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因素理论在管理中的激励

合集下载

论双因素理论在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论双因素理论在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论双因素理论在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双因素理论最初由Frederick Herzberg提出,它认为工作场所有两类因素:激励因素和卫生因素。

激励因素是指工作中的成就感、发展机会、自我实现等因素,这些因素可以给员工带来积极的情绪、满意度和创造力。

而卫生因素是指薪酬、工作条件、关系等基本的工作环境和待遇,这些因素不会给员工带来积极的情绪,但会导致员工不满意。

一、给员工提供激励因素
企业需要为员工提供有挑战性的工作任务,充分利用员工的能力和潜力。

同时,也需要为员工提供学习和发展机会,帮助他们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技能和能力。

这些因素会使员工感到有成就感,提高自我价值感和自信心,从而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改善卫生因素
尽管卫生因素不能给员工带来积极的情绪和创造力,但它们是员工不满意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企业需要不断改善员工的工作环境和待遇,为员工提供合理的薪酬和福利,以及良好的工作条件和工作关系。

这些因素可以给员工带来一定的满意度,使员工更加愿意留在企业。

三、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的价值观、信仰、行为方式和社会责任。

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可以使员工更加认同企业的理念和目标,使他们在工作中感到更加自豪和满足。

企业可以通过组织活动、培训课程、员工讲座等方式来建立和强化企业文化。

综上所述,双因素理论可以帮助企业提高员工满意度和绩效。

应用双因素理论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需要给员工提供激励因素、改善卫生因素,以及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

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吸引和留住优秀员工,实现企业的长期发展目标。

双因素理论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精)

双因素理论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精)

双因素理论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摘要随着经济的日益迅速发展,人力资源管理特别是激励问题在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增强.当全球性的金融危机蔓延席卷全球,对我国的企业造成巨大打击,管理者们逐渐开始意识到管理的重要性,特别是员工的重要地位,因此,如何管理企业员工,了解他们的需求,激发他们的潜力,成为了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本文以企业为研究对象,以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为理论依据,按照“三段论”的形式,即,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进行撰写。

文章首先对企业所面临的现状进行综合的分析,进而引出有关赫茨伯格双因素理论的概述,然后按照理论,逐层提出问题,分析原因,最后提出解决措施,并最后总结出相关的结论。

关键词 :企业,激励机制,员工激励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nowadays,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HRM, especially the encouragement problem, is gaining a more important status and function in medium-sized and small enterprises, who suffered a lot from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that spread all over the world。

It’s the time when managers gradually realize the importance of not only the management, but also the importance of stuffs. Hence, how to manage the enterprise stuffs, identify their demands and stimulate their potential is becoming the problem that needs special focus in the fierce competition。

论双因素理论在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论双因素理论在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论双因素理论在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双因素理论是西方管理学中较为经典的理论之一,它将员工满意度分为两个因素:基本因素和激励因素。

基本因素是指对于工作而言是必须的,但对员工满意度提高的作用不大,比如工资待遇、工作环境等。

激励因素则是对员工产生积极激励和推动作用的因素,比如晋升机会、个人成长等。

在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双因素理论可以起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应用:
一、员工激励
在企业管理中,员工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

如果能够以积极的方式激励员工,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热情和效率,从而提高企业的生产力和效益。

双因素理论中的激励因素,为企业提供了很好的思路,例如提供晋升机会、加薪、培训等各种激励措施,可以提高员工对工作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企业的员工满意度和效能。

二、提高员工满意度
企业管理者需要认识到,在员工满意度上,基本因素和激励因素同等重要,不能单纯地把基本因素当做激励因素。

在企业运营中,需要确保员工得到合理的待遇和良好的工作环境,同时也应该关注员工的个人成长和发展,提供充足的培训机会、晋升机会等,促进员工的个人发展和职业建设。

企业管理者需要重视员工的忠诚度。

一个团队中,忠诚度高的员工,不仅会兢兢业业地工作,而且会为企业的发展和成长多做一份贡献。

双因素理论中提供的激励因素,可以让员工认识到企业的关心和重视,提高员工的归属感和忠诚度。

同时,企业也需要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企业文化,进一步提高员工的忠诚度。

四、提高企业绩效
总之,在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双因素理论应该得到更为深刻的运用和解读,促进企业的健康和持续发展。

只有通过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才能持续发展和壮大。

浅谈双因素理论在管理中的激励

浅谈双因素理论在管理中的激励

浅谈双因素理论在管理中的激励双因素理论又称激励保健理论,是美国的行为科学家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提出来的。

双因素理论认为引起人们工作动机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保健因素,二是激励因素。

只有激励因素才能够给人们带来满意感,而保健因素只能消除人们的不满,但不会带来满意感。

20世纪5O年代末期,赫茨伯格和他的助手们在美国匹兹堡地区对二百名工程师、会计师进行了调查访问。

访问主要围绕两个问题:在工作中,哪些事项是让他们感到满意的,并估计这种积极情绪持续多长时间;又有哪些事项是让他们感到不满意的,并估计这种消极情绪持续多长时间。

赫茨伯格以对这些问题的回答为材料,着手去研究哪些事情使人们在工作中快乐和满足,哪些事情造成不愉快和不满足。

结果他发现,使职工感到满意的都是属于工作本身或工作内容方面的;使职工感到不满的,都是属于工作环境或工作关系方面的。

他把前者叫做激励因素,后者叫做保健因素。

双因素理论根据是:(1)不是所有的需要得到满足就能激励起人们的积极性,只有那些被称为激励因素的需要得到满足才能调动人们的积极性;(2)不具备保健因素时将引起强烈的不满,但具备时并不一定会调动强烈的积极性;(3)激励因素是以工作为核心的,主要是在职工进行工作时发生的。

激励因素是指那些能满足个人自我实现需要的因素,包括:成就、赏识、挑战性的工作、增加的工作责任,以及成长和发展的机会。

如果这些因素具备了,就能对人们产生更大的激励。

从这个意义出发,赫茨伯格认为传统的激励假设,如工资刺激、人际关系的改善、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等,都不会产生更大的激励;它们能消除不满意,防止产生问题,但这些传统的“激励因素”即使达到最佳程度,也不会产生积极的激励。

按照赫茨伯格的意见,管理当局应该认识到保健因素是必需的,不过它一旦使不满意中和以后,就不能产生更积极的效果。

只有“激励因素”才能使人们有更好的工作成绩。

保健因素包括公司政策、管理措施、监督、人际关系、物质工作条件、工资、福利等。

双因素理论在企业员工激励管理中的应用

双因素理论在企业员工激励管理中的应用
该怎样 激励 人 的问 题 , 出了 很 多 的激 励 理 论 。 提 例如 : 需要 层 次 理 论 、 因素 理 论 、 望 理 论 , 双 期 等
等。 ( ) 因素理论 二 双
是 指和工作 内容紧密联 系在一起 的因素 。这 类 因素 的改善 或者 这类 需 要 的满足 , 往会使 职 往
三 、 因素理论 在员 工激励 管理 中的应用 双
有 效 的管理 , 该在保 持应有 的保健 因素 外 , 应
多运用 激励 因素 。最 大 限度 的发挥保 健 因素 和激
励 因素 的作用 。针对 上述提 出 的关 于员工 管理 的
问题 , 用双 因素理 论来进行 解决 。 运
( ) 一 保健 因素 的应 用
( ) 励 一 激
从心理学 的角 度来 讲 , 激励 是 指人 类 活动 的

种状态 , 有 加 强 和启 发 动机 , 动 并 引 导 行 具 推
为 , 之朝 向预 订的 目标前进 的作用 , 使 如内心 中的 欲望 、 感情 、 需要 等均可 以成 为激励 因素。许多 的
管理学 家和心理学家 从不 同的研究 角度研究 了应
保健 因素多是 与人 的基 本生存需 要有 关 的 因 素 , 有很大 的广泛 性 。工 资 、 利 、 具 福 工作 环境 、 安 全等保 健因 素是 人类 生 存 与发 展 的 前提 条 件 , 也
是 人们进 行一 切社会 活动 的基本动 因 。针 对员 工
保健 索 图 1 企 业保 健激 励 效 果 图 不

足, 它们之 间相互 独立 , 以不 同的方式 影响人们 的
行为。
1保 健 因素 .
是 指与工作 环境或者 条件相关 的因素 。这类

论双因素理论在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论双因素理论在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论双因素理论在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双因素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于1959年提出的,也被称为激励卫生理论或者心理收益理论。

该理论从员工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工作动机和满意度之间的关系。

本文将讨论双因素理论在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双因素理论主张,工作动机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

内在动机是指个体对于工作本身的兴趣和满足,包括个人成长、自我实现等。

而外在动机是指通过物质奖励和激励措施来激发员工的工作动力,包括工资、晋升等。

在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可以通过提供良好的内在动机来激励员工。

企业可以提供具有发展空间和挑战性的工作岗位,让员工能够感受到成长和自我实现的机会。

企业可以开展培训和发展计划,提供学习和进修的机会,让员工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技能。

企业可以通过建立良好的组织文化和工作氛围,营造积极向上的工作环境,使员工感到工作有意义和有价值。

双因素理论还强调了满意度与工作环境及员工关系的关系。

赫茨伯格认为,员工对于工作的满意度受到工作本身环境的影响,包括公司政策、工作条件和同事之间的关系等。

在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可以通过改善工作环境和加强员工关系来提高满意度。

对于工作环境,企业可以提供良好的办公设施和舒适的工作条件,为员工创造一个适宜工作的环境。

企业还可以建立和谐的员工关系,加强员工之间的沟通和协作,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

双因素理论也提出了员工的激励机制。

外在动机是企业用来激励员工的手段,可以通过提供适当的薪酬、福利和奖励来激发员工的工作动力。

在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可以通过建立合理的薪酬体系,实行绩效考核和奖励机制来激励员工。

企业还可以提供适当的福利,如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来满足员工的物质需求。

双因素理论提供了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了解员工的工作动机和满意度的关系。

在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可以借鉴双因素理论的思想和方法,通过提供良好的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改善工作环境和加强员工关系,来提高员工的工作动力和满意度,进而提升企业的绩效和竞争力。

双因素激励理论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双因素激励理论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并 不 会 导 致 积 极 的 态 度 , 就 形 成 了某 种 既 不 是 满 意 、 不 因 为 物 质 的 要 求 和 欲 望 是 其 行 为 的决 定 力 量 。 这 又 此 外 , 前 所 述 , 的 需 要 是 不 尽 相 同 的 。但 是 , 如 人 目前 是 不 满 意 的 中 性 状 态 。 由 于 它 们 只 带 有 预 防 性 , 起 维 持 只 大 多 数 企 业 与 员 工 的 关 系 近 似 于 雇 主 和 雇 员 的 上 下 级 关 工 作 现 状 的 作 用 , 被 称 为 “ 持 因 素 ” 也 维 。
赏 分 所 谓 保 健 因 素 , 是 那 些 造 成 职 工 不 满 的 因 素 , 们 的 更 需 要 获 得 提 升 、 识 、 配 具 挑 战 意 义 的 工 作 等 激 励 因 素 就 它 改 善 能 够 解 除 职 工 的 不 满 , 不 能 使 职 工 感 到 满 意 并 激 发 的 激 励 。忽 视 内 在 激 励 因 素 和 外 在 激 励 因 素 的 区 别 而 采 取 但 是 起 职 工 的积 极 性 。 它 们 主 要 有 公 司 政 策 、 理 措 施 、 督 、 单 纯 的 薪 金 激 励 , 很 多 企 业 激 励 的缺 陷 之 一 。 管 监 还 有 一 种 缺 陷 表 现 为 片 面 强 调 激 励 因 素 的 作 用 而 忽 视 人 际 关 系 、 质 工 作 条 件 、 资 、 利 、 动 保 护 以 及 各 种 人 物 工 福 劳
动 积 极 性 , 高 劳 动 生 产 效 率 。它 们 主 要 有 工 作 表 现 机 会 、 3 双 因素 理论 在企 业 管理 中的 应用 提 认 可 、 作本身 的乐趣 、 作 上 的成 就感 、 战性 的工作 、 工 工 挑 增 3 1 运 用 保 健 因 素 原 理 . 分 调 动 企 业 员 工 的 积 极 性 . 充 加 的 工 作 责 任 、 未 来 发 展 的 期 望 、 务 上 的 责 任 感 等 能 满 对 职

双因素激励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双因素激励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双因素激励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摘要:在当前的社会发展过程中,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的观念变化使得企事业单位在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更加依赖对员工的激励。

双因素激励理论正是在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背景下产生的一种人力资源管理手段,而且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当前社会发展中的各个方面,双因素激励理论的内容和应用方式也成为人力资源管理人员所要关注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双因素激励内容人力资源管理应用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和社会思想观念的转变,当前的社会进步和发展已经不能依靠传统的剥削手段,特别是在企事业单位的发展过程中,柔性化、激励性的管理手段成为留住人才和激励人才的主要手段。

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美国的管理理论学家、心理学家赫茨伯格通过实际调查分析,提出了双因素激励理论。

这一理论在随后的人力资源管理中被逐渐广泛地运用,在当前我国的人力资源管理中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和重视。

一、双因素激励理论的主要内容双因素理论也称“保健-激励因素理论”。

该理论是在上世纪50年代由美国管理理论学家、心理学家赫茨伯格提出的,双因素激励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有其特定的生活环境,其中有许多因素都能影响到人的行为,其中主要有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两种。

激励因素,包括工作本身、成就和责任,这些因素涉及对工作的积极感情,又和工作本身的内容有关,能够提高人们自身的工作积极性,并且增加人们的满意度。

保健因素,包括公司政策和管理、薪水、工作条件以及人际关系等。

相对来说,保健因素多是工作中的消极因素和外在因素,而且与具体的工作内容是密切相关的。

二、双因素激励理论的运用规律根据赫茨伯格的双因素激励理论和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可以看到,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内在激励因素对员工的影响是远远大于外在激励因素的。

物质奖励和管理方法等保健因素,是必要的人力资源管理手段,但是这种因素的影响不够深远和长久。

激励性因素是对员工价值和成就的肯定,对员工的影响是深远的,但是如果没有保健因素的前提存在,内在激励因素甚至没有存在的机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双因素理论在管理中的激励
在20世纪50年代末期,赫茨伯格和他的助手们在美国匹兹堡地区对二百名工程师、会计师进行了调查访问。

访问主要围绕两个问题:在工作中,哪些事项是让他们感到满意的,并估计这种积极情绪持续多长时间;又有哪些事项是让他们感到不满意的,并估计这种消极情绪持续多长时间。

赫茨伯格以对这些问题的回答为材料,着手去研究哪些事情使人们在工作中快乐和满足,哪些事情造成不愉快和不满足。

结果他发现,使职工感到满意的都是属于工作本身或工作内容方面的;使职工感到不满的,都是属于工作环境或工作关系方面的。

他把前者叫做激励因素,后者叫做保健因素。

这就是双因素理论的来源。

激励因素
包括工作本身、认可、成就和责任,这些因素涉及对工作的积极感情,又和工作本身的内容有关。

这些积极感情和个人过去的成就,被人认可以及担负过的责任有关,它们的基础在于工作环境中持久的而不是短暂的成就。

保健因素
包括公司政策和管理、技术监督、薪水、工作条件以及人际关系等。

这些因素涉及工作的消极因素,也与工作的氛围和环境有关。

也就是说,对工作和工作本身而言,这些因素是外在的,而激励因素是内在的,或者说是与工作相联系的内在因素。

从某种不同的角度来看,外在因素主要取决于正式组织(例如薪水、公司政策和制度)。

只有公司承认高绩效时,它们才是相应的报酬。

而诸如出色地完成任务的成就感之类的内在因素则在很大程度上属于个人的内心活动,组织政策只能产生间接的影响。

例如,组织只有通过确定出色绩效的标准,才可能影响个人,使他们认为已经相当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下面举些例子来分析一下:
①有个员工,叫小A,因为他是刚毕业所以对很多工作都不太熟悉,也没有任何
的经验,但他很好学,很多东西都乐意去做。

可能因为是新人,所以公司有什么重
要的任务都不会让他去参加,只会让他去干那些难度不大的工作。

渐渐的,他的积
极性就降低了,他觉得公司没有去重视他。

从这里可以看到,小A从很好学,什么都愿意做,到后面积极性越来越低,这是因为他觉得公司不重视他,他没有在工作上得到认可,这就是双因素激励理论中的
“激励因素”。

作为管理者,应该适当的给机会一些新人去完成一些具有挑战性的工
作,增加的其工作中的责任,以及成长和发展的机会,适当的时候也可以搞一点培
训,去帮助他们更容易获得相关知识和一些工作经验。

像例子中的小A,管理者可
以在下一次又重要任务的时候,派上小A,让他跟着那些老员工去完成一些有挑战性的工作,这样才能激发他的工作热情,激励其在工作上更加用心。

②经过管理者的观察,发现了小A工作总是不如从前的积极,但这不是他的工作
能力出现了问题。

后来管理人员也意识到,可能是一直没有机会给小A一个表现的机会,所以趁着公司这次的业务开拓,管理者决定让小A跟着那些老员工一起去完成这个任务。

小A收到通知以后非常激动,因为他等了这个机会很久了,所以从前的积极在一瞬间就迸发出来。

由于在工作中的认真,还有作为一个新人的吃苦精神,这次的任务完成的很好,并且在任务中他表现的很不错,所以受到了上级的表扬。

他也觉得终于有被重视的感觉了,所以在平时的任务中也很努力的使其完成的很好。

从没有被重视,到最后受到表扬,这就是小A的经历。

这也是让他从消极工作到勤奋、认真工作的主要原因。

如果在其他条件都不考虑的情况下,这就是很好的一个例子,说明了“激励因素”对员工的激励作用。

小A在工作上得到了肯定,在同事之间也会被认可其工作能力。

这样使得他从内在的,心里上得满足,这些东西就很好的增加了他的积极性,也让他的态度摆得非常端正。

③随着工作时间的推移,小A已经成为该企业的核心人员,他的工作能力充分的
表现出来,上级的管理人员也对其多次表扬。

可以小A却越来越烦恼,因为物价的上涨,还有物质上的追求,使其觉得工资显得那么的不够。

心里也越想越不是滋味,平时都说他工作好,能力强,可是他的工资却跟别的同事差不多。

工作完成的比他们好,工资却一样,这谁都会觉得憋屈。

然后不满就越来越严重,却又不敢跟上级说加工资。

接着跳槽的想法就逐渐诞生。

从以上案例中,可以看到,虽然上级管理者经常会表扬小A,肯定他的工作能力,但却忽略了他的一些基本需求。

每个员工都想有理想的报酬,作为支持他生活的开销。

这事例很明显的,就是管理者没有好好的沟通,没有了解到员工的外在需求,也就双因素激励理论中的“保健因素”。

这虽然不能在很大程度上激励员工的积极性,但是没有得到相应的满足,却会使员工产生不满,从而影响对工作的不满意程度。

就像小A那样,即使上级很欣赏,可是还是有跳槽的念头。

④眼看的小A的心思不在工作上,管理者决定去找小A沟通沟通。

结果很快,
小A就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原来是小A觉得自己既然那么重要,为什么工资却跟大家都一样。

心里很不是滋味,所以就觉得是不是要去找一份工资更好,待遇更好的工作。

听完以后,管理者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觉得小A 确实值得获得更高的报酬。

所以,很快的就给他加了工资。

小A的不满也烟消云散了。

年末很快就到了,公司里最热议的话题就是奖金。

管理者也在考虑着怎么办,因为一些原因,今年公司的业绩不太好,导致出现了亏损。

所以上层经过讨论决定今年的奖金就暂时不发放,等以后盈利了再补回来。

当取消奖金这个消息传开了以后,所有员工都感到非常不满,怨声累累。

公司管理者也觉得非常无奈,之前有奖金的时候不见得大家工作更加积极,现在没有了奖金却如此大的不满,而且这也是无奈之举。

1000元奖金在第一次发放时,是激励因素,时间长了之后就变成了保健因素。

所谓保健因素是起不到激励作用的,只能防止员工的抱怨,因此在失去时就会引发
员工的抱怨和牢骚。

上述案例中就是这样,这1000元奖金和工资一样,在员工心
理被认为是他们应得的,一旦不发,就被员工当成是扣钱。

所以引发员工不满
激励是有个时效性的,当然是过了那个时段,自然是不会起作用的,激励的过程中,必须把握适度,以保证本身资本,同时也不能够忽视时效性。

⑤后来经过改革,公司逐渐的取得很好的效益,业绩越来越好,经过以前的教训,
管理者也懂得如果激励员工。

所以每年公司都会拿出一部分的钱去为员工的福利作
建设,也偶尔的为员工进行培训,传授一些工作中的技巧和经验。

在保证了“保健
因素”处理好的前提下,再进行适当的激励。

员工也越来越觉得公司的环境好,工
作的氛围也很不错。

所以大家的积极性都很高。

总结:
在双因素理论中:⑴采取了某项激励的措施并不一定就带来满意,要提高职工的积极性首先得注意保健因素,以消除职工的不满、怠工和对抗,但保健因素并不能使职工变得非常满意,也不能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所以更重要的是要利用激励因素来激发职工的工作热情和工作效率.因此,企业如果只考虑到保健因素而没有充分利用激励因素,就只能使职工感到没有不满意却不能使职工变得非常满意,则企业就很难创造一流的业绩。

⑵在企业管理实践中,欲使奖金成为激励因素,必须使奖金与职工的工作绩效相联系.如果采取不讲部门和职工绩效的平均主义“大锅饭”做法,奖金就会变成保健因素,奖金发得再多也难以起到激励的作用.对某一个岗位而言,如果长期为一个人所占有,又没有来自外部的竞争压力,该职工的惰性就会自然而然地释放出来,工作质量随之下降.企业为了激发职工的工作潜能,应设置竞争性的岗位,并把竞争机制贯穿到工作过程的始终。

⑶双因素理论是在美国的社会和文化背景下提出的,与中国的国情不尽相同,因而,在企业管理中,哪些是保健因素,哪些应属于激励因素也不一样的,企业的管理者在对职工进行激励时,必须要考虑到这种文化差异,因地制宜,制定有效的激励措施和采取有效的激励手段。

⑷双因素理论诞生在温饱问题已经解决的美国,而在当前尚未完全解决温饱问题的中国企业里,工资和奖金并不仅仅是保健因素,工资和奖金的多少关系到个人的切身利益和自身价值的实现,如果运用得当,也会表现出明显的激励作用.因此,企业应该建立灵活的工资、奖金制度,防止僵化和一成不变,在工资、奖金分配制度改革中既注重公平又体现差别。

⑸激励是组织管理的重要环节,被认为是“最伟大的管理原理”.就组织工作而言,对职工激励至关重要,但对职工进行激励的时候必须注重多种激励方式的综合运用,将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有机结合的起来.物质需要是人的第一需要,合理而富有竞争力的薪酬制度是企业激励职工、留住人才的基本方略.同时,企业更要注重精神激励的重要作用.学习型组织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典型的精神激励模式:通过培养员工自我超越的能力,打破旧的思维限制,创造出更适合组织发展的新的心智模式,在这种更为开阔的思维中发展自我,并朝着组织的整体目标和共同愿景努力。

(6)双因素激励理论促使企业管理人员注意工作内容方面因素的重要性,特别是它们同工作丰富化和工作满足的关系,因此是有积极意义的。

赫茨伯格告诉我们,满足各种需要
所引起的激励深度和效果是不一样的。

物质需求的满足是必要的,没有它会导致不满,但是即使获得满足,它的作用往往是很有限的、不能持久的。

要调动人的积极性,不仅要注意物质利益和工作条件等外部因素,更重要的是要注意工作的安排,量才录用,各得其所,注意对人进行精神鼓励,给予表扬和认可,注意给人以成长、发展、晋升的机会。

随着温饱问题的解决,这种内在激励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