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四 下水箱液位和进口流量串级控制实验
水箱液位串级控制系统实训报告

实训指导教师:系别:专业:生产进程自动化班级:姓名:实训地点:实训时间:9.2.2 水箱液位串级控制系统1.实训目的(1)熟悉集散控制系统的组成(见附录B)。
(2)学习MACS组态软件的利用方式。
(3)培育学生灵活组态的能力。
(4)掌握系统组态与装置调试的技能。
(5)掌握串级控制系统的组态方式。
2.实训内容(1)水箱液位串级控制系统数据库组态。
(2)水箱液位串级控制系统设备组态。
(3)水箱液位串级控制系统算法组态。
(4)水箱液位串级控制系统画面组态。
(5)水箱液位串级控制系统调试。
3.实训设备和器材(1)THSA-1型生产进程自动化技术综合实训装置。
(2)万用表一个、PC/PPI通信电缆一根。
4.实训接线参照图完成系统接线。
图水箱液位串级控制系统接线图5.实训步骤(1)工程分析水箱液位串级控制系统需要两个输入信号端子和一个输出端子,因此选用一个模拟量输入模块(FM148A)和一个模拟量输出模块(FM151)。
FM148A的通道2收集上水箱液位数据,FM148A的通道3收集中水箱液位数据,控制输出信号由模拟量输出模块(FM151)的通道1送出,去操纵电动控制阀的开度。
(2)成立工程。
①参照图和图,打开数据库组态工具,进入数据库组态界面。
图数据库组态工具打开步骤图数据库组态界面②在数据库总控组态界面中工具栏下单击新建工程按钮,弹出如图所示添加工程的对话框,添入工程名称,单击肯定。
图添加工程③工程成立以后能够在c:\hs2000macs组态软件下看到新建的工程名称。
(3)编辑数据库。
①选择编辑→编辑数据库,在弹出的对话框如图所示,输入用户名Bjhc和密码3dlcz,单击肯定,进入数据库编辑界面。
图进入数据库编辑界面②参照图(a)选择系统→数据操作,单击肯定,弹出如图(b)所示窗口。
因为水箱液位串级控制控制系统利用两个模块,三个通道,所以需要编辑三个点号。
③单击数据操作后,选择模拟量输入,在右边选择项名列表框中,选择必需设置的项目名称,见表,单击肯定并添加记录。
下水箱液位和进口流量串级控制试验概要

下水箱液位和进口流量串级控制实验一、实验目的1、学习闭环串级控制的原理。
2、了解闭环串级控制的特点。
3、掌握闭环串级控制的设计。
4、初步掌握闭环串级控制器参数调整。
二、实验设备A3000-FS/FBS 现场系统,任意控制系统。
(该实验要求中、下水箱均配置液位传感器)三、实验原理单回路控制系统解决了工艺生产过程自动化中大量的参数定值问题。
但是,随着现代工业生产的迅速发展,工艺操作条件的要求更加严格,对安全运行和经济性及对控制质量的要求也更高。
但回路控制系统往往不能满足生产工艺的要求,在这样的情况下,串级控制系统就应运而生。
1、串级控制系统的结构串级控制系统是改善控制质量的有效方法之一,在过程控制中得到广泛地应用,串级控制系统是指不止采用一个控制器,而是将两个或几个控制器相串级,是将一个控制器的输入作为下一个控制器设定值的控制系统。
2、串级控制系统的名词术语主被控参数:在串级控制系统中起主导作用的那个被控参数。
副被控参数:在串级控制系统中为了稳定主被控参数而引入的中间辅助变量。
主被控过程:由主参数表征其特性的生产过程,主回路所包含的过程,是整个过程的一部分,其输入为副被控参数,输出为主控参数。
副被控过程:由副被控参数为输出的生产过程,副回路所包含的过程,是整个过程的一部分,其输入为控制参数。
主调节器:按主参数的测量值与给定值的偏差进行工作的调节器,其输出作为副调节器的给定值。
副调节器:按副参数的测量值与主调节器输出的偏差进行工作的调节器,其输出直接控制调节阀动作。
副回路:由副调节器、副被控过程、副测量变送器等组成的闭合回路。
主回路:由主调节器、副回路、主被控过程及主测量变送器等组成的闭合回路。
一次扰动:作用在主被控过程上的,而不包括在副回路范围内的扰动。
二次扰动:作用在副被控过程上,即包括在副回路范围内的扰动。
当生产过程处于稳定状态时,它的控制量与被控量都稳定在某一定值。
当扰动破坏了平衡工况时,串级控制系统便开始了其控制过程。
水箱水位与水泵供水流量串级控制系统

水箱水位与水泵供水流量串级控制系统
简介
本文档将介绍一种水箱水位与水泵供水流量串级控制系统,该系统可以根据水箱的水位变化自动调整水泵的供水流量,确保水箱的水位处于合适的范围内。
系统原理
该系统由水箱、水位传感器、水泵和控制器组成。
水位传感器安装在水箱中,用于测量水位的变化。
控制器根据传感器测量到的水位信息,通过调整水泵的供水流量来控制水箱的水位。
系统工作流程
1. 当水箱的水位低于设定的最低水位时,控制器将开启水泵,并将供水流量调至最大。
2. 当水箱的水位达到设定的最高水位时,控制器将关闭水泵。
3. 当水箱的水位处于最低水位和最高水位之间时,控制器将根据水位的变化调整水泵的供水流量。
水位上升时,供水流量逐渐减小;水位下降时,供水流量逐渐增大。
通过这种方式,系统可以稳定地控制水箱的水位。
优点与应用
该系统具有以下优点:
- 系统简单可靠,易于实现和维护。
- 可根据实际需求设定水位范围,确保水箱的水位在合适的范围内。
- 可自动调整供水流量,避免过度供水或供水不足的情况。
该系统适用于以下场景:
- 水箱供水系统,如楼宇供水系统、农田灌溉系统等。
- 需要稳定控制水位的场合,如水池、水塔等。
总结
水箱水位与水泵供水流量串级控制系统是一种简单可靠的系统,可根据水箱的水位变化自动调整水泵的供水流量。
通过该系统,可
以确保水箱的水位在合适的范围内,避免供水过度或不足的情况发生。
该系统适用于各种水箱供水系统的场合。
水箱液位串级控制系统

水箱液位串级控制系统一、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了解水箱液位串级控制系统组成原理。
2.掌握水箱液位串级控制系统调节器参数的整定与投运方法。
3.了解阶跃扰动分别作用于副对象和主对象时对系统主控制量的影响。
4.掌握液位串级控制系统采用不同控制方案的实现过程。
二、实验设备三、实验原理本实验为水箱液位的串级控制系统,它是由主控、副控两个回路组成。
主控回路中的调节器称主调节器,控制对象为下水箱,下水箱的液位为系统的主控制量。
副控回路中的调节器称副调节器,控制对象为中水箱,又称副对象,中水箱的液位为系统的副控制量。
主调节器的输出作为副调节器的给定,因而副控回路是一个随动控制系统。
副调节器的的输出直接驱动电动调节阀,从而达到控制下水箱液位的目的。
为了实现系统在阶跃给定和阶跃扰动作用下的无静差控制,系统的主调节器应为PI或PID控制。
由于副控回路的输出要求能快速、准确地复现主调节器输出信号的变化规律,对副参数的动态性能和余差无特殊的要求,因而副调节器可采用P调节器。
本实验系统结构图和方框图如图2所示。
图2 水箱液位串级控制系统(a)结构图 (b)方框图四、实验内容与步骤本实验选择中水箱和下水箱串联作为被控对象(也可选择上水箱和中水箱)。
实验之前先将储水箱中贮足水量,然后将阀门F1-1、F1-2、F1-7全开,将中水箱出水阀门F1-10、下水箱出水阀门F1-11开至适当开度(要求阀F1-10稍大于阀F1-11),其余阀门均关闭。
具体实验内容与步骤按五种方案分别叙述,这五种方案的实验与用户所购的硬件设备有关,可根据实验需要选做或全做。
(一)、智能仪表控制1.将两个SA-12挂件挂到屏上,并将挂件的通讯线插头插入屏内RS485通讯口上,将控制屏右侧RS485通讯线通过RS485/232转换器连接到计算机串口2,并按照下面的控制屏接线图连接实验系统。
将“LT2中水箱液位”钮子开关拨到“OFF”的位置,将“LT3下水箱液位”钮子开关拨到“ON”的位置。
实验四 下水箱液位和进口流量串级控制实验

实验四下水箱液位和进口流量串级控制实验一、实验目的1、学习闭环串级控制的原理。
2、了解闭环串级控制的特点。
3、掌握闭环串级控制的设计。
4、初步掌握闭环串级控制器参数调整。
二、实验设备A3000-FBS现场系统,百特控制系统。
三、实验要求1、设计串级控制器。
2、经过参数调整,获得最佳的控制效果,并通过干扰来验证。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1、在现场系统A3000-FBS,将回路2手动调节阀JV201、JV206完全打开,使下水箱闸板具有一定开度,其余阀门关闭。
2、在控制系统A3000-CS上,将百特内给定仪表4~20mA输出端连到百特外给定仪表4~20mA外给定端,百特外给定仪表4~20mA输出端连到调节阀输入端,下水箱液位输出端连到百特内给定仪表4~20mA输入端,支路2流量计输出端连到百特外给定仪表4~20mA输入端。
3、打开A3000-CS电源,百特仪表通电。
打开A3000-FBS电源,调节阀通电。
4、启动计算机组态王软件,运行百特仪表组态程序,登陆进入下水箱液位和进口流量串级控制试验。
首先进行副回路比例调节。
主回路设为手动,副回路设为自动。
SP设为60%,主回路调节器输出设为40%,I为1800,调节P值,使调节阀控制量输出即PV1输出平衡。
获得P值。
5、在A3000-FBS上,启动右边水泵2#开关,给下水箱注水。
6、切换至单主回路控制即把手动改为自动,调节主回路的P、I值待系统稳定后,对系统加扰动信号。
通过反复对副调节器和主调节器参数的调节,使系统具有较满意的动态响应和较高的控制精度。
画下最终的曲线。
7、实验结束后,关闭阀门,关闭水泵。
关闭全部电源设备,拆下实验连接线。
六、实验结果提交1、画出液位流量串级控制实验系统的框图和最终获得的满意响应曲线,以及最佳串级控制参数。
2、阐述实现液位流量串级控制的原理。
串级控制系统实验

实验四串级控制系统实验一、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了解水箱液位串级控制系统组成原理。
2.掌握水箱液位串级控制系统调节器参数的整定与投运方法。
3.了解阶跃扰动分别作用于副对象和主对象时对系统主控制量的影响。
二、实验设备1.THPCAT-2型现场总线过程控制对象系统实验装置;2.AT-I智能调节仪表挂件、RS485/232转换器及RS485通讯线;3.PC机。
三、实验原理图4-1是串级控制系统的方框图,该系统有主、副两个控制回路,主、副调节器相串联工作,其中主调节器有自己独立的给定值R,它的输出m1作为副调节器的给定值,副调节器的输出m2控制执行器,以改变主参数C1。
图4-1 串级控制系统方框图R-主参数的给定值; C1-被控的主参数; C2-副参数;f 1(t)-作用在主对象上的扰动; f2(t)-作用在副对象上的扰动。
本实验要求针对水箱液位控制系统设计串级控制系统,它是由主控、副控两个回路组成。
主控回路中的调节器称主调节器,副控回路中的调节器称副调节器,主调节器的输出作为副调节器的给定,因而副控回路是一个随动控制系统。
副调节器的输出直接驱动电动调节阀,从而达到控制主对象液位的目的。
为了实现系统在阶跃给定和阶跃扰动作用下的无静差控制,系统的主调节器应为PI或PID控制。
由于副控回路的输出要求能快速、准确地复现主调节器输出信号的变化规律,对副参数的动态性能和余差无特殊的要求,因而副调节器可采用P调节器。
四、实验内容与要求1.实验前的准备工作:1)实验前应复习教科书有关章节,认真研读实验指导书,了解实验目的、项目、方法与步骤,明确实验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并按实验项目准备记录等。
2)实验前应了解实验装置中的对象、水泵和所用控制组件的名称、作用及其所在位置,如图4-2所示,以便于在实验中对它们进行操作和观察。
3)熟悉实验装置面板图,要求做到由面板上的图形、文字符号能准确找到该设备的实际位置;4)熟悉工艺管道结构、每个手动阀门的位置及其作用。
4 实验四 液位串级调节系统

“-” (2)二次干扰下,若D1→△h2↓ →测量值PV2↓ → e2↓ →副调节器“ -”输出→ ↑ 调节阀“+”开度↑
△h2↑(平稳) 进入水槽流量↑
8-2
4、工作过程
恒流器Ⅰ
8mA
3mA
恒流器Ⅱ
80% 30%
给定SV1
e1
- PV1
干扰 D1(s)
副变量 h1 1水槽 副被控对象
D2
主变量 h2 2水槽 主被控对象
置U2” 按钮,调U2 = 4mA(40%)] ,加入一个阶跃干扰,记录下该调节过
程,这一次曲线记入上表第3次做表格。
干扰
给定值SP
+ -
内给SP1 主调节器 DTL-321
-
副调节器 MV DTL-321
水槽Ⅱ
h2
水槽Ⅲ
被控参数h3
PV1
PV2
0~10mA
测量变送器 DBC-211 测量变送器 DBC-211
主调节器(PI) δ=35% TI =185s 15s TD=0 TD=0 KC =1.5 TI =
主被控参数分析结论:由上述数据可 知衰减比n=2.5:1<4:1 ,即主被控 参数h3也没有达到4:1衰减,即主副 调节器PID整定得不合适。调整PID 参数后,重新做第二次整定,直到 n≥4﹕1为止。 8-9
TI =∞ TD=0
定得比较合适。满足了PID参数整定 要求,达到了实验要求。
8-10
8.
副调节器PID参数保持上一步的不变,则用上述方法整定主调节器PID参数整
定。这一次曲线记入上表第2次做表格
9.
重新确定干扰通道上的水龙头开关位置,使干扰落在副环之外,主环之内。等
水箱液位与进水流量串级控制系统设计

题目(二):水箱液位与进水流量串级控制系统设计一、初始条件1.课程设计辅导资料:“过程控制系统和应用”、“过程控制系统与仪表”、“过程控制仪表及控制系统”、“过程控制系统”等;2.先修课程:测量仪表与自动化等。
3.主要涉及的知识点:过程控制仪表、控制系统、被控过程等二、要求完成的主要任务1.课程设计时间:4周;2.课程设计内容:本课程设计统一技术要求:研读辅导资料对应章节,对选定的设计题目所涉及的生产工艺和控制原理进行介绍,针对具体设计选择相应的控制参数、被控参数以及过程检测控制仪表,并画出控制流程图及控制系统方框图。
3.课程设计说明书按学校“课程设计工作规范”中的“统一书写格式”撰写,具体包括:1)目录;2)摘要;3)生产工艺和控制原理介绍;4)控制参数和被控参数选择;5)控制仪表及技术参数;6)控制流程图及控制系统方框图;7)总结与展望;(设计过程的总结,还有没有改进和完善的地方);8)课程设计的心得体会(至少500字);9)参考文献(不少于5篇);10)其它必要内容等。
三、时间安排:具体时间设计内容11月10日指导老师就课程设计内容、设计要求、进度安排、评分标准等做具体介绍。
学生确定选题,明确设计要求11月11日——11月14日查阅与设计有关的资料。
11月17日~11月19日根据查阅的资料,进行方案设计11月20日~11月21日确定系统所需检测元件、执行元件、调节仪表技术参数;画控制流程图及控制系统方框图。
11月24日——11月29日撰写课程设计说明书。
12月1日——12月3日课程设计初稿的修订12月4日上交课程设计说明书。
12月5日课程设计进行答辩I。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四下水箱液位和进口流量串级控制实验
一、实验目的
1、学习闭环串级控制的原理。
2、了解闭环串级控制的特点。
3、掌握闭环串级控制的设计。
4、初步掌握闭环串级控制器参数调整。
二、实验设备
A3000-FBS现场系统,百特控制系统。
三、实验要求
1、设计串级控制器。
2、经过参数调整,获得最佳的控制效果,并通过干扰来验证。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
1、在现场系统A3000-FBS,将回路2手动调节阀JV201、JV206完全打开,使下水箱闸板具有一定开度,其余阀门关闭。
2、在控制系统A3000-CS上,将百特内给定仪表4~20mA输出端连到百特外给定仪表4~20mA外给定端,百特外给定仪表4~20mA输出端连到调节阀输入端,下水箱液位输出端连到百特内给定仪表4~20mA输入端,支路2流量计输出端连到百特外给定仪表4~20mA输入端。
3、打开A3000-CS电源,百特仪表通电。
打开A3000-FBS电源,调节阀通电。
4、启动计算机组态王软件,运行百特仪表组态程序,登陆进入下水箱液位和进口流量串级控制试验。
首先进行副回路比例调节。
主回路设为手动,副回路设为自动。
SP设为60%,主回路调节器输出设为40%,I为1800,调节P值,使调节阀控制量输出即PV1输出平衡。
获得P值。
5、在A3000-FBS上,启动右边水泵2#开关,给下水箱注水。
6、切换至单主回路控制即把手动改为自动,调节主回路的P、I值待系统稳定后,对系统加扰动信号。
通过反复对副调节器和主调节器参数的调节,使系统
具有较满意的动态响应和较高的控制精度。
画下最终的曲线。
7、实验结束后,关闭阀门,关闭水泵。
关闭全部电源设备,拆下实验连接线。
六、实验结果提交
1、画出液位流量串级控制实验系统的框图和最终获得的满意响应曲线,以
及最佳串级控制参数。
2、阐述实现液位流量串级控制的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