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程记录书写规范与范例
病程记录书写规范与范例

********医院病程记录书写规范与范例为了改进我科病历质量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以卫生部《病历书写基本规范》(2010版)为标准,参照相关病历质量评审标准,制定我科《病程记录书写规范与范例》,供临床医师参考。
监控项目:首次病程记录,日常病程记录(包括上级医师查房),术前谈话,术前小结,术前讨论,疑难病例讨论,手术记录,术后病程记录,重要抢救记录,特殊有创检查操作记录,麻醉前谈话,输血前谈话,出院诊断证明,出院记录等重要记录内容;由本院主管医师书写或审查签名。
一、病程记录概念病程记录是指继入院记录之后,对患者病情和诊疗过程所进行的连续性记录。
内容包括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重要的辅助检查结果及临床意义、上级医师查房意见、会诊意见、医师分析讨论意见、所采取的诊疗措施及效果、医嘱更改及更改理由、向患者及其近亲属、受委托人告知的重要事项等。
二、病程记录书写规范与范例(一)日常病程记录书写规范日常病程记录是指对患者住院期间诊疗过程的经常性、连续性记录。
由经治医师书写,也可以由实习医务人员或试用期医务人员书写,但应有经治医师签名。
书写日常病程记录时,首先标明记录时间,另起一行记录具体内容。
对病危患者应当根据病情变化随时书写病程记录,每天至少1次,记录时间应当具体到分钟。
对病重患者,至少2天记录一次病程记录。
对病情稳定的患者,至少3天记录一次病程记录。
长期住院患者每月一次阶段小结。
(二)特殊病程记录书写规范与范例1.首次病程记录1.1【规定】首次病程记录是指患者入院后由经治医师或值班医师书写的第一次病程记录,应当在患者入院8小时内完成。
1.2【解读】1.2.1 单列标题--首次病程记录。
1.2.2记录的内容包括病例特点、拟诊讨论(诊断依据及鉴别诊断)、病情评估、诊疗计划等。
1.2.3病例特点应高度概括,重点突出,避免复制病史、体征(重点记录阳性症状和体征,以及与诊断、鉴别诊断有关的阴性症状和体征)。
1.2.4鉴别诊断及其依据:外伤(单纯性)、有病理结果、妊娠(非病理性)及同病再次入院者,可免写鉴别诊断。
病程记录书写规范与范例

医院病程记录书写规范与范例为了改进我科病历质量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以卫生部病历书写基本规范2010版为标准,参照相关病历质量评审标准,制定我科病程记录书写规范与范例,供临床医师参考.监控项目:首次病程记录,日常病程记录包括上级医师查房,术前谈话,术前小结,术前讨论,疑难病例讨论,手术记录,术后病程记录,重要抢救记录,特殊有创检查操作记录,麻醉前谈话,输血前谈话,出院诊断证明,出院记录等重要记录内容;由本院主管医师书写或审查签名.一、病程记录概念病程记录是指继入院记录之后,对患者病情和诊疗过程所进行的连续性记录.内容包括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重要的辅助检查结果及临床意义、上级医师查房意见、会诊意见、医师分析讨论意见、所采取的诊疗措施及效果、医嘱更改及更改理由、向患者及其近亲属、受委托人告知的重要事项等.二、病程记录书写规范与范例一日常病程记录书写规范日常病程记录是指对患者住院期间诊疗过程的经常性、连续性记录.由经治医师书写,也可以由实习医务人员或试用期医务人员书写,但应有经治医师签名.书写日常病程记录时,首先标明记录时间,另起一行记录具体内容.对病危患者应当根据病情变化随时书写病程记录,每天至少1次,记录时间应当具体到分钟.对病重患者,至少2天记录一次病程记录.对病情稳定的患者,至少3天记录一次病程记录.长期住院患者每月一次阶段小结.二特殊病程记录书写规范与范例1.首次病程记录规定首次病程记录是指患者入院后由经治医师或值班医师书写的第一次病程记录,应当在患者入院8小时内完成.解读单列标题--首次病程记录.记录的内容包括病例特点、拟诊讨论诊断依据及鉴别诊断、病情评估、诊疗计划等.病例特点应高度概括,重点突出,避免复制病史、体征重点记录阳性症状和体征,以及与诊断、鉴别诊断有关的阴性症状和体征.鉴别诊断及其依据:外伤单纯性、有病理结果、妊娠非病理性及同病再次入院者,可免写鉴别诊断.诊疗计划包括诊断和治疗两个方面.在诊断方面,要列出患者住院期间需要进行的检查项目,名称和大约实施日期.在治疗方面,制定出治疗方案,写出药名、理由医务科质控员要求写出剂量及用法.范例12013-03-12:09:20:20 首次病程记录患者唐xx,男,68岁,已婚,汉族,市人.因突发胸骨后疼痛3小时于09:00急诊入院.一、病例特点1.老年68岁男性.2.发病急,病程短3小时.3.主要症状为3小时前于用力后突发胸骨后压榨性疼痛,且向左肩背部及上肢放射,伴冷汗淋漓,无恶心呕吐,含化硝酸甘油片未见效.原有高血压病史,平时血压波动在180~200/95~105mmHg.4.体检:,P 100次/分,R 18次/分,BP 108/80mmHg,精神差.两肺呼吸音粗,未闻及罗音,心率100次/分,心音低钝,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示急性广泛性前壁心肌梗死.二、初步诊断及诊断依据1.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塞心功能2级.诊断依据1老年、男性,有高血压病史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易患因素;2用力后突发胸骨后压榨性疼痛,且向左肩背部及上肢放射,伴冷汗淋漓,含化硝酸甘油片未见效;3心电图示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塞.2.高血压病血压正常极高危.诊断依据1原有高血压病史,平时血压波动在180~200/95~105mmHg;2入院BP 108/80mmHg;3已患急性心肌梗塞.三、鉴别诊断1.心绞痛:支持点为用力后突发胸骨后压榨性疼痛,且向左肩背部及上肢放射,伴冷汗淋漓,不支持点1心绞痛疼痛一般不超过15分钟,本例达3小时;2心绞痛心电图无变化或有S—T段暂时性压低或抬高,本例心电图为典型急性心肌梗塞;3心绞痛心肌酶谱正常,本例可急查心肌酶谱.2.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以剧烈胸痛起病,颇似急性心肌梗塞.但疼痛一开始即达高峰,常放射到背、肋、腹、腰和下肢,两上肢血压及脉搏可有明显差别,少数有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可有下肢暂时性瘫痪或偏瘫.X线胸片示主动脉明显增宽,心电图无心肌梗死图形,心肌酶谱正常可资鉴别.3.急腹症:急性胰腺炎、消化性溃疡穿孔、急性胆囊炎、胆石症等,可有上腹部疼痛及休克,可能与急性心肌梗塞疼痛波及上腹部混淆.但仔细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不难作出鉴别,心电图检查和血清心肌酶测定有助于明确诊断.四、病情评估:D型.五、诊疗计划级护理.2.低盐、低脂流质饮食.3.吸氧、心电血压监护、动态观察心电图变化.4.急查凝血四项、心肌酶谱.完善三大常规、肝功、肾功、血脂、心脏彩超、胸部DR等项检查.5.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钙抗血小板、抗凝;尿激酶静脉溶栓;辛伐他汀调脂、稳定粥样硬化斑块;硝酸甘油扩冠;激化液改善心肌代谢等药物治疗.何 x示例22013-05-07 15:30:20 首次病程记录患者刘xx,女,35岁,巳婚、汉族,重庆市人.因转移性右下腹疼痛7小时,于今15:00时步行入院.一、病例特点1.中年35岁女性.2.发病急,病程7小时.3.主要症状为持续性腹痛,阵发性加剧,疼痛逐渐转移至右下腹,伴畏冷、恶心欲呕,大便意强.末次月经.4.查体:,,R20次/分,P88次/分,Bp110/70mmHg.急性痛苦表情,皮肤巩膜无黄染.心肺检查未发现异常.腹部平坦,无胃肠型及蠕动波,右下腹腹肌稍紧张,脐部及右下腹轻度深压痛,伴反跳痛,以右下腹麦氏点区为甚,未扪及明显包块,肝脾肋下末触及,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稍弱.结肠充气试验阳性、闭孔内肌试验阳性、腰大肌试验可疑阳性,肛门外生殖器无异常.5.辅助检查:1血常规:109、、;2尿常规:淡黄、RBC0-2,WBC ﹢,HCG-;3B超:阑尾炎声像.二、初步诊断及诊断依据急性化脓性阑尾炎.依据1转移性右下腹疼痛病史7小时,伴畏泠恶心欲呕;2体查右下腹肌紧张,具压痛及反跳痛,结肠充气试验与闭孔内肌试验阳性;3辅助检查血象增高提示感染存在;4B超提示阑尾肿大声像.三、鉴别诊断宫外孕破裂出血.育龄女性常有停经史,腹痛以下腹部为主,伴下腹坠胀痛,常伴阴道流血,出血多时迅速发生休克表现,尿HCG常为阳性,B 超常可见盆腔大量积液或血.本例1末次月经;2症状与上述不同;3尿HCG 为阴性;4B超检查未见盆腔大量积液或血,而见阑尾肿大,可以排除.四、病例分型:B型.五、诊疗计划1.立即完善术前检查凝血四项、肝功、肾功等及术前准备备皮、头孢替唑皮试.2.急诊阑尾切除手术.3.术前术后予头孢替唑抗感染、补液、对症、支持治疗.何xx2.上级医师查房记录规定上级医师查房记录是指上级医师查房时对患者病情、诊断、鉴别诊断、当前治疗措施疗效的分析及下一步诊疗意见等的记录.解读单列标题--上级医师查房记录.记录时限:1新入院的病危病人入院24小时之内,必须有主治医师查房记录,48小时之内必须有副主任医师或以上查房记录;2一般病人入院48小时之内必须有主治医师首次查房记录,3天之内必须有副主任医师或以上查房记录;3入院后病危病人随时记录上级医师的查房每日至少1次,病重病人2日1次上级医师查房记录,一般患者每周要有2次及以上主任医师或/和科主任、副主任医师、高年资主治医师查房记录仅限无高级职称科室;病情稳定的病人每7日有1次副主任医师或以上查房记录.记录内容包括查房医师的姓名、专业技术职务、对病史体征有无补充、病情的分析诊断及诊断依据、鉴别诊断、病情评估和诊疗意见等.记录人签名,查房人签名.范例12013-03-12:11:00:20 主治医师查房记录今日10:00主任医师廖xx代主治医师查房,听取病史汇报、询问病史、查体后对病史体征无补充.总结病例特点如下:1.老年68岁男性;2.发病急,病程短3小时;3.主要症状为3小时前用力后突发胸骨后压榨性疼痛,且向左肩背部及上肢放射,伴冷汗淋漓,含化硝酸甘油片未见效.原有高血压病史,平时血压波动在180~200/95~105mmHg;4.体检:,P 100次/分,R 18次/分,BP 108/80mmHg,精神差,两肺未闻及罗音,心率100次/分,心音低钝,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示急性广泛性前壁心肌梗塞.综上所述,诊断:1.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塞心功能2级.诊断依据1老年、男性,有高血压病史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易患因素;2用力后突发胸骨后压榨性疼痛,且向左肩背部及上肢放射,伴冷汗淋漓,含化硝酸甘油片未见效;3心电图示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2.高血压病血压正常极高危.诊断依据1原有高血压病史,平时血压波动在180~200/95~105mmHg;2入院BP 108/80mmHg;3已患急性心肌梗塞.鉴别诊断:1.心绞痛.支持点为用力后突发胸骨后压榨性疼痛,且向左肩背部及上肢放射,伴冷汗淋漓,不支持点1心绞痛疼痛一般不超过15分钟,本例达3小时;2心绞痛心电图无变化或有S—T段暂时性压低或抬高,本例心电图为典型急性心肌梗塞;3心绞痛心肌酶谱正常,本例可急查心肌酶谱.2.急性心包炎.尤其是急性非特异性心包炎,可有较剧烈而持久的心前区疼痛,心电图有S—T 段和T波变化.不支持点1心包炎患者疼痛常于深呼吸和咳嗽时加重,体检常可发现心包摩擦音,而本例无此特征;2心包炎心电图除aVR外,其他导联均有S—T 段弓背向下的抬高,无异常Q波出现,而本例心电图为S—T 段弓背向上抬高,有异常Q波;3急性心包炎心肌酶谱正常,本例可急查心肌酶谱.3.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以剧烈胸痛起病,颇似急性心肌梗塞.但疼痛一开始即达高峰,常放射到背、肋、腹、腰和下肢,两上肢血压及脉搏可有明显差别,少数有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可有下肢暂时性瘫痪或偏瘫.X线胸片示主动脉明显增宽,心电图无心肌梗死图形,心肌酶谱正常可资鉴别.4.急腹症.急性胰腺炎、消化性溃疡穿孔、急性胆囊炎、胆石症等,可有上腹部疼痛及休克,可能与急性心肌梗死疼痛波及上腹部混淆.但仔细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不难作出鉴别,心电图检查和血清心肌酶测定有助于明确诊断.病情评估:D型.诊疗意见:1.同意目前诊疗方案;2.加用美托洛尔25mg,2次/日,以降低心肌耗氧量、降血压;3.心源性休克、急性左心衰竭、室性心律失常是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塞常见并发症,应密切监测心电及血压、呼吸及肺部体征,以便及时处理;4.目前正静脉输注尿激酶,应警惕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当然,若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说明溶栓有效;5.告知患者授权委托人可以转上级医院行冠脉介入治疗.上级医师:廖xx医师签名:钟xx范例2简洁版2013-05-07 09:30:20 主治医师查房记录今日10:00副主任医师黄xx代主治医师查房,听取病史汇报、询问病史、查体后对病史体征无补充.同意目前诊断急性化脓性阑尾炎.诊断依据1转移性右下腹疼痛病史7小时,伴畏泠恶心欲呕;2查体右下腹肌紧张,具压痛及反跳痛,结肠充气试验与闭孔内肌试验阳性;3辅助检查血象增高提示感染存在;4B超提示阑尾肿大声像.指出应该与宫外孕破裂出血相鉴别.宫外孕破裂出血常见于育龄女性,有停经史,腹痛以下腹部为主,伴下腹坠胀痛,常伴阴道流血,出血多时迅速发生休克表现,尿HCG常为阳性,B 超常可见盆腔大量积液或血.本例1末次月经;2无内出血症状与体征;3尿HCG为阴性;4B超检查未可盆腔大量积液或血,而见阑尾肿大,可以排除.病例分型:B型.诊疗意见:1.立即完善术前检查凝血四项、肝功、肾功等及术前准备备皮、头孢替唑皮试、签署知情同意书; 2.急诊阑尾切除手术;3.术前术后予头孢替唑抗感染、补液、对症、支持治疗.上级医师:何xx医师签名:黄xx 范例3:30:24 主任医师查房记录今日廖xx主任医师查房,听取病史汇报、详细询问病史及查体后,对病史无补充,修正体征:心尖区可闻及3/6期收缩期杂音.总结病例特点如下:1.老年65岁女性;2.起病急,病程长;3.以“乏力4+月,半小时前晕厥1次”为主要症状;4个月前在都江堰市医疗中心诊断为“窦性心动过缓45次/分”;4.查体:P48次/分 BP168/70mmHg,神志清楚.双肺未闻及干湿啰音,心界不大,心率48次/分,偶可闻及早搏,心尖区可闻及3/6期收缩期杂音.腹平坦,无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未扪及肿块,移动性浊音阴性.双下肢无水肿;5.辅助检查:餐后血糖:l,床旁心电图示: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2:1,心电监护示偶发室性早搏,阵发性缓慢型心房纤颤,床旁心电图示: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2:1基础窦性心频率90次/分,阵发性缓慢型心房纤颤心室率45次/分左右.综上所述,修正诊断:1.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2:1,阵发性缓慢型心房纤颤,偶发室性早搏.诊断依据:1患者晕厥一次;24个月前在都江堰市医疗中心诊断为窦性心动过缓45次/分;3床旁心电图示: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2:1,阵发性缓慢型心房纤颤,心电监护有偶发室性早搏.2.高血压病2级极高危组.诊断依据:14+月前诊断此病;2入院时测BP175/70mmHg,3已有心脏疾病.心律失常的原因分析:1.患者为老年女性,既往有高血压病病史,查体心尖区可闻及3/6期收缩期杂音,基础心脏病考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但是患者无心绞痛、心肌梗塞病史,待行心脏彩超等检查后进一步诊断,必要时行冠脉造影.2.另一原因为传导束支硬化症,只有在除外常见心脏病的前提下方可诊断.鉴别诊断:主动脉瓣狭窄.依据老年女性,出现头昏、乏力、晕厥,可考虑,但既往无心绞痛、呼吸困难病史,查体未闻及主动脉瓣听诊区收缩期喷射状杂音,既往在人民医院曾行心脏彩超检查未发现心脏瓣膜病变,故可排除.病情评估:D诊疗意见:1.同意现行异丙肾上腺素提升心率,丹参改善心肌供血;2.急查血常规、肾功、电解质等;3.密切监测心电变化;4.二度II型房室传导阻滞多属器质性损害,病变大多位于房室束远端或束支部分,易发展为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预后差,告知患者家属可转上级医院安置心脏起搏器.上级医师:廖 x医师签名:肖xx 上级医师查房记录可用,也可用简洁版.3.手术相关记录术前讨论记录规定术前讨论记录是指因患者病情较重或手术难度较大,手术前在上级医师主持下,对拟实施手术方式和术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应对措施所作的讨论.解读1讨论内容包括术前准备情况、手术指征、手术方案、可能出现的意外及防范措施、参加讨论者的姓名及专业技术职务、具体讨论意见及主持人小结意见、讨论日期、记录者的签名等.2病历中的记录要求:标题,讨论时间,讨论地点,主持人,参加人员注明技术职称,医师汇报病史略,医师发言略,讨论综合意见:术前诊断、诊断依据、手术适应症、手术方式、麻醉方式、术中术后可能发生的意外及防范措施、术后注意事项,记录人签名、科主任签名.3术前讨论记录本中的记录要求:按病历书写基本规范2010版要求记录医师发言不能省略,可以打印.范例2013-05-20 09:00:25 术前讨论记录一、时间:2013年5月20日8:30二、地点:骨科医生办公室三、主持人:廖xx副主任医师四、参加人员:邹xx医师、陈 x医师、李 x医师、张xx麻醉副主任医师、曾xx主管护师、任 x护师五、主管医生李 x汇报病史略.六、医师发言略上述在场人员发言均要分别打印出来.七、讨论综合意见:1.术前诊断:右肱骨头粉碎性骨折.2.诊断依据:①外伤史明确;②查体:右肩关节肿胀变形,局部压痛明显,右肩关节叩痛明显.可扪及明显骨擦感,右肩关节活动受限;右腕部及各手指活动好,右手掌及各指节可见多处擦伤痕,轻度渗血.右桡动脉搏动有力,皮肤感觉稍减退,末梢血运佳;③DR片示右肱骨头粉碎性骨折.3.手术适应症:①年龄大,非手术治疗肱骨头不愈合几率极大,患者右肩关节功能恢复可能性极小;②采取手术治疗可降低住院时间,恢复右肩关节功能.4.手术方式:右肩关节人工关节置换术.5.麻醉方式:全麻.6.术中术后可能发生的意外及防范措施:术中可能损伤周围血管神经、大出血、骨水泥毒性反应致休克等,术后可能发生感染,关节不稳定,脱位等.手术仔细操作,彻底止血,动作流畅,避免损伤周围血管神经、大出血.使用地塞米松防止骨水泥毒性反应.严格遵守操作规范,确保手术成功,防止术后意外发生.7.术后注意事项:①术后使用抗菌药物预防感染;②术后应严密观察患患肢有无肿胀、紫绀,注意手指感觉、活动有无异常,常规应用低分子肝素钙抗凝,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发生.记录人签名:李 x科主任签名:廖xx术前小结规定术前小结是指在患者手术前,由经治医师对患者病情所作的总结.解读1单列标题—术前小结.2内容包括简要病情、术前诊断、诊断依据、手术指征、拟施手术名称和方式、术前准备、拟施麻醉方式、注意事项、手术者、记录人签名.范例2011-10-26:10:25 术前小结简要病情:因右侧腹股沟可复性肿物1年入院.1年前无明诱因发现右侧腹股沟有一肿物,大小约蛋黄样,伴轻度胀痛不适,平卧后肿物可消失.1年来,每逢站立时间长或咳嗽后肿物突出明显,平卧、休息后肿物可消失.自发病以来,无肉眼血尿,大便正常,肿物无嵌顿史.入院查体:oC, P78次/分, R18次/分 , BP140/70mmHg.心肺未见异常,腹部平坦,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全腹无压痛、反跳痛,无肌紧张,未触及包块,叩鼓音,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正常,3-5 次/分.站立位查体:右侧腹股沟区可见一肿物,大小约4×3×3cm,质地柔软,似肠管,可还纳腹腔,还纳后指压内环口,嘱咐患者增加腹内压后,肿物不复出,松之肿物再现.双侧睾丸未触及异常.术前诊断:右侧腹股沟斜疝诊断依据:1右侧腹股沟可复性肿物半年;.2站立位查体:右侧腹股沟区可见一肿物,大小约4×3×3cm,质地柔软,似肠管,可还纳腹腔,指压内环口,嘱咐患者增加腹内压后,肿物不复出,松之肿物再现;3双侧睾丸未触及异常.手术指征:1右侧腹股沟可复性肿物半年,影响日常生活;2保守治疗无效;3术前检查未发现手术禁忌症.拟施手术名称和方式:右侧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术前准备:1术前常规检查;2备皮;3抗生素皮试;4术晨禁食水;5向患者交代病情,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拟施麻醉方式:连续硬膜外麻醉.手术者:何xx 助手:郑xx注意事项:暂无.记录者:何xx 术前主刀医师查看患者记录本院是加在术前小结最后一项中记录规定根据围手术期管理制度规定,手术前术者必须亲自查看病人,向病人及家属或病人授权代理人履行告知义务,包括:病人病情、手术风险、麻醉风险、自付费项目等内容,征得其同意并由病人或病人授权代理人签字.解读1单列标题--术前主刀医师查看患者记录2如遇紧急手术或急救病人不能签字,病人家属或授权代理人又未在医院不能及时签字时,按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相关规定执行,报告上级主管部门,在病历详细记录.范例10:20 术前主刀医师查看患者记录今日术前主刀副主任医师黄xx查看患者,听取病史汇报、查体、查阅相关辅助检查结果后,指出诊断结石性胆囊炎明确,有手术指征,无手术禁忌症,术前准备已完成.向病人及其授权代理人说明了病人病情、手术目的、手术风险、自付费项目等,征得了患者及其授权代理人同意,决定于明日上午行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何 x术后首次病程记录术后三天必须有病程记录、并且有上级医师指导意见手术记录不在赘述规定术后首次病程记录是指参加手术的医师在患者术后即时完成的病程记录.内容包括手术时间、术中术后诊断、麻醉方式、手术方式、手术简要经过、术后处理具体措施用药及剂量、用法、理由,检查项目及理由、术后应当特别注意观察的事项等.解读1单列标题--术后首次病程记录2内容包括:①手术时间、麻醉方试、术中诊断、手术方式、手术简要经过、引流物名称、数量及位置,手术标本及其处理.②患者术中情况,如生命体征,异常反应,出血量估计,输血、补液量及用药情况,麻醉效果.③术后返回病房的情况、病情特别是生命体征的变化及处理措施,应特别注意观察的事项等.④危重患者需要急诊手术抢救时,术后第一次抢救记录可与术后首次病程记录合写作“术后首次病程记录并抢救记录”,以后视病情变化随时记录.范例12013-07-31 16:30:48 术后首次病程记录患者王兰芝,女,62岁,术前诊断:慢性结石性胆囊炎急性发作,今日15:00在全麻下经腹腔镜行胆囊切除术,手术顺利,术毕于15:55,术中术后诊断慢性结石性胆囊炎急性发作.手术简要经过:①患者仰卧手术台上,待麻醉成功后,术区常规消毒,铺无菌巾;②术中取四孔法操作,建立气腹,压力为10mmHg;③插入腹腔镜探查腹腔,见胆囊与周围大网膜粘连,肝脏微红;胆囊约8cm5cm2cm,囊内有1枚椭圆形结石,约,内有褐色粘稠胆汁,胆囊颈管直径约,内无结石;胆总管直径约,余未见异常;④先分离大网膜和胆囊的粘连,夹持胆囊底向右上,显露胆囊三角,用电钩凝切开胆囊三角及后三角浆膜,钝性分离游离出胆囊管及胆囊动脉,先取可吸收生物夹1枚距胆总管约处夹闭胆囊管的近端,再取钛夹1枚夹闭胆囊管的远端,用弯剪从中间将其剪断.再取可吸收生物夹1枚夹闭胆囊动脉,远端凝断.最后用电钩凝切胆囊浆肌层,切除胆囊.胆囊床彻底电凝止血,检查创面无渗血、无漏胆;⑤检查无出血后从剑突下戳孔取出胆囊;⑥以纱布条充分清理术区及术区周围的渗液和渗血,检查术区无渗血、漏胆;⑦在胆囊床创面均匀涂抹手术防粘连液一支;⑧清点器械无误,纱条对数后放气腹,退出器械,缝合切口,手术顺利完毕.术中失血约10ml,术中未输血.术中麻醉满意,术后安返病房,生命体征平稳.术后处理:全麻术后护理常规,给予吸氧,心电监护,头孢替唑钠静滴每日2次抗感染,卡洛黄钠80mg静滴每日1次止血,西咪替丁静滴每日1次抑酸预防应激性溃疡.术后因卧床时间长,请康复理疗科会诊行双下肢气压治疗预防深静脉血栓.密切观察神志、呼吸变化.切除胆囊组织送病理检查.何xx范例22013-07-12 19:49:58 术后首次病程记录一、手术时间: 16:20二、麻醉方式:腰硬联合三、手术方式:左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四、术中术后诊断:左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五、手术简要经过:①患者仰卧位,麻醉满意后,骨科牵引器行左下肢牵引,C臂下透视调整骨折断端闭合复位,确认颈干角约135..术区常规消毒、展巾,取左股骨大粗隆上外侧切口长约5CM,逐层切开皮肤、皮下、阔筋膜张肌,切开股外侧肌筋膜,顿性劈开股外侧肌,暴露股骨外侧面;②于梨状窝上方向股骨腔内钻入一根克氏针C臂下定位,透视下正、侧位均位于股骨纵轴线上,沿克氏针插入导针扩髓后,插入长10x240mm伽玛型髓内钉至钉尾平大粗隆水平,安装瞄准器,先安装近端二枚锁钉,C臂下透视确认锁钉经颈至股骨头皮质下,接着安装远端二枚锁钉,再次C臂下透视确认髓内钉长度合适、锁钉位置良好.活动肢体骨折端确认内固定可靠;③术区止血,甲硝唑冲洗伤口,清点器械纱布无误,上段切口置入橡皮引流条一根,逐层关闭切口,术毕.术中失血300ml,术中未输血.术中麻醉满意,术后安返病房,生命体征正常.。
首次病程录标准格式

首次病程规范示例一、(第一行)顶格书写病历的时间:年、月、日、时、分。
居中书写首次病程录或首次病志。
二、(第二行)空两格书写患者姓名、年龄、性别、民族、出生地、婚否和发病入院主诉与入院时间、方式。
三、(第三行或第四行)顶格书写病例特点(为与后面的诊断与诊疗计划呼应可标写数字,如一、病例特点),后接病例特点各项内容。
病例特点具体内容与格式为:(1)、患者系(婴幼儿、青年、中、老年),男/女性,病程有多长时间(不需重写主诉或现病史)。
(2)、主要临床表现:主要症状、体征、和有临床鉴别意义的阴性体征。
(3)、既往病史、过敏史,外伤手术史、输血史。
(4)、体格检查:四测值(T、R、P、Bp),神志、反应、和阳性及有意义的阴性体征发生部位。
(5)、辅助检查资料结果:三大常规、血生化、心电图、X照片、B超、CT、MIR、ERCP、MRCP等。
四、初步诊断及诊断依据:主要写主要诊断及重要诊断的诊断依据,诊断后写出主要依据(病史、体查和辅助检查资料或既往与院外治疗史)。
五、拟诊讨论或鉴别诊断。
六、病例分型:病例分型主要意义在于评估病情的缓急、重危及复杂性,以便及时做出合理有效处置措施。
分四型:A型——一般病例,凡病种单纯,病情稳定,无须立刻处理(包括诊断明确且病情稳定肿瘤患者)的一般住院患者。
B型——一般急诊病例,凡需紧急处理,但病种单纯的急诊患者。
C型——凝难重症病例,凡病种及病情复杂,或有复杂的合并症;病情较重、诊断治疗均有很大治疗难度,预后差的患者。
D型——病情危重,随时有生命危险;有循环、呼吸、肝、肾、中枢等重要器官功能衰竭病变之一者,需立即抢救治疗。
七、诊疗计划1、具体检查;2、治疗措施;八、医师签名(写在病历后的右下方)。
日常病程记录书写规范、格式及示例

201.日常病程记录是指对患者住院期间诊疗过程的 经常性、连续性记录。
2.由经治医师书写。也可由实习医务人员或试用 期医务人员书写并签名,但必须有经治医师的审 核签名。
3.日常病程记录书写的间隔时间依据患者的病情而定。 病危患者应当根据病情变化随时书写病程记录,每天至 少一次,记录时间应当具体到分钟。对病重患者,至少 2天记录一次病程记录。对病情稳定的患者,至少3天记 录一次病程记录。会诊结束后、输血结束后、危急值处 置后、出院前一日或当日应有病程记录;手术前、后24 小时内应有术者亲自查看患者的记录;术后连续3天应 有病程记录。
(4)所采取的诊疗措施及效果:记录各种诊疗操 作的详细过程、输血治疗情况(包括输血指征、 输注成分、血型和输血量、输注过程观察情况 、是否发生输血不良反应及处理措施、输注效 果评价等)、危急值处理情况及效果等。
(5)向患者及其近亲属告知的重要事项等,需 要时可请患方签字。
5.病程记录应根据每一病例的不同特点写出各 自特有的临床表现、观察要点、诊疗计划及效 果。应反映诊断的过程和健康问题的管理,全 面系统、重点突出、前后连贯、简明扼要;有 分析,有判断;病情有预见,诊疗有计划,切 忌记流水账。
(3)医师查房意见、会诊意见、医师分析讨论意 见:医师查房意见(能体现三个不同级别的医师 查房,包括但不限于主任医师或副主任医师— 主治医师—住院医师)、医嘱更改及理由、会诊 意见处置情况、上级医师同意出院的记录等。
医疗机构实行科主任领导下的三个不同级别的 医师查房制度,患者住院期间由三个不同级别 医师以查房的形式实施患者病情评估、制定与 调整诊疗方案、观察诊疗效果等,查房是最常 见的患者评估方式,但不仅限于此。
4.日常病程记录的内容包括: (1)患者生理心理状态及病情变化情况:患者自
病程记录的书写范例(精简篇)

病程记录的书写范例病程记录的书写范例病程记录病程记录是病人入院后的病程经过记录,具体详细地反映病情演变过程和诊疗经过,是病历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首次病程记录1.首次病程记录应将病人的主诉、主要症状、体征及检查结果进行概括描述,不得与入院记录内容雷同,并提出初步诊断或诊断分析,制定下一步诊治计划。
2.诊断分析将主要症状、体检发现及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归纳、分析讨论,简明扼要地提出拟诊断理由及主要鉴别诊断。
诊断明确者可列举诊断依据。
诊断依据要充分。
有多个诊断时,按主次逐条分析。
各项诊断依据按顺序排列。
3.诊疗计划根据诊断或初步诊断,有针对性地确定进步检查项目及具体完成时间,如行肝功能、肾功能检查,于2002年4月I日前完成,不可用对症处理,完成术前准备,择期手术等笼统性词句。
治疗上,针对主要疾病首先阐明治疗原则,再依原则写出具体治疗措施,用药时写出具体的药物名称、剂量、用法、疗程。
对外科住院病人中的择期手术者,要写出拟手术名称、做何术前准备、注意有无手术禁忌证,必要时可建议用何麻醉。
上级医师必须亲自审定计划,并监督才旨导实施。
4.对新入院的疑难危重病人应立即检诊,并报告上级医师实施三级检诊。
对一般病人,上级医师必须在24小时内进行检诊。
首次病程记录要较详细地记录上级医师对病情的分析及诊治意见,要有具体内容及上级医师的姓名、技术职务,不得含糊地记为上级医师看过病人5主治医师以上人员进行检诊并书写首次病程记录时,要注明技术职务或行政职务,如主治医师:徐晓。
一般病人的首次病程记录可不写上级医师检诊情况,但一周内要有科主任查房记录。
(二)一般病程记录一般病程记录主要记录病人入院后的病情变化及诊治情况,由住院医师或实习医师按时间先后次序书写。
1.患者当前的主诉、病情变化、体检及检验重要发现,病情分析及诊治工作进行情况。
2.诊断及治疗性穿刺过程、取材送检结果的初步分析及处理情况。
3.临床治疗性手术操作如心导管、射频消融术、电除颤、入疗法、ERCP等操作过程及结果。
《病程记录书写规范》

编辑课件
病程记录的基本内容要求(一)
❖ 1.病情变化及治疗情况。【患者主诉症状的变化,生命体
征的检查和记录。在病情平稳阶段,要记录患者一般情况如神志、 精神、情绪、饮食、二便等;病情骤然出现变化时,要对病情的 变化进行详细记录,并对可能的预后(如合病、并病等)进行分 析判断。皮科:有无新发皮疹,旧皮疹颜色、形态变化,分泌物 变化,伴痒、痛感变化,感染诱发的要写明感染控制情况,专科
病程记录书写规范
编辑课件
定义
❖ 病程记录是指继入院记录之后,对患者病情和诊疗过 程所进行的连续性记录。内容包括患者的病情变化情 况、重要的辅助检查结果及临床意义、上级医师查房 意见、会诊意见、医师分析讨论意见、所采取的诊疗 措施及效果、医嘱更改及理由、向患者及其近亲属告 知的重要事项等。
编辑课件
病程记录包括
编辑课件
十、麻醉同意书
❖ 麻醉同意书应在治疗前由麻醉医师填写, 并向患者家属或本人说明麻醉过程中可 能出现的危险或意外,由患者家属签署, 特殊情况下也可由患者本人签署。
编辑课件
十一、输血同意书
❖ 输血同意书应在治疗前由医师填写,并 向患者本人或家属说明输血过程中可能 出现的危险或意外及输血后可能染上的 几种传染病,由患者本人或家属签署。
❖ 凡是诊断、治疗有困难的病例及死亡病例均应 进行病例讨论,具有典型教学意义的病例,也 应进行讨论,记录需另立专页,附在病程记录 后。病例讨论
❖ 记录应包括以下内容:
讨论的时间、地点、参加人员姓名及技术职务、主 持人姓名及技术职务。
经治医师报告病史摘要及发言记录(要求如实记 录)。
术后病程记录的书写格式范例(精简篇)

术后病程记录的书写格式范例术后病程记录的书写格式范例术后病程记录(一)手术后记录另页书写,至少连记3天,以后再根据病情变化情况增减次数。
对病情危重、不稳多变(如心肺复苏尚未脱险的患者域可能发生不测者,随时记录。
(二)首次手术后记录中必须写清患者到达病区的确切时间、麻醉苏醒程度、生命体征、术中有关事项,如麻醉或手术意外、失血量、补血补液量、脏器误伤程度及处理方式、各种导管和引流管的放置,手术探查的主要发现,取出物或吸出物的名称、性质和数量,标本送检情况及放置引流材料的名称、数目及部位。
(三)手术后记录的内容1.各专科的重点内容(如脑外科的神经定位体征、心脏手术后的循环功能、肺手术后的呼吸功能、消化道手术后的水和电解质平衡及消化道功能、骨科的肢体血循环等的观察和处理),其中包括与术后康复有关的异常检查结果的分析和处理。
2.与术后康复有关的疾病(如糖尿病、冠心病、尿毒症、慢性阻塞性肺气肿、肝功能不全、血液病等)的诊治情况。
3.手术后并发症(早期和晚期)的发现、诊治过程及其转归。
4.手术后常规处理事现包括切口、缝线、各种导管和引流管的处理、饮食和康复过程等))5.手术疗效的内容应具体确切,避免采用一般情况尚可情况无特殊效果尚满意之类不明确的词句;尽量采用科学数据表达,并与入院时的主诉症状相对照,从而衬托手术疗效的水准。
(四)术后病程记录示范2002一3一5,11:10术后病程记录病人于今上午在硬膜外麻醉下行膀肤肿瘤切除术。
术中见肿瘤位于左侧输尿管口上方距管口2cm处有直径2.5cm球形菜花样肿块,蒂长0.5cm。
距瘤蒂根部1.5cm切除肿瘤。
手术顺利,麻醉满意,出血约80m1。
切除之肿瘤组织已送病理科。
病人于10点30分返回炳房,测血压1 lO/75mmHg。
病人一般情况好,膀肮造痊管引流通畅,引流液淡红。
今日禁食,补液预定2500m1。
术后注意事项:矛主意观察血压、脉搏变化,防止术后继发性出血。
②注意负压吸引球内液体量及色泽变化。
首次病程记录书写范例

首次病程记录书写范例1.病例特点:(1)青年女性,24岁,病程1月(2)临床表现:咳嗽,活动后气促。
(3)既往:体健,否认结核,心脏病等病史。
(4)体查:口唇无发绀,双肺呼吸音低,由下肺可闻及少量爆裂音。
P2>A2.(5)辅查:……2.诊断依据(1)咳嗽,活动后气促1月(2)体查:口唇无发绀,双肺呼吸音低,由下肺可闻及少量爆裂音。
P2>A2 (3)辅查:(4)……3.鉴别诊断:(1)……(2)……4.初步诊断:(1)咳嗽查因5.诊疗计划:(1)护理常规(2)完善相关检查(3)对症支持处理首次病程记录因转移性右下腹疼痛7小时,于今15点首次步行入院。
一、病例特点:1、患者系中年女性,35岁,病程7小时。
末次月经2008、9、20。
2、主要临床表现:持续性腹痛,阵发性加剧,疼痛逐渐转移至右下腹,伴畏冷、恶心欲呕,大便意强。
3、既往体健,无类似病史,否认有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无外伤、手术史,无药物过敏史,无输血史。
4、查体:T37.8C,R20次/分,P88次/分,Bp110/70mmHg。
神清合作,急性痛苦表情,皮肤巩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心肺检查未发现明显异常体征,HR88次/分,心率心律齐整。
腹部平坦,无胃肠型及蠕动波,右下腹腹肌稍紧张,脐部及右下腹轻度深压痛,伴反跳痛,以右下腹麦氏点区为甚,未扪及明显包块,肝脾肋下末触及,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稍弱。
结肠充气试验阳性、闭孔内肌试验阳性、腰大肌试验可疑阳性,肛门外生殖器无异常。
5、辅助检查资料:1>、血常规:WBC17.6*109、N0.89、L0.112>、尿常规:淡黄、RBC0-2,WBC(﹢),HCG(-)。
3>、B超:阑尾炎声像,盆腔少量积液。
二初步诊断及诊断依据急性化脓性阑尾炎。
依据:1>转移性右下腹疼痛病史7小时,伴畏泠恶心欲呕,2>、体查右下腹肌张力高,具压痛及反跳痛,结肠充气试验与闭孔内肌试验阳性,3>、辅助检查血象增高提示感染存在,B超提示阑尾肿大声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程记录书写规范与范例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医院病程记录书写规范与范例为了改进我科病历质量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以卫生部《病历书写基本规范》(2010版)为标准,参照相关病历质量评审标准,制定我科《病程记录书写规范与范例》,供临床医师参考。
监控项目:首次病程记录,日常病程记录(包括上级医师查房),术前谈话,术前小结,术前讨论,疑难病例讨论,手术记录,术后病程记录,重要抢救记录,特殊有创检查操作记录,麻醉前谈话,输血前谈话,出院诊断证明,出院记录等重要记录内容;由本院主管医师书写或审查签名。
一、病程记录概念病程记录是指继入院记录之后,对患者病情和诊疗过程所进行的连续性记录。
内容包括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重要的辅助检查结果及临床意义、上级医师查房意见、会诊意见、医师分析讨论意见、所采取的诊疗措施及效果、医嘱更改及更改理由、向患者及其近亲属、受委托人告知的重要事项等。
二、病程记录书写规范与范例(一)日常病程记录书写规范日常病程记录是指对患者住院期间诊疗过程的经常性、连续性记录。
由经治医师书写,也可以由实习医务人员或试用期医务人员书写,但应有经治医师签名。
书写日常病程记录时,首先标明记录时间,另起一行记录具体内容。
对病危患者应当根据病情变化随时书写病程记录,每天至少1次,记录时间应当具体到分钟。
对病重患者,至少2天记录一次病程记录。
对病情稳定的患者,至少3天记录一次病程记录。
长期住院患者每月一次阶段小结。
(二)特殊病程记录书写规范与范例1.首次病程记录【规定】首次病程记录是指患者入院后由经治医师或值班医师书写的第一次病程记录,应当在患者入院8小时内完成。
【解读】单列标题--首次病程记录。
记录的内容包括病例特点、拟诊讨论(诊断依据及鉴别诊断)、病情评估、诊疗计划等。
、理由(医务科质控员要求写出剂量及用法)。
【范例】12013-03-12:09:20:20 首次病程记录患者唐xx,男,68岁,已婚,汉族,***市人。
因一、病例特点1.老年(68岁)男性。
2.发病急,病程短(3小时)。
3.主要症状为3小时前于用力后突发胸骨后压榨性疼痛,且向左肩背部及上肢放射,伴冷汗淋漓,无恶心呕吐,含化硝酸甘油片未见效。
原有高血压病史,平时血压波动在180~200/95~105mmHg。
4.体检:,P 100次/分,R 18次/分,BP 108/80mmHg,精神差。
两肺呼吸音粗,未闻及罗音,心率100次/分,心音低钝,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
示急性广泛性前壁心肌梗死。
二、初步诊断及诊断依据1.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塞心功能2级。
诊断依据(1)老年、男性,有高血压病史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易患因素;(2)用力后突发胸骨后压榨性疼痛,且向左肩背部及上肢放射,伴冷汗淋漓,含化硝酸甘油片未见效;(3)心电图示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塞。
2.高血压病血压正常极高危。
诊断依据(1)原有高血压病史,平时血压波动在180~200/95~105mmHg;(2)入院BP 108/80mmHg;(3)已患急性心肌梗塞。
三、鉴别诊断1.心绞痛:支持点为用力后突发胸骨后压榨性疼痛,且向左肩背部及上肢放射,伴冷汗淋漓,不支持点(1)心绞痛疼痛一般不超过15分钟,本例达3小时;(2)心绞痛心电图无变化或有S—T段暂时性压低或抬高,本例心电图为典型急性心肌梗塞;(3)心绞痛心肌酶谱正常,本例可急查心肌酶谱。
2.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以剧烈胸痛起病,颇似急性心肌梗塞。
但疼痛一开始即达高峰,常放射到背、肋、腹、腰和下肢,两上肢血压及脉搏可有明显差别,少数有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可有下肢暂时性瘫痪或偏瘫。
X线胸片示主动脉明显增宽,心电图无心肌梗死图形,心肌酶谱正常可资鉴别。
3.急腹症:急性胰腺炎、消化性溃疡穿孔、急性胆囊炎、胆石症等,可有上腹部疼痛及休克,可能与急性心肌梗塞疼痛波及上腹部混淆。
但仔细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不难作出鉴别,心电图检查和血清心肌酶测定有助于明确诊断。
四、病情评估:D型。
五、诊疗计划级护理。
2.低盐、低脂流质饮食。
3.吸氧、心电血压监护、动态观察心电图变化。
4.急查凝血四项、心肌酶谱。
完善三大常规、肝功、肾功、血脂、心脏彩超、胸部DR等项检查。
5.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钙抗血小板、抗凝;尿激酶静脉溶栓;辛伐他汀调脂、稳定粥样硬化斑块;硝酸甘油扩冠;激化液改善心肌代谢等药物治疗。
何 x【示例】22013-05-07 15:30:20 首次病程记录患者刘xx,女,35岁,巳婚、汉族,重庆市人。
因转移性右下腹疼痛7小时,于今15:00时步行入院。
一、病例特点1.中年(35岁)女性。
,,R20次/分,P88次/分,Bp110/70mmHg。
急性痛苦表情,皮肤巩膜无黄染。
心肺检查未发现异常。
腹部平坦,无胃肠型及蠕动波,右下腹腹肌稍紧张,脐部及右下腹轻度深压痛,伴反跳痛,以右下腹麦氏点区为甚,未扪及明显包块,肝脾肋下末触及,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稍弱。
结肠充气试验阳性、闭孔内肌试验阳性、腰大肌试验可疑阳性,肛门外生殖器无异常。
5.辅助检查:(1)血常规:*109、、;(2)尿常规:淡黄、RBC0-2,WBC(﹢四、病例分型:B型。
五、诊疗计划1.立即完善术前检查(凝血四项、肝功、肾功等)及术前准备(备皮、头孢替唑皮试)。
2.急诊(阑尾切除)手术。
3.术前术后予头孢替唑抗感染、补液、对症、支持治疗。
何xx2.上级医师查房记录【规定】上级医师查房记录是指上级医师查房时对患者病情、诊断、鉴别诊断、当前治疗措施疗效的分析及下一步诊疗意见等的记录。
【解读】有主治医师查房记录,48小时之内必须有副主任医师(或以上)查房记录;(2)一般病人入院48小时之内必须有主治医师首次查房记录,3天之内必须有副主任医师(或以上)查房记录;(3)入院后病危病人随时记录上级医师的查房(每日至少1次),病重病人2日1次上级医师查房记录,一般患者每周要有2次及以上主任医师或/和科主任、副主任医师、高年资主治医师查房记录(仅限无高级职称科室);病情稳定的病人每7日有1次副主任医师(或以上)查房记录。
内容包括查房医师的姓名、专业技术职务、对病史体征有无补充、病情的分析(诊断及诊断依据、鉴别诊断、病情评估)和诊疗意见等。
【范例】1(完整版)2013-03-12:11:00:20 主治医师查房记录今日10:00主任医师廖xx代主治医师查房,听取病史汇报、询问病史、查体后对病史体征无补充。
总结病例特点如下:1.老年(68岁)男性;2.发病急,病程短(3小时);3.主要症状为3小时前用力后突发胸骨后压榨性疼痛,且向左肩背部及上肢放射,伴冷汗淋漓,含化硝酸甘油片未见效。
原有高血压病史,平时血压波动在180~200/95~105mmHg;4.体检:,P 100次/分,R 18次/分,BP 108/80mmHg,精神差,两肺未闻及罗音,心率100次/分,心音低钝,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示急性广泛性前壁心肌梗塞。
综上所述,诊断:1.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塞心功能2级。
诊断依据(1)老年、男性,有高血压病史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易患因素;(2)用力后突发胸骨后压榨性疼痛,且向左肩背部及上肢放射,伴冷汗淋漓,含化硝酸甘油片未见效;(3)心电图示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
2.高血压病血压正常极高危。
诊断依据(1)原有高血压病史,平时血压波动在180~200/95~105mmHg;(2)入院BP 108/80mmHg;(3)已患急性心肌梗塞。
鉴别诊断:1.心绞痛。
支持点为用力后突发胸骨后压榨性疼痛,且向左肩背部及上肢放射,伴冷汗淋漓,不支持点(1)心绞痛疼痛一般不超过15分钟,本例达3小时;(2)心绞痛心电图无变化或有S—T段暂时性压低或抬高,本例心电图为典型急性心肌梗塞;(3)心绞痛心肌酶谱正常,本例可急查心肌酶谱。
2.急性心包炎。
尤其是急性非特异性心包炎,可有较剧烈而持久的心前区疼痛,心电图有S—T 段和T波变化。
不支持点(1)心包炎患者疼痛常于深呼吸和咳嗽时加重,体检常可发现心包摩擦音,而本例无此特征;(2)心包炎心电图除aVR 外,其他导联均有S—T 段弓背向下的抬高,无异常Q波出现,而本例心电图为S—T 段弓背向上抬高,有异常Q波;(3)急性心包炎心肌酶谱正常,本例可急查心肌酶谱。
3.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以剧烈胸痛起病,颇似急性心肌梗塞。
但疼痛一开始即达高峰,常放射到背、肋、腹、腰和下肢,两上肢血压及脉搏可有明显差别,少数有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可有下肢暂时性瘫痪或偏瘫。
X线胸片示主动脉明显增宽,心电图无心肌梗死图形,心肌酶谱正常可资鉴别。
4.急腹症。
急性胰腺炎、消化性溃疡穿孔、急性胆囊炎、胆石症等,可有上腹部疼痛及休克,可能与急性心肌梗死疼痛波及上腹部混淆。
但仔细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不难作出鉴别,心电图检查和血清心肌酶测定有助于明确诊断。
病情评估:D型。
诊疗意见:1.同意目前诊疗方案;2.加用美托洛尔25mg,2次/日,以降低心肌耗氧量、降血压;3.心源性休克、急性左心衰竭、室性心律失常是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塞常见并发症,应密切监测心电及血压、呼吸及肺部体征,以便及时处理;4.目前正静脉输注尿激酶,应警惕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
当然,若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说明溶栓有效;5.告知患者授权委托人可以转上级医院行冠脉介入治疗。
上级医师:廖xx医师签名:钟xx【范例】2(简洁版)2013-05-07 09:30:20 主治医师查房记录今日10:00副主任医师黄xx代主治医师查房,听取病史汇报、询问病史、查体后对病史体征无补充。
同意目前病例分型:B型。
诊疗意见:1.立即完善术前检查(凝血四项、肝功、肾功等)及术前准备(备皮、头孢替唑皮试、签署知情同意书); 2.急诊(阑尾切除)手术;3.术前术后予头孢替唑抗感染、补液、对症、支持治疗。
上级医师:何xx医师签名:黄xx【范例】3(完整版)今日廖xx主任医师查房,听取病史汇报、详细询问病史及查体后,对病史无补充,修正体征:心尖区可闻及3/6期收缩期杂音。
总结病例特点如下:1.老年(65岁)女性;2.起病急,病程长;3.以“乏力4+月,半小时前晕厥1次”为主要症状;4个月前在都江堰市医疗中心诊断为“窦性心动过缓(45次/分)”;4.查体:P48次/分 BP168/70mmHg,神志清楚。
双肺未闻及干湿啰音,心界不大,心率48次/分,偶可闻及早搏,心尖区可闻及3/6期收缩期杂音。
腹平坦,无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未扪及肿块,移动性浊音阴性。
双下肢无水肿;5.辅助检查:餐后血糖:l,床旁心电图示: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2:1),心电监护示偶发室性早搏,阵发性缓慢型心房纤颤,床旁心电图示: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2:1)(基础窦性心频率90次/分),阵发性缓慢型心房纤颤(心室率45次/分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