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溪棹歌

合集下载

五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兰溪棹歌》

五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兰溪棹歌》

lán xī zhào gē3 兰溪棹歌作者:戴叔伦朝代:唐朝liáng yuâ rú mãi guà liǔ wān ,凉月如眉挂柳湾,yuâ zhōng shān sâ jìng zhōng kàn 。

越中山色镜中看。

lán xī sān rì táo huā yǔ,兰溪三日桃花雨,bàn yâ lǐ yú lái shàng tān 。

半夜鲤鱼来上滩。

戴叔伦(732—789),唐代诗人,字幼公(一作次公),润州金坛(今属江苏)人。

年轻时师事萧颖士。

曾任新城令、东阳令、抚州刺史、容管经略使。

晚年上表自请为道士。

其诗多表现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调,但《女耕田行》、《屯田词》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艰苦。

论诗主张“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

其诗体裁皆有所涉猎。

(1)兰溪:兰溪江,也称兰江,浙江富春江上游一支流,在今浙江省兰溪市西南。

棹(zhào)歌:船家摇橹时唱的歌。

(2)凉月:新月。

(3)越:古代东南沿海一带称为越,今浙江省中部。

(4)桃花雨:江南春天桃花盛开时下的雨。

(5)棹歌:渔民的船歌。

(6)三日:三天。

一弯蛾眉月挂在柳湾的上空,月光清朗,凉爽宜人。

越中山色倒映在水平如镜的溪面上,煞是好看。

淅淅沥沥的春雨,下了三天,溪水猛涨,鱼群争抢新水,夜半人静之时纷纷涌上溪头浅滩。

这是一首富于民歌风味的船歌。

全诗以清新灵妙的笔触写出了兰溪的山水之美及渔家的欢乐之情。

歌唱当地风光的民歌,除有特殊背景外(如刘禹锡《踏歌词》)取景多在日间。

因为在丽日艳阳照映下,一切景物都显得生气蓬勃、鲜妍明媚,得以充分展示出它们的美。

此篇却独出心裁,选取夜间作背景,歌咏江南山水胜地另一种人们不大注意的美。

描写春天的诗句——《兰溪棹歌》

描写春天的诗句——《兰溪棹歌》

描写春天的诗句——《兰溪棹歌》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译文一弯蛾眉月挂在柳湾的上空,月光清朗,凉爽宜人。

越中山色倒映在水平如镜的溪面上,煞是好看。

淅淅沥沥的春雨,下了三天,溪水猛涨,鱼群争抢新水,夜半人静之时纷纷涌上溪头浅滩。

注释(1)兰溪:兰溪江,也称兰江,浙江富春江上游一支流,在今浙江省兰溪市西南。

棹(zhào)歌:船家摇橹时唱的歌。

(2)凉月:新月。

(3)越:古代东南沿海一带称为越,今浙江省中部。

(4)桃花雨:江南春天桃花盛开时下的雨。

(5)棹歌:渔民的船歌。

(6)三日:三天。

作者简介戴叔伦(732—789),唐代诗人,字幼公(一作次公),润州金坛(今属江苏)人。

年轻时师事萧颖士。

曾任新城令、东阳令、抚州刺史、容管经略使。

晚年上表自请为道士。

其诗多表现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调,但《女耕田行》、《屯田词》
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艰苦。

论诗主张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

其诗体裁皆有所涉猎。

兰溪棹歌(戴叔伦作品)原文、翻译及赏析

兰溪棹歌(戴叔伦作品)原文、翻译及赏析

兰溪棹歌唐代:戴叔伦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标签写景、民歌、春天、地名、山水译文一弯蛾眉月挂在柳湾的上空,月光清朗,凉爽宜人。

越中山色倒映在水平如镜的溪面上,煞是好看。

淅淅沥沥的春雨,下了三天,溪水猛涨,鱼群争抢新水,夜半人静之时纷纷涌上溪头浅滩。

注释凉月:新月。

越:古代东南沿海一带称为越,今浙江省中部。

兰溪:兰溪江,也称兰江,浙江富春江上游一支流,在今浙江省兰溪市西南。

桃花雨:江南春天桃花盛开时下的雨。

三日:三天。

赏析这是一首富于民歌风味的船歌。

全诗以清新灵妙的笔触写出了兰溪的山水之美及渔家的欢乐之情。

歌唱当地风光的民歌,除有特殊背景外(如刘禹锡《踏歌词》)取景多在日间。

因为在丽日艳阳照映下,一切景物都显得生气蓬勃、鲜妍明媚,得以充分展示出它们的美。

此篇却独出心裁,选取夜间作背景,歌咏江南山水胜地另一种人们不大注意的美。

这是它在取材、构思上的一个显著特点。

“凉月如眉挂柳湾”,首句写舟行所见岸边景色:一弯如眉的新月,映射着清冷的黑暗,正低挂在水湾的柳梢上。

雨后的春夜,月色显得更加清澄;时值三月(从下文“桃花雨”可知),柳条已经垂缕披拂。

眉月新柳,相映成趣,富于清新之感。

“越中山色镜中看”,此句转写水色山影。

浙江一带古为越国之地,故称“越中”。

“山色镜中看”,描绘出越中一带水清如镜,两岸秀色尽映水底的美丽图景。

句内“中”字复迭,既增添了民歌的咏叹风味啊,又传递出夜间行舟时于水中一边观赏景色,一边即景歌唱的怡然自得的情趣。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船继续前行,不觉意间已从平缓如镜的水面驶到滩头。

听到滩声哗哗,诗人才联想到连日春雨,兰溪水涨,滩声听起来也变得更加急骤了。

在滩声中,似乎时不时听到鱼儿逆水而行时发出的泼刺声,诗人又不禁想到,这该是撒欢的鲤鱼趁着春江涨水,在奔滩而上了。

南方二三月间桃花开时,每有绵绵春雨。

这种持续不断的细雨,能使江水上涨,却不会使水色变浑,所以次句有水清如镜的描写,如果是北方的桃花汛,则自无“山色镜中看”的清澈之景。

《兰溪棹歌》的翻译及赏析

《兰溪棹歌》的翻译及赏析

《兰溪棹歌》的翻译及赏析“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的意思:淅淅沥沥的春雨,下了三天,溪水猛涨,鱼群争抢新水,夜半人静之时纷纷涌上溪头浅滩。

这两句写兰溪雨后的风光——兰溪流域下了三天的桃花雨,溪水上涨,春意盎然;半夜里,鲤鱼成群来抢新水,涌上滩头,拨鳍摆尾,蹦跳嬉戏。

诗人把春日雨后溪畔风光、渔民的喜悦之情,淋漓尽致地展现在读者面前,给人以如临其境的美感。

两句全写动景,后句尤为传神,一笔勾勒,把全部画面写活了,是精彩的点晴之笔。

出自戴叔伦《兰溪棹歌》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注释⑴兰溪:即婺州(今浙江金华)境内的兰溪江,也称兰江,浙江富春江上游一支流,在今浙江省兰溪市西南。

棹(zhào)歌:船家摇橹时唱的歌。

⑵凉月:新月。

⑶越:古代东南沿海一带称为越,今浙江省中部。

⑷三日:三天。

桃花雨:江南春天桃花盛开时下的雨。

棹歌:船家摇橹时唱的歌。

柳湾:种着柳树的河湾。

越中:古代东南沿海一带称为越。

桃花雨:江南春天桃花开时下的雨。

参考译文一弯蛾眉月挂在柳湾的上空,月光清朗,凉爽宜人。

越中山色倒映在水平如镜的溪面上,煞是好看。

淅淅沥沥的春雨,下了三天,溪水猛涨,鱼群争抢新水,夜半人静之时纷纷涌上溪头浅滩。

创作背景戴叔伦于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年)五月至次年春曾任东阳(今属浙江)令,兰溪(又称兰江,是富春江的上游支流)在东阳附近,这首诗大约是他在这段期间所创作的。

简析:诗歌描写了春夜兰溪江边的山水景色和渔民捕鱼的心态。

前两句是写月光下的月、树、河湾和倒映在水中的山。

一个“凉”字,令人觉得春寒犹在,一个“镜”字,使人感到月夜的静寂。

诗句写得纤丽、秀气,出自文人笔下。

三、四两句给人的感觉则全然不同,像是引用了民间流传的物候语,朗朗上口,朴实无华,又令人置信地叙述一个事实:春雨一下,兰溪江的鱼就多起来了。

上下两联诗句文笔虽然不同,却也协调地组合了一幅春夜江边休闲式的.捕鱼图。

兰溪棹歌的诗句意思

兰溪棹歌的诗句意思

兰溪棹歌的诗句意思
《兰溪棹歌》是唐代诗人戴叔伦创作的名篇。

此诗描写了春夜兰溪江边的山水美景和渔民的欢乐心情。

全诗四句,前两句是写月光下的月、树、河湾和倒映在水中的山,诗句写得纤丽、秀气;后两句给人的感觉则全然不同,像是引用了民间流传的物候语,朗朗上口,朴实无华,又令人置信地叙述一个事实:春雨一下,兰溪江的鱼就多起来了。

前后诗句文笔虽然不同,却协调地组合了一幅春江月夜图。

如需了解更多关于《兰溪棹歌》的诗句意思,建议查阅古诗鉴赏辞典或咨询语文老师。

《兰溪棹歌》原文译文古诗鉴赏

《兰溪棹歌》原文译文古诗鉴赏

《兰溪棹歌》原文|译文|古诗鉴赏《兰溪棹歌》是唐代诗人戴叔伦创作的名篇。

这是一首富于民歌风味的船歌。

全诗以清新灵妙的笔触写出了兰溪的山水之美及渔家的欢乐之情。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兰溪棹歌的古诗相关资料介绍,希望大家喜欢。

《兰溪棹歌》原文唐代:戴叔伦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兰溪棹歌》译文及注释译文一弯蛾眉月挂在柳湾的上空,月光清朗,凉爽宜人。

越中山色倒映在水平如镜的溪面上,煞是好看。

淅淅沥沥的春雨,下了三天,溪水猛涨,鱼群争抢新水,夜半人静之时纷纷涌上溪头浅滩。

注释(1)兰溪:兰溪江,也称兰江,浙江富春江上游一支流,在今浙江省兰溪市西南。

棹(zhào)歌:船家摇橹时唱的歌。

(2)凉月:新月。

(3)越:古代东南沿海一带称为越,今浙江省中部。

(4)桃花雨:江南春天桃花盛开时下的雨。

(5)棹歌:渔民的船歌。

《兰溪棹歌》鉴赏这是一首富于民歌风味的船歌。

全诗以清新灵妙的笔触写出了兰溪的山水之美及渔家的欢乐之情。

歌唱当地风光的民歌,除有特殊背景外(如刘禹锡《踏歌词》)取景多在日间。

因为在丽日艳阳照映下,一切景物都显得生气蓬勃、鲜妍明媚,得以充分展示出它们的美。

此篇却独出心裁,选取夜间作背景,歌咏江南山水胜地另一种人们不大注意的美。

这是它在取材、构思上的一个显著特点。

“凉月如眉挂柳湾”,首句写舟行所见岸边景色:一弯如眉的新月,映射着清冷的黑暗,正低挂在水湾的柳梢上。

雨后的春夜,月色显得更加清澄;时值三月(从下文“桃花雨”可知),柳条已经垂缕披拂。

眉月新柳,相映成趣,富于清新之感。

“越中山色镜中看”,此句转写水色山影。

浙江一带古为越国之地,故称“越中”。

“山色镜中看”,描绘出越中一带水清如镜,两岸秀色尽映水底的美丽图景。

句内“中”字复迭,既增添了民歌的咏叹风味啊,又传递出夜间行舟时于水中一边观赏景色,一边即景歌唱的怡然自得的情趣。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兰溪棹歌诗歌原文翻译及赏析.doc

兰溪棹歌诗歌原文翻译及赏析.doc

兰溪棹歌诗歌原文翻译及赏析《兰溪棹歌》是唐代诗人戴叔伦创作的名篇,描写了春夜兰溪江边的山水美景和渔民的欢乐心情。

下面我为大家带来,供大家阅读欣赏。

《兰溪棹歌》诗歌原文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兰溪棹歌》诗歌翻译一弯蛾眉月挂在柳湾的上空,月光清朗,凉爽宜人。

越中山色倒映在水平如镜的溪面上,煞是好看。

淅淅沥沥的春雨,下了三天,溪水猛涨,鱼群争抢新水,夜半人静之时纷纷涌上溪头浅滩。

注释(1)兰溪:兰溪江,也称兰江,浙江富春江上游一支流,在今浙江省兰溪市西南。

棹(zho)歌:船家摇橹时唱的歌。

(2)凉月:新月。

(3)越:古代东南沿海一带称为越,今浙江省中部。

(4)桃花雨:江南春天桃花盛开时下的雨。

(5)棹歌:渔民的船歌。

(6)三日:三天。

《兰溪棹歌》诗歌赏析这是一首富于民歌风味的船歌。

全诗以清新灵妙的笔触写出了兰溪的山水之美及渔家的欢乐之情。

歌唱当地风光的民歌,除有特殊背景外(如刘禹锡《踏歌词》)取景多在日间。

因为在丽日艳阳照映下,一切景物都显得生气蓬勃、鲜妍明媚,得以充分展示出它们的美。

此篇却独出心裁,选取夜间作背景,歌咏江南山水胜地另一种人们不大注意的美。

这是它在取材、构思上的一个显著特点。

"凉月如眉挂柳湾",首句写舟行所见岸边景色:一弯如眉的新月,映射着清冷的黑暗,正低挂在水湾的柳梢上。

雨后的春夜,月色显得更加清澄;时值三月(从下文"桃花雨"可知),柳条已经垂缕披拂。

眉月新柳,相映成趣,富于清新之感。

"越中山色镜中看",此句转写水色山影。

浙江一带古为越国之地,故称"越中"。

"山色镜中看",描绘出越中一带水清如镜,两岸秀色尽映水底的美丽图景。

句内"中"字复迭,既增添了民歌的咏叹风味啊,又传递出夜间行舟时于水中一边观赏景色,一边即景歌唱的怡然自得的情趣。

《兰溪棹歌》的翻译及赏析

《兰溪棹歌》的翻译及赏析

《兰溪棹歌》的翻译及赏析《兰溪棹歌》的翻译及赏析“兰溪三日桃花,半夜鲤鱼来上滩”的意思:淅淅沥沥的春雨,下了三天,溪水猛涨,鱼群争抢新水,夜半人静之时纷纷涌上溪头浅滩。

这两句写兰溪雨后的风光——兰溪流域下了三天的桃花雨,溪水上涨,春意盎然;半夜里,鲤鱼成群来抢新水,涌上滩头,拨鳍摆尾,蹦跳嬉戏。

诗人把春日雨后溪畔风光、渔民的喜悦之情,淋漓尽致地展现在读者面前,给人以如临其境的美感。

两句全写动景,后句尤为传神,一笔勾勒,把全部画面写活了,是精彩的点晴之笔。

出自戴叔伦《兰溪棹歌》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注释⑴兰溪:即婺州(今浙江金华)境内的兰溪江,也称兰江,浙江富春江上游一支流,在今浙江省兰溪市西南。

棹(zhào)歌:船家摇橹时唱的歌。

⑵凉月:新月。

⑶越:古代东南沿海一带称为越,今浙江省中部。

⑷三日:三天。

桃花雨:江南春天桃花盛开时下的雨。

棹歌:船家摇橹时唱的歌。

柳湾:种着柳树的河湾。

越中:古代东南沿海一带称为越。

桃花雨:江南春天桃花开时下的雨。

参考译文一弯蛾眉月挂在柳湾的上空,月光清朗,凉爽宜人。

越中山色倒映在水平如镜的溪面上,煞是好看。

淅淅沥沥的春雨,下了三天,溪水猛涨,鱼群争抢新水,夜半人静之时纷纷涌上溪头浅滩。

创作背景戴叔伦于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年)五月至次年春曾任东阳(今属浙江)令,兰溪(又称兰江,是富春江的上游支流)在东阳附近,这首诗大约是他在这段期间所创作的。

简析:诗歌描写了春夜兰溪江边的山水景色和渔民捕鱼的心态。

前两句是写月光下的月、树、河湾和倒映在水中的山。

一个“凉”字,令人觉得春寒犹在,一个“镜”字,使人感到月夜的静寂。

诗句写得纤丽、秀气,出自文人笔下。

三、四两句给人的感觉则全然不同,像是引用了民间流传的物候语,朗朗上口,朴实无华,又令人置信地叙述一个事实:春雨一下,兰溪江的鱼就多起来了。

上下两联诗句文笔虽然不同,却也协调地组合了一幅春夜江边休闲式的捕鱼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兰溪棹(zhào )歌

兰溪:现在浙江县名,在金华市东北,因为境内有兰溪而得名。 棹歌:船家摇橹时唱的歌。
凉月如眉挂柳湾

凉月:新月 柳湾:种着柳树的河湾
一弯新月挂在种着柳树的河湾的上空,月光清朗,凉爽宜人。
越中山色镜中看。

பைடு நூலகம்
越:古代东南沿海一带称为越。 越中山色倒映在水平如镜的溪面上,好看极了。

兰溪棹(zhào )歌
(唐)戴叔伦
凉 月 如 眉 挂 柳 湾 , 越 中 山 色 镜 中 看 。 兰 溪 三 日 桃 花 雨, 半 夜 鲤 鱼 来 上 滩。
作者戴叔伦简介:
戴叔伦(约732-约789),唐代诗人,字幼公,润州金坛(今属江苏)人。年轻时师 事萧颖士。曾任新城令、东阳令、抚州刺史、容管经略使。晚年上表自请为道士。 其诗多表现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调,但《女耕田行》、《屯田词》等篇也反映了人民 生活的艰苦。论诗主张“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 之前”。其诗体裁皆有所涉猎。今存诗二卷,多混入宋元明人作品,需要仔细辨伪。 其他代表作品还有《除夜宿石头驿》等。 给同学们讲一个戴叔伦的小故事呢:唐代著名田园诗人戴叔伦,幼年才思敏捷。一 次,老师带他到郊外游玩,来到一个名叫白店的地方,正好遇见一只白色的公鸡站 在高处啼叫。老师即兴拟出上联:白店白鸡啼白昼; 小叔伦边走边寻思,一直到了日头偏西,还未想出恰当的对句。后来,他们走到一 个叫黄村的地方,恰巧碰到一只黄狗从大门内窜出来,追着他们狂叫。这时,戴叔 伦灵机一动,马上对出下联:黄村黄犬吠黄昏。​
兰溪三日桃花雨。

桃花雨:江南春天桃花盛开时下的雨。 淅淅沥沥的春雨,下了三天,溪水暴涨。
半夜鲤鱼来上滩。

鲤鱼在夜深人静之时纷纷涌上溪头浅滩。
兰溪棹(zhào )歌
(唐)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 越 中 山 色 镜 中 看。 兰 溪 三 日 桃 花 雨, 半 夜 鲤 鱼 来 上 滩。

一弯新月挂在种着柳树的河湾的上空,月光清朗,凉爽宜人。越中山色倒映在水平如镜的溪面上, 好看极了。淅淅沥沥的春雨,下了三天,溪水暴涨,鲤鱼在夜深人静之时纷纷涌上浅滩。 赏析:这是一首模仿民间船歌,描写兰溪山水秀丽和物产富饶的诗。是唐代诗人戴叔伦创作的名篇。 这首诗仿拟民歌的韵致,以清新灵妙的笔触,描写了春夜兰溪江边的山水景色和渔民捕鱼的心态。 写出了兰溪一带的山水之美,渔家的欢快之情,宛如一支妙曲,一幅佳画。使人感到美好的兰溪山 水充满勃勃生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