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领域内抑郁的识别和治疗

合集下载

产科抑郁症的诊断与治疗

产科抑郁症的诊断与治疗

能 拒 绝 照 管 婴 儿 , 婴 儿 发 生 损 伤 , 妨 碍 婴 儿 的 正 令 并 常 发 育 生 长 。据 报 道 , 童 多 动 症 即 与 婴 儿 时 期 的 母 儿 婴 连 接 不 良有 关 。 各 国报 道 产 科 抑 郁 症 的 发 病 率 从 8 一5 %不 等 , 妊 娠 的 早 、 、 期 其 发 病 率 分 别 % 1 在 中 晚
13 0 辽 宁 阜 新 矿 务 局 总 医 院 200 邵 波 郭 军 王 庆 玖
产 科 抑 郁 症 包 括 产 前 抑 郁 、 后 抑 郁 。产 科 抑 郁 产 症 可 严 重 影 响 孕 产 妇 的 身 心 健 康 及 家 庭 和 睦 。产 后 抑 郁 症 可 造 成 母 婴 连 接 障 碍 , 这 种 情 感 障 碍 会 对 孩
维普资讯

36 ・ 5
Chn Co v lse t i J n ae c n Me , u 2 0 Vo . 6. d J n. 0 7. 1 1 No. 6
术 , 分 供 氧 , 要 时 呼 吸 机 辅 助 呼 吸 , 针 对 病 因 充 必 并
有效地 控制 术后 低血 压 的发生 。 3.0 营 养 问 题 。 近 年 来 , 养 问 题 在 老 年 重 型 颅 脑 1 营
疗 效 , 需 在 基 础 和 临 床 方 面 进 行 更 深 入 的研 究 。 还
参 考 文 献
l 谢 培 增 , 秋 材 . 年 重 型 颅 脑 损 伤 的 特 点 . 华 神 经 外 睦 老 中
郁 的 量 表 主 要 包 括 爱 丁 堡 产 后 抑 郁 量 表 (E D , P S) Z n 抑 郁 自评 量 表 (S S), 郁 状 态 问 卷 ( S ), ug D 抑 D I 汉 密 尔 顿 抑 郁 量 表 ( M ) B c 抑 郁 量 表 (B I) 产 HA D , ek D 及

产后抑郁心理总结

产后抑郁心理总结

产后抑郁心理总结引言产后抑郁是指女性在分娩后经历的一种心理疾病,通常在宝宝出生后的几周到几个月内出现。

产后抑郁心理对母亲和整个家庭都有不良影响,因此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和关注愈发重要。

本文将从产后抑郁的定义、症状、原因以及处理方法进行总结和探讨。

产后抑郁的定义产后抑郁是指女性在分娩后出现的一种心理障碍,常常表现为情绪低落、疲劳、焦虑、失眠、食欲减退等症状。

这种心理障碍常常会对母亲的日常生活和育儿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

产后抑郁的症状产后抑郁的症状多种多样,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症状:1.情绪低落和沮丧:产后抑郁的妈妈常常感到情绪低落、悲伤、沮丧,即使是在快乐的时刻也难以感到满足和幸福。

2.疲劳和缺乏活力:妈妈可能感到极度疲劳和缺乏精力,无法完成日常的活动和照顾宝宝。

3.焦虑和紧张:常常有焦虑和紧张的感觉,担心自己不能胜任母亲的角色,害怕对宝宝造成伤害。

4.失眠和睡眠问题:妈妈可能无法入睡,或者睡眠质量很差,更加加重了她们的疲劳和心理负担。

5.食欲减退或增加:可能出现胃口不好或经常进食过多的情况。

6.对育儿的兴趣减退:可能感到对育儿失去兴趣,对宝宝的需求不再关注和照顾。

7.对社交活动的兴趣减退: 更喜欢孤独,拒绝和他人交流。

产后抑郁的原因产后抑郁的原因多种多样,以下是一些可能导致产后抑郁的原因:1.激素变化:分娩后,女性激素水平经历巨大变化,这对大部分女性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冲击。

2.睡眠不足:宝宝的需求让妈妈经常失眠或睡眠不稳定,导致疲劳和心理压力增加。

3.社交支持不足:缺少家庭和朋友的支持,产后妈妈感到更加孤单和无助。

4.情绪压力:产后妈妈可能面临来自社会、家庭和个人等方面的情绪压力,对这些压力无法有效应对。

5.个人心理问题:有些产后妈妈可能已经有患有抑郁症等心理问题,在分娩后这些问题得到了加重。

处理产后抑郁的方法产后抑郁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得到有效处理。

以下是一些建议和方法:1.寻求社交支持:与家人和朋友沟通交流,与其他有同样经历的妈妈们分享经验,寻求医生或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产妇产生焦虑抑郁情绪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

产妇产生焦虑抑郁情绪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

产妇产生焦虑抑郁情绪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随着社会的发展,很多新的科技和观念已经对人类的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妇女的生育观念也随之发生了重大变化。

现在,虽然妇女和家庭对新生儿的关注度相对较高,但新妈妈们仍难以避免出现焦虑抑郁情绪。

本文将进行产妇产生焦虑抑郁情绪的原因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干预。

一、原因分析1.身体激素变化:妊娠期间,产妇体内激素分泌会发生显著的变化,同时促进产妇注意力和记忆力的增强,这会使得新妈妈们对自己的日常生活和新生儿的需求更加敏感,从而导致一定程度上的焦虑和抑郁。

2.自我形象的改变:产妇自我形象的改变是产生焦虑抑郁情绪的另一个重要的原因。

如体重变化、妊娠纹等生理上的变化、乳房变大等,这些改变会使新妈妈们对自己的身体和美丽的自我形象感到不安和担忧。

3.社会与家庭环境的压力:产后很多新妈妈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压力,例如,生活的改变和财务需求,社交现象的变化,家庭责任的分配,父母和岳父母的忙碌等。

4.孩子的责任:与孩子的责任也是新妈妈们产生僵虑抑郁情绪的原因之一。

如母乳喂养、喂奶须时刻注意,每时每刻都要照顾新生儿的健康和成长,这样的压力会使许多新婚妻子感到困惑和无力感。

二、护理干预1.心理护理:为了降低产妇产生焦虑抑郁情况,首先需要为她们提供正面的心理支持。

医护人员或其他家庭成员需要积极倾听和理解产妇的情感和愿望,亲切地鼓励和安慰,并导入他们改变负面的思想和态度。

2.生理监控:在产妇产生焦虑抑郁情况时,医学人员需要对产妇的生理情况进行监控。

对于有紧张和焦虑情况的妇女,需要盐饮食、多泡浴保持清洁,并保持精神放松状态。

3.家庭成员的支持:除了医务人员的支持和照顾,家庭成员也应该提供产妇正面的支持,积极参与孩子的抚养工作。

家庭内的成员可以通过大量参与孩子的照料活动,帮助新妈妈减轻日常的负担,使之摆脱孤独感和尴尬感。

总之,产妇产生焦虑抑郁情绪会对新妈妈和新生儿的健康和成长产生负面影响。

为了预防和治疗这种焦虑抑郁情绪,医生、家庭和社会成员应该共同努力,为产妇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关爱。

产后抑郁症的科普知识PPT课件

产后抑郁症的科普知识PPT课件
产后抑郁症的 科普知识PPT
课件
目录 介绍产后抑郁症 识别产后抑郁症 治疗与支持 预防产后抑郁症 面对产后抑郁症的态度
介绍产后抑郁 症
介绍产后抑郁症
什么是产后抑郁症:产后抑郁症是 指女性在分娩后出现的一种抑郁情 绪障碍。 发病原因:产后抑郁症的发病原因 可能与激素水平的变化、心理压力 、社会支持等因素有关。
寻求专业帮助:如果存在产后抑郁症的 症状,妇女应该寻求专业心理辅导和治 疗。
治疗与支持
治疗与支持
心理治疗:认知行为疗法、支持性 心理疗法等可以帮助妇女应对产后 抑郁症症状。 药物治疗:在专业医生指导下,某 些抗抑郁药物可能被用于治疗产后 抑郁症。
治疗与支持
家庭支持:提供温暖的家庭环境和积极 的家庭支持对妇女克服产后抑郁症非常 重要。
谢谢您的观赏聆听
介绍产后抑郁症
症状表现:产后抑郁症症状包括情绪低 落、焦虑、失眠、食欲改变等。
识别产后抑郁 症
识别产后抑郁症
早期识别:家人和医生可以观 察妇女在分娩后是否存在情绪 不稳定、持续低落等症状。
评估工具:使用产后抑郁症评 估工具,如爱丁堡产后抑郁量 表(EPDS)等,来评估产后抑 郁症的可能存在。
识别产后抑郁症
预防产后抑郁 症
预防产后抑郁症
健康生活方式:保持合理的饮 食、适量的运动和充足的休息 对预防产后抑郁症起到积极的 作用。
心理准备:准妈妈们可以通过 与他人交流、阅读相关书籍等 方式提前了解产后抑郁症,并 做好心理准备。
预防产后抑郁症
社会支持:妇女在产后得到家庭和社会 的支持和关心,能够降低产后抑郁症的 风险。
面对产后抑郁 症的态度
面对产后抑郁症的态度
接受自己的情绪:妇女应该接受自 己的情绪,不要否认或压抑,而是 要积极面对和处理。 找到合适的支持:寻找家人、朋友 或专业心理咨询师的支持,共同面 对产后抑郁症的挑战。

产后抑郁课件ppt

产后抑郁课件ppt
02
了解产后抑郁的症状、成因和治 疗方法,有助于早期发现和治疗 ,减少对产妇和家庭的影响。
加强预防,减少悲剧发生
预防产后抑郁需要多方面的措施,包 括心理疏导、家庭支持、社会关爱等 。
产妇和家庭成员应积极参与预防工作 ,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减少产后抑郁 的发生。
社会支持,共建幸福家庭
社会各界应关注和支持产后抑郁问题,提供必要的资源和帮 助。
孤立无助。
工作和经济压力
工作和经济压力可能导致新妈妈情 绪低落,增加抑郁的风险。
文化和家庭期望
某些文化和家庭期望可能给新妈妈 带来巨大压力,导致抑郁症状的出 现。
03
产后抑郁的诊断与治疗
诊断标准与方法
诊断标准
根据《国际疾病分类》第十版( ICD-10)和《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 统计手册》第五版(DSM-5),产 后抑郁的诊断主要依据患者的症状表 现、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
产后抑郁课件
contents
目录
• 产后抑郁概述 • 产后抑郁的影响因素 • 产后抑郁的诊断与治疗 • 预防产后抑郁的措施 • 产后抑郁的案例分析 • 结语
01
产后抑郁概述
定义与症状
定义
产后抑郁是指产妇在产后的6周内 出现情绪低落、焦虑、抑郁等症 状的心理障碍。
症状
情绪低落、失去兴趣和愉悦感、 焦虑、易怒、失眠、注意力不集 中、自我评价降低、自责和无助 感等。
总结
这个案例警示我们,产后抑郁是一种 严重的疾病,如果不及时治疗和管理 ,可能会导致悲剧性的后果。我们应 该加强对产后抑郁的宣传和教育,提 高公众的认识和意识。
产后抑郁对家庭的影响案例
产后抑郁的案例
王女士在产后出现了抑郁症状,她的情绪波动和消极态度对家庭产生了负面影响,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变得紧张 和疏远。

产后抑郁患者心理状态分析及心理护理

产后抑郁患者心理状态分析及心理护理

产后抑郁患者心理状态分析及心理护理一、引言产后抑郁症作为一种常见的产科心理疾病,已经成为医学界和社会关注的焦点。

产后抑郁症会给产妇和家庭带来严重的影响,对母婴健康和家庭幸福产生巨大的破坏作用。

有数据显示,国内产后抑郁症的患病率为10%-20%。

本文旨在分析产后抑郁症患者的心理状态,并提出相应的心理护理方案。

通过心理护理的方式,帮助产后抑郁症患者减轻其心理负担,缓解其痛苦情绪,提高其对母子关系的信心和增强其对生活的信心。

二、产后抑郁患者的心理状态分析1.焦虑产后抑郁症患者常常因为胎儿和自身的安全感问题而感到不安。

常常想到自己的能力不足,无法对宝宝进行有效的照料工作。

同时,又因为害怕自己出现后遗症而感到恐慌。

这种恐慌和焦虑常常会影响母婴的健康。

2.自责产后抑郁症患者常常把一些无法控制的事情归咎于自己,自责自己没有好好照顾孩子,或者是没有好好调节自己的情绪,这种自责会使患者产生过度的自我压力,加重患者的抑郁情绪。

3.失落产后抑郁症患者常常感到沮丧和消沉,失去对生活的乐趣和兴趣。

无法进行自我激励和自我调节,常常因为自身的心理困扰而感到凄凉和失落。

三、产后抑郁患者的心理护理1.开展心理疏导给患者提供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了解患者的具体情况,对其心理状态进行分析和判断。

帮助患者建立正确的自我认知,缓解产后焦虑和自责情绪。

同时,逐渐恢复其生活信心和生活乐趣。

2.重视社会支持重视社会支持,引导患者在社会中寻找心理依托,从而强化其人际沟通和交流能力。

帮助患者树立起积极向上的思想,提高其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能力。

3.合理运用药物疗法如果患者的症状过于严重,建议适当使用药物疗法。

但是需严格遵循医师的指导,并且在药物治疗期间要配合心理干预和行为治疗,增强患者的心理调节和自我控制能力,避免药物过度依赖和滥用。

四、结语产后抑郁症的患者,心理诊疗是必不可少的一项治疗措施,而心理护理则是心理诊疗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制定合理的心理护理方案,帮助患者缓解其心理负担,缓解其痛苦情绪,提高其对母子关系的信心和增强其对生活的信心,从而达到促进患者健康发展,提高其生活质量的效果。

产妇产生焦虑抑郁情绪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

产妇产生焦虑抑郁情绪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

产妇产生焦虑抑郁情绪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1. 引言1.1 产妇产生焦虑抑郁情绪的重要性产妇产生焦虑抑郁情绪是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它不仅关系到产妇个体的心理健康,还直接影响到新生儿的生长发育和家庭的和谐稳定。

产后焦虑抑郁情绪会导致产妇产后抑郁症的发生,增加母婴感染和生产后出血等并发症的风险,影响母乳喂养的正常进行,甚至会导致家庭破裂和婴儿早期发育迟缓等问题。

及时有效地预防和干预产妇焦虑抑郁情绪,对于维护产妇和新生儿的健康至关重要。

由于产妇在生产后身心状态的剧烈变化,以及对新生命的责任感和焦虑感,容易陷入焦虑抑郁情绪中。

产妇产生焦虑抑郁情绪不仅会给自身带来负面影响,还会影响到家庭的和谐与稳定。

对产妇产生焦虑抑郁情绪的重要性不能被忽视。

有关研究表明,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帮助产妇减轻焦虑抑郁情绪,提高生活质量,促进母婴健康发展。

加强对产妇心理健康的关注和护理干预是非常必要和紧迫的。

【字数:265】1.2 相关研究现状当前,产妇产生焦虑抑郁情绪的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

国内外学者已经开展了大量相关研究,试图探究其发生原因、危害以及护理干预方法。

一些研究表明,产妇在孕期和产后易受到情绪困扰的主要原因包括生理变化、激素水平变化、家庭压力、生活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

一些研究还发现产妇产生焦虑抑郁情绪不仅对产妇本人的健康具有重要影响,同时也会影响到新生儿的健康及全家人的生活质量。

针对这一问题,相关研究也积极探索护理干预方法,如产后心理咨询、心理疏导、家庭支持等,这些方法已经在临床实践中得到了一定的应用和推广。

相关研究的进展为我们提供了更深入了解产妇产生焦虑抑郁情绪问题的线索,也为我们提供了更多有效的护理干预方法的借鉴和参考。

2. 正文2.1 产妇产生焦虑抑郁情绪的原因分析产妇在孕期和产后会面临诸多身心挑战,这些挑战可能导致她们产生焦虑抑郁情绪。

身体上的变化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怀孕和分娩过程中,产妇的荷尔蒙水平会发生明显变化,这可能会影响她们的情绪。

妇产科疾病的社会心理因素与处理

妇产科疾病的社会心理因素与处理

妇产科疾病的社会心理因素与处理在妇产科领域,社会心理因素对患者的疾病发展和治疗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理解和应对这些因素,对患者的康复和心理健康都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妇产科疾病的社会心理因素,并提供相应的处理方法。

一、妇产科疾病与心理健康的关系1.1 妇产科疾病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妇产科疾病如乳腺癌、子宫肌瘤等不仅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痛苦,还常常引发心理上的压力和困扰。

女性在面对疾病时,常常会出现焦虑、抑郁、自卑等情绪,甚至伴随着性功能障碍的出现。

1.2 社会心理因素与妇产科疾病社会心理因素如家庭环境、社会支持和就业状况等,与妇产科疾病密切相关。

家庭中的不和谐关系、家庭暴力等都会增加患者的心理负担,从而加重疾病的发展。

同时,缺乏社会支持和工作压力也会对患者的心理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二、处理妇产科疾病的社会心理因素2.1 提供心理支持在患者面临困难和心理压力时,提供及时有效的心理支持至关重要。

医生、家人和朋友都应该积极倾听患者的痛苦和困扰,给予他们关怀和支持,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2.2 加强心理教育通过加强对患者和家属的心理教育,提高他们对疾病的认识和理解,有助于减轻他们的心理负担。

同时,教育他们合理对待疾病,积极面对治疗,提高康复的成功率和心理健康水平。

2.3 解决家庭问题家庭环境对患者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医生应该积极了解患者的家庭情况,并提供相关咨询和支持,帮助他们解决家庭问题和矛盾,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和关系。

2.4 建立社会支持体系社会支持在帮助患者应对妇产科疾病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社会各界应该加强对妇产科疾病患者的关注,建立相应的社会支持体系,提供相关的帮助和服务,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

三、妇产科疾病的社会心理处理的重要性3.1 促进康复心理处理的有效性对患者的康复过程至关重要。

通过心理干预和支持,能够帮助患者积极面对疾病,增强治疗的信心和意愿,从而促进康复的进程。

3.2 提高治疗效果心理因素与疾病的发展和治疗效果密切相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6
综合医院对抑郁的识别率
+ Chancellor等对澳大利亚家庭医生的调查发 现抑郁的漏诊率高达73%
+ WHO多中心合作研究资料显示内科医生对抑 郁症的识别率平均为56%。
+ 中国上海的研究发现内科医生对心理和精神 障碍的识别率仅为21%。
+ 安定医院门诊265例患者中诊断抑郁症70例, 其中25例(36%)由基层医院诊断,仅8例 给予治疗。
.
7
躯体疾病伴发抑郁障碍的患病率
帕金森 心肌梗塞
脑中风 癌症住院 癌症门诊 老年住院 住院病人 慢性疾病 一般人群
0
10
20
30
40
50
.
8
抑郁障碍的危害
疾病负担的指标
世界卫生组织项目、世界银行和美国哈佛公共 卫生学院1993年开展了一项全球疾病负担 (GlobalBurdenofDisease,GBD)的合作研究, 将伤残调整生命年(DisabilityAdjustedLifeYear,DALY)的减少作为疾病负 担的指标。所谓DALY的减少,是指生命年的 丧失或有能力的生命年的减少。
.
10
中国精神障碍疾病负担
自杀/自伤 惊恐障碍 酒精依赖 痴呆 强迫症
精神分裂症 双向情感障碍
抑郁症 所有精神障碍
0
2020 1998 1990
5
10
15
20
.
11
抑郁障碍的危害
造成DALY减少的全球疾病负担前5位疾病 (DALY减少%)(1998年WHO)
中国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
(中低收入)(高收入)
– 中国上海两所综合医院内科门诊病人中心理问题的发病率为 15.4%。
+ 住院病人:
– 上海铁道医学院:焦虑18.5%,抑郁23.3% – 美国Florida一所医院内科病房的153个病人中22-23%伴有抑
郁。
.
6
抑郁障碍的发病率
综合医院不同疾病患者伴发抑郁障碍的比例
脑血管意外20-40%肾病透析18-53% 帕金森病40%糖尿病33% 冠心病40%甲状腺功能减退12-45% 心肌梗塞45%柯兴氏综合征19-35% 高血压20%功能性胃肠病50% 恶性肿瘤住院病人42%外科手术后22-32%
+ 综合医院的医生需要提高抑郁障碍的识 别能力,力求不漏诊
.
19
抑郁障碍识别率低的原因
+ 临床医师对抑郁障碍认识不足:
– 抑郁障碍是神经科的疾病,和其他科关系不大 – 患者有其他疾病合并情绪障碍是可以理解的 – 由于工作忙,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病人交谈 – 缺乏有关精神障碍诊断技巧的培训
.
20
抑郁障碍识别率低的原因
慢性阻塞性肺病(8.1)急性下呼吸道感染(6.4)冠心病(8.8) 抑郁症(6.9)围产期疾病(6.2)抑郁症(6.5) 脑血管病(5.7)腹泻(5.7)脑血管病(4.8) 自杀/自伤(4.2)艾滋病(5.5)酒精依赖(4.4) 急性下呼吸道感染(3.5)儿科传染病(4.4)交通事故(4.2)
DALY=伤残调整生命年
.
14
抑郁障碍的危害
+ 社会功能下降 + 增加躯体疾病的死亡率
– 脑中风合并抑郁症死亡率增加3.4倍 – 心脏病合并抑郁症死亡率增加5倍
+ 医疗费增加 + 自杀率高10%——15%
.
15
抑郁障碍患者的求助过程
+ 自我解脱 + 向家人或朋友求助 + 向综合医院的医生求助 + 向精神科医生求助
安定医院就诊100例抑郁症患者中有68例先 到综合医院就诊
.
17
综合医院医生对抑郁的识别率
60
55.6
50
40
30
21
20
10
0
15个国家或地区的内科医生对抑郁的识别
中国上海的内科医生对抑郁的识别率

.
18
临床医生对抑郁的识别率
+ 抑郁障碍已成为中国第二大疾病负担
+ 在综合医院中大约十分之一的门诊病人 和三分之一的住院病人患有抑郁障碍
+ 综合医院的临床医生对抑郁障碍的识别 率低于50%
.
12
精神卫生问题的伤残
创伤后应激
综合症 药物依赖
其它 5%
5%
16%
神经病 7%
癜痫 9%
酒精依赖 12%
抑郁障碍 17%
自残性伤害 16%
阿尔采末氏 病毒/痴呆
13%
.
13
卫生问题的总体分布(1990)
9%
8%
9%
6%
4%
5%
3%
3%
35% 0% 18%
与行为相关的疾病(传染病和非 传染病) 扇面 2 其它非传染性疾病 其它传染病 疟疾 脑血管问题 心脏病 癌症 呼吸问题 母亲/围产期问题 精神卫生问题
.
9
抑郁障碍的危害
中国精神障碍疾病负担(DALY减少%)
1990年1998年2020年
所有精神障碍 14.2
抑郁症
6.2
双相情感障碍1.8 1.91.9
精神分裂症
1.3
强迫症
1Hale Waihona Puke 1痴呆0.7酒精依赖
0.7
惊恐障碍
0.5
自杀/自伤
3.9
DALY=伤残调整生命年
15.115.5 5.97.3
1.31.2 1.31.2 0.81.3 0.80.7 0.60.6 4.24.7
妇产科领域内
抑郁的识别和治疗
.
1
抑郁障碍的识别和治疗
+ 抑郁障碍属于精神科范畴,作为妇 产科医生为什麽要讨论抑郁障碍?
+ 作为妇产科医生如何从大量的妇产 科疾病患者中筛选出抑郁的患者?
+ 作为妇产科医生如何治疗抑郁障碍?
.
2
抑郁障碍的识别和治疗
+ 抑郁障碍属于精神科范畴,作为妇产科 医生为什麽要讨论抑郁障碍?
+ 生活水平提高 传染病、营养不良疾病 + 饮食结构改变 代谢性疾病 + 生活和医疗卫生水平提 高老年性疾病 + 生活节奏紧张 焦虑抑郁
.
5
心理障碍的发生率
+ 正常人群:
– 10年前为1%,现为3-4% – 美国1997年统计社区人群中心理障碍的发生率为4.9%
+ 门诊病人:
– WHO在15个国家或地区的多中心合作研究发现抑郁症在门诊病人 中的发病率为2.6-29.5%(平均10.4%)
– 抑郁障碍的发病率 – 抑郁障碍的危害 – 综合医院对抑郁障碍的识别率 – 综合医院对抑郁障碍的识别率低的原因 – 女性易发生抑郁障碍的时期 – 妇产科那些疾病容易伴发抑郁障碍
.
3
抑郁障碍的发病率
现代社会的特点
科技发展和经济增长
社会生活方式的改变
心理障碍——焦虑、抑郁
.
4
抑郁障碍的发病率
疾病模式的改变
+ 抑郁障碍的特点——隐匿性
– 抑郁障碍往往伴有躯体的疾病 – 抑郁患者往往以躯体症状为主诉
.
21
抑郁障碍识别率低的原因
+ 医疗模式的特点:
– 医生往往注重对躯体症状寻找原因或 治疗方法而忽略了病人的心理状态
– 过去的医疗模式都是单一诊断原则, 一旦作出了内科或其他科某些疾病的 诊断,便忽略了抑郁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