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来的花瓣 教案教学内容

合集下载

人音版音乐三年级下册第7课《飞来的花瓣》教学设计

人音版音乐三年级下册第7课《飞来的花瓣》教学设计

人音版音乐三年级下册第7课《飞来的花瓣》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飞来的花瓣》是人音版音乐三年级下册第7课的一首歌曲。

歌曲旋律优美,歌词富有诗意,描述了一片花瓣从天而降,引发孩子们的好奇和想象。

歌曲以分组轮唱的形式进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音乐感受力。

本节课通过学习这首歌曲,让学生体验音乐的美妙,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他们对音乐有一定的感知能力。

但在音乐欣赏和演唱方面,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音准、节奏等方面的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学会演唱《飞来的花瓣》,感受歌曲的美妙旋律。

2.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3.培养学生分组合作、积极参与音乐活动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音准:歌曲中的一些音高对学生来说可能有一定难度,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正确发音,掌握音准。

2.节奏:歌曲中的分组轮唱部分节奏变化较多,学生需要掌握正确的节奏。

3.合唱:培养学生分组合作,协调一致地进行合唱。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演唱歌曲,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学习榜样。

2.互动法:教师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

3.练习法:学生通过反复练习,掌握歌曲演唱技巧。

4.分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合唱,培养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音频、视频、图片等。

2.乐器:钢琴、吉他等。

3.花瓣道具:用于模拟歌曲中的花瓣飞落场景。

4.教学用具:乐谱、歌词卡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飞来的花瓣》歌曲,引导学生初步感受音乐的美妙。

同时,展示花瓣道具,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2.呈现(5分钟)教师演唱歌曲,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学习榜样。

学生在听唱过程中,体会歌曲的旋律和歌词。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跟唱歌曲,注意纠正音准和节奏问题。

分组进行合唱,让学生感受合作演唱的效果。

4.巩固(5分钟)教师挑选几名学生进行演唱,并对他们的表现给予评价。

飞来的花瓣-人音版三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飞来的花瓣-人音版三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飞来的花瓣-人音版三年级音乐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飞来的花瓣》这首歌曲的内容和情感表达。

2.能够听懂并正确唱出这首歌曲的基本内容。

3.能够用简单的动作和表情诠释这首歌曲的内容和情感。

4.能够通过欣赏这首歌曲感受音乐的美妙和情感表达。

二、教学内容和方法1. 教学内容本课主要教授《飞来的花瓣》这首歌曲。

2. 教学方法采用听、说、唱、演示等多种教学方法。

三、教学过程1. 音乐欣赏首先,播放歌曲《飞来的花瓣》的音乐录音。

让学生在欣赏时感受歌曲的快乐与轻盈、节奏感和旋律感。

2. 歌词学习介绍歌曲的故事情节,让学生理解这首歌的内涵。

教师可以将歌曲打在黑板上,让学生能够看清且便于跟随唱。

歌曲歌词:飞来的花瓣,随风而舞飞来的花瓣,飞往明天的路快乐的歌声,萌动心旁快乐的歌声,洋溢天地间3. 歌曲演唱教师示范这首歌曲的曲调、节奏和歌词,并让学生跟随着教师的节奏、曲调和发音唱一遍。

可以反复多次演唱,让学生更加熟悉歌曲。

4. 舞蹈展示安排学生表演与这首歌曲相配合的简单的舞蹈。

让学生学习并表演舞蹈,演唱歌曲时辅以动作展示,以丰富歌曲表达。

5. 情感体验通过欣赏歌曲和学生表演的舞蹈,让学生深刻体验歌曲的美妙和情感表达,增强其对音乐的热爱和对美好情感的追求。

四、教学效果评价1.学生能否正确掌握这首歌曲的节奏和曲调?2.学生能否掌握歌曲的歌词内容并能够准确表达?3.学生能否通过演唱和动作展示,完整表达出歌曲的意境和情感?4.学生能否在欣赏和表演歌曲中体验到音乐的美妙和情感表达?5.整堂课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的接受和理解?五、教学总结通过本课的教学,学生学会了《飞来的花瓣》这首歌曲,并且能够准确反映出歌曲的情感和内涵。

同时,本课的教学方式也让学生更加热爱音乐并且增强了对美好情感的追求。

初中飞来的花瓣音乐教案

初中飞来的花瓣音乐教案

初中飞来的花瓣音乐教案年级:初中学科:音乐课时:1课时教材:《音乐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欣赏《飞来的花瓣》这首歌曲,感受其优美的旋律和歌词的意境。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通过歌曲的学习,引导学生学会关爱他人,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教学重点:1. 歌曲《飞来的花瓣》的旋律和歌词的理解。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

教学难点:1. 歌曲中的一些生僻字的读音和书写。

2. 歌曲中的节奏和音高的把握。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向学生发放花瓣,让学生观察花瓣的美丽,引导学生进入音乐欣赏的状态。

2. 教师简要介绍歌曲《飞来的花瓣》的背景和作者。

二、教学歌曲(15分钟)1. 教师范唱歌曲《飞来的花瓣》,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学唱。

2. 教师对歌曲中的难点进行讲解,如生僻字的读音和书写,歌曲的节奏和音高。

3. 学生自主练习演唱歌曲,教师进行个别指导。

三、歌曲欣赏(15分钟)1. 教师播放歌曲《飞来的花瓣》,学生认真聆听。

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歌曲的旋律、节奏和歌词的意境。

3. 学生分享自己对歌曲的理解和感受。

四、歌曲讨论(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歌曲中所表达的主题,如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等。

2.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教师进行点评和引导。

五、总结与拓展(10分钟)1. 教师对本次课程进行总结,强调歌曲《飞来的花瓣》所传递的正能量。

2. 学生自主创作一首关于关爱他人的歌曲,可以是个人的创作,也可以是小组的合作。

教学评价:1. 学生对歌曲《飞来的花瓣》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和合作意识。

3. 学生对音乐欣赏的能力和审美情趣的提升。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欣赏歌曲《飞来的花瓣》,让学生感受到了音乐的美丽和歌词的意境,培养了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同时,通过歌曲的学习,引导学生学会关爱他人,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每一个学生,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飞来的花瓣-人音版三下级音乐下册教案

飞来的花瓣-人音版三下级音乐下册教案

飞来的花瓣-人音版三下级音乐下册教案第一节课:音乐朗读•教学目标:–了解音乐朗读的要求;–掌握朗读技巧;–学会正确的发音方法。

•教学重点:–学生掌握朗读技巧;–学生掌握正确的发音方法。

•教学难点:–学生区分音乐朗读与普通朗读的不同之处;–学生理解和掌握正确的声音发出方法。

•教学准备:–音乐书《飞来的花瓣》;–录音设备;–CD。

•教学过程:1.教师介绍朗读是什么,为什么要朗读,和音乐朗读和普通朗读的区别;2.给学生放一段音乐和普通朗读,让学生想想看还有哪些区别;3.学生们分组或者一个人一个人的读,教师通过用录音设备录音,让学生们听一听自己朗读的效果;4.教师通过CD中的音乐节段,教授学生人声伴奏的技巧,让学生们跟着音乐节段一起练习。

第二节课:音乐欣赏•教学目标:–学生了解音乐欣赏的基本要求;–学生理解音乐欣赏的意义和重要性;–学生明白如何欣赏音乐及其特点。

•教学重点:–学生掌握音乐欣赏的基本要求;–学生了解音乐欣赏的意义和重要性;–学生理解音乐欣赏的特点。

•教学难点:–学生提高对音乐的观察能力;–学生培养良好的音乐情感。

•教学准备:–音乐书《飞来的花瓣》;–CD;–CD播放器。

•教学过程:1.教师示范如何欣赏音乐,思考每首歌曲的主题和情感,学生做好记录;2.教师把一个音乐节段播放给学生听,让学生分析和记录,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3.教师放其他CD中的音乐节段,让学生自己欣赏并记录;4.所有学生一起分享自己的听音乐感受,讨论音乐的特点和自己的感受。

第三节课:音乐创作•教学目标:–学生掌握音乐创作的前期准备工作。

–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想法创作自己的音乐;•教学重点:–学生掌握音乐创作的前期准备工作。

•教学难点:–学生理解创作音乐的思维路径;–学生具备创作音乐的勇气和热情。

•教学准备:–音乐书《飞来的花瓣》;–纸笔;–录音设备;–CD。

•教学过程:1.教师介绍音乐创作的基本思路,鼓励学生们大胆尝试创作;2.学生思考自己想要表达的音乐主题;3.学生们分组讨论,并画出草图,记录音乐的节奏、动感和情感;4.学生们用录音设备录下自己创作的音乐,并分享给同学听。

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飞来的花瓣》-人音版2023

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飞来的花瓣》-人音版2023
二、核心素养目标
《飞来的花瓣》一课的核心素养目标旨在培养学生以下能力:1.提升音乐感知与欣赏能力,通过学唱歌曲,感受春天美好的氛围,理解音乐与生活的紧密联系;2.增强音乐表现与创作能力,学习运用不同音乐元素表达情感,激发学生的音乐创造力;3.培养团队协作能力,通过合唱形式,学会倾听、配合,提高集体协作意识;4.增进文化理解与尊重,了解歌曲背后的文化内涵,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以上目标与新教材要求相符,有助于全面提升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飞来的花瓣》这首歌的基本概念、旋律特点以及它在表现春天美好方面的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音乐表现情感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和创造美。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在讲授过程中,我尝试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实物演示来解释音乐概念,这样的做法似乎很受学生们的欢迎,他们表现出很高的学习兴趣。我意识到,将抽象的音乐理论具体化、形象化,能够有效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
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在分组讨论和合唱实验操作中表现积极,但我发现在小组合作中,部分学生还不够主动,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在集体活动中缺乏自信。在未来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多地鼓励这些学生,创造机会让他们展示自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举例:如何通过歌声传达出春天的美好、愉悦心情等。
2.教学难点
(1)音准掌握:学生在学唱过程中,音准的准确性往往是一大挑战。
解决方法:通过钢琴伴奏、合唱练习等方式,帮助学生找到准确的音高。
(2)节奏把握:歌曲中的节奏变化,对于部分学生来说可能难以掌握。
解决方法:采用拍手、敲击乐器等方法,让学生感受并练习节奏。

小学音乐《飞来的花瓣》教学设计及教学设计模板

小学音乐《飞来的花瓣》教学设计及教学设计模板

小学音乐《飞来的花瓣》教学设计及教学设计模板一. 教材分析《飞来的花瓣》是一首小学音乐教材中的歌曲,歌词富有诗意,旋律优美动听。

歌曲以花瓣的飘落为比喻,表达了友谊的珍贵和传递。

歌曲的节奏和旋律适中,适合小学生学习和演唱。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培养对音乐的感知和表现能力,同时感受到友谊的美好。

二. 学情分析小学生具有较强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对音乐有着天生的热爱。

但他们的音乐基础知识和演唱技巧还不够成熟,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音乐学习中得到充分的锻炼和发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歌曲《飞来的花瓣》的歌词和旋律。

2.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和表现能力。

3.让学生体验到友谊的珍贵,培养团结互助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中的节奏和音准。

2.理解歌曲的歌词含义。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演唱歌曲,学生跟随模仿。

2.互动法:学生分组演唱,相互交流学习。

3.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友谊的美好。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的歌词、图片、视频等。

2.教学器材:钢琴、音响、话筒等。

3.分组标识:每个小组分配一个花朵标志。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花瓣图片,引导学生谈论花瓣的特点,引发学生对友谊的思考。

2.呈现(5分钟)教师演唱歌曲《飞来的花瓣》,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跟唱歌曲,注意纠正学生的节奏和音准问题。

分组进行演唱,让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

4.巩固(10分钟)教师挑选几组学生进行演唱,对表现优秀的小组给予表扬。

让学生再次跟唱歌曲,巩固学习成果。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创作关于花瓣的舞蹈或故事。

学生分组进行展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友谊的珍贵。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关心、帮助同学,传递友谊。

飞来的花瓣教学设计

飞来的花瓣教学设计

飞来的花瓣教学设计第一篇:飞来的花瓣教学设计第三课时《飞来的花瓣》教案教学内容:1、欣赏歌曲《蓓蕾之歌》、《飞来的花瓣》。

2、复习音乐知识、进行竖笛和唱歌练习。

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欣赏歌曲《蓓蕾之歌》,培养学生热爱老师、热爱校园学习生活的情感。

2、通过欣赏合唱歌曲《飞来的花瓣》,进一步体会、学习用歌声表达对老师、校园的思念、感激之情。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欣赏《蓓蕾之歌》、《飞来的花瓣》,触发并深化学生对校园生活的热爱之情。

2、通过复习音乐知识及进行竖笛、唱歌练习,体会、学习歌唱情感的抒发方法。

三、知识与技能1、复习、掌握基本的简谱音乐知识。

2、了解音乐要素——力度并练习通过力度变化来表现歌曲的情绪。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在欣赏歌曲过程中建立感恩教师、热爱校园生活的情感。

2、在运用力度要素进行歌唱练习的过程中将感恩教师、热爱校园生活的情感进行升华。

教学难点:通过歌唱练习一步步深化学生对音乐要素——力度的感受、理解与分析甚至掌握。

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同学们,电视都喜欢看吧?学生:喜欢。

教师:广告呢?学生:不喜欢。

教师:为什么不喜欢?学生:不好看。

教师:那么下面这则广告,你觉得怎么样?【欣赏公益广告《师生情》。

】学生:(赞叹、鼓掌。

)教师:感人吧?【设计意图:创设情景进行导入。

】二、新课教学教师:这是一则公益广告,讲的是老师和学生互相帮助的感人故事。

从蓓蕾长成为鲜花,从幼苗成长为大树,我们的每一点进步,都离不开园丁的辛勤劳动,都离不开老师的含辛茹苦。

1999年,时任我国国务院副总理的李岚清同志为我们全国师生写作了一首《蓓蕾之歌》,来歌颂这种动人的师生情谊,现在,请大家欣赏。

【完整欣赏《蓓蕾之歌》。

】教师:问题——在歌曲中,园丁是谁?蓓蕾是谁?鲜花是谁?学生:园丁——老师,蓓蕾——现在的我们,鲜花——将来的我们。

教师:小学五年,相信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喜爱的老师。

那么,如果要你用音乐来表达对自己喜欢的老师的感情,你会怎样去表现呢?【学生个人展示,自评、他评、师评结合。

小学音乐《飞来的花瓣》教案教学设计及说课稿模板

小学音乐《飞来的花瓣》教案教学设计及说课稿模板

小学音乐《飞来的花瓣》教案教学设计及说课稿模板《飞来的花瓣》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欣赏《飞来的花瓣》,感受、体验歌曲所表现的学生对恩师充满感激的真挚情感。

【过程与方法】通过听、诵、唱、动等音乐实践活动,感受作品的音乐特点和丰富的音乐表现力。

【知识与技能】通过欣赏、体验,感受歌曲不同的表现和演唱形式,以及混声合唱和谐的和声效果,从而初步树立“合唱概念”,进而激发对合唱艺术的喜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丰富的音乐表现力。

【难点】感受合唱作品和谐的和声效果。

三、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教师轻声演唱歌曲《听妈妈讲那过去的故事》,询问学生这是谁的作品。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是作曲家瞿希贤先生。

顺势引入课题《飞来的花瓣》。

(二)初步感知1.初听歌曲提问:这首歌曲的情绪如何?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感情?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深情地,表达了对教师的思念、感谢及赞美之情。

2.提问:歌曲演唱形式是什么?学生回答:混声合唱。

(三)探究学习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歌词(教师钢琴伴奏)提问:歌曲中的哪一句歌词最令你感动?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同学们说的都很好,每一句都能表达出浓浓的师生情。

2.分析歌曲的结构形式教师总结:歌曲为两段体结构,第一乐段的旋律中,休止符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生动地表现了学生对老师给予的谆谆教导的感激之情,形成了一种声断情不断的艺术效果。

第二乐段采用了混声合唱的形式,逐渐进入高潮,也表达了学生对老师深深的依恋之情。

最后把歌曲的情感进一步深化,令人感动,令人遐想。

3.复听歌曲了解力度记号的作用,体会力度记号对歌曲情感表达所起到的作用。

4.完整聆听歌曲,感受歌曲的艺术魅力。

(四)拓展延伸你们还知道哪些关于赞美老师的歌曲?学生自主回答《每当走过老师的窗前》《我爱米兰》《长大后我就成了你》等。

根据时间安排,让学生有选择性的欣赏歌曲,感受歌曲中所要表达的内在情感。

(五)小结作业教师带领学生再次欣赏歌曲《飞来的花瓣》,领略歌曲中老师对学生的辛勤栽培,让我们对老师郑重的说一声“老师谢谢您,您辛苦了!”布置课后作业:搜集瞿希贤的其他作品,下节课共同探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飞来的花瓣》教案
一、教学内容:
1、聆听并学唱《飞来的花瓣》
2、创编与活动
二、教学目标:
1、在演唱与欣赏中感受、体验青春的气息,激励学生珍惜青春年华。

2、聆听《飞来的花瓣》,感受其音乐情绪,并能够为不同段落选择适当的形容词来概括音乐特点。

3、培养学生对老师的感恩之心。

三、教材分析:
《飞来的花瓣》是一首美丽的小诗。

语言淳朴,感情真挚,寓意深刻,歌颂了为人师表的优秀教师,歌颂了美好的师生情谊,表达了学生对老师的真挚谢意。

歌曲开始,旋律平稳,节奏时作休止和切分,顿挫有致,表现出学生深情的思念和诚挚的问候。

在片刻的静谧无声之后,歌曲进入混声四部合唱,主旋律的音区升高,在两句基本相同的乐句之后,旋律扶摇直上全曲的最高点:有如老师打开了信封,信中叙述的思念、有异的成就如春分扑面而来,老师的感情升腾,幸福的暖流在心中涌动。

接着旋律回落,渐趋平静,传达了学生温馨、美好的感情。

四、教学重、难点:
学习歌曲、体会歌曲的情绪
听赏乐曲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创设情景,教师引导
同学们,你们知道教师节是那一天吗?为什么要为教师给定一个节日?教师节这一天你们准备做点什么?你能为大家讲一个你身边的老师最令你感动的故事吗?你最喜欢什么样的老师?
揭题: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首对老师敬意的歌曲————《飞来的花瓣》
2、聆听歌曲
初听,感受歌曲的旋律和结构,选择“飘落、坠落、上扬”
3、深入体验。

①用动作表示最让你感受到的情景的那个地方。

——引出:那是花瓣在飘落。

②教师引导,想象自己的手指就是那一片片的花瓣,美美地来表现。

③细细品味,花瓣飘落时有没有细微的变化?安静聆听。

④再次聆听,用动作把细微的变化表现出来。

⑤理性分析。

一连串下行的音阶和细腻地速度变化把片片飘落的花瓣带到了我们眼前。

4、完整体验并表现前奏。

(二)学唱歌曲
1、老师指导学生学习歌曲A段
2、纠正学生学唱中出现的问题,边唱边感受音乐情绪
3、分组唱,看哪组唱得最好
师生互动:老师要结合自己的成长过程,向学生讲一个自己当老师的故事,或自己老师的故事,引起学生的共鸣,深刻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

(三)品味混声合唱的音色美感。

(四)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老师的感情。

再次听录音,认真聆听,进一步思考并感受作品的力度、速度、情绪、情感的对比和变化。

学会可轻声哼唱,熟悉旋律,感受歌曲的旋律美、歌词美、演唱形式美、风格美。

学生活动:展示猜疑,为老师唱一首心中的歌,表达自己对老师的热爱与祝福。

4、老师小结
5、布置作业
请你们向老师送去你们的问候和祝福
六、课后反思
本节课内容有一定难度,节奏感强,高低音变化大,还需注入情感因素。

本节课教学我设计了一个情境,就是让学生用歌声来表达自己对老师的谢意,培养师生的感情,并要求学生课内、课外向他们的各位老师送去问候和祝福。

让学生们产生要学好这首歌曲的强烈愿望,并达到预期效果,同时老师也希望每一位同学都能通过自己的努
力给老师们送上一份优秀的答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