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人教版选修5教案

合集下载

化学人教版高中选修5 有机化学基础选修五 第一章 第一节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教案

化学人教版高中选修5 有机化学基础选修五  第一章  第一节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教案

选修五第一章第一节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教案一、教材分析在学习了甲烷、乙烯、苯、乙醇、乙酸等典型有机化合物代表物的结构与性质的基础上,本章一开始便引出官能团的概念,介绍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方法,呈现给学生一个系统学习有机物的学科思维,使学生在高一掌握的一些零散的有机知识系统化和明朗化。

在分类表中增加了卤代烃、酚、醚、醛、酮、酯等各类有机化合物的官能团及其代表物。

其中,酮类化合物是课程标准不要求的内容,将其列入表中是为了在后续课程中理解酮糖──果糖的结构特点。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有机物的基本分类方法。

(2)能够识别有机物中含有的基本官能团。

2.能力目标能够熟练运用官能团分类以及碳骨架分类法指出有机物的所属类别。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体会物质之间的普遍联系与特殊性,体会分类思想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意义。

三、教学重点难点(1)了解有机物常见的分类方法(2)了解有机物的主要类别及官能团四、学情分析学生在高一时学习了部分典型的有机物的性质,对于不同官能团的物质性质不同有一定的了解。

本节课的内容相对较简单。

大多数学生可以通过自学来解决问题。

采用自学,讨论,指导、总结的方法来进行教学。

五、教学方法1.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2.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六、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有机物的分类方法,初步把握分类的依据。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3.教学环境的设计和布置:对学生进行分组以利于组织学生讨论。

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教师:通过高一的学习,我们知道有机物就是有机化合物的简称,世界上绝大多数含碳的化合物都是有机物,种类繁多。

高中化学选修5优秀教案

高中化学选修5优秀教案

高中化学选修5优秀教案教学目标:1. 掌握功能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和结构特点。

2. 了解重要的功能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性质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3.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功能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及命名规则。

2. 羧酸及其衍生物的结构、性质和应用。

3. 酯类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和应用。

4. 醛、酮类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和应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的功能有机化合物的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关注这些化合物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学习功能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及命名规则1. 结构特点:讲解不同功能有机化合物的共同结构特点和分子结构。

2. 命名规则:通过例题演练,让学生掌握功能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方法。

三、深入学习不同功能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1. 羧酸及其衍生物:讲解羧酸、酸酐、酯、醛缩酮的结构、性质及应用。

2. 酯类化合物:介绍酯的结构、性质及应用。

3. 醛、酮类化合物:解析醛、酮类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及应用。

四、综合运用教师设计一些综合性问题,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总结和展望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展望下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功能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命名规则、性质和应用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通过更多的实例和案例来加深学生对功能有机化合物的理解,并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教案:第五章进入合成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时代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教案:第五章进入合成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时代

第五章进入合成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时代一、教材分析和教学策略1、新旧教材比照:新教材过渡教材一、加成聚合反响以聚乙烯为例,介绍加聚反响及链节、单体、在乙烯的性质中提及加聚反响,没有提及链聚合度等概念节、单体、聚合度等概念思考与交流:从单体判断高分子化合物从高分子化合物判断单体二、缩合聚合反响以已二酸、已二醇的缩合聚合反响为例介绍无聚酯的合成〔线型结构〕学与问:三官能团单体缩聚物的结构?缩聚物与加聚物分子结构式写法的不同教材的要求与过渡教材不一样,如要求学生书写缩聚物结构式要在方括号外侧写出链节余下的端基原子和原子团,而加聚物的端基不确定,通常用横线表示。

2、本节的内容体系、地位和作用本节首先,用乙烯聚合反响说明加成聚合反响,用乙二酸与乙二醇生成聚酯说明缩合聚合反响,不介绍具体的反响条件,只介绍加聚与缩聚反响的一般特点,并借此提出单体、链节〔即重复结构单元〕、聚合度等概念,能识别加聚反响与缩聚反响的单体。

利用“学与问〞“思考与交流〞等栏目,初步学会由简单的单体写出聚合反响方程式、聚合物结构式或由简单的聚合物奠定根底。

本节是在分别以学科知识逻辑体系为主线〔按有机化合物分类、命名、分子结构特点、主要化学性质来编写〕和以科学方法逻辑开展为主线〔先介绍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和方法,再介绍有机合成,最后介绍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根本方法〕,不断深入认识有机化合物后,进一步了解合成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根本方法。

明显可以看出来是?有机化学根底?第三章第四节“有机合成〞根底上的延伸。

学习本讲之后,将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高分子材料的制取及性质。

3、教学策略分析1〕开展学生的探究活动:“由一种单体进行缩聚反响,生成小分子物质的量应为〔 n-1〕;由两种单体进行缩聚反响,生成小分子物质的量应为〔 2n-1〕〞;由聚合物的分子式判断单体。

2〕紧密联系前面学过的烯烃和二烯烃的加聚反响、加成反响、酯化反响、酯的水解、蛋白质的水解等知识,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同时特别注意官能团、结构、性质三位一体的实质。

高中化学选修5实验教案

高中化学选修5实验教案

高中化学选修5实验教案实验目的:通过测定不同浓度的溶液的电导率,探究溶液浓度与电导率之间的关系,加深学生对溶液电导性质的理解。

实验原理:溶液中的电导率与溶质的浓度成正比,当溶液浓度较小时,电导率较低;当溶液浓度增加时,电导率也相应增加。

实验器材和试剂:1. 电导率仪2. 100ml容量瓶3. 可调移液器4. 二极板电极5. 盐酸(浓度为1mol/L)6. 蒸馏水实验步骤:1. 将100ml容量瓶清洗干净,用蒸馏水冲洗干净后晾干。

2. 利用可调移液器向容量瓶中分别加入10ml、20ml、30ml、40ml和50ml的盐酸溶液,分别称为溶液A、B、C、D和E。

3. 在电导率仪上插入两个二极板电极,保证电极与溶液接触良好。

4. 将电导率仪设置为测定模式,将溶液A倒入电导率仪中,记录电导率的读数。

5. 重复上一步骤,将溶液B、C、D和E依次倒入电导率仪中,记录电导率的读数。

6. 根据所得数据,绘制溶液浓度与电导率的曲线图,分析溶液浓度与电导率之间的关系。

实验安全注意事项:1. 在操作电导率仪时,避免碰撞和弄湿。

2. 使用盐酸时要戴手套,避免溅入眼睛或皮肤。

3. 操作过程中要小心谨慎,避免发生意外。

实验结果分析: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得出溶液浓度越高,电导率越大的结论,即溶液浓度与电导率成正比关系。

通过实验数据分析,可以进一步探究电解质溶液中的离子承载物质和电导率之间的关系。

延伸实验:可以尝试使用不同的电解质溶液(如NaCl、HCl等),探究不同电解质对电导率的影响;也可以通过改变溶液温度或加入其他溶质,观察对电导率的影响。

思考问题:1. 为什么电解质溶液可以导电?2. 溶液的电导率与什么因素有关?3. 如何利用溶液的电导率来判断其浓度?通过这个实验,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溶液的电导性质,加深对化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高中化学选修第5章教案

高中化学选修第5章教案

高中化学选修第5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物质的结构对其性质的影响。

2. 掌握物质的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物质的性质及其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二、教学内容:1. 原子的结构与周期表2.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的周期性规律3. 化学键的类型及性质4. 分子的结构与性质5. 晶体与物质的性质三、教学重点:1.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的周期性规律2. 化学键的类型及性质四、教学难点:1. 化学键的形成与性质的关系2. 分子的结构对其性质的影响五、教学方法:1. 讲授相结合2. 实验教学法3. 讨论交流法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介绍物质的性质与结构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不同的物质有不同的性质。

2. 学习知识点:依次讲解原子的结构与周期表、元素周期律和元素的周期性规律、化学键的类型及性质、分子的结构与性质、晶体与物质的性质等内容。

3. 实验教学: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化学键的形成及其性质,分子结构对其性质的影响等实验内容,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4. 讨论交流: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总结不同类型的化学键在物质性质中的作用,以及分子结构对物质性质的影响等知识点。

5.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研究化学键在生活中的应用,例如聚合物的制备、晶体的应用等,开阔学生的视野。

七、课堂作业:1. 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思考某种物质的性质与结构之间的关系,并写出分析报告。

八、教学反馈:通过课堂讨论、作业检查等方式,检测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以上为高中化学选修第五章教案范本,具体教学内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祝教学顺利!。

高中化学人教版选修5教案:第5章 第2节 应用广泛的高分子材料 Word版含答案

高中化学人教版选修5教案:第5章 第2节 应用广泛的高分子材料 Word版含答案

第二节 应用广泛的高分子材料1.了解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特点和基本性质,体会高聚物的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

2.了解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的性能和用途。

(重点)3.进一步熟练掌握高分子单体与高分子之间的互推技能、加聚、缩聚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难点)高分子材料的分类塑料[基础·初探]1.高分子材料的分类 高 分 子 材 料⎩⎪⎪⎪⎨⎪⎪⎪⎧按性质和用途⎩⎪⎨⎪⎧合成高分子材料,如三大合成材料、黏合剂等功能高分子材料,如医用高分子 材料等复合材料,如玻璃钢按碳骨架结构⎩⎪⎨⎪⎧线型高分子支链型高分子体型高分子按受热时性状⎩⎪⎨⎪⎧热塑性高分子材料热固性高分子材料2.高分子材料的结构和性质线型高分子体型(网状)高分子结构分子中的原子以共价键相互联结,构成一条很长的卷曲状态的“链”分子链与分子链之间还有许多共价键交联起来,形成三维空间的网状结构溶解性 能缓慢溶解于适当溶剂很难溶解,但往往有一定程度的胀大性能具有热塑性,无固定熔点具有热固性,受热不熔化特性强度大、可拉丝、吹薄膜、绝缘性好强度大、绝缘性好,有可塑性常见物质聚乙烯、聚氯乙烯、天然橡胶酚醛树脂、硫化橡胶3.塑料(1)成分塑料的主要成分是合成高分子化合物即合成树脂。

(2)分类(3)几种常见的塑料名称结构简式单体性能用途聚乙烯CH2—CH2CH2===CH2机械强度好、电绝缘性好、耐化学腐蚀、质轻、无毒、耐油性差、易老化饮料纸盒涂层、导线绝缘层、薄膜、包装桶等聚氯乙烯CH2===CHCl机械强度好、电绝缘性好、耐化学腐蚀、耐水、有毒排水管、凉鞋、雨衣、化工厂容器贮槽酚醛塑料绝缘性好、耐热、抗酸可作电工器材、汽车部件、涂料、日常用品等有机玻璃透光性好、质轻、耐水、耐酸、耐碱、抗霉、易加工、耐磨性较差可制飞机、汽车用玻璃、光学仪器、医疗器械等高压聚乙烯低压聚乙烯合成条件150 MPa~300 MPa,170 ℃~200 ℃,引发剂低压,催化剂高分子链较短较长相对分子质量较低较高密度较低较高1.关于塑料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聚乙烯塑料的单体是乙烯,所以聚乙烯塑料是纯净物B.塑料不都是经过人工合成制成的C.酚醛树脂塑料可以用作绝缘和隔热材料D.只有热塑性高分子材料才可能是塑料2.食品保鲜膜按材质分为聚乙烯(PE)、聚氯乙烯(PVC)、聚偏二氯乙烯(PVDC)等。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全册教案(83页)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全册教案(83页)

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教案第一章认识有机化合物【课时安排】共13课时第一节:1课时第二节:3课时第三节:2课时第四节:4课时复习:1课时测验:1课时讲评:1课时第一节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教学重点】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方法,认识一些重要的官能团。

【教学难点】分类思想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意义。

【教学过程设计】【思考与交流】1.什么叫有机化合物?2.怎样区分的机物和无机物?有机物的定义:含碳化合物。

CO、CO2、H2CO3及其盐、氢氰酸(HCN)及其盐、硫氰酸(HSCN)、氰酸(HCNO)及其盐、金属碳化物等除外。

有机物的特性:容易燃烧;容易碳化;受热易分解;化学反应慢、复杂;一般难溶于水。

从化学的角度来看又怎样区分的机物和无机物呢?组成元素:C 、H、O N、P、S、卤素等有机物种类繁多。

(2000多万种)一、按碳的骨架分类:有机化合物链状化合物脂肪环状化合物脂环化合物化合物芳香化合物1.链状化合物这类化合物分子中的碳原子相互连接成链状。

(因其最初是在脂肪中发现的,所以又叫脂肪族化合物。

)如:CH3CH2CH2CH3CH3CH2CH2CH2OH正丁烷正丁醇2.环状化合物这类化合物分子中含有由碳原子组成的环状结构。

它又可分为两类:(1)脂环化合物:是一类性质和脂肪族化合物相似的碳环化合物。

如:OH环戊烷 环己醇(2)芳香化合物:是分子中含有苯环的化合物。

如:苯萘二、按官能团分类:什么叫官能团?什么叫烃的衍生物?官能团:是指决定化合物化学特性的原子或原子团. 常见的官能团有:P.5表1-1烃的衍生物:是指烃分子里的氢原子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取代所生成的一系列新的有机化合物。

可以分为以下12种类型:练习:1.下列有机物中属于芳香化合物的是( )2.〖归纳〗芳香族化合物、芳香烃、苯的同系物三者之间的关系:〖变形练习〗下列有机物中(1)属于芳香化合物的是_______________,(2)属于芳香烃的是________,(3)属于苯的同系物的是______________。

高中人教版化学教案选修五

高中人教版化学教案选修五

高中人教版化学教案选修五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单质和合金的定义及区别;
2. 熟悉几种常见的金属单质的性质和用途;
3. 了解几种常见的金属合金的成分和性质。

二、教学内容:
1. 单质的定义和性质;
2. 几种常见的金属单质:铁、铝、铜、锌等的性质和用途;
3. 合金的定义和性质;
4. 几种常见的金属合金:黄铜、白银、不锈钢等的成分和性质。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观察铁、铝、铜、锌等金属制品引出单质与合金的话题;
2. 讲解单质:给出单质的定义,并介绍几种常见的金属单质的性质和用途;
3. 实验: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让学生亲自感受单质的性质;
4. 讲解合金:给出合金的定义,并介绍几种常见的金属合金的成分和性质;
5. 练习:让学生通过练习来巩固所学内容;
6. 结语: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单质和合金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评价:
1. 学生表现:观察学生在实验和练习中的表现,看是否能够准确地区分单质和合金;
2. 知识掌握:考察学生对单质和合金的理解程度,是否能够正确地描述几种常见金属的性质和用途;
3. 教学效果:通过学生的学习表现和课后测试结果来评估教学效果。

五、拓展延伸:
1. 了解更多的金属单质和合金,拓展自己的知识面;
2. 研究金属单质和合金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了解其重要性和价值;
3. 参与相关实验项目,进一步掌握单质和合金的实际应用技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第一章认识有机化合物第一节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教学目的知识技能1、了解有机化合物常见的分类方法2、了解有机物的主要类别及官能团过程方法根据生活中常见的分类方法,认识有机化合物分类的必要性。

利用投影、动画、多媒体等教学手段,演示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简式和分子模型,掌握有机化合物结构的相似性。

价值观体会物质之间的普遍联系与特殊性,体会分类思想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意义重点了解有机物常见的分类方法;难点了解有机物的主要类别及官能团板书设计第一章认识有机化合物第一节有机化合物的分类一、按碳的骨架分类二、按官能团分类教学过程[引入]我们知道有机物就是有机化合物的简称,最初有机物是指有生机的物质,如油脂、糖类和蛋白质等,它们是从动、植物体中得到的,直到1828年,德国科学家维勒发现由无机化合物通过加热可以变为尿素的实验事实。

我们先来了解有机物的分类。

[板书]第一章认识有机化合物第一节有机化合物的分类[讲]高一时我们学习过两种基本的分类方法—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那么今天我们利用树状分类法对有机物进行分类。

今天我们利用有机物结构上的差异做分类标准对有机物进行分类,从结构上有两种分类方法:一是按照构成有机物分子的碳的骨架来分类;二是按反映有机物特性的特定原子团来分类。

[板书]一、按碳的骨架分类链状化合物(如CH3-CH2-CH2-CH2-CH3)(碳原子相互连接成链)有机化合物脂环化合物(如)不含苯环环状化合物芳香化合物(如)含苯环[讲]在这里我们需要注意的是,链状化合物和脂环化合物统称为脂肪族化合物。

而芳香族化合物是指包含苯环的化合物,其又可根据所含元素种类分为芳香烃和芳香烃的衍生物。

而芳香烃指的是含有苯环的烃,其中的一个特例是苯及苯的同系物,苯的同系物是指有一个苯环,环上侧链全为烷烃基的芳香烃。

除此之外,我们常见的芳香烃还有一类是通过两个或多个苯环的合并而形成的芳香烃叫做稠环芳香烃。

[过]烃分子里的氢原子可以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所取代生成新的化合物,这种决定化合物特殊性质的原子或原子团叫官能团,下面让我们先来认识一下主要的官能团。

[板书]二、按官能团分类[投影]P4表1-1 有机物的主要类别、官能团和典型代表物认识常见的官能团[讲]官能决定了有机物的类别、结构和性质。

一般地,具有同种官能团的化合物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具有多种官能团的化合物应具有各个官能团的特性。

我们知道,我们把这种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关一个或若干CH2原子团的有机物互称为同系物。

常见有机物的通式烃链烃(脂肪烃) 烷烃(饱和烃) C n H2n+2无特征官能团,碳碳单键结合不饱和烃烯烃C n H2n含有一个炔烃C n H2n-2含有一个—C≡C—二烯烃C n H2n-2含有两个饱和环烃环烷烃C n H2n单键成环不饱和环烃环烯烃C n H2n-2成环,有一个双键环炔烃C n H2n-4成环,有一个叁键环二烯烃C n H2n-4苯的同系物C n H2n-6稠环芳香烃[小结]本节课我们要掌握的重点就是认识常见的官能团,能按官能团对有机化合物进行分类。

[课后练习]按官能团的不同可以对有机物进行分类,你能指出下列有机物的类别吗?教学回顾:第二节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构型、键角有什么关系?[投影]碳原子成键规律小结:1、当一个碳原子与其他4个原子连接时,这个碳原子将采取四面体取向与之成键。

2、当碳原子之间或碳原子与其他原子之间形成双键时,形成双键的原子以及与之直接相连的原子处于同一平面上。

3、当碳原子之间或碳原子与其他原子之间形成叁键时,形成叁键的原子以及与之直接相连的原子处于同一直线上。

4、烃分子中,仅以单键方式成键的碳原子称为饱和碳原子;以双键或叁键方式成键的碳原子称为不饱和碳原子。

5、只有单键可以在空间任意旋转。

2、有机物结构的表示方法[讲]结构式:有机物分子中原子间的一对共用电子(一个共价键)用一根短线表示,将有机物分子中的原子连接起来,若省略碳碳单键或碳氢单键等短线,成为结构简式。

若将碳、氢元素符号省略,只表示分子中键的连接情况,每个拐点或终点均表示有一个碳原子,称为键线式。

[板书]二、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现象[投影复习]1、同系物:结构相似,分子组成相差若干个CH2原子团的有机物称为同系物。

特点是物理性质递变,化学性质相似。

2、同分异构体:化合物具有相同的分子式,但具有不同结构的现象,叫做同分异构现象。

具有同分异构现象的化合物互称同分异构体。

[讲]对于某一烷烃分子怎样判断它是否具有同分异构体,如有,又具有几种同分异构体,这是学习有机化学一个很重要的内容。

我们必须学会判断并能够书写。

今天,我们将学习一种常用的书写方法—缩链法(减碳对称法)。

[板书]1、烷烃同分异构体的书写[点击试题]例1、125H C 的同分异构体第一步:所有碳,一直链。

第二步:原直链,缩一碳。

缩下的碳,作支链。

第三步:原直链,再缩一碳;缩下的碳,都作支链。

[讲]缩去的两个碳原子可作为两个甲基或一个乙基。

[问]①两个甲基怎么连接?(只能同时连在第2个碳原予上)(注意:第2号碳已饱和,即使有碳原子也不能再连接在这同一个碳原子上了;除第2号碳原子外,四个碳原于是完全等效的) ②作为乙基,它不能连在顶端的碳原子上,能否连接到第2个碳原子上? [小结]①要按照程序依次书写,以防遗漏。

②每一步中要注意等效碳原子,以防重复。

[随堂练习]写出己烷各种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讲]以上这种由于碳链骨架不同,产生的异构现象称为碳链异构。

烷烃中的同分异构体均为碳链异构。

[板书]碳链异构[进]对于碳链异构的书写一般采用的方法是“减碳对称法”。

包括两注意(选择最长的碳链作主链,找出中心对称线),三原则(对称性原则、有序性原则、互补性原则)、四顺序(主链由长到短、支链由整到散、位置由心到边、排布由邻到间)、[问]烃的同分异构体是否只有碳链异构一种类型呢? [讲]我们学习了烯烃的同分异构体的书写就知道了。

[板书]2、烯烃同分异构体书写步骤(1)先写出相应烷烃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2)从相应烷烃的结构简式出发,变动不饱和键的位置。

[点击试题]例2、 写出分子式为的烯烃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共5种)[随堂练习]1、写出C 5H 11Cl 的同分异构体 2、写出分子式为C 5H 10O 的醛的同分异构体 [投影小结]等效氢原则 1、同一碳原子上的氢等效2、同一个碳上连接的相同基团上的氢等效3、互为镜面对称位置上的氢等效。

[小结并板书]烯烃同分异构体包括[讲]上面已经学了碳链异构和位置异构,刚才所学的烯烃由于双键在碳链中位置不同产生的同分异构现象叫位置异构。

还有一种同分异构类型是官能团异构。

如乙醇和甲醚:CH3—CH2—OH(乙醇,官能团是羟基—OH),CH3—O—CH3(甲醚,官能团是醚键),像这种有机物分子式相同,但具有不同官能团的同分异构体叫官能团异构。

[板书]官能团异构[小结]教学回顾:课题:第一章第三节有机化合物的命名(1)定主链,最长称“某烷”。

[讲]选定分子里最长的碳链为主链,并按主链上碳原子的数目称为“某烷”。

碳原子数在1~10的用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表示,碳原子数在11个以上的则用中文数字表示。

[投影][随堂练习]确定下列分子主链上的碳原子数[板书](2)编号,最简最近定支链所在的位置。

[讲]把主链里离支链最近的一端作为起点,用1、2、3等数字给主链的各碳原子依次编号定位,以确定支链所在的位置。

[投影]CH 3—CH —CH 2—CH —CH 3CH 3CH 2—CH 32、编序号,定支链所在的位置。

把主链里离支链最近的一端作为起点,用1、2、3等数字给主链的各碳原子依次编号定位,以确定支链所在的位置。

561234己烷——最近一端123456[讲]在这里大家需要注意的是,从碳链任何一端开始,第一个支链的位置都相同时,则从较简单的一端开始编号,即最简单原则;有多种支链时,应使支链位置号数之和的数目最小,即最小原则。

[投影][板书]最小原则:当支链离两端的距离相同时,以取代基所在位置的数值之和最小为正确。

[投影]CH 3CH 3–C –CH 2–CH –CH 3CH 3CH 312345戊烷甲基三2,2,4123452,4,4三甲基戊烷最小原则:当支链离两端的距离相同时,以取代基所在位置的数值之和最小为正确。

[板书]最简原则:当有两条相同碳原子的主链时,选支链最简单的一条为主链。

[投影]最简原则:当有两条相同碳原子的主链时,选支链最简单的一条为主链。

CH 3CH 3–CH –CH 2–CH –CH –CH 3CH 3CH 2–CH 3[板书](3)把支链作为取代基,从简到繁,相同合并。

[讲]把取代基的名称写在烷烃名称的前面,在取代基的前面用阿拉伯数字注明它在烷烃主链上的位置,并在号数后连一短线,中间用“–”隔开。

(烃基:烃失去一个氢原子后剩余的原子团。

) [投影]3 .把支链作为取代基。

把取代基的名称写在烷烃名称的前面,在取代基的前面用阿拉伯数字注明它在烷烃主链上的位置,并在号数后连一短线,中间用“–”隔开。

CH 3—CH —CH 2—CH —CH 3CH 3CH 2—CH 3己烷甲基5612342、4[板书](4)当有相同的取代基,则相加,然后用大写的二、三、四等数字表示写在取代基前面。

[讲]但表示相同取代基位置的阿拉伯数字要用“,”隔开;如果几个取代基不同,就把简单的写在前面,复杂的写在后面。

[投影] CH 3—CH —CH 2—CH —CH 3CH 3CH 2—CH 3己烷甲基2,45612344、当有相同的取代基,则相加,然后用大写的二、三、四等数字表示写在取代基前面。

但表示相同取代基位置的阿拉伯数字要用“,”隔开;如果几个取代基不同,就把简单的写在前面,复杂的写在后面。

二[随堂练习]给下列烷烃命名[投影小结]1.命名步骤:(1)找主链------最长的主链;(2)编号-----靠近支链(小、多)的一端; (3)写名称-------先简后繁,相同基请合并. 2.名称组成: 取代基位置-----取代基名称-----母体名称 3.数字意义: 阿拉伯数字---------取代基位置汉字数字---------相同取代基的个数烷烃的系统命名遵守:1、最长原则2、最近原则3、最小原则4、最简原则[过渡]前面已经讲过,烷烃的命名是有机化合物命名的基础,其他有机物的命名原则是在烷烃命名原则的基础上延伸出来的。

下面,我们来学习烯烃和炔烃的命名。

[板书]二、烯烃和炔烃的命名[讲]有了烷烃的命名作为基础,烯烃和炔烃的命名就相对比较简单了。

步骤如下:[板书]1、将含有双键或三键的最长碳链作为主链,称为“某烯”或“某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