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沭断裂带地震构造浅析
郯庐走滑断层右旋走滑的地震切片证据

2009年12月第44卷 第6期 *天津市塘沽区中海石油天津分公司渤海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渤南项目队,300452本文于2008年11月3日收到,修改稿于2009年5月12日收到。
·地震地质·郯庐走滑断层右旋走滑的地震切片证据彭文绪* 史 浩 孙和风 于海波 郑江峰(渤海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天津塘沽300452)彭文绪,史浩,孙和风,于海波,郑江峰.郯庐走滑断层右旋走滑的地震切片证据.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09,44(6):755~759摘要 莱州湾凹陷位于渤海南部海域,郯庐断裂从该凹陷东部通过。
笔者首次利用三维地震水平切片获得了渤海海域莱州湾地区郯庐断裂在新近纪呈现右旋走滑的直接证据,即新近纪1200ms 的水平方差切片上清楚地表明郯庐断裂存在右旋走滑的拖拽现象。
另外,调节断层与主走滑断层的组合方式以及走滑断层末端由N NE 向转向为NEE 向也可以证实新近纪以来郯庐断裂为右旋走滑。
关键词 莱州湾 郯庐断层 走滑 盐构造 反转构造1 引言有关郯庐断裂走滑方式的研究很多,但对其中生代及以前的运动方式存在较多争议[1~3]。
目前比较一致的看法是:郯庐断裂中生代为左旋走滑,新生代为右旋走滑。
至于始新世早期孔店组和沙四段沉积时期的运动方式,由于处于过渡阶段,究竟是左旋还是右旋也存在争议[4~7]。
对始新世沙三段沉积以来(42M a )的右旋走滑方式目前争议很少,只是在不同拗陷其活动过程并不一致。
判断走滑运动的方法很多,有根据特征地质体的错位分析走滑运动的[8],有直接从断面擦痕的方位角统计的[9],有通过岩心显微扫描电镜观察微观结构分析的[10],有从断层的组合方式和应力椭球体分析得到走滑方向的[11],也有根据构造物理模拟判断走滑方式和走滑位移的[12,13]。
直接从地震三维数据体上观察郯庐断裂的走滑运动方式迄今未见报道。
笔者通过对莱州湾地区三维地震切片的分析,寻找到了郯庐走滑断层右旋运动的证据。
从郯庐地震带安丘地区地震成因土层构造认识地震破坏作用

第27卷 第12期 岩 土 工 程 学 报 Vol.27 No.12 2005年 12月 Chinese Journal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Dec., 2005从郯庐地震带安丘地区地震成因土层构造认识地震破坏作用田洪水1,张增奇2(1. 山东建筑工程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1;2. 山东省地质科学实验研究院,山东 济南 250013)摘 要:在郯庐地震带的安丘地区,发现始新世朱壁店组厚层冲积层中发育一些同沉积的地震扰动岩土层。
通过野外观测和比较地震地质学研究,识别出了振动液化砂脉、液化砂墙、裂隙充填砂质卵石墙、震塌落体、地震层内断裂及地震沉陷构造等地震成因土层构造。
它们是5~8.5级强烈地震事件的记录。
根据这些强烈地震成因土层构造的动力学特征进行分析,认为强烈地震对地基土的破坏作用有几种方式:液化作用、地震裂隙充填作用、振动塌落作用、断裂破坏作用和震沉陷落作用。
关键词:地震成因;土层构造;破坏作用;郯庐地震带;安丘中图分类号:TU 4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548(2005)12–1453–05作者简介:田洪水(1956–),男,副教授,从事土力学与地基基础、地球科学教学与研究工作,近年来致力于地震事件研究。
Understanding failure functions caused by earthquakes on the basis of seism-genesis soil-layer structures in Anqiu area, Tancheng-Lujiang seismic zoneTIAN Hong-shui1,ZHANG Zeng-qi2(1. Shandong Institute of Architecture and Engineering, Jinan 250014, China;2. Shandong Institute and Laboratory of GeologicalSciences, Jinan 250013, China)Abstract: Some syndepositional soil-layers disturbed by earthquakes were discovered in thick-bedded alluviums of Eocene Zhubidian formation in Anqiu area of Tancheng-Lujiang seismic zone. Through the field observation and comparative seism-geologic studies, many seism-genesis soil-layer structures such as vibration-liquefied sand vein, vibration-liquefied sand dyke, sandy cobble dyke by fissure filling, seismic fall mass, seismic intra-layer fault and seism-settlement structures etc. were recognized . The seismic structures were records of earthquake events of magnitudes ranging from 5 to 8.5. 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of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se seismic soil-layer structures, it was proposed that failure functions of foundation caused by strong earthquakes included liquefaction, seismic fissure filling, vibration falling, fracturing and seismic settlement of soil.Key words: seism-genesis; soil-layer structure; failure function; Tancheng-Lujiang seismic zone; Anqiu0 前 言郯庐断裂—地震带(下文简称郯庐带)是中国东部最大的一条NNE向延伸的大陆边缘活动构造与地震带,在其漫长的运动历史中,有许多断裂构造强烈活动与地震活跃期。
[转载]山东地震带
![[转载]山东地震带](https://img.taocdn.com/s3/m/015978dc28ea81c758f578e2.png)
[转载]山东地震带(2010-05-05)东营:陆地上地震总体活动水平较低,最大历史震级为5级,但是东营市毗邻的渤海海域处在郯庐断裂带和燕山-渤海断裂带交汇处,具有孕发大震的构造条件。
东营市陆地1588年曾发生过5级地震;渤海海域1548年、1597年曾发生过7级地震,1888年曾发生过7.5级地震,1969年曾发生过7.4级地震。
东营陆地构造为冲积式泥沙构造,地质松软,一旦发生大地震将会出现大面积冲击位移,而且不排除出现撕裂性地震症状,东营市濒临渤海,位移后会出现大面积海水反灌,规模大的话有可能成为反灌式海啸。
济南:地质构造复杂。
济南位于华北断块东部和鲁西隆起的西北边缘与华北沉陷的转换带上,西靠聊考断裂带,东有郯庐大断裂带、南黄海地震重点危险区,周围有首都圈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以及苏鲁交界、冀鲁豫交界地震重点危险区,且千佛山、郭店、广齐、长清、文祖等多条断裂带从市区及附近通过。
不排除大震可能。
聊城:位于聊兰地震带,近无严重地震历史,地震可能性小。
威海:位于胶东半岛东北部,北部沿海有一北西西向断裂,称之蓬莱—威海断裂,它的东段在威海、荣成出露。
半岛东部有一组北东向断裂,称之为牟平—即墨断裂带,由大致平行的四条断裂组成。
这组断裂与蓬莱—威海断裂相交的部位在威海西北海域,是半岛地区主要的发震区之一。
潍坊:沂沭断裂带纵贯潍坊市南北,它由四条主干断裂组成,自东向西为:昌邑——大店断裂、安丘——莒县断裂、沂水——汤头断裂、唐吾——葛沟断裂,呈北北东向延伸,北部较宽,南部收敛,四条断裂中生代时期最活跃,形成中间高两侧低的二堑夹一垒地貌形态,地堑盆地内中生代地层厚达九千多米,东部为安丘——莒县地堑、西部是唐吾——马站地堑、中部为汞丹山地垒。
另外,益都、临朐西部山区属鲁西隆起的东北边缘,发育有新生代临朐断陷盆地。
高密、诸城和五莲东部属胶莱盆地和胶南隆起的一部分,北部昌潍凹陷是济阳坳陷的一部分,与渤海湾毗邻,大震可能性较大。
胶新铁路沂沭断裂带工程地质选线

胶新铁路沂沭断裂带工程地质选线付新平;李翔【摘要】沂沭断裂带是我国东部一条规模巨大、新构造活动强烈的断裂带,长期以来一直是铁路建设和重大工程的禁区.通过对综合勘察成果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沂沭断裂带进行稳定性分区和评价,并选出一条工程地质条件较好的线位,对以后在类似条件地区的工程建设选线、选址具有指导意义.【期刊名称】《铁道标准设计》【年(卷),期】2004(000)002【总页数】5页(P29-33)【关键词】胶新铁路;沂沭断裂带;工程地质;选线【作者】付新平;李翔【作者单位】铁道部第三勘测设计院地路处,天津,300142;铁道部第三勘测设计院地路处,天津,30014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212.221 工程概况胶新铁路在诸城至新沂间有约210 km的线路走行于活动断裂带——郯庐断裂带的中段即沂沭断裂带中,工程地质条件十分复杂。
铁三院在1998年3月至10月对胶新铁路诸城至新沂段初测前,开展了工程地质选线的加深地质工作,运用航测遥感技术、大面积地质调绘、综合物探及钻探等综合勘察手段进行了地质加深工作,查明了沂沭断裂带的地层岩性、区域地质构造,区域性活动断裂及新构造运动的特征,并对沂沭断裂带进行了稳定性分区和评价,在沂沭断裂带内选择出一条适合铁路通过,工程地质条件相对较好、稳定性相对较强的线路方案。
2 沂沭断裂带的地貌、地质概况2.1 地貌胶新铁路所处区域属鲁中南山区的东南外缘,从山区至丘陵平原过渡带,地形较为复杂。
地势由北西向南东逐渐变低,东西边缘高,中间低,形成似簸箕状地形。
以朱家公社沿着石莲子乡、汤头镇,到茶芽山一线为界,该区域分为南北两部分,北部为沭东丘陵区,起伏较大,一般海拔130~300 m;南部为沂、沭河冲洪积平原区,呈南北向展布,自北向南略有倾斜,海拔80~30 m。
2.2 地层(1)第四系:南部冲洪积平原区广泛发育,分布面积90%左右。
岩性为上部黄褐色、灰黄色黏性土,局部粉土;下部为黄褐色细~粗砂及圆砾层,透水性好,分选性差,在河床、低河漫滩出露。
郯庐断裂带安丘-莒县断裂江苏段全新世活动的新证据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0253-4967(2019)03-0576-11
0 引言
郯庐断裂带位于山东和江苏境内的鲁苏沂沭段,又称沂沭断裂带,主要由 5支主干断裂组 成,呈两堑夹一垒的构造格架,向 S至安徽境内该格架不复 存 在。其 中,安 丘 -莒 县断裂 (图 1 中 F5)是活动时代最新、地表形迹最明显、地震危险性最大的断裂(李家 灵 等,1991,1994;晁 洪太等,1994),历史上曾发 生 过 公 元 前 70年 的 安 丘 M7地 震 和 1668年 郯 城 M8 地 震。安 丘 -莒县断裂全长 360km,自北向 南 可 划 分 为 安 丘 段、莒 县—郯 城 段 和 新 沂—泗 洪 段 (李 家 灵 等,1994;晁洪太等,1994,1997)。安 丘 -莒 县 断 裂 的 新 沂—泗 洪 段 (即 江 苏 段 )又 称 为 马 陵 山 -重岗山断裂,其总体走向 5°~15°,长 170km。江苏境内为 黄泛平原和 岛状残丘,该断 裂主 要出露于丘陵岗地的边缘地带,如南马陵山的东麓、重岗山西侧以及峰山、嶂山等地(图 1)。
第 41卷 第 3期 2019年 6月
地 震 地 质
SEISMOLOGY AND GEOLOGY
doi:10.3969/j.issn.0253-4967.2019.03.003
Vol.41,No.3 Jun.,2019
郯 庐 断 裂 带 安 丘 -莒 县 断 裂 江 苏 段 全新世活动的新证据
张 鹏 1) 张 媛 媛 1) 李 丽 梅 2) 蒋 新 2) 孟 科 2)
578
地 震 地 质
41卷
一直是争议的焦点和难点。近 年 来,张 鹏 等 (2015)、曹 筠 等 (2015)对 郯 庐 断 裂 带 江 苏 段 的 晚 第四纪活动特征开展了一系列研究,认为安丘 -莒县断裂江苏段全新世以来发生 过 1次大 级别 古地震事件,但尚未获得该次事件确切的发生 时 间,也未能解 决 1668年 郯 城 地 震 是 否 破 裂 到 江苏段的问题。
郯庐带中强地震前后多参数综合异常时空特征研究

第32卷 第1期地 震Vol.32,No.1 2012年1月EARTHQUAKE Jan.,2012 郯庐带中强地震前后多参数综合异常时空特征研究*卢 显1,王 琼2,刘 杰1,唐兰兰2(1.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北京 100045;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局,新疆乌鲁木齐 830011)摘要:本文应用基于地震对应概率谱的多参数滑动极值相关度方法对郯庐断裂带进行时间和空间扫描计算。
时间计算结果显示绝大多数目标地震发生之前均有高值异常现象出现;空间扫描计算结果显示中强地震前1年左右,震区及其附近区域多参数滑动极值相关度出现高值异常现象,且异常区域逐渐扩大增强,地震多发生在异常区域内或者附近。
中强地震发生后,高值异常区逐渐缩小,震后1年左右异常区域基本消失;中强地震平静时段的多参数滑动极值相关度均无高值异常区域出现。
关键词:综合异常;多参数滑动极值相关度;时空特征;郯庐断裂带中图分类号:P31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3274(2012)01-0040-09引言 各种地震学参数从不同侧面揭示了地震孕育过程的某些规律,但单项学科和方法的预测分析具有一定的局限性[1]。
尝试在单学科异常定量化描述的基础上进行多种方法的综合分析,对地震预测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国内有许多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对观测资料进行异常定量化识别提取的研究。
如王海涛[2]在不同考察时长的对应概率谱基础上,将原始数据时间序列转换成概率时间序列,并采用多点累计滑动平均方法得到平均概率时间进程曲线,进行地震前兆异常的识别研究;薄万举[3]利用多点组斜率法和合成信息流方法将形变观测资料转换成“标准化信息曲线”;王琼等[4]应用基于地震对应概率谱的多参数滑动极值概率对新疆南天山西段多种地震学参数资料进行定量化的异常识别提取。
郯庐断裂带是我国东部一条规模最大的深断裂带,也是一条强震活动带。
大震活动主要集中在断裂带中部的下辽河—莱州湾和潍坊—嘉山两段。
郯庐断裂带鲁苏皖段地壳速度结构的分段特性

郯庐断裂带鲁苏皖段地壳速度结构的分段特性李清河;熊振;张元生;毕雪梅;范小平;金淑梅【期刊名称】《国际地震动态》【年(卷),期】2012(000)006【总页数】1页(P67)【作者】李清河;熊振;张元生;毕雪梅;范小平;金淑梅【作者单位】江苏省地震局,南京210014;江苏省地震局,南京210014;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兰州730000;江苏省地震局,南京210014;江苏省地震局,南京210014;江苏省地震局,南京210014【正文语种】中文郯庐断裂带鲁苏皖段主要是沂沭断裂带,该段自东向西分布着5条断裂。
该段及邻区在大地构造平置上跨越中朝断块、扬子断块和秦岭-大别褶皱带3个一级构造单元,是多个构造单元的交汇部平。
本文采用多震相地震走时成像法,获得了该带及附近地壳上地幔三维速度结构。
分析了该带南北方向和东西两侧速度结构特点。
(1)浅部0~2 km深,自北向南可分为5段,即35.5°N以北,在郯庐带属于安丘段,该段速度较高;34.7°~35.5°N,在郯庐带为莒县—郯城段,速度低;33.3°~34.7°N,在郯庐带为郯城—泗洪段,速度较低;32.3°~33.3°N,在郯庐带为泗洪—定远段,速度也较低;32.3°N以南,速度最高。
如果粗略分,可分为3段,即35.5°N以北,速度居中,32.3°~35.5°N时,速度相对较低,32.3°N以南,速度较高。
与此3段的浅部地质基本相符。
郯庐断裂带沂沭段分别有安丘段、莒县—郯城段,新沂—泗洪段3个破裂单元,反映了断裂的不同活动水平。
本层速度结构的分段与地质学家给出的不同破裂段大体相同。
从构造区域来看,本区下扬子断块速度低些,胶辽断块速度高,中朝断块区内的鲁西断块、徐淮断块速度居中,苏鲁断块中的超高压变质岩带速度较低。
(2)上中地壳,2~5 km深度,大约在33°N以南,速度较高,33°~35°N时速度居中,在35°N以北,速度较低,可以大体看出其分段性,断裂带内部也可看到有速度差异,西部高于东部。
安丘-莒县断裂北段几何结构与最新活动特征

( 收 稿 日期 ] 2 0 1 3 - 1 2 - 1 9收 稿 , 2 0 1 4 - 0 9 — 2 2改 回。
[ 基 金 项 目] 山东 省 自然 科 学 基 金 ( Z R 2 0 1 2 D M 0 0 5 ) 和 中 国地 震 局 地 震 行 业 科 研 专 项 ( 2 0 0 9 0 8 0 0 1 ) 共 同资 助 。
丘一 莒 县断裂 的莒县 以南段 落开 展过 活断层 填 图 ( 郯 庐活 动断裂 带地 质 填 图课题 组 , 2 0 1 3 ) , 查 明 了活 断层 的展布位 置 、 分段 、 活 动性质 、 最 新活 动时 代和地 震 复发 问隔 ( 林 伟凡 等 , 1 9 8 7 ; 汤 有 标 等 ,1 9 8 7 ; 晁洪 太 等 ,1 9 9 4 a ,b , c ; 李 家灵 等 ,1 9 9 4 a , b ) , 2 0 0 3年 以来 又陆续 开展 了对莒
活 动性 调 查 和 地 质 填 图 , 查 明 了安 丘 一 莒 县 断 裂 北 段 的空 间 展 布 、几 何 结 构 以及 最 新 活 动 特 征 。 在 莒县 至 昌 邑一 带 , 安丘一 莒 县 断 裂 自北 向南 大 致 可 划 分 为 昌 邑一 南 流 段 、安 丘 一 孟 疃 段 、 青 峰 岭 段 和 盂 堰 段 等 4个 段 落 。它 们 以左 阶斜 列 形 式 展 布 ,而 每 个 断 层 段 又 由更 次 一 级 的 段 落 以 右 阶 斜 列 的 形 式 组 成 。 昌邑一 南 流 断 层 段 的最 新 活 动 时 代 为 全 新 世 中 晚期 , 除 右 旋 走 滑 断 层 活 动 外 ,还 观 察 到 逆 冲和 正 断 运 动 分 量 , 其 中正 断运 动 分 量 的发 生 时代 较 新 。安 丘 一 孟 疃 和 青 峰 岭 2个 断 层 段 以 右 旋 走 滑运动为主 , 兼 有 逆 冲运 动 分 量 , 最 新 活 动 时 代 分 别 为 晚 更 新 世 和全 新 世 早 期 。孟 堰 断 层 段 也 以 右 旋为主兼具逆冲分量 , 最 新 活 动 时代 为全 新 世 早 期 。安 丘 一 孟 疃 断 层 段 公 元 前 7 0年 曾 发 生 过 安 丘 7 级地震 , 结 合 断层 活动 性 质 和最 新 活 动 时 代 综 合 判 断 ,山 东 莒 县 以 北 的 安 丘 一 莒 县 断 裂 的 未 来 地 震 危 险 性 较 大 ,在今 后 的 地震 灾 害 防御 和地 震 预 测 工 作 中 应 予 以 重 视 。 关 键 词 活 断 层 分 段 安 丘 一 莒 县 断 裂 安丘 7级 地 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沂沭断裂带地震构造浅析
摘要:沂沭地震构造带,是中国东部规模最大的郯庐地震构造带的山东的部分。
1970到1973年,山东省地震办公室、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和地研究所共同开展山东地震地质概查,着重对该构造带的新活动状况进行了研究,并首次在该地震构造带上圈划出5个地震危险区段:临沂——汤头一级危险区,郯城和安丘两个二级危险区,莒县和潍坊两个三级危险区。
关键词:沂沐断裂带;地震;地质构造
Abstract:The Yishuseismic tectonic zone,isthe largest in eastern ChinaTanlu seismicbeltof Shandongpart.From 1970 to 1973,the Shandongprovincial Earthquake Office,ChineseResearchAcademy of Geological SciencesandResearch Institutejointly carried out in Shandongseismic geologicalsurvey,focusing onthe structural beltof new activitieswere studied,and for the first timewithdelineated5 seismic hazardzone inthe seismic structure:Linyi--the soupadanger zone, Tanchengand Anqiu twotwo classrisk zone,Juxianand Weifang twothree classrisk zone.
Keywords: Yishu Fault Zone;seismic;geological structure
前言
通过对沂沭断裂带流体重力测量资料、深部构造特征、运动学特征、地球物理特征等进行分析。
揭示沂沭断裂带重力场时空变化特征,进一步阐释重力场变化与地震活动的关系。
研究表明:重力场变化与活动断裂构造密切相关,重力场有规律的变化与区域应力-应变场微动态活动有关。
1沂沭断裂带简介
临沂地区,就地质构造来说,它属华北断块区的冀鲁断块;鲁东、鲁西两大块体的缝合部分是沂沭断裂带,沂沭断裂带主要由四条主干断裂所组成。
由东向西依次为:昌邑-大店断裂、安丘-莒县断裂、沂水-汤头断裂和鄌郚-葛沟断裂。
中部为汞丹山地垒隆起,由一套太古界泰山群片麻岩组成。
地垒东西两侧为地堑盆地:东侧莒县地堑盆地和西侧马站-苏村地堑盆地。
两个地堑中沉积了巨厚的中生代河湖相碎屑岩和火山碎屑岩建造。
2沂沭断裂带结构特征
沂沭断裂带主要由4条主干断裂组成
(1)昌邑—大店断裂
该断裂是沂沭断裂带的东部边界,控制胶东断块和泰沂蒙断块两大块体发育的主干断裂。
分布在临沂地区,北起莒南县岭泉、板泉,经临沭县刘官庄,石门入江苏东海县桃林,在本区露出约有130km。
断裂性质为一陡倾冲断层性质,倾角一般在70~80°。
(2) 安丘—莒县断裂
该断裂为区内规模最大的断裂之一,总体呈10~20°方向延伸,北起安丘市穆村镇,经安丘白芬子、诸城市孟疃、茅埠、青峰岭、莒县一线,断裂主要有两支,一支为白芬子-浮来山断裂,另一支为安丘-莒县方向断裂。
区域上延伸稳定且较平直,由一组互相平行的断面构成断裂构造带。
不同区段断裂特征存在差异。
(3)沂水—汤头断裂
该断裂是马站-苏村地堑与汞丹山地垒的分界,北端被第三系或第四系覆盖,从大柳树北开始出露地表,向南经北展、高桥、沂水、汤头、相公庄、岌山、到郯城县杨集,向南延入江苏省,汤头以南多为第四系覆盖,汤头以北则以主断面的形式出露,断裂东盘以前震旦纪基底岩石为主,西盘以大盛群为主,次为青山群。
土门群及古生界断片沿断裂带断续出露,断裂总体西倾,倾角60~80°,显正断层地貌。
宽度较大,构造破碎带较宽。
(4)鄌郚—葛沟断裂
该断裂是沂沭断裂带的西部边界。
在本区成北北东向分布,北起沂水马站石大水场,南经沂水县城西至沂南铜井、葛沟一带,沿沂河而南下,到临沂东隐覆于第四纪覆盖层之下,断续出露100km左右。
这四条断裂构成两堑一垒的复式地堑构造形式,东部是安丘一莒县地堑,西部为马站一苏村地堑,汞丹山凸起介于它们之间。
3 沂沭断裂带运动学特征
沂沭断裂带至皖北嘉山普遍控制了晚自垩世的地堑式盆地的发育。
郯庐断裂带山东段伸展期发育的4条正断层构成“两堑一垒”的格局,沉积了巨厚的上白垩统王氏组红色碎屑岩。
如马站盆地,上部具有大量同沉积断裂活动标志——滑塌岩、阵发性浊积岩及边缘的巨厚洪积扇。
在郯庐断裂带南段,自早白垩世中期开始至古近纪,合肥盆地东界上的郯庐断裂带呈现为西倾的大型正断层活动,控制着盆地东部白垩系至古近系的沉积。
这与中段是一致的。
野外调查和地震反射剖面分析表明,沂沭断裂带在古近纪早期表现为左行走滑(可能兼有逆冲)。
并在新近纪不再有明显的活动。
对沂沭断裂带的野外考察和地层学研究表明,沂沭断裂带在白垩纪至早第三纪为左旋走滑活动。
西支沂水—汤头、鄌郚—葛沟断裂被上第三系地层所覆盖,证明沂水—汤头、鄌郚—葛沟断裂在晚第三纪后基本停止了活动;而东支昌邑—大店断裂、安丘—莒县断裂仍在
活动,在第四纪为右行走滑,并伴有高角度的逆冲。
对青东地区的最新地震勘探资料进行了解释,证明营潍断裂带南段在古新世一早始新世期间表现为兼具逆冲的左旋走滑运动。
剖面上的断裂带被新近系地层连续覆盖,表明营潍断裂带南段的西支沂水—汤头、鄌郚—葛沟断裂在新近纪不再有明显的活动,并为新的北东向断裂构造系统所置换。
这与郯庐断裂带山东段的新生代活动特征基本一致。
4 沂沭断裂带重力场
4.1沂沭断裂带重力场基本介绍
由于沂沭断裂带的重力资料的时间连续性不强,难以进行系统对比,但可以进行分段对比。
1991年对比1990年资料和1992年资料对比1991年资料,可看出重力变化有变化量级小,且无序的特点。
1997年对比1996年的资料,仔细分析一下发现,有变化量级大,分区特征明显的特点。
且从两个方向有很好的梯度增加的特征,即沿沂沭断裂带上的新沂向北至郯城方向,重力值由-30×10-8ms-2逐渐增大到+20×10-8ms-2,和沿北西向断裂的台儿庄至枣庄方向,由-30×10-8ms-2逐渐增大到+30×10-8ms-2,这是以前所不曾有过的。
4.2 流体重力测量情况
流动重力测量反映的是区域重力场的非潮汐变化信息,地壳内部的物质迁移、地壳构造和地震的形成过程等都可以在流动重力复测结果中反映出来。
重力测量对探测地壳深部构造运动信息具有独特的优势。
重力场的变化,则能较好地反映地壳厚度的差异、地壳密度的变化和深部物质迁移等构造活动信息。
为了研究重力场非潮汐变化的时空特征与沂沭断裂带构造活动及地震活动的关系,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山东省地震局用高精度LCR—G型重力仪在鲁南地区开展了地震重力测量。
鲁南网1992年以前有较连续的资料,其后中断,1995年苍山5.2级地震后,1996年又开始恢复每年一期的流动重力测量。
对1990~1992及1996~1997年的资料进行了分析之后,认为1996~1997年重力变化与1995年苍山地震后该区地下物质的调整过程有关。
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研究沂沭断裂带(鲁南地区)1996~2006年重力场时空动态演化特征,探讨地面重力变化与地壳运动和构造活动的关系,研究其变化机理。
4.3 测量区域概况及资料处理
山东位于华北构造区的东南部,新构造期地壳运动的性质、强度等特征具有明显的分区性。
据地壳升降运动的特点,划分为鲁中南—鲁东上升地区和鲁西—鲁北沉降平原区两个一级新构造区。
在鲁中南—鲁东上升山地区按上升的强度和活动特点又分为3个二级区,分别是鲁中南较强烈断块上升区、鲁东较稳定断块上升区和沂沭断裂带活动区。
两个断块上升区主要为长期上升的山地及河谷盆地;沂沭断裂带活动区位于鲁中南和鲁东上升区之间,主要受沂沭断裂带控制。
沂沭断裂带是山东境内最活跃的断裂带之一。
历史上,在该带及邻近的北两向断裂带上曾发生多次较强地震,如安丘7.0级、郯城8.5级、渤海7.4级和苍山5.2
级地震等。
5结束语
沂沭断裂带在临沂地区是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它不但具有规模大(南北延伸120-210公里,北部宽约40-50公里,向南收敛,在郯城一带仅20-30公里左右),而具有多期活动的特点,尤其昌邑-大店断裂和白芬子-浮来山断裂是控制临沂地区地震活动的主要断裂。
断裂显示先张后压的特征,并且局部地段还显示有新的活动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