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精神分裂症病例管理规范

合集下载

社区精神病管理制度模板

社区精神病管理制度模板

一、总则为加强社区精神病管理工作,保障精神病患者身心健康,维护社区和谐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社区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二、组织机构与职责1. 成立社区精神病管理领导小组,负责社区精神病管理工作的统筹规划、组织实施和监督考核。

2.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立精神病管理办公室,负责具体实施精神病管理工作。

3. 居民委员会协助开展精神病管理工作,包括患者信息收集、随访管理、宣传教育等。

三、工作内容1. 精神病患者的登记与信息管理(1)对辖区内新发现的、疑似精神病患者的信息进行登记,建立档案。

(2)定期更新患者信息,确保档案的准确性。

2. 精神病患者的随访管理(1)按照分级管理原则,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了解病情变化。

(2)对病情稳定的患者,每季度随访一次;病情波动较大的患者,每月随访一次。

(3)随访过程中,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康复指导,帮助患者回归社会。

3. 精神病患者的康复与治疗(1)协助患者接受正规治疗,提高治愈率。

(2)根据患者病情,推荐适合的康复机构。

(3)开展家庭康复指导,提高患者及家属的康复意识。

4. 精神病患者的宣传教育(1)定期开展精神病防治知识讲座,提高居民对精神病的认识。

(2)利用宣传栏、宣传册等载体,普及精神病防治知识。

(3)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居民的心理素质。

四、工作要求1. 社区精神病管理工作人员应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接受相关培训。

2. 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作,形成工作合力。

3. 对患者信息严格保密,确保患者隐私权。

4. 定期开展工作总结,分析问题,改进工作。

五、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2. 本制度由社区精神病管理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3. 本制度如有未尽事宜,由社区精神病管理领导小组根据实际情况予以修订。

注:本模板仅供参考,具体内容可根据社区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社区病历管理制度

社区病历管理制度

社区病历管理制度一、结构化管理(一)患者信息管理1. 病历档案管理每个患者在社区诊所建立一个病历档案,包括基本信息、就诊记录、检查结果、诊断结果、治疗方案等内容,并妥善保存和保管。

2. 信息录入医务人员根据患者的就诊情况,将相关信息录入病历系统中,确保信息准确完整。

3. 病历管理软件社区诊所应购买现代化的病历管理软件,方便记录、查询和管理患者病历信息。

(二)病历查阅1. 病历查阅权限医务人员需按照权限要求进行病历查阅,不得随意查阅与自己诊疗无关的病历信息。

2. 查阅记录系统应自动记录每次病历查阅的时间、人员和目的,以便随时追溯。

(三)病历整理1. 病历编写医生应当按照规范的格式和要求编写病历,包括主诉、现病史、既往史、个人史、家族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及诊断和治疗方案等内容。

2. 病历整理每个病历应当按照时间顺序整理,重要病历应妥善保管并便于随时查阅。

(四)病历归档1. 归档要求对于已诊断完毕的患者,应将其病历归档,并按照规定的时间进行销毁。

2. 归档管理医务人员应按照规定的程序,将病历归档并标注好相关信息,以便以后查阅。

二、保密管理(一)隐私保护1. 保密责任医务人员应认识到患者病历信息的保密重要性,不得随意泄露患者隐私。

2. 信息披露除了患者本人或其法定监护人外,未经患者同意,不得将患者病历信息披露给第三方。

(二)数据安全1. 数据备份社区诊所应定期进行病历数据的备份,确保数据安全不丢失。

2. 数据加密诊所病历系统应进行数据加密,防止病历信息被非法获取和使用。

(三)违规处理1. 违规处罚对于泄露患者隐私或违反保密规定的医务人员,将按照规定进行严肃处理。

2. 隐私培训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隐私保护和数据安全的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保密能力。

三、使用规范(一)规范操作1. 病历填写医生应按照规范操作流程,填写完整病历,确保信息准确清晰。

2. 病历修改病历一经填写,如需修改,应按规定的程序进行,并在修改记录中注明原因和时间。

档案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社区管理规范

档案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社区管理规范
7. 本次随访分类:根据从上次随访到本次随访期间患者旳 总体状况进行选择
8. 与否转诊:根据患者本次随访旳状况,拟定与否要转诊, 若给出患者转诊建议,填写转诊医院旳具体名称。
9. 用药状况:根据患者旳总体状况,填写患者即将服用旳 抗精神病药物名称,并写明用法
10.康复措施:根据患者本次随访旳状况,给出应采用旳康 复措施,可以多选
告知开展患者管理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乡镇卫生院
表1-4复印件
登记确 诊患者
辖区
《居民个人健康档案》
常住 表1-1 人口
线索调查
知情批准 表1-2
县级精防机构
全国重性 精神疾病 管理治疗 信息系统
重性精神疾病
出院告知
危及别人
表1-3,1-4
生命安全 或严重影 响社会秩
110
患者报告 公安机关
执业医师 诊断与
8.患病对家庭社会旳影响:根据患者从第一次发病 到填写此表之时旳状况,若未发生过,填写 “0”;若发生过,填写相应旳次数。
轻度滋事:是指公安机关出警但仅作一般教育等解 决旳案情,例如患者打、骂别人或者扰乱秩序, 但没有导致生命财产损害旳,属于此类。
肇事:是指患者旳行为触犯了我国《治安管理处分 法》但未触犯《刑法》,例如患者有行凶伤人毁 物等,但未导致被害人轻、重伤旳。
肇祸:是指患者旳行为触犯了《刑法》,属于犯罪 行为旳。
9.关锁状况:关锁指出于非医疗目旳,使用某种工 具(如绳索、铁链、铁笼等)限制患者旳行动自 由
第15页
《重性精神疾病患者随访服务登记表》 填表阐明
1.目前症状:从上次随访到本次随访期间发生旳状况 2.自知力:是患者对其自身精神状态旳结识能力
自知力完全:患者精神症状消失,真正结识到自己有病,能 透彻结识到哪些是病态体现,并以为需要治疗 自知力不全:患者承认有病,但缺少对旳结识和分析自己病 态体现旳能力 自知力缺失:患者否认自己有病

第三版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服务规范

第三版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服务规范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服务规范一、服务对象辖区内常住居民诊断明确、在家居住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

主要包括精神分裂症、分裂情感性障碍、偏执性精神病、双相情感障碍、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

二、服务内容(一)患者信息管理在将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纳入管理时,需由家属提供或直接转自原承担治疗任务的专业医疗卫生机构的疾病诊疗相关信息,同时为患者进行一次全面评估,为其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并按照要求填写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个人信息补充表。

(二)随访评估对应管理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每年至少随访4次,每次随访应对患者进行危险性评估;检查患者的精神状况,包括感觉、知觉、思维、情感和意志行为、自知力等;询问和评估患者的躯体疾病、社会功能情况、服药情况及各项实验室检查结果等。

其中,危险性评估分为6级0级:无符合以下1~5级中的任何行为。

1级:口头威胁,喊叫,但没有打砸行为。

2级:打砸行为,局限在家里,针对财物,能被劝说制止。

3级:明显打砸行为,不分场合,针对财物,不能接受劝说而停止。

4级:持续的打砸行为,不分场合,针对财物或人,不能接受劝说而停止(包括自伤、自杀)。

5级:持械针对人的任何暴力行为,或者纵火、爆炸等行为,无论在家里还是公共场合。

(三)分类干预根据患者的危险性评估分级、社会功能情况、精神症状评估、自知力判断,以及患者是否存在药物不良反应或躯体疾病情况对患者进行分类干预。

1.病情不稳定患者。

若危险性为3~5级或精神症状明显、自知力缺乏、有严重药物不良反应或严重躯体疾病,对症处理后立即转诊到上级医院。

必要时报告当地公安部门,2周内了解其治疗情况。

对于未能住院或转诊的患者,联系精神专科医师进行相应处置,并在居委会人员、民警的共同协助下,2周内随访。

2.病情基本稳定患者。

若危险性为1~2级,或精神症状、自知力、社会功能状况至少有一方面较差,首先应判断是病情波动或药物疗效不佳,还是伴有药物不良反应或躯体症状恶化。

分别采取在规定剂量范围内调整现用药物剂量和查找原因对症治疗的措施,2周时随访,若处理后病情趋于稳定,可维持目前治疗方案,3个月时随访;未达到稳定者,应请精神专科医师进行技术指导,1个月时随访。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服务规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服务规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服务规范一、服务对象辖区内常住居民中诊断明确、在家居住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

主要包括精神分裂症、分裂情感性障碍、偏执性精神病、双相情感障碍、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

二、服务内容(一)患者信息管理在将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纳入管理时,需由家属提供或直接转自原承担治疗任务的专业医疗卫生机构的疾病诊疗相关信息,同时为患者进行一次全面评估,为其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并按照要求填写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个人信息补充表。

(二)随访评估对应管理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每年至少随访4次,每次随访应对患者进行危险性评估;检查患者的精神状况,包括感觉、知觉、思维、情感和意志行为、自知力等;询问和评估患者的躯体疾病、社会功能情况、用药情况及各项实验室检查结果等。

其中,危险性评估分为6级。

0级:无符合以下1-5级中的任何行为。

1级:口头威胁,喊叫,但没有打砸行为。

2级:打砸行为,局限在家里,针对财物,能被劝说制止。

3级:明显打砸行为,不分场合,针对财物,不能接受劝说而停止。

4级:持续的打砸行为,不分场合,针对财物或人,不能接受劝说而停止(包括自伤、自杀)。

5级:持械针对人的任何暴力行为,或者纵火、爆炸等行为,无论在家里还是公共场合。

(三)分类干预根据患者的危险性评估分级、社会功能状况、精神症状评估、自知力判断,以及患者是否存在药物不良反应或躯体疾病情况对患者进行分类干预。

1.病情不稳定患者。

若危险性为3~5级或精神症状明显、自知力缺乏、有严重药物不良反应或严重躯体疾病,对症处理后立即转诊到上级医院。

必要时报告当地公安部门,2周内了解其治疗情况。

对于未能住院或转诊的患者,联系精神专科医师进行相应处置,并在居委会人员、民警的共同协助下,2周内随访。

2.病情基本稳定患者。

若危险性为1~2级,或精神症状、自知力、社会功能状况至少有一方面较差,首先应判断是病情波动或药物疗效不佳,还是伴有药物不良反应或躯体症状恶化,分别采取在规定剂量范围内调整现用药物剂量和查找原因对症治疗的措施,2周时随访,若处理后病情趋于稳定者,可维持目前治疗方案,3个月时随访;未达到稳定者,应请精神专科医师进行技术指导,1个月时随访。

精神分裂症病例管理基本数据集标准

精神分裂症病例管理基本数据集标准
CV0218.01家庭和社会关系代码
HRB04.04.048
HR42.02.111
精神分裂症患者初次发病年龄(岁)
患者首次出现精神分裂症症状的周岁年龄,计量单位为岁
N
N..2
HRB04.04.049
HR51.01.202
既往精神类疾病诊断名称
患者既往诊断精神类疾病的名称的记录
S
AN..50
HRB04.04.050
WS/T 306-2009 卫生信息数据集分类与编码规则
WS/TXXX-2009 健康档案基本数据集编制规范
2008 社区卫生服务技术规范丛书《社区精神分裂症病例管理(试用)》
2008 社区卫生服务技术规范丛书《社区居民健康档案(试用)》
13
WS/TXXX-2009中包含的术语和缩略语适用于本标准,本标准中仅列出未包含的术语和缩略语。
13.1
3.1.1
精神分裂症病例管理
根据医生对诊断明确、病情稳定、处于维持期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管理的工作流程,并将此过程分为评估、分类和处理三个步骤。
3.1.2
精神分裂症病例管理适宜技术ProperTechnology OfSchizophrenicsCaseManagement
根据循证医学证据,对精神分裂症的非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康复、紧急转诊等提供的多方面服务的技术操作规程。
S
A..20
HRB04.04.014
HR03.00.004.06
地址-门牌号码
地址中的门牌号码
S
AN..20
HRB04.04.015
HR03.00.005
邮政编码
由阿拉伯数字组成,用来表示与地址对应的邮局及其投递区域的邮政通信代号

第三版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服务规范

第三版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服务规范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服务规范一、服务对象辖区内常住居民诊断明确、在家居住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

主要包括精神分裂症、分裂情感性障碍、偏执性精神病、双相情感障碍、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

二、服务内容(一)患者信息管理在将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纳入管理时,需由家属提供或直接转自原承担治疗任务的专业医疗卫生机构的疾病诊疗相关信息,同时为患者进行一次全面评估,为其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并按照要求填写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个人信息补充表。

(二)随访评估对应管理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每年至少随访4次,每次随访应对患者进行危险性评估;检查患者的精神状况,包括感觉、知觉、思维、情感和意志行为、自知力等;询问和评估患者的躯体疾病、社会功能情况、服药情况及各项实验室检查结果等.其中,危险性评估分为6级0级:无符合以下1~5级中的任何行为.1级:口头威胁,喊叫,但没有打砸行为.2级:打砸行为,局限在家里,针对财物,能被劝说制止.3级:明显打砸行为,不分场合,针对财物,不能接受劝说而停止。

4级:持续的打砸行为,不分场合,针对财物或人,不能接受劝说而停止(包括自伤、自杀)。

5级:持械针对人的任何暴力行为,或者纵火、爆炸等行为,无论在家里还是公共场合.(三)分类干预根据患者的危险性评估分级、社会功能情况、精神症状评估、自知力判断,以及患者是否存在药物不良反应或躯体疾病情况对患者进行分类干预.1.病情不稳定患者。

若危险性为3~5级或精神症状明显、自知力缺乏、有严重药物不良反应或严重躯体疾病,对症处理后立即转诊到上级医院。

必要时报告当地公安部门,2周内了解其治疗情况.对于未能住院或转诊的患者,联系精神专科医师进行相应处置,并在居委会人员、民警的共同协助下,2周内随访。

2.病情基本稳定患者。

若危险性为1~2级,或精神症状、自知力、社会功能状况至少有一方面较差,首先应判断是病情波动或药物疗效不佳,还是伴有药物不良反应或躯体症状恶化.分别采取在规定剂量范围内调整现用药物剂量和查找原因对症治疗的措施,2周时随访,若处理后病情趋于稳定,可维持目前治疗方案,3个月时随访;未达到稳定者,应请精神专科医师进行技术指导,1个月时随访。

第三版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服务规范

第三版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服务规范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服务规范一、服务对象辖区内常住居民诊断明确、在家居住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

主要包括精神分裂症、分裂情感性障碍、偏执性精神病、双相情感障碍、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

二、服务内容(一)患者信息管理在将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纳入管理时,需由家属提供或直接转自原承担治疗任务的专业医疗卫生检查患4。

同协助下,2周内随访。

2.病情基本稳定患者。

若危险性为1~2级,或精神症状、自知力、社会功能状况至少有一方面较差,首先应判断是病情波动或药物疗效不佳,还是伴有药物不良反应或躯体症状恶化。

分别采取在规定剂量范围内调整现用药物剂量和查找原因对症治疗的措施,2周时随访,若处理后病情趋于稳定,可维持目前治疗方案,3个月时随访;未达到稳定者,应请精神专科医师进行技术指导,1个月时随访。

3.病情稳定患者。

若危险性为0级,且精神症状基本消失,自知力基本恢复,社会功能处于一般或良好,无严重药物不良反应,躯体疾病稳定,无其他异常,继续执行上级医院制定的治疗方案,3个月时随访。

4.每次随访根据患者病情的控制情况,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生活技能训练等方面的康复指导,对家属提供心理支持和帮助。

(四)健康体检在患者病情许可的情况下,征得监护人与(或)患者本人同意后,每年进行1次健康检查,可与随访相结合。

内容包括一般体格检查、血压、体重、血常规(含白细胞分类)、转氨酶、血糖、心电图。

三、服务流程(二)与相关部门加强联系,及时为辖区内新发现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建立健康档案并根据情况及时更新。

(三)随访包括预约患者到门诊就诊、电话追踪和家庭访视等方式。

(四)加强宣传,鼓励和帮助病人进行生活功能康复训练,指导患者参与社会活动,接受职业训练。

五、工作指标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规范管理率=年内辖区内按照规范要求进行管理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人数/年内辖区内登记在册的确诊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人数×100%。

六、附件1.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个人信息补充表2.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严重精神障碍患者随访服务记录表七、附录(参考指南和规范)《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规范(2012年版)》(略)附件1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个人信息补充表姓名:编号□□□-□□□□□附件1填表说明:1.对于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在建立居民健康档案时,除填写个人基本信息表外,还应填写此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意志行为:
低级意志和高级意志


2020/3/31
成都市精神卫生中心
18
知觉障碍(disorders of perception)
✓幻听(auditory hallucination) 凭空闻语,带有评论性和命令性
✓思维化声(思维鸣响)(thought hearing) 自己的思维变成声音听到了
发率高达80% ✓ 致残率高:五种残疾之一 ✓ 疾病负担(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GBD):包
括本人、家庭和社会
2020/3/31
成都市精神卫生中心
16
精神分裂症的临床表现
精神活动的三个组成部分
✓ 认知:
感觉、知觉、思维、记忆、注意、智力、自知力、定向力
✓情感:
内心体验和外在表现
✓ 自知力完全:承认有病,并能透彻地分析症状,
有求治愿望
2020/3/31
成都市精神卫生中心
22
情感障碍(Emotional Disorders)
✓情感倒错 ✓欣快
2020/3/31
成都市精神卫生中心
23
意志(volition)行为障碍
✓ 意向倒错 ✓ 木僵 ✓ 缄默症 ✓ 精神运动性兴奋
2020/3/31
2020/3/31
成都市精神卫生中心
2
精神卫生医疗机构--职责
✓ 1.负责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行精神卫生岗 位培训,并组织相关考核。
✓ 2.每月一次指导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精神 疾病的早期防治,提供心理健康咨询与辅导。
✓ 3.对常见精神疾病进行诊断,拟定治疗方案 并随时接受社区服务机构相关人员的业务咨 询。
✓ 社区医生和专科医生之间形成双向转诊的合作制度
2020/3/31
成都市精神卫生中心
5
《规范》特点
✓方法:社区个案管理 ✓标准:
✓精神症状是否改善 ✓自知力是否恢复 ✓社会功能是否恢复
✓目标:
通过提供基本的医疗卫生服务,控制 医
疗费用,促进精神疾病患者早日融入社会,达 到真正的康复。
2020/3/31
2020/3/31
成都市精神卫生中心
19
思维过程障碍
✓思维松弛——不知所云 ✓思维破裂——词的杂拌 ✓思维中断——思潮突然中止 ✓思维云集——异己思想突然大量涌现
2020/3/31
成都市精神卫生中心
20
思维内容障碍——妄想
✓ 妄想(delusion)是诊断精神病的分水岭,具有三 大特征:歪曲事实、坚信不移、个人独有
认知障碍:信息整合能力,执行功能
2020/3/31
成都市精神卫生中心
26
精神症状的判定
✓ “纵向比较”——将病人的目前表现与其既往的一 贯表现相比较;
✓ “横向比较”——与同类人进行比较。有明显的 异常,用其他原因不能解释,才可以认定是精神 异常。
成都市精神卫生中心
6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的对象—— 是在精神卫生医疗机构
确定诊断、并有明确治疗方案的 精神分裂症患者
2020/3/31
成都市精神卫生中心
7
社区精神分裂症病例管理流程图
2020/3/31
成都市精神卫生中心
8
随访中的注意事项
✓根据病情,定期访视,做好随访记录 ✓督促服药,注意复发征兆,及时采取措施 ✓危机干预: ✓当患者出现肇事苗头时,一方面加强看管,
✓精神分裂症基本知识的了解 ✓预防复发 ✓抗精神病药物治疗 ✓家庭护理 ✓精神康复
2020/3/31
成都市精神卫生中心
11
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
什么“分裂”了?
知 情意
意 情

2020/3/31
成都市精神卫生中心
13
“分裂”的含义
✓具有思维、情感、意志行为等多方面 的障碍
✓个体的精神活动与环境不协调
2020/3/31
成都市精神卫生中心
3
目录
✓对《规范》的理解 ✓相关知识
✓精神分裂症 ✓防复发 ✓抗精神病药物治疗 ✓家庭护理 ✓精神康复
2020/3/31
成都市精神卫生中心
4
《规范》特点
✓社区医生和专科医生各司其职
✓ 社区医生——在社区开展精神分裂症病例的管理和 康复
✓ 专科医生——确定诊诊和制定并调整治疗方案,以 及对急症(暴力攻击、自伤自杀、拒绝治疗等)患 者的处置,并对社区医生提供技术指导
✓ Sch.常见的妄想有:关系妄想、被害妄想、夸 大妄想、罪恶妄想、嫉妒妄想、钟情妄想等
✓ 具诊断意义的妄想:内心被揭露感、被控制感
2020/3/31
成都市精神卫生中心
21
自知力(Insight)
自知力是指病人对其自身精神状态的认识能力
✓ 自知力缺失:对所有的症状都否认是病态表现, 拒绝治疗
✓ 自知力不全:有些“病感”,但不能具体分析 症状;承认部分症状是病,对其他症状予以否 认
另一方面需要和专科医生联系,采取措施
2020/3/31
成都市精神卫生中心
9
随访中的注意事项
✓协助并督促转诊 ✓提供心理疏导,解决具体困难 ✓指导康复 ✓鼓励和帮助病人进行生活训练,参与社
会活动、接受职业训练 ✓科普宣教,指导家属
2020/3/31
成都市精神卫生中心
10
目录
✓对《规范》的理解 ✓相关知识
2020/3/31
成都市精神卫生中心
14
Sch.的病因
✓病因未明 ✓“气死人不偿命”——精神刺激只是发
病的诱因(Inducer),不是病因(cause) ✓有遗传倾向,但不是遗传性疾病
2020/3/31
成都市精神卫生中心
15
Sch.的危害
✓ 患病率高:世界1%,中国0.65% ✓ 住院率最高:占精神科住院患者的2/3 ✓ 复发率高:首次发作治愈后的两年内,停药复
《社区精神分裂症病例管理规范》 培训
成都市第四人民医院 王洪明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职责
✓ 1.配合精神卫生医疗机构或精神科专业人员, 查清本社区精神疾病的发病人数,建立精神 疾病患者的健康档案。
✓ 2.参与常见精神疾病的早期防治,开展心理 健康咨询与辅导,识别常见精神疾病,并指 导转诊。
✓ 3.在精神卫生医疗机构的指导下开展社区精 神疾病患者的服药督导和病情监测管理。
成都市精神卫生中心
24
症状归类
✓ 阳性症状(positive symptoms) ✓ 阴性症状(negative symptoms) ✓ 认知障碍(cognitive dysfunction)
2020/3/31
成都市精神卫生中心
25
阳性症状 :
✓ 幻觉 ✓ 妄想 ✓ 思维紊乱
阴性症状:
✓ 思维贫乏( poverty of thought ) ✓ 情感淡漠 ( apathy ) ✓ 意志缺乏( abulia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