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学案:5.4眼睛和眼镜

合集下载

辽宁省大连枫叶国际学校初中校区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学案:5.4眼睛和眼镜

辽宁省大连枫叶国际学校初中校区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学案:5.4眼睛和眼镜

主备人:孟祥瑞上课日期:授课人:【学习目标】1.了解眼睛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

2.领会近视和远视的成因,了解眼镜是怎样矫正视力的。

【学习重点】培养学生用前面所学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知识,加深对眼睛的了解。

【学习难点】眼镜是怎么矫正视力的。

【课前复习】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课堂活动】活动一认识眼睛1.眼睛的结构,如右图2.眼睛的成像原理人眼看物体和______成像的原理是一样的,物体在视网膜上成的是_____、____ 的实像。

来自物体的光线通过瞳孔,经过晶状体成像在视网膜上,再经过神经系统传到大脑,经过大脑处理,我们就看到了物体。

眼睛中的__________相当于凸透镜,___________相当于光屏。

活动二近视眼及其矫正1.产生近视眼的原因是:晶状体______,折光能力_____或者眼球前后方向_____,因此来自远处某点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______。

2.近视眼的矫正近视眼只能看清_____的物体,看不清_____的物体。

矫正近视眼,可配戴用 透镜制成的近视眼镜,使入射的平行光线经凹透镜______后再射入眼睛,会聚点就能移动到 上。

活动三 远视眼及其矫正 1.远视眼的成因产生远视眼的原因是:晶状体_____,折光能力_____,或眼球前后方向_____,因此来自近处一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的_____。

2.远视眼的矫正远视眼只能看清_____的物体,看不清_____的物体。

矫正远视眼,可配戴用 透镜制成的远视眼镜,使入射的光线经凹透镜 后再射入眼睛,会聚点就能移动到 上。

活动四 眼睛的度数1.焦度(φ):焦距的倒数(f 1)就叫透镜焦度。

(φ=f1) 2.眼睛度数(D)的计算:眼睛片度数是透镜焦度乘以100。

(D=f1×100) 如:一近视镜片-200度,则该片透镜的焦度为 ,是 透镜。

再如焦距为31m 的凸透镜,远视镜片为 度。

【当堂检测】3.有关眼睛视物的问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晶状体变厚时,对光的偏折较大,此时人能看清近处物体。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5.4 眼睛和眼镜(学案 )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5.4 眼睛和眼镜(学案 )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5.4 眼睛和眼镜(学案)第 2 页第 3 页3.矫正方法:佩戴第二步:互学探究互学要求:小组内合作交流,互相帮助,形成共同成果。

近视眼成像于视网膜近视眼佩戴矫正,使像正好会聚在第三步:展学探究展评要求:借助讲台,给大家展示本小组的成果,并向全班同学征求不同意见,让全班同学参与完善答案。

主问题3 远视眼及矫正第一步:自学探究:自学要求:仔细阅读课本,独立完成问题。

1.远视眼特点远视眼只能看清的物体,看不清的物体.2.成因晶状体太,折光能力太,或者眼球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长,因此,来自近处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______,达到视网膜时已经是一个模糊的光斑了。

3.矫正方法:佩戴第二步:互学探究互学要求:小组内合作交流,互相帮助,形成共同成果。

远视眼成像于视网膜远视眼佩戴矫正,使像正好会聚在第三步:展学探究展评要求:借助讲台,给大家展示本小组的成果,并向全班同学征求不同意见,让全班同学参与完善答案。

第二部分达标检测1.高老师戴着眼镜正在批改作业时,听到远处有学生叫她,为看清该学生的面貌,高老师立即摘下眼镜跟这位学生打招呼。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高老师所戴眼镜的镜片是凸透镜B、高老师是近视眼C、高老师不戴眼镜看近物时,物像会成在视网膜前方D、高老师可能晶状体太厚2.图1所示的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的图是,能正确表示近视眼矫正方法的是3.所示的眼镜的镜片是_______透镜,这种眼镜可以用于矫正_______眼。

第 4 页4.在中考体检时,医生让李华同学观察前方平面镜中的视力表来确定视力,视力表在李华的后方,他在镜中看到的是视力表的一个________立、等大的虚像。

测试后,医生发现李华眼睛近视,他需配戴_________ 透镜矫正视力。

5.如图6是某人的眼球成像示意图。

请在眼球前的虚线框内画上合适的透镜,来矫正他的视力。

课后反思:第 5 页。

新版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教学设计:5.4眼睛和眼镜(附教学反思)

新版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教学设计:5.4眼睛和眼镜(附教学反思)

新版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教学设计:5.4眼睛和眼镜(附教学反思)
科学世界——眼镜的度数
这里有几个老花镜,请同学们自学课本的科学世界“眼镜的度数”,然后分组进行讨论,设计测量老花眼镜度数的实验方案。

多媒体投影相关知识。

知识:
1.透镜的焦度:透镜焦距的倒数。

(Φ)
公式:Φ=1/f(f为透镜焦距)
单位:Φ:m-1f:m X
2.眼镜度数=透镜焦度×100
3.凸透镜的度数用正数表示,凹透镜的度数用负数表示。

三、板书设计
第4节眼睛与眼镜
一、眼睛的工作原理
成像特点:倒立、缩小的实像调节:改变焦距
明视距离:眼睛距物体25 cm处
二、近视眼和远视眼
近视眼(会聚点提前):凹透镜矫正
远视眼(会聚点置后):凸透镜矫正
四、教学反思
设计这节课时,努力把握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创设情景、设计提问、课件引导,力求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学会知识的目的。

首先,我通过复习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入手,为眼睛的成像知识作铺垫;然后把眼睛成像和照相机成像作比较,调动了学生想要了解自己眼睛的有关问题,从而很快进入正题。

对关于人眼看远处、近处物体都能看清是由于晶状体的厚薄在发生变化来调节的这个问题,我主要是通过课件展示来帮助学生理解的。

让学生明白凸透镜的薄厚不同,它们的焦距、折光能力等都有不同,从而引导学生思考人眼看远近物体都能看清的原因是晶状体在调节。

另外,关于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矫治,一方面引导学生分析光路图,利用他们所学过的知识寻找解决的办法,另一方面,通过课件模拟对以上两种眼病的矫治,使学生印象更深刻。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5.4眼睛和眼镜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5.4眼睛和眼镜优秀教学案例
4.设计具有挑战性的思考题,如“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光的折射现象”,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小组合作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定一个眼睛部位进行研究,共同探讨其功能和作用。
2.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各自的观点和看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小组合作完成实验任务,如制作眼睛模型、探究光的折射现象等,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模型、实物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2.利用实验、讨论、小组合作等方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光学现象,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4.注重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现象的兴趣。
2.培养学生关爱眼睛、关注身体健康的意识,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3.培养学生勇于实验、敢于探究的精神,锻炼学生的意志力和耐力。
4.培养学生尊重事实、严谨治学的态度,使学生认识到物理学在生活中的重要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制定合适的教学策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有效的学习和提升。同时,通过设置富有挑战性的教学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思维品质。在教学评价方面,我将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充分发挥评价的诊断和反馈作用,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有力保障。
五、案例亮点
1.情景创设丰富多样:本节课通过展示眼睛模型、播放眼睛工作原理动画以及创设生活中的实例,使学生直观地了解眼睛的结构和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些情景创设不仅有助于学生对眼睛知识的理解,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5.4眼睛和眼镜(导学案)八年级物理上册(人教版)

5.4眼睛和眼镜(导学案)八年级物理上册(人教版)

5.4 眼睛和眼镜(导学案)【学习目标】1. 了解眼睛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

2. 通过了解晶状体的调节过程,知道人眼观察远处和近处物体都能看清的原因。

3. 通过分析近视和远视形成的原因,了解眼镜是怎样矫正视力的,体会科学技术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4. 知道用眼常识,并形成爱护眼睛的意识。

【学习重点】1. 眼睛成像原理和调节作用。

2. 近视和远视的成因及矫正。

【学习难点】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方法。

【自主预习】阅读教材,完成以下问题:1. 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机。

晶状体和角膜相当于,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的实像。

看远处与近处景物时,眼睛通过来改变晶状体的凹凸程度,从而改变“凸透镜”的,使远处和近处的物体都能在上成像,可以看清远处和近处的物体。

2. 近视眼只能看清处的物体,看不清处的物体,近视眼需利用来矫正。

3. 远视眼只能看清处的物体,看不清处的物体,远视眼需要利用来矫正。

4. 透镜的焦距f的长短标志着的大小。

焦距越短,折光本领越,把透镜叫透镜焦度。

平时说的眼镜的度数等于透镜焦度×。

【合作探究】探究一、眼睛1. 眼球的主要结构及各部分作用主要由角膜、、瞳孔、虹膜、睫状体、玻璃体、等组成。

①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②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的;③睫状体可以改变晶状体的形状(改变焦距);④瞳孔相当于照相机的。

2. 眼睛的视物原理人的眼球好像一架,眼睛观看物体时,物距大于焦距,物体发出或反射的光进入人眼,经晶状体和角膜折射后,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的实像。

视网膜上感光细胞受到光的刺激,视神经把这个信号传输给大脑,大脑将图像处理后翻转过来,我们就看到了物体。

3. 眼睛的调节【议一议】我们知道,照相机在拍摄远近不同的物体时,是通过调节像距(镜头到胶片的距离)来得到清晰的像。

人用眼睛看远近不同的物体时,像都成在视网膜上,晶状体和视网膜之间的距离不能变,人眼如何使远近不同的物体都在视网膜上成清晰的像?(1)正常眼睛的调节眼睛通过睫状体改变的厚薄,来看清楚近处和远处的物体。

5.4眼睛和眼镜 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5.4眼睛和眼镜 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眼睛和眼镜》一、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眼睛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理解近视和远视的成因及矫正方法,认识眼镜的种类和作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眼睛和眼镜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培养保护视力和正确使用眼镜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理解近视和远视的成因及矫正方法,认识眼镜的种类和作用。

难点:理解眼睛的成像原理和调节功能,掌握正确使用眼镜的方法。

三、教学器材眼睛模型近视眼镜和远视眼镜凸透镜和凹透镜光具座和光屏蜡烛和火柴刻度尺四、教学过程导入通过展示一些与眼睛和眼镜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引出眼睛的重要性及眼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兴趣。

新课讲解眼睛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利用眼睛模型,讲解眼睛的主要部分(角膜、晶状体、视网膜等)及其作用,强调眼睛对光线的折射和成像功能。

近视和远视的成因:通过图示和讲解,引导学生理解近视和远视的成因,即眼球形态或折光能力异常导致的成像位置偏移。

近视和远视的矫正:介绍近视眼镜(凹透镜)和远视眼镜(凸透镜)的矫正原理,即通过镜片对光线的折射作用,使成像位置恢复正常。

实验探究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探究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折射作用,理解近视和远视的矫正原理。

实验器材:凸透镜、凹透镜、光具座、光屏、蜡烛、火柴、刻度尺。

实验步骤:a. 将蜡烛、凸透镜(或凹透镜)、光屏依次安装在光具座上,调整它们的高度,使蜡烛的焰心、透镜的光心、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

b. 点燃蜡烛,调整物距(蜡烛到透镜的距离),观察光屏上的像,记录物距、像距和成像特点。

c. 分别用凸透镜和凹透镜进行实验,比较它们对光线的折射作用和成像效果。

d. 分析实验数据,总结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折射规律及其在近视和远视矫正中的应用。

原理深入结合实验现象和数据分析,深入讲解眼睛的成像原理和调节功能,以及近视和远视的矫正方法。

强调正确使用眼镜的重要性和方法。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5.4 眼镜和眼睛 学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5.4 眼镜和眼睛 学案

第四节:眼睛和眼镜一、眼睛和眼镜一节主要内容导学1.了解人眼的构造,知道眼睛是如何看见物体的;2.理解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的方法。

3.会求眼镜度数问题二、眼睛和眼镜一节自主学习完成知识构造网1.眼睛的构造及其看清物体的原理(1)眼球的构造如下图:眼球好似一架照相机。

和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它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上,形成物体的像;A.眼睛的调节〔如图甲乙所示〕。

眼睛通过来改变晶状体的形状,当睫状体放松时,比拟薄,远处物体射来的光刚好会聚在视网膜上,眼睛可以看清远处的物体。

当睫状体时,晶状体变,对光的偏折能力变大,近处物体射来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眼睛就可以看清近处的物体了。

2.近视眼特点、形成及其矫正的方法(1)近视眼的病症:只能看清处的物体,看不清处的物体;(2)近视眼产生的原因: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或者眼球在前前方向上,因此来自于远处物体的光会聚成像在视网膜的方(填“前〞或“后〞),所以看不清远处的物体;(3)近视眼矫正的方法:利用凹透镜能使光线发散的特点,在眼睛前面放一个镜,就能使来自远处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上。

;3.远视眼的特点、形成和矫正的方法(1)远视眼的病症:只能看清处的物体,看不清处的物体;(2)远视眼的产生原因:晶状体,折能力太弱,或者眼球在前前方向上,因此来自于近处物体的光会聚成像在视网膜的方,所以看不清近处的物体;(3)远视眼的矫正方法:利用凸透镜能使光会聚的特点,在眼睛前面放一个,就能使来自近处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了。

4.眼镜的度数〔1〕透镜焦距的长短标志着折光本领的大小。

焦距越短,折光本领。

通常把透镜焦距的倒数叫做,用表示,即。

(2)平时说的眼镜片的度数,就是镜片的乘100的值。

例如100度远视镜片的透镜焦度是,它的焦距是。

注意:凸透镜即远视镜片的度数是,凹透镜即近视镜片的度数是。

三、眼睛和眼镜一节重点和难点如何处理的思维方法1. 了解眼镜的构造是处理本节问题的根底。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5.4 眼睛和眼镜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5.4 眼睛和眼镜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5.4 眼睛和眼镜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掌握眼睛的结构和功能。

2.了解视觉缺陷的类型和原因。

3.知晓近视、远视和散光的定义及其防治方法。

4.了解眼镜的原理和种类。

5.培养学生正确使用眼镜的意识和方法。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 1. 眼睛的结构和功能。

2. 近视、远视和散光的定义及其防治方法。

3. 眼镜的原理和种类。

难点: 1. 近视、远视和散光视觉缺陷的原因和治疗方法。

2. 学生正确使用眼镜的意识和方法。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PowerPoint或其他教具。

–教学板书:眼睛的结构和功能、视觉缺陷的类型和原因、近视、远视和散光的定义及其防治方法、眼镜的原理和种类。

2.学生准备:–教科书、笔记本、铅笔等。

–学生实验手册。

四、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出话题:“你有没有在日常生活中遇到过视力问题?你知道视力问题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吗?”以此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步骤二:知识讲解(15分钟)1.通过PPT或教具介绍眼睛的结构和功能。

包括:角膜、瞳孔、晶状体、视网膜等。

2.对不同类型的视觉缺陷进行解释,包括近视、远视和散光。

并引导学生思考视觉缺陷的原因。

3.介绍近视、远视和散光的定义及其防治方法,包括生活中的常见预防方法和治疗方法。

4.介绍眼镜的原理和种类,了解不同类型的眼镜适用于不同的视觉缺陷。

步骤三:实践探究(20分钟)1.根据学生实验手册的指导,开展实验活动。

实验内容为:使用凸透镜观察物体的变化,进一步认识近视和远视的原理。

2.学生分组完成实验,观察实验结果,并记录实验数据和观察心得。

3.引导学生讨论实验结果和心得体会,加深对近视和远视原理的理解。

步骤四:巩固提高(15分钟)1.设计小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视觉缺陷,进行相关研究和调查。

要求学生调查该视觉缺陷的发病率、常见症状、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并汇报给全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四、眼睛和眼镜
【学习目标】:
1.了解眼睛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
2.了解眼镜是怎样矫正视力的.
【学习重点】:
培养学生用前面所学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知识,加深对眼睛的了解.
【学习难点】:
将科学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的意识的培养
【学习方式】:
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导与学过程】:
一、趣味导入
小明从爷爷那里借了一个老花镜,把它放在太阳下,不一会的时间就把火柴点燃了。

小红看到后把自己的近视眼镜也取下来,放在太阳下。

可是怎么移动也不能点燃火柴。

“为什么都是眼镜,我的怎么不如他的厉害呢?”
亲爱的同学们,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二、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1、人们看到物体的过程。

2、晶状体和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的哪部分构造。

3、看近处物体和远处物体晶状体有何不同。

4、近视眼的成因及矫正方法。

5、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方法。

6、眼镜度数应该怎样计算。

三、展示点拨,质疑问难
1、眼睛
①正常的眼睛是看清物体的过程?
物体发出的光→角膜和晶状体(相当于)→会聚在视网膜上(相当于)→视神经受到刺激→大脑→看到了物体。

②实验:黑板上写“E”字母。

让一个同学从远处到近处,问是否都能看清楚?
现象:看清楚。

分析:据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近像远像变大,此时为了看清楚物体,视网膜应该向后方移动,我们的眼睛应该变长,这样才能看清楚物体。

但是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的,而是晶状体在发生了变化。

③看远处物体时,晶状体比较,对光的折射能力,能使像映在视网膜上。

看近处物体时,晶状体比较,对光的折射能力,也能使像映在视网膜上。

2、近视及其矫正
近视眼是怎样形成的?
由于长期不注意用眼卫生,使晶状体变______,或_______的调节能力降低,远处物体的像落在___________,形成近视眼。

应佩戴________矫正。

3、远视眼及其矫正
远视眼是由于晶状体______,近处物体射来光线成像在_________,因而看不清近处的物体。

应佩戴________矫正。

1、怎样来计算眼镜的度数?
公式:。

计算:
问题:+300度和-200度的眼镜片,哪个是远视镜?哪个是近视镜?
远视镜的焦度是多少?焦距是多少?
四、盘点收获,拓展提升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学到了:
1、近视眼应该配戴
,远视眼应该配戴。

2、眼镜的度数计算方法是:。

五、达标测试,巩固提高
3.眼镜店交给小红一个塑料袋,里面用纸包着四种眼镜镜片.小红知道这里面有刘老师+150
度和李老师+300度的镜片,还有小华的-175度和小玲-350度的镜片.回到学校里打开纸包,
发现四种镜片上都没有标明度数,小红仔细观察镜片的形状,并且特别注意镜片的厚度.他
把四种镜片的截面如果小红的作图是准确的,则可以知道:__________是+150度的;
__________是+300度.
画成了图3—31中甲、乙、丙、丁所示的形状,的;__________是-175度的;__________
是-350度的.以上四种镜片中,__________是近视眼镜的镜片.
1.人用眼睛观察一个物体,例如观察一棵树,其光学原理就像图3—29中的一支蜡烛通过凸
透镜成像在光屏上一样.__________就相当于图3—29中的蜡烛,人眼睛的_________就相当
于凸透镜,_________就相当于光屏.
图3—29
2.图3—30中分别画出了眼睛看近处和看远处的各两种光路,在A、B、C、D四种光路中,
__________描述了正常眼的成像情况;__________描述了近视眼的成像情况;__________
描述了远视眼的成像情况.
A B
C D
师生随笔
图3—31
4.小明的爷爷有一副老花眼镜,一天晚上,小明想估测这副眼镜的度数,小明把房间的窗户打开,使得在房间里能看见窗外很远地方的一盏明灯.小明站在白墙旁边用眼镜片把这盏灯的像成在白墙上.小明测得此时镜片到墙的距离是约等于34 cm.这样,可以认为,这副镜片的焦度是_________,镜片的度数是__________度.
六、作业布置
阅读下节教材,提出你发现的有价值或困惑的问题,填写在下节“师生随笔”中;
七、自我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