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的基本理论

合集下载

知识点3 情绪的理论

知识点3 情绪的理论

知识点3 情绪的理论一、情绪的早期理论(一)詹姆斯——兰格理论詹姆斯根据情绪发生时引起的植物性神经系统的活动,和由此产生的一系列机体变化提出,情绪就是对身体变化的知觉。

兰格认为,情绪是内脏活动的结果。

兰格与詹姆斯在情绪产生的具体描述上虽有不同,但他们的基本观点是相同的,即情绪刺激引起身体的生理反应,而生理反应进一步导致情绪体验的产生。

(二)坎农——巴德学说坎农认为情绪的中心不在外周神经系统,而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丘脑。

由外界刺激引起感觉器官的神经冲动,通过内导神经,传至丘脑;再由丘脑同时向上向下发出神经冲动,向上传至大脑,产生情绪的主观体验,向下传至交感神经,引起机体的生理变化,如血压增高、心跳加速、瞳孔放大、内分泌增多和肌肉紧张等等,使个体生理上进入应激状态。

因此,情绪体验和生理变化是同时发生的,它们都受丘脑的控制。

坎农的情绪学说得到巴德(Bard,1934,1950)的支持和发展,故后人称坎农的情绪理论为坎农——巴德情绪学说。

二、情绪的认知理论(一)阿诺德的“评定——兴奋”说理论认为,刺激情景并不直接决定情绪的性质,从刺激出现到情绪的产生,要经过对刺激的估量和评价,情绪产生的基本过程是刺激情景——评估——情绪。

同一刺激情景,由于对它的评估不同,会产生不同的情绪反应。

阿诺德认为,情绪的产生是大脑皮层和皮下组织协同活动的结果,大脑皮层的兴奋是情绪行为的最重要的条件。

她提出情绪产生的理论模式是:作为引起情绪的外界刺激作用于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通过内导神经上送至丘脑,在更换神经元后,再送到大脑皮层,在大脑皮层上刺激情景得到评估,形成一种特殊的态度(如恐惧及逃避、愤怒及攻击等)。

这种态度通过外导神经将皮层的冲动传至丘脑的交感神经,将兴奋发放到血管或内脏,所产生的变化使其获得感觉。

这种从外周来的反馈信息,在大脑皮层中被估价,使纯粹的认识经验转化为被感受到的情绪。

这就是“评定——兴奋”学说。

(二)沙赫特的两因素情绪理论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心理学家沙赫特(S.Schachter)和辛格(J.Singer)提出,对于特定的情绪来说,有两个因素是必不可少的。

情绪的相关理论

情绪的相关理论

1.詹姆士(James)—兰格(bnge)的情绪理论该理论认为,情绪是由于某一情境的变化引起自身状态的感觉。

情绪产生的过程是刺激引起个体的生理反应,如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等的变化,由机体反应引起情绪体验。

因此,情绪只是对于一种生理状态的感觉,是对机体内部和外部生理变化的意识。

2.坎农(connan)—巴德的丘脑情绪理论该理论认为,激发情绪的刺激由丘脑进行加工,同时把信息输送到大脑和机体的其他部位.到达大脑皮层的信息产牛情绪体验,而到达内脏和骨铬肌肉的信息激活生理反应,因此,身体变化与情绪体验同时发生o3.巴甫洛夫(Pavlov)的动力定型理论该理论认为,人们在大脑皮层中按照刺激物的顺序形成厂比较稳固的暂时神经联系系统,这种系统叫做动力定型,是入学4、习惯和需要的生理基础。

当客观事物符合我们的动力定型时,其刺激所引起的皮质神经过程就会按原来的轨道运行,产生满意的倩绪和情感。

如果客观事物不符合动人定型,就会使旧的动力定型遭到破坏,产生消极的情绪和情感。

人所建立的暂时神经联系有两个系统。

由具体事物的影响所建立的暂时神经联系系统称为第一佰号系统,内语言所建立的暂时神经联系系统称为第二倍号系统。

人们不仅通过第一信号系统产生情绪体验,也通过第二信号系统调节自己的情绪和情感。

例如,当一个人遭遇不幸时,自己的情绪怎么也平静不下来,如果这时候有人用言语劝告几句,就可能平静下来,这就是第二信号系统的调节作用。

4.行为学派的情绪理论该理论认为,情绪只是有机体对待特定环境的一种反应和一族反应,因此经常从反应模式和活动水平两方面去描述情绪。

行为主义的莫圣人华生认为,情绪是—种遗传的反应模式,它包括整个的身体机制,特别是内脏和腺体活动系统的深刻变化。

在他之后,操作条件反射论者斯金纳特别注意从动物在个体生活中的习得行为研究情绪,发展了用条件反射技术来引发倩绪的方法,并把挫折效应作为研究情绪的一个标难方法。

5.精神分析学派的情绪理论该理论的中心是焦虑问题。

2情绪理论

2情绪理论





5 丘
4 脑
2
1 3
感 受 器
骨 骼 肌


(三)心理分析学派的情绪理论
焦虑的心理(自我)防御机制 1. 压抑
自我阻止激起焦虑的念头、情感和冲动不让其达到意识水平。
2. 否认
个人潜意识地阻止有关自己痛苦的事实进入意识 3. 移情 一种引起焦虑的冲动投注改换为另一种不引起焦虑的投注 4. 自居作用 个体潜意识地向别人模仿的过程 5. 升华作用
当个体所追求的目标受到阻碍而无法实现时,为了保护自己的价值不受 外界威胁,维护心理的平衡, 当事人会强调自己既得的利益,淡化原来目 标的结果,以减轻失望和痛苦。这种心理反应被称为“甜柠檬心理”。就 像狐狸找不到可口的食物,却找到一只酸柠檬,于是自我安慰道,“这柠 檬正合我的口味,我就喜欢吃酸的”。例如,联欢会上被人邀请跳舞,其 实很喜欢但不会跳,又不愿承认,就说自己喜欢安静,喜欢欣赏舞曲音乐; 对自我则安慰道:跳舞没什么好,出一身大汗,还要回去洗澡。再如,研 究生考试失利,就说早工作早挣钱,真上研究生经济上亏大了。
刺激情境
生理变化
情绪体验
认知因素
3、拉扎勒斯的认知-评价理论(Lazarus, 1970,1993)
(1)情绪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即情绪 是个体对环境事件知觉到有害或有益的反应; (2)情绪活动必须有认知活动的指导,即在 情绪活动中,人们需要不断地评价刺激事件与 自身的关系;(3)情绪活动中存在3个层次的 评价:初评价(指确认刺激事件与自己是否有 利害关系,以及这种关系的程度,如15种情绪 及其“核心相关主题”)、次评价和再评价。

实验结果:控制组和告知组被试在室内安静地等待并 镇静地进行他们的工作,毫不理会同伴的古怪行为; 未告知组和误告知组被试则倾向于追随室内同伴的行 为,变得欣快或愤怒。 结果分析:控制组被试未经受生理唤醒,告知组被试 能正确解释自身的生理唤醒,他们都不被环境中同伴 的情绪所影响,因此没有任何情绪反应;未告知组和 误告知组被试对自身的生理唤醒没有现成的解释,从 而受到环境中同伴行为的暗示,把生理唤醒与“欣快” 或“愤怒”情境联系起来并表现出相应的情绪行为。

情绪的ABC理论

情绪的ABC理论
• 合理自我分析自助表(RSA),与RET类似, 不过不像它有严格规范的不走,但报告的 重点与不合理信念的辩论为主
RS•A的案例 事件A:失恋,女友离开自己和别人好。
• 信念B:我那么爱她,可是她却不再爱我,做出这样的事, 真是太不公平了,太让我伤心了。
• 情结C:抑郁和(对女友)怨恨。
• 驳斥D:①有什么理由要求她必须爱我?难道仅仅是因为 我曾爱过她?
• 简例:妮妮的同事琳达已经有两个星期没和她说 话了,她们本来是很聊得来的,所以妮妮猜想琳 达肯定生她的气了,因为她想申请一个职位,而 琳达对这个职位也很干兴趣,她越是这样想,越 是感到恼火,妮妮生气了好几天,直到后来才知 道,琳达的女儿生病了。
核心理论:ABC理论
• A:诱发事件 B:对一件事情的看法或者评价 C:继这一件事后,个体的情绪反应和行为结果
• ③感情上始终如一是值得赞赏的,但人的感情也会变化, 不能要求事情必须按自己希望的那样始终不变地发展下去。
快乐的人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他们在必 要时能够随遇而安!
• 意义:其主要目标是减低我们各种不良的 情绪体验,使我们在今后的生活中可以带 着最少的焦虑、抑郁和敌意去生活,进而 帮助每个人拥有一个较现实、较理性、较 宽容的人生哲学。
• ②做出这样的选择一定有她的原因,我有什么她一定一直爱我,那简直是不可 能的事。这种绝对化的要求真是太不合理了。
• 新观念E:①个人都有选择爱的权利,她可以去选择别人, 我也可以有新的选择。
• ②像希望别人如何对我那样去对待别人。而不是我对别人 怎样,别人就必须对我怎样。
不合理的信念
• 2.过份的概括化 (overgeneralization)即对事件的评 价以偏概全,表现在一方面在自己的 非理性评价,常凭自己对某一事物所 作的结果的好坏来评价自己为人的价 值,其结果常导致自暴自弃、自责自 罪,认为自己一无是处,一钱不值而 产生焦虑抑郁情绪。另一方面对别人 的非理性评价,别人稍有差错,就认 为他很坏,一无是处,其结果导致一 味责备他人,并产生敌意和愤怒情绪。

教育学中的情绪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教育学中的情绪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教育学中的情绪心理学知识点总结情绪心理学是心理学中一个重要的分支领域,它研究人类的情绪表达、情绪调节和情绪对认知和行为的影响。

在教育学中,情绪心理学的应用对于促进学生的学习、提高情绪管理能力和促进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以下是教育学中的情绪心理学知识点的总结:1.情绪的基本理论:情绪是身体和心理状态的反应,包括生理反应、认知评估和主观体验。

常见的情绪包括喜悦、悲伤、愤怒、恐惧等。

2.情绪的起因:情绪可以由外部刺激引起,如事件、环境和他人的行为,也可以由个体内部的思维和认知产生。

3.情绪的表达:情绪可以通过面部表情、身体语言、声音和语言来表达。

在教育学中,教师需要敏锐地观察学生的表情和行为,从而了解他们的情绪状态。

4.情绪调节:情绪调节是个体对情绪的处理和调整过程,包括情绪的识别、评估、表达和调整。

情绪调节能力的发展对于学生的自我管理、学习和社交能力至关重要。

5.情绪对学习的影响:情绪对学习有重要的影响。

积极的情绪可以促进学习动力和注意力,提高学习效果;消极的情绪则可能干扰学习过程,降低学习动力和注意力。

6.情绪管理的策略:情绪管理是指个体对情绪的认知和调控能力。

在教育学中,情绪管理的策略包括情绪识别、情绪调节和情绪表达。

教师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学习和生活中的挑战。

7.情绪智力:情绪智力是情绪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指个体对自己和他人情绪的认知、理解和应对能力。

具有较高情绪智力的学生更能适应学习和生活中的情绪变化,更好地与他人建立关系。

8.情绪文化:情绪在不同文化环境下可能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和评价标准。

教育者需要了解学生所处的文化背景,对于情绪的文化差异作出适当的理解和应对。

9.教师情绪的重要性:教师情绪对学生的情绪具有重要的影响。

教师的情绪状态会影响课堂氛围和学生的情绪体验,因此教师需要保持积极的情绪,给予学生积极的情绪支持和指导。

10.情绪问题的处理:一些学生可能面临情绪问题,如焦虑、抑郁和愤怒。

情绪-plutchik情绪理论

情绪-plutchik情绪理论

情绪-plutchik情绪理论
普拉契克情绪理论(Plutchik's Emotion Wheel)是一种把情绪划分成八种基本情绪的,理论提出来1968年由心理学家梅西约尔·普拉契克(Mizier Plutchik)。

它由一个圆形的
情绪轮来表示每一种情绪,这也是它名字的由来。

此理论假定情绪有四种基本类型,分别为欢乐、惊讶、焦虑和厌恶。

每种情绪都有跟
随态和反向态,也就是分别由欢乐、害怕、悲伤和愤怒构成。

这个理论同时着重讨论了情绪转变的模式。

根据它,一种情绪会因另一相互矛盾的情
绪的出现而被置换,其中只有一种情绪会占据主导地位,而另一种则会稍稍淡化。

此理论还提出情绪等级分为四个层次,分别为边缘、中心、完整和强化状态。

边缘情
绪是每种情绪的初始状态,中心情绪是每种情绪最完整的状态,完整情绪是每种情绪的完
整发展状态,而强化情绪是这种情绪超过最大发展状态的最终形式。

普拉契克情绪理论可以帮助每个人理解他们自身的情绪和情绪变化的模式,帮助他们
适当地控制自己的情绪,拥有一个健康的情绪状态,从而推动自己有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生
活中的珍贵挑战。

情绪理论

情绪理论

(一)体液说
• 古希腊医生希波克拉特认为,人体有四种 体液:血液、粘液、黄胆汁、黑胆汁。希 波克拉特根据哪一种体液在人体中占优势, 把气质分为四种:多血质、粘液质、胆汁 质和抑郁质。 一直沿用至今。
(二)高级神经活动类型
平衡性 灵活性
强度
安 静 型
活 泼 型
抑 制 型
兴 奋 型
• 例如:戏院四个人行为的区分 • 1.胆汁质的人面红耳赤地与检票员争吵起来,甚 至企图推开检票员,冲过检票口,径直跑到自己 的坐位上去,并且还会埋怨说,戏院时钟走得太 快了。 • 2.多血质的人明白检票员不会放他进去,他不与 检票员发生争吵,而是悄悄跑到楼上另寻一个适 当的地方来看戏剧表演。 • 3.黏液质的人看到检票员不让他从检票口进去, 便想反正第一场戏不太精彩,还是暂且到小卖部 呆一会儿,待幕间休息再进去。 • 4.抑郁质的人对此情景会说自己老是不走运,偶 尔来一次戏院,就这样倒霉,接着就垂头丧气地 回家。
自我实现 的需要
尊重(自尊和受 尊重,产生信心)
归属与爱的需要(与他 人建立感情的要求)
安全需要(免除恐惧、焦虑) (保险、福利)
生理需要(最重要,只有它得到满足才谈得上其他 需要)
第三节
人格
一、个性的概述 • 个性:指一个人的整个心理面貌,即具有 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也叫 人格。 • 个性倾向性:是人进行活动的基本动力, 是个性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它决定着人 对现实的态度,决定着人对认识活动的对 象的趋向和选择。 • 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一个人身上经常地、 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主要包括能 力、气质和性格。
一、教师的成长历程及其相关问题
(一)教师的成长历程 1.教师发展三阶段理论 关注生存阶段 关注情境阶段 关注学生阶段 2. 教师发展五阶段理论 新手教师、熟练新手教师、胜任型教师、业 务精干型教师、专家型教师 (二)教师成长历程中的相关问题 1.新教师成长中的适应期 2.教师的职业倦怠

心理学中的情绪理论

心理学中的情绪理论

心理学中的情绪理论情绪是人类情感体验的一种表现形式,它在人类生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心理学家们一直在探索情绪的本质和机制,提出了许多关于情绪的理论。

本文将介绍几种著名的情绪理论,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理解情绪在心理学中的重要性。

1. 基本情绪理论基本情绪理论认为情绪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天赋能力,是人类生存和适应环境的一种基本能力。

这种理论最早由美国心理学家保罗·埃克曼提出,他认为情绪是一种具有普遍性的心理现象,不同文化和民族之间的人都会表现出相似的情绪反应。

埃克曼将情绪划分为六种基本情绪:愤怒、厌恶、恐惧、快乐、悲伤和惊讶。

这些基本情绪是人类天生具有的,它们在人类的生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帮助人们适应环境、感受快乐和痛苦,并表达自己的情感。

2. 交互情绪理论交互情绪理论认为情绪是由个体与环境之间的交互过程中产生的。

这种理论强调了情绪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认为环境对情绪的产生和表达起着重要的作用。

根据这种理论,情绪不仅是由内在的生理和心理过程决定的,还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

当个体遇到某种刺激时,会产生相应的情绪反应,而这种情绪反应又会影响个体对环境的认知和行为。

交互情绪理论认为情绪是一种复杂的动态过程,不仅受到个体内部因素的影响,还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

情绪在心理学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它不仅影响着个体的心理和行为,还对个体的生活和健康产生重要影响。

心理学家们为了更好地理解和解释情绪的本质和机制,提出了许多关于情绪的理论。

这些理论各有其优缺点,但它们无疑都为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情绪问题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认识情绪在心理学中的重要性,引起大家对情绪问题的重视和关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情绪的三大基本理论
外周神经理论 提出者:詹姆斯和兰格 观点:情绪刺激引起身体的生理反应,而生理反应进一步导致情绪的体验。
丘脑理论 提出者:沃尔特坎农和菲利普巴德 观点:情绪的中心不在外周神经系统,而在中枢神经的丘脑。情绪体验和生理变化是同时发生的 脑的控制。
认知理论 1.阿诺德的“评价-兴奋”说 观点:(1)刺激情景并不直接决定情绪的性质,从刺激出现到情绪的产生,要经过对刺激的估量和 的过程是刺激情景评估情绪。
(2)情绪的产生是大脑皮层和皮下组织协同活动的结果,大脑皮层的兴奋是情绪行为的 2.沙赫特的两因素情绪理论 观点:对于特定情绪而言,有两个必要的因素。
一是个体必须体验到高度的生理唤醒,如心率加快。 二是个体必须对生理状态的变化进行认知性的唤醒。 3.拉扎勒特的认知-评价理论 观点:情绪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是个体对环境事件知觉到有害或有益的反应。情绪活动 断评价刺激事件与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