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论赛抗日神剧
抗日神剧是对历史的亵渎

“抗日神剧”是对历史的亵渎一些情节离奇的“抗日剧”中,一颗手榴弹可炸下日军的飞机,一把飞刀可灭重炮。
1名群众演员1天内在不同剧组死8次。
专家称制作方选择抗日剧因不会出现政治错误。
央视对“抗日神剧”现象评论称,一部接一部抗日剧是比着看谁俗、争着看谁“二”。
不得不说,现在的许多抗日神剧已经有点挑战观众智商了。
江湖奇侠徒手劈开敌人,女八路身背箭筒在空中飞来飞去,日本兵在冰天雪地里强奸村姑……情节恶俗至极,剧本经不起推敲,观之令人生厌。
把抗日片拍成娱乐片、科幻片,说实话,这不是尊重历史的态度;相反,还有亵渎历史之嫌。
若当年的日本人真如此好对付,那八年抗战何以打得如此艰苦卓绝?那些热血男儿又何至于毁家纾难战死沙场?诡异的是,就是这样拙劣的抗日剧,却能顺利在各地上星播出。
其实,拍这样的戏,有时候导演也很无奈,他们也感觉深受市场、收视率左右,最终掉进了这样荒谬的漩涡里,无法自拔。
我有一位朋友,他是圈内一位小有名气的导演,还在某国际电影节获过奖。
可最近几年,他一直窝在山沟里拍抗日剧,我们经常奚落他,屏幕上到底有多少鬼子是在他的指挥下被消灭的,对此,他自己也很郁闷。
为何如今有这么多弱智的抗日剧扎堆播出,据他本人分析,原因有两个,一是,市场需要。
前几年,随着《亮剑》等片子的热播,收视率狂飙,投资商赚得盆满钵满,所以,抗日题材的戏容易吸引投资商的眼光,迅速聚拢资金。
但是,拍出好戏需要有分量的本子,在短期利益面前,投资商往往不会给编剧、导演留下太多时间去打磨剧本,再聪明的脑袋也有被榨干的一天,如此,重复、幼稚、荒诞的剧情就开始屡屡上演了。
二是,目前由于有诸多题材不能拍,一些题材也只能在规定时间段播出,这也是令许多导演颇为头疼的地方。
如此严格管理的结果,我们就只能看到敌我分明过分的抗日剧了。
事实上,如此粗制滥造、违背历史真实的抗日剧,浪费了资金、愚弄了观众、嘲弄了历史,并不能创造出激发人类想象力与创造力的文化。
其实,现在的电视剧行业是异常发达的,每年都能聚拢数量巨大的资金,关键是我们要怎样利用好这个市场。
抗日神剧的两大胜利

抗日神剧的两大胜利当今中国,抗日影视大行其道。
浙江东阳横店影视城,每年拍摄抗日影视剧数百部;有群众演员每月在数十部抗日剧中扮演“鬼子”,其中一天“死”了八回;据统计,横店影视城开张至今,已经“消灭”日军人数超过10亿,因而被誉为“横店抗日根据地”。
许多此类影视剧中,抗日战士不只是武林高手,他们已经具有跟超人媲美的杀敌能力:飞针、神箭杀日军,乃至手撕日军肢体。
这些影视剧,被议论界誉为“抗日神剧”。
对于这些抗日神剧,有人称之为娱乐,有人称之为胡闹,有人称之为恶搞。
我却要称之为胜利。
其胜利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我国影视审批审查制度的胜利。
反映现实题材,太敏感,有诸多禁区,拍了片子难以通过审查,无法上映、播出,几百万上千万的投资化为泡影。
好,我从此不拍现实题材。
古典名著拍得太多,也不让拍,说是浪费。
好,我也不拍。
抗日题材,说是爱国教育,有利于团结对外,容易通过审批审查,那我就拍抗日题材。
变着花样地拍,怎么痛快怎么拍,怎么变态怎么拍,人们越是骂得厉害我就越是拍得欢乐……反正,只要有上映、播出的保障,投资不至于化为泡影,运气好的话,还可以申请到政府补贴,甚至得到不错的票房和收视率。
有政府制度保驾护航,有利可图,能养家糊口,这样的娱乐、胡闹、恶搞,何乐不为?反正,有识之士是不会真的怪罪影视编剧、导演、演员的,将来他们会客观如实地指出:这都是国家影视审批审查制度造成的扭曲。
二是对日本军国主义的胜利。
我们祖祖辈辈以大国自居,打心眼里瞧不起日本这个蕞尔岛国,但是,自从清朝末年甲午海战以来,我们从来都只有吃亏的份儿,没有占过这个岛国一星半点的土地和便宜。
抗日一抗就是漫长的八年,其间损失惨重,败仗连绵,耻辱深重。
“二战”结束,说是战胜国,若是没有“苏武”(苏联武装进入东北地区)、“屈原”(美国两颗原子弹),还不知道要打多久,不一定是什么结果。
一个小小的钓鱼岛,扯了几十年,也没扯出什么名堂。
中国人,太需要在对日斗争中取得一次胜利了。
驻日大使谈抗日神剧:不赞同 应严肃对待抗战历史

驻日大使谈抗日神剧:不赞同应严肃对待抗战历史
新文化报3月8日报道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驻日本国特命全权大使程永华,在两会期间被很多媒体追逐。
昨日下午,对外友好界别的小组正在讨论中,很多记者就守候在门外,期待能够获得一个提问程永华的机会。
讨论结束后,程永华在会议室接受了家乡媒体新文化记者的专访。
灰绿色西服、格子衬衫、黑色细框眼镜,跟电视、报纸和网络上的他相比,面前的他显得更加清瘦。
谈抗日“神剧”要以严肃的态度对待抗日战争“对于这种影视剧的制作方式,我是不赞同的。
因为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一场非常严肃的悲壮的战争,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
用这种方式来描述抗日战争,我觉得是不妥的。
还是应该以一种严肃的态度,认真对待这段历史。
新文化:国内电视荧屏上,有一些抗日“神剧”,甚至出现手榴弹炸飞机、手撕鬼子等画面,日本民众知道这样的影视作品吗?反应如何?
程永华:日本媒体很关注中国的情况,对这些抗日“神剧”有过报道,应该说很多日本民众都知道这事。
说实话,对于这种影视剧的制作方式,我是不赞同的。
因为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一场非常严肃的悲壮的战争,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
用这种方式来描述抗日战争,我觉得是不妥的。
还是应该以一种严肃的态度,认真对待这段历史。
抗战胜利纪念日红色故事辩论赛

抗战胜利纪念日红色故事辩论赛每逢抗战胜利纪念日,我们都会怀念那段不屈不挠的历史,缅怀无数为国家献出宝贵生命的英雄。
然而,红色故事的背后是否隐藏着更多的真相?在本次辩论赛中,我将就红色故事展开辩论。
正方观点:红色故事代表伟大的抗战精神抗战期间,党的领导、共产主义战士的英勇抵抗,坚定的信念给了全国人民更多的勇气和力量。
红军长征、八路军游击战争的胜利是抗战中的一个重要方面,这些都是红色故事中无比宝贵的一部分,代表着伟大的抗战精神。
红军长征和八路军游击战争的胜利,使日军不得不转移兵力、分散兵力,削弱其进攻势力,为抗战中国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党的领导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集结和团结了大量的党员、工人、农民,凝聚成不可战胜的力量。
干部们用自己的生命和血肉之躯、感人的事迹战胜了各种艰难险阻,展现了过硬的作风和无畏的英勇。
正是这些红色故事,让我们记住了那段英勇的历史,铭记了那些为国家前途、人民幸福无私奉献的英雄们。
反方观点:红色故事中的遗漏与偏向红色故事在一定程度上给予人们无比自豪的感觉,然而,我们是否忽略了其中的遗漏与偏向?红色故事侧重于宣传党的领导和共产主义战士,很少提及其他势力的贡献。
因此,它们很容易给人一种片面的红色印象。
事实上,抗战成果的取得并非完全归功于红军长征和八路军的胜利。
国民党军队在保卫重要城市和抗击日军的过程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南京大屠杀中,南京保卫战的坚决抵抗和国民党军队对日军的战斗,也是中国人民守护民族尊严的一部分。
在宣传红色故事的过程中,很容易将其他势力的贡献掩盖。
因此,在红色故事的辩论中,我们需要更全面地审视历史,给予其他抗战参战方更多的肯定和尊重。
结论:无论是红色故事的辩论,还是其他的历史辩论,我们都需要实事求是的态度。
红色故事代表着伟大的抗战精神和共产主义战士的英勇抗争,这种精神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然而,我们也不能忽视其他抗战参战方的贡献,包括国民党军队在保卫重要城市和抗击日军的努力。
抗战胜利纪念日红色故事辩论赛

抗战胜利纪念日红色故事辩论赛每年的9月3日,中国都会庄重地纪念抗战胜利日,这一天铭刻着中国人民伟大的抗战历史和无尽的英勇牺牲。
为了进一步弘扬抗战精神,展示革命先辈的崇高风范,我校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红色故事辩论赛,为同学们提供了交流思想、学习历史的机会。
辩论赛分为两个阶段,首先是分组辩论阶段,接下来是决赛。
辩题为:“红军长征中的三大战役,哪个对中国革命的胜利贡献最大?”经过激烈的比拼,整个辩论赛在友好竞争的氛围中进行。
第一组代表团以“遵义会议为红军指明方向”为论据,认为遵义会议是红军长征中举足轻重的一环。
遵义会议确定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制定了一系列正确的思想路线,为长征提供了全面的政治准备。
正是因为遵义会议,红军得以沿途发展起来,壮大自己,最终建立了“理论指导、军事指导、组织指导”的领导核心。
第二组代表团则以“四渡赤水展现红军无敌勇气”作为阐述,坚持认为四渡赤水是红军历史上具有决定意义的战役,对中国革命的胜利贡献最大。
四渡赤水是对红军逆水长征的巅峰挑战,展现了红军战士们的顽强意志和无敌勇气。
四次渡河的过程中,红军壮烈牺牲了无数忠诚的战士,但最终战胜了强敌,展现了不屈不挠的斗志,坚定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
第三组代表团则以“巧渡金沙江开创红军进军方向”为观点,强调巧渡金沙江对红军的进军具有重大意义。
巧渡金沙江的行动,首先是技术手段上的创新,展现了红军的灵活性和战略决断力。
其次,巧渡金沙江成功地打乱了敌人的判断和布防,使得红军得以迅速突破,快速前行。
最后,巧渡金沙江展现了红军顽强的意志和团结一致的战斗力,为红军胜利的方向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辩论赛决赛环节,各代表团更是围绕着辩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经过陈述和反驳,最终评委团一致决定,“四渡赤水展现红军无敌勇气”代表团胜出。
他们的坚定立场和出色辩论技巧令人印象深刻,同时也彰显了红军战士的伟大品质和全体参赛同学的优秀素质。
这场红色故事辩论赛不仅加深了同学们对中国革命历史的了解,也激发了他们的历史热情和爱国情怀。
辩论赛抗日神剧

1、央视《新闻1+1》盘点镜头1:某少女全身赤裸,背对镜头,面朝战士相互敬礼致意镜头2:一位抗日英雄竟将日本兵撕成两半,鬼子血肉横飞,英雄凛然一笑镜头3:手榴弹炸掉天上飞机,飞刀消灭地面重炮,还有鹰爪功、铁砂掌、绣花针、弓箭……抗日奇侠们可以凭借功夫和冷兵器与敌人的机枪、大炮相抗衡,再低劣的武器“神剧”绝非爱国主义2、如果一部抗日剧出现了雷人剧情,可能是编剧、导演出了问题,但如果一部接一部的抗日剧是比着看谁俗,争着看谁二,然后去看谁更雷的话,在这些抗日剧中,历史真相与当下真实被娱乐得无影无踪,这绝非爱国主义,而是愚民主义抗日剧底线应该在哪里3、“抗日神剧”拍摄剧组多,是因为有电视台愿意播。
业内人士认为,雷剧的收视率有时并不差,尤其成为话题之后,反而会有不少人想看,虽然边看边骂,总好过没人看。
“就是因为收视率不差,投资商能迅速收回成本,摆明了要赚快钱,那就不会给编剧、导演留时间好好写好好拍,于是就会越来越幼稚,越来越荒诞。
”某卫视电视剧采购部门负责人邵先生说。
中央戏剧学院影视系副教授倪骏认为,抗日剧应该有底线的,就是其情节不能超越观众作为普通人的一种认知。
4、文艺创作讲究一个“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然而,纵观国内外经典战争题材影片,包括近年来热播的《亮剑》《历史的天空》,其中真正吸引并打动观众的,是对美好人性的传达,是对和平生活的向往,是对自强不息的颂扬,是对民族精神的讴歌。
从而让观众们能在战火与硝烟中,体会英雄们血染的风采,并珍惜当下来之不易的和平。
而不是雷人的、夸张化的镜头!5、抗日剧的过度播放,正面效应是不忘国耻,反日。
但是正如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抗日剧的负面效应没有人真正的去考量一下,负面作用大于正面抗日剧宣传的思想是什么?抗日剧多表现我党英勇,以一当十,一个人挡一排鬼子,最后因鬼子狡诈壮烈牺牲。
给人一种印象就是敌人过于脆弱,实际上在太平洋战争中鬼子铁骨铮铮,和美军相比,被俘与战死比是1比7,而美军是1比就是说美军战死四个就有一个被俘,而日本是七个。
抗日胜利纪念日主题辩论赛思辨历史激发智慧

抗日胜利纪念日主题辩论赛思辨历史激发智慧抗日胜利纪念日主题辩论赛:思辨历史激发智慧抗日胜利纪念日是中国人民勇敢抵抗日本侵略、最终战胜敌人的重要节点。
为了纪念这个历史时刻,并提高青少年对历史的认知和思辨能力,我校决定举办一场抗日胜利纪念日主题辩论赛。
本文将探讨这场辩论赛如何激发智慧,使学生们更好地思辨历史。
辩论是一种思维活动,旨在通过论证、分析和辩解,帮助大家更全面地了解一个问题的各个方面。
举行抗日胜利纪念日主题辩论赛,可以通过学生们的辩论和交流,引发他们对历史事件以及当时人们的选择与决策的思考。
参赛学生不仅需要深入研究相关历史事件,还需要理解当时的政治、经济、社会背景等因素,以及人们在压力和困难下做出的各种选择。
首先,在辩论赛中,学生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切入,就历史事件的意义、战略决策的合理性以及背后的考量进行深入的思考和讨论。
例如,学生们可以就中国为什么要奋起抗战这个问题进行辩论。
一方面,他们可以探讨日本侵华的残暴行径,以及国家尊严和人民权益的保护;另一方面,他们也可以就当时的政治局势、国力以及国内外的压力进行辩论。
这样的辩论有助于学生们从多个角度思考当时的历史事件,并且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辨证能力。
其次,通过辩论的形式,学生们可以进行知识梳理和组织,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的演进和对现实的影响。
在准备辩论的过程中,学生们需要搜集、整理和分析大量的历史资料,以支持自己的观点。
这个过程不仅有助于学生们深入理解历史事件的细节,也能帮助他们提升信息筛选和归纳的能力。
同时,学生们在准备辩论时还要考虑对方的观点和论据,并寻找有效的反驳。
这样的辩论过程可以帮助学生们培养批判性思维和权衡利弊的能力。
最后,通过辩论赛,学生们可以培养团队合作和口头表达的能力。
辩论是一个团队活动,参赛学生需要在团队中合作,密切配合。
他们需要分工合作,各自担任不同的角色,研究和准备不同的观点和论据。
在辩论赛的过程中,他们还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做到口头表达清晰、逻辑严密,以及沟通和协商的能力。
抗日神剧带给我们的的思考

蔓必然伴 随精 神 反 思 能 力 的衰 减 ,
辛 力 的 神 经错 乱 。
思 考之三
副、导演 、制 片人 的 艺术 追 求和 职
必要 重提 和规 范。 面对 当前影 视
一
I
I ~ 谈天说地
— — 一
一
佩圄圈
萤
江眄南丰
能 用原始脆 弱的 弓箭拦截极 速飞驰 的子 弹 , 甚至 可 与 国 爱 巨
关枪 还 厉 者导弹媲 美。原始 冷兵 器 “ 倒 刺 ” 比 日本 军 的机
,
飞d
去 了又可飞回 来再使 用 ,机 关机 还 需填 装子 弹 … 这
…
素 本- r  ̄ .
武侠 影视 中才能见到 ,现 在居 然在 一统 荧屏 的 “ 打鬼子居 U ’中层 d
不穷。如 果偶 尔恶搞 一二 次 “ 举起 手 来”还 可 以 理 解 为 娱 放 松 张的情 绪 ,缓解 压力 。但从 2 0 0 3年 《 举起手 来 》
多 年 ,抗 日神 剧 充 斥 整 个 影 视 界 或 至 少 占据 了半
战 争的血腥 ,西藏人 民保 卫 家 乡的英 勇顽 强和壮 怀激烈 、视 死
的 英雄 气概 ,还 把 镜 头 对 准 文 明 形 态 的 差 异 ,把 影 片 的 主 题 上
文 化反 思的 高度 。
《 紫 日》通过讲 三 个不 同 国家人 的故 事 ,细 ( 动乱 )点燃 。整 个作 品没有
品 的认 识 、教 化 、 审 美 、娱 乐的 功 能得 以
光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央视《新闻1+1》盘点
镜头1:某少女全身赤裸,背对镜头,面朝战士相互敬礼致意
镜头2:一位抗日英雄竟将日本兵撕成两半,鬼子血肉横飞,英雄凛然一笑
镜头3:手榴弹炸掉天上飞机,飞刀消灭地面重炮,还有鹰爪功、铁砂掌、绣花针、弓箭……抗日奇侠们可以凭借功夫和冷兵器与敌人的机枪、大炮相抗衡,再低劣的武器
“神剧”绝非爱国主义
2、如果一部抗日剧出现了雷人剧情,可能是编剧、导演出了问题,但如果一部接一部的抗日剧是比着看谁俗,争着看谁二,然后去看谁更雷的话,在这些抗日剧中,历史真相与当下真实被娱乐得无影无踪,这绝非爱国主义,而是愚民主义
抗日剧底线应该在哪里
3、“抗日神剧”拍摄剧组多,是因为有电视台愿意播。
业内人士认为,雷剧的收视率有时并不差,尤其成为话题之后,反而会有不少人想看,虽然边看边骂,总好过没人看。
“就是因为收视率不差,投资商能迅速收回成本,摆明了要赚快钱,那就不会给编剧、导演留时间好好写好好拍,于是就会越来越幼稚,越来越荒诞。
”某卫视电视剧采购部门负责人邵先生说。
中央戏剧学院影视系副教授倪骏认为,抗日剧应该有底线的,就是其情节不能超越观众作为普通人的一种认知。
4、文艺创作讲究一个“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然而,纵观国内外经典战争题材影片,包括近年来热播的《亮剑》《历史的天空》,其中真正吸引并打动观众的,是对美好人性的传达,是对和平生活的向往,是对自强不息的颂扬,是对民族精神的讴歌。
从而让观众们能在战火与硝烟中,体会英雄们血染的风采,并珍惜当下来之不易的和平。
而不是雷人的、夸张化的镜头!
5、抗日剧的过度播放,正面效应是不忘国耻,反日。
但是正如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抗日剧的负面效应没有人真正的去考量一下,负面作用大于正面
抗日剧宣传的思想是什么?
抗日剧多表现我党英勇,以一当十,一个人挡一排鬼子,最后因鬼子狡诈壮烈牺牲。
给人一种印象就是敌人过于脆弱,实际上在太平洋战争中鬼子铁骨铮铮,和美军相比,被俘与战死比是1比7,而美军是1比就是说美军战死四个就有一个被俘,而日本是七个。
同时期我党的战斗力,非常低下
6、反复宣传日本人统治,是对民族意识的奴化
世界上最大的日剧播放国,不是日本,不是哈日的台湾,是中国。
因为这里将近40个地方台,每天每个地方都在抗日,都在播放和日本人有关的日剧。
那么中国人了解日本人吗?不了解,完全是丑化,那么这种剧,还有什么意义?
一传媒企业负责人说:“其实观众也知道是娱乐,谁还会当真呢?”从某种程度上讲,“雷人剧情”已经成为吸引观众、
7、避免对观众的欣赏情趣和历史认知产生误导。
须知,你能看到多远的过去,就能看到多远的未来,抗战历史岂能笑谈?
抗战剧所要求的历史真实、现实主义所具有的审美追求是这类剧目的根基,过度的传奇化、浪漫化与游戏化的创作倾向,降低了抗战题材电视剧应有的精神品质与艺术格调。
“武侠化偶像化鬼子脸谱化”的实质是消费主义文化逻辑影响和侵袭的结果,是商业和利益至上的结果。
日本大使和政府官员提出;“要中国减少播出抗日剧,树立日本正面形象,这样可减少中国下一代仇日情绪,利于中日友好”。
抗日剧是资本追逐的产物,但背后是民间特殊的审美志趣和有“病”的历史观
有人评价的好,我们可以藐视对手,但不应该轻视对手、无视对手。
那样不仅是对敌人的蓄意贬低,同样也是对英烈的贬低。
试问,你打败猪一样的敌人,你又能比诸强多少?
诚然,这不是我们在缅怀先烈英勇奋战的影视作品中,所应该看到的。
两会上,作为政协委员的陈道明,针对抗日影视剧娱乐化的现象发声:“目前部分抗日剧为了“养眼”,对历史肆意修改,这是在胡闹!我们可以演绎历史,但不能扭曲历史,这是价值导向问题。
”确实,今日荧屏上的抗战作品,不严肃的历史建构以及为追求眼球而牺牲严谨细节的表现,传达出了一种古怪的历史观。
在粗制滥造的抗战剧中浸淫久了,难免会受到它们构筑的那个“拟态环境”的影响。
青少年本身对历史了解得就有限,又缺乏相应的判断,打开电视,每天看到的都是仇恨情绪,他会觉得,那就是真实的历史,日本人都是“坏蛋”和“草包”...这才是创作者最大的失职。
文艺作品除了娱乐化,还应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
当正面人物被神化,反面人物被丑化时,娱乐效果便出来了。
对于这种“笑果”,广州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田秋生认为负面影响很大,“一方面,观众对抗战那段历史的的悲剧感、庄严感开始消减;另外一方面,娱乐化的抗战剧满足了大家一种瞬时的快感,这背后深层面的东西就不管了”。
编剧余飞也感叹,这会颠覆大家的历史观:“它导致的结果就是让我们现在的年轻人根本不知道当时的抗战是怎么回事儿,也不知道当时的日本和我们的力量如何悬殊,以为我们很容易就打败了日本人。
”除此之外,不少专家认为,雷人抗战剧还会让观众的审美力甚至智力下降。
田秋生说得很直接:“我自己是不看这种剧的,不是说我就特别有精英情结,我只是觉得,这种剧是不是会降低我们的审美力呢?”
“勿忘国耻!爱我中华
陈道明认为,“这是价值导向的问题”,大量与历史不符的抗日剧的泛滥,将对青少年产生错误的引导。
陈道明表示,一些古装剧由于年代久远,可以用具有弹性的方式进行演绎,但对于沉重屈辱的中国近代史,“不可以这样!”(
如此缺少文化属性的电视领域究竟电视剧的价值是什么?如此发展下去,有朝一日娱乐化模式覆盖到整个文化领域之后,我们的国民还有什么?
当时日本是强国,军事力量是远远超过当时的中国的,日本是用了近百年时间来准备对中国的侵略战争的(包括西进国策\国民教育\经济体制\军事部署\情报收集\代理人的准备等),而当时中国是弱国,农业不发达,工业多是轻工业且多被列强控制,军阀分裂割据,军事力量弱,武器装备差,抗击日本的准备基本没有,当时的中央政府亲日派很多,没有形成统一的卫国思想和战略,不敢真正全力抗日,.在这种情况下,只能以空间换时间,赢得战争的退却相持和反攻的时间和战略安排.战争的难度是非常巨大的,过程也是长期的和惨烈的.
但是,在中国战场上,中国军民面对80%以上的日军,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抗战,消灭了大量的日军,使中国战场的战争逐步走向相持和返攻,在二战战场上,为同盟国战胜协约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是整个二战战场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胜利了,虽然是惨胜,是付出几千万中国人民宝贵生命得来的胜利.创造了一个弱国战胜强国的奇迹,创造了人民战争的光辉典范,创造了革命统一战线(包括国内和国际的统一战线)的成功范例!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伟大而悲壮的民族史诗,面对这段逐渐远去却从未淡出的历史,我们应当在敬仰中追寻一份勇气、一种激情,从而支撑起每个人心中的梦,也支撑起属于整个民族的“中国梦”。
唯有如此,才是对抗日历史最好的追怀,对抗日英雄最好的告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