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初中物理眼睛和眼镜练习及答案
2022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眼睛和眼镜》同步练习(答案版)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第4节眼睛和眼镜1.以下列图中,可用于矫正近视眼的透镜是〔〕【答案】C【解析】矫正近视眼的透镜是凹透镜.上面的四图中,C是凹透镜,其余是凸透镜,选C . 2.眼睛能够看清物体,正确的说法是〔〕A.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上B.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前C.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后D.眼睛要能发出光线【答案】A【解析】眼睛通过睫状体来改变晶状体的形状:当睫状体放松时 ,晶状体比较薄 ,远处物体射来的光刚好会聚在视网膜上 ,眼睛可以看清远处的物体;当睫状体收缩时 ,晶状体变厚 ,对光的偏折能力变大 ,近处物体射来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 ,眼睛就可以看清近处的物体 .因此眼睛能够看清物体,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上才行,A正确,选A .3.张凤拿着爷爷的眼镜靠近"早餐饼干〞的包装盒,看到了如以下列图的情景,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该镜片是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可用来矫正远视眼B.该镜片是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可用来矫正近视眼C.他爷爷是近视眼,不戴眼镜看远处物体时,像成在视网膜后D.他爷爷是远视眼,不戴眼镜看近处物体时,像成在视网膜前【答案】A【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镜片之下的"早〞和"饼〞字的一局部被放大了,相当于一个放大镜,所以该镜片是凸透镜.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可用来矫正远视眼,A正确,选A . 4.如下所示的四幅图,有的能够说明近视眼或远视眼的成像原理,有的给出了近视眼或远视眼的矫正方法.以下判断正确的选项是〔〕A.图①能够说明远视眼的成像原理,图③给出了远视眼的矫正方法B.图②能够说明远视眼的成像原理,图④给出了远视眼的矫正方法C.图①能够说明近视眼的成像原理,图③给出了近视眼的矫正方法D.图④能够说明近视眼的成像原理,图②给出了近视眼的矫正方法【答案】A【解析】①图中光线交于视网膜后,是远视眼的成像原理;②图中光线交于视网膜前,是近视眼的成像原理;③图中佩戴凸透镜后光线交于视网膜上,是矫正远视眼的方法;④图中佩戴凹透镜后光线交于视网膜上,是矫正近视眼的方法.综上分析可知A正确,选A .5.以下关于近视眼及其矫正原理图正确的选项是〔〕甲乙丙丁A.甲乙B.甲丙C.乙丙D.丙丁【答案】A【解析】甲图是近视眼成因原理;乙图是近视眼的矫正原理;丙图是远视眼成因原理;丁图是远视眼矫正原理.综合分析,A正确.选A .自从上了初中以后,看书时眼睛与书的距离比正常情况越来越近了,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与矫正方法是〔〕A.已患上近视眼,需要佩戴用凸透镜制成的眼镜B.已患上近视眼,需要佩戴用凹透镜制成的眼镜C.已患上远视眼,需要佩戴用凸透镜制成的眼镜D.已患上远视眼,需要佩戴用凹透镜制成的眼镜【答案】B【解析】看书时眼睛与书的距离比正常情况越来越近了,说明眼睛近视了,需要佩戴凹透镜矫正,B正确,选B .7.如下列图 ,以下光学现象及其解释正确的选项是〔〕A.图甲中 ,小孔成的是倒立的虚像B.图乙中 ,人配戴的凹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C.图内中 ,海市蜃楼是由于光的折射现象形成的D.图丁中 ,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不循光的反射定律【答案】C【解析】A.图甲中 ,小孔成的是倒立的实像 ,A错 .B.图乙中 ,人配戴的凹透镜可以矫正近视眼 ,B错 .C.图内中 ,海市蜃楼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C正确 .D.图丁中 ,漫反射也是光的反射 ,光反射时都遵循的反射定律 ,D错 .8.如以下列图所示 ,表示近视眼矫正的是〔〕【答案】D【解析】近视眼矫正需要佩戴凹透镜制成的眼镜 .A.是远视眼的成因分析 ,A错 .B.佩戴的是凸透镜 ,矫正的是远视眼 ,B错 .C.是近视眼的成因分析 ,C错 .D.是佩戴凹透镜制成的眼镜 ,表示近视眼矫正 ,D正确 ,选D .9.张凤佩戴200度的远视眼镜来矫正视力,针对这一情况,以下说法正确得是〔〕A.远视眼镜的镜片是凹透镜B.远视眼镜的镜片是凸透镜C.他的眼镜可以使光线发散D.他的眼镜镜片可以成正立缩小的实像【答案】B【解析】A.远视眼镜的镜片是凸透镜,A错.B.远视眼镜的镜片是凸透镜,正确.C.他的眼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可以使光线会聚,凹透镜才使光线发散,B错.D.他的眼镜是凸透镜,凸透镜不能成正立缩小的实像,只能成正立放大的虚线,D错. 10.如以下列图所示,将凸透镜看作是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作是眼睛的视网膜,烛焰看作是被眼睛观察的物体.拿一个近视眼镜给"眼睛〞戴上,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而拿走近视眼镜那么烛焰的像变得模糊.在拿走近视眼镜后,为了能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以下操作可行的是〔〕A.将蜡烛远离凸透镜B.将光屏远离凸透镜C.将光屏靠近凸透镜D.将光屏和蜡烛同时远离凸透镜【答案】C【解析】近视眼成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靠近眼球一端〕.佩戴凹透镜后可以使光线延后相交,会聚到视网膜上.如题设的实验中,取下近视眼镜后,成像会靠近凸透镜,所以需要将光屏向凸透镜靠近,选C .11.眼球的结构类似于〔选填"照相机〞、"幻灯机〞或"放大镜〞〕,把来自外界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选填"倒立〞或〞正立〞〕的像,小明同学由于不注意用眼卫生,形成了近视眼,应当戴镜进行矫正.【答案】照相机倒立凹透【解析】眼球好似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把来自外界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假设不注意用眼卫生,患上近视是因为晶状体变厚,对光线的会聚能力增强,要矫正近视眼需要使光线发散一些,由于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故用凹透镜来矫正.12.每年6月6日是全国"爱眼日〞,图中表示近视眼的是_________图〔选填"甲〞或"乙〞〕,近视眼应佩戴____________透镜制成的眼镜进行矫正.【答案】甲凹【解析】近视眼视物时,光线相交与视网膜前,甲图符合近视眼视物时的情况.近视眼应佩戴凹透镜制成的眼镜将光线发散,延后相交在视网膜上来进行矫正.13.如图是张凤看远处物体时,眼球成像情况的示意图.由图可知,小红是________〔选填"近视眼〞或"远视眼〞〕,为了能正常学习和生活,需要佩戴________〔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答案】近视眼凹透镜【解析】由图可知:眼球成像在视网膜前,说明是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他应属于近视眼;应佩戴发散透镜即凹透镜进行矫正.14.产生远视眼的原因是:晶状体太薄 ,折光能力太_____ ,或眼球在前前方向上_________ ,近处物体透过晶状体所成的像在视网膜的______ ,所以看不清近处物体 ,应该佩戴_________镜矫正 .【答案】弱太短后面凸透【解析】形成远视眼的原因是晶状体太薄 ,折光能力太弱 ,或者眼球在前前方向上太短 ,因此来自近处某点的光还没有会聚成一点就到达视网膜了 ,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模糊的光斑 .凸透镜能使光会聚 ,在眼睛前面放一个适宜的凸透镜 ,就能使来自近处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 .15.人进入老年后,眼睛睫状体对晶状体的调节能力减弱,太远、太近的物体都看不清楚.近视远视一体眼镜〔双光镜〕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戴上这种眼镜,透过下半局部可以看清书上文字,透过上半局部镜片可以看清远处景物.由此可知,近视远视一体眼镜下半局部是______透镜,上半局部镜片对光具有_____〔选填"会聚〞或"发散〞〕作用.【答案】凸发散【解析】透过下半局部可以看清书上文字,说明不戴眼镜时不能看清近处物体,是远视眼,须凸透镜矫正,所以下半局部是凸透镜;透过上半局部镜片可以看清远处景物,说明不戴眼镜时不能看清远处物体,是近视眼,须凹透镜矫正,所以上半局部是凹透镜,对光具有发散作用.同学是近视眼,自习课上他戴上眼镜看书.如果摘下眼镜,要想还能够看清书上的字迹,他应将书______眼睛〔选填"靠近〞或"远离〞〕,书上的字在视网膜上成___立的像.【答案】靠近倒【解析】近视眼看远处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前,看不清楚.所以如果摘下眼镜,要想还能够看清书上的字迹,他应将书靠近眼睛.眼睛视物与照相机成像原理一样,物体在视网膜上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所以书上的字在视网膜上成倒立的像.17.用老花镜的镜片看近处书上的字,看到的像是______像;假设用它看远处的树,适当移动镜片直至|看到清晰的像,那么看到的像是______像〔选填"实〞或"虚〞〕.【答案】虚实【解析】老花镜的镜片是由凸透镜做成的,用老花镜的镜片看近处书上的字,相当于用放大镜视物,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当移动到物体距离镜子的距离超过1倍焦距时,那么就成实像了,所以假设用它看远处的树,适当移动镜片直至|看到清晰的像,那么看到的像是实. 18.用照相机拍照时,人到镜头的距离应远________镜头的焦距〔选填"大于〞或"小于〞〕.而人的眼球也好似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_____透镜,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________〔选项"正立〞或"倒立〞〕的实像.【答案】大于凸倒立【解析】用照相机拍照时,人到镜头的距离应该大于2倍焦距,所以应远大于镜头的焦距.人的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视物时与照相机工作原理相似,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19.通常把透镜焦距的倒数叫做透镜焦度,用Φ表示,即Φ =1/f .平常说的眼镜片的度数,就是镜片的透镜焦度乘100的值,凸透镜的度数为正数,凹透镜的度数为负数.一块-400度的眼镜片,它的焦度是_______ ,焦距是______ .【答案】4m -10.25m【解析】-400度的眼镜片,它的焦度是:Φ =400/100m =4m -1 .焦距f =1/Φ =1/4m -1 =0.25m .20.如以下列图所示是人眼球的成像原理图,晶状体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那么:当物体在很远的地方时,物体成像在视网膜上.当物体靠近人眼时,假设晶状体的焦距不变,那么它的像将会落在视网膜____〔选填"前〞、"上〞或"后〞〕而导致看不清物体.但实际上,人眼在由远到近地观察物体时,晶状体的焦距会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所以人们还是能清晰地观察到物体.【答案】后变小【解析】当物体靠近人眼时,假设晶状体的焦距不变,由于物距减小,像距会变大,所以像会成在视网膜后.但实际上,人眼在看远处物体时,睫状体会放松 ,晶状体比较薄 ,晶状体的焦距会变长,远处物体射来的光刚好会聚在视网膜上 ,眼睛可以看清远处的物体;当看近处物体时 ,睫状体收缩时 ,晶状体变厚 ,焦距变短 ,对光的偏折能力变大 ,近处物体射来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 ,眼睛就可以看清近处的物体 .所以人眼在由远到近地观察物体时,晶状体的焦距会变小.。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举一反三系5.4眼睛和眼镜同步练习(原卷版+解析)

5.4 眼睛和眼镜(原卷版)本节学习目标1.认识眼睛的结构和成像原理;2.了解近视眼的成因,熟悉近视眼的矫正方法;3.了解远视眼的成因,熟悉远视眼的矫正方法。
要点一眼睛与成像原理知识点一、眼睛1.构造:2.远点:当晶状体变得最扁平时,眼睛能看清的最远点叫做远点。
正常眼睛的远点在无穷远处。
3.近点:当晶状体变得最凸起时,眼睛能看清的最近点叫做近点。
正常眼睛的近点一般为10cm处。
4.明视距离:正常眼睛观看25cm远的物体时,感到既清楚又不易疲劳,因此把25cm的距离叫做正常眼睛的明视距离。
要点诠释:1.当物距变化时,眼睛的睫状肌会改变晶状体的弯曲程度,使物体的像总能落在视网膜上。
2.从图中可以看出,一只眼的观察范围大约是150°,而两只眼的观察范围就接近180°。
人的两眼观察范围有很大一部分是相互重叠的。
人只有同时使用两只眼睛,才能准确地判断物体的前后距离。
【例】(2023·永州)人的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机,物体在视网膜上能够成倒立、_______(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小明由于不注意用眼卫生成了近视眼,他需要戴一副由_________透镜片做的眼镜进行视力矫正,因此中学生应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
【变式1】(2023·长春)在人的眼球中,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
A. 平面镜B. 玻璃砖C. 凸透镜D. 凹透镜【变式2】眼睛相当于一架。
和角膜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它把来自于物体的光会聚在上,形成物体的像,将这个信号传给大脑,我们就看到了物体。
【变式3】(2023·成都)今年6月6日是全国第28个爱眼日。
正常眼睛观察物体最清晰而又不易疲劳的距离,约为25cm,叫做明视距离。
近视眼的明视距离______正常眼的明视距离(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与近视眼不同,远视眼需要佩戴______透镜矫正。
要点二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知识点二、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1.近视眼和远视眼:近视眼远视眼表现只能看清近处的物体,看不清远处的物体只能看清楚远处的物体、看不清近处的物体成因晶状体比正常眼睛的晶状体凸一些,折光能力太强,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长。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5.4 眼睛和眼镜 同步练习(带答案)

眼睛和眼镜同步练习一、单选题1.学习了透镜知识后,小勇回家认真研究爷爷的老花镜,并得出以下结论,你认为他的这些结论中不妥当的是()A. 老花镜是一种凹透镜B. 老花镜可以用来做放大镜C. 老花镜能在阳光下点燃白纸D. 爷爷原来是个远视眼2.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矫正远视眼需要佩戴合适的凹透镜B. 矫正近视眼需要佩戴合适的凹透镜C. 人站在穿衣镜前看到自己在镜中的像是实像D. 用照相机拍照时,景物应位于照相机镜头的二倍焦距以内3.关于下列四种光现象说法正确的是()A. 凹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B. 光线通过凸透镜必会聚于一点C. 凸透镜只能成倒立的实像D. 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4.张大胜同学是近视眼,自习课上他戴上眼镜看书。
如果摘下眼镜,要想还能够看清书上的字迹,关于他的做法以及书上的字在视网膜上成像的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将书靠近眼睛,像是倒立的B. 将书靠近眼睛,像是正立的C. 将书远离眼睛,像是倒立的D. 将书远离眼睛,像是正立的5.下列图中关于光学现象的描述或解释不正确的是()A. 甲图中小孔成的是倒立的虚像B. 乙图中凹透镜可以矫正近视眼C. 丙图中白光通过三棱镜会分解成多种色光D. 丁图中漫反射的光线遵循光的反射定律6.我们人眼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
针对如图所示的成像情况,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属于近视眼,应配戴凸透镜B. 属于近视眼,应配戴凹透镜C. 属于远视眼,应配戴凸透镜D. 属于远视眼,应配戴凹透镜7.如图所示,表示近视眼矫正的是()A. B.C. D.8.下列关于远视眼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小明在医院经过鉴定是远视眼,说明他的眼睛非常好,看物体非常清楚B. 远视眼要配戴凸透镜来看清近处物体C. 远视眼是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过强造成的D. 远视眼不管看近处还是远处物体,成像都在视网膜的后面9.在探究近视眼视力矫正问题时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模拟眼睛,烧瓶中的着色液体相当于玻璃体,烧瓶左侧紧靠瓶壁的凸透镜相当于晶状体,右侧内壁相当于视网膜.图中的四幅图是一些同学描绘近视眼矫正的方法和光路,其中能达到近视眼矫正目的是()A. B.C. D.10.某同学为了探究“视力矫正”原理,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装置做了以下实验:在光具座上依次放上烛焰、凸透镜(相当于人的眼睛)、光屏,调整后,光屏上得到的是模糊的倒立实像,他将一个眼睛片放在凸透镜和烛焰之间,发现光屏上的像变清晰了,他移走眼镜片,稍微将光屏远离凸透镜,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则()A. 人的眼睛是老花眼,眼镜片是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B. 人的眼睛是老花眼,眼镜片是凸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C. 人的眼睛是近视眼,眼镜片是凹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D. 人的眼睛是近视眼,眼镜片是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11.如图为正常人眼看远近不同物体时眼睛的自动调节,以下分析正确的是()A. 这不可能是同一个人的眼B. 这说明眼睛是一个自动变焦(距)系统C. 看近处的物体晶状体应扁平一些D. 看远处的物体常常需要眯起眼睛看二、填空题12.每年的6月6日为全国“爱眼日”.如图表示某两人看物体时的光路图,要在视网膜上成清晰的像,甲需要配戴______ 镜,乙需要配戴______ 镜.13.如图所示,在烧杯中漂浮着一个正方体的木块,水面以下的部分看起来比水面以上的部分要大一些,这是因为烧杯和水起到了______透镜(选填“凸”或“凹”)的放大作用,从而形成了一个______像(选填“虚”或“实”)。
部编物理八年级上册第5.4课时眼睛和眼镜(解析版)含答案

第5.4课时眼睛和眼镜一、眼睛的工作机制眼球相当于一架 机.晶状体和角膜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 透镜,眼球后部的 相当于胶片(光屏),物体在眼睛的视网膜上成的是一个 、 的 像.二、近视眼的形成及其矫正近视眼的形成是由于晶状体变 ,对光的折射能力 ,看 处物体时,物体发出的光提前会聚,像成在视网膜的 方;可以戴 镜来矫正,因为它具有 光线的性质,使清晰的像略 ,准确地成在视网膜上.三、远视眼的形成及其矫正远视眼的形成是由于晶状体变 ,对光的折射能力 ,看 处的物体时,物体发出的光延后会聚,像成在视网膜的 方;可以戴 镜来矫正,因为它具有 光线的性质,使清晰的像略 ,准确地成在视网膜上.答案:照相凸视网膜倒立缩小实厚增强远前凹透发散向后移考点1 对眼睛和眼镜的解读1.眼睛的结构:(1)角膜:在眼球前部凸出的透明部分。
(2)晶状体:眼球前部有一个透明的囊状物体叫晶状体,它的特点是易发生形变,弹性较好(3)睫状体:位于晶状体附近的肌肉,起改变晶状体形状的作用,使眼睛能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睫状体放松,晶状体变薄,折光能力变弱,焦距变大;睫状体收缩,晶状体变厚,折光能力变强,焦距变小。
(4)视网膜:上面布满了感光细胞,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受到光的刺激产生信号,视神经把这个信号传输给大脑,我们就看到了物体,它的作用相当于照相机中的胶片。
(5)瞳孔:可以放大或缩小的孔,相当于照相机的光圈,在外界光线充足时,瞳孔缩小;光线较弱时,瞳孔放大。
2.眼睛的成像原理: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机,角膜和晶状体的共同作用相当于凸透镜,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倒立、缩小的实像。
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受到光的刺激产生信号,视神经把这个信号传输给大脑,我们就可以看到了物体,睫状体可以改变晶状体的形状,相当于改变了凸透镜的屈光度。
3.眼睛通过睫状体来改变晶状体的形状(1)当睫状体放松时,晶状体比较薄,远处物体射来的光刚好会聚在视网膜上,眼球可以看清远处的物体;(2)当睫状体收缩时,晶状体变厚,对光的偏折能力变大,远处物体射来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眼睛就可以看清远处的物体。
2023届中考物理解答题专练:眼睛和眼镜(含解析)

2023届中考物理解答题专练:眼睛和眼镜(共15题)1.近视眼的原因及其矫正方法(如图所示):(1) 特点:只能看清近处的物体,看不清远处的物体。
原因:产生近视眼的原因是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因此来自远处的某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到达视网膜时已经不是一点而是一个模糊的光斑了。
(2) 矫正方法:在眼睛前面放一个合适的。
2.如果物体离眼睛近,来自它某点的光线到达眼睛时是发散的;如果物体远离眼睛,来自这点的光线到达眼睛时发散程度便会降低。
因此,我们把来自遥远物体上某点的光线到达眼睛时视作平行,如图甲所示。
(1) 我们做上述推断的前提是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是沿传播的。
(2) 当物体远离眼睛时,眼球中晶状体的曲度会减小。
图乙表示物体在不同眼球中的成像情况,其中表示视力正常的人观看远处物体的是。
3.近视眼及其矫正(1) 产生原因:晶状体太,折光能力太,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使像成在视网膜的。
(2) 矫正方法:在眼睛前方放一个透镜,利用它对光有的作用使像成在视网膜上。
4.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每年的6月6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爱眼日”。
下面两个图,表示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像图。
(1) 对两个图,描述正确的是:;A.甲表示近视眼的成像图,乙表示远视眼的成像图B.甲表示远视眼的成像图,乙表示近视眼的成像图(2) 其中,(选填“近视眼”或“远视眼”)应配戴凸透镜制成的眼镜进行矫正;(3) 对于凸透镜和凹透镜,能够成虚像的透镜是。
A.只有凸透镜B.只有凹透镜C.凸透镜凹透镜都可以5.如图所示,F和Fʹ为凸透镜的焦点,P和Pʹ到凸透镜的距离为二倍焦距。
(1) 保证蜡烛、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应将光屏向(选填“左”或“右”)移动,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倒立的(选填“放大”或“等大”或“缩小”)的实像。
(2) 若将图示装置模拟人的眼睛成像系统,成像总在光屏左侧,该种情况表明这样的眼睛是(选填“近”或“远”)视眼,需要配戴一个焦距合适的(选填“凹”或“凸”)透镜才能加以矫正。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5-4眼睛和眼镜 习题(解析版)

5.4眼睛和眼镜1一、选择题1.关于常见的光学仪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焦距越小的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越明显B.校园内安装的监控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凹透镜C.想要矫正近视眼,要用适当的凸透镜片做成眼镜D.平行于主光轴的光,通过凹透镜后一走经过焦点2.小明只能看清近处的物体,而看不清远处的物体,来自远处某点的光会聚在他的视网膜前。
那么()A.他可能患上近视眼,需用凸透镜矫正B.他可能患上近视眼,需用凹透镜矫正C.他可能患上远视眼,需用凸透镜矫正D.他可能患上远视眼,需用凹透镜矫正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远视眼用凸透镜来矫正B.池水看起来变“浅”了,这是由于光的折射C.阳光灿烂的日子,行走在绿树成荫的街道上,常常见到地面上有一些圆形的光斑,这些光斑实际上是太阳的实像D.眼睛近视了,这是由于晶状体的折光能力太弱或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长4.人们常说的“老眼昏花”通常是指()A.远视眼B.青光眼C.近视眼D.白内障5.关于透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远视眼的人佩戴的眼镜是凹透镜B.照相机中所成的像是放大正立的C.用投影仪投放出来的电影画面属于虚像D.丢弃的矿泉水瓶容易引起火灾,是因为矿泉水瓶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能会聚阳光二、非选择题6.人的眼睛像一架精密的照相机。
如图所示是描述人眼看物体的成像图,其中看远处景物的是________图,景物在视网膜上成的是像________(选填“实”或“虚”)。
7.+300度和-200度的眼镜片,属于近视镜片的是________,它的焦度是________,焦距是________,眼镜的度数反映镜片________本领的大小,度数越大,表示镜片发散或会聚光线的本领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小明进行“视力的矫正”探究活动时,将自己戴的近视眼镜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如图甲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缩小、倒立的清晰实像,拿开眼镜后,光屏上的像变得模糊了。
精品练习(附答案)《眼睛和眼镜》(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2021-2022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节节高第5章第4节眼睛和眼镜一、单选题1.某同学为了探究“视力矫正”原理,利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装置做了以下实验,如图所示。
光屏上得到的是模糊的像,他将一个眼镜片放在凸透镜和烛焰之间,发现光屏上的像变清晰了,移走眼镜片,稍微将蜡烛靠近凸透镜,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则该眼镜片是()A.近视眼镜片,对光线有发散作用B.近视眼镜片,对光线有会聚作用C.远视眼镜片,对光线有会聚作用D.远视眼镜片,对光线有发散作用2.王老师在改作业时自言自语道:“老了,作业本上的字都看不清了,放远点就好了。
”由此可知,王老师眼睛的症状及需要配戴的眼镜的镜片应该是()A.近视眼,凸透镜B.远视眼,凸透镜C.近视眼,凹透镜D.远视眼,凹透镜3.拿一副远视眼镜放在凸透镜前,如图所示,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移走远视眼镜,烛焰的像变得模糊,为了能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下列操作可行的是()A.将蜡烛靠近凸透镜B.将光屏靠近凸透镜C.将光屏远离凸透镜D.将光屏和蜡烛同时靠近凸透镜4.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一系列折射后,成像于()A.角膜B.视网膜C.晶状体D.视觉中枢5.关于透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远视眼的人佩戴的眼镜是凹透镜B.照相机中所成的像是放大正立的C.用投影仪投放出来的电影画面属于虚像D.丢弃的矿泉水瓶容易引起火灾,是因为矿泉水瓶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能会聚阳光6.小王戴的近视眼镜的镜片是()A.凸透镜B.凹透镜C.凸面镜D.凹面镜7.如图所示的四幅示意图中,表示近视眼成因和近视眼矫正的是()A.乙和丙B.乙和丁C.甲和丁D.甲和丙8.人眼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下列关于近视眼的成因说法中正确的是()A.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B.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强C.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弱D.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9.(2020·济南质检)人眼看物体和凸透镜的成像原理是一样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 眼睛和眼镜》同步练习及答案(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眼睛和眼镜》同步练习及答案(人教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关于近视眼,在不戴眼镜时看不清物体,这时物体成的像在眼睛A.视网膜上B.视网膜前方C.视网膜后方D.以上都不对2.人眼是一个高度精密的光学系统,下列围绕人眼的讨论,错误的是()A.视网膜相当于光屏B.晶状体和角膜相当于一个凸透镜C.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成的像是倒立的D.人看近处的物体时,晶状体会变薄3.下列关于光学现象描述或解释正确的是A.近视眼镜是利用凹透镜使光线发散B.远视眼镜是利用凹透镜使光线发散C.光由空气射入水中时,传播速度变大D.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4.小宇同学的奶奶年龄大了,总看不清手机屏幕,需要把手机拿得远远的才能勉强看清。
细心的小宇在网上帮奶奶购买了一个手机屏幕放大器(图甲)。
将手机放在支架处,透过透明的屏幕放大器即可看到手机屏幕放大的像,图乙为其观看效果。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屏幕放大器相当于一个凹透镜B.透过屏幕放大器看到的像是实像C.手机在屏幕放大器的一倍焦距以内D.小宝奶奶戴近视眼镜即可看清近处物体5.小明给小雨拍了一张半身照后,想给他拍一张全身照,他的做法正确的是()A.靠近小雨且镜头伸长B.靠近小雨且镜头后缩C.远离小雨且镜头伸长D.远离小雨且镜头后缩6.交警部门利用“电子警察”﹣﹣摄像镜头捕捉人脸信息,并将所拍图象通过人像识别软件确定当事人,下面对该装置分析错误的是()A.该摄像镜头相当于凸透镜B.该摄像镜头对光具有会聚作用C.近视眼镜和该镜头有相同的结构特征D.若镜头的焦距为10cm,为了能成清晰的像,人脸到镜头的距离应大于20cm7.如图四幅图中,分别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和矫正做法的是()A.②②B.②②C.②②D.②②8.下列现象中,哪一项是利用光的折射现象()A.湖水中的倒影B.戴老花镜看报纸C.照镜子D.小孔成像9.透镜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应用广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近视眼镜利用了凹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B.照相机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的性质C.投影仪能使物体在屏幕上成正立、放大的虚像D.借助放大镜看地图时,地图到放大镜的距离应大于一倍焦距10.很多同学由于沉溺电子游戏、超时使用电子产品以及不规范做眼保健操,导致只能看到近处的物体而看不到远处的物体而产生眼睛疾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物理《眼睛和眼镜》同步练习题
1.下面是关于眼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分别填上近视眼、远视眼、正常眼
(2)图中甲眼、丙眼比较,不同点是:a_____;b_____.
2.下列与近视眼不符合的是
A.晶状体曲度过大
B.物像落在视网膜前方
C.眼球前后径过短
D.可用凹透镜纠正
3.你观察到光线逐渐增强时,瞳孔的变化过程是_____,结合瞳孔的位置,你认为瞳孔的变化,可能是由_____来调节的.
4.检查视力的时候,视力表上的“”落在被检查者视网膜上的图像是
A.E
B.E
C.E
D.E
5.物像只有落在__________上,人才能够清晰地看到这个物体.这就需要眼球内_________等结构具有灵敏的调节功能。
参考答案:
1.答案:(1)近视眼,远视眼,正常眼(2)视网膜距晶状体太远;晶状体太凸
解析:(1)甲图通过晶状体的平行光线,还未到达视网膜就已聚成焦点,而当光线到达视网膜时又都分散,这样就看不清远处的物体.是近视眼;乙图通过晶状体的平行光线,到达视网膜时,还没有会聚,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这样就看不清物体,是远视眼;丙图通过晶状体的平行光线,会聚到视网膜上,这是正常眼.
(2)甲图是近视眼,丙图是正常眼,近视眼的视网膜距晶状体太远,晶状体太凸,折光能力强,和正常眼不同.
2.答案:C
3.答案:光线逐渐增强,瞳孔逐渐变小;虹膜
解析:眼睛瞳孔的作用能改变大小来控制进入眼睛的光线量,光线逐渐增强时,由于我们的眼睛不用太多光线来观看物体,瞳孔会自动收窄.从课本图3.4—1中眼球的结构可看出:瞳孔外壁是虹膜,瞳孔的变化是由虹膜控制的.
4.答案:C
解析:眼球中角膜和晶状体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它能使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倒立、缩小的像.可见选项C是正确的.
5.视网膜晶状体
1.眼睛通过睫状体来设定________的形状;当睫状体放松时,晶状体比较_______,远处物体的像落在_______上,眼球可以看清远处的物体。
2.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太______,远处物体的像落在视网膜______(填“前”或“后”)。
而看不清远处的物体。
3.远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太______,近处物体的像落在视网膜______(填“前”或“后”)。
而看不清远处的物体。
4.图3-4-1中是人眼晶状体调节光路图,其中描述正常眼的成像情况的是_______,描述近视眼的成像情况是_____;描述远视眼的成像是_______;描述矫正近视眼的方法的是______;描述矫正远视眼的方法的是______。
参考答案:
1.晶状体薄视网膜2.厚前3.薄后
4.A,B D C F E
1.人用眼睛观察一个物体,例如观察一棵树,其光学原理就像图1中的一支蜡烛通过凸透镜成像在光屏上一样。
__________就相当于图3—29中的蜡烛,人眼睛的_________就相当于凸透镜,_________就相当于光屏。
图1
2.图2中分别画出了眼睛看近处和看远处的各两种光路,在A、B、C、
D 四种光路中,__________描述了正常眼的成像情况;__________描述了近视眼的成像情况;__________描述了远视眼的成像情况。
A B
C
D
3.眼镜店交给小红一个塑料袋,里面用纸包着四种眼镜镜片。
小红知道这里面有刘老师+150度和李老师+300度的镜片,还有小华的-175度和小玲-350度的镜片。
回到学校里打开纸包,发现四种镜片上都没有标明度数,小红仔细观察镜片的形状,并且特别注意镜片的厚度。
他把四种镜片的截面画成了图3中甲、乙、丙、丁所示的形状,如果小红的作图是准确的,则可以知道:__________是+150度的;__________是+300度的;__________是-175度的;__________是-350度的。
以上四种镜片中,__________是近视眼镜的镜片。
图3
4.小明的爷爷有一副老花眼镜,一天晚上,小明想估测这副眼镜的度数,小明把房间的窗户打开,使得在房间里能看见窗外很远地方的一盏明灯。
小明站在白墙旁边用眼镜片把这盏灯的像成在白墙上。
小明测得此时镜片到墙的距离是约等于34 cm。
这样,可以认为,这副镜片的焦度是_________,镜片的度数是__________度。
5.图4描述了眼球在以一定视角观察某一物体时的情况,从图中可以看出,
图2
物体在视网膜上所成像的大小是由视角决定的。
如果视角大,物体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大,眼睛所看到的物体就大。
下面四种情况,眼睛感到最长的物体是
图4
A 站在20 m远的1.6 m高的人
B 18 m远的一棵1.7 m高的小树
C 20 m远的1.7 m高的栏杆
D 40 m远的1.8 m的竹竿
6.小明的爷爷和爸爸都是老花眼,爷爷的老花眼更重一些,小明的妈妈则是近视眼。
他们用的三副眼镜都放在报纸上,如图5所示,现在爸爸要看书,让小明把眼镜递给他,小明应该拿图__________中的那一副。
图5
7.你会做下面的实验吗?
矫正近视眼的模拟实验
取一个凸透镜(家庭用放大镜),蜡烛(或电灯)、白纸板(做成光屏状)和近视眼镜。
把蜡烛、凸透镜和光屏按图6所示摆好,调节蜡烛和凸透镜位置,使得在光屏上得到一个蜡烛的缩小实像。
我们用白纸板模拟眼睛的视网膜,上述实验,表示正常眼看物体时,能在视网膜上生成清晰的像。
图6
把蜡烛向左移动一定距离,此时蜡烛的实像不再落在光屏上,光屏上蜡烛的形象变得模糊,用另一张白纸在光屏前移动,可得到蜡烛清晰的像。
这个实验模
拟近视眼看不清远处的物体,远处物体的像成在近视眼视网膜的前方。
用一个近视眼镜镜片放在凸透镜前,模拟近视眼用凹透镜来矫正视力。
这时物体发出的光通过凹透镜发散后再进入眼睛(凸透镜),可以看到光屏上又出现了清晰的蜡烛像。
请按上述过程进行实验。
记录实验的数据,描述实验现象。
参考答案:
1.树,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视网膜
2.AC,D,B
3.甲,乙,丁,丙,丙、丁
4.3,300 5.B 6.乙7.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