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溪棹歌阅读答案参考
初一古诗赏析(答案版)

古诗赏析(玄武一模)(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7~8题.(4分)晚春①韩愈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②,惟解漫天作雪飞。
【注】①作者写这首诗时已年近半百.②无才思,此处指杨花榆荚不像百花那样鲜艳美丽.7.对本诗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2分) ( ▲ ) A.本诗描绘了晚春的繁丽景色,流露出诗人对春天的珍惜之情。
B.本诗寓理于景,启示人们要珍惜并抓住时机展示自己的才能。
C. 本诗既表达对人生哲理的严肃思索,又具有活泼幽默的情趣。
D。
“漫天"一词写出了杨花榆荚随风飞舞、欲与飞雪比美的情态。
8.从修辞的角度简要分析画线句的妙处(2分)▲7.(2分)D8.(2分)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描绘出晚春的草、树、花等景物抓住春天将归未归之机争奇斗艳的情景,流露出作者珍惜春天之情.(修辞手法及效果1分,结合语境分析1分.)(高淳一模)7.阅读王安石《梅》,回答问题。
(3分)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这首咏梅诗中,作者分别通过视觉、嗅觉写出了梅花▲,▲的特点,赞颂了▲的人。
7。
(3分)洁白;幽香;品性高洁(沿江区一模)7.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答题。
(4分)月夜忆舍弟①杜甫戍鼓断人行②,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③未休兵。
【注释】①《月夜忆舍弟》:写于安史之乱期间,诗人此时身处异乡.舍弟,指自己的弟弟。
②断人行:指戍楼上的更鼓声响起后,就开始禁止行人通行。
③况乃:何况是. (1)请简析首联“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在诗中的作用。
(2分)▲(2)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A.普天下共一轮明月,本无差别,诗人却偏说“月是故乡明”,体现出诗人对故乡的怀念。
B.颈联上句说兄弟离散,天各一方;下句说家已不存,生死难卜,朴素的叙述中饱含着对弟弟深切的忧思.C.尾联表达了诗人对自己的宽慰:毕竟是战乱,家信不能寄达弟弟手中也是可以理解的。
中考语文诗词鉴赏试题及答案

中考语文诗词鉴赏试题及答案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89题(3分)兰溪棹歌①戴叔伦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注释】①兰溪,在今浙江兰西县西南棹(zhào)歌:船歌8.对兰溪山水的美妙景致,作者主要是通过“□□□”一词启发读者去想象的(分)9.“半夜鲤鱼来上滩”一句极为生动传神,写活了诗歌意境,请你发挥想象,对这句诗的画面加以描写(2分)8.(1分)镜中看9.(2分)示例:鱼抢春(新)水,(调皮地)涌上溪滩,(拨鳍摆尾)啪啪蹦跳铜仁阅读杜牧《赤壁》,回答问题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1)在初中阶段我们学习了几十首古诗词,有的咏史,有的写景,有的叙事……请问杜牧的《赤壁》属于那一种写法?本诗在运用这种写法上有什么特点?(3分)(2)“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一句中“东风”指什么?简要谈谈你对这句诗句的理解(3分)13、3分(1)咏史诗(1分)特点:借史实抒情(2分)3分(2)“东风”指火烧赤壁一事(1分)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以方便,取得胜利的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要重写(2分)河北一、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7~8题门分)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才匕篇,兼怀子由明月儿时有?把酒问青天不多天上官闭,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高处不胜寒鱼生元竟色j勉座上且转朱阁,低绩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国?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婢娟7.请就词中加线句子的内容质疑(只提一个疑问,不作答)(2分)答:8.简析“转朱阁,低椅户,照无眠”一句中加着重号词语的表达效果(2分)答:7.示例一:是在月宫(天上)起舞,还是在人间起舞?示例二:“何似在人间”是说天上好,还是人间好?示例三:“清影”是月亮的影子,还是人的影子?8.“转”和“低”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月光的移动,暗示夜已深沉;“无眠”准确地表现了离别之人因不能团圆而难以放眠的情景(一)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后面题目(4分)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14.本诗首联作者写春望所见一个“”字,使人怵目惊心;一个“深”字,让人虽是写景,但实为抒感,寄情于物,托感于景(2分)15.请对本诗尾联刻画的诗人形象作简要赏析(2分)14. 破满目凄然(意思相近即可)15. 描画出了诗人苍老的形象,展示出了诗人悲凉的心情(意思相近即可)(一)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7—8题(5分)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7.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2分)8.颈联中的“直”、“圆”两字用得十分传神,请说说它们的好处7.(2分)可从诗题“使至塞上”,诗句中“边、居延、汉塞、胡天、大漠、萧关、燕然、属国、都户”等词语(地名、官名)看出这是一首边塞诗8.(3分)“直”字,表现了打磨孤烟的劲拔、坚毅之美(1分);“圆”字,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1分)这两个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塞外雄奇壮观的自然之景,而且巧妙融入了诗人的孤寂情绪(1分)(意思对即可)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8.本诗描绘了一场边关战争,表现了守边将士什么精神?(2分)▲9.“黑云压城城欲摧”是千古名句,试分析其成为名句的原因(3分)▲8.要点:浴血奋战、誓死报国(视死如归,忠君报国)9.示例一:运用比喻、夸张手法,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示例二: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等,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江西落日怅望唐·马戴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9.这首诗是日落时分作者遥望家乡所作,请找出诗中直接表达情感的句子(2分)10.试说说首联中“千里”与“片时”的表达效果(2分)9.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1分);临水不敢照,惊恐平昔颜(1分)10.以“千里”与“片时”作强烈比照,点明云、鸟的自由和飞行之速,进而引发作者久客异地的乡思(大意相同即可)(2分)阅读李清照的两首词,完成第911题(4分)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2022年中考诗词鉴赏汇总

中考语文诗词鉴赏练习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8-9题。
(3分)① 兰溪棹歌戴叔伦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注释】①兰溪,在今浙江兰西县西南。
棹(zhào)歌:船歌。
9.“半夜鲤鱼来上滩”一句极为生动传神,写活了诗歌意境,请你发挥想象,对这句诗的画面加以描写。
(2分)8.(1分)镜中看9.(2分)示例:鱼抢春(新)水,(调皮地)涌上溪滩,(拨鳍摆尾)啪啪蹦跳。
阅读杜牧《赤壁》,回答问题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在初中阶段我们学习了几十首古诗词,有的咏史,有的写景,有的叙事请问杜牧的《赤壁》属于那一种写法?本诗在运用这种写法上有什么特点?(2)“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一句中“东风”指什么?简要谈谈你对这句诗句的理解。
(3分)13、3分(1)咏史诗(1分)。
特点:借史实抒情。
(2分)3分(2)“东风”指火烧赤壁一事(1分)。
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以方便,取得胜利的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要重写(2分)。
一、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7~8题。
门分)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才匕篇,兼怀子由。
明月儿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多。
天上官闭,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高处不胜寒。
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婢娟。
7.请就词中加线句子的内容质疑(只提一个疑问,不作答)。
(2分)答:8.简析“转朱阁,低椅户,照无眠”一句中加着重号词语的表达效果。
(2分)....答:7.示例一:是在月宫(天上)起舞,还是在人间起舞?示例二:“何似在人间”是说天上好,还是人间好?示例三:“清影”是月亮的影子,还是人的影子?8.“转”和“低”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月光的移动,暗示夜已深沉;“无眠”准确地表现了离别之人因不能团圆而难以入眠的情景。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期末考试及参考答案D14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期末考试D14时量:120分钟满分:120分一、基础知识(23分)1、【字词迷宫】下列词语字音和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2、【词语擂台】下面这段文字中,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符合语境.....的一项是()(2分)“门前一树槐,进宝又招财。
”槐树不仅是祥瑞的象征,对人类的贡献也是很① 的。
每逢花期,家乡万亩槐花园里,就弥漫着② 的香气,令人陶醉。
不同于其他的植物秉持着③的理念,在春季竞相开放,槐花花期总是姗姗来迟。
吃货们凝视着枝头鲜嫩的槐花匿笑,翘首等了一年,又可以大饱口福了。
在如此④ 的园子里漫步,仿佛置身于朦胧的梦境,让人流连忘返!A.①慷慨②咄咄逼人③一年之计在于春④美不胜收B.①大方②咄咄逼人③一寸光阴一寸金④琳琅满目C.①慷慨②盛气凌人③一年之计在于春④美不胜收D.①大方②盛气凌人③一寸光阴一寸金④琳琅满目3、【病句诊所】下面四个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青少年时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B.2021年元旦期间,国务院提供的“防控指南”,鼓励企事业单位根据生产、工作情况和职工愿望,灵活安排休假。
C.随着中国对洋垃圾实施进口禁令,使西方国家陷入集体焦虑。
D.2021年1月8日,长沙市教育局通知,今起至寒假结束,师生员工不得开展任何出境或跨省。
4、【语段探微】下面一组句子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①那么这个过程就是修身。
②儒家学说告诉人们,一个人生下来就是一个个体生命,他本身就是善恶并存。
③其实说到底,曾国藩一生的基础就是修行。
④我们要尽量自己去努力把善的东西激发出来,去弘扬扩大。
⑤曾国藩严格的修身自律对我有很大的影响,我从内心深处认同曾国藩的儒家思想。
⑥尽量把恶的东西遏制住,最低底线是不能伤害别人危害社会。
A.⑤②⑥④①③B.②⑤④⑥①③C.⑤②④⑥③①D.⑤②④⑥①③5、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天净沙·秋思》中“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
【最新试题库含答案】《兰溪棹歌》阅读练习及答案

《兰溪棹歌》阅读练习及答案
:
篇一:小学三年级语文阅读训练试题及答案5篇
阅读训练场
一)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14%(2+2+10)
1观日出
看日出须早起。
四点钟还不到,我就起身,沿着海边的
大路,向着东山走去。
我走得很快,不久,便爬上了山顶。
残(cán)云已经散尽了。
几颗晨星在那晴朗的天空中,闪
烁(shuò)着渐渐淡下去的光辉(huī)。
东方的天空泛起了粉红色
的霞(xiá)光。
天边的朝霞变浓变淡,粉红的颜色渐渐变为桔红,以后又变
成鲜红了。
而大海和天空也像起了火似的,通红一片。
就在这时,在那水天融为一体的苍茫远方,一轮红日冉(rán)冉升起。
开始时,它升得很慢,只露出一个弧(hú)形的金边儿。
但是,这金边儿很快地扩大着,扩大着,涌了上来。
到后来,就不是冉冉升起
了,而是猛地一蹦就出了海面。
于是那辽(liáo)阔的天空和大海,一下子就布满了耀(yào)眼的金光。
1.全文有个自然段,?天空泛起了粉红色的霞光?是
在第个自然段讲到的内容。
2.请在文中找出下面各词的反义词,写在括号里。
浓——()慢——()。
艺术技巧(二)——描写技巧

诗 歌 鉴 赏 描 写 技 巧 -
这段描写突出了罗敷的美丽动人,诗歌是怎样体现 的?用了什么手法?
实 虚
有;有据;客观;具体;有 形;当前;已知等。
诗 歌 鉴 赏 描 写 技 巧 -
无;假托;主观;隐者;徒 言;未来;未知等。
C设想的未来之境。
A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 B已逝之景之境。
虚实结合作用: 开拓诗中的意境 ,加强情感。
《江城子》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 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 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 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 ,明月夜,短松冈。
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别
滁
欧阳修
花光浓烂柳轻明,酌酒花前送我行。 我亦且如常日醉,莫教弦管作离声。
,本诗即写当时情景。
诗 歌 鉴 赏 描 写 技 巧 -
注:庆历八年欧阳修由滁州改任扬州知州,滁州父老亲故为作者饯行
问:诗的结句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对诗人抒发情感起 着怎样的作用?请作简要分析。
答:结句主要运用了反衬手法。因为离别在即,所以诗 人在饯别宴会上听到的作为助兴的音乐越是悦耳,内心就 越是感到一种难舍和难受。以喜送反衬伤离,渲染气氛,
表现诗人与当地民众的深情厚意。
早 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问: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9.点面结合
――万事万物都是彼此相互联系的,不是 孤立存在的,被描写的景物也一样,它们总 是和周围的景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 ,我们在写景状物时,不能孤立地静止地写 主体物,还必须写主体物周围的联系物,点 面结合,烘云托月,使主体形象更丰满,更 有特色。往往得到指出一点,隐括全面的效 果。
中考古诗阅读专题训练与答案

中考语文课外古诗词阅读题1.阅读下面这首古诗,按要求答题。
秋日行村路[宋]乐雷发儿童篱落带斜阳,豆荚姜芽社肉①香。
一路稻花谁是主?红蜻蛉伴绿螳螂。
【注释】①社肉:祭土地神的肉。
(1)“一路稻花谁是主?红蜻蛉伴绿螳螂”是千古名句,句中“伴”字用得妙,请写出你的理解。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答题。
淮上渔者(唐)郑谷白头波上白头翁,家逐①船移江浦②风。
一尺鲈鱼新钓得,儿孙吹火获③花中。
【注释】①逐:跟随。
②浦:水边,岸边。
③获:草本植物,形状像芦苇。
⑴.本诗第二句中体现渔家生活特点的两个字是、。
⑵.诗的三、四句展现了怎样的情景?请用几句话进行描述。
3.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访城西友人别墅雍陶澧水①桥西小路斜,日高犹未到君家。
村园门巷多相似,处处春风枳壳花②。
【注释】①澧(lǐ)水:指唐代的澧州城(今湖南北部的澧县)。
②枳(zhǐ)壳花:枳树的花。
⑴.诗中“犹未”二字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⑵.这首诗只写村野风光,没有具体写友人和别墅,这样写符合题意吗?为什么?。
4.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回答问题。
移家别湖上亭戎昱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⑴.补充点评。
诗人搬家作别久住的湖上亭,亭边柳条、藤蔓轻展,枝头黄莺鸣声悠悠,一“系”一“啼”别有意味,仿佛是它们之情的自然流露。
⑵.完成随感。
花草本是无情物,但诗人笔下的一草一木却多情多义,那是因为。
5.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移家别湖上亭戎昱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①离情。
黄莺久住浑②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注释】①系:jì,牵连。
②浑:简直。
①诗中描写诗人搬家时的心情。
②请从写法上说说最后一句诗的妙处。
6.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回答问题。
书院二小松唐·李群玉一双幽色出凡尘,数粒秋烟二尺鳞。
从此静窗闻细韵,琴声长伴读书人。
【注释】秋烟:比喻小松初生的枝叶。
⑴.诗中“”、“”两个词写出了二小松“小”的特点。
湖北省武汉市青山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解析版)

湖北省武汉市青山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一、(10分)1.(10分)阅读下面的实用类文本,完成问题。
新闻写作,如何做到“读者视角”?①在新媒体时代,大多数作者都有着强烈的表达欲,都擅长写自己的情绪,让更多的人通过文章了解自己,达到与人沟通的目的。
但是他们的文章阅读量很低,你可能需要把自己当作一名读者,思考读者喜欢什么样的文章,这样才能引起读者的关注。
②谈到新闻写作,有些新闻工作者会把注意力集中在语言怎样表达更优美,如何修饰等上面,他们却会花更多的时间、精力去了解读者需要什么,并用最简单直接的语言来影响和满足读者的感受③比如我们来看看下面这则新闻报道的标题:2019年河南高考分数线发布:一本文536一本理502——河南教育考试院网站④这则标题用词方面是不是没有华丽的辞藻?但是,如果你是2019年河南高考的考生,你会不会关注这个新闻?如果你是2019年河南高考生家长、亲戚朋友,读者对于新闻的关注,首先看中的并不是他的词句是否优美,要想写好新闻,有一个根本的原则就是:充分了解读者的需求和感受是什么,这样才能够更好的赢得读者的关注。
⑤互联网时代下,当今媒体愈发激烈竞争,其归根到底就是对读者群的竞争。
如何抓住读者心理,成为了媒体及新闻工作者报道工作的重点。
就拿2020年重庆吊水洞煤矿“12•4”重大火灾事故为例,消息发出后,但是,从当今老百姓对社会的参与意识来讲,反思这种事故为什么频发。
通过对死难者善后情况的报道,人们还会联想到赔偿、保险问题,读者对新闻事件的了解从过去被动的“告诉我“变为主动的“我要知道”。
从简单的知晓事情真相发展过程变为思考事件的前因后果。
这就是读者阅读需求的变化,从而引发媒体报道的变化,转变思维,站在读者的视角,找出其中与读者的兴趣点相契合的部分,进行报道。
⑥那么,如何摸准读者的需求,做到以读者的视角介入新闻,也是一个系统。
在采写新闻时,一方面运用系统思维,弄清新闻事件的前因后果,另一方面,放在与其他系统的联系中去判断读者更关心的点是什么、更想知道的是什么,从而做出自己正确的判断(1)下列对“新闻写作”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新媒体时代,大多数作者希望更多的人通过文章了解自己,结果事与愿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兰溪棹歌阅读答案参考
导语:《兰溪棹歌》是唐代诗人戴叔伦创作的名篇。
此诗描写了春夜兰溪江边的山水美景和渔民的欢乐心情。
全诗四句。
前两句是写月光下的月、树、河湾和倒映在水中的山,诗句写得纤丽、秀气;后两句给人的感觉则全然不同,像是引用了民间流传的物候语,朗朗上口,朴实无华,又令人置信地叙述一个事实:春雨一下,兰溪江的鱼就多起来了。
前后诗句文笔虽然不同,却协调地组合了一幅春江月夜图。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注]兰溪:今浙江县名,在金华市东北,因境内有兰溪而得名。
棹歌:乐府瑟调曲有《棹歌行》,指渔民的船歌。
“凉月”二句:意思是如眉的新月挂在柳梢,越地山色倒映水中。
王逸少云:“山阴路上行,如在镜中游。
”(《舆地志》)“兰溪”二句:“三日”,农历三月初三,上巳日,和“凉月如眉”扣紧。
春日鲤鱼溯水上游产卵,因此在寂静的夜中能听到鱼儿上滩泼剌声。
阅读题
1.诗的第一句从什么角度写,第二句从什么角度写,这两句诗勾勒出一个怎样的境界?
2.整首诗,从头至尾没有写到“人”,也没有写到“情”,而读来使人感到景中有人,景中有情,问:诗中的人是怎样的形象?情是怎样
————来源网络搜集整理,仅供个人学习查参考
的情?
参考答案
1答:仰视低头勾勒出月色秀朗、溪水清澈的兰溪山色,朦胧飘渺,使人如同坠如仙境。
2答:写出渔民欣快欢畅之情,整个画面使人感到兰溪山水充满着蓬勃生机。
[鉴赏提示]
这是一首模仿民间船歌,描写兰溪山水秀丽和物产富饶的诗。
首句是抬头仰望天空,写出月色的秀朗,又点出春雨过后凉爽宜人的气候。
并描绘出一幅月挂梢头,光泻兰溪,细绦弄影,溪月相映增辉的情景图。
第二句是低头观看溪水,把兰溪山水写得极为飘逸迷人。
第三、四句写一连三天的春雨,溪水猛涨,鱼群联翩而来的情景。
“桃花雨”不仅明示季节,更见美景快情:春水盎盎,鱼抢新水,调皮地涌上溪头浅滩,拨鳍摆尾,啪啪蹦跳,看到这种情景,怎不使人从心底漾起欢乐之情!这首诗前两句写静景,后两句写动景,不见一个“人”字,不写一个“情”字,读来却使人感到景中有人,情意盎然。
[兰溪棹歌阅读答案参考]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