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眼睛和眼镜1-练习题
初中-物理-人教版-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5.4眼睛和眼镜测试题(1)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5.4眼睛和眼镜测试题(1)一、选择题1、下图是小明戴上眼镜前和戴上眼镜后观察到的远处帆船的情形,由此可以判断出小明视力存在的问题以及所戴的眼镜的镜片类型是()A. 远视眼,凸透镜B. 近视眼,凹透镜C. 远视眼,凹透镜D. 近视眼,凸透镜2、来自于物体的光经过晶状体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视网膜相当于光屏B. 晶状体相当于凹透镜C. 所成的像是虚像D. 所成的像相对于物体是正立的3、如图所示为正常人眼看远近不同物体时眼睛的自动调节,以下分析正确的是()A. 这不可能是同一个人的眼睛B. 这说明眼睛是一个自动变焦(距)系统C. 看近处的物体晶状体应扁平一些D. 看远处的物体常常需要眯起眼睛看4、下列图片中模拟了人眼球成像的是()A. B.C. D.5、来自物体的光经过晶状体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像。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B. 视网膜相当于光屏C. 晶状体的弯曲程度不能改变D. 远近不同的物体都在视网膜上成像6、正常人的眼睛能将物体的像始终成在视网膜上,从而看清远处或近处的物体,这是由于()A. 不断改变物距,使像成在视网膜上B. 不断改变晶状体的凸起程度,使像成在视网膜上C. 不断改变像距,使像成在视网膜上D. 以上说法均不正确7、如图所示是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示意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甲是远视眼,应配戴凹透镜矫正B. 甲是远视眼,晶状体折光能力较弱C. 乙是近视眼,应配戴凸透镜矫正D. 乙是近视眼,晶状体折光能力较弱8、下列图中表示的是近视眼形成原因的是()A. B.C. D.9、报纸上放有小明的近视眼镜、爸爸的老花眼镜、奶奶度数更深的老花眼镜及妈妈的平光眼镜(如图所示),则奶奶的眼镜是图中的()A. B.C. D.10、人眼好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凸透镜,如图是来自远处的光经李师傅眼球折光系统的光路示意图。
精品练习(附答案)《眼睛和眼镜》(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2021-2022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节节高第5章第4节眼睛和眼镜一、单选题1.某同学为了探究“视力矫正”原理,利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装置做了以下实验,如图所示。
光屏上得到的是模糊的像,他将一个眼镜片放在凸透镜和烛焰之间,发现光屏上的像变清晰了,移走眼镜片,稍微将蜡烛靠近凸透镜,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则该眼镜片是()A.近视眼镜片,对光线有发散作用B.近视眼镜片,对光线有会聚作用C.远视眼镜片,对光线有会聚作用D.远视眼镜片,对光线有发散作用2.王老师在改作业时自言自语道:“老了,作业本上的字都看不清了,放远点就好了。
”由此可知,王老师眼睛的症状及需要配戴的眼镜的镜片应该是()A.近视眼,凸透镜B.远视眼,凸透镜C.近视眼,凹透镜D.远视眼,凹透镜3.拿一副远视眼镜放在凸透镜前,如图所示,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移走远视眼镜,烛焰的像变得模糊,为了能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下列操作可行的是()A.将蜡烛靠近凸透镜B.将光屏靠近凸透镜C.将光屏远离凸透镜D.将光屏和蜡烛同时靠近凸透镜4.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一系列折射后,成像于()A.角膜B.视网膜C.晶状体D.视觉中枢5.关于透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远视眼的人佩戴的眼镜是凹透镜B.照相机中所成的像是放大正立的C.用投影仪投放出来的电影画面属于虚像D.丢弃的矿泉水瓶容易引起火灾,是因为矿泉水瓶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能会聚阳光6.小王戴的近视眼镜的镜片是()A.凸透镜B.凹透镜C.凸面镜D.凹面镜7.如图所示的四幅示意图中,表示近视眼成因和近视眼矫正的是()A.乙和丙B.乙和丁C.甲和丁D.甲和丙8.人眼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下列关于近视眼的成因说法中正确的是()A.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B.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强C.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弱D.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9.(2020·济南质检)人眼看物体和凸透镜的成像原理是一样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
2021学年初中物理《眼睛和眼镜》同步练习(一)含答案及解析.docx

2021学年初中物理《眼睛和眼镜》同步练习(一)含答案及解析姓名:班级:学号:题号―二三四五六总分评分一、选择题(共17题)1、在探究近视眼视力矫正问题时用图6的装置模拟眼睛,烧瓶中的着色液体相当于玻璃体, 烧瓶左侧紧靠瓶壁的凸透镜相当于晶状体,右侧内壁相当于视网膜。
图7中的四幅图是一些同学描绘近视眼矫正的方法和光路,其中能达到近视眼矫正目的的2、图是表示近视眼或远视眼成像情况及对其进行矫正的图,其中表示近视眼成像和矫正情况的图是:D、②③.3、如图是某人观察物体时,物体在眼球内成像示意图,则该人所患眼病和矫正时应配制的眼镜片分别是:A,远视凹透镜;B,远视凸透镜;C,近视凸透镜;D,近视凹透镜.4、下面关于近视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近视眼镜镜片能把太阳光会聚于一点;B.近视眼镜是发散透镜;C.近视眼是将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后面;D.近视眼眼睛本身就是发散透镜.5、小强看远处的某点时,光线进入眼睛的光路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强的眼睛是近视眼,应配凹透镜做成的眼镜;B.小强的眼睛是近视眼,应配凸透镜做成的眼镜;C.小强的眼睛是远视眼,应配凸透镜做成的眼镜;D.小强的眼睛是远视眼,应配凹透镜做成的眼镜.6、如图甲是正常眼睛对光的作用情况,则图乙:A.是近视眼,应配戴凸透镜制成的眼镜矫正;B.是近视眼,应配戴凹透镜制成的眼镜矫正;C.是远视眼,应配戴凹透镜制成的眼镜矫正;D.是远视眼,应配戴凸透镜制成的眼镜矫正.7、图是远视眼成像的示意图,要使发光点S发出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成清晰的像S ,下面哪种方法能达到目的?A.在眼睛前放一块合适的凸透镜;B.在眼睛前放一块合适的凹透镜;C.发光点的位置向右移;D.发光点的位置向上移.8、把如图中的凸透镜看作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作是视网膜。
给凸透镜“戴”上“老花镜”,使烛焰在“视网膜”上成一清晰的像。
若“取下”“老花镜”,为使光屏上的像清晰,在保持烛焰和透镜位置不变的条件下,应将光屏:A.保持在原来位置;B,靠近透镜;C.远离透镜;D,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使像清晰.9、人的眼睛像一架照相机,物体射出的光经晶状体折射后成像于视网膜上,视网膜上成的像是:A.倒立、放大的实像;B.倒立、缩小的实像;C.正立、放大的虚像;D.正立、缩小的虚像.10、如图所示,某同学将自己戴的近视眼镜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 眼睛和眼镜》同步练习及答案(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眼睛和眼镜》同步练习及答案(人教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关于近视眼,在不戴眼镜时看不清物体,这时物体成的像在眼睛A.视网膜上B.视网膜前方C.视网膜后方D.以上都不对2.人眼是一个高度精密的光学系统,下列围绕人眼的讨论,错误的是()A.视网膜相当于光屏B.晶状体和角膜相当于一个凸透镜C.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成的像是倒立的D.人看近处的物体时,晶状体会变薄3.下列关于光学现象描述或解释正确的是A.近视眼镜是利用凹透镜使光线发散B.远视眼镜是利用凹透镜使光线发散C.光由空气射入水中时,传播速度变大D.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4.小宇同学的奶奶年龄大了,总看不清手机屏幕,需要把手机拿得远远的才能勉强看清。
细心的小宇在网上帮奶奶购买了一个手机屏幕放大器(图甲)。
将手机放在支架处,透过透明的屏幕放大器即可看到手机屏幕放大的像,图乙为其观看效果。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屏幕放大器相当于一个凹透镜B.透过屏幕放大器看到的像是实像C.手机在屏幕放大器的一倍焦距以内D.小宝奶奶戴近视眼镜即可看清近处物体5.小明给小雨拍了一张半身照后,想给他拍一张全身照,他的做法正确的是()A.靠近小雨且镜头伸长B.靠近小雨且镜头后缩C.远离小雨且镜头伸长D.远离小雨且镜头后缩6.交警部门利用“电子警察”﹣﹣摄像镜头捕捉人脸信息,并将所拍图象通过人像识别软件确定当事人,下面对该装置分析错误的是()A.该摄像镜头相当于凸透镜B.该摄像镜头对光具有会聚作用C.近视眼镜和该镜头有相同的结构特征D.若镜头的焦距为10cm,为了能成清晰的像,人脸到镜头的距离应大于20cm7.如图四幅图中,分别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和矫正做法的是()A.②②B.②②C.②②D.②②8.下列现象中,哪一项是利用光的折射现象()A.湖水中的倒影B.戴老花镜看报纸C.照镜子D.小孔成像9.透镜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应用广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近视眼镜利用了凹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B.照相机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的性质C.投影仪能使物体在屏幕上成正立、放大的虚像D.借助放大镜看地图时,地图到放大镜的距离应大于一倍焦距10.很多同学由于沉溺电子游戏、超时使用电子产品以及不规范做眼保健操,导致只能看到近处的物体而看不到远处的物体而产生眼睛疾病。
部编物理八年级上册5.4眼睛和眼镜(同步练习)(解析版)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5章《透镜及其应用》第4节眼睛和眼镜(同步基础练习)一、选择题(共15小题):1.下列关于眼睛和眼镜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眼睛里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B.远视眼中的晶状体焦距小C.近视眼的折光能力太强D.近视眼镜的镜片是凹透镜【答案】B【解析】解:A、人眼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故A正确。
B、远视眼是晶状体曲度变薄,折光能力太弱,因此远视眼中的晶状体焦距变大,故B错误。
C、近视眼是晶状体曲度变厚,折光能力太强,故C正确。
D、由于近视眼的折光能力强,提前会聚,所以矫正近视应戴发散透镜,即凹透镜,故D正确。
故选:B。
2.某同学向窗外张望,再低下头来看书,晶状体形状( )A.不变B.变薄C.变厚D.无法确定【答案】C【解析】解:正常人看远近不同的物体时,通过晶状体的调节作用,都能使远近不同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汇聚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物像。
视远物时,晶状体的曲度小。
即向窗外张望,晶状体形状变薄;看书时书本离眼近,晶状体的曲度最大,即再低下头来看书,晶状体形状变厚。
故选:C。
3.人眼是一个高度精密的光学系统,下列围绕人眼的讨论,错误的是( )A.视网膜相当于光屏B.物体在视网膜上成的像的像距大于二倍焦距C.晶状体和角膜相当于一个凸透镜D.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成的像是倒立的【答案】B【解析】解:人的眼睛相当于一架微型照相机,晶状体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无论是近处还是远处的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都是大于2倍焦距,像距大于1倍焦距小于2倍焦距,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综上所述,只有选项B是错误的。
故选:B。
4.如图所示,人眼球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
观看节目表演时,演员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 )A.正立、缩小的虚像B.正立、缩小的实像C.倒立、缩小的虚像D.倒立、缩小的实像【答案】D【解析】解:眼睛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看到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上,所以视网膜相当于光屏;因为像成在光屏上,所以为实像。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5-4眼睛和眼镜 习题(原卷版)

5.4眼睛和眼镜1一、选择题1.关于常见的光学仪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焦距越小的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越明显B.校园内安装的监控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凹透镜C.想要矫正近视眼,要用适当的凸透镜片做成眼镜D.平行于主光轴的光,通过凹透镜后一走经过焦点2.小明只能看清近处的物体,而看不清远处的物体,来自远处某点的光会聚在他的视网膜前。
那么()A.他可能患上近视眼,需用凸透镜矫正B.他可能患上近视眼,需用凹透镜矫正C.他可能患上远视眼,需用凸透镜矫正D.他可能患上远视眼,需用凹透镜矫正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远视眼用凸透镜来矫正B.池水看起来变“浅”了,这是由于光的折射C.阳光灿烂的日子,行走在绿树成荫的街道上,常常见到地面上有一些圆形的光斑,这些光斑实际上是太阳的实像D.眼睛近视了,这是由于晶状体的折光能力太弱或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长4.人们常说的“老眼昏花”通常是指()A.远视眼B.青光眼C.近视眼D.白内障5.关于透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远视眼的人佩戴的眼镜是凹透镜B.照相机中所成的像是放大正立的C.用投影仪投放出来的电影画面属于虚像D.丢弃的矿泉水瓶容易引起火灾,是因为矿泉水瓶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能会聚阳光二、非选择题6.人的眼睛像一架精密的照相机。
如图所示是描述人眼看物体的成像图,其中看远处景物的是________图,景物在视网膜上成的是像________(选填“实”或“虚”)。
7.+300度和-200度的眼镜片,属于近视镜片的是________,它的焦度是________,焦距是________,眼镜的度数反映镜片________本领的大小,度数越大,表示镜片发散或会聚光线的本领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小明进行“视力的矫正”探究活动时,将自己戴的近视眼镜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如图甲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缩小、倒立的清晰实像,拿开眼镜后,光屏上的像变得模糊了。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 眼睛和眼镜》同步练习及答案(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眼睛和眼镜》同步练习及答案(人教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不论较近或较远的物体,对于正常人来说都能使物像落在视网膜上,这主要是因为A.视网膜可以前后移动调节()B.眼球的前后径能随意调节C.瞳孔可以缩小或放大D.晶状体的曲度可以调节2.智能手机给人们带来了许多便利,但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容易导致视力下降。
下列关于近视眼及其矫正的原理图正确的是()A.甲乙B.甲丁C.丙乙D.丙丁3.我国近视眼的发生率较高,其中小学生近视率上升到近40%,初中生近视率达到60%,广大青少年保护眼睛健康非常重要。
下列关于近视眼分析正确的是()A.近视眼总是看不清近处的物体B.戴眼镜前看物体模糊的原因是物体成像在视网膜的前方C.近视眼应该配戴凸透镜矫正D.通过眼睛的晶状体在视网膜上成缩小正立的虚像4.如图是来自近处某点的光经晶状体到达视网膜的示意图。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图中为近视眼的成因,应配戴凸透镜纠正B.图中为近视眼的成因,应配戴凹透镜纠正C.图中为远视眼的成因,应配戴凸透镜纠正D.图中为远视眼的成因,应配戴凹透镜纠正5.小剑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导致视力下降,如图是他的眼睛成像示意图。
现在有甲、乙、丙、丁四种镜片,下图是光照射到这四种镜片上产生的现象。
他应该选择的矫正镜片是()A.B.C.D.6.观察小明拿着的眼镜可以推断,该透镜属于()A.凸透镜,用于矫正近视眼B.凸透镜,用于矫正远视眼C.凹透镜,用于矫正远视眼D.凹透镜,用于矫正近视眼7.图中有两个不同的镜片,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图甲中的镜片为凹透镜,它对近视眼有矫正作用B.图乙中的镜片为凹透镜,它对远视眼有矫正作用C.图甲中的镜片为凸透镜,它对远视眼有矫正作用D.图乙中的镜片为凸透镜,它对近视眼有矫正作用8.小明为了探究“视力矫正”原理,利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装置做了如图实验。
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眼睛和眼镜 同步练习

6.4眼睛和眼镜-练习一丶1.人的眼睛就是一台精密高效的照相机,相当于照相机的凸透镜,看物体时,物体会在视网膜上成、的像。
2.近年来,随着电子产品的普及化,我国青少年近视现象越来越普遍,造成近视的原因是,为防止眼睛近视,请你提出一条合理科学的建议:。
3.正常的眼睛,物体的像在上,下面两图中表示近视眼的是(填序号),此时应该佩戴(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来矫正。
4.现代医学对近视眼的矫正有一种新的技术,就是用激光对近视患者的角膜进行适当的切削来矫正视力,这种对角膜进行切削的目的是()A.增大眼球前后方的距离B.减少进入眼球的光线C.改变晶状体太厚的状态,减弱它的折光能力D.缩短眼球的焦距5.某人只能看清远处物体,看不清近处物体,关于他的视力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远视眼,用凸透镜矫正B.远视眼,用凹透镜矫正C.近视眼,用凸透镜矫正D.近视眼,用凹透镜矫正6.2020年6月6日是全国爱眼日,其主题是“视觉2020,关注普遍的眼健康”,关于眼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有些同学由于过度使用电子产品导致近视,需要佩戴凸透镜来矫正B.眼睛的视网膜相当于凸透镜C.预防近视的有效手段之一就是读书写字时眼睛与书本距离保持在25cm左右D.眼睛有其自身调整能力,不需要注意用眼卫生二丶1.眼睛:晶状体和角膜共同作用相当于,视网膜相当于。
2.从物体射入人眼睛的光线经晶状体后,在视网膜上成、的像。
3.眼睛通过睫状肌改变的形状达到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
当眼睛看近处物体时,睫状肌,晶状体变,焦距变;当眼睛看远处的物体时,睫状肌,晶状体变,焦距变。
4.正常眼睛的观察距离是。
最佳的明视距离是cm。
5.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太,折光能力太,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因此来自远处某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
可佩戴矫正,使光线,使由远处物体发出的光线会聚在上。
6.远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太,折光能力太,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因此来自近处某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节节练---眼睛和眼镜1
1.人用眼睛观察一个物体,例如观察一棵树,其光学原理就像图1中的一支蜡烛通过凸透镜成像在光屏上一样。
__________就相当于图3—29中的蜡烛,人眼睛的_________就相当于凸透镜,_________就相当于光屏。
图1
2.图2中分别画出了眼睛看近处和看远处的各两种光路,在A、B、C、D 四种光路中,__________描述了正常眼的成像情况;__________描述了近视眼的成像情况;__________描述了远视眼的成像情况。
B
A
D
3.眼镜店交给小红一个塑料袋,里面用纸包着四种眼镜镜片。
小红知道这里面有刘老师+150度和李老师+300度的镜片,还有小华的-175度和小玲-350度的镜片。
回到学校里打开纸包,发现四种镜片上都没有标明度数,小红仔细观察镜片的形状,并且特别注意镜片的厚度。
他把四种镜片的截面画成了图3中甲、乙、丙、丁所示的形状,如果小红的作图是准确的,则可以知道:__________是+150度的;__________是+300度的;__________是-175度的;__________是-350度的。
以上四种镜片中,__________是近视眼镜的镜片。
图3
4.小明的爷爷有一副老花眼镜,一天晚上,小明想估测这副眼镜的度数,小明把房间的窗户打开,使得在房间里能看见窗外很远地方的一盏明灯。
小明站在白墙旁边用眼镜片把这盏灯的像成在白墙上。
小明测得此时镜片到墙的距离是约等于34 cm。
这样,可以认为,这副镜片的焦度是_________,镜片的度数是__________度。
5.图4描述了眼球在以一定视角观察某一物体时的情况,从图中可以看出,物体在视网膜上所成像的大小是由视角决定的。
如果视角大,物体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大,眼睛所看到的物体就大。
下面四种情况,眼睛感到最长的物体是
图4
A 站在20 m远的1.6 m高的人
B 18 m远的一棵1.7 m高的小树
C 20 m远的1.7 m高的栏杆
D 40 m远的1.8 m的竹竿
6.小明的爷爷和爸爸都是老花眼,爷爷的老花眼更重一些,小明的妈妈则是近视眼。
他们用的三副眼镜都放在报纸上,如图5所示,现在爸爸要看书,让小明把眼镜递给他,小明应该拿图__________中的那一副。
图5
7.你会做下面的实验吗?
矫正近视眼的模拟实验
取一个凸透镜(家庭用放大镜),蜡烛(或电灯)、白纸板(做成光屏状)和近视眼镜。
把蜡烛、凸透镜和光屏按图6所示摆好,调节蜡烛和凸透镜位置,使得在光屏上得到一个蜡烛的缩小实像。
我们用白纸板模拟眼睛的视网膜,上述实验,表示正常眼看物体时,能在视网膜上生成清晰的像。
图6
把蜡烛向左移动一定距离,此时蜡烛的实像不再落在光屏上,光屏上蜡烛的形象变得模糊,用另一张白纸在光屏前移动,可得到蜡烛清晰的像。
这个实验模拟近视眼看不清远处的物体,远处物体的像成在近视眼视网膜的前方。
用一个近视眼镜镜片放在凸透镜前,模拟近视眼用凹透镜来矫正视力。
这时物体发出的光通过凹透镜发散后再进入眼睛(凸透镜),可以看到光屏上又出现了清晰的蜡烛像。
请按上述过程进行实验。
记录实验的数据,描述实验现象。
参考答案:
1.树,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视网膜
2.AC,D,B
3.甲,乙,丁,丙,丙、丁
4.3,300 5.B 6.乙7.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