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一则(自创)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1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永远活着一口气读完了《活出生命的意义》这本书,对我的触动非常大。
这是本温婉而坚定,朴实而有力量的书。
作者弗兰克尔是著名的心理学家,是20世纪的一个奇迹。
纳粹时期。
作为犹太人,他的全家被关进奥斯维辛集中营,他的父母、妻子、哥哥,全都死于毒气室中,只有他和妹妹幸存。
弗兰克尔不但超越了这炼狱般的痛苦,更将自己的经验和学术结合,开创了意义疗法,替人们找到绝处再生的意义,也留下了人性史上最富光彩的见证。
弗兰克尔一生对生命充满极大的热情,67岁仍开始学习驾驶飞机,并在几个月后领到飞机驾照。
一直到80岁还登上了阿尔卑斯山。
作者着眼于人类存在的意义以及对这种意义的追求,自创我odour意义疗法,认为努力发现生命的意义正是人最主要的动力。
书的第一部分讲的是作者在集中营的经历。
如果你发现经受磨难是命中注定的,那你就应该把经受磨难作为自己独特的任务。
你必须承认,即使在经受磨难时你也是独特的、孤独的一个人,没有人能解除你的磨难,替代你的痛苦,你独特的机会就依存于自己和受负重的方式之中。
对我们来说,生命的意义包含着从生到死受苦受难这一更广阔的循环。
这是不是说,要发现生命的意义,痛苦是不可缺的呢?不是,作者只是坚持一点:尽管痛苦是存在的,甚至可以说通过痛苦找到意义,条件是痛苦难以避免。
如果它是能够避免的,那么消除它的原因才是有意义的事,因为遭受不必要的痛苦与其说是英雄行为,不如说是自虐。
另一方面,如果你不能改变造成你痛苦的处境,那你仍然可以选择采取何种态度。
如果生活夺走了你的全部,你最后拥有的就是面对生活的态度,这是人拥有的最后一项权利。
我们要创造性的去改变让我们遭受磨难的处境,但也要知道如何承受不可避免的痛苦。
书的第二部分讲的是意义疗法。
作者相信,三个方法可以帮助人找到生命的意义。
第一,通过创立某项工作或从事某种事业。
它的意义就是成就或成功。
蚯蚓的日记读后感

蚯蚓的日记读后感蚯蚓的日记读后感1 一天,我看了一本书——《蚯蚓的日记》。
内容是这样的:小蚯蚓一家四口人,爸爸,妈妈,姐姐和小蚯蚓。
这是一本极为有趣的图画书,以日记书写的方式,记录和表达了小蚯蚓的观察及思考。
从小蚯蚓的观点看世界,纪录了学校、家庭和朋友之间的生活点滴,还有对自我、未来的想法,很能得到孩子认同山东高考。
同时也在幽默诙谐的语调中,传达有关不同生物和地球的相关知识。
帮助孩子培养乐观、正向的态度,及多元思考的习惯。
小蚯蚓的妈妈和姐姐都很爱打扮,爸爸则安安静静的,小蚯蚓喜欢钻洞,整天调皮捣蛋。
就是这一家,让这个故事更加有趣了。
小蚯蚓有一个伙伴,它是蜘蛛。
它们经常在一起玩,互相聊天嬉闹。
有一次,小蚯蚓和蜘蛛想对对方传授自己的技艺,小蚯蚓想传授给蜘蛛钻洞的技能。
于是,小蚯蚓绞尽脑汁地教蜘蛛钻洞,可是蜘蛛要么吞长春甲醛检测公司了一堆土,要么八条腿全部卡在了洞里,动弹不得了。
蜘蛛更是冥思苦想地教小蚯蚓倒立上树,可是结果总是不如人意。
因为倒立的小蚯蚓光溜溜的皮肤无论如何也抓不住树干,掉了下去!小蚯蚓闭上了眼睛,还好蜘蛛救了它,从赶紧放出来一捆蜘蛛丝裹住了小蚯蚓,方才得救。
小蚯蚓和蜘蛛意识到了错误,不学对方的技艺了。
这本书以搞笑轻松、科学诙谐的语调让我明白了许许多多……蚯蚓的日记读后感2 《蚯蚓的日记》是我非常喜欢的一本少儿书,看了这本书以后,我觉得蚯蚓很可爱,知道了蚯蚓的生活方式和习惯,蚯蚓最爱吃叶子和报纸,上课时饿了,还吃作业呢,真有趣!他们也需要睡觉,但它们竟然不需要洗澡。
和人类一样,蚯蚓也需要阳光和空气,才能健康成长。
蚯蚓很懂礼貌,对六百只蚂蚁说了一天的“早安”;蚯蚓很热心,教蜘蛛钻地,虽然最后失败了;蚯蚓很有理想,长大以后想当秘密情报员,尽管这个工作很危险;蚯蚓也和我们一样,有自己的快乐和苦恼,快乐的是:“一、永远不必怕牙医,没有蛀牙——也没有牙齿。
二、永远不会因为拖着泥巴进屋而被骂。
三、永远不必洗澡”;苦恼的是:“身体很小,有时大家甚至忘了它们的存在”,当然也有被踩到的危险啊!更重要的是,蚯蚓能钻地,帮助地球呼吸,是益虫,也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
《上学记》读后感

《上学记》读后感《〈上学记〉读后感》在众多书籍中,《上学记》这本书就像一位亲切的老友,向我娓娓道来那些过去的上学时光。
读完之后,心里仿佛被投入了一颗石子,泛起了层层涟漪。
作者在书中描绘的上学经历,让我仿佛穿越回了那个充满理想与激情的年代。
书中没有高大上的说教,也没有惊心动魄的传奇,有的只是平淡却真实的校园生活,却让我沉浸其中无法自拔。
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作者讲述的课堂趣事。
那时候的老师,可不像现在有些照本宣科的教书匠。
他们个个身怀绝技,有的老师上课就像在表演脱口秀,幽默风趣的话语能让整个教室充满欢声笑语。
有一位教历史的老师,讲起古代的故事那叫一个绘声绘色,仿佛他亲身经历过一样。
每讲到关键之处,还会故意卖个关子,吊足了学生们的胃口。
大家都眼巴巴地等着他继续讲下去,那紧张期待的神情,就跟等着开奖似的。
还有啊,那时候的同学之间也特别有意思。
不像现在,大家都抱着手机各玩各的。
那时候,课间休息就是一场狂欢。
男孩子们在操场上疯跑,玩着各种自创的游戏,什么“斗鸡”啦、“弹玻璃球”啦,一个个跑得满头大汗,却乐此不疲。
女孩子们则聚在一起,跳皮筋、踢毽子,嘴里还念念有词,那欢快的笑声能传出老远。
记得有一次考试,有个同学因为太紧张,居然把答案写在了手心里。
结果考着考着,手心出汗,答案全模糊了。
他那个着急呀,脸憋得通红,不停地用袖子去擦手心,可越擦越糟糕。
监考老师发现了他的小动作,走过去一看,忍不住笑了出来。
这一笑,整个考场的紧张气氛一下子就消散了不少。
再说那时候的学习条件,可比不上现在。
教室里的桌椅破破烂烂的,冬天窗户还漏风。
可大家的学习热情却丝毫不减。
为了能在昏暗的灯光下多学习一会儿,同学们经常互相挤在一起,借光看书。
有时候为了抢个好位置,还会闹点小别扭,但很快又和好如初,继续一起埋头苦读。
书中还提到了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
有一次文艺汇演,大家为了排练一个节目,可谓是费尽了心思。
有的同学负责编舞,有的同学负责写台词,还有的同学主动提供家里的道具。
《生命》读后感

《生命》读后感《生命》读后感品味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
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生命》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生命》读后感1自从我读了《生命,生命》这篇课文时,就让我想起了一个事情!在一个星期天的时候,我在楼下玩耍,突然我发现一块小石头在晃动,于是就慢慢的走过去,心想:那是怎么啦?石头怎么会动?一个个小小的问号在我的心理产生了。
我仔细一看,原来一只小蚂蚁被石头压住而且蚂蚁还活着,让我大吃一惊!又过了二十分钟,那只小蚂蚁爬出来了,可我仔细一看,蚂蚁少了两条腿,可能在刚刚它挣扎时不幸被石头弄断的,可它仍是那样高兴,因为它虽然失去了两条腿,但它却保全了性命!通过这篇课文让我觉得人的生命只有一次,生命对于每个人都是无比重要的!善待别人,善待自己珍爱所拥有的一切。
宁愿失去金钱,失去四肢,也不可以失去活下去的信念!《生命》读后感2《热爱生命》讲的就是一个关于生命的故事。
“生命属于每一个人只有一次。
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碌碌无为而愧疚。
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把自己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解放而奋斗。
”《热爱生命》表现出的强烈的大自然气息,勇敢和冒险的浪漫精神,还有人“要活下去”的坚强意志深深地吸引着我,使人读来激动不已:一个美国西部的淘金者在返回的途中被朋友狠心的抛弃了,他独自跋涉在广袤的荒原上。
冬天逼近了,寒风夹着雪花向他袭来,他已经没有一点食物了,而且他的腿受了伤,鞋子破了,脚在流血。
他只能歪歪斜斜地蹒跚在布满沼泽、丘陵、小溪的荒原上,非常艰难地前行着。
甚至到了最后,他只能用爬的才能勉强前进。
就在他的身体非常虚弱几经昏倒的时候,他的危险来临了!!他遇到了一匹同样饥饿不堪的病狼!这匹病狼紧紧的跟随在他的身后,舔着他的血迹。
就这样,一场激烈的生死争夺战开始了!两个濒临死亡的生灵拖着垂死的躯壳在荒原上互相猎取对方。
给我两篇读后感

给我两篇读后感给我两篇读后感(一)这本书主要是记述了鲁迅从幼年时期到青年时期的道路和经历,追忆那些难以忘怀的人和事,抒发了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生动的描绘了清末明初的生活风俗画面。
《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对逝去岁月的回忆,真挚的情怀,无奈的忧伤,这一切都是能感受到的。
我最喜欢的人物是藤野先生,鲁迅初到东京时,看到的是清国留学生在上野公园的樱花树下让人鄙夷的身影,听到的是留学生们傍晚学跳舞的喧闹。
这让鲁迅极为厌恶,于是他去了仙台,在那里认识了藤野先生。
藤野先生虽衣着模糊,但对科学严谨求实,对学生的作业一丝不苟,在鲁迅的作业上用红笔圈出来。
而且他平等公正,毫无民族偏见,有着高尚的人格。
印象最深的情节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阿长与山海经》,细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享受这不时从字里行间中透露出来的那份天真烂漫的感情,眼前不由出现了一幅幅令人神往的自然画。
三味书屋后面还有一个园,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腊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
最好的工作是抓了苍蝇喂蚂蚁,静悄悄的。
描述了儿时在家中百草园玩耍的无限乐趣。
而《阿长与山海经》说的是儿时与长妈妈相处的情景,比如她睡相不好,“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给我讲“长毛的故事”,谋害了我的“隐鼠”,给我买来了《山海经》等。
刻画了一位可敬可爱的封建女性的形象,她有着中国劳动妇女的传统美德,她不仅质朴,而且善良,关爱别人。
作者由原来的讨厌她,变成敬她爱她。
一切感受都是那么的天真烂漫,令人回味,尤其是作者以一个孩子的眼光看世界,读起来让人感到亲切,充满激情。
鲁迅先生在文章中表现了他热爱自然,向往自由的那份热情,希望能自由自在的玩耍,与大自然亲密接触,不希望整日被父母家奴管束着,不过,这正是儿童特有的。
曾几何时,我已远离了童年,每天都在这忙忙碌碌的学习中,纷纷扰扰的生活中,童年已渐渐遥远,留下的只是些散琐的记忆,倒不如细读一下《朝花夕拾》体会一下那个不同年代的童年之梦,和鲁迅吧一起热爱自然,向往自由。
初中读后感500字【三篇】

初中读后感500字【三篇】导读:本文初中读后感500字【三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篇一】琴帝这本书的作者名叫张威,他的笔名叫做唐家三少。
叶音竹是天生的八指,他的每个手上都少了一个小指。
但他偏偏是东龙八宗中竹宗的后代,幸好他遇到了秦爷爷,秦爷爷见到他的天生八指很是开心,因为在弹琴中,每个手的小指是禁指,正好,他和竹宗宗主是好朋友,他和宗主达成协议,让他魔武双修。
于是叶音竹很小的时候就开始练习赤子琴心,弹琴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赤子琴心、剑胆琴心和紫薇琴心。
秦爷爷还把他最珍贵的五个宝物琴送给了叶音竹。
在修炼赤子琴心的时候需要心无杂念,而修炼剑胆琴心的时候就要和外界接触了,于是他来到了米兰魔法学院。
在这之前他就认识了紫,紫和他一起去学院,但紫有时就先走了,在途中,他的储物戒指被偷了,但是他还是通过别人的帮助来到了学院。
叶音竹独自来到了学院,他在这里结识了一些好朋友,他通过这些好朋友的支持与帮助,最终他证实了神音系的第一系不是徒有虚名。
通过这本书我感受到了叶音竹的勇敢、坚强、敢于拼搏、不怕困难、持之以恒和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所以,我要学习叶音竹的这种精神。
【篇二】《恰同学少年》这本书是我很喜欢的一本书,它描写了*等青年在湖南第一师范五年半的求学、生活经历过程,展现出了以*、蔡和森、向警予、杨开慧、陶斯咏等优秀青年为追求理想而奋发向上的斗志,敢以天下为己任的抱负与情怀和改造中国与世界的雄心壮志。
我从书中看到一句话:“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弱则国弱”,它的意思是少年强大国家才能强大,少年无能国家也弱小。
*刚进学校时偏科很严重,他文科很强,而数、理化、音乐、美术却很弱,但*却迎难而上,在同学和老师的帮助下,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在书中*和他的同学、朋友等有志青年在努力学好文化知识的同时,不忘强身健体。
他们提倡:“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自创的“毛氏六段操”就受到大家的欢迎,学校还在*等提议下进行了“书生练兵”活动,这次活动的进行为以后保卫长沙之战的成功打下了基础。
读后感

前刚读《论语》的时候,最喜欢最后一句,前面其他的几句都忽略掉了。
后来渐渐的发现,其实算算看,从“志于学”,到“而立”,到“不惑”,在真实修养上,都非常不容易的事。
当然,最喜欢的,还是最后这句,“从心所欲,不逾矩”。
从心所欲,不逾矩”境界高妙。
孔子人这句话,实在是人生的最高境界,值得向往。
因为他既成就了内心的自由,又不违背世俗的规矩。
这句话也是许多艺术门类的高妙的境界。
拿围棋来说吧:初学围棋,一定要学定式,要背、要记各种变化,但围棋手无不向往“行云流水”的境界,可是,新手却只能老老实实地用定式来应对种种变化。
但一个新手渐渐成了高手的时候,他可能有一天就开始自创新招了,开始不走定式了,可能一开局就往天元随手下一子呢。
对于对手的招式,他不会背定式去应对了,他会分析这棋到底是怎么回事,然后决定下在什么地方。
这时,他会觉得棋怎么下都可以,于是很可能走出许多定式上所没有的东西,让人大吃一惊。
这时他就能体会出行云流水的意境,也能享受从心所欲的快乐。
但是这个高手继续成长,也许有一天,又到另一境界:下棋时,依旧是从心所欲、见招拆招、行云流水,但是应对的招数,在别人眼里,就是某定式中的招数——而他自己却浑然不觉,早已忘了定式。
这就是“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
再比如,初学琴的人一定要练习种种姿势,种种指法,这令初学者非常痛苦。
但是真正的大师在弹琴的时候,会时刻留心指法或姿势之类的规矩吗?不会的,他只是全身心投入到曲子里,享受音乐的美妙之旅了。
但是,从别人的眼睛来看,他的指法不会错,姿势也不会错。
这也是“从心所欲不逾”的表现吧。
子曰:“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这是孔子在论孝道,关于孝道,在论语里是个非常重要的话题,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孝道也占非常重要的位置。
所以论语里有很多处都在讲孝道,什么“父母在,不远游了”、什么“三年改父之道,可谓孝矣了。
”朋友,你发现没有:中国古语说“父慈子孝”,为什么在论语里,只看到关于子孝的讨论,却看不到关于父爱、母爱的内容?你看吧,一句你都找不到啊。
包饺子读后感作文500字(优秀10篇)

包饺子读后感作文500字(优秀10篇)包饺子读后感作文500字篇1一个星期天的下午,我看见奶奶正在拌饺子馅,心里非常高兴,决定要和奶奶学习包饺子。
我准备好了馅和皮,就开始包饺子了。
我把一张皮摊在手心里,又用勺子舀了少许的馅放在皮的中间。
前面的步骤我学得不错,可是开始捏花纹的时候,我就怎么也学不会了。
我把两层皮一起捏,可是捏出的饺子窝窝囊囊,又不好看,奶奶说像一只老母鸡,于是,我只好改变方法,只把一层皮往后捏,可捏出的饺子又软又立不住,既不像包子又不像饺子,我想尽所有办法使饺子又好看又立得住,可没办法,饺子就是不跟我做朋友,老跟我反着来。
后来奶奶看到我着急的样子,耐心地教了我一个诀窍,那就是在捏最后一步的时候稍稍弯出一个拱形,这样就可以立住了。
听了奶奶的教导,我恍然大悟,尤其在捏最后一步时,我努力照着奶奶的样子把饺子一弯,果然饺子稳稳地站在了面板上面,我照着这样又包起饺子来,包的一个比一个有进步!晚餐时,奶奶把饺子下到锅里,不一会儿,饺子浮了起来,像一群白天鹅,尽然分不清那个是奶奶包的那个是我包的了。
我捞出一个先尝尝,嗯!真好吃。
我学会了包饺子,真开心!包饺子读后感作文500字篇2今天是冬至,学校举行“热乎的饺子,温暖的心”活动,老师让我们回家帮助爸爸妈妈包饺子,我高兴极了。
上午一放学,我就迫不及待想回家,生怕妈妈把饺子包好了。
踏进门一看,妈妈正在包饺子。
我叫道:“妈妈,让我学一学,这是今天中午的任务,你教教我,顺便你也歇一歇。
”妈妈高兴地说:“太好了,你今天真是懂事。
”于是,在妈妈的指导下,我取一张饺子皮并放入馅料,用手沾一点水,沾在皮最外圈,将右端边角捏住,右手拇指向外轻推内侧皮,食指将外侧皮形成褶折,右手拇指将褶折捏紧,这样饺子就做好了。
不过,我包的和妈妈包的大有不同,妈妈包的一个个圆鼓鼓的,能站起来;我包的扁扁的,站不起来。
于是,我决定多放点馅,谁知,这次一个个饺子都露了馅。
我赶紧取出一些馅,这回不大也不小,正合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后感一则(自创)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们与外国的各个领域的交流学习开始增多,自然教育领域的交流也再增加,而中国孩子与其他国家孩子的能力比较变成了国人关心的问题,于是无数关于中国孩子与日本、美国、澳大利亚等其他国家孩子的对比试验与报道便常常出现在各个媒介上。
不过令人失望的是中国孩子的个人能力始终是落后于他国的。
而这些结果的原因是为什么?在《北京晚报》上就有名叫《中国家长与美国家长》的文章,里面的类容不得不值得当今的我们思考。
《中国家长与美国家长》这篇文章主要列举了一些中国家长与美国家长之间教育孩子方式的不同就拿黑暗来说吧,美国家长认为要有意识地让孩子面对黑暗,去培养孩子对于恐惧的克服。
而中国家长则认为孩子是不能独自待在黑暗的地方。
再比如说对于异性的态度上,美国家长是支持的,而中国家长则依然保守"男女授受不亲"的原则。
任何事物都是两面性的,也许美国家长教育子女的方式有些瑕疵,或许中国家长教育子女的方式略胜一筹,但是这其中仍有经验可寻。
首先我们分析,两国教育子女的不同在于美国是支持孩子的独立自主与沟通能力,而中国是尽力地呵护并保守。
我们再仔细分析双方教育方法的优点与缺点。
美国家长教育子女方法的优点在于孩子的依赖性较弱,并且能够十分开放地面对社会中的人群(包括异性),加上足够的勇气,使他们能够很快融入社会。
可缺点是存在,例如缺少父母的管教,孩子们的放荡与个性会让他们十分坚定地走向任何极端。
而中国的教育方法会使孩子们过于保守和稚嫩,如果走入社会时会让他们经不起打击。
而且他们一旦脱离家长的管教就会走向两个极端,一个是就像猛虎下山一般,在冲动与逆反心理的驱使下为所欲为。
而另一种是不知所措,在没有目标与其他力量的帮助的情况下,自暴自弃。
也许现在你会起了疑问,既然两方都有利弊那么 ___培养出一个好孩子?对此我 ___认为,对于子女的培养重点应在培养孩子的对外社交能力,社会适应能力以及个人思考能力。
首先对外社交能力的培养能够使子女能在未来可以结交伙伴,得到贵人或者增加机会。
传说巴比伦王尼甲布梦见一棵大树十分粗壮,不管多大的叶子它都能支撑。
这意味着不管多么弱小的人只要有宽阔的胸怀接纳周围 ___就能成长成参天大树,而这就是社交能力的益处。
而社会适应能力则需要让孩子勇于面对挫折并且学会创造出自己的机会。
而个人思考能力则让孩子们培养自己的个性与人格,以便于失去家长教育时仍能做事不会极端。
"疾风知劲草",在一个个"疾风"袭面而来时,只有勇敢坚强但还能屈能伸的"劲草"才能顽强地存活下来。
草也如此,人也如此。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