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红《翠姨之死》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练习及答案
高考——语文小说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专项练习及解析

高考——语文小说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专项练习及解析一、小说类文本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1938 年的较量婵娟宫本傍晚进门的时候,汤文刚把民国十七年日本人血洗济南府的事讲给年幼的儿子。
听人打门,把儿子推回后院,开门迎客。
宫本穿一长袍马褂,面相斯文,手中托一黄绢包起的卷轴,见汤文开门,鞠一躬。
宫本不落坐,环厅踱来踱去,看墙上字画。
“听说府上世代裱画,可当真?”宫本说一口文绉绉的福建官话。
“是。
我汤家有祖训,男不读书为官,故传一裱糊手艺,赖以糊口。
”汤文落座,安静回答。
“汤先生过谦。
济南府人都知道汤先生颇通古字画鉴赏,怎会是一裱画匠?”宫本摆手,一绺小胡子下的嘴角翘起。
汤文感觉那手臂像一把日本战刀,扬起落下都干脆。
“过奖了。
全赖大伙提携,混些许薄名,有口饭吃罢了。
” “汤先生不要自谦。
近日鄙人偶得一画,来府上是请先生指教的。
” 宫本毕恭毕敬将卷轴放在八仙桌上,慢慢打开。
桌面上,赫然是一幅《清明上河图》。
宫本侧脸示意近前观赏。
汤文懒懒站起,含笑俯身细看。
“汤先生,画可是真的?”宫本问。
汤文笑笑:“宫本先生,恕汤某眼拙,实在辨不出真伪。
”宫本眉头一皱,眼中电光一闪,战刀样的手臂猛然扬起又缓缓落下:“汤先生不愿将真相告诉鄙人?” 汤文沉吟一番,作无可奈何状:“不,这画逶迤壮观,定为名家所绘,即使假的,若先生喜欢,作真品藏之,又有何妨?” “汤先生,实不相瞒,此画是前几年你们的皇帝溥仪送我们少佐转交天皇的。
此次鄙人奉命来济南,就是找人鉴定真伪。
此画赝品太多了。
”宫本说完,重新落座。
汤文微笑:“自此画出世,受徽宗皇帝喜爱,用瘦金体题‘清明上河图’并盖上双龙小印,就有历代名家争相临摹,故赝品颇多。
加之此画是巨幅长卷,所绘人物五百多个,牲畜五十多只,各种车船二十多艘,房屋众多,结构严密,临摹非一朝一夕可成。
由此,赝品笔法精湛者不少,毫无差错者却无。
”听完汤文一席话,宫本沉吟好久:“不知汤先生如何知晓此画秘密,可否赐教如何看出为赝品?” 汤文悠然叹一声:“我祖上本御用画师,素喜此画。
文学类文本《生死场》阅读练习及答案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13分)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下面小题。
到都市里去萧红临走时妈妈把自己耳上的银环摘下,并且说:“你把这个带去吧!放在包袱里,别叫人给你抢去,娘一个钱也没有。
若饿肚时,你就去卖掉,买个干粮吃吧!”走出门去还听母亲说:“遇见日本子,你快伏在蒿子下。
”金枝走得很远,走下斜坡,但是娘的话仍是那样在耳边反复:“买个干粮吃。
”她心中乱乱地幻想,她不知走了多远,她像从家向外逃跑一般,速步而不回头。
小道也尽是生着短草,即便是短草也障碍金枝赶路的脚。
日本兵坐着马车,口里吸烟,从大道跑过。
金枝有点颤抖了!她想起母亲的话,很快躺在小道旁的蒿子里。
日本兵走过,她心跳着站起,她四面惶惶在望:母亲在哪里?家乡离开她很远,前面又来到一个生疏的村子,使她感觉到走过无数人间。
红日快要落过天边去,人影横倒地面杆子一般瘦长。
踏过去一条小河桥,再没有多少路途了!哈尔滨城渺茫中有工厂的烟囱插入云天。
金枝在河边喝水,她回头望向家乡,家乡遥远而不可见。
只是高高的山头,山下辨不清是烟是树,母亲就在烟树荫中。
她对于家乡的山是那般难舍,心脏在胸中飞起了!金枝感到自己的心已被摘掉不知抛向何处!她不愿走了,强行走过河桥又转入小道。
前面哈尔滨城在招示她,背后家山向她送别。
小道不生蒿草,日本兵来时,让她躲身到地缝中去吗?她四面寻找,为了心脏不能平衡,脸面过量的流汗,她终于被日本兵寻到。
“你的!……站住。
”金枝好比中了枪弹,滚下小沟去,日本兵走近,看一看她脏污的样子。
他们和肥鸭一般,嘴里发响摆动着身子,没有理她走过去了!他们走了许久许久,她仍没起来,以后她哭着,木桶扬翻在那里,小包袱从木桶滚出。
她重新走起时,身影在地面越瘦越长起来,和细线似的。
金枝在夜的哈尔滨城,睡在一条小街阴沟板上。
那条街是小工人和洋车夫们的街道,连警察也没有,讨饭的老婆和小饭馆的伙计吵架。
满天星火,但那都疏远了!那是与金枝绝缘的物体。
半夜过后金枝身边来了一条小狗,也许小狗是个受难的小狗?这流浪的狗它进木桶去睡。
王阿姨的死阅读理解题

王阿嫂的死萧红草叶和菜叶都蒙盖上灰白色的霜,山上黄了叶子的树,在等候太阳。
太阳出来了,又走进朝霞去。
野甸上的花花草草,在飘送着秋天零落凄迷的香气。
雾气像云烟一样蒙蔽了野花、小河、草屋,蒙蔽了一切声息,蒙蔽了远近的山岗。
满山的雾气退出,男人和女人,在田庄上忙碌着。
羊群和牛群在野甸子间,在山坡间寻食青秋天半憔悴的野花野草。
田庄上只是没有王阿嫂的影子。
竹三爷每天到广场上替张地主支配工人,现在竹三爷派一个正在拾土豆的小姑娘去找王阿嫂。
微信公众号文字游戏厅。
楞三抢着说:“不如我去的好,我是男人走得快。
”不到两分钟的工夫,楞三就跑到王阿嫂的窗前了。
“王阿嫂,为什么不去做工呢?”里面接着就是回答声:“你来得正好,求你到前村把五妹子叫来,我头痛,今天不去做工。
”小环坐在王阿嫂的身边,哭着说:“不是呀!我妈妈扯谎,她的肚子太大了!不能做工,昨夜又是整夜的哭,不知是肚子痛还是想我的爸爸?”王阿嫂的伤心处被小环击打着,她只是用手拍打着小环,意思是不叫小环再说下去。
小环爬上窗台,用她不会梳头的小手,在给自己梳着毛蓬蓬的小辫。
邻家的小猫跳上窗台,蹲踞在小环的腿上,猫像取暖似的迟缓地把眼睛睁开,又合拢来。
远处的山反映着种种样的朝霞的彩色。
山坡上的羊群、牛群,就像小黑点似的,在云霞里爬走。
小环不管这些,①只是在梳自己毛蓬蓬的小辫。
五妹子坐在王阿嫂的身边,炕里蹲着小环,三个人在寂寞着。
后山上不知是什么虫子,一到中午,就吵叫出一种不可忍耐的凄怨情绪来。
小环虽是七岁,但是和一个少女般的会忧愁,会思量。
她听着秋虫吵叫的声音,只是用她的小嘴在学着大人叹气。
小环的父亲是一个雇工,在她还没生下来的时候,她的父亲就死了。
在她五岁的时候母亲也死了。
五岁的小环,开始做个小流浪者了。
从她贫苦的姑家,又转到更贫苦的姨家。
最后她在张地主家过了一年煎熬的生活。
当一天王阿嫂到张家去取米,小环正被张家的孩子们将鼻子打破,满脸是血时,王阿嫂把米袋子丢落在院心,走近小环,给她擦着眼泪和血。
2024年高考语文阅读之萧红小说专练(解析版)

2024年高考语文萧红小说专练萧红作品:《手》《火线外(二章) 》《麦场》《呼兰河传》《林小二》《朦胧的期待》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手萧红在我们的同学中,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手:蓝的,黑的,又好像紫的;从指甲一直变色到手腕以上。
她初来的几天,我们叫她“怪物”。
下课以后大家在地板上跑着也总是绕着她。
关于她的手,但也没有一个人去问过。
她的父亲第一次来看她的时候,说她胖了:“妈的,吃胖了,这里吃的比自家吃的好,是不是?好好干吧!干下三年来,不成圣人吧,也总算明白明白人情大道理。
”在课堂上,一个星期之内人们都是学着王亚明的父亲。
第二次,她的父亲又来看他,她向她父亲要一双手套。
“就把我这副给你吧!书,好好念书,要一副手套还没有吗?等一等,不用忙……要戴就先戴这副,开春啦!我又不常出什么门,明子,上冬咱们再买,是不是?明子!”在接见室的门口嚷嚷着,四周已经是围满着同学,于是他又喊着明子明子的,又说了一些事情。
她的父亲也是青色的手,比王亚明的手更大更黑。
在阅报室里,王亚明问我:“你说,是吗?到接见室去坐下谈话就要钱的吗?”“哪里要钱!要的什么钱!”“你小点声说,叫她们听见,她们又谈笑话了。
”她用手掌指点着我读着的报纸。
校长已说过她几次:“你的手,就洗不净了吗?多加点肥皂!好好洗洗,用热水烫一烫。
早操的时候,在操场上竖起来的几百条手臂都是白的,就是你,特别呀!真特别。
”女校长用她贫血的和化石一般透明的手指去触动王亚明的青色手,看那样子,她好像是害怕,好像微微有点抑止着呼吸,就如同让她去接触黑色的已经死掉的鸟类似的。
“是褪得很多了,手心可以看到皮肤了。
比你来的时候强得多,那时候,那简直是铁手……你的功课赶得上了吗?多用点功,以后,早操你就不用上,学校的墙很低,春天里散步的外国人又多,他们常常停在墙外看的。
等你的手褪掉颜色再上早操吧!”校长告诉她,停止了她的早操。
“我已经向父亲要到了手套,戴起手套来不就看不见了吗?”打开了书箱,取出她父亲的手套来。
萧红《翠姨之死》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练习及答案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翠姨之死萧红三月的原野已经绿了。
郊原上的草,转折了好几个弯儿オ钻出地面,草儿头上还顶着那胀破了种粒的壳,发出一寸多高的芽子,欣幸地钻出了土皮。
放牛的孩子在掀起了墙脚下面的瓦时,找到了一片草芽了,孩子们回到家里告诉妈妈,说:“今天草芽出土了!”妈妈惊喜地说:“那一定是向阳的地方!”春带着强烈的呼唤从这头走到那头……小城里被杨花给装满了,大街小巷到处飞着,像纷纷落下的雪块……春来了,带着呼唤,带着蛊感……翠姨和我的堂哥大概是恋爱了。
翠姨十八九岁,长得窈窕,走起路来沉静而且漂亮,讲起话来清楚地带着一种平静的感情。
翠姨很喜欢我。
因为我在学堂里念书,而她没有,她想什么事我都比她明白。
到夜里,我住在外祖父家里,她就陪着我也住下。
每每睡下就谈,谈过了半夜。
翠姨会弹大正琴,就是前些年所流行在中国的一种日本琴。
她还会吹笛子。
我的堂哥钢琴弹得很好,吹萧吹得也好。
叔叔和哥哥他们都到哈尔滨那些大地方去读书,回到家里,大讲那里男孩子和女孩子之间的故事。
翠姨听了很多的故事。
过了不久,翠姨就订婚了。
她的未来的丈夫,我见过,人长得又矮又小,穿一身蓝布棉袍子,黑马褂,头上戴一顶赶大车的人所戴的四耳帽子。
她不知道那是她的什么人,她只当是哪里来了这样一位乡下的客人。
有一年的冬天,刚过了年,翠姨来到了我家。
伯父的儿子——我的堂哥,正在我家里。
他人很漂亮,很直的鼻子,很黑的眼睛,嘴也好看,头发也梳得好看,人很长,走路很爽快。
大概在我们所有的家族中,没有这么漂亮的人物。
翠姨一直在看堂哥。
翠姨订婚,转眼三年了。
正这时,翠姨的婆家,通了消息来,张罗要娶。
翠姨一听就得病了。
没几天,她的母亲就带着她到哈尔滨办嫁妆去了。
偏偏那带着她采办嫁妆的向导,又是堂哥介绍来的他的同学。
他们住在哈尔滨的秦家岗上,风景绝佳。
那男学生们的宿舍里边,有暖气,洋床。
翠姨带着哥哥的介绍信,像一个女同学似的被他们招待着。
高考文学类文本《呼兰河传》阅读练习及答案(三)

《呼兰河传》阅读练习及答案(三)(三)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7-9题呼兰河传萧红冯歪嘴子把小孩搬到磨房南头那草棚子里去了。
那小孩哭的声音很大,好像他并不是刚刚出生,好像他已经长大了的样子。
那草房里吵得不得了,我想去看看。
这回那女人坐起来了,身上披着被子,很长的大辫子垂在背后,面朝里,坐在一堆草上不知在干什么,她一听门响,一回头。
我看出来了,她就是我们同院住着的老王家的大姑娘,我们都叫她王大姐。
这可奇怪,怎么就是她呢?她一回头几乎是把我吓了一跳。
我转身就想往家里跑。
跑到家里好赶快地告诉祖父,这到底是怎么回事?王大姐看是我,就先向我一笑,她有很大的脸孔,很尖的鼻子,每笑时,她的鼻梁上就皱了一堆的褶。
今天她的笑法还是和从前的一样,鼻梁处堆满了皱褶。
她是很能说能笑的人,她是很响亮的人,她和别人相见之下,她问别人:“你吃饭了吗?”那声音才大呢,好像房顶上落了喜鹊似的。
她的父亲是赶车的,她牵着马到井上去饮水,她打起水来,比她父亲打得更快,三绕两绕就是一桶。
别人看了都说:“这姑娘将来是个兴家立业好手!”她在我家后园里摘莱,摘完临走的时候,常常就折一朵马蛇菜花戴在头上。
她那辫子梳得才光呢,红辫根,绿辫梢,干干净净,又加上一朵马蛇菜花戴在鬓角上,非常好看。
她提着筐子前边走了,后边的人就都指指画画地说她的好处。
老厨子说她大头子大眼睛长得怪好。
有二伯说她膀大腰圆的带点福相。
母亲说她:“我没有这么大的儿子,有儿子就娶她,这姑娘真响亮。
”同院住的老周家三奶奶则说:“哟哟,这姑娘真是一棵大葵花,又高又大,你今年十几啦?”每逢一问,王大姐也总是说:“二十了。
”“二十了,可得给说一个媒了。
”再不然就是,“看谁家有这么大的福气,看吧。
”隔院的杨家的老太太,扒着墙头一看见王大姐就说:“这姑娘的脸红得像一盆火似的。
”现在王大姐一笑还是一皱鼻子,不过她的脸有一点清瘦,颜色发白了许多。
她怀里抱着小孩。
我看一看她,她也不好意思了,我也不好意思了。
河北省唐山市第十一中学2024_2025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河北省唐山市第十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关于“隐”的最早的记载见于《周易》。
其中《遁》卦“天下有山,遁。
君子以远小人,不恶而严”,干脆描述了贤者为远避小人而退藏隐居的状态。
可见,中国隐逸文化兴起的根源正在于人自保的本能,既然无法战胜又不愿合污,那就只好退避现实以求明哲保身。
这不得不说是一种对周遭环境消极的妥协,但在这种妥协中,隐居者却常常意外地获得宣扬个人主见、实现自我价值甚至赢得权力青睐的新渠道。
以至到了《诗经》,《小雅·鹤鸣》已经从上层视角,为隐居之人定下了如“野鸣之鹤”的身份,让隐士成为一种受到官方认可的,高尚、贤能、隐藏锋芒的象征。
而《卫风·考槃》和《陈风·街门》两作,则更让贤人退隐所代表的逍遥和清高意象深化人心,转化为口耳相传的事迹。
中国历史前进到魏晋南北朝时代,社会制度演进所带来的,更加紧密和错综困难的社会关系,则使全身而退的躲藏变得愈发困难。
这样的窘况,让求隐不能的魏晋士人不得不转而寻求精神上的躲避,“隐”这一行为,便从“存在消弭”的基本概念中,产生了名为“逸”的分支,延长出“精神自由”的新倾向。
政权更迭频繁,社会动荡不定,魏晋六朝三百余年间近乎惨烈的政治斗争与战祸征伐,使作为社会上游存在的贵族和士人阶层深陷社会地位与权力流淌的洪流。
他们眼见财宝和地位不再与生俱来却无能为力,终日周旋于身份认知与生存状况的巨大落差中不得解脱,还要时时殚精竭虑,生怕稍有疏忽而招致祸端。
正如《晋书》所说,“魏晋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朝不保夕的剧烈危机感加上囿于现实无处可逃的苦闷,几乎使这三百年间的每一个人都患上了名为“末日迷狂”的集体癔症。
后人提起魏晋风流,无不带着艳羡的语气,言必提“‘六朝’卖菜佣都有烟水色”,殊不知这风雅至极的“烟水色”背后,是多少徒劳无功的苦闷和刻意为之的伪装。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小说专题训练(含答案)——萧红《生死场》

小说专题训练----萧红《生死场》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生死场(节选)萧红冬天女人们预备夏季的衣裳,男人们计虑着怎样开始明年的耕种。
那天赵三进城,他披着两张羊皮回家。
王婆问他:“哪里来的羊皮?——你买的吗?哪来的钱呢?”赵三像有什么事在心中似的,什么也没言语,摇闪的经过炉灶,通红的火光立刻鲜明着。
他走出去了。
夜深的时候他还没有回来,于是王婆就到打鱼村去了。
赵三阔大的喉咙从李青山家的窗纸透出,王婆知道他又是喝过了酒。
当推门的时候,她就说:“什么时候了?还不回家去睡!”这样立刻全屋别的男人们也把嘴角合起来。
王婆感到不能意料了,青山的女人没在家,孩子也不见。
赵三说:“你来干么?回家睡吧!我就去……去……”王婆看了看赵三的神色,她转身出来,她的心徘徊着:青山的媳妇怎么不在家呢?这些人是在做什么?又是一个晚间。
赵三穿好新制成的羊皮小袄出去,夜半才回来,披着月亮敲门。
王婆只道他又是喝过了酒,但他睡的时候,王婆一点酒味也没嗅到:那么出去做了什么呢?总是愤怒地回来!李二婶子拖了她的孩子来了,她问:“是地租加了价吗?”王婆说:“我还没听说。
”李二婶子做出一个确定的表情:“是的呀!你还不知道吗?三哥天天到我家去和他爹商量这事。
我看这种情形非出事不可,他们天天夜晚计算着,就连我,他们也躲着。
昨夜我站在窗外才听到他们说哩:‘打死他吧!那个恶祸。
’你想他们是要打死谁呢?这不是要出人命吗?”李二婶子抚着孩子的头顶,有一点哀怜的样子:“你要劝说三哥,他们若是出了事,像我们怎样活?孩子还都小着哩!”五姑姑和别的村妇们带着她们的小包袱,约会着来的。
踏进来的时候,她们满脸盈笑,但听了这件事,也立刻忧郁起来,一点闲情也没有了。
每个人呆呆地想了想,惊恐地探问了几句。
五姑姑的姐姐,她第一个扭着大圆的肚子走出去,就这样一个连着一个寂寞地走去。
她们好像群聚的鱼似的,忽然有钓竿投下来,她们就四下分行去了!李二婶子仍没有走,她为的是嘱告王婆怎样破坏这件险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翠姨之死
萧红
三月的原野已经绿了。
郊原上的草,转折了好几个弯儿オ钻出地面,草儿头上还顶着那胀破了种粒的壳,发出一寸多高的芽子,欣幸地钻出了土皮。
放牛的孩子在掀起了墙脚下面的瓦时,找到了一片草芽了,孩子们回到家里告诉妈妈,说:“今天草芽出土了!”妈妈惊喜地说:“那一定是向阳的地方!”春带着强烈的呼唤从这头走到那头……小城里被杨花给装满了,大街小巷到处飞着,像纷纷落下的雪块……春来了,带着呼唤,带着蛊感……
翠姨和我的堂哥大概是恋爱了。
翠姨十八九岁,长得窈窕,走起路来沉静而且漂亮,讲起话来清楚地带着一种平静的感情。
翠姨很喜欢我。
因为我在学堂里念书,而她没有,她想什么事我都比她明白。
到夜里,我住在外祖父家里,她就陪着我也住下。
每每睡下就谈,谈过了半夜。
翠姨会弹大正琴,就是前些年所流行在中国的一种日本琴。
她还会吹笛子。
我的堂哥钢琴弹得很好,吹萧吹得也好。
叔叔和哥哥他们都到哈尔滨那些大地方去读书,回到家里,大讲那里男孩子和女孩子之间的故事。
翠姨听了很多的故事。
过了不久,翠姨就订婚了。
她的未来的丈夫,我见过,人长得又矮又小,穿一身蓝布棉袍子,黑马褂,头上戴一顶赶大车的人所戴的四耳帽子。
她不知道那是她的什么人,她只当是哪里来了这样一位乡下的客人。
有一年的冬天,刚过了年,翠姨来到了我家。
伯父的儿子——我的堂哥,正在我家里。
他人很漂亮,很直的鼻子,很黑的眼睛,嘴也好看,头发也梳得好看,人很长,走路很爽快。
大概在我们所有的家族中,没有这么漂亮的人物。
翠姨一直在看堂哥。
翠姨订婚,转眼三年了。
正这时,翠姨的婆家,通了消息来,张罗要娶。
翠姨一听就得病了。
没几天,她的母亲就带着她到哈尔滨办嫁妆去了。
偏偏那带着她采办嫁妆的向导,又是堂哥介绍来的他的同学。
他们住在哈尔滨的秦家岗上,风景绝佳。
那男学生们的宿舍里边,有暖气,洋床。
翠姨带着哥哥的介绍信,像一个女同学似的被他们招待着。
翠姨受了他们不少的尊敬,请她吃大菜,请她看电影。
坐马车的时候,上车让她先上;下车的时候,人家扶她下来。
不用说,买嫁妆她是不痛快的,但那几天,她总算一生中最开心的时候。
她觉得到底是读大学的人好,不野蛮,不会对女人不客气。
经这到哈尔滨去一买嫁妆,翠姨就不愿意出嫁了。
她说她要念书,开初外祖母不肯,到后来,她说若是不让她读书,她是不出嫁的。
念了书,不多日子,人就开始咳嗽,而且整天地闷闷不乐。
翠姨越来越瘦了,堂哥到外祖母家看了她两次,也不过是吃饭、喝酒,应酬了一番,而且说是去看外祖母的。
堂哥回来也并不带回什么欢喜或是什么新奇的忧郁,还是一样和我们打牌下棋。
她的婆婆听说她病重,就急着娶她,因为花了钱,死了不是可惜了吗?翠姨听了,就只盼望赶快死,拼命糟蹋自己的身体。
母亲记起了翠姨,叫堂哥去看翠姨。
母亲拿了一些钱让堂哥给翠姨送去,说是送给她让她随便买点什么吃的。
男子是不好先去专访一位小姐的,,这城里没有这样的风俗。
堂哥进去了,坐在翠姨的枕边,他要去摸一摸翠姨的前额,是否发热,他说:
“好了点吗?”
他刚一伸出手去,翠姨就突然地拉住他的手,而且大声地哭起来了,好像一颗心也哭出来了似的。
堂哥没有准备,就很害怕,不知道说什么,做什么。
堂哥看了看翠姨就退出去了,从此再没有看见她。
……
堂哥不知翠姨为什么死,大家也都心中纳闷。
翠姨坟头的草籽已经发芽了,坟头显出淡淡的青色,常常会有白色的山羊跑过。
接着杨花飞起来了,榆钱飘满了一地。
春天的命运就是这么短。
年轻的姑娘们,三两成双,坐着马车,去选择衣料去了,因为就要换春装了。
她们热心地弄着剪刀,打着衣样,白天黑夜地忙着,不久春装换起来了,只是不见载着翠姨的马车来。
1941.7
(节选自萧红《小城三月》)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A. 堂哥多才多艺,在哈尔滨那样的大地方读过书,受到过新式教育,但面对自己和翠姨之间的爱情,却不敢大胆表达,畏首畏尾,缺少应有的担当。
B. 文中写翠姨未婚夫“人长得又矮又小……”,堂哥则“人很漂亮,很直的鼻子……,通过外貌对比,表现了作者对人物的褒贬之情。
C. 小说以散文化的手法展开叙事,写了翠姨无声无息的人生悲剧,她悄无声息地“活”着,悄无声息地“爱”着,最后悄无声息地“死”去。
D. 文章用语深刻,“春天命运就是这么短”寄托着对翠姨早逝的伤感;结尾写翠姨死后“年轻的姑娘们”欢快地准备春装,则对她们有着鲜明的批判意识。
8. 小说开头画线句子在表达技巧方面有什么特点?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9. 萧红的小说善于通过女性的悲剧命运来揭示人物自身、时代之殇,同时悲剧之中蕴含着独特的价值。
请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
7. C
8. 第一问:运用了拟人、比喻的手法描写三月小城的自然环境特点。
草“转折了好几个弯儿”“欣幸地钻出了土皮”,“春带着强烈的呼唤从这头走到那头”,通过拟人手法写出了小草生命力的顽强,对春天到来的欣喜;将杨花比喻为满天飞舞的雪花,生动贴切地写出了春意之浓。
第二问:①开篇描写的富有生机而美丽的自然环境,为小说中的人物活动提供了典型的场景,以乐衬哀,有力地凸显了主人公翠姨的悲剧命运。
②与结尾春天再次来临,翠姨坟头的落寞形成对比照应,结构更加紧凑,同时春天气息的来临有利于引起读者对当时社会、人物命运等的思考。
9. (1)①(人物自身)翠姨虽然爱着堂哥,但她缺少冲破阻力去追求爱情幸福的勇气和能力,反而以糟蹋自己的身体为代价来反抗包办婚烟,这决定了她“寂灭”的悲剧结局。
②(时代之殇)翠姨的悲剧根源于封建礼教对人们思想的控制,在包办婚姻等封建思想统治下,她无力反抗,最终只能在抑郁痛苦中死去。
(2)蕴含的价值:①翠姨不为别人理解的“死”是对麻木、愚昧的“生”的否定,是对卑下、屈辱的女性生存的否定,是对生命意识觉醒后对无爱无望、麻木苟活的人生形式的否定,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
②翠姨的“死”维护了个体生命的自主和尊严、这种宁“死”而不苟活、不屈服现实的倔强精神,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对不公命运的抗争。
③翠姨的悲剧,向我们发出了作为真正意义上的“人”,其生存状况和人生价值何在的叩问,引起读者的思考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