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到我的家乡来》设计及反思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下《请到我的家乡来》教案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下《请到我的家乡来》教案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下《请到我的家乡来》教案一. 教材分析《请到我的家乡来》是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下的一篇课文,课文主要介绍我国的地理、风俗、文化等方面的内容,通过描述不同地区的特色,让学生了解和热爱自己的家乡,培养学生的乡土情怀。

课文内容丰富,语言优美,富有教育意义,适合学生学习。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地理知识,对家乡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

但部分学生对其他地区的特色了解不多,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加学生的地理、文化知识。

同时,学生对本课的内容充满兴趣,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我国不同地区的地理、风俗、文化等特点,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爱他人的情感,增强学生的乡土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各地特色,掌握相关的地理、文化知识。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料,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感受课文所描述的各地特色。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家乡的特色,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合作学习的能力。

3.案例分析法:以课文中的实例为依据,分析各地的风俗、文化等特点,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课文内容、各地特色图片、视频等资料。

2.教材:准备课文《请到我的家乡来》及相关辅助材料。

3.学生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便于讨论和分享。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不同地区的特色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各地的风俗、文化等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中描述的各地特色。

在朗读过程中,教师适时停顿,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部编版7.请到我的家乡来-第一课时优质教学设计-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部编版7.请到我的家乡来-第一课时优质教学设计-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7.请到我的家乡来教学设计第1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为家乡的建设做出贡献的人物及事迹,并抱以感激、敬佩之情。

2.学生通过调查活动,学会运用观察、访问、调查资料等方式去探究和解决问题。

3.通过了解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认识家乡,激发他们对家乡的热爱。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为家乡作贡献的情感。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你的家乡自爱家乡在哪里?今天我们随着这几位同学的介绍来看看他们的家乡。

2、请两名学生介绍自己的家乡。

二、学习新课(一)、猜猜我的家乡在哪里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师:有几位同学要介绍他们的家乡,通过他们的描述,你能猜出这几位同学的家乡在哪里吗?1、我家乡的电话区号是010。

2、我家乡的简称是“苏”。

3、我的家乡有美丽的漓江。

4、紫荆花是我家乡的区花。

回答:区号是010的地方是北京,第一位同学的家乡是北京;江苏简称“苏”,第二位同学的家乡是江苏;广西桂林有美丽的漓江,第三位同学的家乡是广西桂林;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区花是紫荆花,第四位同学的家乡是香港。

(拓展:请学生结合课件说说自己家乡的区号区花简称以及有代表的风景)师:出示《中国行政区划图》,你能在地图上找到自己所在的省级行政区吗?请大家在教材43页的《中国行政区划图》上找一找,然后描出它的轮廓。

(1)学生描出轮廓后,小组进行展示(2)同学们仔细观察河北省的轮廓像什么?(像耳朵、像问号……)师:请你在地图上找一找家乡的邻省。

学生找出后回答。

设计意图:通过区号、省市简称以及《中国行政区划图》找自己所在的省级行政区加深对各个省份的印象。

三、我是家乡小导游1、假如有远方的朋友要去你的家乡游玩,你愿意做他的导游吗?你都收集了哪些资料?咱们来做一个比赛吧,比一比哪个小组介绍得最精彩。

(1)小组合作整理收集来的资料。

(2)每个小组选一个最有代表性的景点进行介绍。

3、哪位同学收集到了关于家乡风景名胜的神话、传说或故事?给大家讲讲吧。

《请到我的家乡来》设计及反思

《请到我的家乡来》设计及反思

精心整理《请到我的家乡来》实践活动课教学设计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小学三年级2.学科:品德与社会3.学生准备:学生利用百度搜索有关泰兴旅游景点的资料;学生利用百度搜索有关泰兴的特产资源;学生利用百度搜索了解有关泰兴的人文历史。

教学课题: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请到我的家乡来》教材分析:俗语说“甜不甜,家乡水,亲不亲,家乡人!”常年与小孩打交道的我发现,现在的小学生知识面越来越宽,而人情味却越来越淡薄,尤其是家乡情!位于长江之畔的美丽泰兴,是个古朴的小镇,具有悠久的文化、历史,拥有千年古建筑、千年古银杏,还是红色革命根据地。

其银杏品质优良畅销国内外,数万人的建筑大军遍布全国各地,特级战斗英雄杨根思烈士陵园不绝国际友人。

身为家乡人的新一代理应对她有所了解,并为之而感到骄傲自豪。

因此,在设计、实施“请到我们的家乡来”这节实践活动课时,我安排学生进行课前搜集资料、走访景点、调查了解相关历史等实践活动;课中,引导学生介绍家乡的景点和特产,制作“一日游”日程安排表,讲故事、唱歌、三句半表演等。

让学生真正了解泰兴、认识家乡,从而产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请到我的家乡来》是苏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学期第四个话题,是根据《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要求设置的,课标指出:“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和经济特点及其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感受家乡的变化与发展,萌发对家乡热爱之情。

”教材意图通过“我的家乡在哪里”、“请到我的家乡来”、“可爱的家乡人”、“我们共同的家”、等几个板块的学习达到上述目标。

本课是以“请到我的家乡来“为题,首先,让孩子们明白自己的家乡在哪里,泰兴就是我们的家乡,这一概念在教材的第一部分“我的家乡在哪里”中解决,而这一课更是让孩子们以一种自豪、骄傲的心态去认识自家的家乡,并能对家乡各方面情况进行讲解,向游客们介绍泰兴。

教材的第一部分“看看我的家乡景”,从孩子们身边说起,孩子们都游玩过哪些家乡景,一下子就打开了孩子们的话匣子,从课堂走向孩子们的现实生活。

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第7课《请到我的家乡来》(第一课时)

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第7课《请到我的家乡来》(第一课时)

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第7课《请到我的家乡来》(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理解并抒发出对乡村和城市之间的差异,感受到乡村的美好和城市的便利,增进对于各地人民、各种文化的了解。

2.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于家乡、土地、乡情的深厚感情,鼓励学生爱护环境、保护家乡,珍惜与家乡相伴的美好时光。

3.能力目标:通过教学,训练学生的阅读、理解、抒发能力,增强学生主动思考、观察、发现未知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第七课(第一课时)《请到我的家乡来》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培养学生对于家乡、乡村的感情,深刻地体验乡村文化。

2.难点:让学生理解文化、乡情、家乡的内涵,抒发出自己的感受,达到互相了解、欣赏、珍惜的目的。

四、教学方法1.引导式探究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认真探究乡村文化。

2.小组合作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互动。

3.情境教学法:通过情景的设定,让学生深入体验乡村的美好,感受乡情。

五、学情分析本课内容具有现实性、感性、情感性、趣味性,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意愿,收到良好的感性认识和体验效果。

但因教材内容过于简单,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设置一些拓展的问题和活动,以达到更加丰富的教学效果。

六、教学过程设计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引入:“家乡在哪里?家乡有什么特别的东西?” | 听讲,思考自己的回答 | 激发学生对于家乡的好奇心和思考兴趣,为接下来的活动做铺垫。

主题讲解:老师讲述自己的家乡、乡村文化等相关东西 | 听讲,做思考筆記 | 呈现乡村的美好景象,为学生了解乡情、积累情感素材。

小组讨论:让学生自由分享、交流自己家乡的特色、地域文化等 | 分组讨论,一起分享 | 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主动思考、探究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不同的地域文化和地域差异。

抒发情感:让学生抒发自己对于家乡、乡情的思考和感受 | 抒发思考,归纳总结自己的情感体验 | 让学生将对于家乡、乡情的情感焕发出来,加深自己对于家乡的认识和感情。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7课《请到我的家乡来》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7课《请到我的家乡来》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7课《请到我的家乡来》教案一、教学背景本教案适用于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7课《请到我的家乡来》的教学。

本课是为了让学生了解家乡的人物、风土人情等,增强学生对家乡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根据课文内容描述家乡的人物、风土人情等,以及自己对家乡的感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课文、小组合作讨论、情感互动等方式激发学生对家乡的情感认同。

3.态度与价值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心家乡的情感,增强学生对社区和家乡的责任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对家乡的了解与认同,激发学生对家乡的情感。

2.教学难点:教师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课文理解、个人经历等方式表达对家乡的感受。

四、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教具展示与家乡相关的场景,引起学生对家乡的记忆和思考。

2.学生观察图片或教具,进行交流讨论,引导学生回忆起家乡的一些特点。

步骤二:阅读课文1.学生独立阅读课文《请到我的家乡来》。

2.学生根据理解情况自主回答问题,或与同桌合作讨论。

步骤三:小组合作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3-4人。

2.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选取一种方式(如绘画、手工制作、诗歌等),表达对家乡的感受。

3.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向全班展示并分享。

步骤四:情感互动1.教师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对家乡的感受,鼓励学生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

2.学生互相交流,听取他人对家乡的看法,并进行适当的反馈。

步骤五:课堂总结1.教师给予学生适当的肯定和赞扬,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活动。

2.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家乡对每个人的重要性。

3.收集学生的作品,并留在班级展示或学校图书馆。

五、课后作业1.学生根据本次活动,撰写一篇感受家乡的小作文。

2.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经历和感受,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写下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六、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在小组合作和情感互动中积极参与,他们对家乡的了解和热爱也得到了增强。

《请到我的家乡来》教学反思

《请到我的家乡来》教学反思

《请到我的家乡来》教学反思
在教学《请到我的家乡来》这首诗歌时,我对学生进行了一系列的反思和总结。

首先,我认为这首诗歌的选取是非常合适的,它能够引起学生对于家乡的思考和回忆,激发他们对家乡的情感。

在教学中,我通过多媒体展示了一些关于我的家乡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对我的家乡有了一个直观的了解。

我还组织了一次实地考察活动,带领学生一起去我的家乡参观,让他们亲身感受家乡的美丽和魅力。

在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我让学生仔细观察诗中描绘的景色,并用他们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

同时,我鼓励他们运用想象力,想象自己置身于这个美丽的家乡中,感受其中的温馨和乐趣。

除了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我还注重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我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诗歌朗诵的活动,并提供一些表达技巧和方法,让他们能够更好地展示自己的诗歌朗诵。

在教学中,我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我让学生欣赏其他与家乡相关的诗歌作品,让他们了解到家乡在文学中的重要性和美好之处。

同时,我也鼓励学生创作一些关于自己家乡的诗歌,让他们能够通过自己的笔触展现出家乡的独特之处。

通过这次教学反思,我认识到在教学《请到我的家乡来》这首诗歌时,除了注重学生的情感和思维的培养外,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

只有全方位地培养学生的能力,才能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歌,并从中获得更多的启发和感悟。

《请到我的家乡来》教案一等奖

《请到我的家乡来》教案一等奖

《请到我的家乡来》教案一等奖《《请到我的家乡来》教案一等奖》这是优秀的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请到我的家乡来》教案一等奖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请到我的家乡来》教案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学目标:了解家乡的自然景物和物产,从中体会家乡的可爱,进一步增进对家乡的热爱。

教材简析:本课的主题是认识家乡的自然景物和物产,从中体会家乡的可爱,进一步增进对家乡的热爱,内容设计主要以为“手拉手活动”的'小伙伴做导游为主线,开展系列活动。

从口头上夸奖家乡是纸上谈兵,所以要引导同学在各个活动中更好地认识家乡,了解家乡,更加热爱家乡。

学情分析:因为本课的活动涉和大量的家乡景物资料,因此课前一定要有目的地指导同学调查搜集资料。

对以往一知半解的东西加以消化健全。

有的同学或许会认为自身家乡没有名山大川就是没有景物,课上要告知他们:家乡所有取得的成果都是值得自豪的,家乡人民津津乐道的地方、事物就是我们的特色。

我们的家乡不只是张家港,更大范围是苏州市。

课前准备:1、了解家乡的景物,搜集图片或拍摄照片2、了解家乡名菜,搜集家乡的特产3、准备办小报的资料课时:两第一课时一、导入1、谈话:同学们,谢老师高兴地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我们的手拉手伙伴就要到我们家乡来了。

2、那么,他们来做客,我们该做点什么呢?3、生答,师小结:对,我们要向他们介绍我们的家乡,带他们游览,你准备好了吗?二、活动:小导游带你一日游1、谁能告诉客人们,我们家乡有那些地方值得去一去?同学可以边出示相关图片、照片来介绍(鉴真东渡纪念馆、香山、双山生态岛、凤凰桃花园、步行街、暨阳湖、妙桥羊毛衫市场、世纪广场、港口等)师:是呀,我们的家乡十分美丽,有许多地方都令人流连忘返,但是,这些小客人只能在张家港呆一天,我们该怎样布置行程呢?下来学一下旅行社的布置出示时间内容7:00~9:00 从学校坐车岛景点9:00~11:30 游览中甸风景区2、《请到我的家乡来》教案一等奖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课例《7请到我的家乡来》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课例《7请到我的家乡来》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课例《7请到我的家乡来》教学设计及
总结反思
(1)你介绍的特产有什么特点?
(2)它这么有名是因为什么?
(3)请给这个特产设计一条广告语。

2、特产发布会....
每个小组选代表到前面介绍他的产品。

活动二:我的家乡人
师:我们家乡的景美、物类,家乡的人更美。

家乡哪些人令你佩服呢你佩服他们什么呢
生:小组内说说自己知道的。

集体汇报关于自己知道的人和事,汇报给全班同学听。

师:讲述家乡突出的人物事迹给大家听。

师:由于环境和历史的原因,不同地方的人们在生活与饮食习惯等方面往往会有不同,甚至在体形外貌、性格特征上也会有所差异。

例如:山西人以面食为主。

在山西众多风味面食中,首推刀削面。

有顺口溜赞日:一叶落锅一叶飘,一叶离面又出刀。

银鱼落水翻白浪,柳叶乘风下树梢。

陕北人的腰鼓极有特色。

它豪迈粗犷的动作,刚劲奔放的舞姿,充分体现着陕北高原民众憨厚朴实、悍勇威猛的性格。

师:你觉得家乡人有什么特别的生活习惯喜欢什么东西或活动善于做什么事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请到我的家乡来》设计及反思
———————————————————————————————— 作者:
———————————————————————————————— 日期:
《请到我的家乡来》实践活动课教学设计
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小学三年级
2.学 科:宣堡小馄饨
17:30-18:30
返回学校
生2:奎文阁就在仙鹤湾里面,没有必要分开来。(师将“奎文阁”划去)
生3:我发现安排的路线是由南向北的,没有走重复的路。
……
师:制作一份合理的“家乡‘一日游’行程安排表”要注意什么?
生1:带他们游玩家乡美丽的景点。
生2:请他们品尝我们家乡的特产小吃。
生3:带他们到我市最繁华的鼓楼步行街游逛购物。
……
(师相机板书:风光景点,特产小吃)
师:我们现在把听课的老师当作来自陕西的客人,请你来做导游,好吗?
[设计意图:将听课老师假设为来自陕西的客人,让学生做导游,设置了情境,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引发了学生的责任心,增强主人翁意识。]
活动准备:
1.教师:多媒体课件。
2.学生:搜集并整理有关家乡自然景物和物产的资料。
活动过程:
情境导入:
师:今天先请同学们欣赏一首歌。
播放MTV:《泰兴颂》
师:通过刚才的看和听,同学们有什么感想?
生1:我们泰兴的银杏真多!
生2:我们家乡的物产很丰富。
生3:我们家乡泰兴很美,城市建筑风格独有。
……
师:知道我们家乡有哪些美名吗?(银杏之乡、建筑之乡、教育之乡)
师:客人们只能在泰兴逗留一天,我们要事先做好准备,为他们制定好“一日游”的行程安排。这儿有一张行程安排表,大家看看时间、项目以及路线安排是否合理。
生1:现在天亮得比较早,7:00出发太晚了,可改成6:30,这样中午热的时候可以多休息一会儿。(师将7:00改成6:30)
家乡“一日游”行程安排表
时 间
项 目 安 排
7:00-9:00
从学校出发到朱东润故居参观
9:00-11:30
游玩仙鹤湾,及仿古一条街
11:30-12:30
在仿古一条街用餐,并休息
12:30-14:00
参观襟江书院、奎文阁
14:00-15:30
游览泰兴新公园
15:30-16:20
参观特级战斗英雄杨根思的家乡
16:20-17:30
参观古银杏森林公园
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心理年龄和现有的知识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我使用了谈话法、讨论法、指导法、实验法、实践作业法等。
活动目标:
1.情感目标:唤起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激发他们对家乡的亲切感和自豪感。
2.知识目标:了解家乡的自然景物和物产,从中体会家乡的可爱。
3.过程、方法与能力:在儿童日常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积极搜集信息、处理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师:家乡泰兴有这么多的美誉,我们有必要宣传自己,并邀请人们来泰兴作客。(板书课题泰兴颂》,激昂的歌声及迷人的景色,让学生为之陶醉,并发出感叹,总结家乡“三项美誉”,让学生对家乡概况有所了解,初步激发其爱乡之情。]
师: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我们的手拉手伙伴(陕西省勉县的同学)接受我们的邀请,就要来泰兴了。我们该用什么方式接待他们呢?
活动一:介绍家乡的文化遗址,旅游景点
师:小导游们想带客人们去哪些地方游玩呢?
(学生黑板前介绍家乡的文化遗址,旅游景点,并出示相关录像、照片:庆云寺、仙鹤湾风光带、古银杏森林公园、鼓楼中心广场、襟江书院、朱东润故居、黄桥东进纪念馆、泰兴新公园、仿古一条街、杨根思烈士陵园、泰兴新区……
[设计意图:让学生上台介绍家乡景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通过现场交流,给每个学生一个充分实践、展示的机会,从而大大地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请到我的家乡来》是苏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学期第四个话题,是根据《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要求设置的,课标指出:“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和经济特点及其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感受家乡的变化与发展,萌发对家乡热爱之情。”教材意图通过“我的家乡在哪里”、 “请到我的家乡来”、“可爱的家乡人”、“我们共同的家”、 等几个板块的学习达到上述目标。本课是以“请到我的家乡来“为题,首先,让孩子们明白自己的家乡在哪里,泰兴就是我们的家乡,这一概念在教材的第一部分“我的家乡在哪里”中解决,而这一课更是让孩子们以一种自豪、骄傲的心态去认识自家的家乡,并能对家乡各方面情况进行讲解,向游客们介绍泰兴。教材的第一部分“看看我的家乡景”,从孩子们身边说起,孩子们都游玩过哪些家乡景,一下子就打开了孩子们的话匣子,从课堂走向孩子们的现实生活。教材的第二部分内容“为游客设计家乡一日游的行程安排”,这一环节引导学生动手安排“家乡一日游”的行程,根据孩子的思路设计旅游线路图,试图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会合理地安排课题: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请到我的家乡来》
教材分析:
俗语说“甜不甜,家乡水,亲不亲,家乡人!”常年与小孩打交道的我发现,现在的小学生知识面越来越宽,而人情味却越来越淡薄,尤其是家乡情!位于长江之畔的美丽泰兴,是个古朴的小镇,具有悠久的文化、历史,拥有千年古建筑、千年古银杏,还是红色革命根据地。其银杏品质优良畅销国内外,数万人的建筑大军遍布全国各地,特级战斗英雄杨根思烈士陵园不绝国际友人。身为家乡人的新一代理应对她有所了解,并为之而感到骄傲自豪。因此,在设计、实施“请到我们的家乡来”这节实践活动课时,我安排学生进行课前搜集资料、走访景点、调查了解相关历史等实践活动;课中,引导学生介绍家乡的景点和特产,制作“一日游”日程安排表,讲故事、唱歌、三句半表演等。让学生真正了解泰兴、认识家乡,从而产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师:同学们的介绍真精彩,家乡的风光景点十分优美,(板书:优美)有许多值得一玩的地方。但百闻不如一见,课前我们“寻泰兴之美”摄制小组还为我们摄制了一组录像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
观看“寻泰兴之美”摄制小组的录像。
[设计意图:将学生课前亲自拍摄的录像在课上播放,进一步体现了实践性。]
活动二: 设计旅游路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