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沂沭断裂带热储特征分区研究
沂沭断裂带及附近地区垂直形变特征分析

沂沭断裂带及附近地区垂直形变特征分析李杰;于澄;朱成林;贾媛;冯志军;韩海华【期刊名称】《地震》【年(卷),期】2018(038)001【摘要】Wavelet transform analysis method is utilized to extract the long-term trend component of both mobile short leveling and long leveling observations at the Yishu fault zone and its branch faults,and vertical deformation rate and stress state are calculated and analysed.The results show that:The vertical deformation rate of the Yishu fault zone and its NW branch faults are small,with no obvious abnormal rate and stress state change.The same fault may have piecewise and time-sharing activity characteristics,and fault activities are basically consistent with the geological investigation results.Vertical deformation rate and loading mode of most of the leveling observation fields changed before and after the Cangshan M5.2 earthquak in 1995 and the Japan M9.0 earthquake in 2011.Several abnormal obsvervations of across fault leveling in Shandong province in recent years mainly have come to an end and there are some interference factors in the only remaining Fengjiafangzi leveling abnormity,so the crustal deformation background for a strong earthquake in the recent future is not obvious.%利用小波变换分析方法提取沂沭断裂带及其分支断裂跨断层流动短水准和长水准趋势变化成分,计算分析不同断裂的垂直形变速率和受力状态,结果表明:沂沭断裂带及其北西向分支断裂近期垂直形变速率均较小,没有明显的速率异常和受力状态改变;同一断裂具有分段和分时活动特征,断裂活动性质与地质考察结果基本一致;大部分水准观测场地在1995年苍山5.2级、2011年日本9.0级地震前后断裂垂直形变速率和受力方式发生了变化;山东近几年出现的跨断层水准异常基本结束,仅存的冯家坊子水准异常存在一定干扰,沂沭断裂带及附近地区近期发生强震的形变背景尚不明显.【总页数】11页(P167-177)【作者】李杰;于澄;朱成林;贾媛;冯志军;韩海华【作者单位】山东省地震局,山东济南250014;山东省地震局,山东济南250014;山东省地震局,山东济南250014;山东省地震局,山东济南250014;山东省地震局,山东济南250014;山东省地震局,山东济南25001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315.7【相关文献】1.沂沭断裂带垂直形变与断层活动特征分析 [J], 李杰;韩海华;闫德桥;刘敏2.沂沭断裂带及其附近地区构造应力场研究概要 [J], 徐溶;陈时军;王峰;3.沂沭断裂带及其附近地区构造应力场研究概要 [J], 徐溶;陈时军;王峰4.沂沭断裂带及其附近地区尾波衰减特征 [J], 李霞;刘希强;李小晗;赵金花5.沂沭断裂带及其附近地区三维构造形变特征分析研究 [J], 殷海涛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沂沭断裂带中段及西侧金矿成矿类型及成矿作用

沂沭断裂带中段及西侧金矿成矿类型及成矿作用王巧云;郝兴中;李秀章;倪振平;祝德成【期刊名称】《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7(44)1【摘要】Metallogenic types and gold mineralization along the middle part of Yishu fault belt are studied so as to provide more theoretical basis and prospecting clues for gold exploration in this area. Two types of gold deposits occur in the study area,including post magmatic hydrothermal type and greenstone belt type. The former can be subdivided into the contact metasomatic type, cryptoexplosion breccia type and submarine volcano hydrothermal quartz vein type respectively.The Tongjing gold-copper deposit and Huamawan gold deposit are selected as a typical representative of the post magmatic hydrothermal type and greenstone belt type to study their geological features, orebody characters and mineralization.It shows that magmatism is the dominant factor to control the formation of post magmatic hydrothermal type deposits and the ore-controlling structures determin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ore.Regional metamorphism is the leading factor in gold mineralization to the greenstone belt type.The prospecting direction for future work is to find volcano hydrothermal gold deposit related to intrusive complex of Yanshan period,and volcano intrusive complex,explosion breccia and fault intersections are the key to exploration targets.%探讨沂沭断裂带中段及其西侧金矿床的成矿类型及成矿作用,为金矿勘查提供依据。
山东省深部岩溶热储地热地质特征

作者简 介: 冯守涛( 1 9 7 8 一) , 男, 山东 禹 城 人 , 工程师 , 主要 从 事 水 文 地 质 、 工 程地 质 、 环境地质 、 地 热 地质 调 查 等 工 作 ; E—ma i l : f s t 1 9 7 8 0 9 @
具备 热储一 般性 质 的热储层 。根 据 山东省深 部岩 溶
热储埋 藏分 布和 地 温场 空 间 变 化特 征 , 该 文 所 指深 部岩溶 热储 是指 埋深 在 5 0 0 ~3 0 0 0 m 内赋 存 于 寒 武一 奥 陶系 中的岩溶 热储 , 该热储 因埋 藏较 深 、 地 质 条件 复杂 , 同时 受岩 溶 、 裂 隙 发 育程 度 的影 响 , 其 富
部岩溶热储的埋藏与分布 、 水质 、 地 温 场 特征 、 深 部 岩 溶 发 育 规 律 和 地 热 流 体 形 成 条 件 进行 了论 述 , 以 期 能 对 开 发
利用这一热储有所帮助 。 关键词 : 寒 武 一 奥 陶纪 ; 深部岩溶 ; 热储 ; 山东
中 图分 类号 : P 6 4 1 . 3 文献标识码 : B
中南 中低 山丘 陵地 区地层 发 育 较 全 , 以新 太古 代 泰 山岩群 为结 晶基底 , 古生 界发育 为特 点 ; 鲁 东低 山丘 陵地 区以胶东 岩 群 、 粉 子 山群 、 蓬 莱 群 为 结 晶基 底 ,
缺 失古 生界 为特点 。
深 部岩 溶热储 主要赋 存 于古生 界寒武 一奥 陶 系 中, 寒武 一奥 陶纪 地层分 布在 沂沭 断裂带 内 的安丘一 莒县 断裂 以西 地 区 , 主要 由一 套 1 8 0 0余 米 厚 的海 相碳 酸 盐 岩 组 成 ,自下 而 上 划 分 为 2群 9组 2 2
山东省地热资源特征与分区评价探析

- 134 -生 态 与 环 境 工 程1 山东省地热资源分布及其特征山东省目前的地热资源分布主要以齐河——广饶断裂带为界,主要地热资源分布如图1所示。
图1 山东省地热资源分布数据来源:《山东省新能源和再生能源中长期规划》。
鲁东山地丘陵地层相对古老,板块构造相对活跃,热储层主要是火成岩和变质岩,厚度基本上控制在50m~280m,并且基本上为60℃~90℃的中高温温泉。
鲁中山地丘陵区域分布有大量的天然露头温泉和人工揭露地热资源点,地热埋深在200m以下,基本上都是60℃的中温温泉。
鲁西平原地区地热资源分布范围位居山东省之首,现有的人工揭露地热资源上百处。
鲁北地热区为平原,地热资源分布较广,基本上都是层状热储层,垂直表现为多层热储结构,埋深都在1000m~2000m,温度控制在40℃~110℃。
2 地热资源分布影响因素鲁东地区地热资源主要是古老底层加上活跃板块构造,新生代地质构造活动比较明显,大量的基性岩浆、酸性岩浆喷出产生的热量形成了该区域的地热资源。
鲁中沂沭地热区主要是地震多发区,再加上主干断裂等断裂活动形成了大量的地垒和地堑,当然还与花岗岩入侵围岩蚀变带、新生代喷发安山岩有关。
鲁西地热资源主要是寒武-奥陶碳酸盐层,热源成因主要受该区域活动性断裂构造控制,在断裂构造影响下,该区域局部出现深循环地热资源。
鲁北地热资源主要是新生代碎屑沉积物不断地挤压之后形成的重力压缩热能,同时该区域的石油资源所提供的化学应热也为热源形成提供了必要条件。
3 山东省地热资源分区评价3.1 山东省区域控热地质条件图2显示的是山东省主要地热点分布区域简图。
图2 主要地热点区域分布简图如图2所示,自然出露的地热点热储层整体埋深相对较浅,例如自然出露的地热资源集中度最高的鲁东一带,基本上热储层顶板埋深都在50m以下,区域大气降雨会沿着断裂带或者是不同岩体接触带渗进地层深处,之后经过深部围岩加热再沿着通道上升到浅部地层,最终形成区域地层热异常现象,所有的地热点基本上都集中在山前平原地带、沟谷地带以及山间盆地区域。
沂沭断裂带及附近地区分段平均波速比研究

龙源期刊网
沂沭断裂带及附近地区分段平均波速比研究作者:李霞周彦文赵瑞刘瑞峰钟普浴王峰
来源:《地震研究》2013年第02期
0 引言
波速比是P和S波速度的比值,由于比值消除了介质密度和杨氏模量的共性因素影响,所以仅反映泊松比的改变。
泊松比的物理意义是介质横向缩短与纵向长度伸长之比,因此波速比所反映的是介质的弹性形变特征。
地震波传播速度和波速比在较大地震前后会出现异常变化,并且异常出现的时间、发展过程和空间范围都具有一定的特征。
我国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开展波速比的研究,冯德益(1981)总结了波速比异常时间、幅度、形态与强震的关系;陆远忠和陈章立(1985)、梅世蓉等(1993)参考波速比异常预报地震;嘉世旭和刘昌铨(1996)、傅征祥和程燕(1988)讨论了不同震源区波速比与中强震的关系。
鲁西隆起、沂沭断裂带及胶南隆起区域地壳厚度、泊松比分析

鲁西隆起、沂沭断裂带及胶南隆起区域地壳厚度、泊松比分析作者:申金超张斌苏道磊刘晨来源:《地震研究》2016年第02期摘要:利用远震接收函数方法得到鲁西隆起、沂沭断裂带及胶南隆起区域30个宽频带地震台站下方的地壳厚度、泊松比值。
结果显示:该区域地壳厚度和泊松比呈现不均一、变化大的特征,其中泰山地区、沂沭断裂带郯城一莒县段及RZH台下方地壳厚度值小、泊松比值高。
经分析认为,鲁西隆起地壳厚度薄、泊松比值高的区域与底部地幔物质上涌及热侵蚀作用相关;沂沭断裂带地壳厚度和泊松比具有明显分段的特征,体现在断裂带郯城-莒县段地壳厚度薄、泊松比高:莒县-安丘段与断裂两侧的地壳厚度、泊松比值相近,说明其壳幔相互作用主要体现在郯城一莒县段:胶南隆起地区仅RZH台站下方地壳厚度值低、泊松比值高,结合该区域重力异常梯度带特征,推测大型的北北东向断裂带可能是造成RZH台站下方低地壳厚度值和高泊松比值的原因。
关键词:远震接收函数;地壳厚度;泊松比;鲁西隆起、沂沭断裂带及胶南隆起区中图分类号:P31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0666(2016)02-0246-090 引言鲁西隆起、沂沭断裂带及胶南隆起区域位于华北板块和扬子板块碰撞拼合地带,构造环境复杂,以沂沭断裂带为界,鲁西隆起和胶南隆起分别位于断裂带西侧和东侧,其中鲁西隆起为华北板块内部伸展作用的结果,沂沭断裂带为大型走滑剪切构造带,胶南隆起属于碰撞造山的产物,多种类型的构造作用导致该区域地壳变形强烈。
目前鲁西隆起伸展构造的成因模式还存在多种观点:(1)受郯庐断裂剪切和后期南北向拉张作用,形成的以掀斜断块为特征的伸展构造(李万程,1998);(2)受地幔作用影响而形成的伸展隆起构造(牛树银等,2004;燕守勋,1994);(3)类变质核杂岩模式(王桂梁等,1992;张自恒,1995)等。
无论哪种观点,均需要从整个地壳尺度来判断。
沂沭断裂带为大型走滑断裂,其深度已切割至地幔,底部地幔活动必然会对断裂构造产生影响,地壳深部构造特征便成为分析沂沭断裂带壳幔相互作用不可或缺的要素,前人对沂沭断裂带的地壳结构研究成果较为丰富、研究方法多样(张碧秀,汤永安,1988;魏梦华等,1980;刘昌铨等,1983),但缺乏关于沿断裂带方向的地壳结构差异和地幔活动影响范围的表述;胶南隆起的深部构造特征,目前还未引起足够关注,相关研究也较少。
基于地震时空分布的沂沭断裂带地震活动特征研究

基于地震时空分布的沂沭断裂带地震活动特征研究
李功振;赵旭辰;薛俊召
【期刊名称】《四川建材》
【年(卷),期】2016(042)005
【摘要】沂沭断裂带是我国东部郯庐断裂带位于山东的部分,是最初形成于元古代,至今仍在活动的一条延伸长、规模大、切割深、活动时间长的复杂断裂带,是山东省两大地震频发区(沂沭断裂带、聊考断裂带)之一.本文通过收集前人几十年来的研究成果以及鲁东地区自1970年以来的地震记录,运用MapInfo软件对历史地震在研究区地图上进行投影成图,并结合实地地质调查相应成果,分析沂沭断裂带四条主干断裂的地震活动性特征.
【总页数】2页(P181-182)
【作者】李功振;赵旭辰;薛俊召
【作者单位】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四川成都 610059;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四川成都 610059;山东省工程地震研究中心,山东济南 25002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315.33
【相关文献】
1.首都圈地震活动完整性震级时空分布特征研究
2.板内与板间地震活动时空分布的多重分形特征研究
3.新西兰地区地震活动时空分布的多重分形特征研究
4.广东新
丰江水库区地震活动b值时空分布特征研究5.基于红外遥感资料的断层活动变化特征研究——以岷县—漳县6.6级地震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山东沂水沂沭断裂带西部中下寒武统岩石地层及沉积特征

山东沂水沂沭断裂带西部中下寒武统岩石地层及沉积特征
山东沂水沂沭断裂带西部中下寒武统岩石地层及沉积特征张国仁;陈建强
【期刊名称】《辽宁地质》
【年(卷),期】1996(000)004
【摘要】山东沂水沂沭断裂带西部寒武纪地层发育,中,下寒武统岩石的地层单位划分4个组9个正式和非正式段,早期为滨海相陆源屑岩夹碳酸盐岩沉积,晚期为滨-浅海相碳酸盐岩沉积,属于陆表海环境,为发育粒滩和藻礁的缓坡盆地相模式,划分出七个三级沉积旋回,通过对比表现,沂水西部与复州地区中下寒武统岩石地层单位相当,沉积环境相似,为郯庐断裂带左行平移量估算及沉积古地理恢复提供佐证。
【总页数】12页(251-262)
【关键词】沂沭断裂带;岩石地层;沉积;中寒武统;下寒武统
【作者】张国仁;陈建强
【作者单位】地质矿产部辽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区域地质调查队;地质矿产部辽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区域地质调查队
【正文语种】英文
【中图分类】P534.411
【相关文献】
1.山东沂沭断裂带以东前寒武纪地层研究动态 [J], 曹国权; 王致本; 张成基
2.山东省沂沭断裂带沂水段金矿特征及找矿方向研究[J], 牛水源; 黄静波; 刘金勇; 刘美娟
3.沂水北部沂沭断裂带构造透镜体特征 [J], 任有保; 于玉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沂沂沭断裂带热储特征分区研究
临沂沂沭断裂带地区地热资源丰富,多为可直接利用的中低温地热资源为
主,开发潜力巨大。根据热储特征的不同,将该区划分为4个区进行研究,从热
储类型、经济型地热、成井风险等综合考虑,区内优先勘查开发的目的热储是鄌
郚-葛沟断裂以西热储区的带状兼层状的岩溶型热储,次之为马站-苏村地堑热储
区的浅层地热异常带状裂隙型热储。
标签:沂沭断裂带 地热 热储 分区
1导言
临沂沂沭断裂带地处沂沭断裂带中、南段,地质构造环境复杂,蕴藏着丰富
的地热资源,热储类型多,多为可直接利用的中低温地热资源为主,开发潜力巨
大。目前已发现有49处地热遥感异常,总面积1417.85km2,预计远景地热资源
总量5.4×1018J,相当于1.84亿吨标准煤的产热量。为了更有效、最大限度的勘
查和合理开发利用地热资源,对该区热储进行分区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地热地质条件概述
该区处于郯庐断裂带的中段,大致沿沂河、沭河分布,主要有四条主干断裂,
自西向东依次为鄌郚—葛沟断裂、沂水—汤头断裂、安丘—莒县断裂、昌邑—大
店断裂。这些断裂中生代以来剧烈活动,成为“深大断裂”,并控制了中生代沉积
和岩浆活动,经历了复杂的沉积、岩浆、变质、构造等地质事件,形成了一套较
为完整的岩石和构造体系,为地热资源的形成提供了有利的地质、构造和水文等
条件。
由于受NW向断裂的切割,该区表现出地层结构的明显差异,以NW向蒙
山断裂为界,将该区分成汞丹山地垒、郯城凹陷两段,这两段的发育历史略有差
异,在成热地质条件方面则有着明显的区别,汞丹山地垒是沂沭断裂带纵向运动
最复杂的地段,也是沂沭断裂带出露最好的地段。二堑一垒发育最完整,结构最
复杂,此区又被无数条NW向次级断裂横向错断,而就在这些次级断裂与主干
断裂的交汇部位形成了多处地热田;郯城凹陷内广布白垩系大盛群、青山群,盖
层厚度加大,深部热储埋深过大,浅部地热异常不明显,仅在马陵山区新构造运
动强烈,在成热条件方面明显逊色于汞丹山地垒。
3热储类型分析
该区地下热水主要赋存于古生界寒武系、奥陶系灰岩、砂岩以及中生代白垩
系和安山岩、新生代古近系砂砾岩中的岩溶裂隙、构造裂隙、风化裂隙、成岩孔
隙中。热储按空隙类型大致可分为孔隙型热储、裂隙型热储、岩溶裂隙型热储等
类型。具体分布如下:
(1)孔隙型热储主要分布在沂沭断裂带以西断陷盆地内新生代古近系地层
中,以河湖相沉积为主,一般厚约350~785m,岩性以泥灰岩、泥岩、砂砾岩为
主。由于该热储裂隙连通性差,故热储一般富水性较弱。
(2)裂隙型热储主要分布在沂沭断裂带内白垩系火山碎屑岩系地层中的张
性、张扭性断裂带中,有较好的地下水储存运移空间,裂隙特征因所处的构造部
位的不同而有所明显差异。另外,寒武系李官组及震旦系佟家庄组石英砂岩也分
布着部分裂隙型热储。
(3)岩溶裂隙型热储主要分布在鄌郚一葛沟断裂两侧深埋的寒武系、奥陶
系灰岩地层中,其分布受断裂、岩溶发育的严格控制,富水性差别较大,一般带
状热储中心部位富水性较强。
4热储分区研究
地层结构和断裂构造是工作区形成地热的主要控制因素,该区热储既有断控
型,也有深埋型。根据该区热储所处的地质及构造条件、热储类型、岩性及孔隙
特征、热储埋藏及形态特征等综合因素为分区依据,将研究区划分为鄌郚—葛沟
断裂以西热储区、马站—苏村地堑热储区、莒县—郯城地堑热储区、昌邑一大店
断裂以东热储区四个区。
4.1鄌郚—葛沟断裂以西热储区
该区位于鄌郚—葛沟断裂以西,北至临沂市北边界,南至临沂市南边界。新
生代古近系热储主要分布在沂沭断裂带以西断陷盆地内,根据该热储区的岩性特
征及热储埋藏条件将该区划分为蒙山断裂以北热储区、平邑—方城盆地东端热储
区、临沂城区及临沂单斜热储区及马头—重坊热储区4个亚区。
4.1.1蒙山断裂以北热储区
该区热储类型主要为带状热储兼层状,多分布于北西向断裂或单斜盆地与鄌
郚—葛沟断裂及次级平行断裂的交汇处,为浅层地热异常区。岩性主要为寒武系
张夏组和朱砂洞组灰岩、李官组石英砂岩、佟家庄组灰岩与砂页岩,寒武系灰岩
大部经热蚀变形成大理岩及结晶灰岩,奥灰热储少见。其特点是:热储埋深较浅,
一般100~300m。该区热储分布面积较小,具较大的局限性,多呈点状或带状分
布。区内典型地热田有沂南铜井地热田及沂南松山地热田。
4.1.2平邑—方城盆地东段热储区
该区主要分布在平邑-方城盆地东段,热储类型主要为带状裂隙型热储或兼
层孔隙型热储,带状裂隙型热储多分布在断裂交汇处,岩性主要为白垩系火山碎
屑岩,层状孔隙型热储多分布在深层古近系地层中,岩性以泥灰岩、泥岩、砂砾
岩为主,盆地北侧即蒙山断裂附近,第三系砂砾岩倾覆于太古界地层之上,未见
灰岩热储。该区热储富水性不均,温度偏低,成井风险很高。
4.1.3临沂城区及临沂单斜热储区
该区分布在临沂城区及临沂以南至郯城的广大区域,热储类型为带状兼层状
岩溶型热储,多分布在断裂交汇处,岩性主要为深埋的奥陶系、寒武系灰岩,构
成据盆地南侧浅层灰岩分析,岩溶发育,连通性好,富水性较好,向北东方向倾
斜,热储的埋深自南向北逐渐加深。此区典型地热田如临沂北城新区地热田。
4.1.4马头—重坊热储区
该区热储主要分布在鄌郚—葛沟断裂以西的马头镇、重坊镇、新村乡及花园
镇,热储类型为带状兼层状岩溶型热储,多分布在断裂交汇处,岩性主要为白垩
系的玄武安山岩、寒武系灰岩。由于推测该区岩溶热储西浅东深、北薄南厚,该
区缺乏地热地质研究资料,具体热储特征有待勘查确定。
4.2马站—苏村地堑热储区
该区热储主要分布在马站—苏村地堑内,热储类型主要为带状兼层状裂隙型
热储,主要分布于断裂交汇处,岩性主要为寒武—奥陶系深部灰岩、青山群和王
氏群中-酸性、中-基性火山岩及河湖相碎屑岩,热储层厚度为150~250m,埋深
一般在200m以浅的浅层地热区内。此区典型地热田有汤头地热田及许家湖地热
田。
4.3莒县—郯城地堑热储区
该区热储主要分布在安丘—莒县断裂与昌邑—大店断裂组成的地堑之内,热
储类型主要为带状热储兼层状裂隙型、岩溶型热储,岩性主要为白垩系大盛群田
家楼组砂岩、砂砾岩及大盛群马郎沟组安山岩、凝灰岩,寒武系灰岩等,地堑内
热储埋深较深,总的规律是自北向南逐渐增大,较好的热储应该分布在浅层地热
异常的构造裂隙带中。
4.4昌邑一大店断裂以东热储区
该区热储主要分布在临沭县城及莒南县城周围的断陷盆地区,该区热储类型
主要为带状裂隙型热储,岩性主要为岩浆岩及变质岩,该区有白垩系发育,基岩
以花岗变质岩为主,但胶南隆起区新构造活动较弱,其中的多数断层由于页岩的
存在,易被泥质封堵,不利于地下水深循环,区内目前未发现良好热储。
5结论
根据按热储所处的地质及构造条件、热储类型等为分区依据,将研究区划分
为鄌郚—葛沟断裂以西热储区、马站—苏村地堑热储区、莒县—郯城地堑热储区、
昌邑一大店断裂以东热储区四个区,从经济型地热资源、成井风险等综合考虑,
区内优先勘查开发的目的热储是鄌郚—葛沟断裂以西热储区的带状兼层状的寒
武一奥陶系岩溶型热储,次之为马站—苏村地堑热储区的浅层地热异常带状裂隙
型热储。
参考文献
[1]杨启俭等 沂沭断裂带成热地质条件研究[J] 地质调查与研究 2008 31
(3).
[2]董咏梅等 沂沭断裂带临沂段地热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J] 资源与开发市
场 2009 2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