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健身运动处方教案1-2
运动处方教案

注:①X=上臂部皮褶厚度(mm)+肩胛下部皮褶厚度(mm);②引自全国体育学院 教材委员会. 运动医学.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
体制百分比
皮褶厚度测量法,是通过对身体某些部位的皮褶 厚度进行测量,将测得结果代入公式再计算体制 百分比的一种计算方法。主要测量部位有两个: 肱三头肌、肩胛下角。
第二章 运动处方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有氧运动 评定运动强度的指标 评定心脏功能和制订运动处方的 常用指标 F.C.的评定 运动处方的制订
第一节 有氧运动
有氧运动的概念: 有氧运动是指运动时可以得到充足的氧
气供应,供能的主要物质——糖可以完全分 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大量的能量,供 给人体长时间运动,称为“有氧系统”或” 有氧代谢系统”。有氧运动是指运动时以有 氧代谢系统供能为主的运动项目。有氧运动 可以持续很长时间,也被称为耐力练习。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不良的生活方 式引起的疾病增多且有老年病年轻化的趋 势,大众健身引起人们的重视。运动处方 在以提高国民体质、增进健康、预防慢性 病的健身活动中能正确指导健身者科学的 进行锻炼,以较短的时间、较轻的体力负 荷,取得较大的锻炼效果。
运动处方的发展和研究现状
运动处方源于现代康复医学。1954年,美国生 理学家曾提出“运动处方”的概念由于运动处方 被用于冠心病的康复,引起心血管疾病治疗领域 的一场革命而受到重视。1969年,世界卫生组织 (WHO)正式采用了“运动处方”这一术语,使 “运动处方”得到了国际上的认可。
但心率的使用有一定的局限性。例如:用同样的强度做 功时,不同人的心率并不相同。反之,不同的人或同一 个人在不同时期内,虽然心率相同,但是其做功的强度 可能并不相同。但是,对于某一测试者,在一定时期内, 他的心率与运动强度成正比,所以还是可以用心率来表 示运动强度的。
《运动处方》理论课教案

《运动处方》教案第一局部运动处方的根本原理一、教学内容:1.运动处方的概念2.运动处方与药物处方的区分3.运动处方的分类4.运动处方的组成5.运动处方的形式6.运动处方的根本格式7.运动处方的制定程序与原则8.介绍运动处方教案二、教学目的任务:1、通过学习,学生了解运动处方的概念和内容;运动处方的重要性,把握运动处方的根本格式;2、通过学习,使学生把握和运用运动处方的一般学问来指导自己的体育熬炼,使自己在寻常的体育熬炼中能少受伤和不受伤;3、通过学习,学生能树立培德、增智、健体三位一体的观念,在实践中运用科学的手段进展熬炼。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运动处方和一般的处方的区分。
难点:依据实际状况制定运动处方。
四、教学方法:教师讲授法,学生结合实际开放思考。
五、教学时数:四学时六、课的内容:第一章运动处方的根本概念一、运动处方的概念运动处方的概念最早是美国生理学家卡波维奇在20 世纪50 年月提出的。
20 世纪60 年月以来,随着康复医学的进展及对冠心病等疾病的康复训练的开展,运动处方开头受到重视。
1969 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开头使用运动处方术语,从而在国际上得到认可。
美国的库珀教授用 4 年的时间争论运动与安康的关系,1968 年出版了著名的《有氧代谢运动——通向全面身心安康之路》、《12 分钟跑体能测验》等专著,前一本书被翻译成25 种文字,发行1 200<BR>余万册,为世界上很多国家承受。
日本在1971 年成立了以猪饲道夫教授为主的运动处方争论会,于1975 年制定出各种年龄组的运动处方方案,出版了《日本健身运动处方》,指导群众健身。
我国用运动处方关心治疗冠心病、肥胖病等有不少临床报道,也翻译了一些国外运动处方专著,在医学、体育院校的教材中,运动处方已列入根本内容。
在普及运动处方学问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20 世纪70 年月末—80 年月初,运动处方引入我国,主要用于心脏病的康复与争论。
运动处方范本

1min
练
60kg
12
1min
70kg
10
2min
以上运动开始前必须先进行准备活动,每次举起的重量以刚好能完成目标次数
备
注 为宜,进行重量练习的过程中,始终保持正常呼吸,且不可憋气完成动作,腹
部训练次数以自身能力水平而定。
作用:提高肌肉耐力,抵抗过早疲劳
运 动 方 式 5min
有 速度
氧
运 坡度
动
心率
肌肉有拉伸感为宜
作用:提高机体兴奋性,预防运动损伤
锻炼部位动 作 选 择重
量次
数组间间歇备
注
胸 部 坐姿胸
50kg
15
部推举
60kg
12
1min 1min
抗
70kg
10
背 部 坐姿划船 50kg
15
阻
60kg
12
力
70kg
10
2min 1min 1min 2min
训 上 臂 部 斜板弯举 50kg
15
10min
沛,轻松自如
放松伸展 伸
展
方
运动后静态伸展
作用:促进恢复,减缓肌肉酸痛
教练员点评:
1、 2、 3。 会员简评 1、 2、 3、
式时 间负 荷 与 强 度
每动作维持 10~30 秒
私教运动处方
姓
名 卞建钢 性
别男
阶
段 第一阶段 课 程 安 排 第一课
课程目的:
1、
2、
3、
注意事项:
1、
2、
3、
准
暖 身 方 式时
间负 荷 与 强 度
备暖 活
身 慢跑、椭圆机、磁控
运动处方实验教案(1)

邵阳学院体育系实验课教案运动处方实验实验对象:邵阳学院体育系2010级体育教育(本科)实验地点:体育保健学实验室实验时间:2013年下学期指导老师:陈松娥2013年9月目录1、实验须知2、二次台阶试验3、递增负荷运动试验实验须知一、实验课的目的通过实验使学生逐步掌握运动处方学中常用的实验方法和实验原理,了解和掌握运动处方制定的方法和基本原理,初步掌握运动负荷试验的原理与方法,培养和提高学生观察、分析、综合、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对科学工作的严肃态度、严密的工作方法和严谨的工作作风,从而为科学地组织指导体育锻炼和运动康复,制定科学的运动处方奠定初步基础。
二、实验课的要求1、实验前,认真预习,充分理解有关知识理论。
2、严格遵守实验课的纪律要求,不迟到、不早退、爱护仪器设备,损坏则按制度赔偿。
3、实验时,培养严肃、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
4、本组同学之间分工合作,仔细观察、体会实验中出现的现象、感受,随时记录并联系讲授内容,认真思考。
5、实验后必须整理仪器材料,并及时归还,进行必要的卫生清扫,确保实验室整洁、安全。
6、整理实验记录,做出实验结论,认真书写实验报告。
三、实验报告的书写要求1、实验报告是报告人实际操作、观察和独立思考的结果,报告内容应实事求是,文字图表应力求准确、规范、简明,字迹清楚,卷面整洁,按时送阅。
2、书写格式一般应包括:目的和原理、方法与步骤、数据和结果、讨论与分析四大部分。
四、实验考核方式与要求1、平时考勤:20%;2、平时考核:20%;3、实验报告:60%。
必要时可进行操作考试。
实验成绩占学科总成绩的40%,实验课成绩不及格,运动处方课程需重修。
实验一二次台阶试验一、实验内容为保证运动处方的安全性及有效,制定科学的运动处方前给受试者一定的运动负荷,从而测定机体对运动耐受能力。
本试验采用次大强度的二次台阶负荷法推测受试者FC。
二、实验目的通过二次台阶试验的测试与评价,掌握次大强度的运动负荷试验测定心脏FC,制定耐力运动处方的原理及方法。
运动处方教案

最新运动处方教案一、教案简介最新运动处方教案是一套针对不同人群和运动需求设计的个性化运动指导方案。
本教案旨在帮助学员了解和掌握运动处方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学会如何为自己和他人制定合适的运动计划,以达到增进健康、提高运动能力的目的。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运动处方的概念、作用和意义。
2. 掌握运动处方的基本制定原则。
3. 学会根据不同人群的特点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运动计划。
4. 提高学员的运动素养和健康意识。
三、教学内容1. 运动处方的定义和意义2. 运动处方的基本原则3. 运动处方的制定方法和步骤4. 不同人群的运动处方实例5. 运动处方的实施和监测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运动处方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不同人群的运动处方实例。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运动处方的制定和实施。
4. 实践操作法:学员互相制定运动计划,并进行实际操作。
五、教学评价1. 课堂互动:评估学员对运动处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案例分析:评估学员分析问题和制定运动计划的能力。
3. 实践操作:评估学员运用运动处方实施运动计划的效果。
4. 课后作业:评估学员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巩固和应用能力。
六、教学安排1. 第1-2课时:介绍运动处方的定义和意义,讲解运动处方的基本原则。
2. 第3-4课时:讲解运动处方的制定方法和步骤,分析不同人群的运动处方实例。
3. 第5-6课时:分组讨论运动处方的制定和实施,进行实践操作。
4. 第7-8课时:讲解运动处方的实施和监测,评估学员对运动处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5. 第9-10课时:分析案例,评估学员分析问题和制定运动计划的能力。
6. 第11-12课时:进行课后作业,评估学员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巩固和应用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教材:最新运动处方教案教材。
2. 课件:运动处方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的PPT课件。
3. 案例材料:不同人群的运动处方实例。
4. 实践器材:运动场地、运动器材等。
200字健康锻炼计划教案

200字健康锻炼计划教案
一、引言
健康是我们生活中最重要的财富,而健康锻炼更是保持身体健康的关键。
在日常生活中,有规律地进行锻炼对身体和心理都有很大的好处。
下面将介绍一个简单的健康锻炼计划,帮助大家更好地保持身体健康。
1.1 早晨运动
每天早晨进行20分钟慢跑或快走,可以帮助提高新陈代谢,增强心肺
功能。
运动后适合做一些拉伸运动,让身体更为灵活。
1.2 中午活动
利用午休时间进行一些简单的伸展运动,如扭腰、摇臂等,能有效缓
解中午的疲劳感,提高工作效率。
1.3 晚间运动
晚饭后进行30分钟的有氧运动,如跳绳、健身操等,有助于消耗热量,促进消化,同时也有助于入睡。
在进行以上锻炼计划时,一定要注意适量,避免过度运动导致身
体受损。
希望大家能坚持锻炼,保持健康的身心状态。
《运动处方》理论课教案

《运动处方》理论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运动处方的概念、作用和基本组成部分。
2. 使学生掌握制定运动处方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3. 培养学生运用运动处方进行科学锻炼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运动处方的定义与作用2. 运动处方的基本组成部分3. 制定运动处方的步骤4. 运动处方的应用实例5. 运动处方的注意事项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运动处方的概念、作用、基本组成部分和制定方法。
2. 教学难点:运动处方的制定步骤和应用实例。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运动处方的相关概念、作用、基本组成部分和制定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运动处方的应用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运动处方的制定和运用。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就运动处方的注意事项展开讨论,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运动处方的概念和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运动处方的基本组成部分和制定步骤。
3. 案例分析:分析运动处方的应用实例,让学生了解如何运用运动处方。
4. 讨论:组织学生讨论运动处方的注意事项,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运动处方在科学锻炼中的重要性。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和讨论,评价学生对运动处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六、教学练习1. 练习制定简单的运动处方:让学生根据个人情况,尝试制定一个简单的运动处方,包括运动项目、强度、时间和频率等。
2.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互相分享并讨论所制定的运动处方,提出改进意见。
七、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运动处方的概念、作用、基本组成部分和制定方法。
2. 强调运动处方在科学锻炼中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锻炼中运用运动处方。
八、作业布置2. 要求学生在下一节课前提交短文,并进行课堂分享。
九、课后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掌握程度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十、教学拓展1. 邀请专业教练或体育教师进行专题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运动处方的实际应用。
科学健身运动处方教案1-1

这种认识对不对? 这种认识对不对?
我们知道:人体的能量消耗主 要有三个方面
那三个方面?
5
体力活动是人体热能消耗的主要因 素,在激烈运动时机体的能量消耗 可比安静时提高10~20倍,因此就能 可比安静时提高10~20倍,因此就能 量消耗而言,运动减肥对所有人都 有效,这是绝对肯定的 有效,这是绝对肯定的。 绝对肯定的。
44
清晨起床以后,人体 清晨起床以后, 血流中的肾上腺素 肾上腺素和 血流中的肾上腺素和 去甲肾上腺素水平 水平, 去甲肾上腺素水平, 会比平时明显增高, 会比平时明显增高, 这两种激素会引起身 体血管和负责心脏自 身供血的冠状动脉都 收缩, 收缩,而易导致血压 增高, 增高,心肌供血减少 。
45
51
(5)运动量和强度
开始锻炼的运动量和强度要小 开始锻炼的运动量和强度要小,以后随身 体适应能力提高而逐渐加大。 体适应能力提高而逐渐加大。锻炼的时间 20分钟的基础上逐渐延长 在不短于每次20分钟的基础上逐渐延长, 在不短于每次20分钟的基础上逐渐延长, 每日锻炼一次或隔日一次为宜。 每日锻炼一次或隔日一次为宜。 如果采用慢走,以后逐渐增加速度, 如果采用慢走,以后逐渐增加速度,在此 基础上转入慢跑或走跑交替。 基础上转入慢跑或走跑交替。开始跑速要 距离要短,适应1 周后, 慢,距离要短,适应1~2周后,再逐步增 加运动量和锻炼时间。 加运动量和锻炼时间。 这样做,既能取得良好的锻炼效果, 这样做,既能取得良好的锻炼效果,又可 将早晨锻炼的危险控制到最低。 将早晨锻炼的危险控制到最低。
11
不少肥胖朋友认为: 不少肥胖朋友认为: 减肥就是要受累, 减肥就是要受累,锻 炼时强度越大越好, 炼时强度越大越好, 只要运动时大汗淋漓 气喘吁吁, ,气喘吁吁,就能达 到减肥目的。 到减肥目的。由此而 导致谈运动色变 谈运动色变, 导致谈运动色变,望 而生畏。 而生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