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800自考经济学

00800自考经济学
00800自考经济学

《经济学》

一名词解释

1、兼并:兼并是指任何一项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体形成一个经济单位的交易。

2、经济活动:有限的资源用于商品和劳务的生产及消费都是通过人们的经济活动来完成的。经济活动就是各种经济单位使用资源或生产要素进行生产并相互交换以满足人们需要的行为)经济活动的目的是增加经济福利和财富,生产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消费。

3、经济学:经济学经常被引用的两个定义是下面两种形式。

L934年罗宾斯曾给出一个关于经济学的定义:经济学是研究人类行为的一门科学,它考察人们如何处理目的与具有多种用途的稀缺性手段之间的关系。

具有类似思想的另一种定义是:经济学是研究个人、企业、政府以及其他组织如何在社会内进行选择,以及这些选择如何决定社会稀缺资源的使用的科学。

两个定义之间最大的共同之处是强调资源稀缺性问题。

4、需求:一种商品的需求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它反映了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量与该商品价格之间的对应关系。

5、经济政策:经济政策是指国家或政府为,增进社会经济福利而制定的解决经济问题的指导原则和措施,它是政府为了达到一定的经济目的在经济事务中的有意识的干预。

6、逆经济风向行事:1、在经济高涨时期对之进行抑制,使经济不会过度高涨而引起通货膨胀;

2、在经济萧条时期对之进行刺激,使经济不会严重萧条而引起失业:3.目标是实现既无失业又无通货膨胀的稳定增长。

7、潜在就业量:潜在就业量是指在现有的激励条件下所有愿意工作的人都参加生产时所达到的就业量。

8、社会成本;社会成本是指某人为获得一项利益而由社会(包括他自己)付出的全部成本,它不仅包括当事人自己付出的代价,而且包括社会其他成员为此付出的代价。

9、需求价格弹性:需求的价格弹性义简称为需求弹性或价格弹性,它表示在一定时期内

一种商品的需求量的相对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的相对变动的反应程度。需求的价格弹性是经济学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

l0、边际收益递减规律: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简称为收益递减规律。是指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当其他投入不变时,在生产中不断增加某一种可变要素的投入量,当这种投入的总量小于某一特定数值时,每增加一单位该投入所导致的总产量的增加量(即边际产量)不断增加;但当可变投人的总量超过特定数值时,每增加一单位可变投人所带来的总产量的增加量是逐渐减少的。

11、进口替代:就一种产品而言,进口替代政策就是从经济上独立自主的目的出发,减少或完全消除该种商品的进口,国内市场完全由本国生产者供应的政策。狭义的进口替代局限于以本国生产的产品,替代一种特定产品的进口。但从广义的方面看,一个领域的进口替代,其目的是通过减少或禁止某些产品的进口,引起所希望的国内经济结构的变化,或者创造向国内非传统领域进行投资的推动力,使资源有机会进入这个新的工业部门,寻致主产活动的产生和扩大,从而使得总体经济结构得到改善。

12、理性预期:理性预期是指人们进入市场以前,已经充分了解以往的价格变动情况,参加市场以后,又用过去的信息对未来的价格变动作出预测,这样,他们的决策是有依据的,不会轻易改变自己的决策,也不易于被市场的假象所迷惑。

13、投资乘数:投资乘数是关于投资变化和收入变化的关系的一个系数。当总投资增加时,投资增量会引起收入多倍增加,这个倍数就是投资乘数。因而,投资乘数实际上就是表示投资增加会使收入增加到什么程度的系数。

14、资本边际效率:资本边际效率(MEC)是使一项资本品的供给价格和该投资品的预期收益相等的贴现率或折扣率,它表示一项资本品或投资项目的收益每年应按何种比例增长才能达到预期的收益,因此它也可以表示预期利润率。

15、自然失业率:自然失业率是指经济社会在正常情况下的失业率。宏观经济学认为,由于经济中某些难以避免的原因,经济中总存在着一定比率的失业人口,失业人口的存在在经济的动态变化过程中是不可避免的。

16、公共物品:公共物品是可供社会成员共同享用的物品。严格意义上的公共物品具有

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非竞争性是指一个人对公共物品的享用并不影响另一个人的享用,非排他性是指对公共物品的享用无须付费。

17、国际收支失衡:国际收支状况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全部对外交易所引起的收入总额与支出总额的对比关系。据此,如果收入总额大于支出总额,则称该国出现国际收支顺差(或盈余):反之为国际收支逆差(或赤字)。国际收支顺差和逆差通称为国际收支失衡。

18、机会成本:使用一种资源的机会成本是指把该资源投入某一特定用途以后所放弃的在其他用途中所能获得的最大收益。一种资源一旦被用于某种商品的生产,也就意味着放弃生产另外一种商品的机会。

19、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是指随着经济增长而同时出现的经济结构、社会结构、政治结构的变化,就发展中国家而言,经济发展意味着贫困、失业、收入不均等问题的改善。经济发展以经济增长为物质基础、前提条件和基本动力。

20、卡特尔:有正式的串谋协议的串谋称之为卡特尔。其所育成员的行动使得他们就像一个大的垄断厂商。在行业利润最大的产量下,所有成员瓜分市场份额,并且要求各个成员把产量限制在自己分得的份额内。做到这一点常常是困难的。通常,卡特尔成员会私下违背卡特尔协议,卡特尔最终难逃破产命运。且原本卡特尔即为许多国家的法律所禁止。

21、正常利润:如果厂商在某市场上取得的销售收益不比其他市场少,并且也不比其些市场高,我们就说这个厂商在这个市场中获得了,“正常利润”。在经济学中,这项“利润”被计入成本。

22、生产函数:生产函数表示一定时期内,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它们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以公式表示为Q=f(X1, X2,X3,...,Xn);其中,X1,X2,X3,...,Xn是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而Q是它们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

23、中央银行:中央银行是金融管理机构,它代表国家管理金融、制订和执行金融方针政策,但它不同于一般国家行政管理机构。各国的中央银行或类似于中央银行的金融管理机构,均处于金融体系的核心地位,担负管理商业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以及金融市场的责任,并通过它们对整个国民经济发挥宏观调节作用。

24、准备金:准备金原来是为了准备存款人提取存款而准备的款项,现在已经成为中央银行控制商业银行贷款规模的手段:商业银行必须依法按一定比例把存款中的一部分留存起来,这部分款项构成了商业银行的资产。

25、充分就业:充分就业是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之一,一般是指一切生产要素(包含劳动)都有机会在现行的价格下参加生产的状态。

二、简答题

(一)、简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认真抓好的几个环节?

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认真抓好四个互相联系的重要环节:

1.转换国有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的经营机制,把企业推向市场,增强它们的活力,促使企业在经济利益的推动下自发地实现资源配置。

2.加快市场的培育。没有市场就没有市场经济。

3.深化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分配是经济利益实现的制度。没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分配就没有市场。

4,混合经济中政府主要是调节个体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而不是经济活动的直接参与者。在中国转变政府职能的根本途径是政企分开.

(二)、简述决定需求价格弹性的主要因素?

1.替代品的数量和替代程度。一种商品的可替代品越多,该商品的需求的价格弹性也就越大。

2.用于购买该商品的支出在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一种商品的花费占收入的比例越大,需求弹性越大。

3.时间,即相应于价格的变动人们调整需求量的时间。时间越长,需求弹性就越大。

(三)、简述凯恩斯主义的“需求管理政策”的具体内容:

根据凯恩斯的理论,要确保经济稳定,政府要审时度势,主动采取一些财政措施,即变动支出水平或税率以稳定总需求水平,使之接近物价稳定的充分就业水平,当认为总需求非常低;即出现经济衰退时,政府应通过削减税收,降低税率、增加支出或双管齐下以刺激总需求,即采取扩张性(膨胀性)财政政策。当总需求过高,即出现通货膨胀时,政府应增加税收

或削减开支以抑制总需求,即紧缩性财政政策。政府应该审时度势,逆经济风向行事,斟酌使用扩张的或紧缩的财政政策。这样一套经济政策就是凯恩斯主义的“需求管理政策”。

(四)、简述通货膨胀对社会造成的成本?

这些成本主要包括:1.菜单成本2.形成对收入的再分配。3.不确定性增加.

4.使国际收支状况恶化.5.对付通货膨胀的资源增加。

(五)、简述中央银行的三大职能;

1、中央银行是发行的银行.它垄断货币的发行权,是全国唯一的现钞发行机构。

2、中央银行是银行的银行,这一职能最能体现中央银行的特殊金融机构性质.(1)办理“存、放、汇”仍是中央银行的主要业务内容,但业务对象不是一般企业和个人,而是商业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2)作为金融管理的机构,这一职能具体表现在集中存款准备、最终的贷款人、组织全国的清算三个方面。

3.中央银行是国家的银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代理国库;(2)代理国家债券的发行:

(3)向国家给予信贷支持:(4)保管外汇和黄金储备;⑤制订并监督执行有关金融管理法规。此外,中央银行还代表政府参加国际金融组织,出席各种国际会议,从事国际金融活动以及代表政府签订国际金融协定;在国内外经济金融活动中,充当政府的顾问,提供经济、金融情报和决策建议,

(六)、简述当国际收支出现逆差目政府的政策选择:

1.当一国出现国际收支逆差而需要进行调整时,政府可以实行紧缩性的财政、货币政策、汇率政策、管制和向外举债等。2.在财政政策方面,可供选择的政策措施主要是减少财政支出和增加税收。

2.在货币政策方面,政府可以提高再贴现率,提高法定准备率或在公开市场上卖出政府债券,等等。

4.在汇率方面主要是促使本币贬值。

(七)、简述规模收益极其三种形式;

规模收益有三种形式:规模收益递增、规模收益不变、规模收益递减。规模收益递增是

指,当所有投入按同一比例增加,产出的增加将大于这一比例:规模收益不变是指,当所有投入按同一比例增加时,产出也按同一比例增加:规模收益递减是指,当所有投入按同一比例增加时,产出的增加将小于这一比例。

(八)、简述通货紧缩缺口和通货膨胀缺口的含义及其消除措施?

充分就业的产出与充分就业对应的总需求水平之间的差额被称为通货紧缩缺口。

消除通货紧缩缺口的措施有:减税;增加转移支付;增加政府支出;降低利率。

当经济处于充分就业状态时,充分就业下的国民收入小于此时的总需求.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经济已经处于充分就业,因而厂商并不能扩大生产。这时只有一种可能,即价格上涨.因此,总供给和总需求之间的差额称为通货膨胀缺口。

消除通货膨胀缺口的措施有:增税:减少转移支付;减少政府支出:提高利率.

(九)、简述造成垄断的原因:

造成垄断的原因主要有:1.规模经济。如果对于一个市场的全部需求,只能容纳一个厂商获利,多一个厂商都会使得所有厂商亏损。2,产品差别和品牌。3.法律保护。例如,专利保护。4.其他。

例如,垄断厂商具有原料供货、生产技术与管理等方面的优势.垄断厂商还可以通过合并、接管以及各种合法及不合法的手段维护其垄断地位。

(十)、简述中央银行主要运用的货币政策措施:

1.公开市场业务。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买进或卖出政府债券,以调节货币供给量。

2.再贴现率政策。再贴现率是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通过贴现借贷时的利息率,再贴现率政策是指中央银行变动贴现率以调节货币供给量与利息率。

3.变动法定准备率.银行创造货币的多少与法定准备串成反比;这样,中央银行就可以通过变动法定准备率来影响货币供给量与利息率.

4.其他措施:第一,道义上的劝告;第二,局部的控制:垫头规定;第三,利息率的上限;第四,控制分期付款的条件:第五,控制抵押贷款的条件。

(十一)、简述委托…代理理论所包含的主要观点:

1.委托人的利益取决于代理人的行动。但是,代理人的行动动机是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而不一定是委托人的利益最大化。

2.激励的基本方法一般是给予对方一定好处的承诺。代理人在考虑这种承诺的条件下会采取一些行动,这些行动当然是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但同时也将产生维护委托人利益的结果.

3.股东应该给经理多少报酬呢?一般说来,在代理人一委托人之间总是存在着不对称信息,代理人相对于委托人总是具有信息优势。

4.股东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不仅仅是要鼓励经理努力工作,还要设法鼓励经理讲实话,讲信用。

5.经营者的经营动机取决于职位给予他的权利一义务关系(或委托一代理关系)。

(十二)、简述导致市场失灵的原因:

1.公共产品。公共物品是可供社会成员共同享用的物品。严格意义上的公共物品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非竞争性是指一个人对公共物品的享用并不影响另一个人的享用,非排他性是指对公共物品的享用无须付费.

2,垄断。对市场某种程度的(如寡头)和完全的垄断有可能使得资源的配置缺乏效率。对这种情况的纠正需要依靠政府的力量.

3.外部影响。那些处于交易关系之外的对他人的影响被称为外部影响,也被称为经济活动的外在性。当这种影响对他人有害时,就称之为外部不经济。当这种影响对他人有益时,就称之为外部经济。

由于外部影响不是金钱关系或交易关系,外部经济或外部不经济都无“市场价格”,这种利益关系的协调也就不能以市场的方式解决,因此需要政府出面寻求解决途径。

4、非对称信息。由于经济活动的参与人具有的信息是不同的,一些入可以利用信息优势进行欺诈,这会损害正常的交易。为了保证市场的正常运转,政府需要制定一些法规宋制止和约束欺诈行为。

(十三)、简述非关税避垒的措施与应用:

1.非关税壁垒是指除关税以外的一切限制进口的措施,形式主要包括进口限额、自愿出

口限额、进口许可证、技术性的限制等。

2,进口限额是指一国政府在一定时期内(一股为1年),直接规定某些商品的进口数量或金额,超过规定的数量或金额,即禁止进口或征收惩罚性关税,以限制进口。

3.自愿出口限额是指出口国在进口国的要求或压力下,“自动”规定某一时期内(一般为3—5年)某些商品的出口限额,以限制某些商品的出口。

4、进口许可证是政府颁发的凭以进口的证书.许可证制即为国家政府规定商品进口必须领取许可证,没有许可证,一律不准进口的制度。

5.技术性限制是指进口国以保护消费者利益或保护环境为理由,颁布各类进口商品的技术标准、卫生检疫规定、商品包装和商品标签规定。这些标准和规定复杂多变、严格苛刻,使出口国生产者很难适应,从而以此达到限制进口的目的。

(十四)、简述企业进行兼并的原因和种类;

兼并有以下原因:

(1)为了增长的兼并。兼并有可能提供了一种比内部扩张更快的增长方式。

(2)为了规模经济的兼并。兼并可以具有规模经济效应。

(3)为了垄断权力的兼并。通过兼并可以形成垄断。

(4)为了市场价值的兼并。通过兼并可以提高厂商在股市上的价值.

(5)为减少不确定的兼并。通过兼并使得企业未来收益稳定,抵抗风险能力增强。

兼并已经成为现代企业增长的重要方式。

兼并主要有三种类型:

(1)横向兼并:是两个在同一行业,并在生产经营上是处于同一阶段的企业的兼并;例如两个汽车制造公司的兼并。

(2)纵向兼并:是两个在同一行业,但是在生产经营上是处于不同阶段的企业的兼并。例如汽车制造厂商和汽车配件厂商的兼并.

(3)混合兼并:是不同行业两个厂商的兼并。

(十五)简述自由市场经济是如何实现资原配置的.

经济体制的一个极端是完全的自由市场经济,这种经济类型中根本没有政府参与,由经

济系统中的个人或公司做出与自身有关的所有经济决策。自由市场经济一般与土地和资产私人所有的经济制度相联系。在这种经济体制中;资源配置是借助于经济当事人下列的行为实现的:

(1)企业的目的是为了获取最大化的利润。

(2)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力图使货币收入体现出最大价值。

(3)每个人自由做出他们的经济选择,消费者自由决定用自己的收入去购买什么产品,工人自由决定在哪儿工作以及工作报酬.企业自由选择出售什么产品以及使用何种生产方式.

(4)企业和消费者做出的供给和需求决策相互作用,从而影响、决定市场价格。

(5)通过市场价格的自发调节,资源朝着相对价格高的用途配置。

16、简述“萨伊定律”的主要内容:

萨伊定律的核心思想是“供给创造其自身的需求”。这一结论隐含的假定是,循环流程可以自动地处于充分就业的均衡状态。它包含三个要点:

(1)产品生产本身能创造自己的需求;

(2)由于市场经济的自我调节作用,不可能产生遍及国民经济所有部门的普遍性生产过剩,而只能在国民经济的个别部门出现供求失衡的现象,而且即使这也是暂时的;

(3)货币仅仅是流通的媒介,商品的买和卖不会脱节。

根据萨伊定律,在一个完全自由的市场经济中,由于供给会创造自己的需求,因而社会的总需求始终等于总供给。

(十七)、简述出口导向发展战略的优劣:

1,发展中国家往往出口劳动密集型前产品,因为它们具有比较优势。

2.以出口换取经济发展所需要的新型机器设备和资金。

3,通过贸易,还可以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4,出口可以不受本国居民低收入的限制。

5.出口市场上的激烈竞争对于提高效率和促进现代化也起着重要的刺激作用。

18、简述导致规模不经济的原因:

(1)由于厂商更大、更复杂,信息交流层次过多,合作的管理难度会增加。

(2)如果工人们的工作单调枯燥,他们会有被异化的感觉,如果他们感觉到自己在如此之大的一个企业中微不足道,就会缺乏工作的积极性,对待工作马马虎虎。

(3)这些因素会使得劳资关系恶化.不同种类的工人之间复杂的相互关系也会恶化劳资关系,

(4)生产的流水线工艺和各种生产相互依赖可以因为其中某一部分发生问题而导致全线停产,

19、简述政府制定最高价格的利与弊:

政府制定最高价格的原因一般是出于对公平的考虑。如在战争或饥荒时,政府会为生活必需品制定最高限价,使穷人能够负担得起,以利于社会稳定。

如果政府仅仅制定价格没有采取进一步的干预,就可能会导致以下结果:

(1)基于“先来先得”的分配,可能引起排长队。

(2)政府被迫采用定量供应的制度,如为每一种配给的产品发给人们一定数量的配给票。

(3)最高价格的主要问题是可能出现黑市。

(4)最高价格减少了已经短缺的商品的生产数量。

20、简述用人均实际国内生产总值作为衡量经济发展指标的优缺点?

国内生产总值简称为GDP,用人均GDP衡量经济发展指标有以下优缺点:

1.优点:GDP核算比较统一;GDP的持续增加是发展的必要条件;人均GDP水平与诸如死亡率、升学率、营养摄取量等反映人类生活质量的其他指标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2.缺点;GDP并没有把所有经济活动反映出来;GDP是总量指标,它忽视了收入分配问题;GDP受到价格因素的影响;在进行GDP的国际比较时,会受到汇率的影响.

三、论述题

1、试述当国民收入循环流程处于非均衡状态时,经济将如何调整以达到均衡

当注入不等于漏出时,这个收入循环流程处于不均衡状态,国民收入将不断变动使经济达到均衡状态,即注入等于漏出。

当注入大于漏出时,国民收人将会增加,从而增加家庭部门的收入,这既会使家庭增加对企业产品和劳务的消费支出,同时也会增加家庭的储蓄,增加家庭交纳的税收,进口更多

的国外产品和劳务,也即增加了漏出。这个过程将一直持续到漏出增加到与注入相等为止。此时,国民收人不再变化,经济达到均衡状态。

当漏出大于注入时,国民收入将减少,从而减少家庭的收入。这既会使家庭减少对企业产品和劳务的消费支出,同时也会减少家庭的储蓄,减少家庭交纳的税收,减少进口。这些都使漏出减少。这个过程将一直持续到漏出减少到与注入相等为止。此时,国民收入达到均衡。总之,只有当注入等于漏出时,国民收入循环流程才能处于均衡,并保持不变。

(二)、试述决定一种商品需求和供给的其它因素(即该商品价格以外的因素)

决定需求的其他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消费者的偏好。消费者的偏好是指一个消费者对商品的喜好程度。消费者越喜好一种商品,他们对该商品的需求就越大。

2,替代商品的数量和价格。替代品是可以与一种商品产生类似功效的商品,例如就长途旅行的交通工具而言,火车和汽车就是相互替代品。

3.互补晶的数量和价格,互补商品是指消费者为了实现某种功效而需要一起消费的那些商品,例如汽车和汽油、鞋和鞋油等就是互补品。

4,消费者的收入。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也受到收入的影响。收入增加,消费者对大多数商品的需求就会增加。

5.收入分配。由于人们对一种商品的需求不尽相同,收入分配对商品的需求也会有一一定的影响。例如,当国内收人从穷人流向富人时,对昂贵商品的需求就会上升。同时,穷人变的更穷。

6.对未来价格的预期,如果消费者预期未来某种商品的价格会上涨,他们可能会在价格上涨之前购买更多的这种商品,它的需求就会上升。

决定供给的其他因素包括:

1.生产成本,在既定的价格下,生产成本越高,利润越低,成本增加时,生产者会减少生产,或转向生产其他成本增加少的产品。

2.替代产品的价格。在很多情况下,使用既定资源的生产者既可以生产某种商品,又可以兰产其替代品,例如,农场可以生产粮食也可以生产蔬菜。

3.连带产品的价格。有时生产一种商品的同时会生产出其他产品,例如在加工原油精炼出汽油的同时会生产出柴油和石蜡等产品,如果由于需求牙口价格上升,汽油产量增加;那么其他油类的供给也会增加。

4.自然灾害和其他无法预期的事件.天气和流行疾病会影响农场的产量,战争会影响进口原材料的供给,机器的损害、行业摩擦、地震、洪水、火灾等也会影响到某种产品的供给数量。

5.生产者的目的。既定价格下生产者的供给量也受到该生产者目的的影响。对应于同一价格,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公司和追求其他目标的公司,例如追求最大销售量的公司在供给量上会有所不同。

6.对未来价格的预期.如果预期价格会上升,生产者会暂时减少出售产品的数量,将商品储存起来,在价格上涨时再卖出去.

(三)、试述完全竞争市场的优点和局限性

完全竞争市场的优点:

1.在完全竞争的均衡中,价格等于边际成本(而在非完全竞争中价格一般不等于边际成本).在经济学中这被认为是资源配置的最优状态。

2.在完全竞争的长期均衡中,市场价格均衡于长期成本曲线的最低点.这不仅表明厂商是以最低的成本生产,而且,消费者也以最低的价格购买,消费者获得了最大的福利或实惠.3.竞争迫使厂商提高效率.如果厂商的效率低(从而成本高),他最终会在竞争中被挤出市场或行业。

4,由于在理论上所有厂商生产的产品是无差异的,因此,可以节约资源在广告上的投入。

完全竞争市场的局限性:

1.完全竞争市场中的,厂商即使为了获得暂时的超额利润愿意发展新技术,它们也可能不能负担必要的研究和开发。

2.完全竞争市场的厂商生产的同类产品是无差异的,这对于消费者可能过于单调。(四)、试述在混合经济中政府应如何对经济进行调节

1.通过税收、补贴或直接控制价格来调控商品和投入的相对价格.

2.通过收入税、福利支出或直接控制工资、利润、房租等来调节相对收入。

3.通过法律、直接提供产品和服务(如教育和国防)、税收、补贴或国有化调控生产和消费的类型。

4.通过使用税收和政府开支、控制银行借贷和利息、直接控制价格和收入、汇率来调控失业、通货膨胀、经济增长和支出赤字的平衡等宏观经济问题。

总之,在混合经济中,通过市场机制的自发作用,经济社会解决生产什么和生产多少、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基本问题,而在市场机制出现错误时,则通过政府干预以促进资源使用的效率、增进社会平等和维持经济稳定和增长.

5、试举例说明商业银行是如何创造货币的

尽管中央银行握有货币发行权,但由以上关于货币供给的定义可以看出,商业银行的存款也是一种货币。中央银行在多大程度上控制货币供给,银行制度作为一个整体能够做到每个单个银行所不能单独做到的事情:它能够把它的贷款扩大为它原来得到的存款的许多倍,而且每家银行仅仅贷出它的存款的一部分。

假定法定准备率为20%,A银行额外吸收了客户甲的100万英镑.A银行按法定准备率保留20万(=100万×20%)英镑作为准备金存人中央银行,其余80万英镑全部贷出,借给一家公司用来买机器。机器制造厂.作为客户乙得到这笔从甲银行开来的支票又全部存人与自己有往来的B银行。B银行得到这80万英镑支票存款后留下16万(=80万X20%)英镑作为准备金存入中央银行,然后再贷放出64万英镑,得到这笔贷款的丙厂商又会把它存入与自己有业务来往的C银行,C银行留其中12.8万(=4万×20%)英镑作准备金存入自己在中央银行的账户上,然后再贷出51.2万英镑。由此不断继续下去,各银行的存款总和是100+80十64+51.2十…=500(万英镑)

而贷款总和是80+64+51.2+...=400(万英镑)

这样,金融体系的银行存款由最初的100万英镑增至最终的500万英镑,扩大了5倍。

(六)、试述发展中国家接受国外直接投资的利弊及其应采取的对策

(一)发展中国家接受国外直接投资的有利因素是可以获得发展所需要的稀缺资金和学习新技术和技术管理知识。其弊端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1.未必能达到学习技术和管理知识的目的;

(1)外商对所在国的员工的培训成本高,因而本国工作人员学到的不多;

(2)外企或跨国公司中技术和管理知识的扩散受到行业特点的限制,例如,采矿:

(3)跨国公司未必使用其在总公司使用的资本密集型技术,因为它们投资所在的国家往往是劳动密集型。

2.东道国在经济利益方面可能受到损害:

(1)签订协议不平等;

(2)很难获得产品以后升值获得的好处:

(3)跨国公司可以最大限度地避税。

3.国际收支方面的沉重负担,造成经常账户的收入外流。

4.直接投资对发展中国家主权的损害。二者的目标是不一致的,大的跨国公司对发展中国家施压.

此外,文化背景等也存在较大差异。

(二)、发展中国家对直接投资所采取的对策有:

1.发展中国家通过订立完备的外国投资法对跨国公司进行约束:

2.禁止外国人投资到本国的关键部门.

3.合资经营,分享所有权,

4. 禁止外国公司购买本国企业。

5. 对跨国公司进行征用。

(七)、试述汇率的短期和长期决定问题

1. 从短期来看,一国的汇率由对该国货币兑换外币的需求和供给所决定。具体表现为:

外国人购买本国商品、在本国投资以及利用本国货币进行投机会影响本国货币的需求,本国居民想购买外国产品、向外国投资以及外汇投机影响本国货币供给。

2.从长期来看,汇率主要取决于商品在本国的价格与在外国的价格的对比关系。具体表现为:

以一种商品为例,如果l单位商品在美国生产需要5美元,在中国生产需要50元人民币,

则就这单位商品而言,美元与人民币的汇率就是5:50,即l美元兑换10元人民币。

汇率则是所有进出口商品本国价格与外国价格的相对比价。

在长期中,影响汇率的主要因素主要有:相对价格水平、关税和限额、对本国商品相对于外国商品的偏好以及生产率.

(八)、试述政府改善产业结构政策的基本原则及其方法

政府对产业结构的政策的基本原则是通过对产业结构的管制和调整促进竞争,鼓励产业的发展。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类:

1.反垄断。政府通过设立专门的部门依据专门的法律对企业的可能的规模发展进行控制。对可能导致垄断的行为或其他不正当的行为进行管制.

2.发展资本市场。一方面在资本市场上企业的行为更加公开化,更加规范;另一方面在资本市场上对公司控制权的竞争可以把竞争机制引入到大公司身上.

3.企业改组。政府还可以对一些生产型的组织进行改组,以利于效率的捉高。这种方式主要针对一些国有企业或垄断组织这也是我国目前国有企业改革中的一些做法.政府对产业组织结构的管制是一个十分具体、细致和系统的工作。在政府的产业结构的政策中,体现了政府对经济决策权分配的考虑,体现了政府对自由和管制的权衡.

九)、写出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条件并予以推导

假设经济是二个产品经济,没有货币因素。在这样一个简单的经济中,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条件可以表示为,投资等于储蓄;即J=S.

投资与储蓄的相等足国民收入保持均衡稳定状态,整个经济体系总的供求相等的重要条件,正是储蓄和投资的相互作用决定收入的均衡水平。

实现一国国民经济的均衡,必须使总需求等于总供给:从需求方面看,一国国民收入是一定时期内用于消费支出C与投资支出I的总和,亦称总支出,即y=C+I。

从供给方面看,一国国民收入是各个生产要素相应地得到的收入总和,亦称总收入,而社会的收入中除了用于消费的部分收入外.剩余的构成储蓄S,即y=C+S.于是,经济处于均衡的条件是C+I=C+S,即投资(I)=储蓄(S)。

当投资等于储蓄时,投资加上消费的数量等于储蓄加上消费的数量。总之,只要投资与

储蓄相等,从而市场上总的供求相等,国民收入才处于均衡状态,从而决定均衡的国民收入。

十)什么是“内在稳定器”?具有内在稳定器作用的财政政策有哪些?并以个人所得税为例说明财政制度的自动稳定作用。

经济学家认为,由于财政制度本身的某些特点,一些财政支出与税收政策具有某种自动调整经济的灵活性,这种灵活性有助丁经济的稳定,对需求管理起到了自动配合的作用。这些能自动配合作用的财政政策被称为“内在稳定器”。

具有内在稳定器作用的财政政策主要包括:

1,个人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的征收有—定的起征点与累进的税率,可以起到内在稳定器的作用。

2.公司所得税。公司所得税同样有一定的起征点与税率,也可以起内在稳定器的作用。

3.失业救济金。失业救济金有一定的发放标准,它发放的多少主要取决于失业人数的多少。

4,各种福利支出。各种福利支出都有一定的发放标准,它发放的多少取决于就业与收入状况。

5.农产品维持价格。政府要按照农产晶维持法案把农产品价格维持在一定水平上,维持他们既定的收入与消费水平,也防止通货膨胀.

不过,这些财政政策的内在稳定器作用是十分有限的,要配合需求管理来稳定经济,必须采用更加有力的财政政策措施。

个人所得税的征收有一定的起征点与累进的税率,所以具有内在稳定器作用。在萧条时期,由于经济衰退个人收入减少了,符合纳税规定的人少了,纳税人应交的税额也少了,这样税收就会自动减少;从而抑制了消费与投资的减少,有助于维持较高的总需求.在膨胀时期,由于经济高涨个人收入增加了,符合纳税规定的人多了,纳税人应交税额也增加,这样税收就会自动增加,从而抑制了消费与投资的增加,抑制了总需求的增加。

电大西方经济学考试题含答案

西方经济学试题 一、填空题( 每空 1 分, 共 10 分) 1、微观经济学解决的问题是(资源配置), 宏观经济解决的问题是(资源利用)。 2、在经济分析中, 利润最大化的原则是(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 3、根据简单的凯恩斯主义模型, 消费减少, 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 减少); 储蓄增加, 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减少)。 4、经济增长的源泉是( 资源 ) 的增加, 核心是( 技术进步)。 5、长期中存在的失业称为(自然)失业, 短期中存在的失业是(周期性)失业。 6、对国内产品的支出=(国内总需求)+净出口。 二、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2分, 共30分) l.稀缺性的存在意味着: ( A ) 。 A.必须作出选择B.人们的生活水平会不断下降 C.个人不应该把今天能买到的东西留到明天来买D.需要用政府计划来配置资源 2.如果需求的价格弹性为1/3, 价格上升30%时需求量将( B ) 。 A.增加10% B.减少10% C.增加90%

D.减少90% 3.边际效用为零时的总效用( D ) 。 A.等于0 B.等于1 C, 降至最小D.达到最大 4.如果生产过程中存在规模收益递增, 这意味着当企业生产规模扩大时( B ) 。 A.产量将保持不变B.产量增加的比率大于生产规模扩大的比率 C.产量增加的比率小于生产规模扩大的比率D.产量增加的比率等于生产规模扩大的比率 5.在研究消费者均衡时, 假设: ( D ) 。 A.消费者的嗜好和商品价格既定B.消费者的嗜好和收入既定 C.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价格既定D.消费者的嗜好、收入和商品价格既定 6.产量的增加量除以生产要素的增加量的值等于: ( B ) 。A.平均产量B.边际产量C.边际成本D.平均成本 7.短期边际成本战线与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相交之后: ( B ) 。A.边际成本等于平均成本B.边际成本大于平均成本

2020年7月全国发展经济学试卷及答案解析

全国2018年7月发展经济学试卷 课程代码:0014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发展经济学目前常用的名词中,对发展中国家的另一个正式称呼是( ) A.欠发达国家B.穷国 C.低收入国家D.落后国家 2.在发展经济学中存在着一个新古典主义回潮理论,下列哪个观点不是它的主张?( ) A.重视价格信号的作用B.应该利用市场机制促进经济发展 C.发展中国家应该积极参加对外贸易D.国家应该在经济发展中起积极作用 3.下列哪个观点不是新经济增长理论所着力强调的?( ) A.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 B.技术进步是内生的,是经济体系决定的 C.人力资本积累和知识创新具有外部性 D.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收入差距会逐渐缩小 4.关于收入分配问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吉尼系数是吉尼斯公司为衡量收入差距而设计的一个指标 B.吉尼系数的数值在一l和+1之间 C.吉尼系数越高,表明收入分配越平均 D.洛伦兹曲线越接近对角线,收入分配越平均 5.关于库兹涅茨倒U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经济发展与收入分配没有关系 1

B.在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过程中,收入分配最初会变得更加不平等,然后逐渐改善 C.在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过程中,收入分配最初会变得平等,然后不断恶化D.只有通过收入的不平等分配,一国经济才能得到长足而持续的增长 6.人口增长过快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中,下列哪一个是不存在的?( ) A.人口增长会加大就业压力 B.人口增长过快增加了政府提供一些基本社会服务的压力 C.人口增长过快产生移民压力,影响国际关系 D.人口增长过快加大了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发展差距 7.目前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中存在的问题之一是( ) A.性别比例失调B.人口老龄化趋势严重 C.人口出生率特别高D.很多家庭重男轻女 8.知识具有公共产品所具有的两个基本特征是( ) A.竞争性和非排他性B.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C.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D.竞争性和排他性 9.下列哪个观点不是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主张?( ) A.经济增长极大地依赖于环境质量 B.只要不断积累物质资本,经济就可以持续地增长下去 C.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方面应该协调统一发展 D.经济发展不应该破坏环境 10.为了促进经济发展,发展中国家应该进行的税收改革主要是( ) A.开征财产税、赠与税和实施累进所得税 B.根据收入来源不同,采取差别税率 C.对高收入者减税以刺激储蓄和投资 D.提高关税税率 11.按照经济学家舒尔茨的观点,传统农业所不具备的特点是( ) 2

2018年自考《教育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2018年自考《教育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教育经济学产生和形成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A.计量经济学 B.人力资本理论 C.劳动价值理论 D.教育资本 2.教育经济学在中国开始逐步涉及与展开的时间是() A.20世纪60年代 B.20世纪70年代 C.20世纪80年代 D.20世纪90年代 3.教育投资具有生产性投资的性质是由于教育劳动具有() A.生产力 B.劳务性或服务性 C.使用价值 D.消费性 4.★最早提出“人力资本”这一概念的是,( ) A.贝克尔《人力资本》 B.舒尔茨《人力资本投资》 C.沃尔什《人力的资本观》 D.欠雷《投资决定的正规标准》 5.教育社会需求与教育个人需求之间的矛盾,主要是因为() A.教育资源的稀缺和教育需求的无限 B.社会与个人对教育需求的出发点和追求目的不同 C.教育供求间存在矛盾 D.社会对教育的认识和态度 6.第一次正式使用“知识经济”概念的是( ) A.20世纪70年代,托夫勒《第三次浪潮》 B.1982,奈斯比特《大趋势》 C.1986,福莱斯《高技术社会》 D.1996,“经合组织”年度报告 7.连接教育与市场经济的关键性环节和纽带是() A.科学技术市场 B.人才和劳动力市场 C.物质形态商品市场 D.服务市场 8.从根本上讲,教育结构主要受() A.社会生产关系制约 B.政治制度制约 C.生产力水平制约 D.社会经济结构制约 9.★教育投资只有通过培养出来的劳动力以及再生产出来的科学技术进入生产领域,才能创造社会物质财富,说明教育投资具有

() A.周期性长特点 B.弹性大特点 C.间接性特点 D.长效性特点 10.确定教育投资比例的物质前提和客观依据是() A.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实力 B.政治制度和政治形势 C.科学技术水平 D.社会人口 11.义务教育投资主体中居中心地位的是() A.个人 B.群众 C.国家或政府 D.企事业单位 12.计量教育投资经济效益的前提条件是() A.教育投资 B.教育成本 C.教育收益 D.教育分配 13.分析大学生社会直接成本有多种计量方法,比较常用的有匡算法和() A.“成本一效益”计算方法 B.实算法 C.费希洛计算法 D.舒尔茨计算法 14.最理想的学校规模类型是() A.规模过大稳定型 B.规模适度稳定性 C.规模适度成长型 D.规模过小成长型 15.社会平均劳动简化比计算公式是() A.平均劳动简化=某级教育程度的劳动力总课时数/某准级教育程度的劳动力总课时数 B.平均劳动简化=某级教育劳动力的教育程度×某准级教育劳动力的教育程度 C.平均劳动简化=某级教育劳动力的教育程度/某准级教育劳动力的教育程度 D.平均劳动简化=不同教育程度劳动力简化比×各类劳动力占总劳动力百分比(按教育程度) 参考答案: 单项选择题 1.B【解析】此题考核的是教育经济学学科产生的理论根源。其直接理论来源是“人力资本理论”。 2.C【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教育经济学在中国的形成与发展。中国教育经济学研究与产生起步比较晚,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中国教育经济学会成立的时间是1984年10月。答案是C。

西方经济学考试答案资料(远程教育)

2、(多选题)市场失灵是指ABCD A.垄断阻碍了市场机制的作用。 B.市场无法有效地提供公共产品。 C.消费者和生产者的信息不完全。 D.社会资源得不到有效配置。 3、(多选题)如果某企业对其他经济单位造成不利的外部影响,则BC A.该企业私人边际成本高于社会边际成本。 B.该企业私人边际成本低于社会边际成本。 C.政府应对该企业征税以消除外部影响。 D.政府应给予该企业津贴补助以消除外部影响。 5、(多选题)假定其它条件不变,一种商品的价格下降会造成BD A.对该商品的需求增加。 B.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增加。 C.对该商品替代品的需求增加。 D.对该商品替代品的需求减少。 7、(多选题)吉尼系数可以从洛伦茨曲线中计算,吉尼系数变大时表示CD A.洛伦茨曲线向OY线移动。 B.洛伦茨曲线向OPY线移动。 C.洛伦茨曲线弯曲幅度较小。 D.洛伦茨曲线弯曲幅度较大。 8、(多选题)生产者剩余的主要特点是BC A. 生产要素供给者感觉多得到了收入。 B. 生产要素供给者实际多得到了收入。 C. 对生产要素的需求超过了供给。 D. 对生产要素的供给超过了需求。 10、(多选题)利息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主要表现为ABCD A.可以鼓励人们储蓄。B可以促使投资更加合理化。 C.以抑制通货膨胀。 D可以作为政府宏观经济政策的调节手段。14、(多选题)限制价格是运用政府职能所规定的 ? A.支持价格。B.保护价格。 C.最高限价。D.指导价格。 19、(多选题)当基尼系数接近于1时,表明ABDC A.社会收入分配接近于不平等。 B.社会收入分配比较不平等。 C.社会收入向少数人手中集中。 D.政府应当调整收入分配政策,使收入分配趋于平等。 23、(多选题)可以形成垄断竞争的基本条件是AC A.提供不同于别人的优质服务。 B.控制价格。 C.独特的产品包装。D.操纵价格。 24、(多选题)有害的外部性ABD A.会使得消费者剩余减少。B.会使得生产者剩余减少。 C.使企业不能实现资源最优配置。D.导致市场失灵。 6、根据洛伦茨曲线,当收入分配绝对不平等时A

04年发展经济学自考题与答案

2004年发展经济学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很多,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指标是( C ) A.人均国民生产总值(GNP) B.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 C.物质生活质量指数(PQLI) D.实际经济增长率 2.美国经济学家W.W.罗斯托提出的经济成长阶段论将经济发展的过程分为五个阶段,他认为其中最重要的阶段是( B ) A.传统社会阶段 B.起飞阶段 C.为起飞创造条件的阶段 D.向成熟推进的阶段 3.新增长理论认为一国经济长期增长的最终源泉可以归结为( A ) A.人力资本和知识的生产与积累 B.物质资本的生产和积累 C.货币资本的储蓄和积累 D.经济制度的改革和完善 4.通过不同国家教育投资的成本收益的比较分析,我们发现( B ) A.发展中国家教育投资的收益率较低 B.发展中国家教育投资的收益率高于发达国家 C.在发展中国家,教育层次越高,投资收益率也越高 D.在发展中国家,教育投资的私人收益率低于社会收益率 5.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说,发展中国家中央政府财政支出占GNP的百分比是(A ) A.比较低的 B.比较高的 C.与发达国家相近的 D.不能判断的 6.如果名义利率为3%,通货膨胀率为-2%,则实际利率为( D ) A.-6% B.-1.5% C.1% D.5% 7.德国经济学家霍夫曼用制造业中消费资料工业和生产资料工业的净产值比例衡量工业化程度,其中世界各国工业化程度最高的霍夫曼比

例是( D ) A.小于1 B.1±0.5 C.2.5±1 D.5±1 8.从理论上讲,在发展中国家进行资本积累比较适宜的农业税种是( B ) A.农产品税 B.土地税 C.土地转让税 D.农产品出口税 9.金融比率是净金融资产对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一般来说,最低收入国家的这一比率为( A ) A.不到20% B.60-80% C.100% D.200% 10.发展中国家的后发优势主要表现在( C ) A.能够向发达国家出口初级产品 B.发达国家的消费示范作用 C.能够借鉴和吸收发达国家现有的知识 D.能够照搬发达国家的民主制度 11.环太平洋的部分国家和地区为促进本地区各经济体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而组建的国际经济合作组织是( D ) A.北美自由贸易区 B.欧洲联盟 C.东南亚国家联盟 D.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12.在亚洲金融危机中,中国受到的冲击比较小,其主要原因是( B ) A.中国的外债非常少 B.中国在金融自由化上采取了审慎的政策,将自由化的程度限制在与金融部门发展相适应的水平下 C.中国意识到金融危机的可能性,提前采取了防范措施 D.中国经济规模足以抵御外来危机的冲击 13.为了克服供给方面的“不可分性”和需求方面的“互补性”,斯特里顿主张根据各产业部门产品的收入弹性和价格弹性的大小,确定对 各产业部门不同的投资比例和增长比率,进行大规模投资,以实现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动态平衡增长。这种理论属于( D ) A.极端的平衡增长理论 B.温和的平衡增长理论

完整版发展经济学试题答案

word格式文档 发展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几种不同形式的平衡增长理论共同强调的是( ) A.经济增长率是第一位的 B.大规模投资的重要性和全面平衡的增长 C.不采取国家干预 D.通过引致投资最大化项目带动其它项目 2.尽管新的生产要素能够提高农业产量,但在现实中往往能看到许多传统农民拒绝接受和采用这种包含着新的技术变化的许多生产要素。这是因为( ) A.传统农民是保守的 B.传统农民懒惰 C.传统农民不愿进行过多的劳动 D.农民对风险的承受能力差 3.以下可用于衡量一个国家金融发展水平的指标是( ) A.金融比率 B.流动性金融资产 C.国民生产总值 D.净金融资产 4.发展中国家税收中的征收成本较低的税是( ) A.进口关税 B.所得税 C.土地税 D.农业税 5.以下关于政府政策失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指政府制定和执行的政策扭曲环境和资源使用的真实成本,从而导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B.指政府制定和执行的政策反应环境和资源使用的真实成本所导致的环境污染和破坏 C.由于市场存在不完全性导致市场经济作用被削弱的现象 D.由于市场存在不完全性导致市场经济作用被加强的现象 6.( )认为,有效率的经济组织才是经济增长的关键。 A.资本决定论 B.技术决定论 C.人力资本决定论 D.制度决定论 专业整理 word格式文档 7.20世纪50年代,舒尔茨发现,促使美国农业生产的产量迅速增加的主要因素是( ) A.资本存量的增加 B.土地的增加 C.劳动力数量增加 D.人的知识、能力和技术水平提高 8.发展中国家就业增长严重落后于工业增长的原因是( ) A.现代产业部门容纳就业的数量有限 B.工业增长速度太慢 C.发展中国家对就业问题不够重视 D.发展中国家就业人口增长过快 9.学生为了就学由个人或家庭直接承担的各种费用及机会成本称为( ) A.教育的社会成本 B.教育的个人成本 C.教育的直接成本 D.教育的间接成本 10.强调发展中国家经济中特有的市场不完全性、刚性、短缺、过剩、低供给弹性等固有经济特

自考《经济学》新颖复习全资料汇总情况

《经济学》综合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经济学可定义为(C) A: 政府对市场制度地干预 B: 企业取得利润地活动 C: 研究如何最合理地配置资源用与诸多用途 D: 人们靠收入生活 【2】如果A物品价格上升引起B物品需求曲线向左方移动,那么(A) A: 两者是互补品 B: 两者是替代品 C: B是低档品 D: A是正常品 【3】完全互补地两种物品无差异曲线地形状是(A) A: 与原点成90度凸出 B: 水平直线 C: 垂直直线 D: 斜线 【4】当政府用某些资源去修建一条大坝时,这些资源就不能用于修建高速公路.这说明了(D )A: 微观经济学地研究对象 B: 宏观经济学地研究对象 C: 机会成本地概念 D: 最优化地概念 【5】下列造成搭便车问题地物品是:(B ) A: 收费地高速公路 B: 收学费地学校 C: 路灯 D: 私人经营地商店 【6】均衡是指供给和需求达到了(B)状态 A: 最大量 B: 最小量 C: 平衡 D: 不平衡 【7】生产要素地边际产量是(D) A: 产量地变化除以企业所使用地生产要素量地变化 B: 产量除以企业所使用地生产要素地量 C: 产量除以总生产成本 D: 平均产量地变化除以企业所使用地生产要素地量地变化 【8】平均总成本减去平均可变成本等于(D) A: 可变成本 B: 边际成本 C: 固定成本 D: 平均固定成本 【9】企业通过卖出额外一单位产品所获得地收益叫做(A)

A: 净利润 B: 分摊成本 C: 边际收益 D: 平均收益 【10】假设2个人一天能生产10个零部件,3个人一天能生产24个零部件,则(B ) A: 劳动地边际产量上升 B: 平均可变成本下降 C: 边际成本下降 D: A和B正确 【11】寡头垄断市场上地企业数量有(B) A: 一家 B: 几家 C: 相当多 D: 以上全不对 【12】若一个管理机构对一个垄断企业地限价正好使经济利润消失,则价格要等于(B ) A: 边际收益 B: 边际成本 C: 平均成本 D: 平均可变成本 【13】为形成自己产品地垄断地位,垄断竞争企业通常采用地方式是(B ) A: 专利 B: 模仿 C: 广告 D: 都不正确 【14】在完全竞争市场上,一个企业地需求曲线是(A) A: 与横轴平行地线 B: 与横轴垂直地线 C: 与纵轴平行地线 D: 向右下方倾斜地线 【15】居民户在某一特定时期,在每一价格水平时愿意而且能够购买地商品量是(C) A: 供给量 B: 交易量 C: 需求 D: 购买量 【16】一个行业有很多企业,每个企业销售地产品与其他企业地产品略有差别,这样地市场结构被称为(D ) A: 垄断竞争 B: 垄断 C: 完全竞争 D: 寡头 【17】消费函数描述了(D) A: 消费与政府购买之间地负向关系 B: 消费和收入之间地正向关系 C: 消费和利率之间地负向关系

自考西方经济学模拟试题及答案1

自考西方经济学模拟试题及答案【一】 一、单项选择题 1.资源的稀缺性是指(D) A.资源的绝对有限性 B.资源的充足性 C.资源的稀少性 D.资源的相对有限性 2.某高中毕业生目前面临如下选择,上大学需花费3万元,利用上大学的时间外出打工可得收入5万元,而留在家中则能获得收入2万元,则该生选择念大学的机会成本是(B) A.3万元 B.5万元 C.2万元 D.1万元 3.生产可能性曲线内的任何一点表示(A) A.社会资源没有得到充分使用 B.社会资源得到充分使用 C.现在的条件下无法实现的生产组合 D.可以利用的资源稀缺 4.生产可能性曲线上的点沿曲线向横轴方向运动表明(B) A.横轴所代表产品的生产数量减少 B.横轴所代表产品的生产数量增加 C.技术进步C.可供使用的资源总量改变 5.下列不属于宏观经济学研究内容的是(D) A.资源总量和价格总水平的长期变动趋势 B.经济中的总需求和总供给决定资产总量和价格总水平 C.家庭和厂商部门如何选择供给、投入以决定整个经济的总供给 D.单个家庭或个人作出选择决定消费何种商品及其数量 二、多项选择题 1.经济社会中的生产资源包括(ABCD) A.劳动或劳动时间 B.由原始生产要素生产出来用于生产过程的资本品 C.土地、矿藏、森林、水域等自然资源 D.机器 E.人类 2.资源配置方式的差异表现在(ACD) A.决策结构 B.决策手段 C.动力机制 D.信息传递 E.信息可靠性 3.根据资源配置方式的不同,可以将经济制度划分为(ABE) A.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制度 B.中央集权的计划经济制度 C.中央集权的市场经济制度 D.自由放任的计划经济制度 E.混合经济制度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DE) A.微观经济学又称"个体经济学" B.宏观经济学是微观经济学的基础 C.宏观经济学是微观经

2020年自考《发展经济学》考点解析(1)

2020年自考《发展经济学》考点解析(1)结构变动模型 (一)结构变动模型的定义 又称为结构转换模型,涉及国民生产总值连续增长所必然引起的经济和制度结构的一系列变化,它包括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积累,需求、生产、贸易、就业结构的变化,以及与此密切相关的城市化、人口增长和收入分配变化等社会经济过程。 (二)刘易斯的两部门模型理论 1、20世纪50年代,刘易斯提出; 拉尼斯、费景汉进一步完善; 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得到广泛传播,成为有大量剩余劳动的第三世界国家的主要发展理论。 2、模型的假定 不发达国家由两个部门组成:一是传统的、人口众多的、仅仅能够维持基本生存的农村部门,其边际劳动生产率为零。二是城市中的现代工业部门,具有极大的劳动生产率,并接受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部门。 3、模型的重要观点 一是农业部门劳动力的向外转移,二是现代部门的产量增长和就业的增长。 这两个过程都是由现代工业部门的产量增长所带来的。具体是取决于现代工业部门中投资的多少和资本积累的高低——工业部门的利润。

工业部门的工资比传统农业部门的工资高,是由传统农业部门的 仅能维持生存的工资水平加上一个百分比而得到的,工业部门的工资 水平至少比农村中的工资高30%左右,才能吸引农村劳动力的流入。 但工业部门的工资水平被假定为不变,则从农村转移到工业部门 的劳动力的供给曲线具有完全弹性——水平的。 假定现代工业部门的资本家会把全部利润进一步投资,工业部门 产量继续增加,农村劳动力继续转移,直至农村所有剩余劳动力全部 吸收到工业部门时为止。 劳动-土地比率下降,农村劳动力的边际产品不再为零,劳动供给 曲线也不再水平,而是向上倾斜具有正斜率。 4、模型结论:当经济活动从传统农业部门向现代城市部门转移达 到平衡,经济的结构性调整就完成了。 5、模型评价 简便易于把握;刘易斯的两部门模型在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很大。很 多发展中国家都试图通过扩大现代工业部门的规模来解决发展中国家 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路和就业问题。但没有获得预期的结果。因为: 暗含的假定条件并不适合发展中国家的情况: ①现代部门吸收劳动力和创造就业的速度与现代部门资本积累的 速度成比例。资本积累越快,现代部门增长的速度就越快,其创造的 就业数量就越多。——如果资本家把投资投向技术上比较尖端的资本 密集的设备的话,资本家的再投资还能吸收那么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吗?——挤出效应(设备挤出劳动力)。 ②“反发展”的经济增长:所有的经济增长所带来的好处都被资 本的所有者拿走了,而广大的贫苦老百姓的收入和生活状况却没有改变。——经济增长但没有发展。

发展经济学考试重点

1.比较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经济增长:是一个国家生产的产品和劳务总量的增加,它可以是投入的生产要素增加所致,也可以是投入要素的效率提高。经济发展:除了人均收入增长以外,还要包括经济结构,社会制度结构,文化法律结构的根本变化。 经济发展离不开经济增长,经济发展是经济增长的结果,经济增长是促进经济发展的手段,经济增长决定着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是经济发展的首要物质条件,经济发展必须建立在持续、健康、和谐的经济增长的基础上,经济增长构成了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经济发展包涵经济增长,但经济增长不一定包涵经济发展,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相伴随的是不断涌现的一些社会问题,导致“无发展的增长”出现,经济发展要比经济增长有着更广的外延。 2.什么是发展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是什么?发展经济学的基本任务和特点如何? 含义:发展经济学是研究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问题的学科,或者说是研究发展中国家从经济不发达状态向经济发达状态演化的条件和规律的学科,是发展中国家制定发展战略的基本科学依据。 主要内容:发展中国家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过程;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条件、路径;发展中国家经济社会结构的转换过程、结构变化内在规律和发展因素各种内在关系;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趋势、发展战略等。 研究方法:(1)发展经济学主要考察系统不均衡的形态、形成原因及变化趋势和原理,是动态角度(2)侧重结构分析(3)侧重于制度分析方法(4)较多的应用经验、比较和模型分析方法(5)重视发展战略和政策研究。 任务:研究分析经济发展的一般条件和特殊国情,揭示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趋势,指导制定科学的发展思路、发展战略和有关的发展政策,进行科学的投资决策;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成本最小、时间最短、最节约稀缺资源地完成从经济不发达到经济发达的过渡,即实现整个社会经济结构的转型。 特点:(1)更注重长期的动态的经济发展过程(2)更注重国际经济的比较研究(3)更注重发展中国家经济的一般规律和具体国家的特殊性。 3发展中国家有那些基本特征?为什么说中国仍然是发展中国家? (1)生活水平低下(2)生产率水平低下(3)人口增长率高和赡养负担沉重(4)失业率高(5)对农业生产的严重依赖(6)城乡、地区发展不平衡突出(7)不发达市场经济是发展中国家的本质特征(8)对国际经济的依赖、受支配和脆弱的地位 中国的人口多、底子薄,人均GDP在世界上的名次较低;城乡和区域发展不平衡,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较高,城市化水平仍然偏低;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仍处于全球产业链的低端。同时,社会领域的发展也比较滞后,教育、文化、卫生等领域与发达国家还存在很大的差距。 4.根据我国目前经济发展状况,你认为我们应该从哪几方面推进改革、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提出了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任务。这“两个全面”、“两个加快”,体现了发展、改革、转变的有机结合,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的新要求。首先,发展必须转变。我国经济总量已居世界前列,但经济发展付出的代价较大,粗放的增长方式已经到了非转不可的时候。转方式是发展的必由之路。其次,转变必须改革。体制机制不合理是制约转方式的最大障碍,转方式必须深化改革开放。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发展取得巨大成就,靠的是改革开放;现在转方式、促发展,还要靠改革开放。第三,改革未有穷期。我们已进入转方式的关键期、发展的转型期和改革的深水区。在这个阶段上,改革的诉求与期待增多,改革的难度和复杂性加大,但改革的空间和潜力依然很大。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六

西方经济学考试知识点归纳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考试知识点归纳 一、名词解释 1.隐成本:厂商本身自己所拥有的且被用于该企业生产过程的那些生产要素的总价格 2. 供给量:一定时期内,生产者在某一价格下对商品或劳务的意愿销售量 3. 生产者剩余:生产者所获得的收益除去生产所付出的代价所剩余的差额 4. 无差异曲线:反映了消费者的偏好,特定一条无差异曲线上的点代表了受消费者同样偏好的所有可能的消费组合 5. 交叉价格弹性:着其他条件不变时,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对其他商品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互补品的需价差价格弹性为负,替代品的需求交叉弹性为正) 6. 机会成本:生产者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要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 7. 等成本曲线:在既定的成本和生产要素价格下,生产者刚好够买得起的生产要素可能的组合的轨迹 8. 约束线(预算线):在既定价格下,由花费所有收入的消费组合构成的曲线 9. 需求收入弹性:指其他条件不变的时候,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对收入变化的敏感程度 10. 边际替代率: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时所需要的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数量(他代表了消费者愿意用一种物品交换另一种物品的比率) 11. 显成本:厂商在生产要素市场上购买或租用他人所拥有的生产要素的实际支出 12. 需求量:一定时期内消费者在某一价格下对商品或劳务的意愿购买量 13. 需求价格弹性:衡量其他因素不变时,需求量变化对该商品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 14. 消费者剩余(衡量消费者利益的指标):消费者为了获得一定数量的商品而愿意付出的代价与实际花费的代价之间的差额。(消费者剩余衡量的是消费者从中得到的净收益的多少) 15. 等产量曲线:在技术水平的条件下,生产某一特定产量的两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组合的轨迹 二、简答题 1 导致供给变化的因素: « 投入品价格 « 对价格变化的预期 « 技术 « 生产者数量 2 无差异曲线有哪三个基本特征: « 在同一坐标平面上的任何两条无差异曲线之间,可以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 « 在同一坐标平面图上的任何两条无差异曲线是不会相交的 « 无差异曲线是凸向原点的,越往右上方,偏好越大

2020年自学《发展经济学》练习题及答案

2020年自学《发展经济学》练习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请将正确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很多,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指标是(C ) A.人均国民生产总值(GNP) B.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 C.物质生活质量指数(PQLI) D.实际经济增长率 2.美国经济学家W.W.罗斯托提出的经济成长阶段论将经济发展的过程分为五个阶段,他认为其中最重要的阶段是(B ) A.传统社会阶段 B.起飞阶段 C.为起飞创造条件的阶段 D.向成熟推进的阶段 3.通过不同国家教育投资的成本收益的比较分析,我们发现(B ) A.发展中国家教育投资的收益率较低 B.发展中国家教育投资的收益率高于发达国家 C.在发展中国家,教育层次越高,投资收益率也越高 D.在发展中国家,教育投资的私人收益率低于社会收益率 4.德国经济学家霍夫曼用制造业中消费资料工业和生产资料工业的净产值比例衡量工业化程度,其中世界各国工业化程度最高的霍夫曼比例是(A ) A.小于1 B.1±0.5 C.2.5±1 D.5±1 5.从理论上讲,在发展中国家进行资本积累比较适宜的农业税种是( B)

A.农产品税 B.土地税 C.土地转让税 D.农产品出口税 6.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一些特征包括(ABCDE ) A.人们的生活水平低下,收入差距较大 B.劳动生产率较低下 C.劳动力失业率高,利用不充分 D.国内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 E.人口出生率高,平均寿命较短 7.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瑟·刘易斯在50年代提出的二元经济结构理论认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主要由这样几个部门组成,它们是(AC ) A.传统的农业部门 B.现代农业部门 C.现代工业部门 D.传统工业部门 E.第三产业部门 8.以提高教育投资效率为中心的教育发展战略和政策包括(ABCDE ) A.改革各级教育体制 B.调整教育投资方向 C.刺激和增加教育投资的个人收入 D.重视发展非正规教育 E.实施适当的教育机会限额分配制度 9.发展中国家的资本形成过程包括(ABCDE ) A.吸引外资 B.通过金融和信用机制集聚发展资金 C.投资形成实物资本 D.通过国家征税筹集资金 E.增加实际储蓄数量 10.传统农业具有以下特征(AE ) A.技术落后 B.农民虽然贫穷,但是他们的生产很有效率 C.农民对市场价格反应灵敏

2019年全国自考教育经济学模拟试卷

2019年全国自考教育经济学模拟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15分)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代码写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不选、错选或多选者,该题无分。 1.关于义务教育投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义务教育投资总量的多少,直接影响义务教育的普及和发展 B.义务教育投资比例相对低于其他各级教育占教育总投资的比例 C.义务教育投资是教育投资的组成部分 D.义务教育投资影响着总的教育投资分配结构的变化 答案:B 2.下面关于教育是科学知识形态生产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论述错误的是() A.教育具有生产和再生产科学的社会功能 B.教育投资既具有生产性,又具有消费性 C.教育具有把科学转化为生产技术的中介作用 D.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有效形式 答案:B 3.下列关于教师劳动的特点叙述错误的是() A.独立性和自主性 B.复杂性和创造性

C.长效性和迟效性 D.直接性和示范性 答案:D 4.考入上级学校学生数本年度毕业学生数×100%是计算() A.学生升学率的公式 B.学生毕业率的公式 C.学生专业对口率的公式 D.学生就业率的公式 答案:A 5.信息业属于() A.第一产业 B.第二产业 C.第三产业 D.第四产业 答案:D 6.1980年11月,人力资本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美国的()来我国讲学,这一理论开始传入中国。 A.沃尔什 B.舒尔茨 C.丹尼森

D.贝克尔 答案:B 7.下面关于教育规模扩大的有限性说法错误的是() A.规模过大会导致人际关系的疏离 B.规模过大会导致行政僵化 C.规模越大,学生课外活动参与率越高 D.教育规模的扩大应以资源充分运用后即停止 答案:C 8.标志着义务教育制度在欧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最终确立并得到发展的时期是() A.16世纪到18世纪 B.18世纪到19世纪 C.19世纪中叶到第二次世界大战 D.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答案:C 9.教育投资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称为() A.静态指标 B.动态指标 C.常用指标 D.刚性指标

《西方经济学》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

《西方经济学》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 一、填空题(本大题空20空,每空2分,共40分) 1.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条件是和。 2.宏观经济学是以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经济中宏观经济有关的决定及其变化来说明资源如何才能。说明国家与政府如何通过宏观经济政策来调控经济的整体运行。 3.吉芬商品一般是指低档的生活必需品,在某种特定条件下,这种商品具有价格上升,需求的特点。 4.两种互补商品之间价格与需求量成__ _方向变动,两种替代商品之间价格与需求量成____方向变动。 5.由于竞争与垄断程度的不同,市场被划分为四种市场结构即、____、和。 6.恩格尔增定律是指随着收入加,用于中的支出在整个货币收入中所占的比重会越来越。 7.洛伦茨曲线:是用来衡量社会收入的曲线。 8.国内生产总值是指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的 之总和 9.中央银行以法律的形式规定的商业银行在所吸收的存款中必须保持的准备金的比率叫做。 10.周期性失业是指由于经济衰退中引起劳动力需求小于劳动力供给时的失业,是一种非自愿失业。 二、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需求曲线的斜率越大,需求的弹性越小。( ) 2、一般来讲,生活必需品的弹性是小于1的,这说明消费者在此类商品低价时的总支出将小于高价时的总支出。( ) 3、需求曲线之所以向右下方倾斜,可以通过收人效应和替代效应来加以解释。( ) 4、实证经济分析与规范经济分析的区别在于是否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位基础。( ) 5、一种商品在其既定的需求曲线上,需求弹性肯定是相同的。( ) 6、资源的稀缺性决定了资源可以得到充分利用,不会出现资源浪费现象。( ) 7、需求的价格弹性是大于1的商品更适合于薄利多销。( ) 8、某种产品的价格下限一定高于其均衡价格。( ) 9、微观经济学要解决的问题是资源利用,宏观经济学要解决的问题是资源配置。( ) 10.对于消费者均衡,如果从序数效用论和基数效用论这两个不同的角度来进行分析,则结果肯定不同。( ) 三、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在价格不变的基础上,消费者收入增加需求曲线则会( )。 A.增加 B,减少 C.向右上方平行移动 D向左下上方平行移动2.当消费达到饱和点时,总效用曲线呈( )。 A.向右上方倾斜 B.向右下方倾斜 C.水平状 D.向左上方弯曲 3.当产品A 的价格下降,产品B的需求曲线向左移动,应归结为() A.A和B是替代品B.A和B是互补品C.A是次品,B是优质品D.A、B都是次

发展经济学自考大纲考核目标及学习指导

为使考试内容和考试要求标准化,本大纲在列出考试内容的基础上,对各个章节规定了考核目标。考核目标包括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两项。学生可以通过对考核目标的阅读,进一步明确考试范围、内容和要求,从而可以更为系统的学习和把握教材。同时,考核目标还能够进一步明确考试命题范围,更准确地安排试题的知识能力层次和把握试题的难易程度。 本大纲在考核目标中,按照识记、领会、简单应用和综合应用四个层次。 1、在系统阅读的基础上,理论联系实际,深入掌握基本理论,基本分析方法,然后得出基本结论。发展经济学是以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问题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经济发展理论的研究和探讨的。因此学生应当首先了解有关问题在发展中国家的表现,发展中国家在这个问题上的基本情况和存在和主要问题,与发达国家历史上所出现的类似问题相比,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问题的特点。在此基础上,认真学习和钻研解决这个问题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找出解决经济发展问题的可能途径。 2、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问题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各种发展问题之间存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错综复杂的联系。例如,贫困问题,人口问题和环境保护问题是在不同的章节进行论述的,但是,在许多发展中国家存在人口过快增长贫困自然资源和环境恶化三方面问题共同作用,相互影响的恶性循环过程。因此,不能孤立的研究

经济发展问题。我们要求学生在仔细学习各个章节的内容之后,从各章节之间的联系中进行思考,找出各章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全面把握经济发展问题。 3、应当系统掌握所学的经济理论。发展经济学综合利用各种经济理论和方法,解决发展中国家面临的经济发展问题。然而,由于每一种经济理论都建立在一定的前提条件下,在解决某一特定历史时期的某些国家的经济问题的过程中产生的,由于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所处的不同历史条件和发展中国家的不同郑州经济和制度结构,如果把一些发达国家的经济理论和历史经验照搬到发展中国家,用来解决发展中国家的问题时,就会出现一些偏差,也可能根本就不搭界。所以,我们要求学生在学习发展理论的过程中,系统掌握经济理论,注意各种理论的前提条件及其适用性,切不可生搬硬套。 4、注重培养透彻理解,深入分析经济发展问题的能力和做出独立判断和准确提出政策对策的能力。发展经济学的教学工作采取一种面向问题和面向政策的研究方法,因此,我们强调在发展经济学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应当把解决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实际经济发展问题作为课程的中心目的。要求学生能够在发现和解决实际的发展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增加透彻理解当代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问题的能力,增加运用所学的经济发展理论,对这些发展问题独立做出自己的判断。 5、发展经济学广泛吸收了各相关经济学科的研究成果和发展中国家自身的发展经验。发展经济学的教学设计众多的学科领域。但是发展经济学并不期求能够解决所有的发展问题,也并不标榜能够对发展中

4月全国自考发展经济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全国201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发展经济学试题 课程代码:0014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经济发展是反映不发达国家() A.经济逐步增长的过程 B.摆脱贫穷落后状态、实现现代化的过程 C.人均收入不断提高的过程 D.经济效益不断提高的过程 2.物质生活质量指数(PQLI)是在经济发展水平的比较和衡量方面比较有代表性的() A.经济发展指数 B.生产发展指数 C.人类发展指数 D.生活发展指数 3.刘易斯模型描述了() A.传统农业部门经济的发展过程 B.现代工业部门经济的发展过程 C.从传统农业部门为主向现代工业部门为主的经济过渡过程 D.因经济结构转换使国民生产总值直线上升的过程 4.“只有最小的政府才是最好的政府”,这是() A.新增长理论的观点 B.新古典主义回潮理论的观点 C.传统的增长理论的观点 D.线性阶段理论的观点 5.功能分配也叫要素分配,它最注重的是在总体国民收入中() A.每个人从各要素中获得的收入是多少 B.每个人从某个要素中获得的收入是多少 C.每个人从某个要素中获得的收入所占的百分比 D.每种要素所获得的收入在全部收入中所占的百分比 6.人口过渡理论对解决发展中国家人口问题最重要的意义在于() A.降低人口死亡率 B.改善妇女的经济地位 C.降低人口出生率 D.改变人口的构成 7.抚养负担一般是指一国人口中的() A.残疾人比例 B.0-15岁人口比例 C.65岁以上人口比例 D.0-15岁和65岁以上人口比例 8.人口学分析和事实表明() A.较高教育程度和较低生育率相关联 B.较高教育程度和较高生育率相关联 C.较低教育程度和较低生育率相关联 D.受教育程度和生育率无关 9.在学生就学时,由个人或家庭直接支付的各种费用和发生的机会成本称为教育的() A.社会成本 B.个人成本 C.直接成本 D.间接成本 1

2020年自考《经济学》模拟试题及答案(2)

2020年自考《经济学》模拟试题及答案(2) 一、单项选择题 1、根据消费函数,引起消费增加的因素是(B) A、价格水平下降; B、收入增加; C、储蓄增加; D利率提升。 2、消费函数的斜率取决于(A) A、边际消费倾向; B、与可支配收入无关的消费总量; C、平均消费倾向; D、因为收入变化而引起的投资的总量。 3、在简单凯恩斯模型中,投资增加使储蓄(B) A、不变; B、增加; C、减少; D、不确定。 4、以下四种情况中,投资乘数的是(D) A、边际消费倾向为0.6; B、边际消费倾向为0.4; C、边际储蓄倾向为 0.3; D、边际储蓄倾向为0.1。 5、假定某国经济当前的均衡收入为5500亿元,如果政府要把收入提升到6000亿元,在边际消费倾向等于0.9的条件下,应增加政府支出(C)亿元。 A、10; B、30; C、50; D、500。 6、如果边际储蓄倾向为,投资支出增加60亿元,能够预期,这将导致均衡GNP增加(D)。 A、20亿元; B、60亿元; C、180亿元; D、200亿元。 7、若其他情况不变,所得税的征收将会使(B)。 A、支出乘数和税收乘数都增大; B、支出乘数和税收乘数都变小;

C、支出乘数增大,税收乘数变小; D、支出乘数变小,税收乘数 增大。 8、政府在预算平衡条件下增加支出会使总产出(A)。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不确定。 9、 IS曲线向右下方移动的经济含义是(A)。 A、利息率不变产出增加; B、产出不变利息率提升; C、利息率不变产出减少; D、产出不变利息率降低。 10、货币供给量增加使LM曲线右移表示(D)。 A、利息率不变产出增加; B、利息率不变产出减少; C、产出不变利息率提升; D、产出不变利息率降低。 11、水平的LM曲线表示(A)。 A、产出增加使利息率微小提升; B、产出增加使利息率微小下降; C、利息率提升使产出大幅增加; D、利息率提升使产出大幅减少。 12、自发投资支出增加10亿元,会使IS曲线(C) A、右移10亿元; B、左移10亿元; C、右移支出乘数乘以10亿元; D、左移支出乘数乘以10亿元。 13、自发总需求增加100万元,使国民收入增加了1000万元,此 时的边际消费倾向为(B) A、100%; B、90%; C、50%; D、10%。 14、利息率提升时,货币的投机需求将(C) A、增加; B、不变; C、减少; D、不确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