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梗阻的诊断与治疗原则

合集下载

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

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

3 治 疗
急性肠 梗 阻 的治 疗 ,应 根据梗 阻的类 型 、部 位 、程度 、 性 质 和 具体 病 因来 决定 。 随着 病 情发 展 ,可 出现 水 与 电解 质紊 乱 、感 染 、中毒 性休 克等 ,应积极抢 救 。
则 表 现为 全 腹 膨 胀 ,常伴 有 肠 型 。麻 痹 性肠 梗 阻 时 全腹 膨 胀 显著 ,但 不伴 有肠 型 。闭襻 型肠 梗 阻可 以 出现局 部膨 胀 , 叩 诊 闻及 鼓 音 。结肠 梗 阻 因 回盲 瓣 关 闭 可 以显 示腹 部 高 度 膨胀 而且往 往不 对称 。 1 . 2 . 4 排便排 气停止 在完 全性梗 阻发生 后排 便 、排气 即停 止 。在早期 由于肠 蠕 动增 加 ,梗 阻 以下 部 位 残 留的气 体 和 大便 仍 可排 出 ,所 以早 期 少 量 的排 气 、排 便 不 能排 除肠 梗 阻 的诊 断 。在 某些 绞 窄性 肠 梗 阻如 肠 套 叠 、肠 系膜 血 管栓 塞 或 血 栓形 成 ,可 自肛 门排 出血 性液体 或果 酱样便 。
世界最新 医学信息文摘 2 0 1 3 年第 1 3 卷第 3 期

l 6 5
临床研究 ・
肠梗 阻患者 的临床诊 断和治疗
杜 吉明 ,苗青 ,徐 彦 明 ,刘旭坤 ,杨 国华
( 黑龙江省鸡西市人 民医院 ,黑龙江 鸡西 1 5 8 1 0 0 )
摘 要 :目的 探讨肠梗 阻患者 的临床诊 断和治疗。方法 根据 患者 的临床表现结合辅助检 查结果进行诊 断。结论 本病发 生急骤 ,病程发展迅速 ,如 治疗不及 时病 死率 高。 关键 词 :肠梗 阻;诊断 ;治疗
l - 3 . 2 实验 室检 查
单 纯 性 机 械 性 肠梗 阻一 般 为 阵发 性 剧 烈 绞 痛 , 由于 梗 阻 以上 部位 的肠 管强烈 蠕 动所致 。这 类疼 痛可 有 以下特 点 : ① 波 浪 式 的 由轻 而 重 ,然 后 又减 轻 ,经 过 一 平静 期 而 再 次 发作 ; ② 腹 痛 发作 时 可 感 有气 体 下 降 ,到 某 一部 位 时 突 然 停 止 ,此 时 腹 痛最 为 剧 烈 ,然 后 有 暂 时缓 解 ; ③ 腹 痛 发作 时 可 出现 肠 型 或肠 蠕 动 ,患者 自觉 似有 包 块 移 动 ; ①腹 痛 时可 听 到肠 鸣音 亢进 ,有 时患者 自己可 以听到 。 绞 窄性肠 梗 阻由于有 肠管 缺血 和肠系膜 的嵌 闭 ,腹痛往 往 为持 续 性 腹 痛伴 有 阵发 性加 重 ,疼 痛 也 较 剧 烈 。有 时肠 系 膜发 生 严 重 绞 窄 ,可 引起 持 续性 剧 烈 腹 痛 ,除 腹 痛外 其 他体征 都不 明显 ,可 以造成 诊断 上的 困难 。 麻痹 性 肠梗 阻腹 痛 往往 不 明显 ,阵发性 绞 痛尤 为 少见 。 结 肠 梗 阻 除 非 有绞 窄 ,腹 痛 不 如小 肠 梗 阻 时 明显 ,一般 为 胀痛 。

肠梗阻的中医治疗

肠梗阻的中医治疗

肠梗阻肠梗阻是大肠传导功能失常,导致肠内容物不能正常运行或通行障碍的统称,是中医科的常见病症。

《内经》称其为“后不利”、“大便难”,认为脾胃受寒、肠中有热等有关。

如《素问·厥论》曰“太阴之厥,则腹满(月真)胀,后不利,不欲食,食则呕,不得卧。

”《素问·举痛论》曰:“热气留于小肠,肠中痛,疸热焦渴,则咽干不得出,故痛而闭不通矣”。

肠梗阻属中医学“关格、“肠结”、“腹痛”、“积聚”“反胃”等范畴,以腹痛、腹胀、呕吐、便秘为主要临床表现。

【病因病机】饮食入胃,经脾胃运化其精微,吸收其精华后,所剩糟粕由大肠传道而出,成为大便。

正如《素问·灵兰秘典论》曰:“水谷者,常并居于胃中,成糟粕而俱下于大肠。

”“大肠者,传导之官,变化出焉。

”若外感或时邪,情志失凋,饮食所伤,素体亏虚等,均可导致气机阻滞,肠腑气血不畅,肠道失于濡养,气血瘀阻,腑气不通,升降失常,其主要病变部位在肠。

根据“六腑以通为用”的原则,六腑传化水谷,泻而不藏。

若毒邪内盛、气滞血瘀,日久气血亏虚、运化无力湿,毒瘀血阻止于肠道,通降失调,而致肠梗阻,出现腹胀、腹痛、恶心、呕吐等症。

1.外感时邪;外感六淫。

如伤于风寒则寒凝气滞,经脉受阻,不通则痛,如《素问·举痛论》曰:“寒气客于肠胃,厥逆上出,故痛而呕也。

”如《景岳全书杂证谟秘结》曰:“阳证者,必因邪火有余,以致津液干燥。

”2.情志失调:忧愁思虑过度;或久坐不动;或跌打损伤,伤及胃肠;或虫积肠道,或肺失宣降,腑气不通,均可导致大肠气机郁滞,功能失司,糟粕不得下行,皆可致肠道梗阻不通。

3.饮食不节:暴饮暴食,伤及脾胃,饮食内停;恣食肥甘厚腻辛辣之品酿生湿热,蕴蓄肠胃;误食馊腐,饮食不洁,或过食生冷,寒湿内停等,均可损伤胃肠,以致肠道传导失职,糟粕内停而致肠梗阻。

4.素体亏虚:病后、产后及年老体虚之人,阴阳气血亏虚,阳气虚则传送无力,阴血虚则润泽荣养不足,大肠失于传导。

术后早期肠梗阻诊断和治疗

术后早期肠梗阻诊断和治疗

术后早期肠梗阻诊断和治疗【关键词】肠梗阻手术后早期肠梗阻是腹部手术后较常见的并发症,约占术后肠梗阻的20%[1],如治疗不及时或方法选择不当,常可引起更严重的后果。

作者自1995至2005年共治疗24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24例患者中男18例,女6例;年龄25~72岁,平均45.4岁。

肠梗阻发生于阑尾切除术后4例,粘连性肠梗阻松懈术后、胃癌根治术后各3例,结肠癌根治术后、消化性溃疡穿孔行胃大部切除术后、胆囊切除胆肠吻合术后、外伤性脾破裂行脾切除术后、肠梗阻急症手术各2例,胰十二指肠损伤术后、肝破裂修补加填塞术后、外伤性肾破裂切除术后、剖腹产术后各1例。

1.2 诊治及结果本组患者梗阻发生时间为术后5~15d,症状与体征均符合肠梗阻的临床特点。

结合腹部立位X线摄片、CT等证实为肠梗阻。

非手术治疗20例,包括禁食,胃肠减压,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选择适当的抗生素,应用生长抑素及肾上腺皮质激素,肠外营养支持。

手术治疗4例,其中因肠管缝至切口下1例,肠扭转1例,内疝1例,粘连性肠梗阻松懈术1例,4例术后均顺利恢复。

本组保守治疗缓解时间,4~25d,平均12.4d。

2 讨论腹部术后并发肠梗阻分为早期和晚期,Ellozy等[2]认为,术后早期肠梗阻主要发生在术后30d内,肠蠕动恢复后再次出现腹痛、呕吐及影像学肠梗阻证据,这一概念得到多数学者的认可[3,4]。

本病除可由肠麻痹、腹内疝、肠扭转、吻合口狭窄、肠壁血肿等机械因素造成,也可以是进行手术的患者,创伤重或有炎症,特别是手术操作范围广,腹腔内有广泛粘连,剥离后肠浆膜层有炎性渗出,肠袢相互粘着,后者即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early postoperative inflammatory small bowel obstruction EPISBO),二者有时较难区别。

但术后早期肠梗阻多数为EPISBO,约占90%[5]。

肠梗阻的诊断及治疗原则-梁善强2018.7.25

肠梗阻的诊断及治疗原则-梁善强2018.7.25

北流市人民医院
③防治感染和中毒:应用抗肠道细菌的抗
生素,对于防治细菌感染,减少毒素的产生有 一定作用。
④对症治疗:应用镇静剂、解痉剂、止痛
剂。
北流市人民医院
2.解 除 梗 阻
手术治疗
适用于各种类型的绞窄性肠梗阻、肿瘤 及先天性肠道畸形引起的肠梗阻,以及非手 术治疗无效的病人。
北流市人民医院
原则和目的
高位肠梗阻 低位肠梗阻 按梗阻程度分: 完全性肠梗阻 不完全性肠梗阻 按发展快慢: 急性肠梗阻 慢性肠梗阻
北流市人民医院
二、病理和病理生理
肠梗阻发生后,肠管局部和机体全身 将出现一系列复杂的病理和病理生理变化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流市人民医院
肠 单纯性机械性肠梗阻 管 局 梗阻以上肠蠕动增多 部 梗阻以上肠管膨胀 变 梗阻以下肠管瘪陷 化 膨胀和瘪陷交界处为梗阻所在
北流市人民医院
2.急性完全性肠梗阻
肠腔压力↑→静脉回流受阻→肠壁水 肿、增厚、呈暗红色→动脉血运受阻→肠管 变成紫黑色→坏死、穿孔。
北流市人民医院
3.慢性不完全性肠梗阻
梗阻以上肠腔扩张、肠壁代偿性肥厚 腹壁视诊常可见扩大的肠型和肠蠕动坡。
北流市人民医院
(二)全身性病理生量改变
主要由于体液丧失、肠膨胀、毒素的吸 收和感染所致
北流市人民医院
X绒检查
立位或侧卧位透视或拍片。可见多数液 平面及气胀肠袢无上述征象,也不能排除肠 梗阻的可能。
北流市人民医院
临床判断
(1)是否肠梗阻 (2)是机械性还是动力性梗阻 (3)是高位还是低位梗阻 (4)是单纯性还是绞窄性梗阻 (5)是完全性还是不完全性梗阻 (6)是什么原因引起的梗阻
北流市人民医院

肠梗阻诊疗方案1

肠梗阻诊疗方案1

肠梗阻中西医诊疗规范肠梗阻是由不同原因引起肠腔内容物不能顺利通过肠道而出现的一组症候群。

临床上以腹痛、呕吐、腹胀、停止排气排便为主症。

按梗阻的原因分为机械性、动力性、和血运性肠梗阻;按肠管血供情况分为单纯性和绞窄性肠梗阻;按梗阻部位分为高位、低位小肠梗阻;按梗阻程度分为部分和完全性肠梗阻;按发病缓急分为急性和慢性肠梗阻。

属中医“肠闭”“肠结”范畴,多由寒、热、气瘀内结,闭阻肠道,腑气不通所致。

【病因及病机】本病多由于饮食不节,劳累过度,寒邪凝滞,热邪闭阻,湿邪中阻,瘀血留滞,燥屎内结或腹部手术等因素,使肠道气血痞结,通降失调而成。

若气滞血瘀,日久化火,肠道血肉败腐,可出现高热,神昏,谵语等危重之象;如热毒炽盛,正不胜邪,则可导致"亡阴"、"亡阳"之候【诊断标准】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第7版,人民卫生出版社),《胃肠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1、腹痛:(1)阵发性剧烈绞痛:见于单纯性机械性肠梗阻。

(2)间歇性、持续性、阵发性加剧腹痛:提示绞窄性肠梗阻。

(3)持续性腹胀不适,无阵发性腹痛,提示麻痹性肠梗阻。

2、呕吐:梗阻发生后很快发生,早期为反射性的;呕吐物为胃内容物。

(1)呕吐频繁,呕吐物为胃液、十二指肠液、胆汁的,见于高位小肠梗阻。

(2)呕吐静止期长,1~2天开始呕吐,呕吐物为带臭味的粪样物,为低位小肠梗阻。

(3)呕吐物为咖啡样物质,是肠管血运障碍的表现。

(4)呕吐少为结肠梗阻。

3、腹胀:腹胀程度与梗阻部位有关;(1)高位小肠梗阻,腹胀不明显;(2)低位小肠梗阻,全腹膨胀,有肠型。

(3)麻痹性肠梗阻全腹膨胀显著,无肠型。

(4)闭袢性肠梗阻腹部膨隆不对称.4、停止排气排便5、体征:(1)腹部视诊:机械小肠梗阻可见肠型和蠕动波;肠扭转时腹胀多不对称;麻痹小肠梗阻肠鸣音减弱或消失。

(2)腹部触诊:单纯性肠梗阻可有轻压痛,无腹膜刺激征;有压痛性包快时,常为较窄的肠袢;较窄性肠梗阻可有局限性压痛和腹膜刺激征;移动性浊音见于绞窄性肠梗阻。

急性肠梗阻患者的早期诊断与治疗

急性肠梗阻患者的早期诊断与治疗

急性肠梗阻患者的早期诊断与治疗研究方案:急性肠梗阻患者的早期诊断与治疗一、研究背景和目的:急性肠梗阻是消化道外科急症中的重要疾病,其病情进展迅速,病死率较高。

目前,临床上对于急性肠梗阻的早期诊断与治疗尚存在一定的困难。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已有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和分析,并结合实际病例的数据进行创新和发展,提出新的观点和方法,为解决急性肠梗阻患者的早期诊断与治疗问题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二、研究方法与方案:1. 文献综述和分析:收集和整理相关领域的已有研究成果和文献,包括对急性肠梗阻的定义、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策略等方面进行综述和分析。

基于文献分析的结果,确定目前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并为后续的实验或调查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方针。

2. 数据采集和分析:(1)病例选择和数据采集:在急诊科、消化科等相关科室选择一定数量的急性肠梗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其临床基本信息(如年龄、性别等)、症状表现、体征、化验、影像学检查结果等相关数据。

设立对照组,收集相应的健康人群数据作为比较。

(2)数据整理和分析: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统计,并运用相关的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

主要分析指标包括各项临床指标在急性肠梗阻患者和对照组之间的差异,以及相同症状的患者在不同时间点的变化情况等。

3. 创新与发展:(1)基于文献综述和数据分析的结果,提出新的观点和方法,如改进现有的早期诊断方法、探索早期治疗的有效手段等,以提高急性肠梗阻患者的生存率和治疗效果。

(2)针对急性肠梗阻患者的不同特点和疾病进展情况,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优化现有的治疗方案,通过合理的调整和个体化的治疗,提高患者的病情恢复速度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三、实施情况:在实施研究方案之前,我们首先成立了一个专家组,由急诊科、内科、外科、放射科等相关领域的专家组成,确保研究的全面性和专业性。

然后,我们进行了文献综述和分析,对急性肠梗阻的定义、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策略进行了详细的综述和分析。

病例分析:肠梗阻

病例分析:肠梗阻

肠梗阻修改版王**,女性,67岁。

主诉:腹痛腹胀伴肛门停止排便排气4天现病史:患者于入院前4天无明显诱因出现腹胀腹痛,腹痛剧烈,呈阵发性绞痛,伴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伴肛门停止排便排气,无发热寒战,无呕血及黑便,无皮肤巩膜黄染。

就诊于当地医院行相关检验检查(具体不详)诊断为肠梗阻,给予禁食水、胃肠减压、灌肠、补液等相关治疗(具体不详)后患者症状缓解不明显,现患者及家属为求进一步明确诊断及治疗,遂就诊于我院。

既往史:1月前行胃大部分切除术阳性体征:腹部略膨隆,上腹部压痛阳性,肠鸣音增强,约6次/分,可闻及高调肠鸣音及气过水声。

辅助检查:腹部立位片提示:立位腹部有多个阶梯状排列气液平;血常规提示:血白细胞:17.5×109g/L, 中性粒细胞:0.74×109g/L,血清钠为120 mmou/L,血清钾为2.5mmou/L,尿比重增高护理查体:T 38.5℃,P 98 次/分,R 16 次/分BP 120/80mmHg。

患者神清,精神欠佳,皮肤完整无破损,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心音有力、律齐,未闻及杂音。

一、诊断:1.肠梗阻2.低钾血症3.低钠血症二、治疗原则1.禁食水、胃肠减压、抗感染、补液、营养支持2.完善腹部立位片,全腹部平扫CT,复查血常规等相关实验室检查进一步评估病情;3.解痉止疼、中医中药治疗(可使用针刺疗法)。

4.密观患者腹部体重,必要时行剖腹探查。

三、护理诊断与护理目标1.疼痛:与肠蠕动增强或肠道压力过高有关2.体液不足与频繁呕吐、腹腔及肠腔积液、胃肠减压等有关3.体温过高:与肠腔内压力过高致肠内容物及肠道菌群移位有关四、护理措施1.有效缓解疼痛与腹胀1.1给予患者禁食水、胃肠减压1.2应用解痉剂在确定无肠绞窄后,可应用阿托品、654-2等抗胆碱药物以解除胃肠道平滑肌的痉挛。

1.3体位给予半卧位,减轻腹肌紧张。

2.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2.1补液补充液体的量与种类取决于病情,包括呕吐次数、量及呕吐物的性质等以及皮肤弹性、尿量、尿比重、血液浓缩程度、血清电解质、血气分析结果等。

肠梗阻诊断标准

肠梗阻诊断标准

肠梗阻诊断标准肠梗阻是肠道疾病的一种,主要指发生在小肠或结肠的各种性质的梗阻症状,通常会影响到肠内营养和消化系统的正常运作。

由于肠梗阻患者可能会出现剧烈的疼痛,故需要立即诊断和治疗,以避免进一步发展出严重的并发症。

本文将主要就肠梗阻诊断标准及其重要性进行介绍。

一、肠梗阻诊断标准1. 体征症状主要有腹胀、腹痛、恶心、呕吐、腹泻等。

其中,慢性梗阻症状一般为腹胀、缓解腹痛、腹泻乏力、体重下降等,急性梗阻症征一般为腹痛剧烈、下腹部膨大、腹部抵抗等。

2. 体格检查一般体格检查可能表现出腹部压痛和张力感,慢性肠梗阻可能会出现腹膨胀,腹部贴片检查可能会显示尿酸大量流出或病变改变。

3.影像学检查有效的肠梗阻诊断方法之一是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可以查明梗阻原因,对梗阻部位、类型和严重程度进行评估。

例如,可以使用X线、CT扫描、钡餐试验(以及肠道造影等)来诊断肠梗阻。

4.他检查可以使用免疫学检查来诊断慢性肠梗阻、小肠炎症性疾病和肠道感染等疾病。

根据不同的梗阻原因,还可以进行血液检查、外科手术,以及其他特异性检查如胆汁分泌检查等。

二、肠梗阻诊断标准的重要性从以上提到的肠梗阻诊断标准可以看出,肠梗阻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其诊断标准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对梗阻的治疗方法至关重要。

因此,肠梗阻的诊断标准不仅需要按照医学建议进行,还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诊断,以确保最佳的治疗效果。

肠梗阻的诊断标准的正确诊断可以改善患者的症状,并防止出现进一步的并发症。

因此,肠梗阻诊断标准在实际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必须认真对待。

总之,肠梗阻是一种需要立即诊断治疗的严重疾病,其诊断标准在恰当的情况下起着重要作用,可以改善病人的症状,防止进一步并发症的发展。

因此,医护人员应该重视肠梗阻的诊断标准,以确保其恰当的使用,以促进患者的恢复和健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肠管受压、肠壁病变。
2. 动力性肠梗阻 神经反射或毒素引
起,无肠腔器质病变。
3. 血运性肠梗阻 肠系膜血管栓塞或
血栓形成,老年化。
病因 肠粘连 肠肿瘤
先天性 外伤性
炎性肠病
腹外疝 肠套叠
胆石性
肠扭转
按肠壁有否血运障碍分
1、 单纯性肠梗阻 通过受阻, 无血运障碍 2、 绞窄性肠梗阻 梗阻同时并
血运障碍
2.呕吐 早期反射性
高位 早、频繁、胃肠液、胆汁
低位
迟、间隔1-2天、粪臭样物
绞窄性 棕褐色或血性液 结肠梗阻 呕吐少见
3.腹胀
高位:不明显
低位:显著
麻痹性:全腹胀,均匀
结肠梗阻、肠扭转: 不均匀、闭襻性
4.肛门停止排气排便 完全梗阻 停止排气排便
高位梗阻 仍可排少量
绞窄性 排血性黏液样
有关检查
4、 呼吸和循环功能障碍
腹胀,腹压升高,腹式呼吸 肺气体交换 下腔静脉回流受阻,血容量 ,心输出
肠梗阻四大共同临床表现
1.腹痛:阵发性绞痛、肠鸣高调、气过水音
剧烈持续性腹痛,警惕绞窄可能
特点:a 波浪式 ,由轻而重
b 发作时气下降感,梗阻位突停,痛剧
c 发作时肠型、肠蠕动波,自觉包块
d 肠鸣高亢,病人自己听到
是单纯性还是绞窄性 腹痛 急骤、剧烈、持续性 呕吐 早、频繁、血性 休克 早、抗休克后不改善 腹部 腹膜炎、腹胀不对称、局限隆起 穿刺物 血性、粪便血性 全身情况 急重、体温高、脉率快 X线 孤立肠襻、假肿瘤征 保守治疗 积极的非手术治疗无改善
治疗原则:纠正全身性生理紊 乱 解除梗阻 手术原则:以最短时间、最简单方法 解除梗阻或恢复肠腔通畅
肠 梗 阻
概念:肠内容物不能正常
运行和顺利通过 ,引起一 系列 病理生理变化和临床症状
* 肠梗阻 是不同原因引起的一组临床症候群 * 在农村基层,就诊率仅次于阑尾炎
* 在综合医院,与阑尾炎
胆囊炎 消化性溃疡穿孔
并称四大外科急腹症
幻灯片 35示意图
按病因分类
1.机械性肠梗阻 最常见,肠腔堵塞、
其他分类
按发展过程的快慢分 急性 慢性
按梗阻的部位
按梗阻的程度
高位
低位 完全
不完全
பைடு நூலகம்理和病生 *局部病理改变:主要是梗阻上
端的肠管改变,包括扩张、肿胀、 渗出、淤血,直至坏死穿孔;
全身性生理改变:
1、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 大量体液丧失引起
2、 感染和中毒 细菌、腹膜炎
3、 休克 失水、感染性 4、 呼吸和循环功能障碍
体 检:失水征、腹部检查、肛门指检 实验室:血象、生化、呕吐物、粪便潜血 X线检查:观察对比立、卧位片
特殊检查: B超、CT
诊断问题
是否存在肠梗阻,完整的诊 断应包括“五性”,例如“急性 机械性完全性单纯性小肠梗阻”
诊断问题
是否肠梗阻 是机械性还动力性 是单纯性还绞窄性 是高位还低位 是完全还不完全 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彻底止血 粘合腹膜创面 术中保护好肠管壁 医用蛋白胶
肠扭转:急性机械性肠梗阻 闭攀性肠梗阻,绞窄性 常见 儿童,先天性肠旋转不良 青壮年,小肠扭转 老年人,乙状结肠扭转
治疗
扭转复位
肠切除
粘连性肠梗阻 最常见,占20%--40%/各类 手术,炎症、创伤、腹腔出血、异物 腹 腔内化疗 诱因:肠道功能紊乱、暴饮暴食、突然变体位 诊断 病史 小肠机械性肠梗阻的表现 X线表现 与术后恢复期3—4天,肠蠕动功能失调相 鉴别 处理 保守治疗 手术
手术易造成新的粘连,经腹手术都不可避免
预防粘连:洗手,滑石粉
腹胀、腹式呼吸减弱
1、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
大量体液丧失引起 高位梗阻,碱中毒; 小肠梗阻,酸中毒
24小时消化液:唾液 1500
胃液 2000
肠液 3000
胆汁 800
胰液 700
3、 休克
严重缺水、血容量减少、电解质酸碱紊乱 感染和中毒可加重休克 肠穿孔、坏死、腹膜炎,严重休克 绞窄性肠梗阻早期可出现休克
非手术疗法的适应症: 单纯粘连性不完全性肠梗阻
麻痹性或痉挛性肠梗阻
蛔虫或粪块性肠梗阻
肠结核等炎症性肠梗阻
肠套叠早期
具体措施:胃肠减压、禁食 纠正水电解质酸碱紊乱 防治感染和中毒 对症处理 加强支持疗法 其他非手术疗法:中医中药、灌植物 油、针刺、按摩和 理疗
手术:粘连松解
祛除异物 肠扭转、套叠复位
肠切除吻合
短路手术
肠造口、肠外置术等
术中如何判断肠管生机
肠壁黑色、塌陷 失去张力、蠕动差,对刺激无反应 终末小动脉无搏动 可疑,0.5%普鲁卡因根部封闭,10-30分钟
急性结肠梗阻 *闭攀性梗阻 *易引起肠壁血运障碍 压力高 血供不如 小肠丰富 *结肠细菌多,左半一期吻合容易 瘘,多主张一期造口二期切除 *目前,主张术中清洁灌肠 一期切除吻合 *肠坏死,切除肠段两断端外置造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