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长江和黄河各河段水文特征及开发及治理措施共51页
考点理解长江和黄河各河段水文特征及开发与治理措施

圆小 程办
满浪 法
成底 功的 。调
沙 工 程
二
: 调 沙 工
治理黄 河还有 其他的 办法吗?
我不禁要问:是什么原因 使“母亲河”对她的儿女如此 残酷无情?
1998年的长江洪水范围大,持续时 间长,造成的损失是非常严重。据初步 统计全国受灾面积达3亿多亩,受灾人 口达2.23亿人,倒塌房屋490多万间 , 各地估计直接经济损失达1600多亿。
A、流经的省级行政区是青海和西藏
B、含沙量很大,汛期很长
C、多支流、多湖泊
D、流经我国第一、二、三地势阶梯
2、“人在水上走,船在天上行”的景观应该
位于:
A
A、黄河下游 B、长江下游
C、黄河中游 D、珠江下游
对“地上河”隐患可以 采取治沙、疏浚河道、加固 大堤等措施。
壶口瀑布怎么啦?
断流
为什么会出
现
断流现象?
工
农黄 业河 用流 水量 过小 多
水 利 工
引 水
程 蓄
过 多
水
干 旱 少 雨
解决方法:
南水北调、节水、用水统一管理
办法一:建立水电 站.黄河上有很多大 型的水电站,比如 龙羊峡、青铜峡、 小浪底水电站。
}流失→流速 → 湟水、洮水 汾河、渭河
河 A、流经的省级行政区是青海和西藏 植被破坏 雅 砻 江 减慢 项 目
黄河上有很多大型的水电站,比如龙羊峡、青铜峡、小浪底水电站。
落差大,峡谷多、水力资源丰富
上:落差大,多峡谷、水能中:水量增大,泥沙增多
黄河、长江流经的地形区分别是?
唐古拉山脉各拉丹冬雪峰
全长 千米,
宜昌
湖口
上游: 落差大,峡谷多、水力资源丰富 中游:河道曲折,河湖众多,水流缓慢 下游:河道开阔,水流缓慢
[知识]长江黄河的水文水系特征
![[知识]长江黄河的水文水系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5701543619e8b8f67d1cb960.png)
[知识]长江黄河的水文水系特征长江黄河的水文水系特征黄河水文特点(1)水少沙多、水沙异源黄河流域多年平均雨量仅约400mm,水量极小,仅占全国河川径流量的2,;但黄河泥沙之多,为世界大河所罕见,其多年平均输沙量达16×108t(入黄总沙量),多年平均含沙量高达37.6kg/m3,水少沙多。
此外,在空间分布上是水沙异源。
黄河水量主要来自兰州以上的上游地区,其控制面积为花园口以上控制面积的30,,水量占58,,沙量仅占9,,黄河的90,以上泥沙来自中游黄土高原。
如头道拐(河口镇)至龙门区间的黄土高原面积为11×104km2,区间径流仅73×108m8,占花园口以上的13,,但该区间的输沙量高达9.5×108t,占全河总输沙量的57,。
显然,黄河水文是上述两个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影响的水沙不同组合的过程,使下游和河口的水沙过程更加复杂多变。
(2)高含沙量输沙黄河流域半干旱气候,雨量既小,变率又大,沙源集中在黄土高原地区,使黄河输沙主要集中在几个主要的大沙年,甚至集中在几场大洪水过程内。
据统计,黄河干支流各站最大年输沙量,可占25年总输沙量的10—20,,最大6年的输沙量约占25年输沙量的5,,在一年之中,输沙较径流更为集中,干流站7—9月输沙可占全年的80,,支流站接近100,。
陕县站1933年输沙量高达39.1×108t,7—9月输沙量占了全年的90,,其中8月输沙量为27.8×108t,占全年输沙量的71,。
黄河干流主要测站的多年平均的水沙相关曲线表明,其时序方向均为顺时针方向,反映了黄河上中下游洪峰和沙峰在时间上出现的同步性。
这种同步性反映了全河输沙在年内分配上的不均匀性。
(3)径流和输沙量年际变率大黄河流域雨量小,雨区分布的影响有所不同,如是中水大沙年或小水大沙年,则下游河道输能力减弱而淤积,尾阎河道淤积,延伸加快。
长江水文特征1.汛期降雨和洪水长江流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西南季风和东南季风均可进入,为形成暴雨提供有利条件。
河流长江的水文特征与流域管理

河流长江的水文特征与流域管理河流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是我国南方地区的重要水资源和生态环境支撑。
长江流域面积广大,涵盖了多个省份,其水文特征与流域管理对于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长江的水文特征是多样的。
长江是全球排水面积第三大的河流,其流域面积约为1.8万多平方公里。
由于长江流经的地理区域广泛,从青藏高原到东海沿岸,其气候和水文条件差异巨大。
长江上游多山地,水流湍急,水文特征主要表现为陡坡河道、多谷口和丰富的水力资源。
而中游和下游地区则是平原区域,水流相对缓慢,水文特征主要为水位变化较大、河道分流和排水与补给。
其次,长江的流域管理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
长江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区和工业基地之一,其水资源的有效管理对于我国的农业灌溉、城市供水和能源开发至关重要。
在长江流域,政府制定了一系列保护和管理措施,旨在维护流域的生态平衡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其中,建设水利工程、推进水环境治理、推行河长制和实施流域综合管理是长江流域管理的重点。
通过这些措施,长江流域的水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和保护,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撑。
然而,长江流域管理也面临一些挑战。
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快速,但也带来了环境问题。
例如,水污染、水资源的过度利用和湿地生态的破坏等。
长江流域管理需要综合考虑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平衡,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来解决这些挑战。
同时,流域管理还要协调各地的利益关系,加强区域合作和信息共享,推动长江流域管理的整体性和协同性。
在流域管理中,水污染治理是一个重要的方向。
长江流域的工业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导致了大量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加剧了水污染问题。
因此,加强水污染治理成为了长江流域管理的重中之重。
政府应加大力度,完善废水处理设施,加强监管措施,提高水污染治理的效果。
同时,也需要加强公众的环保意识,鼓励大众参与到长江流域的水环境保护中来。
此外,流域管理还需注重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长江流域是我国重要的农田灌溉区,合理利用水资源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考点8理解长江和黄河各河段水文特征及开发与治理措施28页PPT

51、没有哪个社会可以制订一部永远 适用的 宪法, 甚至一 条永远 适用的 法律。 ——杰 斐逊 52、法律源于人的自卫本能。——英 格索尔
53、人们通常会发现,法律就是这样 一种的 网,触 犯法律 的人, 小的可 以穿网 而过, 大的可 以破网 而出, 只有中 等的才 会坠入 网中。 ——申 斯通 54、法律就是法律它是一座雄伟的大 夏,庇 护着我 们大家 ;它的 每一块 砖石都 垒在另 一块砖 石上。 ——高 尔斯华 绥 55、今天的法律未必明天仍是法律。 ——罗·伯侈 。——CocoCha nel 6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 ,如日 中之光 ;志而 好学, 如炳烛 之光。 ——刘 向 6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 丘 64、人生就是学校。在那里,与其说好 的教师 是幸福 ,不如 说好的 教师是 不幸。 ——海 贝尔 65、接受挑战,就可以享受胜利的喜悦 。——杰纳勒 尔·乔治·S·巴顿
黄河长江特点及治理

1、黄河形成地上河的主要原因由于中游黄土高原植被破坏严重,使水土大量流失,泥沙注入黄河,使河水含沙量极大,至下游地区。
由于河道变宽,水流变慢,致使大量泥沙沉积。
积年累月,使河床逐渐抬高,形成“地上河”。
2、黄河特点各段特点:上游:水能资源丰富。
中游:水土流失严重,下游:有“地上河”的美称3、黄河为舒适含沙量大?自然因素:黄土高原土层疏松,夏季降水强度大。
使大量泥沙注入河水。
人为因素:人类乱砍滥伐,破坏植被,造成黄土层的裸露。
4、治理黄河上中游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这些自然措施与自然环境特征有什么关系?上游着重水能资源的梯级开发,中游着重水土流失问题的综合治理,下游着重清淤防洪。
上游流经我的地势的一二级阶梯,尤其是在阶梯交界处,水能蕴藏量大;中游流经土质疏松、降水集中的黄土高原区,加上长期以来乱砍滥伐、过度垦植、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需要通过工程、生物等措施综合治理;下游地势平坦,水流缓慢,泥沙容易淤积,地上河问题一方面有赖于中游问题的解决,另一方面主动排沙清淤、加固防洪大堤也也很必要。
简记:(1)、上游:水能资源开发。
在阶梯处修建水电站(2)、中游:植树种草,保持水土流失。
(3)、下游:排沙清淤,加固大堤,防止洪水泛滥。
5、黄河下游为什么成为地上河?由于中游黄土高水土大量流失,注入黄河,含沙量极大,下游河道变宽,水流变慢,大量泥沙沉积。
积年累月,使河床逐渐抬高,形成“地上河”。
6、长江洪涝灾害止频繁,且愈演愈烈的原因:上中游植被破坏、中下游河道湖泊淤塞,人为围湖造田、湿地开发等7、长江多洪涝灾害原因及措施(1)流域广、支流多,降水丰,干流汛期长,水量大;(2)河道弯曲,泥沙淤积,流水不畅;(3)围湖造田;(4)中上游乱砍滥伐,水土流失严重。
上游:营造长江中上游水土保持林;修建水库;中游:重点整治荆江河段,截弯取直,退耕还湖,兴建水库及分洪蓄洪工程。
下游:加固江防大堤,疏浚河道。
8、长江中下游易发生洪涝灾害原因及措施(1)自然方面:长江流域降水丰富,干流水流量大,容易造成洪涝灾害。
长江黄河的水文水系特征

长江黄河的水文水系特征黄河水文特点(1)水少沙多、水沙异源黄河流域多年平均雨量仅约400mm,水量极小,仅占全国河川径流量的2%;但黄河泥沙之多,为世界大河所罕见,其多年平均输沙量达16×108t(入黄总沙量),多年平均含沙量高达m3,水少沙多。
此外,在空间分布上是水沙异源。
黄河水量主要来自兰州以上的上游地区,其控制面积为花园口以上控制面积的30%,水量占58%,沙量仅占9%,黄河的90%以上泥沙来自中游黄土高原。
如头道拐(河口镇)至龙门区间的黄土高原面积为11×104km2,区间径流仅73×108m8,占花园口以上的13%,但该区间的输沙量高达×108t,占全河总输沙量的57%。
显然,黄河水文是上述两个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影响的水沙不同组合的过程,使下游和河口的水沙过程更加复杂多变。
(2)高含沙量输沙黄河流域半干旱气候,雨量既小,变率又大,沙源集中在黄土高原地区,使黄河输沙主要集中在几个主要的大沙年,甚至集中在几场大洪水过程内。
据统计,黄河干支流各站最大年输沙量,可占25年总输沙量的10—20%,最大6年的输沙量约占25年输沙量的5%,在一年之中,输沙较径流更为集中,干流站7—9月输沙可占全年的80%,支流站接近100%。
陕县站1933年输沙量高达×108t,7—9月输沙量占了全年的90%,其中8月输沙量为×108t,占全年输沙量的71%。
黄河干流主要测站的多年平均的水沙相关曲线表明,其时序方向均为顺时针方向,反映了黄河上中下游洪峰和沙峰在时间上出现的同步性。
这种同步性反映了全河输沙在年内分配上的不均匀性。
(3)径流和输沙量年际变率大黄河流域雨量小,雨区分布的影响有所不同,如是中水大沙年或小水大沙年,则下游河道输能力减弱而淤积,尾阎河道淤积,延伸加快。
长江水文特征1.汛期降雨和洪水长江流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西南季风和东南季风均可进入,为形成暴雨提供有利条件。
长江 黄河的水文 水系特征

长江黄河的水文水系特征黄河水文特点(1)水少沙多、水沙异源黄河流域多年平均雨量仅约400mm,水量极小,仅占全国河川径流量的2%;但黄河泥沙之多,为世界大河所罕见,其多年平均输沙量达16×108t(入黄总沙量),多年平均含沙量高达37.6kg/m3,水少沙多。
此外,在空间分布上是水沙异源。
黄河水量主要来自兰州以上的上游地区,其控制面积为花园口以上控制面积的30%,水量占58%,沙量仅占9%,黄河的90%以上泥沙来自中游黄土高原。
如头道拐(河口镇)至龙门区间的黄土高原面积为11×104km2,区间径流仅73×108m8,占花园口以上的13%,但该区间的输沙量高达9.5×108t,占全河总输沙量的57%。
显然,黄河水文是上述两个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影响的水沙不同组合的过程,使下游和河口的水沙过程更加复杂多变。
(2)高含沙量输沙黄河流域半干旱气候,雨量既小,变率又大,沙源集中在黄土高原地区,使黄河输沙主要集中在几个主要的大沙年,甚至集中在几场大洪水过程内。
据统计,黄河干支流各站最大年输沙量,可占25年总输沙量的10—20%,最大6年的输沙量约占25年输沙量的5%,在一年之中,输沙较径流更为集中,干流站7—9月输沙可占全年的80%,支流站接近100%。
陕县站1933年输沙量高达39.1×108t,7—9月输沙量占了全年的90%,其中8月输沙量为27.8×108t,占全年输沙量的71%。
黄河干流主要测站的多年平均的水沙相关曲线表明,其时序方向均为顺时针方向,反映了黄河上中下游洪峰和沙峰在时间上出现的同步性。
这种同步性反映了全河输沙在年内分配上的不均匀性。
(3)径流和输沙量年际变率大黄河流域雨量小,雨区分布的影响有所不同,如是中水大沙年或小水大沙年,则下游河道输能力减弱而淤积,尾阎河道淤积,延伸加快。
长江水文特征1.汛期降雨和洪水长江流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西南季风和东南季风均可进入,为形成暴雨提供有利条件。
考点8理解长江和黄河各河段水文特征及开发与治理措施

湟水、洮水 汾河、渭河
华北
青藏、内蒙古、黄土高原 青藏、
云贵、
高原
平原 四川 盆地、 长江中下游 平原
上:落差大,多峡谷、水能 上:落差大,多峡谷、水能 中:多弯曲,多支流、湖泊 上中下游的特征 中:水量增大,泥沙增多 下:江阔水深,航运便利 下:成为地上河
1、长江和黄河的干流都:
D
A、流经的省级行政区是青海和西藏
内蒙古
宁 山 西 陕 西 河南5400 千米, 我国第 二 长河。
发源于: 唐古拉山脉各拉丹冬雪峰
青、藏、川、云、渝、鄂、 经过省区: 湘、赣 、皖、苏、沪 (共11个) 青海 西藏 四川
渝 苏
湖北
安徽
沪
注入 东 海, 云南 全长 6300 千米, 我国第 一 大河。
B、含沙量很大,汛期很长
C、多支流、多湖泊
D、流经我国第一、二、三地势阶梯
2、“人在水上走,船在天上行”的景观应该 A 位于: A、黄河下游
C、黄河中游
B、长江下游
D、珠江下游
• 3、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 材料一:据新华网报道:入冬以来,华北、黄淮、 江淮、江汉等地降水偏少,我国出现大范围干旱。 冀、晋、鲁、豫、皖、鄂、陕等地部分地区旱情 已达重旱或特旱。 • 上述材料中所涉及的省份哪些是黄河流经的省级 行政区?哪些是长江流经的省级行政区? • 材料二:河南开封附近是有名的“地上河”,河 床高出开封铁塔处13米。 • 1、黄河“地上河”主要分布在黄河的哪一段?其 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 2、黄河治理的关键是什么?针对“地上河”现象, 有何治理措施?
怎样才能使我们的“母亲河” 尽可能少发生洪害,变害为利?
加 固 堤 防
水 土 保 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