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沭地震构造带
郯庐断裂带中段(沂沭断裂带)电性结构研究与孕震环境

D ) 1.99ji n00—7321.304 ( :036/. s.0153.000.1 I s
Ana y i f e e t i t uc u e of t e c n r lTa Lu f u tz n l ss o l c r c s r t r h e t a n— a l o e
N )a ds imo e i c n iin n es g nc o dt .Chn s J.Ge p y .(n C ie e ,2 1 ,5 3 : 0 ~ 6 1 D0I 1 . 9 9 j is . 0 15 3 . o iee o h s i hn s ) 0 0 3( ) 6 5 l , : 0 3 6 /.sn 0 0 — 7 3
1E rh u k mi i r t no h n d n o ic , ia 5 0 4 C ia atq a e Ad ns a i f S a g o g Pr vn e J n n 2 0 1 , hn t o
2 I si t o oo y, h n a t q a e mi i r t n, e i g 1 0 2 , h n n t u e f Ge lg C iaE rh u k t Ad n s a i B i n 0 0 9 C ia t o j
第 5 卷 第 3期 3
21 0 0年 3月
地
球
物
理
学
报
Vo. 3,No 3 15 .
M a .,20 0 r 1
CHI NES J E 0URNAL 0F GE0PH YS CS I
张 继 红 , 国泽 , 赵 肖骑彬 等. 庐 断 裂 带 中段 ( 沭 断 裂 带 ) 郯 沂 电性 结 构 研 究 与 孕 震 环 境 . 球 物 理 学 报 ,0 0 5 ( ) 6 5 61 地 2 1 ,3 3 :0 ~ 1 ,
沂沭断裂带跨断层形变异常及其解释

短水 准也 曾因应 力 的增 强 出现 过显 著 的形变 异常 变
化 , 有的测点曾出现短期异常对应过 附近发生的 地震 J说 明沂沭 断 裂带 南 段 是 应力 应 变 变 化 的 敏 ,
感地 带 , 也说 明跨 断层 短 水 准 也 具有 一 定 的监 测地
震前 兆 的能力 。
2 场地概况及异常分析
第 3 卷 第4 1 期
2011年 8月
大 地 测 量 与 地 球 动 力 学
J OURN EO S AND GE AL OF G DE Y ODYNA C MI S
Vo . No 4 J 31 . Au ., 011 g 2
文 章编 号 :6 15 4 (0 )40 1 -4 1 7 -9 2 2 1 0 -0 80 1
沂 沭 断 裂 带 跨 断 层 形 变 异 常 及 其 解 释
李 杰 殷 海涛 吴 晨 宁 斌 韩 冰 刘 莉
( 山东 省地 震 局 , 南 济 20 1 ) 5 04
摘 要 对沂沭断裂带及其附近北西向断裂上存在的甘霖 、 五胜和高峰头流动短水准异常进行了分析, 分析认为
1
但 山东 及周 边地 区并 没 有发 生 强 震 , 了认 识 这些 为
异常 出现 的原 因 , 文 在 近 几 年 异 常跟 踪 分 析 的基 本
8 ÷级 巨震和苍山 5 2 . 级强震 , 该地 区的跨断层
二
础上 , 结合 地质 构造 和地 震 活 动 性特 点 对 其 进 行 了 分析 。
.
第 4期
李杰等 : 沂沭 断裂带跨断层形变异常及其解释
l 9
是 于 20 07年 1月 达 到较 低 值 。 由周 期 分 析 法 处 理
临沂地震带——精选推荐

,因为临沂已经过了地震周期了。
临沂在清朝清康熙七年农历六月十七日戌时也就是1668 年7月25日发生过8.5级的特大地震震中位置中国山东省郯城、临沂(兰山区)、临沭三县交界处〈34.8 °N,118.5°E,威力比汶川更强,波及大半个中国。
因为临沂地处郯城枣庐江带,即从安徽庐江经山东郯城至东北一带,也就是郯芦地震带上,往大了说就是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是地壳比较活跃的地方之一这是世界上地震最活跃的地带,全球80%的地震和释放的地震能量75%。
地震周期一般分为300年左右。
而临沂上次大地震到现在已有342年了,也就是说过了地震周期的42年。
临沂处在地震活动比较活跃的地方,这就要求我们日常中多留心注意些小变化,比如说动物,动物比人对自然界的感觉灵敏的多,地震前鸡飞狗跳、老鼠、蛇出洞乱跑。
井水突然浑浊井位发生下降或上升、味道改变等等。
癞蛤蟆到处乱跳。
这些畜生要比地震局的砖家要强百倍,不会马后炮不会为了自己的官帽子而不发临震预报。
每次大地震的震前征兆都很明显的,汶川、唐山大地震之前都有异常反常的现象。
说这么多只想告诉我的朋友们。
现在别信ZF (gcd) 别相信地震局那些砖家精蝇他们说的话要反着听。
老感觉现在的天气、气候太不正常了大家还是多注意的些好。
青海玉树发生7.1级地震。
据国际组织预报今年地球将进入地球地震年所以在这里给朋友们推荐一种地震预报的方法是:把一块磁铁用绳子挂在高处,下面正对地板砖或一个铁盆,磁铁上粘一块大铁块。
地震前地球磁场发生剧烈变化,磁铁会失去磁性。
铁块掉下来,落在地上或盆上,发出响声。
此法在房屋没有晃动前就会提前预警。
提前时间10分钟至几十秒。
如果掉下来了,必发生大震。
有QQ群的尽量转发一下,让更多的人知道,也许你的传播在以后会救许多人的性命。
别信政府信自己命永远掌握在自己手里的。
我想要是以后挣钱了。
买越野车也不买楼房住,现在的楼房和外国的不能比智利8级的地震死了多少人?不到一千人啊,咱中国呢?几万人啊!不是咱崇洋媚外实在是咱中国的房子实在不敢恭维啊。
郯庐断裂带新沂段地壳浅部结构和断裂活动性探测

震反射剖面表明,郯庐断裂带新沂段各主干断裂具 有 上 下 一 致 的 对 应 关 系 和 明 显 的 第 四 纪 活 动,对
新生代地层厚度和堑 -垒状构造特征具有明显 的 控 制 作 用。浅 层 地 震 勘 探 结 果 揭 示 的 地 层 界 面 形 态
和断裂浅部特征清楚,墨河 -凌城断裂(F3)、新沂 -新店断裂 (F2)、马 陵 山 -重 岗 山 断 裂 (F5)及 山 左 口 -泗洪断裂(F1)不仅断错了基岩顶界面,且第四纪以来存在活动迹象,尤其是马陵山 -重 岗 山 断 裂 (F5)具有全新世的强活动特征。文中的研究结果可为深入理解 新 沂 市 及 周 缘 的 深 部 动 力 学 过 程、研 究郯庐断裂新沂段的深浅构造组合关系及其活动性提供地震学依据。
1)江 苏 省 地 震 局 ,南 京 210014 2)中 国 地 震 局 地 球 物 理 研 究 所 ,北 京 100081 3)中 煤 科 工 集 团 西 安 研 究 院 有 限 公 司 ,西 安 710077 4)上 海 申 丰 地 质 新 技 术 应 用 研 究 所 有 限 公 司 ,上 海 201107
inthemiddlesouthernsegmentoftheTanlufaultzoneanditsadjacentarea.
罗—早白垩世,属于滨太平洋构造在古特提斯构造之上的叠加(朱光等,2016)。作者 认为,其 真实历史也有可能是早期起源于 同 造 山 作 用 的 走 滑 构 造,后 在 滨 太 平 洋 构 造 活 动 中 又 被 利 用 而再次发生左行平移,并向 N延伸,这一包含 2个 阶段平 移 的观点 比较 合 理,有 大 量 的 沉 积、 构 造 和 地 球 化 学 等 证 据 。郯 庐 断 裂 带 自 中 生 代 以 来 经 历 了 强 烈 的 左 行 平 移 、伸 展 和 挤 压 等 复 杂 多变的演化过程,这些过程势必会在深部和浅 部结构 上有 所反映,并 “冻 结”保留其 演 化 的 痕 迹。根据构造特点、地震活动性及演化历史等特征可将其自北往南划分为 3段,即沈阳—渤海 段(又称营潍断裂带)、山东段(又称沂沭断裂带)和 苏 皖 段,而 新 沂 市 为 山 东 段 和 苏 皖 段 的 分 段节点(王小凤等,2000;张鹏等,2007;万桂梅等,2009)。此外,距新沂市不到 30km处发生 了 1668年郯城 85级特大地震。由此可见,无论从地质构造位置还是地震危险性的角度而言, 对郯庐断裂带新沂段开展系统的研究工作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学术和应用意义。
山东省地震局有关各市地震可能的报告

山东省地震局有关各市地震可能的报告东营市陆地上地震总体活动水平较低,最大历史震级为5级,但是东营市毗邻的渤海海域处在郯庐断裂带和燕山-渤海断裂带交汇处,具有孕发大震的构造条件。
东营市陆地1588年曾发生过5级地震;渤海海域1548年、1597年曾发生过7级地震,1888年曾发生过7.5级地震,1969年曾发生过7.4级地震。
东营陆地构造为冲积式泥沙构造,地质松软,一旦发生大地震将会出现大面积冲击位移,而且不排除出现撕裂性地震症状,东营市濒临渤海,位移后会出现大面积海水反灌,规模大的话有可能成为反灌式海啸。
济南地质构造复杂。
济南位于华北断块东部和鲁西隆起的西北边缘与华北沉陷的转换带上,西靠聊考断裂带,东有郯庐大断裂带、南黄海地震重点危险区,周围有首都圈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以及苏鲁交界、冀鲁豫交界地震重点危险区,且千佛山、郭店、广齐、长清、文祖等多条断裂带从市区及附近通过。
不排除大震可能。
聊城市位于聊兰地震带,近无严重地震历史,地震可能性小。
威海市位于胶东半岛东北部,北部沿海有一北西西向断裂,称之蓬莱—威海断裂,它的东段在威海、荣成出露。
半岛东部有一组北东向断裂,称之为牟平—即墨断裂带,由大致平行的四条断裂组成。
这组断裂与蓬莱—威海断裂相交的部位在威海西北海域,是半岛地区主要的发震区之一。
潍坊沂沭断裂带纵贯潍坊市南北,它由四条主干断裂组成,自东向西为:昌邑——大店断裂、安丘——莒县断裂、沂水——汤头断裂、唐吾——葛沟断裂,呈北北东向延伸,北部较宽,南部收敛,四条断裂中生代时期最活跃,形成中间高两侧低的二堑夹一垒地貌形态,地堑盆地内中生代地层厚达九千多米,东部为安丘——莒县地堑、西部是唐吾——马站地堑、中部为汞丹山地垒。
另外,益都、临朐西部山区属鲁西隆起的东北边缘,发育有新生代临朐断陷盆地。
高密、诸城和五莲东部属胶莱盆地和胶南隆起的一部分,北部昌潍凹陷是济阳坳陷的一部分,与渤海湾毗邻,大震可能性较大。
淄博位于第一个地震带“郯城-庐江带,即从安徽庐江经山东郯城至东北一带”。
[教材]沂沭断裂带简介
![[教材]沂沭断裂带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0bf8785cbed5b9f3f80f1c3b.png)
[教材]沂沭断裂带简介沂沭断裂带简介临沂地区~就地质构造来说~它属华北断块区的冀鲁断块与胶辽断块相接部分。
整个山东被中国东部的巨型断裂-郯庐断裂(山东部分称沂沭断裂带)分割成鲁东-胶东断块和鲁西-泰沂蒙断块。
临沂处在两大块体的交界部位~所以既具有鲁东的又有鲁西的地质构造特点。
鲁东、鲁西两大块体的缝合部分是沂沭断裂带~它是我国大陆东部郯庐断裂带在山东部分的统称。
沂沭断裂北起渤海莱州湾、南到江苏新沂一带~全程约350公里~呈北东北15?-30?方向延伸。
南北纵贯临沂地区的中部~与沂河、沭河谷地展布相一致~是控制整个临沂地区地质、构造、岩浆活动和地震活动的主干断裂~并有北西向断裂与其匹配~组成网格状构造。
沂沭断裂带主要由四条主干断裂所组成。
由东向西为:昌邑-大店断裂(F1)、白芬子-浮来山断裂(F2)、沂水-汤头断裂(F3)和鄌郚-葛沟断裂(F4)。
除上述四条断裂外~在昌邑-大店断裂和白芬子-浮来山断裂之间尚有一条活动较强的安丘-莒县断裂(F5)。
四条主干断裂组成了二堑夹一垒的构造形态。
中部为汞丹山地垒隆起~由一套太古界泰山群片麻岩组成。
地垒东西两侧为地堑盆地:东侧莒县地堑盆地和西侧马站-苏村地堑盆地。
两个地堑中沉积了巨厚的中生代河湖相碎屑岩和火山碎屑岩建造。
根据几条断裂的不同特点~简略介绍如下:(1)昌邑-大店断裂(F1)这是沂沭断裂带的东部边界~是控制胶东断块和泰沂蒙断块两大块体发育的主干断裂。
据地震测深资料~这条断裂基本是切穿地壳深入上地慢的超壳断裂。
因此~它在地质构造上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曾经历了多期的强烈活动。
断裂的分布~在临沂及日照市北起莒县峤山牛庄一带~断续南延经石井、莒南县岭泉、板泉~临沭县刘官庄、石门入江苏东海县桃林~在本区出露约有130公里。
断裂由于多期的强烈活动~显示出以强烈的挤压揉皱和密集的断层挤压揉皱带的宽度可达几十至百米以上。
褶皱较为复杂~密集的冲断层平行褶皱轴发育~断面向西倾~倾角较陡~一般在70?-80?~为一陡倾冲断层性质。
潍坊市地质简介

第一类地质潍坊市在大地构造位置上,处于我国东部新华夏系第二隆起带和第二沉降带的衔接部位。
沂沭断裂带纵贯山东南北,其西部为鲁西隆起区,东部为鲁东古隆起区。
潍坊市所辖各县(市、区)横跨鲁东古隆起区西部、鲁西隆起区东部及沂沭断裂带北段,3个次级构造单元。
第一辑地层境内地层发育较齐全,太古界及元古界变质岩系组成东西两地块的结晶基底;古生界及中生界分别不整合于两侧古老结晶基底之上;新生界形成断陷盆地、山间盆地河湖相沉积和沿海滨海相沉积。
辖区内地层属华北地层区。
以沂沭断裂带的昌邑--大店断裂为界将山东分成鲁东、鲁西两个地层分区。
两分区地层发育有很大的差异,沂沭断裂带内与鲁西相近,但也有差别。
潍坊市位于鲁西地层分区的东北部,包括潍坊小区和泰安小区的东缘;鲁东地层分区西端,包括蓬莱、莱阳、胶南3个地层小区的西部。
属鲁西地层分区的有寿光、青州、临朐、昌乐、潍城、坊子、寒亭和昌邑、安丘的西半部。
出露的地层是太古界泰山群;上元古界(震旦亚界);古生界寒武系、奥陶系(中、下统);石炭系(中、上统)、二迭系;中生界侏罗系、白垩系;新生界第三系、第四系。
缺失下元古界;古生界志留系、泥盆系、奥陶系上统、石炭系下统;中生界三迭系。
属鲁东地层分区的有高密、诸城、五莲和昌邑县东部,安丘县的东半部。
出露的地层是下元古界胶南群,五莲群和粉子山群;中生界侏罗系(上统莱阳组)、白垩系;新生界第三系、第四系。
缺失上元古界,古生界、中生界侏罗系中、下统。
辖域内出露地层由老到新分述如下:太古界、元古界、古生界泰山群(Art) 分布于沂山凸起和汞丹山凸起。
上部和下部为泥砂质碎屑岩建造,中部为碎屑--火山岩建造,岩石普遍受中高级变质作用,属铁铝榴石角闪岩相,混合岩化和花岗岩化作用强烈。
根据岩石组合和原岩建造,自下而上分为万山庄组、太平顶组、雁翎关组、山草峪组。
万山庄组(Artw)分布于临朐县辛山、蒋峪一带。
主要岩性为黑云斜长片麻岩夹角闪黑云斜长片麻岩、黑云变粒岩、黑云角闪片岩、斜长角闪岩和各种混合岩。
沂沭断裂带重力场及地壳结构特征

3 ) 区 域 莫 霍 面 形 态 东 高 西 低 ,沂 沭 断 裂 带 形 成 了莫 霍 面 陡 变 带 , 造 成 了东 西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异 格 局 ,潍 坊 东 一 莒
县一I 临沂 一 线 出现 莫 霍 面 上 隆 区 , 具 有 强 震 发 生 的 深部 孕 震 环 境 。4 ) 区 域 内地 震 多 发 于 高 、低 重 力
第3 7卷
第 3期
地 震 地 质
S EI S M OL OGY AND GEOL0GY
V0 1 .3 7.No .3
Se pt . ,2 01 5
2 0 1 5年 9月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0 2 5 3 —4 9 6 7 . 2 01 5 . 0 3 . 0 0 6
研究表明大震多发生在地幔上隆附近或斜坡带上北京大学地震地质教研室等1982公元前70年安丘7级地震1668年郯城8级大地震均发生于沂沭构造带内的莫霍面梯度条带上及上隆区因此潍坊一莒县一临沂一线在深部孕震环742地震地质内沂沭断裂带内部由西向东为安丘一莒县地堑汞丹山地垒马站一苏村地堑对应着低高低狭长状重力异常圈闭形成了两堑一垒的构造格局5条主干断裂形成了线性梯度带分布于东西地堑中
3期
王 鑫 等 : 沂 沭 断 裂 带 重 力 场及 地壳 结 构 特 征
7 3 3
1 地 质 构 造 背 景
研究 区由鲁 西地 块 、沂沭 构造 带 、鲁东 地块 组成 ,沂沭 构造 带 纵 贯 区域 中央 , 其 西 侧 为华 北 板块 的鲁 西 隆起 , 东侧 自北 向南 为华 北 板 块 的胶 北 隆 起 与胶 莱 盆 地 及 苏 鲁 造 山 带 ( 鞠 林 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沂沭地震构造带
作者:山东省情网来源:地震库浏览次数:740 发布时间:2008-06-27 09:26:42
沂沭地震构造带,是中国东部规模最大的郯庐地震构造带在山东的部分。
合肥工业大学徐嘉炜等人对郯庐带南段进行过持续20余年的深入系统研究,在其1975年所著《中朝陆台东南部及其边缘地质构造初步分析》一文中,着重讨论了新划出一条巨大深断裂,命名为“安江山断裂”(安微——江苏——山东断裂,即为后来命名的沂沭断裂带内的安丘——莒县断裂),方向为北偏东10°左右,长约600公里,南端为横向断裂所切,北端入渤海,可能河下游同方向断裂相连,这样长可达1000公里。
该断裂的实际位置,南端起自全椒县大马厂西20公里处,经过定远县东,过女山湖和五河县东侧、宿迁、郯城、莒县、诸城县西境,经昌邑县入渤海。
文中提出该断裂存在的证据是:延伸线的直线形;截然划分不同构造单元及沉积类型;中、新生代岩浆岩沿断裂分布。
在其同年所著《皖苏鲁北北东向深断裂带》一文中,从该断构造单元划分、沉积、岩浆作用、新构造运动及近代地震的控制作用等方面进行了专门的讨论。
1958~1961年,山东省地质厅和北京地质学院共同进行的1//2万区域测量,首次落实了该断裂自郯城至安丘一带的地理分布位置,并命名这一段为“沂沭断裂带”。
1963年,北京地质学院强祖基等人依据该区测结果,撰写成综合性专题研究论文《沂沭断裂带地质构造及其形成机理的一些问题》。
1969年渤海地震后,李四光在研究渤海地区构造时指出:“郯城——长岛——辽宁,看来这个断裂带的确是在活动,1969年渤海地震就是与郯城断裂有关。
”
1970~1973年,山东省地震办公室、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和地研究所共同开展山东地震地质概查,着重对该构造带的新活动状况进行了研究,并首次在该地震构造带上圈划出5个地震危险区段:临沂——汤头一级危险区,郯城和安丘两个二级危险区,莒县和潍坊两个三级危险区。
1981年,受中国地质学会委托,山东省地矿局和山东省地震局在山东潍坊市召开“郯(城)——庐(江)断裂带构造地质学术讨论会”,全国95个单位170位研究人员到会,提交学术论文114篇,汇集了建国以来各地质学派、各地质学科、各种探测手段的研究成果,分为“平移”、“裂谷”、“新活动”3个组进行讨论,涉及到该构造带的各方面问题,并于1984年《地质构造论丛》3号刊出了郯庐断裂带论文集。
有些重大问题讨论会未能解决,主要是:(一)延伸与规模问题:一种意见认为郯庐带南端达到海南岛,北端穿过黑龙江省到达苏联境内;另一种意见认为南端不会超过长江,北端不会超过沈阳;还有一种意见认为北段从沈阳沿浑河顺抚顺——敦化——密山一线通过,也有人认为从沈阳开始沿依兰——依通断裂北延更为合适。
(二)断裂带形成的演化历史:一种意见认为其形成历史古老,太古代(17亿年前)即存在;另一种意见认为其生成时代较晚,中生代晚期是主要形成时期。
(三)断裂带活动性质和构造形式:一种意见认为多期活动,性质多变,主平移发生于17亿年前,中生代张压交替,即使同一时期内,各段性质也有差异;另种意见认为以左平移为主,发生于中生代。
断裂带两侧错开,最大距离有人主张可达740公里,是世界罕见的大平移断裂带;断裂带构造形式,有复式地堑、“山”字型脊柱、大陆裂谷带、转换断层、古缝合线等多种意见。
(四)断裂带切割深度问题:据沿带分布的深源岩浆岩推测其属超壳断裂或岩石圈
断裂,重力异常计算莫氏面被错断,断距为1~4公里;据大地电磁测深资料,在临沂一带莫氏面被错断,断差达10公里;据人工地震测深剖面计算,临沂附近莫氏面表现为不规则的多处错断,断距1~3公里。
(五)断裂带的新活动性:一种说法是近期仍处于近东西向挤压兼扭动的应力状态,继承着新构造期以来右旋为主的活动方式,具有控制强震的孕育和发生的作用;另一种说法认为该构造带是中国东部近期最不活动的构造带,近代也称不上是个强震活动带。
此外,关于断裂带平移幅度、不同段落间衔接方式等等都有不同的主张,有待今后深入研究。
除上述分岐意见外,得到绝大多数研究者公认的观点主要有:(一)断裂带由4条大致平行的主干断裂(自西向东依次为——葛沟断裂、沂水——汤头断裂、安丘——莒县断裂、昌邑——大店断裂),组成北宽南窄、两堑夹一垒的构造形式,在潍坊及安丘附近主干断裂两两归并后进入莱州湾。
(二)重磁异常图上显示为宽缓的、走向上多扭曲畸变的梯度带,人工地震测深、大地电磁测深结果均表明其切割深度已深达莫氏面。
(三)断裂带是鲁西、胶东两大隆起之间的构造结合带,起着区分两侧不同基底和盖层类型、不同地球物理场性质的重要作用。
(四)新构造期以来,在主压应力北东东~南西西的区域应力场作用下,断裂活动以右旋挤压活动为主,沿断裂带有新第三纪~第四
纪的玄武岩岩浆活动,并控制着一些第四纪断陷盆地的发育;断裂带的新活动存在着明显的分段性,南段主要以挤压逆断为主,它们切割了更新世~全新世地层,并且造成了多种构造地貌(山脊错断、河流直角转弯、冲沟错移、断层陡坎等等)的发育;现代形变测量结果显示出北段沉降、中段抬升、南段缓慢下沉的段落性差别,这与现代地形、地貌分区相一致;断裂在走向上常与一些北西向断裂(如尼山断裂、蒙山断裂、无棣——诸城断裂)相交汇,这些北西向断裂多是控制鲁西隆起内新生代断陷盆地的活动性断裂,两组断裂交汇处正是重磁异常带发生扭曲畸变的部位,也是现今形变特征发生转换的部位。
历史记载,断裂带上先后发生公元前70年诸城、昌乐一带7级地震、1668年
郯城8.5级地震、1829年益都、临朐间614级地震以及1888年渤海湾7.5级地震、1969年渤海7。
4级地震,这些地震都发生在上述的活动断裂交汇处;断裂带北延入渤海后,在渤海中部与燕山——渤海北西向构造带相交切,并被后者左旋切错,错距约40~50公里。
渤海中部历史上7级地震频繁发生与上述两大构造带交切部位的特殊环境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