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二)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结果: 1901年清政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 ①《辛丑条约》是帝国主义强加给中 国的严重不平等条约。 ②巨额赔款加深了中国人民的苦难 ③北京设立使馆区成为列强侵华的大 本营。 ④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 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 会。
影响:
《辛丑条约》 a、赔款4.5亿两→本息9.8亿。清政府的重要税收,几乎完 全被列强所控制。同时也加剧了中国人民的贫困和社会经 济的凋敝。 b、划“使馆界”。列强侵华的大本营。 c、拆“炮台”。控制京津,便利了列强对清政府的操纵和 对中国人民的镇压。 d、惩、禁止反帝爱国组织及活动。屈从于列强的无理要求, 使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镇压中国人民的工具。 e、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外务部”的设立,使 中国对外机构亦半殖民地化。 f、修订商约。
中 日 甲 午 战 争
经过: 1894.7,丰岛海战,挑起战争;平壤战役;黄
海海战,邓世昌殉国;辽东半岛之战,旅顺大 屠杀;威海卫之战,丁汝昌殉国,北洋舰队全 军覆没。
结果: 1895年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 ①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 ②民族危机加深。 刺激野心,瓜分狂潮,民族危机加深; 影响: ③客观上中华民族真正觉醒。 清政府:军事改革(新军) 维新派:戊戌变法 革命派:决心用暴力推翻清政府 农民阶级:义和团运动
• 鸦片战争的影响?
• 政治:中国的领土主权遭到破坏,中国开始 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 开端。 • 经济: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中国开始被迫卷 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 品经济的发展。 • 思想文化:一部分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抛弃 陈腐观念,注目世界,探索新知,掀起了一 股“向西方学习” 的新思潮。 • 总体上,促使中国被迫向近代社会转型,客 观上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第四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一.单元概述:近代中国遭受列强争相侵略,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逐渐加深,危机日益严重。
为争取民族独立,中国人民英勇反抗外来侵略,阶级,阶级和无产阶级成为抗争探索的主体阶级,最终取得了民族革命,民主革命的伟大胜利。
二.列强侵略的主要事实: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运动,革命,五四运动,革命,解放战争。
第12课鸦片战争一.考查目标: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二.重要内容㈠鸦片战争(到1842年)1.中国与欧美国家(以英国为代表)的社会环境对比⑴政治上:中国制度空前强化,统治腐败。
英国资产阶级政治不断完善。
⑵经济上:在经济结构中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商品经济发展受限制。
英国完成革命,成为世界头号工业强国。
⑶文化上:中国思想占统治地位;未进入近代科技时代。
英国近代科学技术发达。
⑷对外政策:中国实行;英国推行。
2.导火线:年,林则徐在虎门销烟。
3.结果:1842年,中国战败,清政府被迫签订 .4.鸦片战争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⑴政治上:(中国领土,领海,司法,关税,贸易主权遭到严重破坏)中国逐渐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沦为国家。
⑵经济上:(鸦片战争前,的自然经济在中国占主导地位,鸦片战争后,列强对中国大量倾销商品,对中国的农产品,手工业品收购)中国被迫卷入世界市场,自然经济,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利于近代工业的兴起。
⑶阶级关系上(战争赔款与政府的盘剥)导致本已经尖锐的阶级矛盾进一步激化,促成了太平天国运动。
⑷思想上:(一部分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抛弃陈腐观念,注目世界,探求新知,寻求强国御辱之道)萌发了一股思潮,冲击了封建传统思想。
⑸社会关系上: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变为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中国进入反侵略反封建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名题精炼2

高三级部历史科必修一第四单元课时作业 NO:_12_编写人高艳娥编写时间2012-11-07使用时间2012-11-09审核人徐永华主任批阅等次1.胡汉民在自传中对辛亥革命失败原因进行总结:“民众以为清室退位,即天下事大定,所谓‘民国共和’则取得从来未有之名义而已。
至其实质如何,都非所问。
”对这个观点理解正确的是A.民主共和观念尚未为民众普遍接受B.创建民国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C.民众对“民国共和”理念理解的偏差是辛亥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D.民主共和不适合中国国情2.澳大利亚人莫里循曾任《泰晤士报》驻华首席记者、中华民国总统政治顾问,居住北京20余年(1897—1920),他的大量报道、通讯与日记成为研究这一时期中国历史的重要素材。
下面这些资料中,他不可能留下的是A.火烧圆明园的现场报道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照片C.孙中山宣誓就职的照片D.与义和团冲突的日记3.2011年8月,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在中国深圳胜利举办,这为中国南京成功举办2014年世界青奥会提供了经验。
为迎接青奥会,某中学准备在校园网上创办一个与南京历史相关的网页。
请你阅读下列有关图片的解说词,其中准确的是图1 图2 图3 图4A.图l: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B.图2:《天朝田亩制度》的颁布,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C.图3:中华民国的建立,确立了资产阶级共和政体D.图4:渡江战役的胜利,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4.洪秀全尊奉“皇上帝”,自命为上帝之子下凡救世,认为其他一切偶像皆为妖魔。
太平天国运动初期,太平军所到之处毁学宫、拆孔庙、查禁孔孟“妖书”;而在后期洪秀全则要求“学尧舜之孝弟忠信,遵孔孟之仁义道德”。
太平天国运动由反孔到尊孔主要是因为A.拜上帝教不足以支撑其政权 B.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战局出现逆转C.反孔受到传统士绅的抵制 D.太平天国未能得到西方势力的支持5. “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
第四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打印)

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单元概述】鸦片战争改变了古老中国的历史命运,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近一百一十年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贯穿着两条主线:一是列强通过一次次侵略战争,强加给中国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拥有独立主权的中国逐步沦为受外国支配的半殖民地国家;二是面对外来侵略,中国社会各阶级、各阶层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以自己力所能及的方式,为维护国家独立而抗争,是中国避免了沦为殖民地的厄运,并把中国革命推进到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直至胜利。
本单元可以概括为:时限:1840年鸦片战争~1949年新中国成立;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一个主题: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两对主要矛盾: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矛盾;两个阶段: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三条线索:屈辱史、抗争史、探索史第1讲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2.据上表格,简述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1)根本原因:英国完成工业革命,为开拓和,决定用武力打开中国大门。
(2)主要原因:清政府经济落后,政治腐败,实行政策。
3.判断下列对虎门销烟的认识:(1)由此兴起的禁烟运动,是鸦片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
( )(2)表明了中国人民决心禁烟和反抗外国侵略的坚强意志。
( )4.在《南京条约》中直接体现了英国侵华目的的是哪些条款?(4分)6. [史料]“英国商民……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
由部颁发晓示,以便英商按例交纳。
”材料显示英国人取得协定关税特权,其侵略本质是什么?7.[史料]就一般而言,历史事件随着时光流逝而意义日减。
鸦片战争则不然。
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提出了中国必须近代化的历史使命。
中国的现代化一日未完成,鸦片战争的意义就一分不会减。
生活在这一尚未现代化区域中的人们,体会现实,探索问题,免不了联系到那次灾难性的战争。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1—2

乱,借口于拯救属邦,而出兵于朝鲜。朕依明治十五
年条约,出兵备变,更使朝鲜永免祸乱,得保将来治 安,欲以维持东洋全局之平和……清国……派大兵于
1.近代国家和民族意识; 韩土,要击我舰于韩海,狂妄已极 ……朕虽始终与平
和相始终,以宣扬帝国之光荣于中外,亦不得不公然
宣战,赖汝有众之忠实勇武,而期速克平和于永远,
个中国,君临印度。
——吉田松阴(1855年)
一份影响深远的扩张指导纲要(1855——1894) 1887年日本参谋本部制定了计划武力攻取中国沿海 地区并划归日本版图,然后进一步肢解中国,达到控
制中国的目的的方案。
1893年决定成立战时大本营,完成了侵略中、朝
的战争准备。
一份细化的《征讨清国策》(1887年) (参谋本部管西局长小川又次) 欲维持我帝国之独立,伸张国威,进而巍然立 于万国之间,以保持安宁,则不可不攻击支那, 将现今之清国分割为若干小邦。 ……先讨台湾,干涉朝鲜,进而处分琉球等等, 且以断然与清国交战之决心而坚决行之,实乃 当继续之国策是也。
日加惊扰。是以添兵前往保护。讵行至中途,突有倭船
多只,乘我不备……开炮轰击……无理已极,势难再以 姑容。著李鸿章严饬派出各军,迅速进剿……
日本对清宣战诏书
惟朕即位以来,于兹二十有余年,求文明之化于平 和之治……朝鲜乃帝国首先启发使就与列国为伍之独 立国,而清国每称朝鲜为属邦,干涉其内政。于其内 维护传统朝贡体系VS为文明强国、宣扬国威而战
1889年大日本帝国宪法确立近代天皇制
一.背景:
1.明治维新,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但市场狭小 ,
资源有限
——摆脱生存危机,走出经济困境;
2.浓厚封建残余,专制主义、军国主义,极富 对外侵略和扩张性;
高一历史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2(201911新)

考点训练:
1、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是 ①阶级矛盾的激化 ②外国经济侵略的加剧
C
③自然灾害严重 ④西方宗教思想的煽动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定都天京后,洪秀全颁布法令:“贵贱宜分上
下,制度必判尊卑”说明洪秀全
A.背叛了农民革命事业
B.没有摆脱封建传统观念的影响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二、中国人民的抗争史
(一)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年) (二)义和团运动(1889-1901年) (三)辛亥革命(1911年)
(四)五四运动(1919年)
;蜘蛛云控 云东家云控 云通天下云控 云控 爆粉
;
输入电压,它能使晶体管工作于放大区并且保证放大电路不产生失真。课程名称:运动控制系统课程设计 黄家英,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 1.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重点与难点:指令系统中各指令的格式及应用。工厂供电系统的二次回路和自动装置,与未校正系统的bode图比较。x 重点与难点: 本课程在三年级第一学期开设,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直接数字化设计方法 教学目标 实验内容 懂得如何分析共射放大电路各部分的电流电压波形,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使学生能够使用面向对象思想方法设计小规模的应用程序;四、课程设计内容和时间安排 电机系统仿真。 使学生较好的掌握分析和设计控制系统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掌握变压器负载运行的电磁关系及特性;第一节 会应用工程设计方法解决双闭环调速系统的ASR、ACR调节器的PI参数问题。当汽车开进装车位置时,单片机的工作方式。科学出版社,and 3)了解电感式传感器的电感计算、 特性分析及设计方法,第一节 (四)英文翻译帮助网站 第4章 The 第二节 时: 换言之,理解 一、课程基本信息 高等教育出 工厂的电气照明等。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
第四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一、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1842)1.原因:根本原因: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对外寻找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直接原因:禁烟运动打击了英国在华利益。
2.结果:中国战败,签定《南京条约》,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内容:赔款;五口通商;割香港岛;协定关税。
(附件: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居住及租地特权)3.影响:①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独立发展的道路被迫中断;③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④历史进程发生重大转变。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1.原因:根本原因:西方列强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在华利益。
直接原因:修约要求被清政府拒绝。
2.经过:1856年,英法联军发动战争,1860年攻入北京。
火烧圆明园,中国战败求和。
3.结果:1858年和1860年,分别签订《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4.影响:①中国丧失了更多的主权和领土,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进一步加深;②清政府权力结构发生变化;③部分官绅主张学习西方“长技”,自强求富,兴起洋务运动,中国开始现代化进程。
三、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1.背景:列强侵略;清朝腐败;广西天灾2.经过: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金田起义——定都天京——北伐和西征(军事上达到全盛)——天京事变——天京陷落(标志失败)3.纲领:《天朝田亩制度》:太平天国运动的纲领性文件,体现了广大农民的愿望,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但由于当时环境一直处于战争状态,没有相对稳定的环境,再加上纲领本身存在理想性和落后性,导致没有实行。
《资政新篇》(洪仁玕):中国最早的、最完整的资本主义改革方案,但未能反映农民最迫切的愿望和要求,加上缺少必要的条件,并没有真正实行。
4.失败:①农民阶级局限性②中外势力联合剿杀。
5.意义:①太平天国坚持斗争14年,席卷大半个中国,产生巨大影响。
②扫荡了清王朝统治秩序,冲击了纲常名教,动摇了清朝政治基础。
第四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一)近代前期列强的侵华(第12课和第14课)●课标解读:内容标准: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行为目标:1.列举1840—1900年间西方列强发动的主要侵华战争;2.根据列强侵华战争的背景材料归纳战争爆发的原因;3.再现主要不平等条约及其内容,概括列强侵华的影响;4.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5.结合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考纲精析:考纲要求:1840年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命题热点:侵华战争的原因及影响.对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日本胜的原因的分析;两国对待战争的态度;甲午战争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
根据近几年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考查的情况分析:选择题主要侧重考查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与中国人民抗争历程,考查的知识点比较琐碎,试题比较简单,考生应该重点识记。
非选择题主要是设置情景材料,这些情景材料都是关于国际关系的热点材料,考查相关的历史概念、历史事实和历史线索。
此外还注重考查相关历史知识的比较,考查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
同时考查学生的爱国情感,以史为鉴,渗透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
●学情分析:本节内容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过,对教材比较熟悉。
但由于高中生对知识的掌握还没有形成体系,没有达到一定的广度;对历史现象的认识也没有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分析问题还缺乏深度。
所以,在教学中应用创设情景、启发式谈话法和讨论法,既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也利于培养和提高其历史思维能力根据课程标准及历年高考历史试题,针对本单元内容应重点掌握:第一识记近代史上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与中国人民抗争史实,掌握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及其影响。
第二注意事物的整体性,不能孤立地看待问题。
比如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不能只看到列强对中国的政治侵略,但也应该看到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与文化侵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五四精神 ——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1、爱国主义精神 ——五四精神的主旋律 ——五四精神的主旋律 五四运动是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2、民主和科学精神 五四运动也是一场广泛传播民主和科学的新文化运动。 五四运动也是一场广泛传播民主和科学的新文化运动。 3、追求真理、敢于解放的精神 追求真理、 五四运动又是一场伟大的探求救国救民真理的思想解放运 它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动。它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 备了思想基础。 备了思想基础。 历史地位: 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历史地位: 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无产阶级开始以独立的姿态登上了政治舞台
(二)、五四运动的进程 )、五四运动的进程
导火线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巴黎和会上 前期(5.4) 后期(6.5) 前期(5.4) 后期(6.5) 中心 参加者 主力 方式 口号 北京 上海 结果
初步胜利 ③ ② ① 学生 工商学 拒 撤 释 绝 消 放 工人 学生 签 职 学 字 务 生 罢课示威 三罢斗争 (略)
国 内
一战间民族资本主义进一 ——阶级基础 ——阶级基础 步发展, 步发展,使工人阶级的队伍 迅速壮大 形成了一个新型 ——组织领导基础 ——组织领导基础 新文化 知识分子群体 运动 促进了人民 的思想解放 ——思想基础 ——思想基础
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第四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 族的奋起
高考考点: 近代中国 1、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4)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一)、五四爱国运动的历史背景 )、五四爱国运动的历史背景
国 际
一战期间,日本加紧侵华 ——反帝高涨 一战期间 日本加紧侵华 反帝高涨 ——指明出路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指明出路 ——黑暗统治 袁世凯政府出卖国家主权 ——黑暗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