进行禅修修行,让参观的游客能够真正体验到佛教文化的内涵。

国清寺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佛教活动场所。

每年的佛诞、释迦牟尼成道日、佛涅槃日等重要佛教节日,都会在寺庙内隆重举行佛教法会,吸引着全国各地的信众前来朝拜、参观、旅游。

天台国清寺导游词

天台国清寺导游词

国清寺,坐落在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县华顶山麓,是我国著名古刹之一,被中、日两国佛教奉为发祥地。

与齐州灵岩寺(在今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润州栖霞寺(在今江苏南京市)、荆州玉泉寺(在今湖北当阳县),并称天下“四绝”。

国清寺是我国创立的第一个佛教宗派天台宗的发源地,位于距城北3.5公里的五峰山麓。

创建于隋开皇十八年,晋王杨广命司马王弘按智顗yǐ遗意建造(隋时代的一位高僧,世称智者大师,是中国天台宗的开宗祖师),按传老僧定光曾对智顗说“寺若成,国即清”,隋大业元年,隋炀帝亲赐寺额,遂名国清寺。

天台山国清寺总面积7.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万余平方米,600多间屋宇的大型建筑群殿宇分布于4条纵线上。

东(1)线依次为聚贤堂、说法堂、迎塔楼。

东(2)线为修竹轩、禅堂、客堂。

中线依次为门神殿、雨花殿、大雄宝殿。

弥勒殿前一对石狮,系汉白玉所雕。

雨花殿两侧有钟楼、鼓楼。

西线依次为安养堂、观音殿、罗汉堂、妙法堂。

此外,还有三贤堂、鱼乐国、五百罗汉堂、千手观音殿、玉佛阁、吉祥楼、五峰塔院、天台宗祖师显彰碑亭、妙法莲华经幢、独笔鹅字碑。

大雄宝殿正中置释加牟尼铜像,重13吨,连座高6.8米。

两侧列坐十八罗汉,为楠木精雕。

殿后有慈航普渡群像。

藏经阁珍藏雍正钦赐佛经及智者遗物、贝叶经、宋僧元通所写《大方广陀罗尼经》及日本宗教文物,共2000余件。

景观特色与其他名刹相比,国清寺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更具有地方特色。

从自然景观来看,国内大部分古刹均选址于三面环山的谷地(如宁波天童寺、普陀法雨寺、杭州灵隐寺、嵩山少林寺等),而国清寺却坐落于四面环山的“五峰层叠郁苕绕,双涧回环锁佛寮”世外桃源式的地理环境之中。

出城关三五里,先见“雁塔高排出青嶂”,高达59.3米的隋塔忽隐忽现,直到国清寺“南大门”木鱼山下,才窥塔身全貌。

而国清寺仍是“养在深闺人未识”。

转过寒拾亭,只见“隋代古刹”一照壁,古刹山门不知开于何处。

等过丰干桥,向东数步,方见古刹山门。

国清寺导游词

国清寺导游词

国清寺导游词【篇一:国清寺导游词】天台国清寺导游词导游内容:国清寺概况——隋塔——寒拾亭——五峰环抱、双涧回流——丰干桥、一行到此水西流——山门——山门殿——雨花殿——大雄宝殿——隋梅——碑亭——观音殿——中韩纪念堂——经幢——鱼乐园讲解1:国清寺概况“龙楼凤阙不肯住,飞腾直欲天台去。

”是唐代大诗人李白游天台山时留下的名句,集中表现了人们对佛国仙境天台山的向往。

国清寺就是镶嵌在天台山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国清寺位于浙江省天台山南麓,五峰环抱,双涧萦流,古木参天,伽蓝巍峨,是中国佛教天台宗的发祥地,日本和朝鲜半岛佛教天台宗的祖庭,与齐州的灵岩寺(山东长清),润州的栖霞寺(江苏南京),荆州的玉泉寺(湖北当阳)并称为“天下四绝”。

国清寺创建于隋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晋王杨广承天台宗创始人智者大师遗愿建立。

历代经过多次整修,现存建筑系清代重修。

1973年人民政府拨款又作了全面整修。

有殿宇十四座,房屋六百多间。

主要建筑多依清代宫式营造,分布在五条轴线上。

占地面积3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2万多平方米。

国清寺是全国重点开放寺院,2001年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讲解2:隋塔各位游客,现在我们看到的是隋塔。

隋塔,因建于隋朝而得名。

隋塔又名报恩塔,这是因为晋王杨广(即后来的隋炀帝),为报答智者大师给他授菩萨戒的师恩而命名的纪念塔。

隋塔作为国清寺的重要组成部分,始建于隋开皇年间,成于隋仁寿元年(公元601年)十月。

唐武宗会昌法难时国清寺被毁,塔亦受损。

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重修。

原塔为楼阁式砖木结构塔,与杭州六和塔相似,可沿楼梯盘旋至塔顶。

因年久失修外围木结构损失殆尽,现仅存砖砌塔身。

我们现在看到的赤者黄色砖砌塔身,六面九级,高59.4米,边长4.6米。

底层朝东南方向开一门(现在为加固塔身而封堵),二层以上塔面外有壶门,内有佛龛,外壁塔砖上,雕有三尊18厘米高的精美佛像。

佛像秀眉善目,宽衣紧带,造型生动,神态逼真。

天台国清寺导游词

天台国清寺导游词

天台国清寺导游词【篇一:天台山国清寺导游词】国清寺讲解词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佛宗道源、山水神秀”的天台山旅游,我是来自台州华顶旅行社的实习导游,我叫许某某,言午许,大家可以叫我小许。

在我右手方开车的师傅姓b,b师傅有30多年驾龄了,开车很沉稳,大家可以安心乘坐。

【国清寺概况】国清讲寺位于浙江省天台山南麓,五峰环抱,双涧萦流,古木参天,伽蓝巍峨,是中国佛教天台宗的发祥地,日本和朝鲜半岛佛教天台宗的祖庭,唐代时与齐州的灵岩寺(山东长清),润州的栖霞寺(江苏南京),荆州的玉泉寺(湖北当阳)并称为“天下四绝”。

国清寺创建于隋开皇18年(公元598年)晋王扬广承天台宗实际创始人智者大师遗愿建立。

历代经过多次整修,现存建筑系清代重修。

1973年政府拨款又作了全面整修。

有殿宇十四座,房屋六百多间。

主要建筑多依清代宫式营造,分布在五条轴线上。

占地面积三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二万多平方米。

国清寺是全国重点开放寺院,2001年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隋塔】大家请跟着我往前走,请大家先看一下前方的这座塔,这座塔被称为“隋塔”,因建于隋朝而得名。

也叫做“报恩塔”,这是因为晋王杨广(即后来的隋炀帝)为报答智者大师给他授菩萨戒的师恩而命名的纪念塔。

我们现在看到的赭黄色砖砌塔身,六面九级,高59.4米,边长4.6米。

我们现在所看到的隋塔在南宋重修。

关于这座塔有一个美丽的传说,隋朝年间的一天晚上,南海观世音路过天台,被天台的美景吸引,便和五百罗汉斗法要为天台人民做件好事,五百罗汉人多便在国清附近造塔,而观音来到罗汉道场附近的瀑布,看到两条蛟龙打斗,便把它们拉到一起,这样就在瀑布的中间形成了一座石梁,这就是被誉为“天下第一奇观”的石梁飞瀑。

【七佛塔】请大家往这边走,我们现在可以看到的是七佛塔,国清寺山门前的七佛塔,是为纪念“过去七佛”而建,他们分别是:毗婆尸佛、尸弃佛、毗舍浮佛、拘留孙佛、拘那含牟尼佛、迦叶佛和释迦牟尼佛。

天台山国清寺介绍

天台山国清寺介绍
这一天,国清寺的达真和尚正在寺院中布筹运算,忽然对他的徒弟说:“今 日有弟子自远方来求我算法,怎么到现在还没有人通报?”再算了一筹,又说: “门前涧水向西流,第子就到了。于是,达真和尚急忙起身相迎,一行当即跪拜 认师。就在这时,只听得“哗啦啦”一声响,寺前本来往南流的涧水竟突然向西 改流。达真和尚激动的对弟子们说:“一行千里求算,真诚感天动地,连涧水都 为之西流,何愁新历不成。”从此,一行就在达真和尚的指导下,经过二年的刻 苦钻研,终于编成了《大衍历》。“一行到此水西流”,成了虚心求教的千古佳话。 唐代诗人写诗道:“一行寻师触处游,到天台后始应休。因知算法通天地,溪水 寻常尽逆流。
我们现在走进这所著名的佛教大学,解开他的神秘面纱。 走进寺门左方黄墙上有一个警示“四不像”,狮头龙尾马蹄麒麟身,马蹄前脚 踩现钞后脚踩元宝,最后也没落得着好下场。告诉我们做人不要有贪念,平淡对 待一切。 往前走一条 25 米长的引道,两旁为高 1.7 米的黄墙,内植修竹,翠绿欲滴,汉白 玉石狮蹲坐于弥勒殿前,两座石狮是 1973 年重修时从北京运过来的宝物之一, 价值连城,殿左前方为雄狮,右前方为母狮,雄狮脚下踩着绣球,是一种权力的 象征,体现了中国古代男尊女卑的社会现象。 佛教是佛陀教育,是佛陀对九法界众生至善圆满的教育。教育内涵包括了无 尽无边的事理,比现代大学里面的课程内容还要多。时间上,它讲过去、现在、 未来;空间上,它讲我们眼前的生活,一直推演到无尽的世界。所以它是教学、 是教育,不是宗教;它是智慧、觉悟宇宙人生的教育。中国孔子的教育,是讲一 生一世——从生到死的教育。佛法是三世的教育,讲过去、现在、未来。 现在我们来看一下我们这座大殿的建筑,殿为五开间,我们从外面看它是二 层,里面看是一层,这都是国清寺给大家的第一个教育。从外面看,真俗二谛; 从里面看,就告诉我们,真俗不二,万法如一。这个意思就是说:外表是有差别, 实质是相同的。 走进大殿内参观,袒胸露腹的弥勒佛笑口迎宾,弥勒菩萨是释迦牟尼佛的弟 子,南天竺人。现在还在兜率天内院中修炼。据佛经上记载再过 56 亿年 7 千万 年后,弥勒菩萨在印度的华林园的龙华树下得到成佛,到时三度法轮,分批超度 众生,接替释迦摩尼的佛位。现在一般寺院供奉弥勒菩萨的原型是中国非常有名 的布袋和尚。我国五代时期,在浙江奉化有位和尚名‘契此’,常携布袋,教化群 众,很得群众信仰。临终时说了一首偈语:‘弥勒真弥勒,分身百千亿,时时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台国清寺导游词导游内容:国清寺概况——隋塔——寒拾亭——五峰环抱、双涧回流——丰干桥、一行到此水西流——山门——山门殿——雨花殿——大雄宝殿——隋梅——碑亭——观音殿——中韩纪念堂——经幢——鱼乐园讲解1:国清寺概况“龙楼凤阙不肯住,飞腾直欲天台去。

”是唐代大诗人李白游天台山时留下的名句,集中表现了人们对佛国仙境天台山的向往。

国清寺就是镶嵌在天台山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国清寺位于浙江省天台山南麓,五峰环抱,双涧萦流,古木参天,伽蓝巍峨,是中国佛教天台宗的发祥地,日本和朝鲜半岛佛教天台宗的祖庭,与齐州的灵岩寺(山东长清),润州的栖霞寺(江苏南京),荆州的玉泉寺(湖北当阳)并称为“天下四绝”。

国清寺创建于隋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晋王杨广承天台宗创始人智者大师遗愿建立。

历代经过多次整修,现存建筑系清代重修。

1973年人民政府拨款又作了全面整修。

有殿宇十四座,房屋六百多间。

主要建筑多依清代宫式营造,分布在五条轴线上。

占地面积3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2万多平方米。

国清寺是全国重点开放寺院,2001年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讲解2:隋塔各位游客,现在我们看到的是隋塔。

隋塔,因建于隋朝而得名。

隋塔又名报恩塔,这是因为晋王杨广(即后来的隋炀帝),为报答智者大师给他授菩萨戒的师恩而命名的纪念塔。

隋塔作为国清寺的重要组成部分,始建于隋开皇年间,成于隋仁寿元年(公元601年)十月。

唐武宗会昌法难时国清寺被毁,塔亦受损。

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重修。

原塔为楼阁式砖木结构塔,与杭州六和塔相似,可沿楼梯盘旋至塔顶。

因年久失修外围木结构损失殆尽,现仅存砖砌塔身。

我们现在看到的赤者黄色砖砌塔身,六面九级,高59.4米,边长4.6米。

底层朝东南方向开一门(现在为加固塔身而封堵),二层以上塔面外有壶门,内有佛龛,外壁塔砖上,雕有三尊18厘米高的精美佛像。

佛像秀眉善目,宽衣紧带,造型生动,神态逼真。

现有一块陈列在寺文物室。

1935年整修隋塔时,还发现第二层内壁嵌着12块法华经石刻碑和“导师、弥勒、药王、文殊、观世音、大势至”等七块线刻造像石碑,每块碑高124公分,宽42公分造像十分精美。

千年隋塔,既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建筑精品,又是珍贵的佛教艺术的宝库,现被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讲解3:寒拾亭各位游客,现在我们看到的这个过街式的亭子叫寒拾亭,是为了纪念唐代国清寺的寒山、拾得两位高僧而命名的,寒拾亭依山傍水,四面怀翠,上覆千年古樟,进寺大道穿亭而过。

此亭古色古香,颇具佛国神韵。

请大家抬头看寒拾亭的前后亭额上分别题写“五峰胜境”和“万松源处”点出了国清寺的景观特色。

享誉中外的苏州“寒山寺”原名“妙利普明塔院”,就是因为传说寒山曾居此寺而更名的。

至于寒山是否真的在“妙利普明塔院”居住过,史学界至今仍然没有定论。

然而,寒山隐居天台寒石山70多年,却是不争的事实。

他与国清寺的丰干、拾得相交甚厚。

他们经常结伴嬉戏与山水林莽间,吟诗唱偈,留下300余诗篇。

传说寒山游苏州妙利普明塔院时,拾得曾不远千里去看望他。

拾得寻思自己身无分文,就在路边荷塘采了一朵荷花作于相见之礼。

而寒山听说拾得远道而来,肯定腹饥难耐,就手捧点心盆迎上去。

这“荷”的谐音为“和”,盒的谐音为“合”,都是象征和谐好合的吉利之词,深受民众的欢迎。

清雍正十一年(1733),正式赦封寒山,拾得为“和合二圣”。

于是,民间逢年过节,喜庆婚礼,都要悬挂“和合二圣”的图像,以祈求家庭和谐,阖家欢乐。

寒山和拾得有一段耐人寻味的对话,细加体会,对我们日常处事不无裨益。

寒山问道:“世间有人谤我、欺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如何处置?”拾得答到:“只且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

”讲解4:五峰环抱、双涧回澜各位游客,现在请大家抬头观看。

国清寺四周围着五座山峰,它们分别是:寺前祥云峰海拔301米,寺后八桂峰海拔344米,寺东灵禽峰海拔318米,寺西灵芝峰海拔180米,寺西北映霞峰海拔462米。

宋人夏竦写诗赞道:“穿松渡双涧,宫殿五峰围。

小院分寒水,虚落半落晖。

”国清寺北倚八桂峰,东靠灵禽,祥云两峰,西依映霞,灵芝两缝,五峰环绕。

只在南面有个豁口,为通向天台的通道,使古寺深藏幽谷之中,可见寺址的选择是很有一番深意的。

古人认为“山环水绕必有气”,懂气功的人交口称赞这里的“气场”好,练功容易得“气”。

讲“风水”的人则夸国清寺风水好,是块难得的宝地。

国清寺正符合“环若列屏”、“林泉清碧”、“宅幽而势阻、地廓而形藏”的选址标准,完整地具备了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的“四灵兽”模式,形成了冬暖夏凉的小气候,是一处适合僧侣静修和生活的风水宝地。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看到的是被称为天台山八大景之一的“双涧回澜”。

所谓双涧,是指发源于灵芝峰黄泥山岗的西涧。

两支涧水汇合于寺前的丰干桥畔,向东流入溪。

北涧自北山而下,曲折奔流几十里,到国清寺;而西涧从映霞峰上直湍而下,流程仅二、三公里。

因此北涧之水常清澈,西涧之水常浑黄。

特别是多雨季节,一清一黄,交相激荡,蔚为壮观。

加上拱桥、古木、黄墙、青峦的衬托,就形成了“双涧回澜”一大景色。

千百年来,中外游客多在盛夏的多雨季节,到国清寺能观赏到“双涧回澜”。

那么,涧水西流的奇观有是怎么一回事呢?原来这里在夏雨季节,经常会出现一边下雨一边晴的情况,甚至这丘田下大雨,而相邻的那丘田却红日高照,故有“雨不过丘”之说。

当一行禅师到国清寺求算法的时候,正值北山下暴雨,造成山洪暴发,滚滚山洪顺着东涧咆吼而下。

由于前方河道狭窄,泄洪不及,而西涧方向无雨,水位甚低,于是东涧之水就漫向西涧,造成涧水西流的奇观。

讲解5 :丰干桥、一行到此水西流各位游客,过寒拾亭不远,就是丰干桥,是为了纪念唐代高僧丰干和尚而命名的,这是一座石砌的拱桥,长14.4米,净跨10.7米,宽3.4米,始建于宋代,清乾隆乙西年(1765年)重修。

桥面鹅卵石铺就,两侧石板护栏。

桥头石狮守护,桥两侧苔葛从生。

立桥心方石上踩脚,能感到桥身颤动。

但此桥建造十分牢固,虽历几百年风暴洪水,至今仍完好无损。

各位游客,我们现在看到的是一行到此水西流纪念。

一行禅师姓张名遂,河北巨鹿人,一行对我国天文学的贡献是非常突出的。

开元十一年(723年),他和梁令瓒主持制造了黄道游仪,对日、月和五星的运行进行了观测,比较正确地掌握了太阳运动的规律,并且重新测定了恒星的位置(《新唐书.天文志》)。

这比1718年英国科学家提出的恒星运动理论要早1000年。

开元十一年至十三年(723年-726年),一行与南宫说等人测量了南北13个地点的日影长短,打翻了“日影千里差一寸”的传统说法,得出地球子午线一度之长为166.14公里(现代实测为111.2公里)。

这也是了不起的功绩。

开元十二年(724年),一行和梁令瓒主持制造了浑天铜仪。

浑天铜仪用水力运转。

通过复杂的齿轮系统,可以显示天系运行的情况,并可自动报时,这是他们对古代天文仪器研究的杰出成就。

一行到天台山国清寺是元九年(721年)。

当时通行的《麟德历》推测日蚀不准,玄宗就叫一行研究诸家历法短长,改编新历。

一行根据《周易》,编写《大衍历》,费时7年,完成了这部52卷的巨著。

一行在编写《大衍历》过程中,碰到一些计算难题,打听到国清寺的达真法师精通算法,于是不远千里,前来求师。

我们现在看到的“一行到此水西流”的碑石上的题字,记述的就是这次访晤。

这一天,国清寺的达真和尚正在寺院中布筹运算,忽然对他的徒弟说:“今日有弟子自远方来求我算法,怎么到现在还没有人通报?”再算了一筹,又说:“门前涧水向西流,弟子就到了。

于是,达真和尚急忙起身相迎,一行当即跪拜认师。

就在这时,只听得“哗啦啦”一声响,寺前本来往南流的涧水竟突然向西改流。

达真和尚激动的对弟子们说:“一行千里求算,真诚感天动地,连涧水都为之西流,何愁新历不成。

”从此,一行就在达真和尚的指导下,经过二年的刻苦钻研,终于编成了《大衍历》。

“一行到此水西流”,成了虚心求教的千古佳话。

唐代诗人写诗道:“一行寻师触处游,到天台后始应休。

因知算法通天地,溪水寻常尽逆流。

”讲解6:国清寺照壁、山门各位游客,国清寺始建于隋文帝开皇十八年(598年),是依据天台宗创始人智者亲手所画的样式所建。

我们首先看到的是教观总持和隋代古刹两大照壁,教观总持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意思。

由于“国清”两字寓意“国家清明,天下太平”的意思,深受当政者和僧俗百姓的普遍欢迎,所以这个吉祥的“国清”寺名,就一直沿用至今。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看到的是国清寺的山门。

一般来说,寺院山门都是坐北朝南开的,为什么国清寺的山门要别具一格朝东开呢?这是因为:第一,从风水的角度讲,国清寺建在“八桂峰”南麓,此峰的风水龙脉刚好通过寺院的中轴线,寺院前方不开门而建照壁,就可锁住风水龙脉,保证国清寺长盛不衰。

同时寺门东开也符合“紫气东来”的风水学说。

大家可以看到前方的围墙上还专门开了个半圆缺口作为风水通道呢。

第二,从功能上讲,当年智者大师修持和创建的十二道场,多数在东北方向的天台山中。

寺门朝东开可以表示对智者大师的崇敬,又能方便国清寺与这些道场僧众的沟通联系。

第三,从地形上来讲,国清寺面对高山临涧而建,前方开阔地甚少。

寺门东开,不仅避开了寺前开阔地不足的缺陷,反而平添了几分“步至佛寺不见寺,停立门前门何处”的含蓄之美。

我们现在看到在山门的门楣上方悬挂寺额,上书“国清讲寺”四个金色大字。

国清寺的寺名在这里加上一个“讲”字,就点出了这个寺院的特色。

这个“讲”是讲经说法的“讲”,表示国清寺是以讲经说法,研究教理教义为特色的大寺。

讲解7:弥勒殿各位游客,现在我们看到的是进寺以后的第一座佛殿——弥勒殿,也是寺院的山门殿。

弥勒殿的门前,有一对威武的石狮分立两旁,镇守着这方佛门净土。

我们可以看到它造型俊美、活泼可人,由整块汉白玉精雕而成,高2.28米,是清代的珍贵文物。

1973年重修国清寺时,由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亲自从北京选送过来的。

狮子的造像总是雌雄成对的,其特征是,雄狮戏彩球,雌狮逗幼仔。

大家请看,正中供奉的是弥勒菩萨,他是未来佛。

现在的造型是以契此和尚为蓝本的。

您瞧!他袒胸露腹,满面笑容,使人们一进入山门,就感受到佛门广大,心生欢喜。

有一幅对联写的好“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上可笑之人。

”因为他肚皮极大,又整天乐呵呵的背着大布袋游街窜巷,乐善好施,总是“行也布袋,坐也布袋,放下布袋,多少自在”,人们都喜欢叫他布袋和尚。

在弥勒菩萨的两侧站着两位高大威武的金刚,金刚是金中最刚的意思,比喻牢固、锐利,无坚不摧。

大家请看左边那位红脸叫威迹金刚,右边黑脸的叫密迹金刚。

他们的样子与刚才笑脸相迎的弥勒菩萨形成强烈的对比,令人望而生畏。

其实,弥勒“示欢喜相”是从正面劝善,引导人们去掉邪念,一心向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