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产业结构优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基于17地市的GMM检验

合集下载

产业结构优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实证研究

产业结构优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实证研究

产业结构优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实证研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变革,产业结构优化成为了许多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重要政策方向之一。

产业可以简单地理解为从农业、制造业到服务业的所有经济活动,以及这些活动在不同层次和规模上的组合。

而产业结构优化则是通过调整和升级现有产业的组合,促进经济增长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本文将通过实证研究的方法,探讨产业结构优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第一部分:产业结构及其调整产业结构通常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产业(农业、渔业、林业),第二产业(制造业和工业)和第三产业(服务业)。

随着经济发展的转型,许多发展中国家和地区都需要通过实施产业结构优化政策来推动其国民经济的增长和提高生活水平。

产业结构的调整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

一种方法是通过政策引导。

这包括一系列政策措施,如通过减税、出口退税、金融支持等方案,鼓励企业扩展其产业链的上游或下游,在本地化的产业集群中寻求合作商机。

政府还可以通过投资于新型产业的基础设施、人才培育等领域,来支持新兴产业的发展。

另一种方法是通过调整劳动力规模和质量,在现有产业结构中提高劳动生产率和技术水平。

例如,制造业公司可以通过引进更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来提高其生产流程的效率和生产效率。

第二部分:产业结构优化的意义产业结构优化可以带来多方面的经济效益。

对企业而言,通过扩大其产品线和服务范围,可以增加其市场份额和竞争力。

对政府而言,提高国内产业结构的稳定性和多样性,有助于增加税款收入和吸引外商投资。

在区域层面上,产业结构优化可以带来其他经济效益。

首先,优化产业结构可以提供更多和更好的就业机会。

尤其是在农业和制造业领域,优化产业结构可以提高工人的生产效率和劳动力质量,从而提高薪资和福利待遇。

其次,产业结构优化也能够对区域的经济增长和财富分配产生影响。

例如,在农业和服务业方面,提高经济效率和质量,对区域内较低收入家庭的收入增长至关重要。

在制造业方面,通过之前提到的一系列政策引导措施,企业不再局限于低端生产产品和服务,拥有更多创新和高新技术的发展机会,从而带动整个区域的经济增长。

山东省产业结构调整及对策分析

山东省产业结构调整及对策分析

山东省产业结构调整及对策分析山东省是中国东部省份之一,其经济发展水平一直处于全国前列。

然而,在长期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山东省的产业结构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传统的重工业占比过高,资源耗费严重。

第二,服务业占比较低,特别是高端服务业相对薄弱。

第三,创新能力较弱,科技含量不高。

针对以上问题,山东省应该采取有效的产业结构调整策略。

首先,要把握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和新机遇,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比如,围绕“智能制造”、“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领域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提高整个经济结构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

另外,还可以继续加强山东省的现代服务业建设,发展金融、科技、文化等高端服务业,并加强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

同时,应当重视基础设施的建设,并从中选取几个重点领域进行重点布局。

例如,建设一批配套充分、功能完备、经费保障有力的产业园区,整合优势资源,促进产业协同发展。

又如,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中,重点支持通航、高铁等重大项目建设,加强区域之间的物流和信息渠道,为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的基础环境。

此外,加强人才培养,提升人才的整体素质和创新能力,为产业结构升级提供有力的人力支持。

最后,要在政策上给予相应的支持,形成良好的产业政策环境。

采取差别化的政策鼓励不同类型的产业发展,例如给予高技术产业和高端服务业税收优惠、用地优惠等政策支持,扶持一些适合山东经济特点的专业化产业。

在商业环境方面,加强产业研究和战略规划,精细化服务,提供一站式、全方位的服务,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综上所述,山东省的产业结构调整需要从政策、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等层面全方位、多角度发力,积极面对新机遇,有效应对新挑战。

这将是促进山东经济持续、稳定、高效发展的关键。

产业结构优化与调整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

产业结构优化与调整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

产业结构优化与调整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对产业结构优化和调整的重视越来越高。

而对于经济增长来说,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调整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优化产业结构的必要性产业结构是经济的基础和支撑,它的优化和调整不仅能够提高经济发展速度和质量,还能促进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优化配置,可以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而且,由于不同产业对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的需求是不同的,这种资源的分配和配置是影响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

因此,优化产业结构可以使经济用更少的资源获得更高的效益,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整体经济效益。

二、优化产业结构的方式和方法根据不同产业的特点和需求,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种优化产业结构的方式和方法:1、加强新兴产业的发展,提升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新兴产业是未来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对于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具有很好的推动作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等新形态迅速兴起,新兴产业的规模不断扩大,成为了未来经济增长的重要助推力量。

2、加大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和重组力度。

传统产业已经进入到“三老”(老工业、老产品、老市场)的时期,要想再创辉煌,必须对其进行改造和重组。

改造可以通过技术升级、能源效率提高、生产流程优化等手段实现,而重组则可以将资源整合、淘汰低效产能、调整产业结构等方式实现,以弥补产业市场竞争力不足的缺陷,提升产业的竞争优势。

3、促进区域产业结构的协调发展。

各地的产业结构差异很大,有的地方重工业发展较快,有的地方则服务业发展迅猛,地域的差异区别直观。

优化产业结构,就需要加强不同地区产业间的合作和协同,以挖掘各自的特色和优势,提高产业整体竞争力和效益。

三、优化产业结构的益处优化产业结构和调整产业布局,对于经济增长和发展有以下几方面的重要益处:1、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加快经济发展速度。

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可以盘活资源,提高效率,使得经济的增长效益更为明显,推动经济实现持续健康发展。

基于山东省产业结构调整的实证分析

基于山东省产业结构调整的实证分析

基于山东省产业结构调整的实证分析[摘要]本文运用聚类分析方法就山东产业结构现状进行层次分析,利用灰色GM(1,1)预测模型预测山东产业结构的短期变化。

发现山东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探索科学的产业结构运行机制,并提出相应的优化措施,以期对山东省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关键词]产业结构;经济增长;灰色系统1 聚类分析和灰色模型简介1.1 聚类分析聚类分析是基于所研究的样品或指标(变量)之间存在程度不同的相似性的统计分类方法。

即根据一批样本的多元观测指标,寻求能够度量相似程度的统计量,以这些统计量为划分类型的依据。

把一些相似程度较大的样品(指标)聚合为一类,把另外一些彼此之间相似程度较大的样品(或指标)又聚合为另一类,直到把所有的样品聚合完毕。

聚类分析方法包括系统聚类法、分解法、加入法、动态聚类法、有序样品聚类、有重叠聚类和模糊聚类。

为了克服原始数据由于量纲不同对聚类结果产生不合理的影响。

分析时首先对原始数据进行数据的标准化变换。

定义距离的方法很多,本文采用欧氏距离(Euclidean Distance)。

1.2 灰色模型灰色理论将随机变量视为一定范围内变化的灰色量,将随机过程当做一定范围,一定时区内变化的灰色过程。

灰色预测法对含有不确定因素的系统进行预测。

灰色预测通过鉴别系统因素之间的相异程度,并对原始数据进行生成处理来寻找系统的规律,生成有较强规律性的数据序列,然后建立相应微分方程模型,从而预测事物未来的发展趋势。

灰色预测主要以GM(1,1)模型为基础进行建模、检验与预测。

2 实证分析2.1 产业结构描述性分析纵向分析:按照国民经济统计关于产业划分标准,2008年山东省的第二、第三产业是主导产业,产值份额分别为56.97%和33.37%。

第一产业比重较小(9.66%)。

同比2001—2008年的数据,三大产业中,第二和第三产业呈现逐年增长趋势,而第一产业占比不断下降,表明山东产业结构的演化进程。

山东省产业结构高级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的实证研究

山东省产业结构高级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的实证研究

山东省产业结构高级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的实证研究【摘要】本文运用协整理论以及格兰杰因果检验,对山东省产业结构高级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的进行了实证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山东省产业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在长期中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因此通过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变动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对山东省而言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更近一步地,本文结论验证了配第-克拉克定理,并且支持了库茨涅茨的人均收入决定论。

【关键词】产业结构高级化经济增长格兰杰因果检验协整分析产业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紧密的关系。

克拉克(1940)认为由于各行业之间存在着相对收入的差异,这导致了劳动力由第一产业逐渐向第二产业转移,再向第三产业转移。

他这一结论由于和配第的研究类似,所以被称为配第-克拉克定理。

库茨涅茨(1985)从产业结构趋势分析,认为人均收入是产业结构变动的原因,这一结论被称为库茨涅茨的人均收入决定论。

而罗宾托(1960)的观点则与库茨涅茨的相反。

他从产业结构机理的角度分析,认为产业结构变动是经济增长的原因。

国内学者刘伟(2002、2008)、周振华(2003)、纪玉山、吴勇民(2006)等人做了比较有代表性的研究。

但上述研究由于样本选择、分析方法、选取角度的不同导致了研究结论不尽一致,使得对现实的指导意义大打折扣。

山东省作为我国的经济大省,产业结构高级化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怎样的作用机理,这是本文研究的主要问题。

二、变量与数据本文采用1980年2012年的时间数列数据。

经济增长用人均GDP表示,产业结构高级化用产值结构高级化X1与劳动结构高级化表征X2。

X1表示第三产业产值占GDP的比重,X2表示第三产业劳动人数占就业总人数的比重。

分别对上述三个变量取对数,这样并不改变三者的协整关系,并可以减少异方差。

三、模型与实证结果(一)平稳性检验为了防止伪回归,首先需要对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平稳性检验。

本文采取ADF 检验。

运用EViews软件,得出LNY、LNX1、LNX2为一阶单整非平稳时间序列。

山东省产业结构调整及对策分析

山东省产业结构调整及对策分析

山东省产业结构调整及对策分析山东省是我国经济大省之一,在长期的经济发展过程中,产业结构一直是山东省发展的重要议题之一。

随着国家经济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山东省也在不断调整产业结构,以适应市场需求和国家发展规划。

本文将通过对山东省产业结构的调整情况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山东省的产业结构调整提供参考。

一、山东省产业结构调整的现状1. 第一产业山东省作为中国的大农业省份,农业是山东省的传统支柱产业,但受自然条件和经济因素的影响,农业收入占GDP的比重一直较低。

而且随着城市化的加快和农民工的流出,农业劳动力逐渐减少,农业生产面临着人员不足和规模效益不高的问题。

山东省的工业体系比较完善,以钢铁、化工、建材等行业为主导,但也存在着资源消耗过大、环境污染严重以及产能过剩的问题。

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于环境保护的要求日益加强,山东省的传统工业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压力。

山东省的第三产业发展较快,特别是金融、物流、信息等服务业的发展势头强劲。

但也存在着服务业结构不合理、服务质量不高以及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

1. 加大农业现代化力度要促进农业现代化,山东省可以加大对农业科技研发的投入,推动科技创新与农业相结合,提高种植业、畜牧业和渔业的生产效率和质量,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信息化和农村电商的发展水平,推动农业产业化和规模化经营。

通过产业转移和农民工返乡创业等方式,解决农村劳动力不足的问题。

2. 推进传统工业转型升级山东省应该加大对传统工业的技术改造和装备更新力度,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生产,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

加强对企业的政策扶持和引导,培育新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传统工业向高端化、智能化和绿色化发展。

3. 加强服务业的创新能力建设山东省应该加大对服务业的投入力度,提高服务业的技术创新和管理水平,加强服务业的专业化分工和产业链的延伸,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培育壮大新的服务业方向,推动服务业向高端化、特色化和差异化发展。

山东省所有制结构调整对经济增长和劳动就业影响的实证分析

山东省所有制结构调整对经济增长和劳动就业影响的实证分析
( ) 量 的单位 根检 验 一 变 在 进行 协 整 检 验之 前 , 须 先 检 验序 列 的平 稳 必 性 。检验 平稳 性 的 常用 方 法 是 单 位 根 检 验 , 检 验 即
()oas 的极大似然法协整检验 ( ’ 1Jhne n ] 唧
山东 师 范 大 学 学 报 ( 文社 会 科 学 版 ) 人 J OUR NAL OFS HAND ONG NOR MAL U V NI ERSTY( ma ie n oilS in e ) I Hu nt sa dS ca ce cs i
20 0 8年 第 5 3卷 第 6期 ( 第 2 1 ) 总 2期
作者简介 : 赛晓序 (93 1 一 6
)女 , , 山东文登人 , 山东师范大学管理与经济学 院教授 , 博士 ; 张木亮(99 17一
)男 , , 山东章丘人 , 青岛市工
程 咨 询 院 助 理 研究 员 。 24
果 检验 方法 , G P和 劳动 就业 两 个 方 面对 山东 省 从 D
名义 值 。
发生了较大变化 , 国有经济 比重明显下降 , 国有经 非 济不断发展壮大 , 形成了公有制为主体 、 多种所有制
经济共 同发展 的新 局 面 。那 么 , 有 制结 构 的调 整 所 究竟 对 山东省 经 济 增 长 、 劳动 就 业 带来 了怎 样 的影
()98年 至 20 1 17 04年 G P的 数 值 来 源 于历 年 D 山东统计年鉴 , 0 年的 G P的数值来源于山东统 25 0 D
计信息网。自 1 3 9 年开始 , 9 山东统计信息网上所列 出的 G P D 数值与山东统计年鉴上 的 G P数值略有 D 差异 , 对于这 种情 况 , 针 我们选 择 了历年 山东 统计年

山东省产业结构高级化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1

山东省产业结构高级化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1

作者;韩晓庆,女,1988年出生,山东泗水人,2010年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获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学士学位。

现东北财经大学在读攻读统计学硕士。

研究方向:宏观经济统计分析联系方式:电话:136****9120,电子邮箱:****************通讯地址:辽宁省大连市沙河口区龙江路74号梁园M座422室韩晓庆邮编116023山东省产业结构高级化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韩晓庆内容摘要:本文利用付凌晖(2010)提出的产业结构高级化度量方法,对山东省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与全国水平进行了对比,得出山东省经济增长明显带动了产业结构升级,而产业结构升级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不显著。

最后给出了个人的思考性建议关键词:产业结构;经济增长;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因果检验The Rsearch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dustry Structure and Economic Growth in ShandongHan XiaoqingAbstract:In this paper , using the indicator on the degree of industry structure upgrade suggested by FuLinghun in 2010,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dustry Structure and Economic Growth of ShanDong is studied compared with the national level. The result shows that economic growth improves the industry structure,and the industry structure doesn’t promote economic growth. At last ,the paper give out of personal viewsKey words: Industry Structure,Economic Growth,Uint Root Test;,Co-integration Test, Granger Causality Test作者简介:韩晓庆,女,1988年出生,山东泗水人,2010年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获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学士学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Keywords
Industrial Structure, Rationalization, Supererogation, Econ影响
—基于17地市的GMM检验
张 哲,张红霞
山东理工大学经济学院,山东 淄博
文章引用: 张哲, 张红霞. 山东省产业结构优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J]. 社会科学前沿, 2018, 7(3): 299-307. DOI: 10.12677/ass.2018.73049
Figure 1. Evolution of three industrial structures in Shandong Province from 1978 to 2015 图 1. 1978~2015 年山东省三次产业结构演进轨迹 DOI: 10.12677/ass.2018.73049 301
2. 1978 年至今山东省产业结构演进轨迹
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产业结构变化比较明显,图 1 为山东省 1978~2015 年三次产业产值占 GDP 比 重的变化情况。1978 年山东省三次产业比例为 33.3:52.9:13.8,第一产业在经济构成中占了较大比重, 产业结构表现为二、一、三类型,反映出山东省在当时还为农业大省,整体工业化水平比较低。2015 年 山东省三次产业比例优化为 7.9: 46.8: 45.3, 第一产业产值占 GDP 比重降至 7.9%, 第二产业达到 46.8%, 第三产业产值比重升至 45.3%,三次产业构成呈现二、三、一格局。1978~2015 年间,第一产业比重大幅 下降,第二产业一直处于主导地位,第三产业保持强劲上升的态势,自第三产业比重在 1990 年首次超过 第一产业后,三次产业始终保持二、三、一的结构类型。 改革开放以来的 37 年间,山东省三次产业就业结构的变化也比较大。图 2 为山东省 1978 年以来三 次产业的劳动力人数占比变化情况。1978 年山东省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的从业人员占三次产业总劳动 力人数的比重分别为 79.2%、12.3%、8.5%,1990 年调整为 64%、22.8%、13.2%,2015 年进一步优化为 29.6%、35.2%和 35.2%,期间山东省第一产业的从业人员数量持续大幅下降,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吸纳 的劳动力人数大幅增长,劳动力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转移,至 2015 年,山东省 7/10 的劳 动力分布在第二和第三产业,社会从业人员在三个产业之间趋向接近均匀分布。2015 年,山东省第一产
社会科学前沿
张哲,张红霞
Figure 2. Evolution of employment structure of various industries in Shandong Province during 1978-2015 图 2. 1978~2015 年山东省各产业就业结构演进轨迹
业产值占 GDP 比重降至 7.9%, 第一产业就业比重占总就业人数仍达 29.6%, 表明山东省农业就业人口比 例依然过大;第二产业就业比重则由 1978 年的 12.3%上升至 35.2%,根据发达经济体部门发展经验,这 一就业比重是基本合理的; 第三产业的就业比重从 1978 年的 8.5%上升至 35.2%, 吸纳劳动力增长不断增 加而且保持了很强的就业增长趋势,但与发达经济体第三产业就业比例相比,这一比重依然偏低。
The Influence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Optimization on Economic Growth in Shandong
—Based on the GMM Test of 17 Cities
Zhe Zhang, Hongxia Zhang
School of Economics, Shangdong Province of Technology, Zibo Shandong Received: Feb. 28 , 2018; accepted: Mar. 13 , 2018; published: Mar. 20 , 2018
Advances in Social Sciences 社会科学前沿, 2018, 7(3), 299-307 Published Online March 2018 in Hans. /journal/ass https:///10.12677/ass.2018.73049
张哲,张红霞
收稿日期:2018年2月28日;录用日期:2018年3月13日;发布日期:2018年3月20日


本文选用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级化作为度量产业结构优化的指标,并考察了山东省产业结构优 化进程,在此基础上,采用面板广义矩估计法对产业结构优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 发现,山东省产业结构合理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大于产业结构高级化,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发展与经济增 长存在长期稳定关系,而产业结构高级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则呈现出不确定性。据此,建议山东省要重 点推动产业结构合理化发展,在保障不同地区要素投入结构和产出结构耦合的基础上,推动产业服务化 发展。
th th th
Abstract
This paper selects the rationalization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its high degree as indicators to measure the optimization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inspect the process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optimization in Shandong Province, and then we use the Generalized Method of moments to estim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dustrial structure optimization and economic growth.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impact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rationalization on economic growth is greater than that on industrial structure supererogation, and there is a long-term stabl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rationalization and the economic growth, b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supererogation and the economic growth is uncertain. Accordingly, it is suggested that Shandong province should focus on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rationalization,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industry service under the interconnection of input structure and output structure in different regions.
DOI: 10.12677/ass.2018.73049 300 社会科学前沿
张哲,张红霞
认为资源再配置一直是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增长的驱动因素,未来仍会获得重要红利 [10] 。郭进 (2014)的研究结论是,“结构红利”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在不同时期有不同表现[11]。 综合以上文献,学者们较普遍的观点是,经济增长进程中,投入要素由低生产率部门转向高生产率 部门,可以促进社会经济整体水平的提升。但从实证分析看,以上文献主要从要素部门流动的角度出发, 检验要素流动引致的产业结构变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而直接对产业结构变化进行衡量并检验其经济增 长效应的文献还不多。山东省是我国东部沿海的一个经济大省,经过改革开放 30 多年的发展,经济实力 不断增强,1978 年山东省地区生产总值仅为 225.45 亿元,而到 2015 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 63,002.3 亿元, 在此期间,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产值分别由 1978 年的 75.06 亿元、119.35 亿元和 31.04 亿元,提高到 2015 年的 4979.1 亿元、29,485.9 亿元和 28,537.4 亿元,分别增加了 66.3、247.1 和 919.4 倍,产业结构明 显优化。本文拟以山东省 17 地市为样本,在选取量化指标对全省产业结构优化进行度量的基础上,检验 产业结构优化是否是经济增长的核心解释,以为政府产业发展决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Open Access
1. 引言
在经济增长进程中,经济体内部不同部门的份额结构会发生变化,如发达经济体的服务业就业份额 不断增加,而发展中经济体的农业比重则不断下降。学者们依据不同经济体实际发展进程中的部门经验, 相继对经济增长进程中产业结构的作用展开研究。如,西蒙·库兹涅茨(Simon Smith Kuznets, 1971)在研 究了大量国民收入与产业结构的资料后提出,一国或地区的经济增长须通过考察其生产结构的变化才能 获得合理解释[1]。罗斯托(Walt Whitman Rostow, 1971)在考察了近代经济增长进程后认为,一国或地区经 济增长的实质是产业部门的依序递次增长,即由产业部门的“领头羊”先行增长,然后通过扩散效应引 致其他部门增长,最终带动整体经济的增长[2]。帕西内蒂(Luigi L. Pasinetti, 1981)在经济增长的研究框架 中纳入结构变化因素后发现,劳动力由低就业部门向高就业部门转移以及资本由低增长部门向高增长部 门的转移,带动了经济增长[3]。钱纳里(Hollis Chenery, 1995)从一般均衡角度的分析结论是,产业部门的 结构变化能够对经济增长直接形成影响[4]。派奈德(Peneder, 2002)研究了不同产业部门的生产率和增速, 认为无论生产要素从低生产率部门流向高生产率部门还是从低增速部门流向高增速部门,都将带来整个 社会生产率水平的提高,这种“结构红利”促进了经济的高速增长[5]。 国内外学者以中国为样本的研究做了诸多探索,但由于代表指标选取、样本数据选择与模型估计方 法等存在差异的原因,结论尚不一致,如 Sachs & Woo (1994)对中国与俄罗斯经济增长进行了比较分析, 认为中国产业结构在短时间内的转型与升级是经济保持高速增长的重要动力[6]; Fan (2003)针对中国劳动 力流动进行的研究认为,劳动力跨地区跨部门流动是中国整体经济效率提升的重要影响因素[7];刘杰和 张辉(2008)对产业要素和技术要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认为产业结构在到达某一临界点前会促 进经济增长,但这种“结构红利”过临界点后会逐步降低[8];干春晖和郑若谷(2009)区分劳动力和资本 两种不同要素在部门间的流动进行研究后,发现劳动力要素的部门间流动存在“结构红利”,而资本要 素的部门间流动并不存在“结构红利”[9]。温杰(2010)重新计算了中国产业结构变迁中的资源配置效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