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川简介

合集下载

甘肃秦王川日光温室秋冬茬甜瓜无公害栽培技术

甘肃秦王川日光温室秋冬茬甜瓜无公害栽培技术
维普资讯
甘 肃农 业科技
20 06年
第8 期
G nuAg.Sia dT cn No8 20 as r c.n eh . . 0 6
5 7
甘 肃秦 王 川 日光温 室 秋 冬 茬 甜 瓜无 公 害 栽 培 技 术
张 林 义 , 发 荣 ,李 掌 ,贾秉 璋 ,郑 永 伟 杨
试 中心 ( 尔 滨 ) 测 , 春 9 4 哈 检 陇 1 3容 重 7 0g L, 5 / 籽
粒含粗蛋白( 干基) 43 , 1 .0 湿面筋 3. , 23 沉降值 2 . , 落 数 值 2 9S 5 2ml降 7 。经 粉 质 仪 分 析 , 吸水 率 5 . , 成 时间 2 0ri , 定 时间 1 7ri , 37 形 . n 稳 a . n 弱化 a 度 14F U, 价值 3 。根 据国家 专 用小 麦 粉品 质 5 . 评 5 指 标 , 小麦 新 品系陇春 9 4 春 1 3属 中筋 小麦 。 3 栽培技 术
燕 枯 可湿性 粉 剂 9 0 - 0 / m。 水 4 0k 0  ̄ 15 0g h 对 - 5 g均 匀喷洒 防 除 田间野燕麦 。 节至抽 穗 期 叶面 喷 施2 拔 ~ 3g k / g磷 酸 二氢 钾 1 2次 , 穗 后 用 2 粉锈 宁 ~ 抽 O
前 茬 作物 收 获后 及 时深 耕 晒垡 , 末适 时耙 耱 秋 整地 。 整地 要达到 土地平 整 、 土块破 碎 、 虚下 实 , 上 为 保 证全 苗 、 齐苗和 壮苗 创造 良好的土 壤条 件 。
( 肃省农 业科 学院 秦王川现 代农 业示 范 园区 , 肃 兰 州 7 0 7 ) 甘 甘 3 0 0
中 图分类号 : 6 2 ¥ 5
文献 标识码 : B

中川秦王庙简介

中川秦王庙简介

中川秦王庙简介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地大物博,名胜古迹、庙宇古刹遍及全国。

考证中川秦王庙,目的是让更多的人爱国爱教,传承道教事业,维护道教界的合法权益,弘扬道教文化,发扬优良传统,促进道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发挥道教在构建和谐社会和促进经济发展中的积极作用,为维护宗教和睦,民族团结做贡献,也让后来者了解秦王庙的历史沿革和时代背景。

盖闻万物始于本,树有根水有源,追溯秦王庙的来龙去脉,依据先辈传说或对寺庙的考论,中川秦王庙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沿袭历史的进程而闻名遐迩。

中川秦王庙,始建于清嘉庆年间,距今有两百多年的历史演变,原址位于中川村中心地段,占地面积约七千平方米。

庙院朝向坐北向南呈子午线,格局为传统的歇山式砖木结构,进入院内四合大院分东西南北四个大殿,雕梁画栋、庄严肃穆。

在蓝天白云的点衬下更现气势宏伟的景象,主体建筑有山门牌坊和殿堂,以道教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的排列方式相互对应,彰显了庙宇的气势和庄重。

山门正上方悬挂秦王庙之蓝底镀金匾额,正殿为秦王大殿,供奉着秦王的泥塑坐像,造型逼真,落落大方。

大殿两壁绘有护法众神,手执兵器,威风凛凛让人敬畏。

东殿设为白子宫,供奉着九天圣母,三霄娘娘,绘画精致,衣纹清晰,整体塑造栩栩如生,艺术造型美观大方,一眼望去九天圣母居高临下,端庄豁达。

西殿是菩萨殿堂,供奉着金花娘娘,塑像眉清目秀,面容亲切,活灵活现。

庙院西南侧设为华佗殿,供奉着华佗泥塑金身,造型雅致古朴、别具一格。

其次,正殿前方建有一座三层宝鼎矗立在庙院中央,气势雄伟,东侧有一钟亭,内有一口重达数百斤的铜钟,遇风则鸣。

朝夕道士诵经时撞击钟声响彻周围。

山门处建有戏台及夯土广场,与寺庙融为一景,每逢庙会邻村人成帮结队前来观赏,外来杂耍的戏班登台献艺好不热闹。

慕名而来的善男信女们焚香敬神,感恩秦王及众神的保佑,他们把对土地的种种祈求完全寄托在秦王身上,祈求众神显灵保佑,祈求家宅平安,风调雨顺。

更有甚者多在华佗殿内求签问卦、占卜吉凶,香案上备有一个华佗感应签谱,签签有方,指点药津。

秦王川的砂田

秦王川的砂田

秦王川的砂田
秦王川的砂田,因隋末西秦霸王薛举屯牧而得名,指甘肃省永登县东部和皋兰县之间的山间盆地地区,面积约470平方公里,南北长40公里,东西最宽处16公里。

地理上属断陷盆地。

盆地内主要为洪积平原所占据,东西南除局部露出第三系红层外,多为第四系黄土覆盖。

地势平坦,农地集中连片,是永登县乃至兰州市的重要土地资源,但本身水源缺乏,自1994年引大入秦全线通水后,成为甘肃最大的水利自流灌区之一、永登县的“米粮川”,是甘肃省的商品基地之一。

2010年起,兰州市筹划在此建设“兰州新区”,成为兰州新区建设的核心区。

秦王川在隋朝以前叫“晴望川”。

据有关史料记载,古时因秦王川这一块地势平坦,平川绵延数十里望不到边际,而在晴天远望时,常常会看到海市蜃楼的幻境。

因其宽阔空旷,古人在给这片土地取名时就叫做晴望川,意思是天晴方能望见川之雄阔。

兰州新区

兰州新区

作为黄河的二级支流——大通河,其水质达到国家地面水一、二类标准。该工程每年引水能力在4.43亿立方米,初设灌溉面积86万亩,节水灌溉97.97万亩。10多年来,引大入秦的实际灌溉面积每年已达35万亩至40万亩。如果将引大工程充分利用,每年的引水能力可达到8亿立方米。
兰州新区 - 文教卫生
教育科研
截至2012年,兰州新区已经有包括中石油国家战略石油储备库、吉利汽车、三一重工在内的多家国内外大型企业落户新区。规划建设石化、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等七大产业集群以及高薪技术产业等五大片区。经过5—10年的建设,兰州新区将发展成为甘肃省乃至西北地区跨越式发展的重要经济增长极,成为西部地区特色鲜明、功能齐全、产业聚集、服务配套、人居环境良好的现代化新区。[1]
经济
《总体规划》确定了兰州新区的发展目标,即产业强城、生态绿城、多湖水城、现代新城。总体目标是兰州新区要成为国家战略实施的重要平台,西部区域复兴的重要增长极,兰州城市拓展的重要空间。
规划期限为2011~2030年,规划范围为兰州新区全域,兰州新区行政区划范围面积806平方公里。规划重点为规划研究、产业布局和城乡统筹。
兰州新区 - 自然地理
地势
兰州新区兰州新区位于陇西黄土高原的西北部,是青藏高原、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的交汇地,也是祁连山脉东延之余脉插入陇西盆地的交错地带。地区属典型的黄土高原丘陵地貌类型,平川、梁峁、沟壑及河谷地貌发育。整个地域宽阔,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东西两面是低矮黄土山丘,南北长60公里,东西最宽处21公里,平均海拔高度1910米。 土质多为黄绵土,土层深厚,表面土层平均厚度在0.5~3米之间,自然植被稀疏。境内有季节性河流李麻沙沟,呈南北向。中川以下进入谷地。甘家滩以下入皋兰县,再南经兰州市安宁区沙井驿注入黄河,年径流量为354.8万立方米,长103.9公里。

秦王川高海拔冷凉干旱地区杏树建园技术

秦王川高海拔冷凉干旱地区杏树建园技术
秦王川高海拔冷 凉干旱地 区杏树 建园 技术
缑# s - 丽
( 甘 肃省 兰州 市农作 物 良种试验 场 , 甘 肃兰 州

7 3 0 0 1 0 )
要: 作者针对秦王川 高海拔冷凉干旱地 杏树 建园成 活率低 的问题 , 从品种选择 、 土壤改 良、 定植 密度和时间、 栽后 管
理 等 方 面 进 行 了试验 研 究 。
关键词 : 杏树
干旱地 区 建园技 术
中图 分 类 号 : ¥ 6 6 2 . 2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 编 号 : 1 O ¨ 0 3 —6 9 9 7 ( 2 0 1 4 ) 1 3 —0 0 2 3 —O 2
秦 王川是兰州 市农业新灌 区 ,随着 上水工程 的 E l 益 完 善, 传统 的旱作粮作 区 已向灌 溉经作 区转换 , 经济林 的发展 尤为迅速 。但该 区域海拔偏 高 , 冬春干旱多风 , 严寒期长 ; 春
2 . 2 . 1 栽植 密度

杏树 的定植 以南北行 向为宜。密度株行距
3 . 2 补 苗
般为 3 m x 4 m, 一 般栽植 8 2 5株 / h m , 或为 2 m ×4 i n , 一
发芽后 全园检查 , 对 确定 已死亡 的, 在 阴雨 天带 土球移 苗补齐 , 充分灌水 , 以利成活。
2 苗木 定植
该 区域光 照资源丰富 , 昼夜温 差较大 ( 年平 均气温 日较 差在 1 2 . 7 1 5 . 0℃) ,有利于农 作物干物质 的积 累和农 产品
品质 的提高 。 但年均气温较低 , 活动积温和有效积温偏低 , 无
霜期较短 , 作物的生长期短 。因此 , 在选 择品种 时应该选择生 长期较短 的、 较耐寒抗旱 的中、 晚熟 品种 。 对 于一些 品质表现 较好 , 抗寒抗旱 较弱 的品种可先行砧木 建园 , 培育 2 - 3年后 再进行多头高位嫁接。通过引种观察较适宜 的品种有 : 兰州

秦王川灌区马铃薯生产关键技术研究

秦王川灌区马铃薯生产关键技术研究
第 2 8卷 第 4期 21 0 0年 7月
干 旱 地 区 农 业 研 究
Ag i ut r lRe e r h i h i e s rc lu a s a c n t e Ard Ar a
V0 . 8 No. 12 4
J 1 01 u .2 0
秦 王 川 灌 区 马 铃 薯 生 产 关 键 技 术 研 究
水 灌 溉技 术 、 种 技 术 的研 究 。通 过 田 间试 验 得 出秦 王 J 灌 区马 铃 薯 生 产 的关 键 技 术 : 用 7 m宽 度 的 大 垄覆 膜 播 m 『 采 5c
覆土 栽培 , 用 中早 熟 品种 L 9 , 脱 毒 种 薯 一级 良种 5 左 右 小 整 薯 , 初 播 种 , 0 选 K9用 0g 4月 45 0穴/ 6 m , 生 育 期 分 4 6 7 2全
结 , 统 方 式 栽 培 的 马 铃 薯 块 茎 形 状 不 规 则 , 中 薯 传 大
6 . % , 块 淀粉 含 量 提 高 13 个 10 薯 .1
百分 点 ; 赵怀 勇等 研究 小 整 薯 播 种处 理 比切 块 薯 种 产 量提 高 了 2 .2 , 9 8 % 大薯 率 等 商 品性 、 淀粉 含 量 显
李 掌 郑 永 伟 何 三信 吕兴 密 , , ,
( . 肃 省 农 业科 学 院 马铃 薯研 究 所 ,甘 肃 兰 州 7 0 7 ; . 肃 省 秦 王 川 农 业 高 科 技 开 发示 范基 地 办 公 室 ,甘 肃 兰 州 7 0 0 ) 1甘 30 0 2 甘 300
摘 要 :针 对 秦 王 川 灌 区土 壤 僵 硬 、 碱 化 的 限 制 及 薯 块 易 变形 绿 头 等 制 约 因 素 , 行 了 栽 培 模 式 、 盐 进 品种 、 节

高寒地区湿地公园不同深度地温变化规律研究

高寒地区湿地公园不同深度地温变化规律研究

可控。
表 1 实验期不同深度最高/最低地温与温差
最低温/℃
最高温/℃
实验期间温差/℃
地下 30 cm
2.93
13.93
11.00
地下 60 cm
7.77
12.23
4.47
地下 90 cm
10.10
11.50
1.40
地下 120 cm
10.67
11.57
0.90
3 结论
本次试验研究了兰州湿地公园地表与不同深度地下气
2021 年 第 13 期 文章编号:2095-6835(2021)13-0053-02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Innovation┃科技与创新
高寒地区湿地公园不同深度地温变化规律研究*
李含雄 1,张高军 2,董亮亮 2,王永军 2,魏玉朝 2,魏 征 2,陆海军 2,袁月祥 1
〔编辑:严丽琴〕
—————————————————————————————————————————————————————
(上接第 54 页)
但在高寒地区普遍担心冬季能否正常运行。从实验结果可
sewage from individual housing units surrounding
知,冬季,地下 60 cm 处也基本维持在 7.5 ℃以上,通过实
2021 年 第 13 期
的地温分别从 11.03 ℃、10.27 ℃下降到 10.72 ℃、10.14 ℃ 后再回升到 11.47 ℃、11.42 ℃。深层地温的最低温延后于浅 层地温是因为外界低温向地下传导需要一定的时间,地表最 低温与地下 120 cm 深度最低温时间相位差约 1 个月,说明 土壤具有较好的保温能力。

秦王川辣椒膜下滴灌栽培新技术

秦王川辣椒膜下滴灌栽培新技术

24 0g h 。 在 选 用 抗 病 良 种 的 同 时 , 种 子 0 ・ m~ 对 进 行 消 毒 处 理 , 播 种 前 用 5 。 水 烫 种 , 水 在 5C的 当 温 下 降 到 3 ℃ 时 停 止 搅 拌 , 泡 6h左 右 , 入 O 浸 放 1 的 磷 酸 三 钠 溶 液 或 用 1 的 硫 酸 铜 溶 液 浸 种 O 5mi( n 防病毒 病 、 病 ) 沥 干 , 芽 , 疫 , 催 当种 子 露 白 时 即可播种 。先 用 细河 沙 拌 种 , 后再 用 细 筛 筛 然 掉沙 子 。营养 土配料 为肥 沃 田园土 、 石 和炉 渣 , 蛭 按 1 1 1的 比 例 加 适 量 清 水 配 好 后 , 个 营 养 钵 :: 每 播 2 ~3粒 种 子 , 后 及 时 覆 膜 。 播 2 2 苗 期 防 病 措 施 . 育 苗 场 地 应 与 生 产 田 隔 离 , 好 集 中 或 专 业 最 育苗 。采 用护 根 育苗 时 , 营养 钵 等 器具 均 应 消 毒 处理 。在定 植前 3d 喷一 次 NS 3耐病 毒 增抗 剂 , 8 1 0倍 液 。 0 2 3 苗 期 管 理 . 苗 床 白天保 持 2 ~ 2 ℃ , 要 超 过 2 ℃ , 0 2 不 5 夜
2 育 苗
2 1 播 种 . 选 用 的 青 椒 种 子 千 粒 重 为 5 7 g, 种 量 约 ~ 用
定 植 前 结 合 深 翻 施 优 质 腐 熟 农 家 肥 1 50 0k ・ m , 酸 二 铵 4 0k ・ m 作 基 肥 , 0 0 g h 磷 5 g h 覆 盖 地 膜 前 , 垄 开 沟 深 4 m, 足 基 肥 于 沟 上 起 0c 施 起 垄 。 垄 宽 7 m, 高 2 m , 将 毛 管 和 地 膜 0c 垄 0c 并 次 铺 于 垄 面 中 心 , 工 铺 支 管 , 用 专 用 接 头 将 人 并 支 管 和毛管 连结 固定好 , 其能 正常供 水后 覆膜 。 使 3 2 定 植 密 度 及 方 法 . 定 植 密 度 为 6 0 75 0穴 ・ m 。 在 铺 好 的 地 膜 h 上 按株 行距 3 m×3 m 在 滴灌 孔 下 挖 穴双 行 5c 5c 种植 , 每穴 栽 2株无 病 壮 苗 , 覆 土 , 栽 完后 及 轻 苗 时 向沟 内 浇 水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秦王川简介
秦王川位于甘肃省兰州市皋兰、永登两县境内,其南北长40公里,东西最宽处16公里,总面积约800平方公里。

从地理学上看,秦王川算不上“川”,而应该是兰州地区地势最平坦、面积最大的高原盆地。

它地处兰州、西宁、银川三个省会城市共生带的中间位置。

据史料记载,早在新石器时代,秦王川地区就有人类活动的印迹。

在先秦时,一直是羌人游牧之处;秦汉时为匈奴游牧之地,后为霍去病所逐。

唐宝应元年(公元762年)为吐蕃所占;北宋时被党项族占据。

其实西汉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汉武帝开辟河西时秦王川就已随金城域(兰州地区)归入西汉版图。

据考证,今天的秦王川在隋朝之前叫“晴望川”,盖因其地势平坦,宽阔空旷,一望无际,而在晴天远望时常常会看到海市蜃楼的美境。

古人名其“晴望川”,意即天晴方能望见川之雄阔。

在古代很长一段时间里,上述少数民族在这里游牧并且为了占据它而频频发生战争,可见这里曾一度水草丰美,并且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又因为秦王川黄土青山遥相辉映,又被称作“黑川”。

黑川孳牧,也是古时文人墨客笔下经常出现的情景。

至于秦王川的得名,其说有四,最流行的说法是:公元
617年7月(隋大业十三年)金城(今兰州)校尉,山西万荣县人薛举在兰州起兵反隋,字号“西秦霸王”,定王都兰州,建年号为秦,秦王川成为西秦霸主薛举的屯牧之地,并将“晴望川”改名“秦王川”,此名一直沿袭至今。

近年来,有学者认为,薛举曾自号西秦霸王,占据兰州、陇西一带长达5年之久。

而且当时的李世民也曾史称秦王,又是他灭了薛举的政权,虽说李世民的活动范围从来没越过陇砥(六盘山),但其影响力前无古人,是所有秦王中最有影响力的一个,况且他祖籍陇西成纪和兰州关连,以他之名号命名秦王川,也是有可能的。

其次,历史上还有一个定都兰州的西秦王朝。

创建者为东晋鲜卑人乞伏国仁。

前秦苻坚在位时,乞伏国仁为镇西将军,坐镇勇士川,(今兰州市榆中县苑河流域)淝水之战中趁势而起。

于太元10年(公元385年)自称大单手,领秦州、河州牧,自立为王,定都兰州,年号建义,史称西秦。

其先后历四主,47年,其兴盛时,所辖面积从甘肃武威到天水、陇南及青海东部,共11州、30郡48县。

西秦统辖范围之广,自然覆盖了今天的秦王川一带,鲜卑乞伏氏为游牧民族,因而,秦王川之名源于西秦也有可能。

也有人认为,秦王川名称的由来,应该和前秦苻坚大帝有关。

前秦13万大军讨伐后凉时,曾驻扎在秦王川。

因此,秦王川最早成为前秦大军的屯聚区,并因此称作秦王川。


水之战后,姚苌弑君,人民为纪念苻坚大帝,在秦王川各地修建寺庙,谓之“秦王庙”。

此说也有一定道理。

当然,秦王川之名的由来尚无定论。

但是,不管是薛举、李世民、乞伏国仁、还是苻坚,他们都为这块土地设置了浓墨重彩的历史文化背景。

虽然没有人知道后世敬仰的是哪一位秦王,但肯定会有一个伟大的身影世代矗立在秦王川人民的心中。

“此地原本属涉猎荒滩、祖先明末才开垦耕作”,这是秦王川的历史民谣。

虽然我们有理由相信,秦王川曾气候宜人、水草丰美,但由于数千年的演变,秦王川气候温差大,沙漠地带“早穿皮袄午穿纱、抱住火炉吃西瓜”的现象在秦王川也誉为典故。

风沙肆虐,十年九旱,因无充足水源,秦王川的开发在历史上一直受限。

明朝末年,距离洪武大移民已过多年,明王朝加强了对甘肃等西北地区的治理,通过移民等措施增加人口,秦王川这块土地上才有了真正的长住居民。

尽管自然生存环境恶劣,三五百年来,正是这里的水土养育了十几代勤劳质朴的秦王川人。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一直在关心支持秦王川的发展。

眼下,被称作兰州屏障的秦王川已成为甘肃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和门户,正面临着历史上千载难逢的机遇,在这块广袤的土地上,从荒原无垠到良田万顷,“引大入秦”实现了几代人的梦想。

如今,又一雄浑的蓝图正在这块神奇的土
地上蓄势待发。

兰州新区——一个全新的名称,已成为时下最热门的词汇。

古老的秦王川正在实现一次穿越时空的华丽大转身。

今天,当你步入兰州新区时,只见宽阔的经纬路纵横成网状格,到处是建设中的大工地,各种机械穿行其中,一个个重点项目夜以继日紧张施工。

一排排气势雄伟的楼房拔地而起,林立其间;学校的教学楼、师生公寓、食堂、体育馆、图书馆等建筑大气典雅。

人工湖、公务员公寓、行政服务大楼气势恢宏,交相掩映。

在晋级为国家级新区后,这里的建设速度将更加突飞猛进、日新月异。

一个全新的大都市不日将呈现在世人面前,它不仅是兰州城市扩展的重要空间,而且是国家战略实施的重要平台、西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腾飞吧!秦王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