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版精神科护理常规.pdf

合集下载

精神科患者分级护理常规

精神科患者分级护理常规

精神科患者分级护理常规护士应当根据患者的护理级别和医生制订的诊疗计划,按照护理程序开展护理工作。

(一)特级护理患者的护理要点(1)设专人护理,制订护理计划。

(2)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监测生命体征。

(3)据医嘱准确记录出入量。

(4)根据患者病情及生活自理能力提供基础护理服务项目,落实各项治疗和护理措施,严防并发症发生。

(5)实施安全保护措施。

保持患者舒适和功能体位。

(6)实施床旁交接班,做好护理记录。

(二)一级护理患者的护理要点(1)将患者安置于重症病室内,24h集中管理,不离视线。

(2)密切观察病情,制订并实施护理计划。

(3)对严重自杀、自伤、冲动行为者,酌情给予约束保护,日夜三班观察并记录。

(4)根据医嘱,正确实施各项治疗和护理措施。

(5)根据患者病情及生活自理能力提供基础护理服务项目,预防压疮和约束并发症的发生,实施安全保护措施,做到床旁交接班。

(6)实施封闭式管理,限制患者活动范围;外出检查、治疗必须有护士陪同。

(三)二级护理患者的护理要点(1)安置在一般病室。

(2)每30min巡视患者一次。

观察病情及治疗反应。

(3)根据医嘱,正确实施各项治疗和护理措施。

(4)督促或协助患者料理生活,如梳洗、饮食、衣着、大小便等。

(5)有计划地安排患者参加文娱、体育等各项活动,进行针对性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和康复训练。

(6)以半开放式管理为主,生活物品由患者自行管理。

在病室内可自由活动,在工作人员陪同下可参加各种户外活动。

(四)三级护理患者的护理要点(1)安置在一般病室,可酌情实施开放管理。

在规定时间内可自行外出散步或购物。

周末可回家或探友。

(2)每1~2h巡视患者一次,观察病情,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

(3)根据医嘱,正确实施各项治疗和护理措施。

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

(4)加强心理护理,鼓励患者参加文娱、体育活动和康复训练。

(5)做好出院指导。

精神科危重病人护理常规内容

精神科危重病人护理常规内容

精神科危重病人护理常规内容
精神科危重病人护理常规包括以下内容:
1.监测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频率、体温等生命体征的定期监测,以便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2.提供安全环境:为病人提供安全、宁静的环境,防止自残或伤害行为发生。

3.监测精神状态:观察病人的意识状态、情绪波动、思维内容等,及时发现异常,并与医生沟通。

4.药物管理:按照医嘱给予药物治疗,注意药物剂量和时间的准确性,防止药物过量或漏服。

5.定期评估:对病人进行周期性的评估,了解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计划。

6.饮食管理:提供合适的饮食,根据病人的需求和饮食偏好进行个性化的饮食安排。

7.心理支持:与病人进行积极的交流,提供情感上的支持和安慰,帮助病人克服精神压力。

8.日常护理:包括病人的个人卫生、营养饮食、床位整理等。

9.协助治疗:配合医生和其他医护人员的治疗工作,如安排心
理治疗、康复训练等。

10.预防并发症:注意病人的身体和精神状况,及时发现并处
理并发症的风险。

11.家属教育和支持:向家属提供病情解释、护理建议等信息,给予他们心理和情感上的支持。

请注意,精神科危重病人的护理工作需要专业的护理团队进行,以上内容仅为一般常规,具体护理措施还需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的制定。

精神科疾病护理常规内容

精神科疾病护理常规内容

精神科疾病护理常规内容1. 引言1.1 疾病概述精神科疾病是指一类以异常情绪、行为和认知功能为主要特征的疾病。

常见的精神科疾病包括抑郁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躁狂症等。

这些疾病会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甚至导致社会功能下降和自杀行为。

精神科疾病的病因复杂多样,既包括遗传因素,也包括环境因素和心理因素。

患者常表现为情绪低落、情绪波动大、感觉异常、思维混乱等症状。

疾病的发生往往需要长期的治疗和康复,同时也需要家庭和社会的支持与帮助。

精神科疾病的治疗和护理是一个复杂而细致的工作,需要医护人员有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知识。

通过合理的药物管理、心理支持和病人安全措施,可以有效地控制疾病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进行护理工作时,还需要注意评估护理效果,及时调整护理措施,确保患者的身心健康。

1.2 护理概念护理是指在精神科护理中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身心健康照顾和护理。

护理概念是指在精神科疾病护理中,护理人员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情特点,制定合理的护理方案,在护理过程中通过各种护理技术和方法,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护理。

护理概念强调的是对患者的全面关注和照顾,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方面的需求。

在精神科疾病护理中,护理概念的核心是以患者为中心,关注患者的需求和感受,提供个性化的护理服务,帮助患者恢复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护理概念还强调护理人员应该具备专业的护理知识和技能,能够有效地与患者沟通和交流,建立良好的护理关系,促进患者的康复和健康。

在精神科疾病护理中,护理概念的实施是促进患者康复的关键,是保障患者安全和健康的基础。

2. 正文2.1 疾病的常见症状精神科疾病包括多种不同类型的疾病,每种疾病都有其特定的表现和症状。

常见的精神科疾病及其常见症状如下:1. 抑郁症:抑郁症患者常出现情绪低落、消沉、对生活失去兴趣、睡眠障碍、食欲变化等症状。

2. 焦虑症:焦虑症患者常表现为持续不安、紧张、恐惧感、焦虑症状包括心悸、呼吸困难、手脚发冷等。

精神科护理质量标准-精选.pdf

精神科护理质量标准-精选.pdf
扣 1 分,回答不出者全扣 2 抽问护士,一处不符合要求扣 1 分,回
答不出者全扣 3 现场查看,一处不符合要求扣 1 分
标准要求

评分要求


质理
25 分 量
50 分
4.午间 .夜间当班护士应深入每个患者床单位,观察呼吸、面色等有无异常时刻保持警觉状 态,发现可疑迹象及时查证处理,严防意外发生。 5.对不安心住院、有藏药、出走迹象者,当班护士应重点巡视,约束和输液患者应加强巡 视,保障安全。 6.患者出入病房时有专人负责、及时清点人数,关好门锁,有工作人员陪护,患者返回病 房时严格检查,以防不安全物品 (绳索、刀、剪、玻璃、筷子、勺子等 )带入病房 . 7.定期检查病区各种设施 ,若有损坏或潜在安全隐患应及时解决。随时注意排除患者自伤物 品及环境的不安全因素,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每周至少一次全面安全并有记录。
时间
项 目
布 局 设 置 10 护分 人 员 要 理求 15 分

横县精神病医院护理质量评价标准﹙
科室
标准要求
评价人
1.患者活动场所无危险物品,病房门窗牢固、安全。
2.病房床上、被褥下、床头柜内及周围环境无闭安全,各科按照指定时间内开展工娱疗活动
4 现场查看,一处不符合要求扣 1 分

评分要求


7.精神症状急性期的患者,应安置在封闭精神科病房或易观察的房间,遵医嘱留陪护,交代陪护 注意事项,履行告知程序,重点监护,严防逃跑、自杀、自伤及伤人毁物等现象发生。
工 8.非特殊情况,外来人员和家属不允许进入患者生活区,工作人员出入病区应随时锁门,避免病 人逃跑
2.患者在进餐有专人负责督促与协助,无漏餐发生,患者洗澡时应有专人负责督导、查看,防止 护 烫伤或跌倒。

精神科护理常规

精神科护理常规

一. 精神科护理常规
1. 根据不同的病情和不同的治疗,分别按各项常规护理。

2. 工作人员应提高警惕,随时防止患者发生自伤、伤人、潜逃、毁物等意外事故。

3. 新入院患者入院时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一次,以后改为每日一次只测量体温、脉搏,并将其绘制到体温单上,特殊情况除外或按医嘱执行。

4. 认真做好新入院患者的入院浴,更换病员衣服,查体有无外伤、压疮,并嘱家属留下患者毛巾、水杯、牙具等日常用品,严禁危险品、贵重物品带入病房。

5. 新入院患者各班连续三日交班和书写护理记录,病情有特殊变化例外。

6. 患者参加工娱疗外出,一定要清点人数,并一定要工作人员陪同,患者请假一定要家属接送。

7. 患者来往信件,必须经过医务人员同意后,方能交给患者或寄出。

8. 患者洗澡、洗发、剪指(趾)甲,每周一次,理发每月一次。

9. 床单、被罩每7~15天换一次,个别情况酌情处理,重患者随时更换。

精神科患者出院(或假出院)护理常规

精神科患者出院(或假出院)护理常规

精神科患者出院(或假出院)护理常规
(1)接到出院医嘱后,护士执行后在体温单相应栏内注明“出院”字样,(如为假出院,在体温单相应栏内注明“假出院”字样,并在一览表上将卡片翻转),治疗护士应停止该患者所有医嘱,撤销该患者的治疗单、服药单、治疗卡、一览表中卡片。

通知主班护士交班。

(2)护士携带出院证及出院(或假出院)带药处方,陪同家属到住院处办理出院(或假出院)相关手续。

(3)账目结清后,责任护士协助患者更换衣服、整理用物,将患者一切摩存物品交给其家属。

(4)征求患者及其家属意见,进行出院宜教,说明服药方法、注意事项及药物的管理,向患者家属介绍出院后家庭护理的方法,复诊时间等,护送患者出病区。

(5)做好出院或假出院患者床单位的终末处理。

精神科护理常规-

精神科护理常规-

精神科护理常规成都市德康医院成都市精神病院精神科护理常规成都市德康医院成都市精神病员二0一四年四月目录精神科一般护理常规精神科安全护理常规患者饮食护理常规患者心理护理常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护理常规多参数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护理常规精神科康复训练护理常规患者出院护理常规兴奋躁动状态患者护理常规木僵状态患者护理常规癫痫持续状态患者护理常规消极患者护理常规冲动患者护理常规外走患者护理常规拒食患者护理常规进食障碍患者护理常规睡眠障碍患者护理常规痴呆患者护理常规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患者护理常规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常规心境障碍患者护理常规神经症患者护理常规应激相关障碍患者护理常规人格障碍患者护理常规精神发育迟滞患者护理常规儿童孤独症患者护理常规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患者护理常规青少年品行障碍患者护理常规儿童少年期情绪障碍患者护理常规精神科一般护理常规一、新入院护理1.礼貌接待,根据病情和家属要求安排床位。

检查患者随身携带的物品及日常生活用品的准备情况。

对患者进行卫生处理,更换病员服,检查躯体情况,佩戴身份识别腕带。

2.介绍医院情况、住院规则、探视制度、安全管理要求等。

3.填写体温单、床位卡、饮食通知单。

4.入院前3日每日测量体温、脉搏、呼吸各4次,3日后变更为2次。

血压入院前3日每日测量1次,3日后变更为每周1次。

特殊情况遵照医嘱执行。

5.入院前3日每日进行护理记录,班班病情交接,3日后变更为一般记录、交接,病情有特殊变化随时记录、交接。

6.常规化验检查3日内完成,各类辅助检查一周内完成,心电图检查24小时内完成,特殊情况遵医嘱执行。

二、对病情突然变化者应报告医生,并做好详细交接班1.精神症状突然变化:如出现严重药物副反应、自伤和冲动行为等。

2.体温:≥℃以上需连续监测至恢复正常3日后改为常规测量℃℃每日测3次,℃℃每日测4次,≥39℃每日测6次),在体温单上记录并详细交班。

3.血压:收缩压在90mmHg(12KPa)以下或140mmHg以上,舒张压在60mmHg(7KPa)以下或100 mmHg以上者。

精神科住院患者护理常规

精神科住院患者护理常规

精神科住院患者护理常规由于精神科患者的特殊性,为了防止意外,引起医疗事故的发生,针对该类患者中具有不同风险的患者采用不同的护理方式,因此,制定了精神科护理常规。

1.暴力倾向患者的护理常规1.1对于精神科住院患者定期评估中,有暴力倾向的患者,该类患者应在护理站、患者床头卡等处有明显标识。

1.2该类患者应采用一级护理,安置在一级病室,严格执行床头交接班,限制患者活动范围,保证患者活动在值班护士视线范围之内,严重的可进行约束保护。

1.3对患者要随时进行观察,一旦发现患者在言语上、行为上有暴力行为的苗头,首先要将该类患者与其他患者隔离,避免事态扩大。

当患者发生暴力行为时,值班护士要避免单独与患者接触,保持安全距离,同时组织医师、护工、护士评估环境,疏散围观患者,移除危险物品,有效处理患者的暴力行为。

1.4加强对住院患者的看护和心理疏导,安排丰富的工娱活动,转移分散其冲动意图。

2.自杀、自伤患者的护理常规2.1对于精神科住院患者定期评估中,患者有自杀风险的,护理站、患者床头卡等处应有明显标识。

2.2该类患者应采用一级护理,安置到一级病室,严格执行床头交接班,限制患者活动范围,保证患者活动在护士视线范围之内。

2.3严格执行精神科病区安全管理制度,加强病区危险物品的检查与管理,对该类患者应重点巡视和监督管理。

2.4对该类患者在病情不稳定的时候,必要时请家属陪护协助护理并做好家属的安全宣教工作。

3.逃跑倾向患者的护理常规3.1对于精神科住院患者定期评估中,认真评估患者的住院依从性,有逃跑倾向的患者,护理站、患者床头卡等处有明显标识。

3.2发现患者有逃跑倾向,该类患者要严格执行床头交接班,保证患者活动在护士视线范围之内。

3.3该类患者由于外出检查、治疗等原因,需要离开病区前要安排陪护人员防止其逃跑。

3.4严格执行精神科病区安全检查制度,病区通向外边的防护门随开随锁,开门时要先看看周围及身后有无患者。

加强监督精神科病区工作人员出入的管理,定期检查精神科病区门、窗、护栏等设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