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爱的家乡-教学教案-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可爱的家乡》教案设计

《可爱的家乡》优秀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自己的家乡,培养学生的家乡情怀。
2.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一些关于家乡的自然、人文景观的基本知识。
3. 提高学生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表达能力,激发他们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内容:1. 家乡的自然景观:山脉、河流、气候等。
2. 家乡的人文景观:历史、文化、名人、传统节日等。
3. 家乡的特色美食、特产和民间艺术。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家乡的自然、人文景观及其特点。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家乡的特色美食、特产和民间艺术。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们互相分享对家乡的认识和感受。
四、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家乡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对家乡的认识。
2. 讲解家乡的自然景观:介绍家乡的山脉、河流、气候等,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
3. 讲解家乡的人文景观:介绍家乡的历史、文化、名人、传统节日等,让学生了解家乡的人文底蕴。
4. 分析家乡的特色美食、特产和民间艺术:讲解家乡的特色美食、特产和民间艺术,让学生了解家乡的风土人情。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互相分享对家乡的认识和感受,培养学生的家乡情怀。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表现,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沟通交流等。
3.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质量,检查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六、教学内容:1. 家乡的经济与发展:工农业、旅游业、现代服务业等。
2. 家乡的环境保护:生态环境、资源利用、可持续发展等。
3. 家乡的人民生活:生活方式、社会福利、教育医疗等。
七、教学方法:1. 采用比较分析法,对比家乡过去和现在的变化,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发展历程。
2. 采用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模拟家乡的经济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采用调查问卷法,让学生了解家乡人民的生活状况,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可爱的家乡》教案设计

《可爱的家乡》优秀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2)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意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调查、访问、搜集资料等途径,了解家乡的特色;(2)运用图片、文字、手抄报等形式,展示家乡的风貌。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家乡的自豪感;(2)增强学生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3)提高学生保护家乡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了解家乡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2)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意识。
2. 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深入挖掘家乡的特色;(2)如何培养学生保护家乡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特色;2. 运用调查、访问、搜集资料等方法,了解家乡的风貌;3. 利用图片、文字、手抄报等形式,展示家乡的风貌;4. 通过小组讨论、分享,培养学生的合作与表达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家乡相关资料、图片、课件等;2. 学生准备:收集家乡的图片、文字资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家乡的美丽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自然风光;(2)引导学生谈论家乡的特色,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
2. 课堂探究(1)分组讨论:让学生谈谈对家乡的了解,分享收集到的资料;(2)小组展示:各小组展示调查成果,介绍家乡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3)问题解决:针对家乡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家乡的环境。
3. 实践环节(1)让学生动手制作家乡的手抄报,展示家乡的特色;(2)组织学生进行家乡环境调查,提出保护家乡环境的建议。
4.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家乡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2)引导学生树立保护家乡、热爱家乡的意识。
5. 课后作业(1)让学生写一篇关于家乡的作文,表达对家乡的热爱;(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家乡环境保护活动,将所学付诸实践。
《可爱的家乡》教案

《可爱的家乡》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自己的家乡,培养学生的家乡情怀。
2. 通过调查、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对家乡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民俗文化等方面的认识。
3.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家乡的情感,激发学生为家乡发展做贡献的意愿。
二、教学内容1. 家乡的自然环境:地理位置、气候特点、水资源、土地资源等。
2. 家乡的人文景观:历史遗迹、风景名胜、传统建筑等。
3. 家乡的民俗文化:方言、传统节日、民间艺术、风俗习惯等。
4. 家乡的经济发展:农业、工业、服务业等主要产业及特色产品。
5. 家乡的社会变迁:历史沿革、重要事件、未来发展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深入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民俗文化等方面的特点。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家乡的发展与变迁,激发学生的家乡情怀。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调查法、讨论法、比较法等,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家乡的特点。
2. 运用图片、视频、音频等多媒体手段,增强教学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3. 组织学生实地考察,亲身体验家乡的风土人情。
4. 开展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课时本教案共需5课时,每课时40分钟。
第一课时:家乡的自然环境第二课时:家乡的人文景观第三课时:家乡的民俗文化第四课时:家乡的经济发展第五课时:家乡的社会变迁与未来发展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家乡的美丽风光图片,引导学生回忆家乡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民俗文化等方面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即家乡的经济发展。
3. 教学环节:a. 让学生举例说明家乡的主要产业及特色产品。
b. 通过查阅资料或实地考察,了解家乡经济发展的优势与不足。
c. 讨论如何发挥家乡的优势,推动经济发展。
七、作业布置1. 调查家乡的产业发展现状,了解家乡特色产品的市场前景。
八、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家乡的发展变化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家乡的社会变迁。
《可爱的家乡》教案

《可爱的家乡》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自己的家乡,培养学生的家乡情怀。
2. 通过调查、观察、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对家乡自然环境、人文景观、民俗文化的认识。
3.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家乡的情感,增强学生的地域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家乡的自然环境:地理位置、气候特点、水资源、动植物资源等。
2. 家乡的人文景观:历史遗迹、名胜古迹、重要人物等。
3. 家乡的民俗文化:传统节日、民间艺术、传统手工艺等。
4. 家乡的发展变化: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环境变化等。
5. 家乡的未来规划:城市规划、产业发展、环境保护等。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关于家乡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2. 运用小组合作法,让学生分组进行调查、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采用案例分析法,以具体的家乡实例进行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家乡的特点。
4. 利用对比分析法,让学生比较家乡与其他地方的不同之处,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家乡资料,如图片、视频、书籍等。
2. 安排学生进行家乡实地考察,收集相关信息。
3. 设计好调查问卷,让学生进行家乡调查。
4. 准备好黑板、投影仪等教学设备。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家乡的认识程度,包括自然环境、人文景观、民俗文化等方面的了解。
2. 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包括调查、讨论、分享等方面的表现。
3. 学生的家乡情怀,包括热爱家乡、保护家乡的情感表达。
4. 学生对家乡未来规划的建议和想法,以及对家乡发展的关注程度。
六、教学活动安排:1. 第一课时:家乡的自然环境a. 导入:展示家乡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对家乡的自然环境的了解。
b. 课程内容:介绍家乡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水资源、动植物资源等。
c. 实例分析:分析家乡的自然环境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d. 作业:让学生课后调查家乡的自然环境变化及其影响。
2. 第二课时:家乡的人文景观a. 导入:引导学生回忆家乡的人文景观,激发学生的兴趣。
《可爱的家乡》教案设计

《可爱的家乡》优秀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自己的家乡,培养学生的家乡情怀。
2. 通过调查、收集、整理信息,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与同伴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团队协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家乡的自然环境:地理位置、气候特点、水资源、地形地貌等。
2. 家乡的人文景观:历史文化、名胜古迹、民俗风情等。
3. 家乡的经济发展:产业结构、特色产业、支柱产业等。
4. 家乡的人民生活:生活方式、社会福利、教育医疗等。
5. 家乡的环境保护:生态环境、资源利用、可持续发展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和环境保护等方面。
2.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深刻理解家乡的发展变化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关于家乡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2. 采用小组合作探究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家乡调查任务。
3.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家乡的实例,理解家乡的发展特点。
4. 采用对比分析法,让学生比较家乡与其他地方的不同之处。
五、教学准备1. 准备家乡的相关图片、视频、资料等教学资源。
2. 准备家乡的地图、调查表等教学工具。
3. 安排学生进行家乡调查实践活动。
教案第一课时:家乡的自然环境1. 导入:引导学生谈论对家乡的自然环境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学活动:介绍家乡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水资源、地形地貌等内容。
3. 实践活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家乡自然环境对家乡发展的影响。
第二课时:家乡的人文景观1. 导入:引导学生谈论对家乡的人文景观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学活动:介绍家乡的历史文化、名胜古迹、民俗风情等内容。
3. 实践活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家乡人文景观对家乡发展的影响。
第三课时:家乡的经济发展1. 导入:引导学生谈论对家乡的经济发展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学活动:介绍家乡的产业结构、特色产业、支柱产业等内容。
可爱的家乡(教案)综合实践活动五年级上册通用版

《可爱的家乡》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考察访问和成果展示,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语言表达和人际交往能力。
2、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家乡民俗文化和地方特产等方面的知识。
3、通过活动,让学生知道保护家乡的民俗文化是每一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和责任。
二、教学难点、重点1、让学生了解家乡民俗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2、让学生知道保护家乡的民俗文化是每一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和责任。
三、教具准备:ppt、小视频四、教学过程(一)播放视频,揭示课题师:(播完)同学们看得很认真,你从视频中看到了什么?生:我看到了东山民众和台胞在祭拜关帝。
生:我看到关帝庙前人山人海,载歌载舞。
师:这就是农历五月十三关帝节。
台胞与东山人民一起庆祝关帝节的开幕式。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家乡,了解东山的文化(齐读课题)(二)了解东山节日的习俗小组合作交流搜集到的东山特色。
师:除了关帝旅游节之外,我们家乡还有什么节日?生:元宵节,祈平安节、春节等。
师:在庆祝这些节日时,人们一般采用什么形式?(三)小组交流,汇报东山特色1、祭拜神明生1:东山人民喜欢在节日里祭拜神明生2:我还知道,大部分重要节日里,东山人民喜欢放烟花,十分漂亮壮观。
(烟花小视频)生3:我最喜欢的还是东山喜欢在节日里请潮剧班来表演,我就特别喜欢潮剧,要不我来唱几句吧!(学生展示)2、小结师:东山人民用最淳朴的方式杀鸡宰羊来祭拜神明祈求平安,每个节日都过得热闹非凡。
3、我是小导游师:了解东山的民俗,其他同学还有什么要汇报的呢?小组汇报:生1:我们小组知道东山的美景很多,适合旅游,特别是海边,是避暑的胜地。
生2:我们小组同样搜集了东山的风光,还制作成一段小视频,请跟着我这个小导游出发吧!学生播放东山美景小视频并解说。
4、小小美食家师:东山风光怡人,可谓是山清水秀。
那么,有美景必定要有美食!哪些小组是搜集美食的呢?快点来介绍吧!生:我们小组制作了小课件来展示我们收集到的东山美食,请大家跟着我们的介绍来认识认识这些特色美食。
《可爱的家乡》教案设计

《可爱的家乡》优秀教案设计第一章:家乡的地理位置与特点1.1 教学目标:了解家乡的地理位置及重要性。
掌握家乡的自然地理特点。
培养学生的家乡自豪感。
1.2 教学内容:家乡的地理位置:经纬度、相邻地区。
家乡的自然地理特点:地形、气候、水资源。
1.3 教学方法:图片展示:展示家乡地图、自然景观等图片。
视频资料:播放家乡自然风光视频。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家乡的特点及对自己的影响。
1.4 教学评价:学生能描述家乡的地理位置及特点。
学生能理解家乡自然环境对生活的影响。
第二章:家乡的历史与文化2.1 教学目标:了解家乡的历史发展脉络。
掌握家乡的主要文化传统。
增强学生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
2.2 教学内容:家乡的历史:重要历史事件、知名历史人物。
家乡的文化传统:民俗、艺术、传统节日。
2.3 教学方法:故事讲解:讲述家乡的历史故事与文化传说。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家乡的历史遗迹与文化场所。
小组展示:学生分组展示家乡的历史与文化特色。
2.4 教学评价:学生能概述家乡的历史发展。
学生能列举家乡的主要文化传统。
第三章:家乡的自然资源与利用3.1 教学目标:了解家乡的自然资源种类及特点。
掌握家乡自然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培养学生对自然资源的保护意识。
3.2 教学内容:家乡的自然资源:土地、水资源、生物资源等。
自然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农业、工业、旅游业等。
3.3 教学方法:数据展示:展示家乡自然资源的数据资料。
案例分析:分析家乡自然资源利用的成功案例。
小组讨论:讨论自然资源保护的重要性及方法。
3.4 教学评价:学生能描述家乡的主要自然资源。
学生能理解自然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意义。
第四章:家乡的社会经济发展4.1 教学目标:了解家乡的社会经济发展现状。
掌握家乡的主要产业及其发展。
培养学生对家乡发展的责任感。
4.2 教学内容:家乡的社会经济现状:人口、经济、教育等。
家乡的主要产业:农业、工业、服务业等。
4.3 教学方法:数据统计:展示家乡社会经济数据统计图表。
可爱的家乡教案

《可爱的家乡》教案一、《可爱的家乡》设计思想:《可爱的家乡》是冀教版思品与社会第一单元美丽富饶的家乡主题一中的内容。
本课要求学生能赞扬家乡秀美的山水,热爱家乡悠久的历史,从而丰富孩子们的自豪感。
针对这一教学目标,我从如下几个方面逐层让学生了解家乡,热爱家乡的。
首先我以富有感情的歌曲《谁不说俺家乡好》导入新课,初步调动起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接着指导学生明确家乡所在中国版图中的位置,从家乡河北的秀美风景及地理位置所占的优势进一步挖掘出学生的自豪感。
继而通过学生收集的有关资料,详细认识、了解邯郸的风景名胜、历史名人、家乡特产,让学生从对邯郸的朦胧了解到系统认识,从而把学生的家乡自豪感激发到一个高潮,紧接着出示邯郸广宣局对外宣传邯郸的画面,让学生在富有深情的讲解及多角度的邯郸美景中情不自尽的发出感叹,使学生的家乡自豪感转变为言语转变为行动。
最后,帮助孩子们把爱家乡的感情进行扩大,从爱家乡上升到爱祖国的高度。
在本课教学中,我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通过学生的调查、查找资料和访问等形式完成本课的知识积累,并通过学生的相互交流以及教师的知识补充了解家乡的名胜古迹和秀美山水。
二、《可爱的家乡》流程图. 三、《可爱的家乡》教学步骤:一、谈话导入:点明本课的学习内容,了解和赞美自己可爱的家乡二、看图找家乡培养学生的识图、辨别方向的能力,明确家乡所在位置。
三、认识河北通过教师讲解简单了解河北。
四、详细了解邯郸通过对邯郸的风景名胜、历史名人、丰富特产等有关邯郸资料的收集及整理,从而调动起学生以家乡为自豪的情感。
五、抒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表态建设家乡的决心六、总结以爱家乡上升到爱祖国高度,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四、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课前,我们共同欣赏了那首旋律优美的歌曲,《谁不说俺家乡好》,是啊,家乡是生养我们的地方,承载着我们美好的童年和回忆。
今天,就让我们去了解、赞美我们那可爱的家乡。
(板书:可爱的家乡)[ 点明本课的学习内容,了解和赞美自己可爱的家乡]二、新课(一)、看地图,找家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可爱的家乡-教学教案-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营造氛围激活主体
——人教版第九册(口语交际)《可爱的家乡》教学片断与评析
(课前准备:1、让学生搜集家乡风景、名胜的资料。
2、分好小组,课前将每小组的桌子摆放在中间,学生坐在四周。
)
师:课前,老师布置大家搜集了资料,在这节口语交际课上请你向大家做个汇报,展示一下你的才华。
现在每个小组就是一家旅行社,我是外地的游客,想选择一家旅行社参观一处景点,看看哪家旅行社能打动我。
现在,请同学们想一想,然后列出说话提纲。
(学生思考,列说话提纲)
师:现在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介绍你选择的景点,当他介绍时,小组内其他同学就是评委,然后选出你们旅行社最优秀的导游员向老师和同学们介绍。
(学生在组内交流,每个学生都介绍,每个学生都参与评价。
教师参与到学生活动中,倾听、指导并给予鼓励性评价。
)
师:现在请各小组选出最佳导游员做好准备,咱们要开展一轮竞赛,看看谁能打动我。
竞赛之前,老师还请一名同学说一句话嘱咐一下你们组的导游员。
生:说话的语句应通顺、连贯。
生:应按照一定顺序说。
生:态度要大方自然。
生:要讲普通话。
生:要带着对家乡的热爱和自豪的感情说。
生:要抓住景观的特点说。
师:请各小组的导游员牢记同学们的嘱咐,竞赛开始吧!
生:(戴着太阳帽,拿着写有旅行社标志的小旗,抢先冲到讲台前。
)我是“红苹果”旅行社的导游员,我向大家介绍的是被称为玉龙古村的中华第一村。
它位于阜新县沙拉镇查海村的25公里处。
这是一处有八千年历史的文化遗址。
这一文化遗址约二万平方米,在其中八千平方米的范围中,已挖掘出原始房址55座。
房址之间密集有序,排列成行,方向一致。
这里出土的文物主要有石铲、石锄、石刀、石斧、石敲砸器、石磨棒、石磨盘、陶器。
出土的玉制品中的龙纹陶片和石堆塑龙,堪称世界第一玉和华夏第一龙。
因此,阜新被称为玉龙故乡。
1992年市政府在这里修建了查海博物馆,并对游人开放,博物馆内设石器、陶器等四个展厅,最引人注目的是高9米,长60米的原始自然风貌全景图的照片,(大屏幕显示)当你走进中华第一村这片具有八千年古老文明的土地,会使你感到做为一个阜新人的骄傲。
生:听了他的介绍,我就像上了一堂生动的历史课。
生:他知道的可真多,还用了那么多具体详尽的数据。
生:听了他的介绍,我感到做一个阜新人的骄傲。
生:我想亲自踏上这古老的文明土地。
师:你们说得太好了,我现在就想去中华第一村走一趟,亲自去感受那古韵悠长、名播四海的古人类遗址的神奇。
请你告诉大家。
你是怎样知道这些的。
生:假期,妈妈带我去了中华第一村,参观了查海博物馆,那些详尽的数据和资料,我是在
书中看到的。
师:希望大家都能像他这样爱读书并学会搜集信息。
生:(按捺不住急切的心情,冲到讲台前)中华第一村真的令人神往,绿叶旅行社带你去的地方同样使你兴奋不已,我要向大家介绍的是海州露天矿……
师:老师也曾去过海州露天矿,看到的和你说的一模一样,但老师不知道那些具体的数字,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爸爸是一名煤矿工人,带我去过海州露天矿,那些具体数字是从网上查到的。
生:听了他的介绍,我仿佛领略到了海州露天矿的丰采,它曾是亚洲第一大煤矿呢!
生:我还知道,阜新的煤生成于中生代,是大规模的地质变迁形成的。
师:你们表现的真棒,并且会用现代化的手段搜集信息。
生:(背着背包,包到黑板前)玉龙古村与露天矿是阜新的骄傲。
现在请大家轻松一下。
穿好登山鞋,背好旅行包,青草旅行社将带你去乌兰木图山……
……
师:通过几名导游员的介绍,老师知道了我们这座煤电之城有着这样的璀璨夺目的远古文明;令人叹为观止的悠久历史;令人流连忘返的秀美客商河山,我真的感到了做一个阜新人的骄傲和自豪。
评析:营造了和谐的交际氛围,让学生乐于交际。
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要从兴趣、情感的激活入手。
教师精心设计教学策略,将每个小组假想为一个旅行社,调动了学生的表现欲,培养了学生竞争意识,使学生在课堂上自始致终情绪饱满、兴趣盎然。
创设互动的交际环境,让学生成为交际的主人。
教师勇于打破常规,大胆采用分组的课堂教学方式。
课桌分组摆设,方便学生之间相互交流,促进学生自主、合作、交往,使学生成为交际的主人,师生共同评价,体现了口语交际双向互动的特点。
可爱的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